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国思语文教研系列之

2009-2010海淀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阅读重难点分析

——国思文教研室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吉先生》,完成第14-17题。(共13分)

吉先生

①吉先生的名字很怪,姓吉,名吉,在中文系开一门很冷僻的课,专讲中国方言。这门课居然很受学生欢迎,第一是吉先生的口才好,在语言上有特殊的天赋,他能讲许多种方言,惟妙惟肖。有人说他如果去说相声,定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大腕。第二是吉先生为人很随和,没有架子,永远是笑眯眯的样子,对生活有一种相当达观的理念。

②他业余最大的爱好,是逛古玩市场,专找那些小摊子转悠,不时地买回一些小玩意儿,如印盒、印章、玉环、玉佩之类,用行话说他收藏的是杂项。许多年前,他买了一块田黄印石,很得意,时刻带在身上,逮着谁必拿出来炫耀。看过的人都说这是一块黄玉,不是田黄。他哪里肯信,依旧高高兴兴地让人欣赏。那时,当过他硕士导师的甘辛老先生还在世,说:?人说是假,他自认是真,并以此得到愉悦,正如佛理所称‘境由心造’,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③甘老先生最不满意吉先生的,是他的?述而不作?。课上得好,讲义也写得精审,而且时有新鲜见解,但很少加以整理,形成论文和论著。吉先生在这一点上相当固执,他说只要学生听课有所收获,这就行了。

④吉先生当了好多年的讲师,尔后还是甘辛老先生据理力争,以他在中国方言研究上的权威地位,?内举不避亲?,好歹让吉先生升了个副教授。不久,甘辛老先生魂归道山,吉先生在副教授这个职称上就再也没有挪过窝。

⑤吉先生五十有五了。

⑥在导师生前,吉先生每周必有一次上门请教,导师坐着,他坚持毕恭毕敬地站着。导师故去后,他还是每周一次去向师娘请安,不落座,站着问师娘身体如何,生活如何。

⑦师娘说没见过这么义道的孩子。

⑧师娘说:?你老师走前最挂念的是你什么时候升上教授。?

⑨吉先生说:?做学生的很惭愧,辜负他老人家了。?

⑩?他的学生居然还是个副教授,人家不奇怪吗??

??是奇怪,也……不奇怪。?

?师娘叹了一口气。

?有一天,师娘忽然从柜子里拿出一大叠讲义稿,里面还夹着一个大信封,上写:给吉吉小友。

??是你老师留给你的,他让我过几年再交给你,你仔细读读那封信。?

?导师在信中说,这是《中国方言渊源丛考》一书的书稿,其中有许多见解取自吉吉平日的言谈,有许多资料是吉吉帮助收集的,希望吉吉整理此书交出版社,可署两个人的名字,以便将来评职称。

?师娘说:?你就听一回你老师的话。?

?吉先生点了点头。

?为整理这部书稿,吉先生花了三年的课余时间。

?他把那块自认为是田黄的印石,收进一个木匣子里,再也不让人鉴赏。他也没有兴趣去逛古玩市场了,一心一意地整理书稿,补充资料,认认真真地考订,一字一句地推敲。

?然后,他把重新抄写的书稿,交给了江南大学的出版社,只署了导师甘辛一个人的名字。但他写了一个情文并茂的?代后记?,准确地评判了导师一生的学术成就,深情地回忆了导师的音容笑貌以及对自

己的教诲和提携。

○21书出来后,他恭恭敬敬地把样书和稿费交给了师娘,说:?请您原谅,我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其实这本书,老师生前完全可以整理出版的。他为了鞭策我,故意把这工作留给我来做,以便让我毫无愧疚地署上自己的名字。我感谢他,但我决不能这样做。?

○22师娘说:?你呀,你呀。?

○23六十岁的时候,吉吉退了休。如果他是教授,可以干到六十五岁。

○24退休了的吉先生,没有任何怅憾之色,依旧是笑眯眯的样子,他觉得他这一生很值。

○25他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去逛古玩市场了,而且是和退休了的老伴一起去。

○26儿子去了美国留学,日子真正地轻松下来。

○27有一次,吉先生和老伴儿在一个小摊子上,买到了一方端砚,上面有铭文,是明代一个稍有名气的画家用过的,开价一千元。吉先生狠了狠心,砍价到八百元。小贩说:?就冲您这个眼力,我服!成交吧!?○28吉先生的老伴问:?是真的吗??

○29?那还有假?我就认定它是真的了,谁说也不算。?

14.文章第○24段说退了休的吉先生“觉得他这一生很值”。仔细阅读文章,简要概括吉先生退休前做的那些“很值”的事。(3分)

题型分析:概括题

题型种类:①概括事件,段意;②概括全文;③梳理情节;④心理活动;⑤表格题;

⑥行文思路。此题属于①概括事件(此题参照了2010年中考散文题)

解题的方法:①明确题目中的限制语。②查找对象所做的所有事情。③利用人+事+结果的方法来概括。

分析:第一步:题目中的限制语有:?退休前??吉先生觉得很值??简要概括?。

第二步:全文中关于吉先生所做的事有:①在大学开了一门方言课;②在古玩市场搞点小收藏;③老师去世后,每周向师娘问安;④整理老师遗稿,并把稿费全部给师娘;⑤小摊子上买端

砚。

第三步:综上,因为题目中限制有?退休前?,所以⑤去除。

正确答案:在中文系开设了一门学生喜欢的中国方言课;闲来逛市场搞杂项小收藏;老师去世后,每周问安师娘(可写可不写);整理出版老师遗稿。

15.简要说明第○11段吉先生所说的“奇怪”与“不奇怪”分别所指的内容。(2分)

题型分析:指代题

解题的方法:①在原文中查找此句子②结合语境,看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③扣紧对象查找对应内容

分析:第一步:由句子前边有?师娘问起:?‘他的学生居然还是个副教授,人家不奇怪吗?’?可知,奇怪的答案。

第二步:?不奇怪?是吉先生的回答,因此,往前看看吉先生到底做了什么事,就能找到答案。

正确答案:奇怪:在中国方言研究上居于权威地位的甘辛先生的学生居然还是个副教授;不奇怪:自己总是“述而不作”,很少加以整理,形成论文和论著,缺少评正教授的条件。

16.文章第⑤段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3分)

题型分析:分析作用

题型种类:①题目作用;②词语作用;③句子作用;④段落作用;⑤文章某部分内容的作用此题属于④段落作用

解题的方法:①内容上的作用(⑴概括段意⑵体现对象特征,⑶包含情感。);②结构上的作用(⑴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⑵与上下文形成对比/衬托;⑶与上下文照

应/呼应;⑷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⑸照应题目;⑹多处照应,

形成文章的叙事线索等)③段落本身特点(⑴侧面描写;⑵环境描写;⑶插叙;⑷补叙等)

分析:第一步:第⑤段内容为:?吉先生五十有五了。?概括段意:本段谈吉先生的年岁大,结合下文可知,此处从侧面写出评教授的紧迫。

第二步:结构上,即是看上下文。下文写甘先生的遗言,让他整理遗稿,是为了让他评上教授。同时,下文也写到他退休了。

第三步:句子中包含岁数,而上下文也多次出现时间。因此,这些时间相互照应,形成叙事线索。正确答案:内容上,暗示吉先生评正教授的事情已经很紧迫了,从而引出甘先生遗言交待的事情。结构上,与下文?三年?、?六十岁?等词语相照应,构成叙事的线索。

17.文章结尾吉先生回答老伴的话,凸现了吉先生乐于坚持自己所认定的“真”的人生态度。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对于这种“真”的内涵的具体理解。(不超过150字)(5分)

题型分析:词语理解

解题的方法:①找出人物所做的所有事情;②由各个事情中的细节来反推人物的性格品质③注意完整。

分析:第一步:吉先生所做的事情共有:①在大学开了一门方言课;②在古玩市场搞点小收藏;③老师去世后,每周向师娘问安;④整理老师遗稿,并把稿费全部给师娘;⑤小摊子上买端砚。

第二步:在大学开方言课,却不整理讲稿,不在乎教授的评定,整理遗稿不署自己的名字;可见其不慕名利。搞收藏买错田黄,却自认为真。可见其自得其乐;老师去世后,每周问安,可

见其至真至情;整理老师遗稿,放弃了平时的活动,可见治学认真严谨。买端砚,与买假

田黄相同。

正确答案:讲课让学生有收获,无需论文专著,为老师整理出版书稿后不署名,不以评职称为念,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本真;搞收藏自认为真,表现了他自得其乐的率真;一如既往地向

师母恭敬请安,表现了他对人的情真义真;为整理书稿放弃收藏活动,并且一丝不苟,

表现了他做学问的认真。

——分析人:林老师(二)阅读《海水淡化四百年》,完成第18~20题。(共6分)

海水淡化四百年

①随着世界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各国对淡水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以致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我国就在其中)。为解决淡水问题,各国想尽了办法,如跨流域调水、污水净化再利用等。然而这只是水资源的时空位移,并不能增加水资源的总量。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汪洋大海,希冀将那取之不尽的苦涩海水变成可以使用的淡水。

②其实早在16世纪时,英国女王就曾颁布过一道命令:对发明廉价淡化海水方法者给予一万英镑的奖金。当时的一万英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大约折合今天的700多万元人民币。有趣的是,400多年以来竟没有哪位科学家获得这笔奖金。至今,英国政府宣布女王当年的悬赏仍然有效。可见廉价淡化海水之难。

③表面看海水淡化似乎很简单,只要将咸水中的盐与淡水分开即可。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提取的是淡水。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两种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病。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这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方式。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却味道不佳,难以使用。

④直到1953年反渗透法问世,问题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利用一种只让淡水通过,而盐分不能通过的?半透膜?将海水和淡水隔开,如果不施加压力,淡水就自动地往海水那边扩散,这个过程是渗透。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会从海水中得到淡水,这就是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反渗透法。

⑤在新兴的反渗透法研究方兴未艾的时候,古老的蒸馏法改弦易辙,降低了能耗。常识告诉我们,水在常温常压下要加热到100℃才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传统的蒸馏法只考虑了通过升高温度获得水蒸

气的方式,耗能巨大。而新的方法是将气压降下来,把经过适当加温的海水,送入人造的真空蒸馏室中,海水中的淡水会在瞬间急速蒸发,全部变成水蒸气。许多这样的真空蒸馏室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如果海水淡化工厂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给海水加温,成本就更低了。

⑥现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大多采用新的蒸馏法。在西亚盛产石油的国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却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贵的现实,使海水淡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西亚的海岸线上。

⑦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各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将会为内陆提供更多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大有可为。

18.根据文章③-⑥段内容看,400多年来,海水淡化方法经历了___、___ 、___的发展历程。(2分)

题型分析:说明对象特征

解题的方法:①注意限制语,②从文中直接圈划已给的海水淡化方法,③由各段落中的说明方法或内容来反推海水淡化方法。④注意完整。

分析:第一步:从③-⑥可圈划的海水淡化方法一共有: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新蒸馏法第二步:由此可见,第一横线处,应填两个。这种方式是目前海淀常出的陷阱方式。

正确答案: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新蒸馏法

19.根据文章第④段划线部分关于渗透原理的介绍,请你具体说明反渗透法是如何“反其道而行之”的。(2分)

题型分析:归纳内容

分析

第二步:抓住对象:盐分;半透膜,海水,淡水;抓住动词,在草稿纸上理出关系即可。

正确答案:对半透膜中的海水施以压力,就会使海水中的淡水渗透到半透膜外,而盐却被膜阻挡在海水中。20.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淡水取用方式主要有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淡化三种。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分别说说海水淡化相较于其他两种方式的优势是什么。(2分)

【材料一】北京市地下水平均每年超采达1亿立方米,目前平原区已经形成了5个地面沉降区。其中,沿顺义—前门断裂方向分布的沉降地带,地质环境脆弱,经常发生地裂缝现象,导

致建筑物被破坏。

【材料二】远程调水要占用大量耕地,还存在被引水地区的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如引黄济青(岛)工程,占地达6.2万亩,还造成了黄河断流、植被遭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

题型分析:材料链接题

题型种类:①印证题;②探究题;③学以致用题;④分析建议题;

此题属于③探究题

解题的方法:①概括材料中对象及其特征;(各方面的内容)②概括文中对象的所有特征③结合起来比较分析。

分析:第一步:材料一的对象是地下水的采集,内容是在谈采集地下水的后果,导致地质环境脆弱,形成沉降地带,发生地裂现象。材料二的对象是远程调水。内容是远程调水的后果,会占用大

量耕地,存在被引水地区环境破坏等问题。

第二步:而从文中可以看出,海水淡化不会造成以上情况。

正确答案:①海水淡化可以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②海水淡化可以避免远程调水造成的大量占用耕地及被引水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

——分析人:孙老师(三)阅读《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完成第21-23题。(共7分)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②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如此,科学亦然。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虔诚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所以他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物理学理论因此停滞了几十年。而25岁的爱因斯坦不以人蔽己,他赞赏普朗克的假设并向纵深探索研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他又锐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事实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与片面性。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如果对别人的观点理论全盘接受,也许就会被错误见解蒙蔽头脑而一错再错了。所以,只有具有不以人蔽己的精神,才能去鉴别前人认识的对错,才能在实践中去认真考察,不断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③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罗蒙洛索夫在德国留学时,指出老师沃尔夫的一个论点有错,沃尔夫这位欧洲著名科学家,在自己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前,欣然认错,并鼓励他写成论文在校刊上发表。应该说,罗蒙诺索夫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被人称为?俄罗斯科学之父?,这与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像沃尔夫这样不以己蔽人的前辈有关。正是在这些?不以己蔽人?的学者名家的引导下,更多的人才能推陈出新,获得了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不以人蔽己,敢于否定别人的错误认识,固然不容易,但是要想做到不以己蔽人,勇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见解,就显得更加困难些。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科学家,不仅

..具有

?不以人蔽己?的勇气,而且

..具有?不以己蔽人?的胸怀,科学因此而发展,社会因此而进步。

⑤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

2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

题型分析:论证角度

解题的方法:①找分论点②找对象特征③事例的归属(以上三种是解答论证角度的方法。找分论点是首选,若找不到,就考虑对象特征(论题的哪方面),若再找不到,就由事例来推事例属于哪个范

围,例如,从科学方面,从文学方面等)

分析:第一步:此题明显有分论点。因此,将分论点找出即可。

正确答案: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

22.请简要分析第○2段的论证过程。(2分)

题型分析:论证过程

题型种类:①一段的论证过程;②多段的论证过程

此题属于①一段的论证过程

解题的方法:①逐句分析段落中各句在叙述对象的哪方面;②确定各句的关系(观点,举例,引用,比喻,正面,反面,正反对比,对象特征,结论等);③注意例子或引用部分在证明或阐述什么;

④表达:首先……,然后……,最后……。【注】论证过程中所谓的对象指论题。

正确答案: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运用鲁迅先生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其次从正反两方面举出普朗克和牛顿的事例进行例证,然后阐述人的认识存在着表面性与片面性的道理,指出全面接受的危害,最

后重申不以人蔽己的重要性。

23.第⑤段中的“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在论述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题型分析:关联词作用

解题的方法:①概括关联词连接的内容;②概括对象特征;③注意词语本身的特点;④看是否在说明对象怎样的特征;⑤结构上,是否与上下文内容照应。⑥考虑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谨)。

正确答案:这组关联词承上强调了具有?不以己蔽人?胸怀的科学家还是大量存在的,增强了论证的效果,体现出议论文语言表述严密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