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思考_武义青

··

摘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既是国家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也是新时期国家赋予雄安新区的历史使命。

从战略高度认识雄安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内涵和政策寓意,并在借鉴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成功经验基础上,从构建新型区域创新体系、面向国内外吸纳和培育高端创新主体、吸引和集聚优质创新要素、以体制机制高地打造创新发展高地等方面提出建设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雄安新区;创新驱动;深圳;经验借鉴;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7)03-0001-05

收稿日期:2017-04-24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ZD201414);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D151061)作者简介:武义青(1962-),男,河北阳原人,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河北经贸大学雄安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河北经贸大学京津

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柳天恩(1981-),男,河南南阳人,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窦丽琛(1973-),女,河北深州人,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2017年5月第31卷第3期

经济与管理

E CONOMY AND MANAGEMENT

May ,2017Vol.31No .3

建设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思考

武义青,柳天恩,窦丽琛

(河北经贸大学雄安开发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

新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1]。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既是国家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也是新时期雄安新区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历史使命。

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是雄安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雄安新区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设立的,依靠创新、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才能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引领河北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将雄安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步骤。通过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可以引领带动河北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缩小区际发展差距,拓宽京津冀区域发展空间,打造全球创新高地。雄安新区地处京津保腹地和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区,

与京津距离适中,交通便捷通畅,借助北京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并依托河北省特别是冀中南广阔的腹地,实施创新高效的体制机制,完全有条件建成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城融合

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内涵

从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出发,结合当前发展阶

段、发展背景和区域特征,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打破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发展方式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推进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科技、产业、文化、制度等方面形成对河北省、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从而补齐河北发展短板,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抢占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制高点,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

最早使用创新概念的是熊彼特,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把创新视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

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2]

。熊彼特界定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链创新和生产组织创新等五种典型形式。熊彼特主要从微观的技术层面定义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创新内涵已不限于此,是一个包含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

1

(双月刊)2017年第3期

概念。

最早提出创新驱动理论的是迈克尔·波特。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3]。所谓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并非要素和投资不再起作用,而是要通过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和提升投资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因此,所谓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根本,以文化创新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生产组织方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把握引领的政策含义

理解引领的政策含义,一定要放在当前雄安新区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结合区域发展特征条件来思考,在时间上把握节奏,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在空间上把握尺度,确定引领的区域范围。因此,所谓引领,就是要在雄安新区建设一个创新创业高地和科技新城,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集中承接符合条件的北京高端高新产业转移和高水平功能外溢,补齐河北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发展短板,在京津冀人口经济高度密集的中部核心功能区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把雄安新区打造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1.引领雄安建设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要发挥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引领作用,首先必须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科技、产业、文化、制度等领域创新,建立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吸纳和集聚京津冀及全国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战略机遇,集中高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用一流的环境和服务吸引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到雄安来,与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互动互补发展。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构建完善的基础配套产业,尽快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2.引领河北补齐科技和产业领域短板。河北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为薄弱的一环,在科技和产业

领域与京津形成了巨大落差。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也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河北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京津对河北形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高端要素资源不断向京津集聚,在河北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在河北建设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反磁力创新中心,抗衡京津极化虹吸效应,提升河北创新能力,补齐河北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短板,辐射带动冀中南加快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可以发挥创新的外溢效应,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价值链体系,促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

3.引领京津冀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京津冀是一个人口经济高度密集的地区,面临资源环境硬约束,靠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老路走不通,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也不可持续。北京作为首都,集聚了大量优质的科教资源,但成果转化应用相对不足。河北则面临科教资源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的困境。在河北地理范围之内尚没有一所985或211高校。河北省高耗能、高污染、高占地的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迫切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雄安新区建设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就要把北京的科技优势和雄安的空间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高端高新产业和高水平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京津冀体制机制创新高地和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二、“深圳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深圳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在创新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创造了“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2016年,深圳经济总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生产总值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深圳经验对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

创新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以大学、科研机构为起点,政府集中财力支持上游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并自上而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另一种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逐步向创新链上游推进。在我国,很多体制内的企业研发采用“项目+经费”的自上而下模式,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但是在科教资源匮乏的深圳,走的是后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新之路,以企业为主

2

··

本刊特稿武义青,柳天恩,窦丽琛建设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思考

体,将研发、生产与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企业更多采用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反向技术创新”,市场既是技术研发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并形成了“4个90%”,即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和90%的专利产出均来自企业[4]。2015年,深圳市研发经费支出732.3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远高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2.5%的目标。按单位类型分,科研院所占比2.8%,高等院校占比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91.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占比4.1%,其他占比0.2%;按资金来源分,政府资金占比4.9%,企业资金占比94.1%,境外资金占比0.2%,其他资金占比0.8%。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6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中兴通讯(4123件)和华为(3692件)在全球企业排名中位列第一和第二。长期以来,中兴通讯坚持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0%投入研发,仅2016年就投入127.62亿元,位居A股上市公司首位[5]。

(二)以科技为源头、产业为终端推进产业创新

过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经常脱节,科学发现和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速度缓慢。而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到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几乎同步发生。深圳以科技创新为源头,以产业创新为终端,以产业化创新对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培育壮大新经济,改造提升传统经济。2016年,深圳市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9827.4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4%[6]。其中,“三新”经济增加值的占比分别为40.3%、8.0%和2.1%。2015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7003.48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3173.07亿元,增长19.1%;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757.14亿元,增长13.1%;互联网产业增加值756.06亿元,增长19.3%;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29.24亿元,增长11.3%;生物产业增加值254.68亿元,增长12.4%;新能源产业增加值405.87亿元,增长10.1%;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327.42亿元,增长12.0%。

(三)以人才为抓手吸纳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

科教资源是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短板,为此深圳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出台了“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等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深圳市政府财政每年投入引进人才的资金超过40亿元,区财政及各方面资金总量超过100亿元。同时,深圳市超常规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截至2015年底,深圳累计建成各级创新载体1283个,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80个,省级创新载体129个,市级创新载体1074个。此外,深圳市面向全球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高等教育开放式跨越式发展。在1983年深圳大学创办之前,深圳市没有一所高等院校。到2015年,深圳市高等院校增加到12所。

(四)以移民文化为依托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37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到2015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137.87万人。在深圳的人口结构中,本地原住民不到30万,95%以上的人口都是新移民。人们来自全国各地,带着不同文化、梦想和创新精神来到深圳,由此形成了深圳特有的“敢于冒险、追求成功、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开放、多元、包容的创业创新文化[7]。由于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了吃苦耐劳、敢于冒险的进取精神,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包容精神,允许跳槽、鼓励流动的职业伦理,崇尚创新、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以腾讯、华为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通过创新和裂变,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快速孵化出一批创新型企业。

(五)以金融创新为支撑助推科技创新

为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深圳市发布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相关文件,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了中国的“创投之都”。近几年,深圳相继挂牌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联盟、科技金融促进会等多个机构及组织,旨在促进科技金融领域各创新要素的聚集,搭建科技企业和资本对接的舞台。时任深圳市长许勤在参加2016(第十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时指出,风险投资是新常态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促进金融业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序对接。2015年,深圳金融业的资产超过了9万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三位;境内外上市企业超过320家,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九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39家,同比增长449%,增速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VC、PE达到4.6万家,注册资本超过了2.7万亿元,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约占全国的1/3[8]。深圳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积极性最强、投资最活跃的城市,实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

3

··

(双月刊)2017年第3期

三、建设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政策建议

借鉴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雄安新区应该着眼未来,构建新型区域创新体系,面向国内外吸纳和培育高端创新主体,吸引和集聚优质创新要素,以体制机制高地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开创性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一)着眼未来,构建新型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顺应最新的时代发展潮流,建设新型区域创新体系,用最先进的技术、最高效的治理方式、最大力度的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国内外最高端创新资源,打造京津冀体制机制高地和协同创新重要平台,辐射带动河北乃至京津冀整个区域的发展,为其他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因此,雄安新区应该构建区别于传统的新型区域创新体系:一是开放的创新体系,既要面向京津冀开放,又要面向全国及海外开放;二是网络化的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创新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充分考虑创新资源的网格化互动关系;三是多元化治理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体系管理中的作用,并调动市场和中介组织的创新管理功能;四是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既要实现雄安创新体系建设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错位协同发展,又要实现新区创新体系与京津冀现有产业基础的协同发展,还要兼顾与河北省内其他地区技术创新需求的协同发展。

(二)高点定位,面向国内外吸纳和培育高端创新主体

创新主体的品质决定了区域创新绩效的高低。目前雄安新区创新资源比较匮乏,要将雄安新区建设成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地和科技新城,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引入途径和机制,在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中的高端高新产业和高水平功能外溢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最大限度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雄安特色”,提高新区创新主体的品质。

1.对接北京部分教育医疗功能转移,打造联合创新共同体。雄安新区应该抓住北京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转移之机,结合新区功能定位推动符合条件的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整体或部分落户雄安,可考虑整合京津冀三地高校优质资源在雄安重新组建一所一流大学,探索全球名流学校建设的新体制,倾斜使用国家的科研与教育经费,实现教育体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雄安新区的先行先试;结合京津冀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整合京津冀科研机构在雄安新区建设一批联合研发基地、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北京雄安研发、河北天津转化”。

2.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建设高端高新产业园区。园区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创新要素的规模经济作用,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成为创新驱动的主要载体。雄安新区未来的产业发展应定位于零污染、零排放的高端高新产业,要根据该定位规划建设多个产业园区,引导原有产业向园区聚集,并推动符合条件的京津产业向园区转移,建设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聚区,建立创新链与产业链相匹配的区域价值链体系。

3.畅通资源流动通道,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大事,是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不能仅局限于京津冀,还要采取最大力度的体制机制创新,畅通资源流动通道,面向国内外吸引与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适当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符合新区发展要求的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外国投资者等主体到雄安新区投资建设。

(三)超越常规,吸引和集聚优质创新要素

1.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吸引京津人才,集聚全国优秀人才,吸纳国际高端人才。开展“双栖型”人才队伍建设,允许北京和天津的高校教师、高级研究人员到雄安新区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量计入原单位考核。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流动,实现耦合创新。鼓励国外投资者在雄安设立人才中介机构,加强与国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高端人才不仅能够引进来,还能够留得住、用得好。

2.强化科技金融发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股权投资体系,推进资本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形成从实验研究、中试、生产、上市全过程的科技产业创新融资模式。培育壮大创业投资规模,研究完善对创业投资企业和机构的税收等激励政策,诱导AC、VC、PE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创新活动。按市场化原则设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处于早中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要发挥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对科技创新的融资功能。支持

4

··

各大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科技银行,与各级政府、担保公司合作共建科技型企业统借统贷平台,开展先借后补、联保联贷等个性化融资服务。

(四)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高地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1.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9],科学设置管理机构,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强化政策创新。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和创新收益合理分配[10]。

2.打造网络治理结构,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基于信息技术,建立平台式核心治理结构,由政府主导建立各类非营利性创新服务网络平台,改变传统“点对点”的服务方式,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衔接,减少创新主体搜索和沟通成本,以及某些功能性建设成本。

3.加强社会治理,发挥行业自治组织治理功效。重视行业自治组织的筹建,由退休的知名学者或者企业家担任组织负责人,通过这个平台组织行业的内部交流、合作研究,并负责政府财政设立的各类专项资金的分配工作,保障公共资金的投资效率,减少政府机构的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04-02.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4]张玮.深圳将建立综合创新生态系统[N].南方日报,2015-02-16.

[5]柳鹏.WIPO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PCT国际申请量增长

44.7%[EB/OL].(2017-03-17).https://www.360docs.net/doc/c74000568.html,/mtsd/

201703/t20170317_1308861.html.

[6]喻剑.2016年深圳新经济规模占经济总量过半[EB/OL].

(2017-01-24).https://www.360docs.net/doc/c74000568.html,/roll/20170124/ 4081690.shtml.

[7]辜胜阻,杨嵋,庄芹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思考——

—基于深圳创新发展模式的经验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6(9):31-37.

[8]许勤.深圳VC、PE达4.6万家注册资本超2.7万亿元[EB/OL].(2016-06-07).https://www.360docs.net/doc/c74000568.html,/2016-06-07/ 184285069.html.

[9]田学斌.努力把雄安新区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N].河北日报,2017-04-19.

[10]纪良纲.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N].河北日报,2017-04-12.

责任编辑:张然

本刊特稿武义青,柳天恩,窦丽琛建设雄安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思考

Conside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Demonstration Area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Wu Yiqing,Liu Tianen,Dou Lichen

(Institute for Xiongan Development,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050061,China)Abstract:The creation of a demonstration area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s both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the historic mission of the state for Xiongan New Area in a new era.It is of strategical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establishing a demonstration area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Xiongan New Area.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henzhen's new city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offer the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constructing innovative system for the new area,absorbing and cultivating high-level innovative bodies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attracting and gathering high-quality innovative elements,forging innovative highland through mechanism and system strength.

Key words:Xiongan New Area,innovation,Shenzhen,drawing on experience,policy suggestions

5

··

创新驱动发展公需考试答案

2017创新驱动发展考试答案 引导语: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备考,小编在此整理了一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考试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是()。[2分] A.企业人才 B.青年人才 C.中年人才 D.高校教师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商业模式创新的背后是()支持和应用。[2分] A.企业 B.政府 C.政策 D.技术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3.()的紧密结合解决了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可能性。[2分] A.权利 B.利益 C.科技 D.制度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在对基础性创新人才的使用上,要构建鼓励人才()的制度环境,聚天下之良才而用之。[2分] A.听从分配 B.随意选择 C.固定岗位 D.优化流动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D 5.要把科技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就要把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坚持()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2分] A.企业

B.政府 C.市场 D.科技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6.()在购买和供应方面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创新引导力,发挥其创新主导作用,对于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至关重要。[2分] A.科研人员 B.用户 C.制造企业 D.企业管理者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7.经过国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专业机构的(),可通过设立高额工资来吸引优秀科技人员来华工作。[2分] A.鉴定和认可 B.监督和认可 C.评定和认可 D.测试和监督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 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 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 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

精神。改革创新推 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驱动发展的形势判断与战略重点上篇(上) 试卷

1、从总体上看,中国现在处于中等创新程度。 正确错误 2、当前,我国创新均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欧洲国家。 正确错误 3、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同时,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正确错误 4、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处于“领跑”的领域还不多,大多数领域还是跟踪,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正确错误 5、当今,我国创新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短缺、老旧、落后的局面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正确错误 6、当前,我国已形成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管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正确错误 7、市场化技术研究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即使不依靠政府,绝大多数创新也能发生。 正确错误 8、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 正确错误 9、科技创新引发人类生活方式、产业组织形态和社会治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正确错误 10、为了加强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竞争力,美国于2013年启动了“地平线2020”计划。 正确错误

1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 )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科技创新 知识创新 技能创新 产业创新 1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 )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政府 企业 高校 科研机构 1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增强(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知识创新 信息资源 科技进步 技能提升 14、2010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指出:“国家需要利用( ),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竞争 创新 竞争和企业家精神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1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思想障碍 传统文化 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传统文化和制度藩篱 16、2010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指出,( )已是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关键所在。 创新 发展 竞争 科技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 )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全球性科技革命浪潮的主要推动力。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 新能源 18、为了加强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竞争力,( )提出 “生物技术立国” 和 “新产业创造”战略。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19、( )决定了国际资源的流向和国际财富的分配,跟随者始终无法获得竞争的主动权。 科技水平 产业水平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20、为了加强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竞争力,( )提出“面向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一)请你结合“给定资料~”,简要概括企业创新成功的主要经验。(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字。 【参考答案】 企业创新成功的经验包括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 经营管理创新:一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二是细分消费人群,准确定位产品,创新产品及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采用网络化营销,与消费者互动营造话题,推动网友共鸣传播品牌。 产品技术创新:一是学习和提升技术,注重技术交流,坚持技术创新,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二是推动微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以实现产品改善和突破。(字) (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从贴牌生产到打造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势在必行”的理解。(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透彻,不超过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讲的是中国企业发展必须打造自主品牌。 品牌不仅涉及商业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自主品牌欠缺,会把企业置于价值链低端,不仅利益饱受冲击,而且必须承受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等风险,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拥有自主品牌,不仅能激励创新、助推发展,还可以给企业带来品牌延伸和丰厚的利润,提升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走打造自主品牌之路。首先,做好企业产品的定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其次,注重研发。把产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打造产业链。制定长期规划,根据产品特点延伸品牌,覆盖全产业链。(字) 0 / 3

(三)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题目,自拟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分)要求: ()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字左右。 【参考例文】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创新势在必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从浑天仪到地动仪,从造纸到火药,这些承载了民族骄傲的创新之举,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当前,我国积极构建创新型国家,李克强总理更发出了“万众创新”的号召。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创新是企业肩负的时代责任。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锐意创新,经济社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然而,在年福布斯全球品牌强中,中国品牌却无一上榜。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头棒喝”,揭示了我国产品缺乏科技内涵,企业依赖贴牌加工的关键问题。李克强总理曾说,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可见,身处开拓进取的年代,企业肩负着创新的责任,中国经济若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必然需要企业发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社会的期许,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要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道。通过研究一些企业发展,人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发展非常强劲,但是过了几年,这个企业却鲜有耳闻,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苟延残喘。经过分析不难看出,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日本索尼公司于年推出,而后不断升级完善,以此横扫游戏主机平台。然而步入网络时代后,这家企业却再也没有推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反观美国苹果公司,触屏手机横空出世,平板电脑独领风骚,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令其一举超越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对比两家企业可见,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地积累和落实创新,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途。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从容应对国际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据统计,目前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品牌的企业约占外贸企业总数的,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仅占出口额,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种颓势愈加明显。事实证明,没有自主品牌,就意味着在产业链条上,我们依然处于 1 / 3

创新驱动战略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心得体会(范文一) x月xx日,县局组织我们参加了财税系统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通过参加这次会议,使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这次开展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新的提高。 一、深刻认识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 二、以创新的思维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1、强化作风,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统领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学习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和效益理念,完善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 2、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始终保持机关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创新作为工作、学习的灵魂。保持和发扬创新的勇气和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 发展》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梳理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一、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内涵和价值? (1)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 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的领域不局限于科技,也可以是文化、运动、法律;创新的产生可能是灵光一闪,也可能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集体。 创新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知识、技术、制度三个领域中创新的作用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创新提供新思想新方法;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创新的价值: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對社會)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人可,让我们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對個人) 2、创新的“引擎”作用(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从国际竞争的角度)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从国家发展的角度)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00分卷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00分卷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进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最终获得潜在利润。熊彼特将创新划分为五类,下列不正确的是()。[2分] A. 开辟新市场 B. 发现新资源 C. 采用新技术 D. 引入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 在对基础性创新人才的使用上,要构建鼓励人才()的制度环境,聚天下之良才而用之。[2分] A. 优化流动 B. 随意选择 C. 听从分配 D. 固定岗位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是()。[2分] A. 青年人才 B. 企业人才 C. 高校教师 D. 中年人才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4. 关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法错误的是()。[2分]

A. 不同区域的退休医疗、养老和福利等有所不同 B. 我国社会保险项目是市级层面统筹的 C. 人才流动存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的问题 D. 在转移中,政府部门的久拖不办是阻碍人才流动的障碍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5. ()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内生技术需求较低时,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计划来满足市场需求。[2分] A. 技术孵化型 B. 中介服务型 C. 政府主导型 D. 企业吸收型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出现的科技革命引发了一系列产业变革推动着大国兴衰、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国际竞争格局调整。[2分] A. 16世纪 B. 15世纪 C. 17世纪 D. 14世纪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7. ()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2分] A. 信息 B. 资金

深化内涵式发展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4000568.html, 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作者:丁兆明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年第10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建设备受关注。第二届全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论坛聚焦“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开展深入探讨和交流,取得广泛共识。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 争创一流是应用型大学建设之大势 1.国家发展大势之要求 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其群体数量庞大、地位举足轻重。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是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副处长江河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高校都要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需要地方高校的一流发展,地方高校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多元、更有品质的高等教育需求的主力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缐联平认为,要从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高度和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相适应的角度,提升对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认识。 2.地方发展大势之需求 应用型大学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与其所在地方,特别是城市的关系非常紧密。应用型大学要主动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以真诚热情融入地方,以比较优势服务地方,以实干奉献赢得地方,以满足其所在地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缐联平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更新办学理念,坚定办“地方性、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以更好构建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公平、多样、便捷的高等教育的需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北京转型发展需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支撑,服务北京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北京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根本价值和历史使命。 3.大学发展大势之追求

2019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三 创新驱动发展 (含答案)

专题3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道德与法治国情部分的重点知识,复习时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取得的成就,明白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学会增强责任感,自觉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做贡献。

创新改变生活 1. 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①表现:别出心裁的点子,突发奇想的灵感,独具匠心的构思 ②影响: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②不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面面 ③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④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3)创新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4)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5)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各个领域的创新,如:①创新;②技术创新;③创新 (6)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2. 创新对个人、生活各领域的作用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 (3)创新改变我们的和,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将因创新变得、舒适和 3. 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的原因 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和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推动社会进步 二、创新引擎 ※4.社会需要创新的原因(创新对社会的作用)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2)创新是重要力量 ※5.为什要进行创新(我国需要创新的原因) (1)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 (2)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者进,唯者强,唯者胜 (3)创新发展是的国运所系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的时代精神(5)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6)让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7)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6. 怎样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永无止境 一、创新强国 1. 我国的科技现状 (1)成就:我国虽在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 (2)差距: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国家 2.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如何(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略,将和摆在经济社会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一)请你结合“给定资料1~7”,简要概括企业创新成功的主要经验。(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企业创新成功的经验包括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 经营管理创新:一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二是细分消费人群,准确定位产品,创新产品及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采用网络化营销,与消费者互动营造话题,推动网友共鸣传播品牌。 产品技术创新:一是学习和提升技术,注重技术交流,坚持技术创新,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二是推动微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以实现产品改善和突破。(185字) (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8~9”,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从贴牌生产到打造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势在必行”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讲的是中国企业发展必须打造自主品牌。 品牌不仅涉及商业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自主品牌欠缺,会把企业置于价值链低端,不仅利益饱受冲击,而且必须承受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等风险,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拥有自主品牌,不仅能激励创新、助推发展,还可以给企业带来品牌延伸和丰厚的利润,提升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走打造自主品牌之路。首先,做好企业产品的定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其次,注重研发。把产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打造产业链。制定长期规划,根据产品特点延伸品牌,覆盖全产业链。(279字)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政治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文科综合政治 23.以下各项对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A.进一步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将小农经济升级改造成集体经济 D.寻找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 24.某中学校园里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石头上雕刻着“奋发有为”、“尚德”、“静”等 文字,这些石头和文字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深思。这种“石头文化”表明 A.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B.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无关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5.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 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26. 201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 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以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 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B.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28.漫画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图7,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心得体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新)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有六大内涵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推动高质量的供给,就是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许多产

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然受制于人。要提高供给质量,更好满足日益提升、日益丰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 促进高质量的需求,要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我国已形成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内需市场十分广阔,但是就业质量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养老、医疗、教育等给居民带来的负担还比较重。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释放被抑制的需求,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 实现高质量的配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制度,理顺价格机制,减少配置扭曲,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实现高质量投入产出,就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扭转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逐年下降的态势;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矿产、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XX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XX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 惯常看法。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 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 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 动中国走向富强。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

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的和谐变奏

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的和谐变奏 作者:冯晓丽 来源:《高教探索》2019年第04期 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内涵式发展是发展方式,“双一流”建设是战略选择。内涵式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建成“双一流”大学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价值体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共同基点,落实在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其实践路径的应然指向为: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学科为基,特色发展,通过学科聚人才、育英才;创新驱动、产教融合,使人才具有创新潜质;深化改革,重心下移,强化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 关键词:人才质量;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关系;路径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之一,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演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发展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每个重要发展阶段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高等教育发展方式。[1]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指导和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短板: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还需解决、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国家人才需求还不匹配、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就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此方能开创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一、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认识自觉 思想认识的自觉是行为自觉的前提和动力。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的今天,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努力实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间内在关系的逻辑起点,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对教育事业发展新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征程中战略与战术选择的迫切需要。 1.内涵式发展的要义解析 所谓内涵式发展是与外延式发展相对而言的,不同于外延式发展片面追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内涵式发展是“高校功能活动及其结果品位的提升及相关要素品质的改善和优化”[2],是微观上高等教育内部要素优化整合与宏观上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其一,人才质量跃升和办学效益最大化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涵。人才培养是高等教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正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是对我市形成国内乃至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同全国一样,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这种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

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市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

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纪实 作为一所正在向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前进的高等学校,应当怎样更好地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优秀人才培养和国家战略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华东理工大学的师生员工不断地思考着这个问题。十八大报告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阐述,给予华理人以深刻的启发。他们认识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根本的动力是创新。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时候,华东理工大学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该校的第十次党代会。校党委书记杨贤金说,要通过细致的工作,认真听取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规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把党代会开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大会。 筹备工作在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思想碰撞中紧张进行。华东理工大学党委指出,要把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与学校的根本任务相结合。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我们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大国。建设人才大国,高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学习十八大精神,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理论方法指导发展实际,用实际业绩检验学习成果。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正是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余年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着转型升级之时。为此,十八大审时度势,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的重要论断。“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是这次会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这些深刻阐述,使华理人在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时深受启发。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2月8日,杨贤金在“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科研院”)成立仪式上,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doc

本人提供的文档均由本人编辑如成,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一)请你结合“给定资料1~7”,简要概括企业创新成功的主要经验。(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企业创新成功的经验包括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 经营管理创新:一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二是细分消费人群,准确定位产品,创新产品及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采用网络化营销,与消费者互动营造话题,推动网友共鸣传播品牌。 产品技术创新:一是学习和提升技术,注重技术交流,坚持技术创新,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二是推动微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以实现产品改善和突破。(185字) (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8~9”,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从贴牌生产到打造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势在必行”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讲的是中国企业发展必须打造自主品牌。 品牌不仅涉及商业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自主品牌欠缺,会把企业置于价值链低端,不仅利益饱受冲击,而且必须承受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等风险,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拥有自主品牌,不仅能激励创新、助推发展,还可以给企业带来品牌延伸和丰厚的利润,提升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走打造自主品牌之路。首先,做好企业产品的定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其次,注重研发。把产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打造产业链。制定长期规划,根据产品特点延伸品牌,覆盖全产业链。(279字) 0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本人提供的文档均由本人编辑如成,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 (三)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题目,自拟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要求: (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4)10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创新势在必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从浑天仪到地动仪,从造纸到火药,这些承载了民族骄傲的创新之举,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当前,我国积极构建创新型国家,李克强总理更发出了“万众创新”的号召。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创新是企业肩负的时代责任。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锐意创新,经济社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然而,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品牌100强中,中国品牌却无一上榜。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头棒喝”,揭示了我国产品缺乏科技内涵,企业依赖贴牌加工的关键问题。李克强总理曾说,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可见,身处开拓进取的年代,企业肩负着创新的责任,中国经济若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必然需要企业发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社会的期许,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要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道。通过研究一些企业发展,人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发展非常强劲,但是过了几年,这个企业却鲜有耳闻,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苟延残喘。经过分析不难看出,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日本索尼公司于1994年推出PlayStation,而后不断升级完善,以此横扫游戏主机平台。然而步入网络时代后,这家企业却再也没有推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反观美国苹果公司,触屏手机横空出世,平板电脑独领风骚,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令其一举超越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对比两家企业可见,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地积累和落实创新,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途。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从容应对国际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据统计,目前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品牌的企业约占外贸企业总数的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仅占出口额11%,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种颓势愈加明显。事实证明,没有自主品牌,就意味着在产业链条上,我们 1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教案:第2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含教学反思】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重点: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视频《我爱小发明——捕鼠器》。 2.教师针对视频,设置问题:

(1)捕鼠器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2)你有类似这些发明的欲望和构想吗? 3.教师引言:创新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让我们一起步入创新的殿堂。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感受创新 1.创新是一种__生活方式__。 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创新引擎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什么要强调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感受创新 1.创新经历分享:讲一讲我的创新故事,谈一谈自己创新的感受。 (提示:可以是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方法;也可以是生活中,改变生活方式、改进生活质量、破解生活问题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等。) 2.创新名言展示: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创新名言。 (提示:①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②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③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3.创新感受:谈一谈自己在创新中的感受。

(提示: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敢于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④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再获取,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兴趣爱好的再扩展;⑤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⑥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等。) 探究二:创新改变生活 1.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请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历程,分别列举在政治制度、经济、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并说明这些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①政治制度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济、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只要符合创新要求即可。②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等。) 2.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获取成就的满足感,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②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等等。) 探究三:创新引擎 探究:探究人类三次产业革命创新历程。 1.根据查阅的资料,填写关于三次科技产业革命的表格。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梳理.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梳理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梳理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一、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内涵和价值? (1)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 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的领域不局限于科技,也可以是文化、运动、法律;创新的产生可能是灵光一闪,也可能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集体。 创新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知识、技术、制度三个领域中创新的作用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创新提供新思想新方法;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创新的价值: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對社會)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人可,让我们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對個人) 2、创新的“引擎”作用(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从国际竞争的角度)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从国家发展的角度)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国家发展的角度) 3、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创新永无止境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1)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