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_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

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

———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

伍俊斌

内容提要:在哲学的视阈中,可从自然权利论、人性论和有限理性论三个维度探究有限政府理念建构的学理基础。自然权利具有至上性,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和基础。要防止政府作恶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人兼有善恶两重性,国家权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恶,防恶是扬善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理性具有自身的限度,不存在永恒的绝对真理,不存在全知全能的政府。建构有限政府是突破中国政治现代化困境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有限政府 自然权利论 人性论 有限理性论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06)04—0006—06

伴随着个人基本权利的明确界定,社会自治领域的日益扩大,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一元权力结构逐渐解体,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元性分化开始进行,有限政府已成为现代政府建构的主导模式。在现代政府建构的理论与实践中,从政府职权的界定、政府合法性的论证、政府政策的评价到政府权力的运作和配置都体现了有限政府理念这一基调。

有限政府是相对于无限政府而言的。有限政府的基本内涵是:(1)政府职能有限,政府职能须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主要是维护社会公正、市场秩序和提供科教导向,是政府职能在弥补市场失灵范围内的不同配置。(2)政府权力有限,政府权力源于个人权利的让渡,政府有保护产权、维护秩序、仲裁纠纷、促进公平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力,政府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侵犯个人的基本权利。(3)政府规模有限,现代政府管理要求决策科学化,政府要实现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有限政府应是一个机构简洁、人员精干和办事高效的“小政府”。(4)政府责任有限,人们在享有自由和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不承担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的无限责任。

本文欲深入至有限政府理念的根基,从哲学的视阈探究其建构的学理基础,从人之为人的权利、人的本性和人类的认知能力三个维度求解有限政府理念。

一、自然权利论视阈下的有限政府

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论题。有限政府理念是国家权力源于个人权利,个人权利先于国家权力,市民社会外于和先于政治国家等观念的必然逻辑结论。自然权利论者认为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个人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历史的结果。自然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它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存在而存在。人的自然权利是人作为人享有的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霍布斯与斯宾诺斯都把人的自然权利归结为自我保全,“一般称之为自然权利的,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

?

?

6

———的自由”①。洛克对此作了更为全面的概括,他明确主张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个人的自然权利,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人的自然权利是由自然法这个超验的、终极的权威来支持和界定的,是超实在法而存在的。对不证自明的自然权利的主张,旨在界定国家权力与政府权能的疆界,其蕴含的价值主张则构成了立法的基本原则。从自然权利角度来论证有限政府,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人的自然权利具有至上性,是不可剥夺、不可侵犯的。政府的存在是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中的先天不足,维护个人的自然权利。政府的一切活动都不得有悖于这一神圣的目标。洛克认为:“人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到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个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之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②诺齐克则在主张个人权利至上的基础上建构其国家理论,并把它推向极致,主张“最小政府”和“最弱意义的国家”。“最弱意义国家是能够证明的功能最多的国家。任何比这功能更多的国家都要侵犯人们的权利。”③

第二,个人的自然权利是政府权力的本源和基础。政府权力的获得是通过个人权利的让渡实现的,国家是建立在人们同意的基础之上的,国家是个人及社会的代理者和保护者,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这也是政府权力合法性之基础。为克服人性和自然状态的缺陷,人们相互订约,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国家。霍布斯和卢梭认为个人把所有的自然权利都让渡给了社会共同体,结合成国家权力,用来保护个人权利。洛克则认为个人只让渡了部分权力给国家,“一个人不能使自己受制于另一个人的专断权力;而在自然状态中既然并不享有支配另一个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的专断权力,他所享有的只是自然法所给予他的那种保护自己和其余人类的权力;这就是他所放弃或能放弃给国家的全部权力”④。政府除了实施保护人的自然权利以外并无其它目的的权力,保护财产是政府的主要目的,也是人们加入社会的主要目的,“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

财产的任何部分”

⑤。许多政治哲学家都把财产权视为其他自然权利的基石和得以实现的保障,早期自由主义思想家对财产权的强调顺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否定封建制度下不完全的、有条件的私有制的要求。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市民社会并列并且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权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⑥

第三,政府的目的是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个人的自然权利。对个人自然权利的严重侵害会导致国家权力合法性的丧失,导致政府解体。人们订立契约联合成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带来符合契约精神的、能给所有守法公民以安全、自由、平等和财产权保护的政治秩序。这也内在地规定了政府和法律的目的及职权范围。

自然权利论中有关个人权利至上、权利让渡和政府目的的三原则,力图解决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的关系,而且把个人看成是三者当中唯一具有终极意义的“实体”。其要旨在于说明个人权利是一种本源、一种基础,国家权力是个人权利赋予的,权利独立于权力,且不受权力支配。个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国家和政府是手段而非目的,两者不可本末倒置。其关注点在于为限制政府权力,建立一个能保证个人权利不受侵犯、不受剥夺或尽可能少受侵犯、少受剥夺的有限政府提供理论基础和逻辑论证。

?

7?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

②③⑥〔英〕霍布斯?利维坦:《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97页。

④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59、83、86页。

〔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5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2页。

自然权利论者认为防止公共权力作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国家权力切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使之相互制衡。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①,它们不可剥夺、不可让渡、不可侵犯。如果国家违背契约滥用权力侵害市民社会,剥夺个人的基本权利,人们就可凭借主权收回曾经让渡的权力,推翻它重新建立新政权。国家权力源于个人权利,人们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享有最高裁判权。

二、两种人性论和两种政府观的理性选择

基于不同的人性论,可逻辑地推导出两种截然对立的政府观。一种政府观基于性善论,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的至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②。“以最高的善为目的的

科学就是政治科学。”

③另一种政府观基于性恶论,视追求至善为空想,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及合法性绝不应该是追求至善,而应该是避免大恶的艺术。政府所要做的是努力消除具体的罪恶,而不是要试图实现抽象的善,政府为人民消除祸害,人们则各自寻求幸福。

追求至善的政府观强调扩张性的行动,积极的作为,有时具有浓厚的空想主义色彩,常导致无限政府。主张防恶的政府观在心态上较为收敛,注重实际,讲究设防避恶的艺术,要求建立有限政府。

性善论应用于个体———君主时引出人治,应用于集合体———政府时导致无限政府。主张人治的政治哲学最终必然把政治权力归属于人格至善的统治者,其骨子里透出对人性特别是统治者品性的极度自信。从人性本善逻辑地推导出由人组成的政府本性也是善的,它强调官员的道德自律,忽视对政府进行制度化、法制化的制约和监督,缺乏对公共权力有效运行的控制和政府滥用公共权力的防范。

无限政府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绝对化。这集中表现为法律的地位卑下和工具性质,法律只是权力的婢女,它仅是权力运行所依凭的工具,法律的废立仅在君主的一念之间。权力的绝对化和法律的卑微必然导致权力崇拜和官本位情结。当法律不能承载自由、民主、社会公平和正义等崇高价值时,“法律的统治”自然无从谈起。个体的正当诉求不能通过合法渠道得到解决,转而求助权力的直接干预会变得有效而快捷。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此之重要,以致获得权力成为荣耀的事业,接近权力便有利可图。其结果不可避免的是法律权威的荡然无存和对权力的崇拜与迷信。

性恶假设作为对人性的终极假设,断然否定了“圣人”临世的可能性。它既解构了期望“哲学王”或“圣君”等完人救世、治世的价值基础,又为“法律的统治”确立了理论的逻辑前提。性恶论者认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恶,它对人治是釜底抽薪的。以制度防范人性的弱点是法治主义者

的永恒关怀。“不信任是每个立法者的首要任务,法律不是针对善,而是针对恶制定的。”④“宪法

本身即是一种对权力不信任的行为:它为权威设定了限制。假如我们相信政府具有永远正确的秉赋

?

8?新疆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

②④西方政治哲学史上,许多思想家都对个人的基本权利有过界定。洛克把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规定为个人的基本权利的主张,被现当代政治哲学家们普遍接受,并体现在近代以来的政治实践中。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3、3页。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2页。

且永远不会走极端,宪法便没有必要设定这些限制了。”①用宪法和法律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建构有限政府正是基于性恶假设。

主张防恶的政府观认为政府应做的不是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人间天堂、极乐世界和那种虚无缥缈的至善,而应致力于消除当前最迫切和最大的恶。它认为追求至善的政府观通常把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其所主张的宏伟政治理想之上。这种政权为维护其合法性就会迫使臣民放弃其他任何理想,接受其规划的理想,使全社会只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这种政权以目的的善来证明手段的善,这经常会出现以善为目标,以恶为手段和结果的局面,常导致政治上的狂热主义和极权主义。主张防恶的政府观认为在所有的人类组织中政府的作恶能力最强,因为政府垄断了强制权及实施这种强制权的政治工具。唯有国家才能做出大恶,国家权力的最主要任务就是防恶。要防止大恶就要对政府的权力及其运行施加严格和有效的控制,用宪法和法律制约和规范公共权力,切实建构有限政府就是防止大恶的最佳途径。

在人类历史上,政府经常地体现出行善和作恶的两重性,且两者都得到过淋漓尽致的发挥。政府由人组成,善与恶都是以人为载体的,这种行善和作恶的两重性不是源于政府,而是源于人性。人性本身的恶决定了政府具有无法消解的毒素。正如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所指出:“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②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波普尔也明确指出:“国家是一种必要的罪恶:如无必要,它的权力不应该增加。”③他坚持认为:“我们需要的与其说是好的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因为)甚至最好的人也可能被权力腐蚀,而能使被统治者对统治者加以有效限制的制度却将逼迫最坏的统治者去做被统治者认为符合他们利益的事。”③因此,“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制度问题,是立法框架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向平等的进步只有通过对权力制度化的控制才有可靠保证”④。历史反复证明了人的自私和滥用职权的天性。任何权力都有一种冲破现有边界的冲动,国家权力也不例外,任何当权者也总是试图获取更大的权力。

从人性的两重性在国家权力这个层面上的体现来看,政府的权力是必需的,但这种权力本身又是危险的,赋予政府履行其基本职能之外的任何权力都是极端危险的。人们不应把自身幸福的希望全盘托付给圣主明君、寄托在人性善、寄托在建立无限政府和全能政府上。“我们渴望好的统治者,但历史的经验向我们表明,我们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人。正因为这样,设计甚至使坏的统治者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⑤因此,防恶是扬善的前提和基础,最佳的政府是最适合人的本性的有限政府,即它能抑制人性中最坏的可能,刺激、发挥人性中最好的潜能,它应该足够强大去完成它的基本职能,但又不能过于强大而危及个体的基本权利。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的前提。

三、有限理性论下的有限政府

政治理论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如何看待个人,如何对待个人,因此,政治哲学家大都以关于人的某种本质特征的基本预设为逻辑起点。除传统的人性论,即人性的善恶的道德判断外,政治哲学史上还存在另一种前提预设方式,就是考量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智性范围的限度。即人类的认

?

9?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

③④Jack Hay ward .After the French Revoluti on:Six Critics of De mocracy and Nati onalis m.Ne w York:Harvester W h 2easheaf,1991.转引自李强《贡斯当与现代自由主义》,刘军宁等《自由与社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117页。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64页。

③⑤ 〔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499~500、491、491页。Karl Popper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 m ies .Volu me II .London:George Routledge,1945,p151.

知能力和智性范围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不同,政治理论的架构和结论就会大相径庭。在认识论上全能理性论和有限理性论的不同,运用于政治实践时,导致的是无限政府和有限政府的分野。

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时代的思想家高举理性的大旗反对基督教神学和天启真理,他们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引导人类走出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但近代以来理性主义者对理性万能的信仰达到了极致,理性不仅被作为一种先天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它还获得了最高评价标准的地位,理性至高无上,且无所不能、无所不及。一切都被置于理性的审视之中,它被当成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由此,理性走向了它的反面———全能理性论。全能理性论的缺陷不在于强调理性,而在于对理性的绝对化和极端化的理解和要求,认为理性可以并且应该具有绝对的确定性和普遍性。凭理性之助,人类就能够完全正确和彻底地解决所面对的一切问题,认清社会历史规律,确立最高价值体系,建立“理想国”。国家以其绝对理性的代表,获得了驾驭一切的绝对权力。通常在政治实践中,摆脱民众制约和监督的无限政府,手中高举理性的尚方宝剑,开始非理性和反理性的狂奔,它最终走向的是极权统治和独裁专制。

许多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批判过全能理性论,其代表人物有:休谟、西蒙、波普尔和哈耶克等,他们都明确主张有限理性论①。他们认为全能理性论盲目夸大理性的力量,企图使一切都服从于理性,只会导致理性的滥用,最终毁掉理性的根基———自由思想的自由交流。有限理性论者坚持谦逊的、自我批判的理性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理性自身的限度,克服用理性统摄一切的冲动。主张有限理性论的思想家认为:“承认我们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之母。苏格拉底的此一名言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社会有着深刻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理解社会的首要条件;我们渐渐认识到,人对于诸多有助于实现其目标的力量往往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之中。”②近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技术运用上的飞速进展正在导致一个巨大的潜在危险,即每次科学领域的飞跃,都在强化人类在判断自己理性能力上一直存有的一种幻觉,全能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理性无往而不胜,确信理性会建构起永恒真理的大厦。对人类理性的盲目推崇,使他们在摧毁基督教的“上帝”后重建起新的“上帝”———即关于科学、关于人类理性力量的宗教。这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哈耶克认为:“人类心智永远也不可能被人类心智完全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自身能力有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无法

去了解、预测和控制心智。这种局限性使得我们不可能对世界作出一种完全理性的理解。”③任何

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永远只是他所面对的未知世界的极小的一部分。波普尔也断言:“我们的知识只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无知必定是无限的。”④而且知识必然是多样的、分散的、易变的。知识只会作为个人的知识而存在。所谓整个社会的知识的总和,绝不是作为一种整合过的整体知识而存在的。

有限理性论可概括为四条基本原则。第一,完全形式的知识总体是不存在的,知识总是“以分散的、不完全的、有时甚至是彼此冲突的信念的形式散存于个人之间”⑤。第二,理性本身处于不断的发展进程之中,不存在永恒的绝对真理(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第三,在理性的知识之外,还存在其他重要知识。“我们的习惯及技术、我们的偏好和态度、我们的工具及我们的制度,都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的调适。”⑥第四,人类理性自身的限度决定了不可能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全

?

01?新疆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

②③④他们的思想尽管差别很大、自成体系,但批判全能理性论、力主有限理性论是休谟的怀疑主义、西蒙的有限理性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和哈耶克的进化理性主义的理论基点和共同旨趣。

⑤⑥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19、22、24页。〔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77页。

〔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第41页。

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

知全能的组织和全知全能的政府。

从有限理性论我们可以逻辑地推导出必须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的结论。权力的集中是容易的,但集中所有分散在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而且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个人的不可避免的无知的范围就越大。即使行使政府权力的人动机异常良好、道德异常高尚,但由于他无法集中许多个人根据变动不息的信息分别做出的抉择,因此他根本不可能为目标的重要性等级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有效的尺度。

从知识论的角度分析,专制的根本逻辑是:专制者是全知全能的、正确的,而被专制者是无知的、知之甚少的、错误的。所以前者可以迫使后者就范,可以成为其主人。无限政府正是基于这样的知识论。他们认为自己就代表绝对理性,全知全能,认为所有的知识尽管是分散的却可以集中,并且能被少数天才人物所掌握;所有的知识可以集中成一个整体,其总和是固定不变的;被少数天才人物所掌握的集中起来的知识可以通过人为手段被合理地、有效地配置到社会的每个阶层、每个角落,从而引导无知者朝一个正确的、没有罪恶和痛苦的美丽新世界前进。这种知识论的进路是有限理性论者所极力反对的。他们认为这种“致命的自负”,这种建立人间天堂的美好梦想只会导致人类走向为其自身准备的地狱。因为这本身就已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而且当这种乌托邦社会工程破灭之际,将会使整个国家和社会都陷入全面的无序和混乱之中,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这只会扼杀人类文明演进的动力和阻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有限理性论者认为,国家权力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整个共同体制定统一的目标并集中力量去实现这一目标,而只需把政府职权限制在保障产权、提供公共安全和实施公正规则上。通过保障人们选择和创造的自由,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有限的知识,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历史前进。

四、有限政府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

有限政府理念对中国正在艰难推进的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进程也具积极意义。在当代中国,以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为基本取向的改革呼唤建立有限政府。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正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让市场机制的运转实现私人物品的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政府的基本功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这要求政府的职权和规模必须是有限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无所不及、无所不包的统治型、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治理型、服务型政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社会自主性的增强、民主思想的传播普及和市民社会民主意识的觉醒、依法治国的推进和法治体系的完善,中国建构有限政府的社会条件已初步形成。有限政府的建立将有助于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完善、政府角色的明晰、政府能力的增强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有限政府模式是在反思和权衡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自由化思潮和20世纪90年代的新权威主义的利弊、考量中国社会现状和历史文化传统后,出现的一种理性的战略抉择,它从政府的体制改革切入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化建设,是突破中国政治现代化困境的出路所在。结合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鉴和吸收西方有限政府理念,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有限政府理念,寻求其实现的途径和机制,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其深远意义是不证自明的。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董兆武

Abstracts

"C h ina Exp e ri e nce"a nd the S ino fica ti o n o fM a rxism J iang Xiyo ng(1) Ab s trac t:"China Experience"is the p r oduct of the Sinoficati on ofMarxis m,the achieve ment in build2 ing s ocialis 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in the"second revoluti on"of China. W estern scholars and Chinese acade m ic community all pay attenti on t o"China Experience",but their cogni2 ti on of the character and connotati on of"China Experience"is fuzzy.It is unsuitable t o analyze"China Ex2 perience"comp letely according t o the W est concep t,other wise,"China Experience"m ight be unilaterally app rehended or even m isconceived."China Experience"is the most i m portant right of discourse ofMarxis m in conte mporary China.The devel op ing"China Experience"should become a significant theoretic t op ic in the study of the Sinoficati on of Marxis m.

Key wo rd s:"China Experience";W est concep t;right of discourse ofMarxis m;Sinoficati on ofMarxis m L i m ited Go ve rnm e n t i n the V isua l Th re sho ld o f Ph il o sop hy:The S ign i fica ti o n o f the Co ncep t o f L i m2 ited Go ve rnm e n t i n the D eve l o pm en t o fMo de rn C h i ne se Po litic s W u J unb in(6) Ab s trac t:I n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phil os ophy,the theoretic basis on which the concep t of li m ited gov2 ernment constructs can be exp l ored in three di m ensi onalities,na mely natural right theory,theory of hu man nature and bounded rati onality theory.To construct li m ited government is the outlet t o break thr ough the p re2 dica ment of China’s political modernizati on.

Key wo rd s:li m ited g overnment;natural right theory;theory of hu man nature;bounded rati onality theory F inanc i a l Effi c iency i n C u rren t F i nanc i a l S ys tem and the O p ti m i za ti o n o f R eg i o na l I ndu s tri a l S truc2 tu re i n C h i na D u Q i uyi ng,L i Guop i ng,S hen N eng(16) Ab s trac t:The difference in finance deepening degree is a key fact or leading t o the widening gap of re2 gi onal industry in China.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 w of relevant articles,the paper p resents a theoretical fra me work f or the analysis of regi onal finance deepening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in China fr om the pers pective of financial decentralizati on and l ocal government behavi or.Studies show that,due t o the differ2 ence in external constraints and objective functi on,l ocal g overnment shows unlike features in the contr olling method and degree of financial res ource;in particular,the i m p le mentati on of the tax sharing syste m has made the govern ment of undevel oped areas tend t o intervene the financial sect or,which constr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Key wo rd s:fiscal decentralizati on;financial efficiency;industrial structure;l ocal government

Ene rge tica lly D eve l o p the L igh t I ndu s try w ith Lo ca l C ha rac te ris tic s and Acce l e ra te the N ew I ndu s2 tria liza ti o n P r o ce s s in Xi n ji a ng W ang Yo ngm ing(31) Ab s trac t:T o devel op the light industry with l oc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energetically is the main content of further i m p le mentati on of the strategy of s witching advantages in res ource and p r omoting ne w in2 dustrializati on p r ocess.I n the11th-five-year p lan peri od,the light industry with l oc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should stick t o the tenet of market orientati on and vigor ously devel op6advantageous sect ors.

Key wo rd s:light industry with l ocal characteristics;strategical positi on;6industries with l ocal charac2 teristics

"Xin ji a ng Exp e ri e nce":A P ri m a ry P rac tice o f B u ild i ng a"Ha r m o n i o u s So c ie ty"P a n Zh i p ing(40) Ab s trac t:The paper puts for ward the concep t of"Xinjiang Experience"according t o a westerner’s ac2 count.Its main idea is that the"Xinjiang Experience"hel p s t o keep the stability in Central A sia.A s a fr on2 tier area with comp licated ethnic and religi ous diversity,Xinjiang under went the challenge of the"three forces"during recent t w o decades.I n this peri od,exp l orati ons and discoveries were made constantly in Xin2 jiang in ideol ogy and anti-separati on struggle,and three remarkable move ments were conducted successfu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