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原子物理学——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原子物理学——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99

§4.3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碱金属光谱的每一条光谱是由二条或三条线组成,如图所示。

二、定性解释

为了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可以做如下假设:

1.P 、D 、F 能级均为双重结构,只S 能级是单层的。

2.若l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主量子数n 的增加而减少。

3.若n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角量子数l 的增加而减少。

4.能级之间的跃迁遵守一定的选择定则。

根据这种假设,就可以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4.4 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一、电子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1925年,荷兰的乌伦贝克和古德史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

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的特性,由于自旋而具有自旋角动量S 和自旋磁矩s μ ,它们是电子

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固有矩和固有磁矩。 自旋角动量:ππ2*2)1(h s h s s p s =+=,2

1=s

100 外场方向投影:π2h m S s

z =, 2

1±=s m 共2个, 自旋磁矩:s s p m

e -=μ B

s s h s s m e p m e μπ

μ32)1(-=+-=-

= 外场方向投影:

B z z S m

e μμ±=-= 共两个?偶数,与实验结果相符。

1928年,Dirac 从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很自然地导出了电子自旋的性质,为这个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电子的总角动量

电子的运动=轨道运动+自旋运动 轨道角动量:π

π2*2)1(h l h l l p l =+= 12,1,0-=n l 自旋角动量:ππ2*2)1(h s h s s p s =+= 2

1=s 总角动量: s l j p p p += π

π2*2)1(h j h j j p j =+= s l j +=,1-+s l ,……s l -

当s l >时,共12+s 个值

当s l <时,共12+l 个值

由于 2

1=s 当0=l 时,2

1==s j ,一个值。 当 3,2,1=l 时,2

1±=l j ,两个值。 例如:当1=l 时,23211=+=j 2

1211=-=j π

π222)1(h h l l p l =+= ππ2232)1(h h s s p s =+=

101 π

ππ223,22152)1(h h h j j p j =+= l p 和s p 不是平行或反平行,而是有一定的夹角

θcos 2222s l s l j p p p p p ++=

)

1()1(2)1()1()1(2cos 222+++-+-+=--=s s l l s s l l j j p p p p p s l s l j θ 当s l j +=时 0)1()

1(c o s >++=s s s l l l

θ,o 90<θ,称l p 和s p “平行” 当s l j -=时 0)1()1(1

c o s <+++-=s s s l l l θ

,o 90>θ,称l p 和s p “反平行” 原子的角动量=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电子自旋运动角动量+核角动量。 原子的磁矩=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电子自旋运动磁矩+核磁矩。

三、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电子轨道运动的闭合电流为:T

e i -

= “-”表示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面积:dt r rd r dA φφ 22

121=?= 一个周期扫过的面积: T m

p dt p m dt mr m dt r dA A l T l T T 221212100202=====????φφ

102

m p e iA l 2-==μ l p m

e 2-=μ π

2)

1(h l l p l += 是量子化的 B l l l m

he l l p m e μπμ)1(4)1(2+-=+-=-= 量子化的。 223102740.94m A m

he B ??==-πμ ? 玻尔磁子 π

2h m L l z = 空间取向量子化 B l z z m L m

e μμ-=-=2 四、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能 电子由于自旋运动而具有自旋磁矩:

s s p m

e -=μ 具有磁矩的物体在外磁场中具有磁能:

θμμcos ,B B E s s s l -=?-=

电子由于轨道运动而具有磁场:

3*03*0304)(44r p m e Z r

m r m e Z r r q B l πμυπμυπμ=?-=?= l s s s l p mr e Z p m e B E 3*0,4πμμ?=?-=l s p p r m e Z ?=322*04πμ 考虑相对论效应后,再乘以因子2

1做修正

s l E ,l s p p r

m e Z ?=322*08πμ 2)2)](1()1()1([21cos πθh s s l l j j p p p p s l l s +-+-+==? 2001c =

εμ

103

s l E ,3222*01441

r c m e Z πε=2)2)](1()1()1([πh s s l l j j +-+-+ r 是一个变量,用平均值代替:

)1)(2

1()1(3312

*3++=l l l n a Z r 其中:2220144me h a ππε= 代入整理得:

2)1()1()1()1)(2

1(34*2,+-+-+++=s s l l j j l l l n Z Rhc E s l α 原子的总能量:s l l n E E E ,,+=

五、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分裂

2

1±=l j ,能级分裂为双层 当21+=l j 时,)1)(2

1(234*2,++=l l n Z Rhc E s l α 当21-=l j 时,)2

1(234*2,+-=l l n Z Rhc E s l α

双层能级的间隔:)1(234

*2+=?l l n Z Rhc E α 0≠l

讨论:

104 1.能级由n 、j 、l 三个量子数决定,

当0=l 时,s j =,能级不分裂;

当0≠l 时,2

=l j ,能级分裂为双层。 2.能级分裂的间隔由n 、l 决定 当n 一定时,→l 大,→?E 小,即

f d p E E E 444?>?>? 当l 一定时,→n 大,→?E 小,即

p p p E E E 432?>?>?

3.双层能级中,j 值较大的能级较高。

4.碱金属原子态符号:

j s L n 12+ 如 3=n 0=l 2

1=j 2/123S 1=l 2

3=j 2/323P 2

1=j 2/123P 2=l 2

5=j 2/523D 2

3=j 2/323D

原子物理学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碱金属光谱的每一条光谱是由二条或三条线组成,如图所示。 二、定性解释 为了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可以做如下假设: 1.P 、D 、F 能级均为双重结构,只S 能级是单层的。 2.若l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主量子数n 的增加而减少。 3.若n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角量子数l 的增加而减少。 4.能级之间的跃迁遵守一定的选择定则。 根据这种假设,就可以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 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一、电子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1925年,荷兰的乌伦贝克和古德史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 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的特性,由于自旋而具有自旋角动量S 和自旋磁矩s ,它 们是电子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固有矩和固有磁矩。 自旋角动量: 2*2)1(h s h s s p s ,2 1 s 外场方向投影: 2h m S s z , 2 1 s m 共2个, 自旋磁矩:s s p m e 外场方向投影: 共两个?偶数,与实验结果相符。 1928年,Dirac 从量子力学的基本 方程出发,很自然地导出了电子自旋的 性质,为这个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电子的总角动量 电子的运动=轨道运动+自旋运动 轨道角动量: 2*2)1(h l h l l p l 12,1,0 n l 自旋角动量: 2*2)1(h s h s s p s 21 s 总角动量: s l j p p p 2*2)1(h j h j j p j s l j ,1 s l ,……s l

当s l 时,共12 s 个值 当s l 时,共12 l 个值 由于 2 1 s 当0 l 时,2 1 s j ,一个值。 当 3,2,1 l 时,2 1 l j ,两个值。 例如:当1 l 时,23211 j 21211 j l p 和s p 不是平行或反平行,而是有一定的夹角 当s l j 时 0)1() 1(cos s s s l l l ,o 90 ,称l p 和s p “平行” 当s l j 时 0)1()1(1 cos s s s l l l ,o 90 ,称l p 和s p “反平行” 原子的角动量=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电子自旋运动角动量+核角动量。 原子的磁矩=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电子自旋运动磁矩+核磁矩。 三、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电子轨道运动的闭合电流为:T e i “-”表示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面积:dt r rd r dA 22 121 一个周期扫过的面积: 2)1(h l l p l 是量子化的 B l l l m he l l p m e )1(4)1(2 量子化的。 223102740.94m A m he B ? 玻尔磁子 2h m L l z 空间取向量子化 四、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能 电子由于自旋运动而具有自旋磁矩: 具有磁矩的物体在外磁场中具有磁能: 电子由于轨道运动而具有磁场: 考虑相对论效应后,再乘以因子2 1做修正 r 是一个变量,用平均值代替: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5-2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5-2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1.(2011·高考天津卷)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 A .光电效应实验 B .伦琴射线的发现 C .α粒子散射实验 D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2.关于巴耳末公式1λ =R ????122-1n 2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可由巴耳末公式求出 B .公式中n 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 C .公式中n 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D .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的分析 3.(2012·高考北京卷)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4.(2012·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 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 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B .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6.(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E n =E 1/n 2,其中n = 2,3,….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 .-4hc 3E 1 B .-2hc E 1 C .-4hc E 1 D .-9hc E 1 7.(2012·高考四川卷)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关于原子物理学试题

高校原子物理学试题 试卷 一、选择题 1.分别用1MeV的质子和氘核(所带电荷与质子相同,但质量是质子的两倍)射向金箔,它们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之比为: A.1/4; B.1/2; C.1; D.2. 2.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适时,可能发出的谱总数为: A.4; B.6; C.10; D.12. 3.根据玻尔-索末菲理论,n=4时氢原子最扁椭圆轨道半长轴与半短轴之比为: A.1; B.2; C.3; D.4. 4.f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可能取值为: A.1/2,3/2; B.3/2,5/2; C.5/2,7/2; D.7/2,9/2. 5.碳原子(C,Z=6)的基态谱项为 A.3P O ; B.3P 2 ; C.3S 1 ; D.1S O . 6.测定原子核电荷数Z的较精确的方法是利用 A.α粒子散射实验; B. x射线标识谱的莫塞莱定律; C.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D.磁谱仪. 7.要使氢原子核发生热核反应,所需温度的数量级至少应为(K) A.107; B.105; C.1011; D.1015. 8.下面哪个粒子最容易穿过厚层物质? A.中子; B.中微子; C.光子; D.α粒子 9.在(1)α粒子散射实验,(2)弗兰克-赫兹实验,(3)史特恩-盖拉实验,(4)反常塞曼效应中,证实电子存在自旋的有: A.(1),(2); B.(3),(4); C.(2),(4); D.(1),(3). 10.论述甲:由于碱金属原子中,价电子与原子实相互作用,使得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对角量子数l的简并消除. 论述乙:原子中电子总角动量与原子核磁矩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光谱精细结构.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论述甲正确,论述乙错误; B.论述甲错误,论述乙正确; C.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无联系; D.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有联系. 二、填充题(每空2分,共20分) 1.氢原子赖曼系和普芳德系的第一条谱线波长之比为(). 2.两次电离的锂原子的基态电离能是三次电离的铍离子的基态电离能的()倍. 3.被电压100伏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埃. 4.钠D 1 线是由跃迁()产生的. 5.工作电压为50kV的X光机发出的X射线的连续谱最短波长为()埃. 6.处于4D 3/2 态的原子的朗德因子g等于(). 7.双原子分子固有振动频率为f,则其振动能级间隔为(). 8.Co原子基态谱项为4F 9/2 ,测得Co原子基态中包含8个超精细结构成分,则Co核自旋I=(). 9.母核A Z X衰变为子核Y的电子俘获过程表示()。 10.按相互作用分类, 粒子属于()类.

08物理《原子物理》(参考答案)

以下是本人经过网络和书本查证的出的答案,每题都经过仔细分析与 查找,如有纰漏请指出。 ——From GK 原子物理学习题 一、选择题 (1)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D A、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散射物太厚; C、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 (2)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bó)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B A、1/4 ; B、1/2 ; C、1 ; D、2 。 (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若把α粒子换成质子,要想得到α粒子相同的角分布,在散射物不变条件下则必须使:D A、质子的速度与α粒子的相同; B、质子的能量与α粒子的相同; C、质子的速度是α粒子的一半; D、质子的能量是α粒子的一半。 (4)在金箔引起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箔的α粒子中发现有4个粒子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范围内.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倍,那么被散射的α粒子会有多少?A A、16 ; B、8 ; C、4 ; D、2 。 (5)欲使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出Hα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B A、13.6 ; B、12.09 ; C、10.2 ; D、3.4 。 (6)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a0的数值是:B A、5.29×10-10m ; B、0.529×10-10m ; C、5.29×10-12m; D、529×10-12m 。(7)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D A、3Rhc/4 ; B、Rhc; C、3Rhc/4e; D、Rhc/e。 (8)弗兰克—赫兹实验使用的充气三极管是在:B A、相对阴极来说板极上加正向电压,栅极(shān jí)上加负电压; B、板极相对栅极是负电压,栅极相对阴极是正电压; C、板极相对栅极是正电压,栅极相对阴极是负电压; D、相对阴极来说板极加负电压,栅极加正电压。 (9)假设氦(hài)原子的一个电子已被电离,如果还想把另一个电子电离,若以eV为单位至少需提供的能量为:A A、54.4 ; B、-54.4 ; C、13.6 ; D、3.4 。 (10)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 e+处于第一激发态(n=2)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B A、0.53?10-10m; B、1.06?10-10m ; C、2.12?10-10m ; D、0.26?10-10m。(11)单个f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的可能值为:D A、j =3,2,1,0 ; B、j=±3 ; C、j= ±7/2 , ± 5/2 ; D、j= 5/2 ,7/2 (12)锂(lǐ)原子光谱由主线系、第一辅线系、第二辅线系及柏(bǎi)格曼系组成.这些谱线系中全部谱线在可见光区只有:B A、主线系; B、第一辅线系; C、第二辅线系; D、柏格曼系。

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部分高校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试卷A(聊师) 一、选择题 1.分别用1MeV的质子和氘核(所带电荷与质子相同,但质量是质子的两倍)射向金箔,它们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之比为: A.1/4;B.1/2; C.1; D.2. 2.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适时,可能发出的谱总数为: ; ; ; . 3.根据玻尔-索末菲理论,n=4时氢原子最扁椭圆轨道半长轴与半短轴之比为: ;; ; . 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可能取值为: 2,3/2; 2,5/2; 2,7/2; 2,9/2. 5.碳原子(C,Z=6)的基态谱项为 ;;;. 6.测定原子核电荷数Z的较精确的方法是利用 A.α粒子散射实验; B. x射线标识谱的莫塞莱定律; C.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D.磁谱仪. 7.要使氢原子核发生热核反应,所需温度的数量级至少应为(K) ;;;. 8.下面哪个粒子最容易穿过厚层物质? A.中子; B.中微子; C.光子; D.α粒子 9.在(1)α粒子散射实验,(2)弗兰克-赫兹实验,(3)史特恩-盖拉实验,(4)反常塞曼效应中,证实电子存在自旋的有: A.(1),(2); B.(3),(4); C.(2),(4); D.(1),(3). 10.论述甲:由于碱金属原子中,价电子与原子实相互作用,使得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对角量子数l的简并消除. 论述乙:原子中电子总角动量与原子核磁矩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光谱精细结构.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论述甲正确,论述乙错误; B.论述甲错误,论述乙正确; C.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无联系;

D.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有联系. 二、填充题(每空2分,共20分) 1.氢原子赖曼系和普芳德系的第一条谱线波长之比为( ). 2.两次电离的锂原子的基态电离能是三次电离的铍离子的基态电离能的( )倍. 3.被电压100伏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埃. 4.钠D 1线是由跃迁( )产生的. 5.工作电压为50kV 的X 光机发出的X 射线的连续谱最短波长为( )埃. 6.处于4D 3/2态的原子的朗德因子g 等于( ). 7.双原子分子固有振动频率为f ,则其振动能级间隔为( ). 8.Co 原子基态谱项为4F 9/2,测得Co 原子基态中包含8个超精细结构成分,则Co 核自旋I=( ). 9.母核A Z X 衰变为子核Y 的电子俘获过程表示( )。 10.按相互作用分类,τ粒子属于( )类. 三、问答题(共10分) 1.(4分)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定态假设. 2.(3分)何谓莫塞莱定律? 3.(3分)原子核反应的三阶段描述. 四、计算题(50分) 1.(10分)一个光子电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电离的电子重新和质子结合成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同时放出波长为626埃的光子.求原入射光子的能量和自由电子动能. 2.(10分)钠原子3S 和3P 谱项的量子亏损分别为和. 试确定钠原子的电离能和第一激发电势. (R=109735cm -1) 3.(10分)试讨论钠原子漫线系的一条谱线(2D 3/2→2P 1/2)在弱磁场中的塞曼分裂,作出能级分裂跃迁图. 4.(10分)2211Na 的半衰期为年.试求:(1)平均寿命和衰变常数;(2)5mg 22 11Na 减少到1mg 需要多长时间?(ln10=,ln2= 5.(10分)试计算中子与O 17 8核发生(n,2n)反应的反应能和阈能. (M(O 178)=,M(O 168)=,M(O 15 8)=,m n = 试 卷 B (聊 师) 1. α粒子以速率V 0对心碰撞电荷数为Z 的原子核,α粒子所能达到的离核的最小距离等于多少? 2.根据玻尔—索末菲理论,氢原子的主量子数n=3时,电子可能有几种不同形状的轨道,它们相应的轨道角动量,能量是否相等? 3. 单电子原子关于l ,j 的电偶极跃迁定则是什么? 4.基态为4F 3/2的钒原子,通过不均匀横向磁场将分裂为几束?基态钒原子的有效磁矩μJ 等于多少玻尔磁子μB ? 5.试求出磷(P,Z=15).氯(Cl,Z=17)原子基态电子组态和基态谱项. 6.d 电子与s 电子间为LS 耦合,试求出可能合成的总轨道角动量L P 大小. 二、1.假定1H 36Cl 分子的转动常数B=10.7cm -1,试计算最低的两个转动能级的能量

关于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研究

关于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自旋以及核磁矩,讨论了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产生原因并介绍了相关公式推导。 关键词:光谱;氢原子;超精细结构 原子核的结构 1、原子核 自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以来,原子就被分为两部分来处理:一是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一是绕核运动的电子。除了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外,原子核的其他性质对原子的影响是相当微小的,核外电子的行为对原子核的性质也几乎毫无关系。原子和原子核是物质结构泾渭分明的两个层次。 2、原子核的结构 发现中子之前,人们知道的“基本”粒子只有两种:电子和质子。物理学家开始时有把原子核当做质子和电子的组成体的想法,但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因为假如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所组成,那么,我们将无法解释核的自旋,且推导出来的原子核内电子的能量与实验结果不符。在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之后,海森堡很快就提出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所组成的假说。海森堡把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并把中子和质子看做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 原子核的自旋以及核磁矩 1、电子自旋 在乌仑贝克和古兹米特提出电子自旋之前,泡利为了解释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就提出了原子核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自旋的假设。但是,只有在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之后,人们才理解自旋的起源。实验发现,中子和质子都是费米子,具有的固有角动量(自旋)与电子一样。既然原子核式中子和质子所组成,它的自旋就应该是中子和质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之和。我们研究的“原子核的自旋”,都是指原子核基态的自旋。 2、核磁矩 除了核子的自旋磁矩外,我们还要考虑轨道磁矩。下面给出自核自旋的核磁矩的表示式。类似于原子磁矩的表示式,核磁矩和核自旋角动量I成正比。 μI = g IμN I 在磁场中,核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附加能量为 U = -μI ?B = -g IμN Bm I 因为m I有2I+1个值,所以有2I+1个不同的附加能量,于是就发生赛曼能级分裂,一条核能级在磁场中就分裂为2I+1条,相邻两条分裂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上述对核自旋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的讨论是下面研究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基础。 氢原子的超精细结构光谱 最初讨论原子中的电子运动时,只考虑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后来随着实验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了H的谱线并不是一条,由此引入电子自旋的概念,从而产生了了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2014届高考物理 15-2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领航规范训练

2014届高考物理领航规范训练:15-2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1.(2011·高考天津卷)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 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解析: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的粒子性,伦琴射线的发现说明X射线是一种比光波波长更短的电磁波,氢原子光谱的发现促进了氢原子模型的提出.故C正确. 答案:C 2.关于巴耳末公式1 λ=R? ? ?? ? 1 22 - 1 n2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可由巴耳末公式求出 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 C.公式中n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的分析 解析:巴耳末公式是经验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光谱,公式中n只能取n≥3的整数,故C正确. 答案:C 3.(2012·高考北京卷)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根据玻尔原子理论知,氢原子从高能级n=3向低能级n=2跃迁时,将以光子形式放出能量,放出光子后原子能量减少,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4.(2012·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 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

解析:由h ν=h c λ=E 初-E 末可知该原子跃迁前后的能级差越大,对应光线的能量越大, 波长越短.由图知a 对应光子能量最大,波长最短,c 次之,而b 对应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故C 正确. 答案:C 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B .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解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越大.当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原子的能量减少,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显然,选项B 、D 正确. 答案:BD 6.(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E n =E 1/n 2 ,其中n = 2,3,….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 .-4hc 3E 1 B .-2hc E 1 C .-4hc E 1 D .-9hc E 1 解析:依题意可知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 2=E 1 22,要将其电离,需要的能量至少为ΔE =0 -E 2=h ν,根据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c =νλ,联立解得最大波长λ=-4hc E 1 ,C 正确. 答案:C 7.(2012·高考四川卷)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 原 子( )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光谱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教科版

3.光谱氢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知识脉络 1.了解光谱、连续谱、线状谱等 概念.(重点) 2.知道光谱分析及应用.(重点) 3.知道氢原子光谱的规律.(重 点、难点) 光谱和光谱分析 [先填空] 1.光谱 复色光分解为一系列单色光,按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称为光谱. 2.分类 (1)连续谱:由波长连续分布的彩色光带组成的光谱. (2)发射光谱:由发光物质直接产生的光谱. (3)吸收光谱:连续光谱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物质吸收而形成的谱线. (4)线状谱:由分立的谱线组成的光谱. (5)原子光谱:对于同一种原子,线状谱的位置是相同的,这样的谱线称为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 (1)定义: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部分. (2)优点:灵敏度、精确度高. [再判断] 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2.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 3.线状谱和连续谱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后思考] 为什么用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展开? 【提示】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经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也不同.

1.光谱的分类 2.光谱分析的应用 (1)应用光谱分析发现新元素; (2)鉴别物体的物质成分;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太阳中存在钠、镁、铜、锌、镍等金属元素; (3)应用光谱分析鉴定食品优劣; (4)探索宇宙的起源等. 1.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D.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E.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解析】原子光谱为线状谱,A正确,B错误;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C 错误,D正确;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E正确.故A、D、E. 【答案】ADE 2.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是线状谱 B.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谱,不能用连续谱

最新原子物理学——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4.3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碱金属光谱的每一条光谱是由二条或三条线组成,如图所示。 二、定性解释 为了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可以做如下假设: 1.P 、D 、F 能级均为双重结构,只S 能级是单层的。 2.若l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主量子数n 的增加而减少。 3.若n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角量子数l 的增加而减少。 4.能级之间的跃迁遵守一定的选择定则。 根据这种假设,就可以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4.4 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一、电子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1925年,荷兰的乌伦贝克和古德史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 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的特性,由于自旋而具有自旋角动量S 和自旋磁矩s μ ,它们是电子 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固有矩和固有磁矩。 自旋角动量:ππ2*2)1(h s h s s p s =+=,2 1=s

外场方向投影:π2h m S s z =, 21±=s m 共2个, 自旋磁矩:s s p m e -=μ B s s h s s m e p m e μπ μ32)1(-=+-=- = 外场方向投影: B z z S m e μμ±=-= 共两个?偶数,与实验结果相符。 1928年,Dirac 从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很自然地导出了电子自旋的性质,为这个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电子的总角动量 电子的运动=轨道运动+自旋运动 轨道角动量:π π2*2)1(h l h l l p l =+= 12,1,0-=n l 自旋角动量:ππ2*2)1(h s h s s p s =+= 2 1=s 总角动量: s l j p p p += π π2*2)1(h j h j j p j =+= s l j +=,1-+s l ,……s l - 当s l >时,共12+s 个值 当s l <时,共12+l 个值 由于 2 1=s 当0=l 时,2 1==s j ,一个值。 当 3,2,1=l 时,2 1±=l j ,两个值。 例如:当1=l 时,23211=+=j 2 1211=-=j π π222)1(h h l l p l =+= ππ2232)1(h h s s p s =+=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试题 专题练习41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专题练习(四十一)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1.(2011·上海高考)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嘚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嘚示意图是( ) 3.(20 12·北京高考)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氢原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要放出光子,能量减少;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吸收光子,能量增加,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要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4.(2011·四川高考)氢原子从能级m 跃迁到能级n 时辐射红光嘚频率为ν1,从能级n 跃迁到能级k 时吸收紫光嘚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若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则( ) A .吸收光子嘚能量为hν1+hν2 B .辐射光子嘚能量为hν1+hν2 C .吸收光子嘚能量为hν2-hν1 D .辐射光子嘚能量为hν2-hν1 解析:由题意可知:E m -E n =hν1,E k -E n =hν2.因为紫光嘚频率大于红光嘚频率,所以ν2>ν1,即k 能级嘚能量大于m 能级嘚能量,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时向外辐射能量,其值为E k -E m =hν2-hν1,故只有D 项正确. 答案:D 5.(2011·大纲全国高考)已知氢原子嘚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E n =E 1/n 2,其中n =2,3,….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嘚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嘚光子嘚最大波长为 ( ) A .-4hc 3E 1 B .-2hc E 1 C .-4hc E 1 D .-9hc E 1 . 解析:处于第一激发态时n =2,故其能量E 2=E 14,电离时释放嘚能量ΔE=0-E 2=-E 1 4,而 光子能量ΔE=hc λ,则解得λ=-4hc E 1 ,故C 正确,A 、B 、D 均错. 答案:C 6.(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是某原子嘚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嘚三种波长嘚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嘚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嘚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嘚是( )

07级原子物理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 A.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B.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C. 狭义相对论; D. 经典理论。 2.盖革和马斯登使能量为5MeV 的α粒子束垂直射至厚度为1μm 的金箔(Z =79),已知金箔的数密度为5.9?1022cm -3,他们测得散射角大于90°的概率为: A. 10-2; B. 10-4; C. 10-6; D. 10-10。 3.在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度散射与理论不符,这说明: A. 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 散射物太厚; C. 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 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适用。 4.已知氢原子中的电子在n = 1的轨道上运动形成的电流约为1毫安。则单电子在n = 3的轨道上绕Li 核(Z = 3)旋转时,电子所形成的电流约等于: A. 0.3毫安; B. 1毫安; C. 3毫安; D. 9毫安。 5.一强度为I 的α粒子束垂直射向一金箔,并为该金箔所散射。若θ=90°对应的瞄准距离为b ,则这种能量的α粒子与金核可能达到的最短距离为: A. b ; B. 2b ; C. 4b ; D. 0.5b 。 6.根据α粒子通过金属箔时散射实验结果来判断原子模型特征时,下列哪些不正确: ?? A 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 B 原子中的正.负电核均匀分布于整个原子中 ?? C 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集中在中央处很小体积内 ?? D 原子中正电荷集中于中央处很小的体积内 7.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 A.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B.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C. 狭义相对论; D. 经典理论。 8.原始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想证明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后来结果证明的是: A. 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B. 自旋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C. 轨道和自旋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D. 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不成立。 9.夫兰克--- 赫兹实验证明: ?? A 原子内能级的存在 B 电子的自旋的存在 C 电子的荷质比e/m 有一定值 D 原子的核式结构 10.氢原子基态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ev Rhc 6.13=) A v 6.13-和v 4.3- B v 6.13-和v 2.10- C v 6.13和v 4.3 D v 6.13和v 2.10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以表彰他在研究原子结构,特别是研究从原子发出的辐射所作的贡献。 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重大结果之一就是建立了量子论。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奠下了基石。随后,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光谱学在19世纪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继巴耳末发现氢光谱的巴耳末公式之后,里德伯和里兹先后提出了光谱系理论和合并原理,光谱的规律性明显地带来了发自原子内部的信息。1897年,J.J.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的实验发现了电子,1911年卢瑟福从α射线的大角度散射实验的反常结果发现原子核。量子论、光谱系和原子核的发现这三条线索汇集到了一起,这就为把量子论运用于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 1913年,尼尔斯·玻尔在卢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提出定态跃迁原子模型理论,对氢光谱的巴耳末系作出了满意的解释,这是原子理论和量子理论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尼尔斯·玻尔1885年10月7日出生于哥本哈根。父亲克利斯坦·玻尔(Christian Bohr)是哥本哈根大学生理学教授,母亲叫艾伦·亚德勒(Ellen Adler)。尼尔斯·玻尔和他弟弟哈那德·玻尔(Harald Bohr,后来是数学教授)在有利于发展他们才华的环境中长大。父亲在尼尔斯·玻尔上中学时就尽力启发他对物理学的兴趣。 尼尔斯·玻尔于1903年通过加麦尔霍姆中学考试后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在大学里他得到了一位极有独到见解、造诣很深的物理学家克里斯琴森 (C.Christiansen)教授的指导。 尼尔斯·玻尔在大学读书时就获得了哥本哈根科学院为奖励有一定科学成果的人而颁发的奖金。他用振动射流方法对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这项工作是在他父亲的实验室里完成的,并获得了金质奖章。研究成果发表在1908年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尼尔斯·玻尔于1909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11年获博士学位。 尼尔斯·玻尔是在作博士论文时接触到量子论的。他的博士论文是用电子论解释金属特性。在这项工作中,尼尔斯·玻尔第一次得到了普朗克关于辐射量子论的启发,使他认识到在处理原子规模的系统时,经典理论往往会得到与实际不符的结论,有必要引入一个异于经典电磁理论概念的量,这个量就是普朗克常数。 1911年,尼尔斯·玻尔到英国剑桥大学卡迪文什实验室在J.J.汤姆孙的指导下学习和工作,正好这时曼彻斯特大学的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卢瑟福原来也是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研究生。有一天,卢瑟福回到卡文迪什实验室,向研究人员报

第4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解析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玻尔理论考虑了原子主要的相互作用即核与电子的静电作用,较为有效地解释了氢光谱。不过人们随后发现光谱线还有精细结构,这说明还需考虑其它相互作用即考虑引起能量变化的原因。本章在量子力学基础上讨论原子的精细结构。 本章先介绍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引起的磁矩,然后介绍原子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内部的磁场引起的相互作用。说明空间量子化的存在,且说明仅靠电子的轨道运动不能解释精细结构,还须引入电子自旋的假设,由电子自旋引起的磁相互作用才是产生精细结构的主要因素。 §4-1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1.经典表示式 在经典电磁学中载流线圈的磁矩为。(若不取国 际单位制,则(为电流所围的面积,是垂直于该积的单位矢量。这里假定电子轨道为圆形,可证明,对于任意形状的闭合轨道,其结果不变。) 电子绕核的运动必定有一个磁矩,设电子旋转频率为,则原子中电子绕核旋转的磁矩为: 定义旋磁比:,则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为 上式是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与电子轨道角动量之间的关系式。磁矩与轨道角动 量反向,这是因为磁矩的方向是根据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定义的,而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反向之故。 从电磁学知道,磁矩在均匀外磁场中不受力,但受到一个力矩作用,力矩为 力矩的存在将引起角动量的变化,即

由以上关系可得,可改写为 拉莫尔进动的角速度公式:,表明:在均匀外磁场中高速旋转的磁矩不向靠拢,而是以一定的绕作进动。的方向与一致。进动角频率(or拉莫尔频率)为: 2.量子化条件 此前的两个量子数中,主量子数n决定体系的能量,角动量量子数决定轨道形状。 轨道平面方向的确定:当有一个磁场存在时,磁场的方向即为参考方向,轨道平面的方向也才有意义。 轨道角动量垂直于轨道平面,它相对于磁场方向(定义为z的角度决定了轨道平面的方向,如右图示。 此前得到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为: 鉴于量子力学的本质,将此条件作一原则性改动,取由量子力学计算所得的结果 , 由此引入第三个量子化条件: 显然,对于一固定的,有(个m值。 3.角动量取向量子化

备考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十三章 第1讲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含解析

第1讲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氢原子光谱Ⅰ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R? ? ? ? 1 22- 1 n2,(n=3,4,5,…),R 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 【知识点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 1.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基态和激发态 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能量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3.氢原子的能级图

原子物理学复习资料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指导 名词解释:光谱,氢原子线系,类氢离子,电离电势,激发电势,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有效电荷数,电子自旋,磁矩,旋磁比, 拉莫尔进动,拉莫尔频率,朗德g因子,电子态,原子态,塞曼效应,电子组态,LS耦合,jj耦合,泡利原理,同科电子,元素周期表,壳层,原子基态,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 数据记忆:电子电量,质量,普朗克常量,玻尔半径,氢原子基态能量,里德堡常量,hc,?c,玻尔磁子,精细结构常数,拉莫尔进动频率 著名实验的内容、现象及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 理论解释:(汤姆逊原子模型的不合理性),卢瑟福核式模型的建立、意义及不足,玻尔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建立、意义及不足,元素周期表 计算公式:氢原子光谱线系,玻尔理论能级公式、波数公式,角动量表达式及量子数取值(l,s,j),LS耦合原子态,jj耦合原子态,朗德间隔定则,g因子,塞曼效应,原子基态 谱线跃迁图:精细结构,塞曼效应;电子态及组态、原子态表示,选择定则, 1.同位素: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地位,有相同原子序数,这些元素别称为同位素。 2.类氢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这类离子与氢原子类似,叫类氢离子。 3.电离电势: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如使它与原子碰撞刚足以使原子电离,则加速时跨过的电势差称为电离 电势。 4.激发电势:将初速很小的自由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与处于基态的某种原子进行碰撞,当电场电压升到一定 值时,发生非弹性碰撞,加速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原子内部的运动能量,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场这一定值的电压称为该种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 5.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电子轨道只能取一定的几个方向,不能任意取向,一般的说, 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角动量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6.原子实极化:当价电子在它外边运动时,好像是处在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库伦场中,当由于价电子的电场的 作用,原子实中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中心会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于是负电的中心不再在原子核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 7.轨道贯穿:当电子处在原子实外边那部分轨道时,原子实对它的有效电荷数Z是1,当电子处在穿入原子实

课程名称原子结构和光谱

课程名称:原子结构和光谱 一、课程编码:1800019 课内学时: 32 学分: 2 二、适用专业: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电子学 三、先修课程:原子物理,量子力学。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光谱理论,这是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基本问题; 2、掌握角动量理论、3n-j符号和Racah方法及其应用、Wigner-Eckart定理; 3、掌握中心场模型,了解Hartree-Fock方法、原子组态平均能量和能级结构; 4、掌握辐射跃迁理论、了解原子分子光谱基本规律等。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穿插案例分析,写小论文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原子结构基础10学时 1.1 角动量理论 1.2 3n-j符号,Wigner-Eckart定理 1.3 单电子原子 2 多电子原子10学时 2.1薛定谔方程 2.2矩阵方法 2.3中心场模型 2.4反对称化与行列式函数 2.5电子组态 2.6 Hartree-Fock方法 2.7 LS耦合 2.8等效电子及其允许的LS谱项 2.9 LS耦合下的能级结构及Hund定则 2.10 精细结构 2.11 jj耦合 2.12其它耦合图象 2.13亲态比系数 2.14 相对论修正 3 超精细效应 2学时 3.1 超精细结构 3.2 同位素位移 3.3 原子钟和核磁共振 4 辐射跃迁9学时 4.1 电磁辐射 4.2 电偶极辐射 4.3 多极辐射 4.4 光复合和光电离 5原子分子光谱专题(选讲) 1学时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以百分制衡量。 成绩评定依据:平时作业成绩占30%,课堂讨论占10%,期末笔试成绩占60%。 八、教材及学生必读参考资料: 教材: 苟秉聪等著,《原子结构与光谱》,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必读参考资料: R.Cowan,The Theory of Atomic Structure and Spectr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九、大纲撰写人:王菲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学案正标题 一、考纲要求 1.知道两种原子结构模型,会用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 2.掌握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并能结合能级图求解原子的跃迁问题. 二、知识梳理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 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②实验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沿原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极少数偏转角度大于90°,甚至被弹回. (3)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被发现、研究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示:=R n=3,4,5,… 3.玻尔的原子模型 (1)玻尔理论 ①轨道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 ②定态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因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在各个定态中,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③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能量状态向另一个能量状态跃迁时要放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这两个状态的能量差,即hν=E m-E n. (2)几个概念 ①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各个状态的能量值; ②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 ③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能量较高的状态; ④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正整数. (3)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

第三节 氢原子光谱 学 习 目 标 ※ 了解光谱的定义与分类 知 识 导 图 知识点1 光谱 1.定义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__波长__展开,获得__光的波长__(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分类 (1)线状谱:由__一条条的亮线__组成的光谱。 (2)连续谱:由__连在一起__的光带组成的光谱。 3.特征谱线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__线状谱__,且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__不同__,故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__特征__谱线。 4.光谱光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__特征谱线__,可以利用它来鉴别__物质__和确定物质的__组成成分__,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__灵敏度__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__10-10g__时就可以被检测到。 知识点2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的产生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__电子__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__原子结构__的一条重要途径。 2.巴耳末公式 1λ =__R ????122-1n 2__(n =3,4,5…) 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 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__分立__特征。 知识点3 经典理论的困难 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 正确地指出了__原子核__的存在,很好的解释了__α粒子散射实验__。 2.经典理论的困难

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__稳定性__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__分立特征__。 预习反馈 『判一判』 (1)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2)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 (3)巴耳末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4)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5)经典物理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宏观世界,也能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选一选』 (多选)关于巴耳末公式1λ=R (122-1n 2)(n =3,4,5…)的理解,正确的是( AC ) A .此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发光 B .公式中的n 可以是任意数,故氢原子发光的波长是任意的 C .公式中的n 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以氢原子光谱不是连续的 D .该公式包含了氢原子的所有光谱线 解析:巴耳末公式是分析氢原子的谱线得到的一个公式,它只反映氢原子谱线的一个线系,故A 正确,D 错误;公式中的n 只能取不小于3的正整数,B 错误,C 正确。 『想一想』 能否根据对月光的光谱分析确定月球的组成成分? 答案:不能。月球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其光谱是太阳的光谱,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确定的并非月球的组成成分。 探究一 光谱和光谱分析 S 思考讨论i kao tao lun 1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如图所示。研究光谱有哪方面的意义? 提示: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 G 归纳总结ui na zong jie 1.光谱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