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设计项目具体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

法。

3、通过介绍有关水污染法和节约能源法的知识,渗透法制教育。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

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铁架台等,

Na2CO3、Na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小气球、酚酞试剂。

教法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引言]

[讲述]

[投影]碳酸钠俗名叫_______,也叫_______ ,碳酸氢钠俗名叫_______ 。

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________变成碳酸钠粉末。

[科学探究](1)实验

[投影]

[投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四十七条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科学探究](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已检验过,装置气密性良好)

[投影]

现象结论

Na2CO3阅读课本

回答

做实验,观察

填写现象

得出结论

思考

做实验,观察

填写现象

回归教材

完善学生的实

验能力,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

训练学生用对

比的方法认识

事物

了解有关节约

能源法的知识,

意识到平时要

节约能源

完善学生的实

验能力,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

NaHCO3

[科学探究](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在两根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盐酸,将等量(1/3药匙)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注意: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Na2CO3+2HCl=2NaCl+ H2O+CO2↑

CO32 -+2H+= H2O + CO2↑

NaHCO3+HCl=NaCl+ H2O + CO2↑

HCO3-+H+=H2O+CO2↑

结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

但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投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总结]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式Na2CO3NaHCO3

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

色、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溶解度大小溶解度:Na2CO3>NaHCO3

水溶液碱性碱性(同浓度):Na2CO3>

NaHCO3做实验,观察

填写现象

学生填写

填写,总结

了解鉴别它们

的方法

完善学生的实

验能力和创造

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

力,

了解区别它们

的方法,

复习离子反应

知识,

实验后的酸液、

碱液或者剧毒

废液不能随意

排放

了解钠的重要

化合物的性质

和用途。

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NaHCO3比Na2CO3快CO32-+2H+=H2O+CO2↑HCO3-+H+=H2O+CO2↑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2NaHCO3=Na2CO3+H2O+

CO2↑

[习题]

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1.去污粉中主要含碳酸钠,它为什么能去污?

2.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加工饼干、蛋糕等食品时也常用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起什么作用?

3.患有胃病的人常因胃酸分泌过多而不适,碳酸氢钠片能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为什么?

想一想:如何区别Na2CO3和NaHCO3?

①加热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

②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③逐滴滴入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是NaHCO3讨论,思考,回答

讨论,思考,回答

让化学贴近生

活,学以致用。

加深对新知识

的印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实验探究,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用途。 2. 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具 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澄清石灰水、药匙、铁架台、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的发酵粉,小苏打吗?两外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苏打水,建筑物里放的泡沫灭火器,等等都有小苏打的身影。碳酸钠简称苏打,碳酸氢钠简称小苏打或苏打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一些性质。 【授课】这节课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我们常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等。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法的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探究。下边每四个人分一个小组,进行设计实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周和坤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学科周和坤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它们重要应用。 Na 2CO 3 和NaHCO 3 的性质并非本节教学难点。与本节中“铝、铁的重要化合物” 相比难度较小。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很容易 理解。作为“Na 2CO 3 和NaHCO 3 的性质”科学探究,教材中所设计的实验都是简单易 做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根据以上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地融入教学当中。特别是活动单的设计和使用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学生基础分析】 新教材在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教学中设计了很多实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猜想推断、实验设计、归纳总结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已经对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的分析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将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晰、有条理、系统化。学生自身的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对电解质溶液电离、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也有了一些了解,但是知识比较简单,脉络比较零散,还未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纯碱不是碱而是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都为学生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保证。 【教学设计思想】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已学习过的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学习它们的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性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学生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3)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载体探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对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五、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钥匙、Na2CO3固体、NaHCO3固体、Na2CO3溶液、NaHCO3 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气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和“北京大兴11.18火灾”图片 。 【问题】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 【讲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的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 【趣味实验】模拟泡沫灭火器灭火 【讲解】灭火器中采用了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它的兄弟叫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碳酸钠是工业三酸两碱之一,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可是在解放前,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却掌握在英美帝国主义手中,被他们用来榨取我国的经济,后来一位民族英雄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垄断,为我国及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及用途 【实验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探究 1、实验目的:对比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 2、猜想和假设: ①颜色、状态 ②溶解性 ③酸碱性 3、实验设计(见教材56页)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 2CO 3和NaHCO 3固体各约1g (约1/4钥匙),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 (2)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学生活动: 对比操作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5、实验结论归纳:(学生归纳) (1)颜色、状态: Na 2CO 3 白色粉末状固体 NaHCO 3 白色晶体 (2)溶解性:Na 2CO 3>NaHCO 3,且Na 2CO 3溶于水放热,NaHCO 3溶于水吸热 (3)酸碱性:两水溶液都呈碱性且Na 2CO 3>NaHCO 3 【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碳酸钠为正盐,碳酸氢钠为酸式盐,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实验操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并进行性质对比。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探究 -++=23 32a 2a CO N CO N -++=3 3a a HCO N HCO N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第十一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学习目标: 1.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的条件;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部分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碳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 学习难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课前预习 一.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 2.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3.列举两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说出下面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C+O2CO2 ( )CaO+H2O=Ca(OH)2( ) CaCO3高温 CaO+CO2↑() H2+CuO Cu+H20 ( )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2.阅读资料: <1>.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2>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形式做【实验11-1】,观察这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以小组形式做【实验11-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这个实验的两种生成物,讨论生成物获得的方法。 3、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4、讨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探讨书后附录1所提供的有关酸碱盐的溶解性信息。 三、精讲点拨: 1、含有碳酸根的物质,滴加稀盐酸时,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2、碳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果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3、盐的分类方法:以阳离子为标准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以阴离子为标准分类,如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 4、复分解反应的形式和发生的条件:AB+CD→AD+CB 生成物中如果有水、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三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 5、几种常见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如AgCl、BaSO4、CaCO3、BaCO3、Mg(OH)2等。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讨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看看你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一些物理性质与 化学性质。那么两姐 妹的热稳定性如何 呢关键时刻,她们谁 更HOLD住呢,我们 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3=Na 2 CO 3 +H 2 O+CO 2 ↑ 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板书] 讲解并板书表格二(见最后页)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思考并重点笔记。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广大附中 胡国良)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胡国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教学设计参赛: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1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化学1(必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课时) 面团变馒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是这样陈述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叙述中强调了两个侧重点:(1)课堂设计要贴近生活;(2)要开展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内容源自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二、教材的地位: 1、初中化学介绍了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本课时要求学生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在后面的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1中:有要求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的操作;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要重点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本课时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初中化学有溶解度、溶解性,溶解热效应的介绍;本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别在1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几滴水和10毫升水时的现象区别,这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 3、第一章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具体的认识材料。 4、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本课时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分类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同时与“离子反应”相互衔接,教材要求学生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更关键的是:元素化合物本身就是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同时本课时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课时教材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能力培养,还是认识世界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图文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 设计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和NaHCO 3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反思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反思 邹明雄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本节课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由于上公开课,在引导学生设疑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提前引导告诉了会有的实验现象,这就改变了当初实验的初衷,从探究式变成了验证式实验。在学生实验时,对“套管实验”的实验原理没有强调好,使得一些学生没有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实验。而探究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即气球实验时,有所要求的是稀盐酸的浓度,浓度太大或太小,现象都不是太明显,盐酸浓度为2mol/L即可。对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我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就较多,因为现象要对比慢慢观察。而且对现象的解释慢慢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找出答案。最后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我让学生总结,既可以看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性,在整节课起了个小高潮。时间分配较合理,能在40min完成本课时的内容。 学案的设计较好,有连贯性。关键是引导学生用好学案,很多学生做完实验没有意识去讨论、填写学案,等我用ppt打出答案后,又急急忙忙去抄答案。这一点不好,以后的公开课如果要用到学案,相信会提前发给学生,课前思考解决,课内讨论得到较合适答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图文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 教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 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 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 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

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 2CO 3和NaHCO 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 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 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 )、碳酸氢钠(s )、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几种重要金属的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途。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验教学.2.重视对比。3.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4.重视化学史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别。 (2)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探究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

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与除杂三. 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取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知识和性质。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紧密联系实际,把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强调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导入]首先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问题探究1]:结合旧知识,明确新任务,围绕中心创设三个问题诱导学生逐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成如下表格:

高中化学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说课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为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应由重视教学中“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转向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能力和化学素养的生成”;由重视学生“化学知识结构”轻“学生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学生化学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有意义的知识主动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课采用的了抛锚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内容以某元素为线索,按照“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纵向知识结构进行编排。“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是本章的第二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这两种盐的性质。 本内容既为前两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必修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学生在九年级已初步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在高一的第二章已学过离子反应,初步具备运用离子的观点分析、解释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能力。 能力水平: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实验探究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和NaHCO勺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采集信息,形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 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Na t CQ和NaHCO勺主要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四、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 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一猜想设疑一实验探究一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一一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教学用品: 实验药品:Na2CO(固体、溶液)、NaHCO固体、溶液)、CaCQs)、稀盐酸、石灰水、B a(OH)2溶液、CaCb溶液、酚酞试液等; 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七、教学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 识层面要求不高。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2CO和NaHCO勺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CQ和NaHCO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 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教学教材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时间: 报告人:武伟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 的变化。 2. 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 +HCl=NaHC +NaCl 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 NaHC + HCl=Cl+ C + 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 实验器材 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0.1330 mol/L 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 四、 实验内容 i. 实验步骤 1. 准确称量0.15-0.2 g 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 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 色。 2. 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在滴定过程中注意边滴变不断摇 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 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去盐酸的体 积。 4. 重复操作三次。 ii. 数据处理 项目 编号 1 2 3 试样质量(g ) 0.1795 0.1767 0.1702 到达第一终点时,盐酸用 量(mL ) 12.63 12.07 11.58 从第一终点到第二终点盐 酸用量(mL ) 15.46 14.43 13.92 () 55.24% 55.59 % 55.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