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以康定县新都桥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摘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通过选择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补充耕地普遍属于“良好”等级,但不同坡度级之间耕地质量有明显差异,土地质量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与项目区周边田块比较显示,85%的补充耕地质量水平仅仅相当于周边中产田水平甚至更低。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模糊综合评判川西北高山高原区

Northwest Sichuan mountain plateau land Consolidation added arable land

quality and rating evaluation

—A case of Kangding xinduqiao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Dai Guangyin1 Zhang Zhilin1, Lei Mingrong1, Xia Lina2

(1, Sichuan Neijiang Agriculture Bureau soil fertilizer station, Sichuan Neijiang 641000; 2, Kangding Land

Resources Bureau, Sichuan Kangding 626000)

Abstract: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farmland quality grade added to achieve the Divination balance of arable land. By selecting typic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northwest Sichuan mountain plateau,the use of AHP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added arable l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rable land to add to the quality and grade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ed arable land of the project area in general are "good" rating, but different between-class slop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arable land, land quality increases with the lower slope. Field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showed that 85% of the added quality of arable land is only around the middle field is equivalent to or even lower levels.

Keywords: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added arable land quality rating,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northwest Sichuan mountain plateau

0 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基本目标,乃是实现耕地占卜平衡,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土地整理是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性政策为大背景的[1],“新增耕地比例”是土地整理项目必须完成的一个刚性指标,而对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生态效应没有定量指标要求,结果造成土地整理中“重数量、轻质量;重面积、轻效益;重开发、轻整理复垦”的状况,以致补充耕地质量太差,土地利用率低下。目前,补充耕地质量考核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薄弱环节,各地往往注重增加耕地面积,而忽视了耕地质量的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水平往往较低,还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不合理现象。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质量有所提高,才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根本目标。因此,怎样科学地进行土地整理评价与考核,特别是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自然条件差,交通困难,农业技术水平低,因而土地资源开发程度低,土地沙化严重,森林资源过度采伐,区域经济十分落后。该区土地整理起步较晚,针对该区域土地整理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都较为罕见。因此,本文结合典型土地整理项目对该区域土地整理质量评价方法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决策、规划设计提供依据,为实现耕地

数量质量动态平衡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也是对土地整理评价研究的补充和完善。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域概况

项目区位于康定县西北部新都桥镇,涉及8个行政村。项目区范围沿南北向河谷所控制,北至距上柏桑一村与上柏桑二村分界线约800m,南至木马重,东西两侧主要为山地。总面积572.70hm2。地貌属山原河谷地貌,微地貌为狭长型槽谷,古夷平原保存完整,连片分布,构成起伏和缓的高原面。地势呈长条形南北延伸,北高南低,海拔3532.6-3569.8m。土壤以高原潮土为主,土层厚度在60cm-80cm,系河流新冲积或冲洪积母质发育而成,砂壤至中壤质地,垂直于河流方向,由近及远,地势由低渐高,土粒由粗渐细,质地由砂变壤。气候属山地寒温带,年均温4-6℃,年降雨量701.0-1207.2毫米。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天然降雨,但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缺少引水渠等拦蓄工程,降水形成的径流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天然储水量较少,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项目区农业人口2161人,耕地7628.33亩,人均3.53亩,人均粮食810.5公斤,人均年纯收入约1094元。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均处于全县中下水平。

1.2项目实施概况

(1) 土地平整。项目区补充耕地主要为旱地,以种植青稞为主,采用漫灌法灌溉,土地平整度较高。土方调配以田块内土方挖填平衡为主,田间土方调配为次,田块内土地质量较为均一。主要内容包括田块内地形平整,土地整理后田埂调整;水渠开挖后地面平整,水域、溪沟填土平整等。

(2)农田水利。新建斗农渠46258m,全部防渗衬砌;新建排水斗农沟102条,总长36405m。旱地灌溉采用漫灌法,田块内格田采用自流灌溉法,灌溉保证率达90%。

(3)田间道路。共新建整修田间道11条,总长19942m,新建整修生产路131条,总长64017m。田间道占地宽4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为20cm,夯填土垫层,垫层厚30cm,路面宽3.5m;生产路占地宽2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厚度10cm,夯填土垫层,垫层厚20cm。道路路面依地势而建,坡度小于5o。

(4)农田防护林。项目区防护林沿田间道植树,树间距为3m一株,种植杨树。共种植杨树4195株,建绿化林带12.55km。

2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2.1补充耕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2.1.1 指标体系的设定

指标体系的选择主要遵循主导性、系统性、独立性、差异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结合川西北高山高原区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指标体系如下:

图1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Fig.1 Northwest Sichuan mountain plateau area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dded arable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确定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方法也由最初的依据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逐步发展为用特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但应用此法,权重分配的难度和工作量(反复次数)随指标数量的增多而增大,甚至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权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2,3]

。因此,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土地

整理补充耕地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这个方法中,按照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将元素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71]。在每一层次,我们可按一定准则,通过该层元素之间的判断比较, 根据所比较两元素的重要程度,按照9级标度(表2) 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

本研究评价因素因子共分为两级,一级影响因素含两个因子,二级影响因素含八个因子,通过对单层次下各因子两两比较,按照9级标度法,逐级构造判断矩阵A 。

1112121////()//n n ij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A W W W W α???

???

?==??????

(1) 把判断矩阵中第n 行元素连乘起来,再开n 次方,即求得矩阵中每行元素的几何平均数,然后正规化,即可得到每一层次单因素的权重1W ,2W , n W 。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

1

max 1

1n

ij j

n

j i

i W

n W αλ===∑∑

(2)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

max ()/(1)

1/ji ij

CI n n λαα=--= (3)

将CI 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进行比较,其比值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 记作CR=CI/RI 。当CR<0.1 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把判断矩阵表反馈到专家手里重新调整。1~10 阶矩阵的RI 值参见表3。

经测算,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进行层次总排序,其综合权重评价见表4。

表1 9级标度及其描述 Tab.1 9 scale and its description

表2 1-10阶矩阵的RI值

Tab.2 1-10-order matrix of the RI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I值0.00 0.00 0.57 0.91 1.14 1.24 1.34 1.41 1.45 1.49

表3 研究区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及权重

Tab.3 The study area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dded arable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and weight

因素权重指标权重

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1

自然条件因素0.56

表层土壤质地0.22

有效土层厚度0.31

土壤有机质含量0.28

地形坡度0.19 农田基本因素0.44

灌溉保证率0.38

田块平整度

0.24

防护林网覆盖率0.24

田间道路通达性0.18

2.2评价单元划分

评价单元是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空间,是划分项目区土地质量等级的基础。项目区内补充耕地基本为旱地,在同一坡度级其质量比较均匀,而不同坡度级之间质量的差异较大,故本项目以坡度级为基础划分评价单元(图3)。其中,0-5度(标记为Ⅰ)的耕地占补充耕地总面积的33%,5-10度(标记为Ⅱ)的耕地占总面积的52%,10-15度(标记为Ⅲ)的耕地占总面积的15%。

图2 项目区补充耕地坡度分级

Fig.2 Project area added arable land slope classification

2.3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即事物外延的不确定性,是对定性问题定量化处理的一种有效工具[4]。模糊综合评判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并考虑与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所做出的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能较好地满足土地

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两大特征:一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指标集的好、坏、优、劣的判断,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符合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定性分析的特性;二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备对多层次、多种类指标综合评价功能,能实现多层次指标体系的客观综合,从而使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的求取更具客观性。根据设定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三个不同坡度级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其过程如下:

确定评价因素集合:12(,)U U U =,(1,2)i U i =为评价因素(即自然条件因素、农田基本因素)。

决策评语等级集合:125(,,,)V

V V V = ,(1,2,3,4,5)i V i =分别表示“好”、“较好”、“一般”、“较

差”、“差”。决策评语一般通过咨询专家进行评定,本研究通过咨询15位专家对影响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的各因素进行评级。首先对评价因素集合U 中的单个因素(1,2)i U i =作单因素评判,从因素i U 着眼确定该因素对决策评语等级集合 (1,2,)j V j m = 隶属度(即可能性程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第i 个因素单因素评判集合:12(,,)i i i im r r r r = 。对所有n 个评价因素的评价集合就可以构成一个评价矩阵,经过模糊变换,即可得到单层次评价结果B 。按照单层次评判的思路,从因子层到因素层,逐层上推,最后即可以得到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12max(,,,)m b b b b = ,则b 所对应的决策评语等级集合V 中的等级即为某个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评价单元的质量评价等级。

按上述方法对Ⅰ类评价单元就自然条件、农田基本因素分别建立评价矩阵如下: 自然条件评价矩阵:

13/15 8/15 4/15 0 02/15 9/15 4/15 0 03/15 10/15 2/15 0 04/15 9/15 2/15 0 0 R ??

????

????

=

自然条件评价结果:

111B A R =

=(0.22 0.31 0.28 0.19)

1R

=(0.1916 0.6042 0.2434 0 0)

农田基本因素评价矩阵:

28/15 5/15 2/15 0 07/15 6/15 2/15 0 01/15 5/15 8/15 1/15 04/15 8/15 3/15 0 0 R ??

????????

=

农田基本因素评价结果:

222B A R =

= (0.38 0.24 0.24 0.18 )

2R

= (0.3796 0.396 0.2438 0.0168 0)

对自然条件因素、农田基本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结果B Ⅰ:

0B A R I =

=(0.56 0.44) 0.1916 0.6042 0.2434 0 00.3796 0.396 0.2438 0.0168 0??????

=( 0.2743 0.5116 0.243 0.0074 0)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Ⅰ类补充耕地质量属于,把各种等级的评价参数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对决策评语集合125(,,,)V V V V = 规定与其相对应的参数列向量C =(100 80 60 40 20)T ,则可以得到:

F =B C I I =83.234

F I 即为第Ⅰ类补充耕地评价单元按照100分制计算的分值。

同样,对Ⅱ类评价单元分别就自然条件、农田基本因素建立评价矩阵如下: 自然条件评价矩阵:

12/15 8/15 5/15 0 02/15 8/15 5/15 0 01/15 8/15 6/15 0 02/15 9/15 4/15 0 0 R ??????

????

=

自然条件评价结果:

111B A R =

=(0.22 0.31 0.28 0.19) 1R =(0.1132 0.5433 0.3382 0 0)

农田基本因素评价矩阵:

27/15 5/15 3/15 0 06/15 6/15 3/15 0 01/15 5/15 7/15 2/15 02/15 9/15 3/15 1/15 0 R ??

????????

=

农田基本因素评价结果:

222B A R =

= (0.38 0.24 0.24 0.18 )

2R

=(0.3148 0.4086 0.2728 0.0438 0)

对自然条件因素、农田基本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结果B Ⅱ:

0B A R = Ⅱ

=(0.56 0.44) 0.1132 0.5433 0.3382 0 00.3148 0.4086 0.2728 0.0438 0??????

=( 0.2019 0.484 0.3094 0.0193 0)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Ⅱ类补充耕地质量属于“较好”,对决策评语集合125(,,,)V V V V = 规定与其相对应的参数列向量C =(100 80 60 40 20)T ,则可以得到Ⅱ类补充耕地评价单元按百分制计算的分值:

F =B C ⅡⅡ=78.246

同样,对Ⅲ类评价单元分别就自然条件、农田基本因素建立评价矩阵如下:

自然条件评价矩阵:

11/15 8/15 6/15 0 01/15 8/15 6/15 0 00 9/15 6/15 0 01/15 7/15 7/15 0 0 R ??????

????

=

自然条件评价结果:

111B A R =

=(0.22 0.31 0.28 0.19) 1R

= (0.0504 0.5382 0.4133 0 0)

农田基本因素评价矩阵:

25/15 9/15 1/15 0 04/15 6/15 5/15 0 01/15 4/15 8/15 2/15 00 9/15 4/15 2/15 0 R ??

????????=

农田基本因素评价结果:

222B A R =

= (0.38 0.24 0.24 0.18 ) 2R

=(0.207 0.4968 0.2816 0.0546 0)

对自然条件因素、农田基本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结果B Ⅲ:

0B A R = Ⅲ

=(0.56 0.44) 0.0504 0.5382 0.4133 0 00.207 0.4968 0.2816 0.0546 0??

?

???

=(0.1193 0.52 0.3554 0.024 0)

同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Ⅲ类补充耕地质量属于“较好”,对决策评语集合125(,,,)V V V V = 规定与其相对应的参数列向量C =(100 80 60 40 20)T ,则可以得到Ⅲ类补充耕地评价单元按百分制计算的分值:

F =B C ⅢⅢ=75.814

3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3.1 不同坡度补充耕地质量比较

以上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补充耕地普遍属于“良好”等级,但不同坡度级之间耕地质量有明显差异,土地质量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分析各评价单元决策评语矩阵可以看出,造成这种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地形坡度。这是造成该项目补充耕地质量差异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土地平整采取的措施的“挖高填低”,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质量逐渐降低。因而,坡度越大的土地质量越差。其次,坡度增加造成水土及养分流失风险增加,土地保水保费能力降低,土地质量下降。另外,坡度的增加也造成耕作难度的加大,间接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的熟化过程。

(2)土壤质地与养分变化。项目区土壤质地沿坡度由高到低呈砂到壤变化,坡度越大,土壤质地越差,保水保肥及耕作性越差。同样,土壤养分含量也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地质量也随坡度增大而降低。

(3)灌溉条件。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90%,但随着坡度的增加,灌溉效果明显降低。一方面,项目区采用漫灌方式,决定了坡度低的田块灌溉保证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坡度高的田块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灌溉效果降低。

(4)田间道路通达性。土地整理项目基础设施包括田间道路等的建设受到项目投资、工程难度等的制约,造成坡度越大的田块基础设施建设越差,耕作的方便性大打折扣,也间接影响了土地的质量。

(5)防护林建设。按照水土保持及土壤保水保肥需求,坡度越大的田块所需防护工程越多,水土保持要求越高。而项目区防护林主要沿田间道路固定株距布设,因而坡度大的田块水土保持能力明显减弱。

3.2 评价单元与典型地块比较

为了直观地体现出项目补充耕地质量与现有耕地的差异,本研究选择了项目区周边典型地块进行比较,以期为耕地占卜平衡及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典型地块通过访问农户确定。根据项目区周边最高单产田、最低单产田及中产田共选择三个典型地块。通过专家集体打分,运用同样的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周边高产田得分91.436,中产田76.58,低产田得分65.355。将实证研究结果对比典型地块可知(表):

表4 项目区补充耕地质量与周边典型地块比较

Tab.4 Project areas of added arable land quality compared with its neighboring typical land

典型地块分值评价单元分值

高产田91.436 Ⅰ83.234

中产田76.58 Ⅱ78.246

低产田65.355 Ⅲ75.814

可以看出,项目区补充耕地质量基本可以达到周边中产田水平,Ⅰ类补充耕地经过后期耕作熟化有望达到高产田水平。但大部分补充耕地(Ⅱ类和Ⅲ类)质量水平仅仅相当于周边中产田水平甚至更低,这部分面积达到整个项目补充耕地总面积的85%。可见,该项目补充耕地质量属于较低水平。加上笔者调查发现,该项目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差,耕地质量提高困难。因此,对于土地整理补充耕地,一要提高建设标准,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后期管护,才能使土地整理及补充耕地效益长久发挥。

参考文献:

[1] 梁启学.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3(4)

[2] 许树白.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1-16.

[3] 郭彦英,邓云峰,任珺.AHP 法在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6,( 6):70- 72.

[4] 彭祖赠,孙韫玉.模糊(Fuuzzy)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22-142.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技术手册 (2015 年 11 月版 )

目录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五、术语和定义 六、基本原则........................................... 七、技术路线........................................... 八、程序和方法......................................... (一)资料收集......................................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六)县级数据自查................................... (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八)县级成果上报................................... (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十一)成果上报..................................... (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一)成果内容....................................... (二)成果要求....................................... (三)存放管理....................................... 附件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附件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录 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件 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封面格式......................................... 二、正文格式......................................... 三、报告内容......................................... 附件 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33535.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33535.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360docs.net/doc/c34433535.html,11-2640.2014.02.010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 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 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4.33 664.88 0.33 2 59.27 888.98 0.44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13.18 11 2032.52 30487.73 15.10 12 1890.79 28361.90 14.04 13 1126.75 16901.20 8.37 14 766.91 11503.60 5.70 15 501.77 7526.60 3.73 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5848.58万亩〕,占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 B=B1+B2 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整治土地平整工程 (△X) 灌溉与排水工程(△X) 田间道路工程 (△X) 整治 后耕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

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

四川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调查内容、区域划分、检测项目及方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图A.1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流程图。 图A.1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表B.1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时需填写内容。 表A.1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填表说明: 1.带*号数据项为区域补充性指标仅青藏区各县填报。 2.经纬度:根据GPS定位填写,以度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3.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GB17296)进行填写,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 4.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5.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填写山间盆地、宽谷盆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6.海拔高度:采用GPS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7.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8.耕层质地: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9.质地构型:按1m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 10.生物多样性:通过现场调查土壤动物或检测土壤微生物状况综合判断,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11.农田林网化程度: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填高、中、低。 12.盐渍化程度:根据耕层含盐量与盐化类型统一测算,填轻度、中度、重度、无。 13.盐化类型:填氯化物盐、硫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盐、氯化物盐硫酸盐、氯化物盐碳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盐。 14.障碍因素:填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等。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要求,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对2014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9.74万公顷(202646.14万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个等别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43%(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92%,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08%(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别 面积 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8.84 732.60 0.36 2 59.9 3 898.97 0.44 3 115.85 1737.73 0.86 4 172.76 2591.33 1.28 5 366.48 5497.15 2.71 6 886.22 13293.34 6.56 7 1143.89 17158.31 8.47 8 1188.01 17820.18 8.79 9 1410.69 21160.28 10.44 10 1790.55 26858.20 13.25 11 2045.43 30681.51 15.14 12 1891.85 28377.81 14.00 13 1125.50 16882.44 8.33 14 765.63 11484.45 5.67 15 498.12 7471.84 3.69 合计13509.74 202646.14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97.38万公顷(5960.63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4%;高等地面积为3584.60万公顷(53768.98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53%;中等地面积为7138.52万公顷(107077.81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52.84%;低等地面积为2389.25万公顷(35838.72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17.69%(见图1)。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 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区域概况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三)土地利用概况 (2) (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 (5) 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9)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9) (二)工作依据与原则 (11) (三)工作组织 (12) (四)工作进度安排 (12) (五)工作经费安排 (14) 三、年度更新评价情况 (15) (一)技术路线与方法 (15) (二)工作底图确定 (17) (三)资料调查收集 (18) (四)年度更新评价 (18) (六)数据库建设 (20) 四、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21) (一)总体变化情况 (21) (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3) (三)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5) 五、经验和建议 (26) (一)经验 (26) (二)建议 (28)

一、区域概况 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泉山区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9973.24公顷,耕地面积81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下辖庞庄街道、桃园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及徐州建成区等14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 (一)自然概况 1.地貌 泉山区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河流为一体。金山街道、翟山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等街道办事处为低山、丘陵区,其他为平原、岗地。泉山区除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山脉外,区内大部分地形为平原。 2.气候 泉山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温秋暖,冬寒夏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5度,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度的天数为59天,年日照时数为2280-2440小时,年无霜期约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左右。 3.水文 泉山区境内故黄河、丁万河、拾屯河、拾新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另有排灌沟渠和桥、函、闸等设施,为泉山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良好的排灌条件,泉山区水域养殖总面积340公顷。 4.旅游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 徐州市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中国矿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 (二)工作依据 (1) (三)工作组织 (2) (四)工作进度安排 (2) (五)工作经费安排 (4) 二、年度监测评价情况 (5) (一)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 (5) (二)工作程序与步骤 (6) (三)数据库建设 (10) 三、耕地等别渐变情况分析 (14) (一)渐变耕地基本情况 (14) (二)渐变耕地产能变化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验和建议 (15) (一)工作经验 (15) (二)相关建议 (16)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工作目的 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2014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2.工作任务 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二)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 (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 (10)《关于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00号);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1 项目概述 1.1 工作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1997】11号又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将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到议事日程。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1 年至2006 年.中央30%分成累计近300 亿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已全部用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广泛开展,土地整理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重估工作也不断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是否正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预期目的和收益能否实现,都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重估进行评价。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本项目的工作对象主要为因实施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新增加和质量提升的耕地。实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目的为:量化土地整治项目的 实施对提高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贡献,确定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耕地的等别;调整经过优化设计、工程施工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原有耕地的等别,为耕地占补平衡等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2 项目所在县域概况 1.3 工作任务和目标 (1)项目任务 ①制定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基本农田整理指标;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调查、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调查和新增耕地质量调查。 第十二条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是为评价耕地质量等级情况而实施的调查。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目录 1 工作背景 (1) 2 工作目标 (1) 3 工作任务 (2) 4 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2) 5 术语和定义 (3) 6 基本原则 (3) 7 技术路线 (4) 8 程序和方法 (8) 8.1 收集资料 (8) 8.1.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 (8) 8.1.2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8) 8.1.3土地整治项目资料 (8) 8.1.4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9) 8.2 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9) 8.2.1叠加法 (10) 8.2.2增量数据包提取法 (10) 8.3 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11) 8.3.1获取减少耕地图斑和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前的等别信息 (11) 8.3.2获取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的等别信息 (11) 8.4 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12) 8.5 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12) 8.5.1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图 (12) 8.5.2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12)

8.6 县级数据自查 (12) 8.7 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13) 8.8 县级成果上报 (13) 8.9 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13) 8.10 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3) 8.11 成果上报 (13) 8.12 国家级汇总建库 (13) 9 几个技术问题 (14) 10 成果内容与要求 (14) 10.1 成果内容 (14) 10.1.1县级成果内容 (15) 10.1.2省级成果内容 (15) 10.2 成果要求 (16) 10.2.1数据库 (16) 10.2.2数据表 (17) 10.2.3图件 (17) 10.2.4报告 (17) 10.3 存放管理 (18) 附件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属性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3:耕地质量等别图颜色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7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 谈判文件 项目编号:汴财谈()号 开封市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年月 总目录 第一部分谈判公告 第二部分供应商须知 第三部分合同条款 第四部分竞争性谈判响应文件格式 第五部分用户需求书 第一部分 谈判公告

第一部分谈判公告 开封市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受开封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就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以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欢迎符合相关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本项目的竞争性谈判。 一、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名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市本级)项目 项目编号:汴财谈()号 二、项目简要说明: 采购预算约万元 开封市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评价 三、供应商的资质要求: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当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要求: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供应商须具备土地规划甲级资质; 、拟派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土地或房地产专业高级职称和土地估价师资格,须为本单位正式员工,提供劳动合同及近期缴纳社保的证明; 、省外单位投标,须有经河南省内工商管理机构注册的分支机构,方便后续服务;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谈判。 四、谈判文件发售信息:

谈判文件发售时间: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时分至时分,下午时分至时分(北京时间,下同)。 谈判文件发售地点: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代理服务大厅室号窗口(开封市郑开大道与三大街交叉口开封市民之家五楼)。 谈判文件售价: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购买谈判文件时须携带以下文件报名,否则不予受理: 购买招标文件时需携带: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即可)、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授权委托书(不查看原件)注:潜在供应商必须在《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网上注册会员报名,再进行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没有完成的供应商,不接受现场报名。 五、谈判文件接收信息: 谈判响应文件接收截止时间:年月日时分。 谈判响应文件接收地点: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 六、谈判有关信息: 谈判时间:年月日时分。 谈判地点: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七、公告发布媒体: 《河南省政府采购网》及《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 八、本项目联系事项: 采购人:开封市国土资源局 地址:开封市包公湖南路号 联系人:于女士 联系电话: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实际操作(一)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实际操作步骤 一、数据准备 (一)资料收集 收集变更数据库、上年度更新成果、土整项目相关资料、土整项目管理系统导出文件、变更数据面积官方统计表等。 (二)资料检查 重点检查变更数据库中的“年末库”和“增量包”数据,能否在ArcGIS中正常使用;另外检查土整项目数据资料是包含项目竣工红线(CAD格式)等。 (三)数据转换 变更数据库中,有部分数据在ArcGIS中无法打开,如年末库中的HDF格式的文件,需用其他可打开软件转换格式。再是项目红线的转换。 二、图层提取 (一)新增与减少图斑提取 打开变更数据库中,增量包的“DLTBGXGC”图层属性: 筛选新增耕地图斑,属性表中选中 “BGQDLDM”≠“011”or“013”同时“BGHDLDM”=“011”or“013”,得到新增图斑; “BGQDLDM”= “011”or“013”同时“BGHDLDM”≠“011”or“013”,得到减少图斑。

(二)质量建设图斑提取 在年末库,“DLTB”中提取“011”、“013”,获取全县耕地图斑(且单独导出数据,备用);将各项目红线放入ArcGIS中,在“选择”中点击“按位置选择”,目标图层为耕地图层,源图层为项目红线图层,选择好后,将数据导出,命名为“质量建设图斑(初选)”。 将“质量建设图斑(初选)”与新增图斑对比,去掉与新增图斑重合的部分,同时去掉实际与质量建设不相关图斑(由于项目范围线未完全与地类图斑线吻合,会导致选取多余图斑,需肉眼判读),得到最终质量建设图斑。 (三)未变化图斑提取 在全县耕地图斑上去掉新增图斑和质量建设图斑。运用“擦除”功能实现。“输入要输”为全县耕地图斑,“擦除要素”为新增或质量建设图斑,依次擦除。将数据导出,命名为“未变化图斑”。 注:做完各种叠加分析后,一定要将数据导出另存,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操作;提取完毕后,检查图层提取是否正确。 三、基础图层赋属性值 (一)新增图斑 提取的新增图斑,已有属性为变更数据库的属性。 将新增图斑的属性数据表格导出,运用Excel建立更新图层要求的属性字段。 标识码(BSM):需重新编写,为方便后续工作,编写为“2”开头的7位数流水号,如“2000001”(1代表未变化图层、2代表更新

耕地质量评价制度

规范权力运行相关制度—— 耕地质量评定制度 一、责任单位 宁乡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责任人 土壤肥料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站长主持站内全面工作,并对站内工作负全面责任,站内其他同志按照岗位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耕地质量评定组织者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兼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评定由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统一评定。 三、权力行使依据 1、《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2、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评定范围 1、依法占用耕地后开垦补充的耕地; 2、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内容的耕地; 3、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的等级鉴定 4、其他需要进行质量评定的耕地; 五、办理条件

耕地质量建设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向被评定耕地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评定申请。 六、申报材料 1、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附件1) 2、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3、土地权属报告 4、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状况的图纸、照片等资料或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5、项目自查报告 七、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受理 1、岗位责任人:县政务中心农业窗口受理工作人员 2、岗位职责及权限: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⑴按照受理条件和标准查验申请材料,填写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 ⑵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进行受理登记,转入初审程序; ⑶对申请材料不全或手续不完善的,必须及时将需要补充材料、补办手续等全部内容、要求填写《补正申请有关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⑷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及时告知理由、相关权利、投诉渠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现场评定或延期进行:申请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