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文档 (2)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研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对于本册教材,我打算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说课标,分为学段目标和内容目标;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及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一、说课标

三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所以,新课标在各方面的要求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1、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2、会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会进行相应的加法、乘法估算和验算。

3、建立“倍”的概念;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

比较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

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量与计量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和千米、吨和千克的进

率。

2、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实践与综合运用

1、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

用,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特点。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一方面突出体现在调整例题设计,使计算教学和教学顺序更为合理。例如,笔算加减法增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三位数加两位数(十位向百位进)、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千位进)、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例题,减缓了教学的坡度。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增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例题。而将笔算减法部分的”“整百数减三位数”的例题,笔算乘法部分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分别放到了“做一做”中,减少了例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来解决这些计算问题。这样的编排使得这部分计算教学既自然合理、逻辑性强,又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方面就是改变实验教材集中教学加减法“验算”的编排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安排在某一计算后紧接着教学,即分散出现。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利用验算的教学及时巩固学生刚刚学习的笔算,也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二是将估算教学内容从计算教学中分离出来,改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体现了估算最主要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学习估算的必要性。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本次教材将“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从表内惩处法教学单元移出,安排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进行教学。这样,就在本册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这样编排的好处有三,一是由于倍的知识后移,是的学习难度降低;二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不在受到所学乘除法知识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有逻辑性;三是集中教学用乘除法解决包含有“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修订教材将估算教学内容后移,正式的估算教学从原来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后移至“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改变了估算教学的载体,由主要结合数的四则运算进行估算教学,改为结合运用计算解决问题进行教学。第三在计算以外的教学单元,仍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估算的应用,例如,在本册的“测量”单元安排了估计距离的例题。

(4)“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修订后的教材仍然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增加体验性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长度观念,学习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

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学结合具体内容,已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例如,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方法—明确算例—总结算法”的过程。(6)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本册图形与几何内容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测量”单元的大部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毫米的引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长方形的周长的求法也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结果。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编写体例

(1)、激发兴趣的主题图(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2)、促进思考的例题(促进理解、解决问题)

(3)、可操作性方法的演示(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4)、多层次的练习(深化理解、拓展应用)

3、内容结构

(1)、数与代数

本册教材数与代数方面包括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2)、量的计量方面有认识时、分、秒。

(3)、图形与几何方面包括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综合实践包括数字编码和数学广角。

4、立体式整合

数的计算

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除法、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后续知识:多位数乘、除法分数、小数乘除法等

时分秒方面:

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

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知道1时=60分,会读写几时几分。

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后续知识:年月日。

知识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图形与几何

一二年级---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上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后续知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观察组合物体形状。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数与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2)、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量与计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4)、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2、评价建议

(1)、课堂表现

教学时,从“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按优、良、合格、

待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每周统计一次,期末总评。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知识掌握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3)、应用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评价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等。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让智慧的火花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延伸教材资源

(2)、利用现实生活资源

(3)、捕捉意外资源

(4)、拓展学科资源

(5)、汲取文化资源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是神秘的学科。做为数学教师,让我们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走进生活,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一起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本册教材的粗浅认识,希望领导和老师们不吝赐教,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