马恩原着的阅读意义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籍浩如烟海,博士生涯却只是短短几年,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应该读多少书,读些什么书?我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培养中,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攻破”最经典的论著。这个书海中的经典,经典中的逻各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

一、经典原著的选择

说到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常见的原著权威版本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三种,皆为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其中最新的是2012年版的选集。比较一下其中的差别,一望便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最为全面,完整收录了两位伟人的平生成果。中文版《全集》目前有50卷53册,而原文版估计超过120卷。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是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阅读全集,阅读也只是泛读,且容易忽视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文集和选集便应运而生了。目前,国内的选集共四卷,文集共十卷。《选集》主要是将马恩的经典文章统一收录,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类。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的著作按编年和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时期写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要相对系统化一些,比选集要多收录一些书信和文章,而且也更专业一些,比较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生阅读。

值得一提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生最具普遍性的人手一本的,入学考试的书籍《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原著选读具有多个版本,但收录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有的只收录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有的则还收录了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的文章;有的有导读,有的没有。《选读》收录了经典原著中的经典原著,因是博士生入门指导教材,大多数考生熟悉,甚至有人以此代替了阅读《全集》《选集》。

但是绝不可以此认为,阅读了选读就等于不再阅读文集。选读只是经典中的节选,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浩瀚的马列经典中,渺如沧海一粟。选读只可以作为考试参考书,作为论文引证来源使用则令学术界耻笑。阅读选读不是不可以,但是仅仅阅读选读则容易模糊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路的理解。选读的内容必然要熟悉,但熟悉选读的那几篇文章,不等于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隐德莱希”。以选读代替经典,无疑是投机行为。虽然都是马恩经典,但毕竟入门不等于毕业,答题不等于论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和系统性是一定要还原在马克思发展过程中来考察的,我们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果不放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下考量,便永远无法抓住其中的规律,无法更好的更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投机取巧在今后的博士研究中必定陷入囹圄,贻笑大方。

二、阅读经典原著的意义

1.经典原著是经久不衰的真理。钱理群说,“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马恩经典,闪烁着时代的光辉,是历经历史实践检验的真理,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发展现着无穷的魅力。正如马克思年轻时完成《共产党宣言》,20多年后在再版的序言中马克思这样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而不管250年发生多大的变化,历史总是有规律性可循的,《宣言》所阐述的原理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依旧能够找到昔日社会形态的影子。这份经典永不衰竭的魅力,在历史岁月的抛光打磨中越发璀璨闪烁,焕发生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应该比常人更能够发掘这种魅力,感染这种魅力,而只有熟读了经典,才能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近之,熟之,懂之,认之,信之,这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最基本的学术修养。

2.经典原著是写作灵感的来源。“读书破万卷”,才能在写论文时

如获“神来之笔”。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要想在写作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就必须先“破”经典原著。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即是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在面临不同的时代状况时,都能够在经典中找到依据,并加以演绎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理论在中国永葆青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生,无论在面临哪一个社会现象,哪一个命题,在任何一个选题范围内都能形成新的见解,就必须熟读经典原著。走近真理,熟读经典,信手拈来,学以致用,是完成一篇上品佳作的必备能力。做学问写文章,最忌生搬硬套,堆积辞藻,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文章不仅肤浅粗陋,而且必定内容空洞,毫无价值。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绝非口舌之学,如果一个博士生,总是感觉“游谈无根”,那么就一定是“束书不观”了。

3.经典原著是书海中的重点。矛盾论要求我们在事物发展中能够抓住重点,而博士生需要大量的阅读,至少上百本书,也同样要抓住重点,方可事半功倍。书不在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更多的是要思考体会与理解,驰骋于书海中,要知道哪些书是必须读的,哪些书是选择读的,哪些书是泛读的,哪些书是精读,哪些书要留有印象,哪些书要能够倒背如流……既然称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生,马恩经典原著就是书海中的灯塔,指明了方向。如果一个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不了解任何阅读都要在首先掌握了经典原著基础之上进行,读再多的书只会是逻辑混乱,一片茫然,不知所云。精读,是经典原著的精读;泛读,是在精读了经典原著基础之上的泛读。读博士不是在比拼阅读的数量,而要在能够把握到了真理的精髓。在深入理解了经典原著的基础不断的扩大阅读的范围,不断的拓展思想的广延,才是正确的唯物主义的阅读方法。盲目驰骋于书海只会徒增疲惫,善于抓住重点,才不至迷失方向。

三、阅读经典原著的方法论

1.经典原著要反复品读

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提到,“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东西……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原著就是这样一种,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发现的书。对待原著,要“朝朝勤拂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果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都不知道阅读应该首先从马克思经典原著开始的话,那么实在是“不知其可也”。而经典原著能够流传至今,能够经久不衰,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绝不是仅仅泛读一次,就能够抓住的。经典原著的阅读,不仅仅是“读”,而且要重复读,要重点读。正所谓熟能生巧,不熟读如何能够抓住其中的核心观点,不熟读如何能够理解其中的深刻蕴意,不熟读如何能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模式,不熟读又如何能够在做论文的时候下笔如有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每一次阅读都站的比原来更高,思辨的更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直到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便在对原著的理解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全新的境界而豁然开朗,实现质的飞跃。写作中的任何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2.经典原著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的加深理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跻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与其空谈泛泛,不如即刻付之以实践行动,苦干实干。不要做幻想世界的俘虏,终日思思,不如须臾之学。学海无涯,重在掌握经典,掌握了经典,见者远,闻者彰。纯粹的思辨是不能摆脱无知的境地的。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对于经典原著的加深理解,仅限于读是不够的,必须要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和思考,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见解,不断的形成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将思维推向创新的一个发展过程。“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而我们做文章的丰富性则取决于来自现实生活实践的不断磨练。意识空话的中止,真正科

学的开始,便是在现实的生活面前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基础上形成实践理性。所以作为马克思理论学科的博士生,应该边读边写边思考,再回到原著中再读再写再思考,由此循环往复,才能够从系统上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必由之路。

钱理群说,“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可以到这样的经典那里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指导我们实践的正确的世界观,而“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

3.经典原著要把握的两个角度

马克思经典原著的研究,要从两个角度来把握,即历史视角和逻辑视角。“历史视角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核心研究内容的视角,逻辑视角则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核心研究内容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的倾向性来看也是哲学史和基本原理,造成了学生在选择具体专业的时候,因为考试内容不同而往往偏重于其中一种思维视角。然而两种学习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要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在阅读经典原著的过程中,既要运用历史方法来把握哲学史的体系脉络,理清马克思思想方式的转变,也要注重从诸多原著中提炼出其中的规律,掌握基本原理,形成逻辑性。任何将二者裂开的学习方法都是僵死的和机械的,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既看到偶然性,又看到规律性,透过”万变”看到“其宗“,才是真正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才能深入的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于任何新出现的社会现象,都能够在思维中迅速找到对应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自如。阅读原著,尊重原著,理解原著,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生普遍适用的真理。

习近平说,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青年学子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生,求学的根基就是阅读经典原著,

然而开篇提到的经典原著,其数目的确让人乍看容易望而却步,然而“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因此博士生之为学,要培养坚韧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费尔巴哈说,“科学是非常爱嫉妒的,科学只把最好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东汉哲学家王充辛苦钻研前人之学也说道,“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攻读博士,成为优秀的博士,就要有非常的品格和持之以恒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有了这样的毅力,自然就会阅读经典,吃透经典,形成马克思主义理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