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内容整理稿

说课内容整理稿
说课内容整理稿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两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室安全(事例)

教学目标: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及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重点:思想重视

难点:细致严谨的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安全事故案例,课堂大交流)教具:多媒体演示具体事例,图片视频直观

第二课时粗盐提纯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粗盐提纯方法,提高学生进行完整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关实验技能的掌握

难点:鉴定某一离子的存在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通过粗盐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学生就细节思考讨论,教师约略示范,在实验中体会和提高。教学设计: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1-1和2,3照本宣科(提出注意事项)、4由学生代表上台完成(结合其操作讲解要点)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化学中一切计算问题的基础,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知道彼此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不可直接导入,必须引发认知冲突,再合理导入,学生必须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才不会排斥新概念的学习。

教学方法:从生活中导入,学习了摩尔质量后,摩尔体积类比推出,开展有意义学习而非机械学习,通过模拟实验中的称量场景体会物质的量浓度出现的及时性和必要性。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哪些东西是客观存在但我们很难表达其确切数目的?答:头发、米缸中的米、手指甲盖上的细菌、银河系的星星……

有哪些表示方法?较科学的有哪几种?---原则:既要说清楚又不能太繁琐。

[追问]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即不同的量词单位)?

[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复习C + O2=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提问:12gC含多少个C原子呢?)[板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讲述]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的连接桥梁--“物质的量”。

[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讲解]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复习]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氢的物质的量是3 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 mol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把握物质的量的实质---数量单位!(与g类似)

[投影

[学生计算]结果:都是6.02×1023个。

[学生观察、归纳]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板书]1、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板书] 2、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

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举例]Mg的摩尔质量:24 g/mol,KCl摩尔质量:74.5 g/mol,CO32-摩尔质量:60 g /mol。强调单位(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学生探究]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微粒数(N)、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板书]3、计算公式:

n=N/NAn=m/M

[练习反馈]

[再抛出问题]1mol微粒的质量已知,1 mol微粒体积怎样求?

[引导学生讨论]1mol不同固液体或气体间体积的区别

得结论: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相同的气体体积相同。

教师补充: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相同,为22.4L。

[合书、学生自己类比推] 结合黑板上摩尔质量的概念,给气体摩尔体积下个定义。

[板书]二、气体的摩尔体积(让学生思考:其引入的目的—表征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

n=V/Vm

(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

[小结]结合板书简要回顾

[课后习题当场演练]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实验课】

实验准备: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各15套。

教学设计:[复习]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N/N A = n = m/M[导入提问]我们已掌握的溶液中物质的质量如何精确得知?

[学生现有水平]通过质量分数……(继续思考其他途径)

[教师评析]溶液质量不易测得,通过溶液密度倒是可与易于量取的体积发生联系,若让体积直接与物质的量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可好?

[板书]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合书、学生自由讨论、随意发挥,自主构建新概念]

【设计意图】头脑风暴,发散思维,创新精神,活跃气氛。

[板书]]1、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又叫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公式:c B=n B/V,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书中例题解析]

[板书] 2、物质的量溶液配制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稀释)

4、移液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介绍容量瓶(学生自己观察得出三必标-温度/容积/刻度线)

[集体讨论注意事项的合理性](不做配制容器、室温移液充分、定容视线、摇匀)【学生分组实验】

[思考交流] 浓硫酸如何稀释配制稀溶液?

[练习题]1、若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1 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溶液,需怎样配制?

【设计意图】进一步掌握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方法,并强调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地位(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方法—注意细节!!)

[板书]3、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让学生揭秘其中奥妙] [小结并布置习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两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便于构建理科生清晰严谨的思维大厦。养成及时总结归类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难点:理解分类法的原理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和生活已接触了少数化合物,可从此着手,讲解分类标准。

教学方法:在亲手实践中体会分类的妙处

教具:多媒体,若干颜色不一、大小不等的彩色小球。

教学设计:

引入:[视频展示]沃尔玛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提问]要买牙刷一只,如何快速找出牙刷所在位置?

(学生讨论为什么能快速找到---归类摆放!)

【设计意图】为新课作准备,激发学生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紧扣生活,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过渡]分类方法不仅在生活工作中很常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大小不同、颜色不一的玻璃小球进行分类活动。

【设计意图】在分类中发现问题(分类依标准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结合图2-2进行连线练习,讲解交叉分类法

【板书】交叉分类法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过渡到化学反应的分类(举例说明:硫、磷、铝、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培养迁移能力

结合图2-3,给予一定的物质范围填空,引出树状分类法

【板书】树状分类法

[小结回顾,布置实践作业—按分类法整理你的书柜]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目标:

1、了解胶体、分散系等概念;了解胶体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具准备: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

教学设计:本节主要以讲解和讨论为主。学生自学,教师提问,演示实验观察丁达尔现象,多媒体放映演示布朗运动、渗析现象,因胶体性质较为微观抽象,难以概述,则主要由教师讲解,板书,最后集体讨论明矾净水原理。可布置课外作业进行分组调查---胶体的应用,以加深其理解。

【板书设计】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2、胶体的性质

⑴丁达尔效应

⑵渗析

⑶布朗运动

⑷电泳现象

离子反应(两课时)

教材分析:原教材:“电解质”--高二上,“离子反应”--高一。新教材中在高一上结合成一章。知识更连贯,便于迁移理解。本节包括“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两部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真正是哪些离子参加了反应,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的概念;

(2)书写离子方程式;

(3)联系旧知识,加深对复分解离子反应条件、中和反应及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离子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在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含义及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和方法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初步了解的中和反应及碳酸根离子检验的实质,连贯前后知识。

教学方法:微观反应的学习应避免照本宣科,而应立足实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理解反应原理,强调化学学科的有意义学习。结合多媒体动画进行充分深入的演示。从物质的反应条件,到电离,再到电解质的讲解,层层相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室上)

导入:回顾初中导电实验(教具:烧杯两只、石墨电极两根、小灯泡一个、导线两根;氯化钠溶液、蔗糖水溶液) 抛出问题,为什么灯泡时亮时不亮?(讨论)

电脑演示动画,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变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讲述电解质概念及简要介绍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从宏观始转入微观

指导学生将氯化钠溶液分别换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酒精溶液等做导电实验。[指导学生记录下不同物质的实验现象,自己找寻其中规律,理解分类的好处]

【设计意图】探索研究从此起步,培养严谨细致的科研习惯。

学生自行书写以上各个电离方程式。

[培养迁移能力]

[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标题、电解质:……

【第二课时】

[引入]三国时期蜀军喝哑泉水(硫酸铜含量过多)中毒,老叟巧指点安乐泉水(含碱量多)解毒,引出离子反应。

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反应前反应后

Cu2+Cl- SO42- Ba2+ BaSO4↓ Cu2+ Cl-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板书】离子反应概念

[教师]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反应本质就是:[板书]Ba2++SO42-==BaSO4↓

离子方程式概念

[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种类型各做一个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任意具备其一即可。

[练习巩固]

[板书]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再次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好笔记

根据实验2-2分析中和反应实质(说明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离子反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两课时)

教材分析:根据得失电子进行分类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分类标准,其涵盖面之广,应用之频繁,都注定了其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4、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学情分析:在初中已学过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基础上,联系刚学的分类法知识,向其介绍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与非……,并将以前的四大基础反应,以此新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分类方法和使用范围吗,使学生的知识更为系统和连贯,视野更开阔,从而避免学习定势。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因理论知识较繁杂,故以教师讲解为主,但要避免一味的填鸭式灌输,注意与学生的思维互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2

2CuO

第二课时

[过渡]

[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两课时)

教材分析:本章开始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元素周期律不在高一接触,故从结构上分析反应活性可作为部分学生的选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

教学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

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从未接触过钠,更别提了解其相关化学反应,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其兴趣点,引导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深刻了解及记忆其性质。

教学方法:学生动手实验,着重观察实验现象,及时总结性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结合刚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其电子转移情况,以巩固新知。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让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

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板书设计】标题、金属的物理性质

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导入:广州日报大洋网上找到了一则关于金属钠事故的报道(激发学生好奇心)

[板书]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实验】:向一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到小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观察实验现象,耳听手摸。

[学生讨论归纳现象,分析原因,得下表,板书钠溶于水的现象]

[板书]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Na + 2 H2O == 2 NaOH + H2↑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推断钠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及其激烈程度]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概括能力

2 Na + 2 HCl ==2NaCl + H2 ↑

归纳实质:钠与水反应是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

【实验】: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根据tips,学生分组进行设计,选代表上台画出装置图,集体评价优劣]

Tips:水蒸汽发生装置+水蒸汽与铁粉反应装置+气体收集装置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头脑风暴。

实验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加热

[板书]铁和水蒸气的反应:3 Fe + 4 H2O(g) ==== Fe3O4 + 4 H2

开阔视野,联系实际,讲个小故事:英国炼铁厂爆炸的事件

【演示实验】:铝与酸、碱(NaOH)反应

[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Al + 2 NaOH + 2 H2O == 2 NaAlO2 + 3 H2↑

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习题课)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这部分内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学设计思路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1.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2.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4个储物箱,箱内零乱地堆放着各种学习用品和无危险的生活用品。 2.把桌椅挪开,使活动地点空间尽量大。 教学过程 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课堂小调查 1.课堂小调查:你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自己整理自己书包的? 2.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学生介绍他(或她)是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的。 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1.请你们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音乐书、语文田格本,找好后摆在桌面上并起立。 2.教师计时: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差多长时间。 3.师采访第一名: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4.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收拾有什么好处? 5.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我是…… 6.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休息。我是…… 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教师根据本班学生数分成相应的几组(假设4组),从准备好的储物箱中找东西。 2.看哪组同学最先找到(橡皮、卷笔刀……) 3.谈感受:在刚才找东西的过程中,说说大家感受到什么困难?(太乱、东西多、……) 4.以小组为单位将储物箱中的东西进行整理,再比赛看谁找得快。

5.让优胜组介绍他们得胜的经验,让大家体会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 三、送“小伙伴”回家 师:把“小伙伴”送到哪里去呢? 1.参照教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哪些? 2.分组讨论,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还可以做哪些?(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房间、床铺等,帮父母整理家中的摆设……)。 3.把讨论中确定的自己可以继续做的事情列出来,做一个计划去进行实践。 4.教师指导学生列出准备做的事情并留出给家长写评价意见的地方。 四、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师:书本上这样做对吗? 生:我不整理,反正妈妈会整理的。 生: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 2.师: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 我的“伙伴”真不少,它们都是我的宝。 各就各位不乱跑,每到用时才好找。 用完它们送回家,有空也给洗个澡。 3.学生分组整理。 五、小组讨论 1.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说说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用自己的方式爱他们) 2.录像:学生在家整理物品的实录。 3.评选“棒棒小当家”,学生采访录像中的主人公,问技巧也可以,问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 4.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自理能力也是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 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 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 1 / 4

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 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 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淘课件网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

复习与整理数学说课稿

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能向各位展示《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感到非常荣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基于对这一教学理念的思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就围绕“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主题,从以下5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整体把握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混合运算的基本运算规则,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并能够完成简单的解决问题,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学会梳理清晰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梳理清晰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因材施教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富有好胜心理,但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具备相应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但他们却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相长说策略 1、教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因此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并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 2、学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思考中抽象、在合作中交流、在感悟中发生智慧。 四、优化设计说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快”而“趣”。 要上好一节课,导入非常重要,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精彩的开头,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因此我就以复习旧知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体会课堂的熟悉和轻松,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知识梳理“慢”而“透”。 1、在教学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回忆旧知,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自已是怎样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

幼小衔接教案设计:学习活动整理书包

幼小衔接教案设计:学习活动《整理书 包》 学习活动《整理书包》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幼儿园赵志风 内容与要求: 1、尝试合作整理书包,初步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2、萌发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环境创设:收集书包;桌上放有教科书、练习本、铅笔盒、铅笔、卷笔刀、橡皮、尺、餐巾纸、茶壶、毽子、绳子、食品等,数量不一;纸、彩笔,一组一份。 设计思路: 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因为在我们班级的墙面上有一个“离园倒计时”的角落,上面的数字显示孩子们会过完一天就去掉一天的数字,使他们切身的感受到在园的天数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怎么样为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充分准备呢? 这些准备包括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所以我们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去购买书包和一些上小学时用的学习用品,让孩

子了解每一种学习用品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向孩子说一些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等,这样,在心理和物质上为孩子上小学作了准备。 环节的设计: 在第一环节中主要通过观察比较法讨论书包的不同,主要是通过提问的的形式发散幼儿思维,“他们两个的书包一样吗?”“书包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小学生要背书包上学?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 第二环节书包里到底要放些什么,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晰的,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去选择、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去记录等,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来得到一些比较清晰的概念,获取一些比较适用的方法。这对孩子上小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形式我是让孩子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孩子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真切的感受,尽量做到让活动的内容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来,又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力求去解决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环节主要是延伸活动提升幼儿在整理书包时要养成分类摆放的好习惯外,在生活中也要养成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方法的利用:主要是比较法、提问讨论法和操作法 细节思考:1)在第一环节中当幼儿发现有相同书包时,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程希娟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新修订的内容,原来是在一年级上册将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新修订的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与原一年级下册统计合编在一起。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6、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二、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导入时通过老师带来礼物(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礼物)用课件呈现给大家,但要考考大家这些礼物一共有几种类型,来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引导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 3、观察发现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记录,再说一说,然后通过观看幻灯片生活中的分类。发现分类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使用方便,从而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整理与复习说课稿.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说教材: 1. 本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 题等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Z 几的数,因此,它同 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实际屮有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因此,这部分 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Z —。它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为了使学 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把它单独编为一章。 说教学内容: 课本104—105页的整理和复习及练习二十四的习题 说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 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2. 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3. 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冇关百分数的问题。捉高学生迁 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体验数学与H 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说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Z 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百分数有关的问题,首先我们完成下面的题。 1. 完成下而表格。 小数0.45 分数 (9) 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点题导入,通过最基本的练习勾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凹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百分数 24.5% 2. 只列式,不计算。 (1) 40占50的儿分之儿? (3) 5比8少百分Z 几? 0.9% (2) 50是40的百分之几? (4) 8比5多百分Z 几 (5) 10万元的5%是多少? (6) 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7) 500减少20%后是多少? (8) 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整理书包》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整理书包》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设计意图: 每次画完画,桌面、地上都有蜡笔,练习写汉字收拾书包后,总 会发现掉在地上的铅笔,有时家长来询问,孩子的笔盒是否在教室里 等情况。作为大班的孩子,再过一个学期将进入小学,为了培养幼儿 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我设计了 《我会收拾、整理书包》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 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纲要》指出在健康领 域中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同时形成生 活独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根据纲要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认知 等方面的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练习归类分类。 2、喜欢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激发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激发和培养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2.难点:学习整理难点的方法四.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组织符合幼儿学习方式,以及特点,注重综合性、 趣味性、活动的统一性,寓教育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一下两 方面准备: 1、物质的准备:录像《上课》。蓝猫头饰。各种学习用品,如: 书包、铅笔、橡皮、铅笔盒、中格本、蜡笔等,各种玩具,如:汽车、积木等。蓝猫商店四个汉字,若干玩具框。“我能干”金、银、铜奖牌。纸、蜡笔、剪刀、透明胶等。 2.空间的准备:课桌椅子。两个小朋友一位,模拟小学的情景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点,我运用了情 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 1.情景法:创设逼真的教学活动场景布置蓝猫商店,让幼儿身临 其境,能更好地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2.直观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上课”引导幼儿仔 细观察里面发生了什么事。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 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二)学法: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实物操作法、讨论探究法。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让我自己来整理》名师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格,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健康、安全的生活”中的第四条提出:“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强调:“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本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就是为此而设定,旨在通过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让我自己来整理》,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以“整理”为抓手,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显现出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整理的四种方法,即分类、排序、物有定位、物归原位。 2、情感目标;形成家庭和学校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这就是我的教学重点。 3、行为目标:通过生活实践获得自主整理意识的启蒙,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就是照顾身边人的表现。这就是我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整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脏乱差房间的照片,分类储物箱。 学生:整理家里一角的照片。 教学思路: 一、绘本引入——明白整理的好处 二、模拟操作——学习整理的方法 三、梳理延伸——总结整理的秘诀

教学过程: 板块一:绘本导入——探究整理作用 1、绘本《乱做一团》讲述。 丽娜、保罗和我们一样是一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妈妈每天跟在他们俩后面没完没了的收拾房间,妈妈烦透了这种生活。决定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房间,这一天,保罗和丽娜约好一起去儿童乐园,出发前,丽娜在找他的花袜子,“干脆别穿了吧!”保罗抱怨道,“我们得走了”,丽娜放弃了,烦躁的走近衣柜,“嗷~~”她突然叫起来,因为他的右脚踩到了一辆玩具汽车,保罗一边幸灾乐祸的说了声“活该”,一边穿运动鞋,他已经穿好一只了,但另一只跑哪儿去了呢?“丽娜帮我找找吧!这也是你的房间”,丽娜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为什么呀?干脆别穿鞋吧!”保罗朝丽娜吐了吐舌头,气呼呼的把地板上的枕头和几块积木踢到了床底下。今天是星期六,保罗在他的床上玩耍,而丽娜则在书桌旁画画,因为地上早已无立足之地了,小仓鼠面包渣儿呆在被玩具、图书、脏衣服包围起来的仓鼠笼子里,这时爸爸说:“我想问一下?你们什么时候收拾房间?今天是星期六。”保罗说:“不要,不要现在收拾”,丽娜耸耸肩说,“一切都很好呀”!保罗和丽娜不再理会爸爸。星期天,保罗呆在他的“洞穴”里,而丽娜正在给仓鼠笼子打扫卫生,这是她星期日的必修课,这时丽娜吃惊的发现,仓鼠笼子里,面包渣儿不见了,笼子大门敞开着,笼子里空空无物,你在哪儿?丽娜四处寻找,她急得都快说不出话了,心脏怦怦地跳着面包渣儿在哪儿呢?她就跟疯了一样,在玩具堆中乱跑,“小心点儿”,保罗在他的床上大喊着,“你可别踩到它了”。这时丽娜发现大门敞开着,她大吃一惊喊道:“也许面包渣跑到外面去了,找我们去外面找找”,她垫着脚尖穿过卧室,姐弟俩仔细观察了的走廊,但面包渣儿不在那里,他们不幸的发现,卫生间的门也是敞着的,卫生间里一片混乱,绝对是小仓鼠藏身的最佳地点,现在只剩下一招了,请妈妈来帮忙,最好爸爸也能来。 2、孩子们,我们来猜一猜故事结果怎么样? 生:打扫屋子,找到了仓鼠。 师:她们发现了整洁的作用,改变了态度。 生:仓鼠跑了。 师:如果你是这只和他们住在一起的小仓鼠?什么感受?因为太脏仓鼠都不愿意和他们住一块了。

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吉林师大附小邹义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吉林师大附小六年级的一名数学老师,我叫邹义丰,我想用三个谢谢表达我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 第一个谢谢,请允许我代表吉林师大附中附小的师生向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指导表示感谢。 第二个谢谢,谢谢各位能够走进我的课堂,这定会成为我的教学成长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第三个谢谢,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弥补我在教学中的缺欠和不足。 下面我就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教学内容:我所讲授的课程是新课标实验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3页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课时:我要说明的是,我将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设计成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比例和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而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则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复习和巩固学生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拓展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有其独特的思考模式的,所以我在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上。 原则、层次:我本着复习——巩固——提高——拓展这一原则,运用新课程理念作指导,将本节课的教学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

第一层次,在知识与技能上——先复习了成正、反比例关系,然后做判断练习,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这样的回顾是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 第二层次,在过程与方法上——进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正确判断题中的比例关系,找到对应的数量,然后再动笔做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然后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掌握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解题的方法,并加入数学方法,目的是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更高一步,做到一题多解。 第三层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我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比例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亮点: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设计了课堂小笔记,不但可以将听课中的重点记录下来,还可以提出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每一道习题都有思考过程、解题过程、数学方法三个板块的设置,便于学生迅速形成解题思路。 感悟:结合本节课,我对复习课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教师教起来费不费劲,能否作到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可举本堂课对步骤的例子) 2.学生学起来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教师在上课时,是否关注的个体差异,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而又拔高选优。(后进生、优生)

大班健康活动整理书包说课稿doc

大班健康活动《整理书包》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下册健康活动《整理书包》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认识。 一.设计意图: 每次画完画,桌面、地上都有蜡笔,练习写汉字收拾书包后,总会发现掉在地上的铅笔,有时家长来询问,孩子的笔盒是否在教室里等情况。作为大班的孩子,再过一个学期将进入小学,为了培养幼儿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我设计了《我会收拾、整理书包》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纲要》指出在健康领域中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同时形成生活独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根据纲要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认知等方面的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练习归类分类。

2、喜欢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激发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激发和培养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2.难点:学习整理难点的方法 四.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组织符合幼儿学习方式,以及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的统一性,寓教育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一下两方面准备: 1、物质的准备:录像《上课》。蓝猫头饰。各种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橡皮、铅笔盒、中格本、蜡笔等,各种玩具,如:汽车、积木等。蓝猫商店四个汉字,若干玩具框。"我能干"金、银、铜奖牌。纸、蜡笔、剪刀、透明胶等。 2.空间的准备:课桌椅子。两个小朋友一位,模拟小学的情景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点,我运用了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_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_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本节课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说课。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我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基于教材 分类与整理这节课属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本节课位于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一次提出“分类”这个概念,它是今后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基础。 基于学情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活动,能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2、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经历分一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二、评价设计: 1、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摆一摆、分一分,涂一涂,会借助学具正确地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会根据分得的结果进行统计。 2、通过师生互动和练习反馈,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精品)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 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地位:《整理和复习》是小学二年级数 学第四册第二章第12节。在此之前,学生以经学习了平均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章内容是二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初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节课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并训练归纳思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方法。 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培养学生简单地表达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收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不断练习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来突破。 下面为了讲述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我们在以师为全体,又为内容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情境创设法、学生自主学习法。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鉴于这个班学生基础普遍可以,所以宜采用讲练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师主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口。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知识引入阶段:复习引入。 2、知识探索阶段:创设情境、归纳总结。 3、知识应用阶段:讲解例题

整理书包教案

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收拾,整理书包 时间:第三天下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提高孩 子的自理能力. 2.通过归类分类的练习,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激发孩子爱 整洁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良好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别看它的个头小,每天上学离不了。(出示图片1)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2.师: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每个小朋友都有各式各样的漂亮的书包,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包, 说一说自己的书包是什么颜色,有几层,有什么图案啊?(出示图片2)(学生相互介绍与个别介绍相结合) 师:老师还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我自己”“妈妈”。 师: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

子!(教师赞叹的语气,让自己整理书包的小朋友们很自豪。) (出示图片3) 3.出示图片6—10,有乱七八糟的书包和书桌,有整整齐齐的 书包和书桌. 师: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希望你的书包和书桌是什么样子的? 生:希望是整整齐齐的! 激发孩子自己动手整理的愿望. 二.讨论整理书包的方法。 观看视频《图图的智慧王国》第55集《整理书包》,视频详细演示了各种整理书包的方法. 老师总结整理书包的方法: 1.按用途把书本分类,所有的课本放在一起,摆放整齐,所 有的练习本放在一起,摆放整齐。 2.把铅笔,橡皮等文具摆放在文具盒里。 3.把课本,练习本放进书包的大隔层里。 4.把文具盒放进另外前面的小隔层里。 5.把水杯,雨伞放进侧兜或者其他隔层里。 三.集体实践 师:现在,我们也来学习图图,自己动手进行一次整理书包的比赛好吗?比赛规则: 1、先请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我打算从说教学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具准备、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但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一年级的心理特点和有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学习,经历收集信息、分类、统计的过程,体会对同一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一致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也就是能根据结果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的突破方法是首先通过把黑板上图形摆放整齐,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交流中体会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得到结果的一致性,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统计活动。 四,说教具准备 气球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探究新知时通过带大家去游乐园玩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 2、引导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教学新知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在说一说,使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经历统计图和表的一个动态的生成。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分类并整理分类结果 1.通过创设情境把黑板上乱七八糟的图形摆放整齐体会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从而引出课题——分类与整理。出示课件图片,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玩吧! 2、师:这里有好多小朋友啊!他们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学生有的说按颜色,有的说按形状)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给的气球图片,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分类,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2、学生合作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最新)

《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兴趣。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整理书包》的说课稿

《整理书包》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整理书包》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理书包》的说课稿1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案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4.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做游戏需要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的脑子比较灵活,猜得对。 师课件出示两个谜语。 生抢答,师生共同分析谜底。 师:我们猜的这两件物品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答。 师:这些物品我们每天都要用,缺少了哪一个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它们就是我们的“小伙伴”。我们还有哪些“小伙伴”呢?同学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小伙伴”。

生纷纷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重要的朋友。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想让你们认识到这些小伙伴的存在,重视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身边都有哪些“小伙伴”,明白这些“小伙伴”的重要。】 二、初步感知 师:出示小笑脸。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笑脸,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将得到老师赠送的小笑脸,你们想要吗? 师课件出示视频。(视频播放一间杂乱无章的房间,一个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在让妈妈帮他找橡皮) 师问: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生1:他在找橡皮。 生2:他的房间太乱了,东西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 生3:告诉他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师:你们总结得真棒,希望你们不要像视频中的小男孩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一塌糊涂,给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小伙伴”的家在哪里吗?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师课件出示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家可以设置几个地方,如书包、衣柜、卫生问、床等。 生抢答,完成送“小伙伴”回家的任务。 师安排同学互相考验,看看能不能快速、准确地把“小伙伴”送回家。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小伙伴”的重要,了解这些“小伙伴”的作用;初步感知养成整理的好习惯的重要;初步熟悉这些“小伙伴”应该放置的位置。】 三、总结延伸 师:我们对这些小伙伴已经很熟悉,能够准确地把它们分类,并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同学们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能保持下去,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

《整理书包》说课稿

《整理书包》说课稿 《整理书包》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整理书包》,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

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生活自理、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逛果园 小明友,今天老师常大家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课件展示一个美丽的大果国,一棵棵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园中有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快乐的游戏,有一位小精灵说:“小朋友,欢運你们来到“我能行”快乐果园,这里有那么多果子等着大家来摘。如果你能完成我们提出的任务,就能得到它们。”) 1.观看录像,说说这位小朋友有什么做得不对。学生指出他不该让妈妈喂饭,不能让奶奶背书包等现象。 你想对这位小朋友说什么,揭题,一起大声说“让我自己来吧”。 2.说说自己会做哪些事。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及时肯定。 小精灵:听到大家说会做那么多事,我真为你们高兴但我们小精灵还是想亲眼看看小朋友的能干表现,想好好向你们学习学习,可以吗? 活动二:照镜子 1.请个别小朋友站到相机镜头前来,通过显示屏看自己的穿戴。边听儿歌边自己整理。

儿歌:镜子镜子,我的衣领有没有翻好, 镜子镜子,我的纽扣有没有扣起, 镜子镜子,我的裤腿会不会卷起, 镜子镜子,我的脸上是不是干净, 镜子镜子,我的行为是不是有礼。 2.请一位小朋友上台面对大家大家当镜子“照一照”。 3.小组内互当镜子“照一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