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面临的五大问题

TCPIP面临的五大问题
TCPIP面临的五大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重点解析了TCP/IP协议栈面临的五大网络安全问题,也介绍到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在面临问题时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1. IP欺骗

IP Spoof即IP 电子欺骗,可以理解为一台主机设备冒充另外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与其他设备通信,从而达到某种目的技术。早在1985年,贝尔实验室的一名工程师Robbert Morris在他的一篇文章“A weakness in the 4.2bsd UNIX TCP/IP software”中提出了IP Spoof的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原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emv/tubed/archives/Morris_weakness_in_ TCPIP.txt 。

但要注意:单纯凭借IP Spoof技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一次完整的攻击,因为现有IP Spoof技术是属于一种“盲人”式的入侵手段。

一般来说,IP欺骗攻击有6个步骤:

(1)首先使被信任主机的网络暂时瘫痪,以免对攻击造成干扰;

(2)然后连接到目标机的某个端口来猜测ISN基值和增加规律;

(3)接下来把源地址伪装成被信任主机,发送带有SYN标志的数据段请求连接;

(4)然后等待目标机发送SYN+ACK包给已经瘫痪的主机;

(5)最后再次伪装成被信任主机向目标机发送的ACK,此时发送的数据段带有预测的目标机的ISN+1;

(6)连接建立,发送命令请求。

下面是它的两个关键步骤:

(1)使被信任主机失去工作能力

为了伪装成被信任主机而不露馅,需要使其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由于攻击者将要代替真正的被信任主机,他必须确保真正的被信任主机不能收到任何有效的网络数据,否则将会被揭穿。有许多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如SYN洪水攻击、Land等攻击)。

(2)序列号取样和猜测

对目标主机进行攻击,必须知道目标主机的数据包序列号。通常如何进行预测呢?往往先与被攻击主机的一个端口(如25端口)建立起正常连接。通常,这个过程被重复N次,并将目标主机最后所发送的ISN存储起来。然后还需要估计他的主机与被信任主机之间的往返

时间,这个时间是通过多次统计平均计算出来的。如果往返连接增加64,000,则现就可以估计出ISN的大小是128,000乘以往返时间的一半,如果此时目标主机刚刚建立过一个连接,那么再加上64,00。一旦估计出ISN的大小,就开始着手进行攻击,当然你的虚假TCP数据包进入目标主机时,如果刚才估计的序列号是准确的,进入的数据将被放置在目标机的缓冲区中。但是在实际攻击过程中往往没这么幸运,如果估计的序列号小于正确值,那么将被放弃。而如果估计的序列号大于正确值,并且在缓冲区的大小之内,那么该数据被认为是一个未来的数据,TCP模块将等待其他缺少的数据。如果估计序列号大于期待的数字且不在缓冲区之内,TCP将会放弃它并返回一个期望获得的数据序列号。伪装成被信任的主机IP后,此时该主机仍然处在瘫痪状态,然后向目标主机的被攻击端口(如25)发送连接请求。目标主机立刻对连接请求作出反应,发更新SYN+ACK确认包给被信任主机,因为此时被信任主机仍然处于瘫痪状态,它当然无法收到这个包,紧接着攻击者向目标主机发送ACK数据包,该数据包使用前面估计的序列号加1。如果攻击者估计正确的话,目标主机将会接收该ACK。连接就正式建立起了,可以开始数据传输了。

对于来自网络外部的欺骗,防范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局域网的对外路由器上加一个限制设置就可以实现了,在路由器的设置里面禁止运行声称来自于网络内部的信息包。

对于来自局域网外部的IP欺骗攻击的防范则可以使用防火墙进行防范,但是对于来自内部的攻击通过设置防火墙则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个时候应该注意内部网的路由器是否支持内部接口。如果路由器支持内部网络子网的两个接口,则必须提高警惕,因为它很容易受到IP欺骗。

通过对信息包的监控来检查IP欺骗攻击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使用netlog等信息包检查工具对信息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验证,如果发现了信息包来自两个以上的不同地址,则说明系统有可能受到了IP欺骗攻击,防火墙外面正有黑客试图入侵系统。

2. SYN Flooding

SYN Flooding是最为有效和流行的一种DoS攻击形式。它利用TCP三次握手协议的缺陷,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的伪造源地址的SYN连接请求,消耗目标主机的资源,从而不能够为正常用户提供服务。

在TCP会话初期,有所谓的“三次握手”过程:对每次发送的数据量是怎样跟踪进行协商使数据段的发送和接收同步,根据所接收到的数据量而确定的数据确认数及数据发送、接收完毕后何时撤消联系,并建立虚连接。为了提供可靠的传送,TCP在发送新的数据之前,以特定的顺序将数据包进行编号,并需要等待这些包传送给目标机之后的确认消息。TCP总

是用来发送大批量的数据。当应用程序在收到数据后要做出确认时也要用到TCP。由于TCP 要时刻跟踪,这需要额外开销,使得TCP的格式有些显得复杂。

TCP三次握手的步骤如下:

(1)设主机A要与主机B通信,要建立一个TCP连接。首先,主机B(在这儿是服务器),必须先运行一个服务器进程,发出一个“被动找开”命令给TCP。之后服务器进程便不断探测端口,看是否有客户进程有连接请求。并处于“听”状态。客户端主机A的应用进程,向其TCP发“主动打开”命令,指明要与某个IP地址的某个端口建立TCP连接。第一次主机

A的TCP便向主机B的TCP发出连接请求报文。TCP报文中指明了要连接的IP地址(隐含TP 数据报指明)和端口号,设置能够接受的TCP数据段最大值,以及一些用户数据,SYN=1,ACK=0。这称为“第一次握手”。

(2)主机A的连接请求到达主机B后,主机B的TCP查看是否有进程在侦听该端口,如没有,就发送一个RST=1的应答,拒绝连接,否则将到达TCP数据段留给“侦听”进程。“侦听”进程将发回一个应答TCP报文段,其中SYN=1,ACK=1,确认序号ACKSEQ=X+1,同时自己选一个发送序号SEQ=Y。这是“第二次握手”。

(3)主机A收到主机B的确认报文后,再向主机B发出一个确认TCP报文段,其中SYN=1,ACK=1,SEQ=X+1,ACKSEQ=Y+1,这就完成了“第三次握手”。

在SYN Flooding攻击中,黑客机器向受害主机发送大量伪造源地址的TCP SYN报文,受害主机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向源地址返回SYN+ACK包,并等待源端返回ACK包,如图1所示。由于源地址是伪造的,所以源端永远都不会返回ACK报文,受害主机继续发送SYN+ACK 包,并将半连接放入端口的积压队列中,虽然一般的主机都有超时机制和默认的重传次数,但是由于端口的半连接队列的长度是有限的,如果不断地向受害主机发送大量的TCP SYN

报文,半连接队列就会很快填满,服务器拒绝新的连接,将导致该端口无法响应其他机器进行的连接请求,最终使受害主机的资源耗尽。

图1 SYN Flooding攻击示意图

目前在防御SYN Flooding攻击方面有2种比较有效的技术。

(1)SYN-cookie技术

一般情况下,当服务器收到一个TCP SYN报文后,马上为该连接请求分配缓冲区,然后返回一个SYN+ACK报文,这时形成一个半连接。SYN Flooding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发送大量的伪造源地址的SYN连接请求,而不完成连接。这样就大量地消耗服务器的资源。

SYN-cookie技术针对标准TCP连接建立过程资源分配上的这一缺陷,改变了资源分配的策略。当服务器收到一个SYN报文后,不立即分配缓冲区,而是利用连接的信息生成一个cookie,并将这个cookie作为将要返回的SYN+ACK报文的初始序列号。当客户端返回一个ACK报文时,根据包头信息计算cookie,与返回的确认序列号(初始的序列号+1)的前24位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则是一个正常连接,然后,分配资源,建立连接。

该技术的巧妙之点在于避免了在连接信息未完全到达前进行资源分配,使SYN Flooding 攻击的资源消耗失效。实现的关键之处在于cookie的计算。cookie的计算应该做到包含本次连接的状态信息,使攻击者不能伪造cookie。cookie的计算过程如下。

①服务器收到一个SYN包后,计算一个消息摘要mac:

mac = MAC(A,k)

MAC是密码学中的一个消息认证码函数,也就是满足某种安全性质的带密钥的hash函数,它能够提供cookie计算中需要的安全性。A为客户和服务器双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参数t的串联组合:A = SOURCE_IP || SOURCE_PORT || DST_IP || DST_PORT || t;K为服务器独有的密钥;时间参数t为32比特长的时间计数器,每64秒加1;

②生成cookie:

cookie = mac(0:24):表示取mac值的第0到24比特位;

③设置将要返回的SYN+ACK报文的初始序列号,设置过程如下:

·高24位用cookie代替;

·接下来的3比特位用客户要求的最大报文长度MMS代替;

·最后5比特位为t mod 32。

客户端收到来自服务器SYN+ACK报文后,返回一个ACK报文,这个ACK报文将带一个cookie(确认号为服务器发送过来的SYN ACK报文的初始序列号加1,所以不影响高24位),

在服务器端重新计算cookie,与确认号的前24位比较,如果相同,则说明未被修改,连接合法,然后,服务器完成连接的建立过程。

SYN-cookie技术由于在连接建立过程中不需要在服务器端保存任何信息,实现了无状态的三次握手,从而有效地防御了SYN Flooding攻击。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弱点。由于cookie的计算只涉及了包头的部分信息,在连接建立过程中不在服务器端保存任何信息,所以失去了协议的许多功能,比如超时重传。此外,由于计算cookie有一定的运算量,增加了连接建立的延迟时间,因此,SYN-cookie技术不能作为高性能服务器的防御手段。通常采用动态资源分配机制,即分配了一定的资源后再采用cookie技术,Linux系统中的SYN-cookie就是这样实现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当我们避免了SYN Flooding攻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另一种拒绝服务攻击方式,攻击者发送大量的ACK报文,使服务器忙于计算验证。尽管如此,在预防SYN Flooding攻击方面,SYN-cookie技术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技术。

(2)地址状态监控的解决方法

地址状态监控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监控工具对网络中的有关TCP连接的数据包进行监控,并对监听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处理的主要依据是连接请求的源地址。

每个源地址都有一个状态与之对应,总共有四种状态:

·初态:任何源地址刚开始的状态;

· NEW状态:第一次出现或出现多次也不能断定存在的源地址的状态;

· GOOD状态:断定存在的源地址所处的状态;

· BAD状态:源地址不存在或不可达时所处的状态。

具体的动作和状态转换根据TCP头中的位码值决定。

①监听到SYN包,如果源地址是第一次出现,则置该源地址的状态为NEW状态;如果是NEW状态或BAD状态;则将该包的RST位置1然后重新发出去,如果是GOOD状态不作任何处理。

②监听到ACK或RST包,如果源地址的状态为NEW状态,则转为GOOD状态;如果是GOOD 状态则不变;如果是BAD状态则转为NEW状态;如果是BAD状态则转为NEW状态。

③监听到从服务器来的SYN ACK报文(目的地址为addr),表明服务器已经为从addr 发来的连接请求建立了一个半连接,为防止建立的半连接过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ACK包,建立连接,同时,开始计时,如果超时,还未收到ACK报文,证明addr不可达,如果此时

addr的状态为GOOD则转为NEW状态;如果addr的状态为NEW状态则转为BAD状态;如果为addr的状态为BAD状态则不变。

地址状态的转换图如图2所示。

图2 地址状态转换图

下面分析一下基于地址状态监控的方法如何能够防御SYN Flooding攻击。

对于一个伪造源地址的SYN报文,若源地址第一次出现,则源地址的状态为NEW状态,当监听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表明服务器已经为该源地址的连接请求建立了半连接。此时,监控程序代源地址发送一个ACK报文完成连接。这样,半连接队列中的半连接数不是很多。计时器开始计时,由于源地址是伪造的,所以不会收到ACK报文,超时后,监控程序发送RST数据包,服务器释放该连接,该源地址的状态转为BAD状态。之后,对于每一个来自该源地址的SYN报文,监控程序都会主动发送一个RST报文。

对于一个合法的SYN报文,若源地址第一次出现,则源地址的状态为NEW状态,服务器响应请求,发送SYN+ACK报文,监控程序发送ACK报文,连接建立完毕。之后,来自客户端的ACK很快会到达,该源地址的状态转为GOOD状态。服务器可以很好地处理重复到达的ACK 包。

3. ACK Flooding

ACK Flooding攻击是在TCP连接建立之后,所有的数据传输TCP报文都是带有ACK标志位的,主机在接收到一个带有ACK标志位的数据包的时候,需要检查该数据包所表示的连接四元组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检查该数据包所表示的状态是否合法,然后再向应用层传递该数据包。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该数据包不合法,例如该数据包所指向的目的端口在本机并未开放,则主机操作系统协议栈会回应RST包告诉对方此端口不存在。

这里,服务器要做两个动作:查表、回应ACK/RST。这种攻击方式显然没有SYN Flooding 给服务器带来的冲击大,因此攻击者一定要用大流量ACK小包冲击才会对服务器造成影响。按照我们对TCP协议的理解,随机源IP的ACK小包应该会被Server很快丢弃,因为在服务器的TCP堆栈中没有这些ACK包的状态信息。但是实际上通过测试,发现有一些TCP服务会对ACK Flooding比较敏感,比如说JSP Server,在数量并不多的ACK小包的打击下,JSP Server就很难处理正常的连接请求。对于Apache或者IIS来说,10kbps的ACK Flooding 不会构成危胁,但是更高数量的ACK Flooding会造成服务器网卡中断频率过高,负载过重而停止响应。可以肯定的是,ACK Flooding不但可以危害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而且对服务器上的应用有不小的影响。

如果没有开放端口,服务器将直接丢弃,这将会耗费服务器的CPU资源。如果端口开放,服务器回应RST。

利用对称性判断来分析出是否有攻击存在。所谓对称性判断,就是收包异常大于发包,因为攻击者通常会采用大量ACK包,并且为了提高攻击速度,一般采用内容基本一致的小包发送。这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ACK Flooding的依据,但是目前已知情况来看,很少有单纯使用ACK Flooding攻击,通常都会和其他攻击方法混合使用,因此,很容易产生误判。

一些防火墙应对的方法是:建立一个hash表,用来存放TCP连接“状态”,相对于主机的TCP协议栈实现来说,状态检查的过程相对简化。例如,不作sequence number的检查,不作包乱序的处理,只是统计一定时间内是否有ACK包在该“连接”(即四元组)上通过,从而“大致”确定该“连接”是否是“活动的”。

4. UDP Flooding

UDP Flooding是日渐猖厥的流量型DoS攻击,原理也很简单。常见的情况是利用大量UDP小包冲击DNS服务器,或Radius认证服务器、流媒体视频服务器。100kbps的UDP Flooding经常将线路上的骨干设备例如防火墙打瘫,造成整个网段的瘫痪。由于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在UDP Flooding攻击中,攻击者可发送大量伪造源IP地址的小UDP 包。但是,由于UDP协议是无连接性的,所以只要开了一个UDP的端口提供相关服务的话,那么就可针对相关的服务进行攻击。

正常应用情况下,UDP包双向流量会基本相等,而且大小和内容都是随机的,变化很大。出现UDP Flooding的情况下,针对同一目标IP的UDP包在一侧大量出现,并且内容和大小都比较固定。

UDP协议与TCP 协议不同,是无连接状态的协议,并且UDP应用协议五花八门,差异极大,因此针对UDP Flooding的防护非常困难。其防护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待。

·判断包大小:如果是大包攻击则使用防止UDP碎片方法。根据攻击包大小设定包碎片重组大小,通常不小于1500。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考虑丢弃所有UDP碎片。

·攻击端口为业务端口:根据该业务UDP最大包的长度设置检测UDP最大包以过滤异常流量。

·攻击端口为非业务端口:一个是丢弃所有UDP包,可能会误伤正常业务;另一个是建立UDP连接规则,要求所有去往该端口的UDP包,必须首先与TCP端口建立TCP连接。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很专业的防火墙或其他防护设备支持。

在网络的关键之处使用防火墙对来源不明的有害数据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减轻UDP Flooding攻击。此外,在用户的网络中还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禁用或过滤监控和响应服务。

·禁用或过滤其他的 UDP 服务。

·如果用户必须提供一些 UDP 服务的外部访问,那么需要使用代理机制来保护那种服务,保证它不会被滥用。

·对用户的网络进行监控以了解哪些系统在使用这些服务,并对滥用的迹象进行监控。

·对于一些小型的服务器,可以直接用防火墙添加规则的方法屏蔽掉。

5. Connection Flooding

Connection Flooding是典型的并且非常的有效的利用小流量冲击大带宽网络服务的攻击方式,这种攻击方式目前已经越来越猖獗。这种攻击的原理是利用真实的IP地址向服务器发起大量的连接,并且建立连接之后很长时间不释放,占用服务器的资源,造成服务器上残余连接(WAIT状态)过多,效率降低,甚至资源耗尽,无法响应其他客户所发起的连接。

其中一种攻击方法是每秒钟向服务器发起大量的连接请求,这类似于固定源IP的SYN Flooding攻击,不同的是采用了真实的源IP地址。通常这可以在防火墙上限制每个源IP 地址每秒钟的连接数来达到防护目的。但现在已有工具采用慢速连接的方式,也即几秒钟才和服务器建立一个连接,连接建立成功之后并不释放并定时发送垃圾数据包给服务器使连接得以长时间保持。这样一个IP地址就可以和服务器建立成百上千的连接,而服务器可以承受的连接数是有限的,这就达到了拒绝服务的效果。

另外,蠕虫大规模爆发的时候,由于蠕虫代码比较简单,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源IP 地址相同的包,对于 TCP 蠕虫,则表现为大范围扫描行为。这是在判断Connection Flooding 时需要注意的。

该攻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在受攻击的服务器上使用netstat –an命令来查看,会发现大量连接状态来自少数的几个源。如果统计的话,可以看到连接数对比平时出现异常。并且增长到某一阈值之后开始波动,说明此时可能已经接近性能极限。因此,对这种攻击的判断原则为:在流量上体现并不大,甚至可能会很小;出现大量的ESTABLISH状态;新建的ESTABLISH状态总数有波动。

防范该攻击主要有如下方法。

·主动清除残余连接。

·对恶意连接的IP进行封禁。

·限制每个源IP的连接数。

·可以对特定的URL进行防护。

·反查Proxy后面发起HTTP Get Flood的源。

TCPIP详解学习笔记,非常全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基本概念 为什么会有TCP/IP协议 在世界上各地,各种各样的电脑运行着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为大家服务,这些电脑在表达同一种信息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是千差万别。就好像圣经中上帝打乱了各地人的口音,让他们无法合作一样。计算机使用者意识到,计算机只是单兵作战并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只有把它们联合起来,电脑才会发挥出它最大的潜力。于是人们就想方设法的用电线把电脑连接到了一起。 但是简单的连到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就好像语言不同的两个人互相见了面,完全不能交流信息。因而他们需要定义一些共通的东西来进行交流,TCP/IP 就是为此而生。TCP/IP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族的统称。里面包括了IP协议,IMCP协议,TCP协议,以及我们更加熟悉的http、ftp、pop3协议等等。电脑有了这些,就好像学会了外语一样,就可以和其他的计算机终端做自由的交流了。TCP/IP协议分层 提到协议分层,我们很容易联想到ISO-OSI的七层协议经典架构,但是TCP/IP协议族的结构则稍有不同。如图所示 TCP/IP协议族按照层次由上到下,层层包装。最上面的就是应用层了,这里面有http,ftp,等等我们熟悉的协议。而第二层则是传输层,著名的TCP和UDP协议就在这个层次(不要告诉我你没用过udp玩星际)。第三层是网络层,IP协议就在这里,它负责对数据加上IP地址和其他的数据(后面会讲到)以确定传输的目标。第四层是叫数据链路层,这个层次为待传送的数据加入一个以太网协议头,并进行CRC编码,为最后的数据传输做准备。再往下则是硬件层次了,负责网络的传输,这个层次的定义包括网线的制式,网卡的定义等等(这些我们就不用关心了,我们也不做网卡),所以有些书并不把这个层次放在tcp/ip协议族里面,因为它几乎和tcp/ip 协议的编写者没有任何的关系。发送协议的主机从上自下将数据按照协议封装,而接收数据的主机则按照协议从得到的数据包解开,最后拿到需要的数据。这种结构非常有栈的味道,所以某些文章也把tcp/ip协议族称为tcp/ip协议栈。 一些基本的常识 在学习协议之前,我们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知识。 互联网地址(ip地址) 网络上每一个节点都必须有一个独立的Internet地址(也叫做IP地址)。现在,通常使用的IP地址是一个32bit的数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Pv4 标准,这32bit的数字分成四组,也就是常见的255.255.255.255的样式。IPv4标准上,地址被分为五类,我们常用的是B 类地址。具体的分类请参考其他文档。需要注意的是IP地址是网络号+主机号的组合,这非常重要。 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是一个分布的数据库,它提供将主机名(就是网址啦)转换成IP地址的服务。 RFC RFC是什么?RFC就是tcp/ip协议的标准文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RFC那长长的定义列表,现在它一共有4000多个协议的定义,当然,我们所要学习的,也就是那么十几个协议而已。 端口号(port) 注意,这个号码是用在TCP,UDP上的一个逻辑号码,并不是一个硬件端口,我们平时说把某某端口封掉了,也只是在IP层次把带有这个号码的IP包给过滤掉了而已。 应用编程接口 现在常用的编程接口有socket和TLI。而前面的有时候也叫做“Berkeley socket”,可见Berkeley对于网络的发展有多大的贡献。TCP/IP详解学习笔记(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有三个目的: ?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ip大家都听说过。至于ARP和RARP,ARP叫做地址解析协议,是用IP地址换MAC地址的一种协议,而RARP则叫做逆地址

tcpip详解卷阅读笔记(4)TCP

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net/201201/116442.html 最后终于来到了大块头TCP协议,为了给应用层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tcp协议设计了各种机制以实现丢包、重发、乱序、链路传输错误等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 TCP协议概述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TCP协议的首部,它将给收发两端提供怎样的信息: 与UDP一样,TCP报头的前8个字节也是源和目的端的端口号。<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即一个socket pair)确定一条tcp连接。 序列号用来标识从TCP发端向TCP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反过来,确认序列号是表示TCP发端期望从TCP收端收到的下一个字节(好像说得不是很清楚,后面再说)。 首部长度给出首部中32bit字的数目,跟IP首部一样,TCP最多有60字节的首部。 接下来是6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以被同时设置为1: URG:紧急指针有效,与后面的紧急指针结合起来 ACK:确认序号有效 PSH:接收方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RST:重建连接 SYN:同步序号用来发起一个连接 FIN:发端完成发送任务,将要关闭连接

检验和的计算方法和UDP中的检验和一样,也要加上伪首部,也要填充奇数字节,与UDP不同的是,TCP强制要求计算检验和,而UDP的检验和是可选的。 窗口大小表明接收端当前的接收能力,以字节为单位,16位窗口限制了最大值为65535字节,在选项字段中,有一个窗口刻度选项,允许这个值按比例放大。 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序号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指针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选项字段可以包括最长报文大小(MSS),这是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中指明这个选项,表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还有上面我们提到的窗口扩大选项以及时间戳选项,我们将在后面看到时间戳选项的作用。 这里摘录一段话来描述TCP协议:“TCP可以表述为一个没有选择确认或否认的滑动窗口协议。我们说TCP缺少选择确认是因为TCP首部中的确认序列号表示发方已经成功收到字节,但还不包含确认序号所指的字节。当前还无法对数据流中选定的部分进行确认。例如,如果1~1024字节已经成功收到,下一个报文段中包含序号从2049~3072的字节,收端并不能确认这个新的报文段。它所能做的就是发回一个确认序号为1025的ACK。它也无法对一个报文进行否认。例如,如果收到包含1025~2048字节的报文段,但它的检验和错,TCP收端所能做的就是发回一个确认序号为1025的ACK。”这段话也好很地解释了前面提到的确认序列号的问题。 2. 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了。用时间序列图来表示最清楚不过了:

tcp,ip详解卷1,协议,下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tcp,ip详解卷1,协议,下载 篇一:tcp_ip协议详解 tcp/ip协议详解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 (userdatagramprotocol)协议、icmp (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

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

基于tcp的modbus详解

开放型MODBUS-TCP规范(中文版)开放型Modbus/TCP规范 修订版1.0,1999年3月29日

目录 目录 (2) 1.该规范的发展概况 (3) 2.概述 (3) 2.1面向连接.3 2.2数据编码4 2.3参考编号的解释 (4) 2.4隐含长度基本原则 (5) 3.一致性等级概述 (5) 3.1类型0 (5) 3.2类型1 (5) 3.3类型2 (6) 3.4机器/厂家/网络的特殊功能 (7) 4.协议结构 (7) 5.一致性等级的协议参考值 (8) 5.1类型0指令详述 (9) 5.1.1读乘法寄存器(FC3) (9) 5.1.2写乘法寄存器(FC16) (9) 5.2类型1指令详述 (10) 5.2.1读线圈(FC1) (10) 5.2.2读离散输入(FC2) (10) 5.2.3读输入寄存器(FC4) (11) 5.2.4写线圈(FC5) (11) 5.2.5写单一寄存器(FC6) (12) 5.2.6读异常状态字(FC7) (12) 5.3类型2指令详述 (13) 5.3.1强制多点线圈(FC15) (13) 5.3.2读一般参考值(FC20) (14) 5.3.3写一般参考值(FC21) (15) 5.3.4掩模写寄存器(FC22) (16) 5.3.5读/写寄存器(FC23) (16) 5.3.6读FIFO队列(FC24) (17) 6.异常代码 (17) 附录 (19) A.客户机和服务器应用指导 (19) A.1客户机设计 (19) A.2服务器设计 (20) A.2.1多线程服务器20 A.2.2单线程服务器 (21) A.3必需的及期望的性能.22 B.非指令数据的编码 (23) B.1指令字中的比特数 (23)

TCPIP基础知识分析

OSI模型包含许多被分割成层的组件。在网络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每一层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当传输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到上面层格式化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操作,然后把它传给下面的层。当接收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到下面层传过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包,然后把它传给上一层。

虚电路结构增强了OSI模型每一层的模块性;实现每一层的软件可以被栈的开发人员和工作站的管理人员移走、替代和更新而是影响它上面和下面的层。这允许灵活地改变网络类型和更新层来处理错误和增加新特性。每一层都利用其上层和下层的服务来维持它和远地主机上对应层的虚电路。

第二课 TCP/IP协议 一.Internet的现状 1. TCP/IP的发展过程及组织 ISOC(Internet Society) 应用软件 IAB IETF IANA IRTF 2.说明TCP/IP的重要性 连接不同系统的技术 开放系统,可通过Request for comments开发自己的TCP/IP解法 与Internet连接:节省资金 提供强有力的WAN连接:可路由,为广域网设计的 二.TCP/IP协议族 1.TCP/IP协议族 英文全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中文全称: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TCP/IP实际上是一族协议,不是单一的协议,详见【附图一】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如果一台IP机器不带磁盘,启动时无法知道其IP地址。但它知道它的MAC地址。RARP协议是丢失灵魂者的精神病分析家。它发出一个分组,其中包括其MAC地址,要求回答这一MAC地址的IP地址。一个称为RARP服务器的特定机器作出响应并回答。至此,这一身份危机就获得解决。像一位优秀的分析家一样RARP使用已知信息,即机器的MAC地址,求得其IP地址完成机器ID的确定。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

tcp协议之基础知识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 TCP/IP 协议集确立了Internet 的技术基础。TCP/IP 的发展始于美国DOD (国防部)方案。IAB (Internet 架构委员会)的下属工作组IETF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研发了其中多数协议。IAB 最初由美国政府发起,如今转变为公开而自治的机构。IAB 协同研究和开发TCP/IP 协议集的底层结构,并引导着Internet 的发展。TCP/IP 协议集记录在请求注解(RFC)文件中,RFC 文件均由IETF 委员会起草、讨论、传阅及核准。所有这些文件都是公开且免费的,且能在IETF 网站上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TCP/IP 协议覆盖了OSI 网络结构七层模型中的六层,并支持从交换(第二层)诸如多协议标记交换,到应用程序诸如邮件服务方面的功能。TCP/IP 的核心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的IP/IPV6 )以及传输控制(传输层的TCP、UDP)。 IP (网际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网络组件的寻址对信息的路由选择和传输来说是相当关键的。相同网络中的两台机器间的消息传输有各自的技术协定。LAN 是通过提供6字节的唯一标识符(“MAC”地址)在机器间发送消息的。SNA 网络中的每台机器都有一个逻辑单元及与其相应的网络地址。DECNET、AppleTalk 和Novell IPX 均有一个用来分配编号到各个本地网和工作站的配置。 除了本地或特定提供商的网络地址,IP 为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网络设备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编号,即IP 地址。IPV4 的IP 地址为4字节,按照惯例,将每个字节转化成十进制(0-255)并以点分隔各字节。IPV6 的IP 地址已经增加到16字节。关于IP 和IPV6 协议的详细说明,在相关文件中再另作介绍。 TCP (传输控制协议) 通过序列化应答和必要时重发数据包,TCP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流和虚拟连接服务。TCP 主要提供数据流转送,可靠传输,有效流控制,全双工操作和多路传输技术。可查阅TCP 部分获取更多详细资料。 在下面的TCP/IP 协议表格中,我们根据协议功能和其在OSI 七层网络通信参考模型的映射关系将其全部列出。然而,TCP/IP 并不完全遵循OSI 模型,例如:大多数TCP/IP 应用程序是直接在传输层协议TCP 和UDP 上运行,而不涉及其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 ************************************ *********************88 **************************8 TCP/IP协议详解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7-8-29 23:29 提问者:4252002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

tcpip详解卷一笔记

1.链路层:以太网,SLIP:串行线路IP,PPP:点对点协议 2.最大传输单元MTU, 路径MTU 3.路径MTU: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的最小M T U。它被称作路径M T U。 4.IP路由选择:主机从不把数据报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而路由器则要转发数据 报。内含路由器功能的主机应该从不转发数据报,除非它被设置成那样。 5.子网寻址, 子网掩码 6.ARP, RARP,ARP高速缓存 ARP:从逻辑I n t e r n e t地址到对应的物理硬件地址需要进行翻译。这就是A R P的功能。 RARP:R A R P协议是许多无盘系统在引导时用来获取I P地址的。R A R P分组格式基本上与A R P分组一致。一个R A R P请求在网络上进行广播,它在分组中标明发送端的硬件地址,以请求相应I P地址的响应。应答通常是单播传送的。 7.ARP代理:如果A R P请求是从一个网络的主机发往另一个网络上的主机,那么连接这 两个网络的路由器就可以回答该请求,这个过程称作委托A R P或A R P代理(Proxy ARP)。 8.ICMP, Ping 9.IP选路:路由表 1) 搜索匹配的主机地址; 2) 搜索匹配的网络地址; 3) 搜索默认表项(默认表项一般在路由表中被指定为一个网络表项,其网络号为 0)。 对于一个给定的路由器,可以打印出五种不同的标志(f l a g): U 该路由可以使用。 G 该路由是到一个网关(路由器)。如果没有设置该标志,说明目的地是直接相连

的。 H 该路由是到一个主机,也就是说,目的地址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如果没有 设置该标志,说明该路由是到一个网络,而目的地址是一个网络地址:一个网络号, 或者网 络号与子网号的组合。 D 该路由是由重定向报文创建的(9 . 5节)。 M 该路由已被重定向报文修改(9 . 5节)。 当分组被发往一个间接路由时,I P地址指明的是最终的目的地,但是链路层地址指明的是网关(即下一站路由器) 10.RIP:选路信息协议 动态选路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 11.OSPF:开放路径最短优先 逐步取代RIP 12.IGP:内部网关协议 RIP,OSPF都属于IGP的一种 13.EGP:外部网关协议 EGP(不同于上面这个定义,是具体协议的一种),BGP都属于EGP的一种 14.CIDR:无类型域间选路 一个防止Internet路由表膨胀的方法。 C I D R的基本观点是采用一种分配多个I P地址的方式,使其能够将路由表中的许多表项 总和( 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 )成更少的数目 15.广播和多播:仅用于UDP 16.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用于支持主机和路由器进行多播的协议。它让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系统知道主机当前所在的多播组。 17.DNS、TFTP、BOOTP、FTP、SMTP、SNMP、NFS 18.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MSS(最大报文段长度), 半关闭,半打开, 状态变迁, 平静时间, 同时打开, 同时关闭, 经受时延的确认 a)Nagle算法, 窗口大小, 超时与重传, RTT, 慢启动(增加拥塞窗口), 拥塞避免算法 b)指数退避, 快速重传与快速恢复算法, 保活定时, 长肥管道, PAWS c)SYN逻辑上占用一个字节序号空间

tcp-ip协议详细讲解

TCP/IP协议详解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

TCPIP详解-卷一-协议-14.4一个简单的例子.

14.4一个简单的例子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一个名字解析器与一个名字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在sun 主机上运行Telnet 客户程序远程登录到gemini 主机上,并连接daytime 服务器: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引导sun 主机(运行Telnet 客户程序)上的名字解析器来使用位于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 (140.252.1.54)的名字服务器。图14-9显示了这三个系统的排列情况。和以前提到的一样,名字解析器是客户程序的一部分,并且在Telnet 客户程序与daytime 服务器建立TCP 连接之前,名字解析器就能通过名字服务器获取IP 地址。在这个图中,省略了sun 主机与140.252.1以太网的连接实际上是一个SLIP 连接的细节(参见封2的插图),因为它不影响我们的讨论。通过在SLIP 链路上运行tcpdump 程序来了解名字解析器与名字服务器之间的分组交换。 图14-9用于简单DNS 例子的系统 sun 主机上的文件/etc/resolv.conf将告诉名字解析器作什么: sun%cat/etc/resolv.confnameserver140.252.1.54doma 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 第1行给出名字服务器—主机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 的IP 地址。最多可说明3个名字服务器行来提供足够的后备以防名字服务器故障或不可达。域名行说明默认域名。如果要查找的域名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域名(没有以句点结束),那末默认的域 名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 将加到待查名后。 图14-10显示了名字解析器与名字服务器之间的分组交换。

图14-10向名字服务器查询主机名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 的输出 让tcpdump 程序不再显示每个IP 数据报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反,它显示客户 (resolver )的IP 地址140.252.1.29和名字服务器的IP 地址140.252.1.54。客户的临时端口号为1447,而名字服务器则使用熟知端口53。如果让tcpdump 程序显示名字而不是IP 地址,它可能会和同一个名字服务器联系(作指示查询),以致产生混乱的输出结果。 第1行中冒号后的字段(1+)表示标识字段为1,加号“+”表示RD 标志(期望递归)为1。默认情况下,名字解析器要求递归查询方式。 下一个字段为A? ,表示查询类型为A (我们需要一个IP 地址),该问号指明它是一个查询 (不是一个响应)。待查名字显示在后面: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 。名字解析器在待查名字后加上句点号指明它是一个绝对字段名。 在UDP 数据报中的用户数据长度显示为37字节:12字节为固定长度的报文首部(图143);21字节为查询名字(图14-6),以及用于查询类型和查询类的4个字节。在DNS 报文中无需填充数据。 tcpdump 程序的第2行显示的是从名字服务器发回的响应。1*是标识字段,星号表示设置 AA 标志(授权回答)(该服务器是https://www.360docs.net/doc/c13236322.html, 域的主域名服务器,其回答在该域内是可相信的。)输出结果2/0/0表示在响应报文中最后3个变长字段的资源记录数:回答RR 数为2,授权RR 和附加信息RR 数均为0。tcpdump 仅显示第一个回答,回答类型为A (IP 地址),值为 140.252.1.11。

tcpip协议详解,pdf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tcpip协议详解,pdf 篇一:tcpip详解-卷一-协议-3.11小结 3.11小结 本章开始描述了ip首部的格式,并简要讨论了首部中的各个字段。我们还介绍了ip路由选择,并指出主机的路由选择可以非常简单:如果目的主机在直接相连的网络上,那么就把数据报直接传给目的主机,否则传给默认路由器。 在进行路由选择决策时,主机和路由器都使用路由表。在表中有三种类型的路由:特定主机型、特定网络型和默认路由型。路由表中的表目具有一定的优先级。在选择路由时,主机路由优先于网络路由,最后在没有其他可选路由存在时才选择默认路由。 ip路由选择是通过逐跳来实现的。数据报在各站的传输过程中目的ip地址始终不变,但是封装和目的链路层地址在每一站都可以改变。大多数的主机和许多路由器对于非本地网络的数据报都使用默认的下一站路由器。a类和b类地址一般都要进行子网划分。用于子网号的比特数通过子网掩码来指定。我们为此举了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即作者所在

的子网,并介绍了变长子网的概念。子网的划分缩小了internet路由表的规模,因为许多网络经常可以通过单个表目就可以访问了。接口和网络的有关信息通过ifconfig和netstat命令可以获得,包括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以及mtu等。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对internet协议族潜在的改进建议—下一代ip进行了讨论。 习题 3.1环回地址必须是127.0.0.1吗? 3.2在图3-6中指出有两个网络接口的路由器。 3.3子网号为16bit的a类地址与子网号为8bit的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有什么不同? 3.4阅读RFc1219[tsuchiya1991],学习分配子网号和主机号的有关推荐技术。 3.5子网掩码255.255.0.255是否对a类地址有效? 3.6你认为为什么3.9小节中打印出来的环回接口的mtu要设置为1536? 3.7tcp/ip协议族是基于一种数据报的网络技术,即ip 层,其他的协议族则基于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阅读文献[clark1988],找出数据报网络层提供的三个优点。 篇二:tcpip等协议报文格式 tcp/ip等协议报文格式

计算机网络基础--TCPip模型详解

TCP/IP模型的详解 一,概述 TCP/IP参考模型是一个抽象的分层模型,这个模型中,所有的TCP/IP系列网络协议都被归类到4个抽象的”层”中。每一抽象层建立在低一层提供的服务上,并且为高一层提供服务。 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需要众多的协议协同工作,这些协议分布在参考模型的不同层中的,因此有时称它们为一个协议栈。 TCP/IP参考模型为TCP/IP协议(或称为TCP/IP协议栈,或互联网协议系列。)订身制作。其中IP协议只关心如何使得数据能够跨越本地网络边界的问题,而不关心如何利用传输媒体,数据如何传输。整个TCP/IP协议栈则负责解决数据如何通过许许多多个点对点通路(一个点对点通路,也称为一”跳”, 1 hop)顺利传输,由此不同的网络成员能够在许多”跳”的基础上建立相互的数据通路。 如想分析更普遍的网络通信问题,ISO的OSI模型也能起更好的帮助作用。 因特网协议组是一组实现支持因特网和大多数商业网络运行的协议栈的网络传输协议。它有时也被称为TCP/IP协议组,这个名称来源于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因特网协议(IP),它们也是最先定义的两个协议。 同许多其它协议一样网络传输协议也可以看作一个多层组合,每层解决数据传输中的一组问题并且向使用这些低层服务的高层提供定义好的服务。高层逻辑上与用户更为接近,所处理数据更为抽象,它们依赖于低层将数据转换成最终能够进行物理控制的形式。 网络传输协议能够大致匹配到一些厂商喜欢使用的固定7层的OSI模型。然而并不是所有这些层能够很好地与基于ip的网络对应(根据应用的设计和支持网络的不同它们确实是涉及到不同的层)并且一些人认为试图将因特网协以组对应到OSI会带来混淆而不是有所帮助。 二,分层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Internet Layer)、链路层(Link Layer)。 TCP/IP分层协议OSI 分层 应用层FTP,SMTP,Telnet,DNS,SNMP 7 传输层TCP,UDP 4 网络层IP, ICMP,(RIP, OSPF),ARP, RARP 3 链路层Ethernet,Token Bus,Token Ring,FDDI,WLAN 2,1 1,应用层

tcpip协议详解,pdf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tcpip协议详解,pdf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tcpip协议详解,pdf 篇一:tcpip详解-卷一-协议-3.11小结 3.11小结 本章开始描述了ip首部的格式,并简要讨论了首部中 的各个字段。我们还介绍了ip路由选择,并指出主机的路 由选择可以非常简单:如果目的主机在直接相连的网络上, 那么就把数据报直接传给目的主机,否则传给默认路由器。 在进行路由选择决策时,主机和路由器都使用路由表。 在表中有三种类型的路由:特定主机型、特定网络型和默认 路由型。路由表中的表目具有一定的优先级。在选择路由时,主机路由优先于网络路由,最后在没有其他可选路由存在时 才选择默认路由。 ip路由选择是通过逐跳来实现的。数据报在各站的传输过程中目的ip地址始终不变,但是封装和目的链路层地址 在每一站都可以改变。大多数的主机和许多路由器对于非本 地网络的数据报都使用默认的下一站路由器。a类和b类地址一般都要进行子网划分。用于子网号的比特数通过子网掩 码来指定。我们为此举了一个实例来详细说明,即作者所在 的子网,并介绍了变长子网的概念。子网的划分缩小了

internet 路由表的规模,因为许多网络经常可以通过单个表 月就可以访问了。接口和网络的有关信息通过ifconfig 和netstat命令可以获得,包括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以及mtu等。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对internet 协议族潜在的改进建 议一下一代ip进行了讨论。 习题 3.1环回地址必须是127.0.0.1 吗? 3.2在图3-6中指出有两个网络接口的路由器。 3.3子网号为16bit的a类地址与子网号为8bit的b类 地址的子网掩码有什么不同? 3.4阅读RFc1219[tsuchiya1991],学习分配子网号和 主机号的有关推荐技术。 3.5子网掩码255.255.0.255 是否对a类地址有效? 3.6你认为为什么3.9小节中打印出来的环回接口的 mtu要设置为1536? 3.7tcp/ip 协议族是基于一种数据报的网络技术,即ip 层,其他的协议族则基于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阅读 文献[clark1988],找出数据报网络层提供的三个优点。 篇二:tcpip等协议报文格式 tcp/ip 等协议报文格式

TCPIP详解卷一 学习笔记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基本概念 (3) 1、为什么会有TCP/IP协议 (3) 2、TCP/IP协议分层 (3) 3、一些基本的常识 (4) TCP/IP详解学习笔记(2)-数据链路层 (6) TCP/IP详解学习笔记(3)-I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 (9) 1.IP协议 (9) 2. ARP协议 (11) 3.RARP协议(略) (11) TCP/IP详解学习笔记(4)-ICMP协议,ping和Traceroute (12) 1.IMCP协议介绍 (12) 2.ICMP的应用--ping (13) 3.ICMP的应用--Traceroute (13) TCP/IP详解学习笔记(5)-IP选路,动态选路,和一些细节 (15) 1.静态IP选路 (15) 动态选路协议 (17) TCP/IP详解学习笔记(6)-UDP协议 (19) 1.UDP简要介绍 (19) 2.UDP协议头 (19) 3.IP分片 (19) 3.UDP和ARP之间的交互式用 (20) 4.ICMP源站抑制差错 (20) 5.UDP服务器设计 (20) TCP/IP详解学习笔记(7)-广播和多播,IGMP协议 (22) 1.单播,多播,广播的介绍 (22) 2.一些验证性实验 (23)

3.IGMP协议 (24) TCP/IP详解学习笔记(8)-DNS域名系统 (25) 1.DNS系统介绍 (25) 2.DNS协议 (25) 3.反向查询 (26) 4.其他问题的讨论 (26) TCP/IP详解学习笔记(9)-TCP协议概述 (27)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0)-TCP连接的建立与中止 (29) 1.连接的建立 (29) 2.结束连接 (29) 3.最大报文长度 (29) 4.TCP的状态迁移图 (30) 5.RST,同时打开和同时关闭 (31) 6.TCP服务器设计 (31)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1)-TCP交互数据流,成块数据流 (33) 1.TCP的交互数据流 (33) 2.TCP的成块数据流 (34)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2)-TCP的超时与重传 (36) 1.超时 (36) 2.重传 (37)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3)-TCP坚持定时器,TCP保活定时器 (40) 1.坚持定时器 (40) 2.保活定时器 (4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