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发展历程

新教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

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人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这一教育运动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论上则主要表现为具有浓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的出现。

一、产生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欧洲大陆出现了以改革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为目的的教育革新运动,与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遥相呼应。

另外,这一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欧洲历史上又一场教育革新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全人”教育和启蒙时期的倡导自由的“新教育”都对新教育运动的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

欧洲新教育运动是欧洲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吴明海在其所著的《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一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教育运动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具体且全面地分析。

新的生产力——电气时代的到来

新的科学时代——第二次科学革命

新的世界格局——新一轮经济竞争与殖民争霸,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

新的社会结构——自由主义有了更大空间

新的教育因素——传统教育开始向现代教育转型

二、历史进程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一书中把新教育运动从1889年到1996年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自发兴起期(1889—1914)、自觉成熟期(1914—1936)、承负使命期(1936—1946)、甘当助手期和终结期(1946—1966)。

这里主要按课本333页所划分的时期来进行讲述,如果大家想做进一步了解可课后阅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吴明海在其所著的《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一书。

(一)兴起时期(1889——1914)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雷迪—英国)

西高地学校

乡村寄宿学校乡村之家

运动学校

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意大利)

1、新学校的建立医生教育家学校

生活学校(德可乐利—比利时)

劳作学校(凯兴斯泰纳—德国)

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办学目的:提供“一种现代和有合乎情理特点的适应社会领导需要的全面的教育”。教学内容:破除了古典传统课程体系,开设

了农艺、体育与手工劳动、艺术、文学、语言、科学、社会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等课程,同时重视学生的实际工作。

儿童之家:是将原来应用于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拓展到正常儿童的教育当中而形成的。蒙台梭利认为,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教育方法的根本就是为儿童身心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生活学校:教育对象为4—8岁的儿童,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形成一体化。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机构,还是一个实验室、活动室甚至工厂车间。其目的是使儿童通过实践活动把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强调儿童的本能和兴趣,以儿童兴趣为中心设置课程,打破分科,组成教学单元。从而形成了德可乐利教学法。

劳作学校:建立在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基础之上,以劳作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公民教育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自动的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中得到性格的陶冶。

新学校在英国和法国叫活动学校,在德国叫劳作学校,这说明新学校强调活动和劳作,而不是学习或书本,强调用手而不是用脑,这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不同的。

2、国际新学校局的建立

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列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这给各国的新学校提供了联络中心,1913年在该局注册的新学校达100多所。

3、新教育运动理论的初步形成

新教育运动的初级理论主要从新学校的实践上体现:

教学环境: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环境优美,幽静。

管理方式: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重视体育、手工、园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

教学内容: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教学方法: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实际。

道德教育: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这些新学校的实践,很快在欧洲各国以及美国得到热烈反响,并从而促使新教育运动理论的初步形成。新教育传入美国后,立即与刚刚开始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声势更大的现代教育运动,并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获得理论上的论证。新教育运动由此步入其蓬勃发展时期。。。。。。。

(二)发展时期(1914——1944)

1、新教育联谊会的建立

在共同的教育实验中,新教育运动出现联合趋势,终于在1921年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

标志:1921年,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多人在法国加莱举行的主题为“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讨论会。

2、《新时代教育》杂志的创办

该杂志主要宣传新教育理论,报道各国新教育的实验情况,接受各种新教育的理论

和对重大问题发表评论。

3、教育理论的转变

联谊会工作重心随国际斗争形势的需要不断修订,表现为由儿童中心向社会中心的转变。(主要原因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德国纳粹政府的建立)

1921年纲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尊重儿童的个性自由发展,要在活动中充分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积极培养儿童的个人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等等。

1932年纲领:强调教育“改造社会”、培养“本国良好公民”与“世界公民”的作用。

1942年纲领:极力宣传“就学机会均等”的口号。

4、新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在新教育蓬勃发展时期,一些热衷革新的教育家们不仅自己开办新学校,而且运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论证和概括新学校的原则,进而形成了新教育思想:

1、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儿童内在潜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

2、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

3、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灌输民主、自由和合作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4、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儿童自由自在的活动。

5、新教育运动的教育纲领是“生活教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

(三)衰落时期(1944——1966)

1、走向衰落的标志:对战后教育重建问题的关注

2、终结的标志: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更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

影响————

历史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产生的必然和存在的意义。当然也就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前面所说,新教育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欧洲历史上又一次教育革新运动,历时半个多世纪,影响全欧,波及世界,这场教育革新运动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具有和谐发展观和全人类价值观,为20世纪欧洲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且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 〔论文摘要〕本文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不同之处,揭示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全面的、激进的教育变革,而欧洲新教育运动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欧美的教育革新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二者皆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己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改革,主张以科学和生活代替古典知识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儿童的自由、兴趣、主动性、经验及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个别化的教学方式等。两者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及对改革的着眼点不同,又使其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之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清算,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教育制度,它对传统的批判是彻底的,在教育改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激进的批判和全面的指责,力图通过对西方教育传统的深刻反思,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新的教育秩序。而新教育运动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反叛”远没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那么激烈,他们试图在总结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果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激进的、全面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新教育运动则是较为温和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改良。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有统一的理论基础.试图对教育进行全面变革;新教育运动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对教育的革新也是局部的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等教育著作以及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大量论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这些著作中,杜威对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儿童观、教学论和课程论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和批判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各种重要的教育理论,阐明了他的“教育即生活”、“学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在此谈谈读书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 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

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十五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一)兴起阶段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 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1922年,新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这七项原则成为战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 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932年的法国尼斯会议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西欧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教育实验 (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我们的目的是造就人类一切能力的圆满发展” 雷迪的新学校建设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学生就是学校的建设者。 (二)狄摩林的罗斯新学校 继雷迪以后,法国社会学家狄摩林也于1898年创办了一所罗斯新学校。 这所学校“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空气,工场的作业也不少”。狄摩林指出新学校必须重视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市郊创办了“生活学校”。 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安排上,德可乐利认为新学校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生活服务。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思想是以“兴趣中心”为其主要特征。 德可乐利主张新学校应通过“单元教学”的形式进行教育与教学。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成就与评价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3700字-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3700字:读新教育之梦 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人们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呢?在当今的时代,我想我们教师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教好书,更是要教好人。古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教学方法固然值得借鉴,但我们是否只应该停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而不需要再作创新和探索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出版,就是朱永新先生给我们的答案,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有理想,有追求,才有成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好终目标:培养人才、振兴中华!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纵览《新教育之梦》一书,作者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的阐述给我感触最深。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

欧洲新教育与美国进步教育的关系

欧洲新教育与美国进步教育的关系 欧洲新教育和美国进步教育同时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性质都是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两者互相呼应,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现代欧美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两种教育革新思潮的兴起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是当时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综合反映。两者的产生都得益于某些共同的因素:①.19世纪末,欧美国家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培尔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③.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④.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推动。但是此外,也有各自的特殊之处,美国的进步教育是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 其次,欧洲新教育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实验室”为其特征,例如:雷迪创办乡村寄宿学校,利茨创办乡村教育之家,德莫林创办罗歇斯学校。另外新教育家们所注重的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而进步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再者,欧洲新教育与美国进步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有诸多差异。欧洲新教育以创办一系列乡村寄宿学校作为开端,引起世人对新教育的关注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随后再成立“新教育联谊会”进一步发展。而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划分(主要以符合进步教育思想内在本质变化的典型标志时间作为划分依据)。此外,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普遍在各校担任职务并借机推行教育改革,总结教育理论,从事教育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内容方面,新教育和进步教育都批判传统教育的主智主义倾向,倡导自由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遵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课程设置方面尊重儿童的兴趣。要求教育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强调自由、兴趣、活动和个人经验。但相对于新教育,进步教育更强调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新教育则重视环境的作用,注重学校的选择。 欧洲新教育和美国进步教育相互影响,密切联系。进步教育的产生深受新教育思潮的推动。两种运动中的一些做法也相互借鉴效仿,如都借助杂志进行宣传,新教育联谊会效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的做法提出“七项原则”等。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1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 了教材。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 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

读《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读《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这个寒假期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书中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有理想,有追求,才有成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好终目标: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人们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呢?在当今的时代,我想我们教师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教好书,更是要教好人。古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教学方法固然值得借鉴,但我们是否只应该停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而不需要再作创新和探索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作者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的阐述给我感触最深。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是阐述新教育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追求新教育的一本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所著 的《新教育》这本书。什么是新教育实验?我觉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特别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开始就自觉地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相对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认为: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新教育重读书,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是有多么的重要。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第一个行动便是营造书香校园,那么什么才是书香校园?其实我的理解是“书声琅琅,翰墨飘香。” 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在我们的学校,每天清晨,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诵读诗歌,领略优美的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一篇*;中午,我们要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学校安排20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儿童读物;暮醒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利用晚上时间自己写点东西,学生可以写读书记录卡,老师可以向学生家长写一封信或发个短信,甚至写个教育小故事。这些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比较难。但我想坚持下去,那将会是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教室里,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阅读了吗?”“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等警句时刻提醒着孩子 们阅读。这学期,我和孩子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同地阅读了《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新书,酣畅淋漓地阅读时,我顿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确心走起来很艰难,但是这条路值得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下面OK的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读书心得(10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10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第一篇: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内容简介 《新教育之梦》是文集的第一卷。《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目录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为新世纪新教育而作(代自序) 第一章理想的德育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第- 1 - 页共8 页,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堆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第二章理想的智育 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大情怀,使学生成为人

《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 4篇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李青青名师工作室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 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 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 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 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 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 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 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 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

新民营运动

新民营运动 -探索中国公益产业的成长路径 吕朝 摘要: 在中国迈向?和谐社会?的社会转型期,非营利机构(NPO/NGO)在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的非营利机构在目前数量少、能力弱的情况下应如何借鉴已经相对成熟的企业部门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手段尽快成长壮大起来;同时本文也将分析企业界参与公益慈善的策略和途径,以及政府、公众等在催生中国非营利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 一.?形势比人强? ?第三次分配 ??因使命而生?和?因需求而生? ?谁更需要公益 二.?新民营运动?的来临 ?增量为王 ?从三条腿到三个圆 ?穆罕默德〃尤纳斯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三.从边缘到主流 ?要挤掉?企业公民泡沫?吗 ?公益光谱论 ?寻找中国的?卡耐基? 四.打造中国公益?产业链? ?供应链、市场细分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零成本?阻碍公益职业化 ??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造钟人?和?报时人?

一.形势比人强 ?中国公益事业的春天来了?这句话在业内已讲了多年,但春雷涌动是一回事,甘霖普降又是另一回事。当你看到中国最早的?妇女热线?创始人王行娟76岁高龄还在为如何养活她的几个固定员工而四处奔走;名声在外十几年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星星雨?还只有非常简陋的活动场地,你就会感到?春天来了?与其说是对形势的客观判断还不如说是乐观派们的自我激励。对大量步履维艰的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从业人员来讲更实用的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的那句明言?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 从去年开始,?公益慈善?几乎成为从政府到民间,从媒体到公众,从强势集团到弱势群体共同关心的话题。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搞清NPO、NGO究竟代表什么以及?公民社会?的确切含义的同时,对诸如?企业公民?、?社会企业?、?公益创投?等新概念的讨论已相当热烈了。发展社会组织、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这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议。主管公益慈善和民间组织的民政部一位高级官员说?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然而,作为公益业者,我们应该是冷静的,这个历史机遇的形成恐怕并非是由于我们的工作有多么出色使社会各界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而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非营利组织(包括公益慈善组织,下文中可能混用)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来满足某些迫切的社会需求,正所谓?形势比人强?。 第三次分配 为区别现有的按劳取酬的?一次分配?和利用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所得的?二次分配?,学界普遍把富裕人群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来帮助穷人的?公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第三次分配?机制。 虽然周其仁等学者对过分迷信基尼系数来衡量贫富差距提出臵疑,但我国确实已到了由于贫富差距而导致社会不安定的警戒线。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33倍)。2006年5、6月间,政府最高层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在专家开出的所有?药方?之中,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运用?第三次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希望工程?为例,中国青基会的统计,希望工程捐款每支出100元,就有89.8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有87.7元从发达地区转移到贫困地区,有88.2元从中高收入阶层转移到底收入阶层。 ?贫富差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导致数次以?均贫富?为口号的农民起义,同样也?造就?了西方的现代慈善制度。这种在洛克非勒口中的?伟大的制度创新?百多年来为维护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至于已经成为西方国家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500字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500字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500字 高丽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珲,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在现实教育活动中,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班会经常开成”批斗会”,批斗某一个同学的不良行为,批斗某一种倾向,把学生的缺点无限放大,而很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身卜的闪光点,推动学生内心

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和处分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并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一直处于一种消极的防备状态。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他们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这对那些只会充当警察角色的教师不是最好的忠告吗。 --- 节选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之《理想的德育》片段 朱永新老师的鼎鼎大名很早前就听说过,甚至也曾在自己的论文里引用过他的理论名言,但真正认识其人,是从读《新教育之梦》开始。目录中读他教育的理想,他理想的教育,只言片语却已直抵心底,让人不读不快。今天读到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代码:01282)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古代教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原始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 第二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巴比伦 第二节古埃及 第三节古印度 第四节古希伯来 第三章古希腊的教育 第一节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 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第一节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第二节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早期教育活动 第三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第二编中世纪教育 第五章中世纪前期西欧的教育 第一节基督教修行主义与修道院学校 第二节查理曼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第一节拜占廷的教育 第二节阿拉伯的教育 第七章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 第一节骑士教育 第二节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第三节新型市民阶层的教育 第三编近代教育 第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第三节人文主义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第九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新教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天主教改革与耶稣会派的教育 第十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第一节生平活动和著作

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第三节论普及教育 第四节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第五节论学前教育 第六节教学理论 第七节论学制 第八节论道德教育 第九节论教育管理 第十一章启蒙运动与教育 第一节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 第二节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 17-18世纪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的教育第一节英国的教育 第二节法国的教育 第三节德国的教育 第四节俄国的教育 第五节美国的教育 第十三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生平和社会政治观点 第二节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第十四章 19世纪英国的教育 第一节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第四节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第十五章 19世纪法国的教育 第一节拿破仑教育改革 第二节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十六章 19世纪德国的教育 第一节国民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机构 第二节三种类型中学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节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第十七章 19世纪俄国的教育 第一节 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第十八章 19世纪美国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第四节贺拉斯.曼的教育观 第十九章 19世纪日本的教育 第一节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日本近代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节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一 当我终于手捧泛着墨香的《新教育之梦》时,我如饥似渴,沉醉其中…… 这本书同样秉承着朱永新一贯的文风:论述。抒情并举,理性。激情兼容。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回到久远的画面,孔子和弟子席地而坐,其乐融融;品着这样的语言,你似乎春心涌动,教育竟能演绎这般激情! 记得着名教师—李镇西(朱永新所带博士生)在他的博客文章《班主任X狐狸=爸爸》读后感所言:如果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话,那么教育则可能相反――教育的成功可能各具特色,而教育的弊端则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度都惊人的相似。我想,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共识,所以朱永新教授面对泱泱大国教育存在的弊端,一种责任,一种大爱,使他在问题之中发出了对教育理想的呼唤!试想,如果不是出自一种爱,他怎么会率先自费开通教育在线网站,成了四面八方奋斗在教育改革前沿的众多网民的朋友。 他在“理想的教师”章节中这样写到: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的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只有去撞击每个人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多么经典的语言——“撞击成功”!多么独到的观点——“撞击暗点”……确实,我们习惯发现。并自喜于“亮点”,当“亮点”一闪而过时,我们常躲在黑暗里独自舔窦伤口。可今天,朱教授告诉我们: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不断去撞击,最后将这些零散的碎片串成美丽的服装,终会光彩夺目。作为青年教师,我也有过自己的理想,可是我们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最后烟消云散…… 如果说读这些文字带给我的都是理性思考的话,那么当我翻到附录一: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时才真正把我带入了新教育理想实践的领地。因为在这里,我第一次走进了教育在线,也第一次鼓起勇气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每天挤出时间更新自己的博客,记录平日的教学行为,倾诉独我的心灵絮语,回复朋友的评论留言…… 轻轻把书合上,生怕惊扰了这位智者的新梦。悄悄把博客点开,灵动的语言仍然在指间流淌……我想,梦——就从这里开始吧!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二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 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习朱永新新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 欢!篇一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 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 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 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 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 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 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 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 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 尊重依恋教师。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 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 结构。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 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 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