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了。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特此提出以供参考。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学生对地理科目不重视。

地理这门学科在我国教育传统中是不受重视的,很多的学生、家长和一些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地理。在学生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的意识薄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以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为主,在课堂中很难调动学生在地理这门科目进行积极的讨论。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以及社会对地理科目的不重视导致学生自主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的意识非常浅薄,这样怎么能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如何让学生从身边发现地理问题?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初中的地理学习和目前所学的知识存在非常大的脱节现象。

目前在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和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有非常大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是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一个基础。在新课改的这一批学生中,我了解到他们初中地理知识的匮乏程度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经过一些调查后,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初中地理为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到了高中也是一样的,从而对这一门科目产生了不重视的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认为,因为是开卷考试,很大一部分学生上课根本就不认真,什么都没有学到,总想着考试的时候翻书就可以了,致使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一拿到地理书就什么也不懂,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但是高中的地理教学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何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如何推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同学甚至连什么是经度,什么是纬度都不知道。最基础的地理知识的脱节导致高中地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教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改革都要受到限制。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我们所用的湘教版的地理教材在一定比较难以用来自学和教学。

目前湖南省地理所用的教材为湘教版,这本教材有它的优点,但是在这里主要是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用这本教材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湘教版的教材编写确实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不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但是正是由于不再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得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无法得到一些可供了解的表达比较完善的知识概念,以学生的知识深度和理解能力有无法总结出恰当的知识的表述,致使学生无法构建知识体系,没有基础的知识体系,准确地知识描述,如何让学生更深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湘教版的教材中活动和阅读的材料选用比较的新,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但是有一些活动在目前的绝大多数高中,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是无法完成的,既然无法完成,这些活动放在教材中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学生看了只能“心痒痒”,并且无法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些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在高中教学中,是不可能将大量的时间放到某一门科目的学习中,而像地理这样一门课目更是不可能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虽然活动本身的很好,但是无法开展,一样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要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活动得出结论与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是有限的矛盾比较突出。

地理必修一教学任务就是一学期要完成。其中有四章十五节,包含了天文、气候、水文等一些自然地理里较为难以理解的内容,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包含的知识含量大,计算难度大,理解的难度也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要用5-6课时的时间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如果是采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鉴于他们知识的局限性,就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这样,其他的章节也是一样的,每一所学校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不一样,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不一样,甚至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要引导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所要花费的时间不是一般的多。如何解决教学任务和课时紧张的矛盾也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新课程导航》(地理)的难度系数对于现在大多数的高一的学生来说比较难。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新课程导航》是唯一一本地理教辅资料,也是学生的作业。这本书的知识总结非常精辟,知识结构也很完善,但是课后练习的习题难度系数较大,绝大多数都是高考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性的知识。根据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是难以完成的。这样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做《新课程导航》中的一些习题,打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本高一新生所使用的教辅材料,应该有一些比较基础的,能够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的,提高学生兴趣的课后习题和材料,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过难只会使学生厌烦,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第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他课程教材编写的顺序与地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知识衔接不上。

地理必修一中包含了绝大多数的自然地理知识,在分析自然地理的一些现象的时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分析能力,有一定的物理力学知识的储备等,然而数学中的空间几何的课程在数学必修2中,物理的力学等一些知识也是在本学期的后半段时间才有所接触,如此一来,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帮学生补充一些其他科目的知识,才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的时候,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有空间思维进行分析,在计算过程中更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几何的思维;在学习大气的运动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有空间想象,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才能顺利的分析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不同方向的原因,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教师在传授。

以上六个问题是我个人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这一学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是个人能力的原因产生的这些问题,提出来仅供参考。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 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 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 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 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 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 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 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 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 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 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 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 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 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 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 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结合 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 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 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 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 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 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 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3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 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 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的详细参考,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本学期在学校安排下,担任初中二年级1、2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兼学校图书阅览室管理和新教材作业本发放等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心得如下: 一、思想品行: 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也极大的开阔了视野和文化境界角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自己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和叙事教育写作,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师德水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非常关键。 初二下学期,也是与学生做真朋友关键的一个时间段。这个时候,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调整。为了整合师生正能量和自身教育,开展了“我的目标,网我来实现”交流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多促进相互了解,坦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前行中更好扬长避短。 二、业务素质 坚持追随叙事者,每月共读一本教育名著,不断关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针对每节课或部分重要细节,撰写教育叙事。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做教师,学习做最好的优质教育。 主动学习与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交朋友,促进相互了解支持。教与学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从学生学习成长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而且引导学生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家长的帮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习惯和感念,这样做可以更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而且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抓两头:对优生,不断引导激励其保持优势,做到戒骄戒躁,主要通过提问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主动积极学习的愿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优点,通过个别谈心和课堂教学活动激励等方法,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最好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年龄较大的教师,在精力思维力和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显得比较落后,在备课

初中地理《中东》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东》教学反思 今天是潘老师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的特聘教师来听我的课,因为教六个班的地理课,一般也就是讲到第三节或者是第四节的时候,再让老师们听我的课,但是这次或许就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吧,于是就选择了把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当做一个课时来讲。其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换句话来说,也是自己的进步空间越来越大了吧。 整堂课,我选择用多媒体,主要是因为多媒体的课堂容量大,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并且通过图片、图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问题。 这次讲的课有好,有不好,当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优点应该发扬光大,不足的地方肯定会多多改正的。 潘老师给我评课的优点是,识图教学,比较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符合教学环节,看图说话,注重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花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个人语言表达较好,教态亲切大方自然。整个课堂气氛较活跃、和谐、宽松,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思路较好,离成功的高效课堂比较近,但是其中具体环节有待完善。 比如说:第一,上课环节应该有删有减,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有舍就有得,每个知识点都是通过图去展现,这样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更容易记住,但是图片太多的话,就导致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大过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第二,这节课讲到撒哈拉以南“快速发展的经济”的时候,文字部分较多,但是我没有讲清楚,思路不够清晰,以前听过潘老师的数学课,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知识点都是循序渐进地讲出来,有一种“船到桥头自然成”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知识点的连贯性。其实对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快速发展的经济”我原本可以这么讲,(经

济发展优势和状况)自然资源丰富——(原因)受殖民统治、过分依赖以农矿产品为主的经济——(后果)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出路)发展民族经济——(现状)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课堂欠缺小组讨论探究环节,因为课堂容量较大,所以我总是怕讨论耽误上课时间,有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从讨论中获取,而是自己回答出来,这样不仅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而且知识点也不易掌握牢固。所以课堂上应该安排一到两个重难点知识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学会合作性学习。 我想,正如潘老师所说一堂好课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如果光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就会忽略知识的灌输。我觉得,这是我课堂上处理不好的一点,如果把课堂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这个人不仅要有华丽的外表,更应该有内涵,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那么课堂也是这样,不仅要有艺术性的外表,带给学生以兴趣,更要有科学性的内涵,教师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再去找“鱼”。我正在朝这一目标慢慢靠近。

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反思性学习"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念,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念,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参考。篇一 在前段时间的地理教学中,我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明确学生是不习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

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第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已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三,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使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本学年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在学校教研组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学习”的探讨。起初自己总是不敢大胆放手,总担心教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但是通过教学的尝试,却让我改变了想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事情总是不会想象得这么简单,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只有在工作中边学习边探索。在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故此,教师必须把好第一关“备课”。备课不单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难点,哪些知识学生易接受的,哪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师都必须掌握。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必须加以点拨和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中组织好个体学习也是必要的。教师必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有比够充分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动脑,动手,动口(即读读、想想、议议、圈圈、画画、说说)。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达预期的效果。首先要安排充足的自学时间,在自学时注意对后进生进行辅导鼓励;课堂中要恰当地安排自学时间,这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课文的内容,要求的程度而定。 课堂中组织学习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训练的内容得到落实。小组讨论一般放在

个人自学后,讨论的内容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处理的一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说的机会也多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呢?下面以《落花生》一文为例谈谈。 一、自主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落花生》时,先让学生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学习课文,想学懂什么,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学习。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有的说我想通过多读课文了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学生作出的决定加以肯定,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讨论,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课题是文章的“窗口”犹如传神的眼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审题,在题中设疑,从而为学习课文起一条主线,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如:在析题时,紧扣“落”字设疑:课题为什么用“落花生”?可以把“落”字去掉改成“花生”为题吗?为什么?这样,紧扣课题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从而引发学生抓住关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激发学生质疑解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提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3-09-22T16:12:12.4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韩龙堂 [导读]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韩龙堂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734500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达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利用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几幅地图进行分对比,让学生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利用地图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当教师挂出地图时,可以地图为主体,从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引导学生观察沿黄河分布的水电站位置图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水电站特别密集?从而引发学生从地形等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广,作用之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在课外翻阅有关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找找答案,把你查找的信息在下节课跟我们大家共享好吗?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己读图,看图能力,从而学会形成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教师多在黑板上画图,引起学生模仿的冲动与兴趣;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多从地图上提出问题(如比赛找某个国家、山脉、河流等等);三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充图册,勤练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地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总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努力探索与挖掘。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更加活跃。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现象仍然不能杜绝,学生们还是考过就忘。要实现地理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之一要改革地理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学习《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使我获取了自己进取的途径与经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一、改进教学,激发兴趣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意教学艺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上课时十分注重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在《人口与人种》这一节的“不同的人种”时,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让三个小组代表白种人、黑种人与黄种人,从人种的外部特征、有哪些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布地区来介绍不同的人种,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勇于探究人文的意识。 二、结合教学,加强教育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发挥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并强化学生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教学时做了以下两个方面: 1.地理教材的内容特别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例如在讲《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的“聚落与环境”时,就问:你的家乡、你的学校所在地如何在介绍矿产资源时,就让学生谈谈夹皮沟金矿的资源,松原的油田;在介绍世界气候时也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桦甸、夹皮沟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特点,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家乡,也激发了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地理是一门横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地理学科与中学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所以学好其他学科是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而学好地理知识又能有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纵观当前全球学校教育,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依旧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主要渠道;同时,实施课堂教学目前依旧是推行新课改的主要阵地,所以,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历久弥新、锲而不舍的研究课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背景 1.班级授课的局限性 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班级授课制不是近些年来的首创,它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初期,当时开展班级授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从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新时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更快地获取信息,甚至很多是课堂无法给予的,所以就有一部分学生幻想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殊不知,哪怕网络

信息已经丰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学校的班级授课还是无法取代的,毕竟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限制性,再丰富的信息或者再先进的网络教育也是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的,起码目前是一定不可以的。传统课堂面临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时代要不停探寻和摸索,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重构“高效课堂”。 2.初中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地理课程都只是作为学生毕业会考的一个考试科目,不参加中招考试。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无形中就降低了初中地理课程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继而得不到学生和家长对地理课程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把地理当作所谓的“副科”。另一方面就是在初中,地理老师没有专业对口的,都是其他主科老师代上课的,上课也不讲,让学生把主要知识点画下来,让学生加强记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3.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在高中依然是处于“副科”地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地理课周课时安排偏少,目前高一地理课程一般都是按照每周?山诳卫窗才诺模?和其他科目相比,周课时安排偏少。即使是大纲要求每周三个课时,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是安排两个课时,高一地理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却并不少,特别是必修一

高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近两年新课程的教学,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肤浅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2.课堂中要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3.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4.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体现,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忽视的倾向。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习作描述性的评定。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

“快乐教学”的点滴体会

“快乐教学”的点滴体会 发表时间:2013-05-28T14:49:34.500Z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曹凤琴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来教学。 曹凤琴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双语小学835214 早在1854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要让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的事情,成为一种审美活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提倡“乐学”。那么,快乐教学到底是怎样一种教学方法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快乐教学呢?这里,我尝试着来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快乐教学的含义和目的 所谓快乐教学,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不断获得新知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快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得快乐,接受得容易,掌握得牢固。 二、运用快乐教学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引导课前观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 例如在一年级课文《找春天》这篇课文之前,我尝试着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当“春天来了,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样,小朋友们对春天的认识就更具体更全面了。孩子们总会争先恐后地说:“春天来了,地上的草儿发芽了”,“河里的冰都融化了”,“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我们可以在草地上放风筝”……通过观察后,孩子们获得了感性认识,得到了美的享受,兴趣更浓。在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的智力得到了发展。这样的教学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识学得更灵活,记得更扎实。 2.引人入胜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鲜明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三年级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是通过课件来导课的:“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颜色的?这儿是海面,这儿是海底,海底高低不平。如果它露出了海面,形成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大的叫岛,小的叫屿,总称岛屿。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一群岛屿就叫做群岛。根据大屏幕展示出我国的地图:在祖国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富饶的西沙群岛。看看那儿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吧!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把文章的主题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同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3.注意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来教学。如:在课堂上进行实物演示或者音乐渲染,可用图画再现也可以扮演角色,可将舞蹈引入课堂等等。在这些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借助教师语言的描述,使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这样将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来发展其智力一篇文章该采用哪种手段进行愉快施教,关键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决定的。方法适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如:我在讲授《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我设置了头饰,并让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朗读,来感受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其中还尝试着让学生带上头饰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置身于童话之中,体会和传递课文中的语言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和朗读能力,而且对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4.难易适度,使学生学得愉快 如:一年级的《甜的和酸的》这一课,我尝试着让孩子们编课本剧,通过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来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所以我在给学生做课外习题的时候,总会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积极启发鼓励,让学生尝到胜利的喜悦,感到自己很棒呢!这样,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学生从“厌学”转化为“乐学”。 总之,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乐学、愿学,只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总结,相信学生会在积极欢愉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以达到“会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甘棠中学:罗甫坤 【摘要】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

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热门-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 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地理教学反思是指地理教师以自己的地理教学活动过程等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地理教学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教学再认知过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欢迎参考。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案例篇一近一学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这是一个老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体验最深的就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迫切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对初一地理教学的体验和反思: 一、要结合教的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2、13

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问题、教学情境,加上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增加了‘活动’、‘阅读’、‘思考’等的版块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性图片。新课改的教材特点,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学习地理学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来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节影子上,什么季节白昼长”等等相关问题;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一起探讨获取明天天气的途径有哪些,让同学们自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 地理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实用文 本) 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实用文本)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

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体育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体育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我从事体育教学已经十二年了,在这十几年里,我很好的完成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将我这是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的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环境。 环境是激发情绪的特殊条件。课堂环境即课堂气氛,如何创设最佳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环境包括教学的设计、布局、形式等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创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 第二,细心培养情绪。 这是诱发积极心理因素的具体手段。一盘菜好看好闻而不中吃,会令人不得不中途停筷,要使人越尝越有味,越吃越想吃,需要厨师的调烹艺术。教师的“手艺”就是组织教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有利于学习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多变的教学形式,巧妙的组织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在变化多样、趣味无穷的教法与练习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认识主题。可以说准确优美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必要的教具图解,有效的游戏比赛,多变的练习形式等等,都是诱发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有效手段。只要对这个问题有了真正的认识,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必然会有自己的创造。 第三,准确把握时机。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必然向学生作了讲解,但往往在这个时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只停留在感

性上,对教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难以有理性的认识。所以,有些知识未必千篇一律的。在示范讲解的教学过程中,某一适当的环节(学生练习过程对这方面显示需要的时刻)再向学生提示,肯定效果大不相同。教师如果把握好这个时机,能使学生对教材有更快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说明学生对教材产生了兴趣,但在由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过程中)有些人尝到甜头,有些人却吃到苦头。教师应该看准这个时机,有意识地强调动作要领,提出重点难点,指出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必要时选出几个学生进行演练讲解,既有利于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又是理想的课间情绪调整,有利于清醒头脑,达到加强后半段的练习效果。 第四,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的体能之间有差别,兴趣爱好不相同,接受的程度也就不相同。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各种心理动态无不尽情显现:有人兴致勃勃,有人马马虎虎,有人愁眉不展……教师教学中应细心观察,不能忽视各种心理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放矢的进行不同类型的要求与辅导,鼓励好的更上层楼,消除后进者的心理障碍,想办法帮他们树立斗志和信心,使教学顺利进行。 总之,我认为在体育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与利用,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