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生物技术

~世界

医药论坛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倪淑军

(天津市宝坻区钰华医院天津301800)

摘要:药物半衰期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血浆半衰期,可以将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状况反映出来,不仅是药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参数,还是药物消除率 的一个有效标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合理用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主要从药物半衰期的作用、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用药,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药物半衰期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9-0149-0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治疗的作用逐渐 凸显出来,并且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药物治疗疾 病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药物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并且容易 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为了对药物疗效进行充分挖掘,使药物毒性反 应降低,掌握药物半衰期的规律,并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时 间,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药物半衰期

1.1药物半衰期的作用

1.1.1药物半衰期对药物合理配伍发挥指导作用

临床上在对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时,药物半衰期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例如小儿用三磺合剂,其中包含了三种磺胺,并且由于磺胺的类型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药物半衰期也有明显 区别,如果儿童的服药次数过于频繁,出现毒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 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严重影响患儿预后。再比如TMP药物,通常情况 下,其药物半衰期在10h左右,药物半衰期的时间与磺胺甲恶唑具有 一定的相似性,再加上磺胺甲恶唑和TMP的药物排泄高峰、吸收以 及血药浓度的药物半衰期时间与到达时间基本相同,所以临床上联 合运用这两种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1]。

1.1.2药物半衰期可以为给药间隔的确定提供准确依据

当前临床上在对疾病进行治疗时,一般通过频繁给药的方法来 维持血药浓度,使治疗效果提高,并且将药物半衰期作为基本依据,确定给药间隔时间和给药次数。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药物的半衰期 就是给药间隔时间,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药物例外,比如地高辛类 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由于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之间相隔较近,给药 间隔时间一般应该

1.2对药物半衰期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

1.2.1对心脏疾患的彩响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心肌梗塞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后,往往会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某些部位或者脏器内的血流,所以 降低了消除药物的能力。

1.2.2对肝功能疾病的彩响

临床上运用药物对肝功能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一些药物往 往容易出现一级消除,并且改变K值。这是因为肝脏内含有丰富的微 粒体酶,当药物进人机体后,这种酶可以参与肝脏的新陈代谢,帮助 分解药物,如果肝脏部位发生病变,则容易降低多种药酶活性,所以 在患者的血浆中,往往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 有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机体功能变化,依然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患者药 物治疗,就会使患者的体内逐渐积累一些药物,药物产生一系列毒 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同时,由于 患者的病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在新陈代谢方面也存在着一定 的区别,对于处于活动期的肝炎患者,通常出现血清白蛋白浓度减少的几率较高,由于减少了血清白蛋白,也就降低了药物与白蛋白 之间的结合力,升高血药浓度,诱发不良反应[3]。所以,临床上在对肝

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时,在运用安定、氨茶碱、氯霉素、氨苄青霉 素、洁霉素以及异烟肼等药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 况,尽量避免使用或者减少服药剂量,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2.药物半衰期的具体运用

2.1快速消除类

通常情况下,快速消除类药物的半衰期在4?21h左右,这类药物 具有较快的吸收和消除速度,可以多次运用,例如氨苄西林,用药时

配备的溶媒量较少,给药迅速,在短时间内的血药浓度较高,通常给 药方式为3次/d。但是如果长时间运用氨基苷类抗生素,容易慢慢积 累毒性,使患者产生肾毒性或者耳毒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所以,在运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时,通常给药方式为1次/d,在一定程度上有 助于用药合理性、安全性的提高。

2.2超快速消除类

一般来说,超快速消除类药物的半衰期往往<1h,这类药物具有 超快的消除和吸收速度,在人体内不容易积存。所以在治疗期间,如 果用药不当,不仅容易影响药物效果,还会降低血药浓度,甚至比正 常值小。例如头孢拉定、青霉素、哌拉西林以及美洛西林等静脉用药,虽然在人体内可以长时间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但是这类药物 的血药浓度如果较低,不仅具有较差的抑菌效果,严重影响治疗效 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使细菌的耐药性提高[4],从而不利于治疗的顺 利进行。

2.3超慢消除类

通常情况下,超慢消除类药物的半衰期在2~24h左右,这类药物 的给药方式不定,在临床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可以1次/d,也可 以数天服药一次,但是有研究表明,1次/d是最好的给药方式,究其 原因是因为与数天服用1次相比,1次/d的服药剂量相对较小,可以 使药物浓度的波动范围和频率降低,例如地高辛类药物,作为一种 超慢消除类药物,药物半衰期通常在36?51h左右,一般运用1次/d的

给药方法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

3.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药物的进一步发展,临床用药逐渐从常 规向个体转变,对药物的半衰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制定针对 性用药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 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宋立新.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J].黑龙江医药,2006,02:128- 129.

[2] 周权.基于药物代谢的临床合理用药研究[D].浙江大学,2011.

[3] 李联营.试分析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7:247-248.

[4] 石桂祥.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6: 1527-1528.

[5] 钱鑫.药物半衰期与临床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8: 101-102.

B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