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若干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若干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若干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文/本刊记者张红梅世界上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大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期——资源大量开发引起的经济高涨期——资源枯竭而导致的经济衰退期——经济转型期,这似乎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规律”。事实表明:只要资源型城市未雨绸缪,做好当今和未来的统筹发展,就会保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

以城市更新和文化升级作为转型切口

国外资源型城市基地改造的成功范例中,比较典型的是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型”范例、美国匹兹堡“复兴型”范例和法国洛林地区的“告别型”范例。

德国的鲁尔区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直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鲁尔区陷入严重的衰弱和危机之中。德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鲁尔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使得鲁尔区仍保持较强的生命力,经济持续发展。一方面,鲁尔区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扶持并改造煤钢业。另一方面则大力扶持新兴产业。1979年“鲁尔行动计划”制定以后,信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的发展极为迅速,并远远领先于德国其他地区。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在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而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因此,匹兹堡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改革。首先,匹兹堡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匹兹堡在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另外,鼓励建造新的摩天大厦,形成了著名的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建筑群。其次,匹兹堡创办各种各样小型企业,实现经济多样化,先后创建了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和无线电通讯等行业。使得匹兹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洛林的转型。洛林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

的重化工基地。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其次,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再次,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另外,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企业关闭后,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对其进行重新包装,或建居民住宅、娱乐中心,或作为新厂厂址,或植树种草,等等。

城市需要未雨绸缪谋划转型路径

前苏联巴库油田走过了由盛到衰的历史。巴库油田的开发始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成为外高加索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苏的石油基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储量日益枯竭,产量迅速下降。而随着石油开采业的不断衰退,完全依赖其石油资源的石油加工业也开始萎缩,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减缓。后来的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使得巴库的资源危机变得更加严重,作为外高加索工业中心的地位逐渐被第比利斯所取代。巴库市面对着石油储量的减少无动于衷,坐吃山空,没有进行及时的转型,从而使资源大市的地位不保,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转型过程中不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产业发展,是瑙鲁“矿竭国衰”的给予我们的教训。瑙鲁是一个面积2.072平方公里的热带海岛,人口约1.2万。1968年独立以后,开始大量开采并出口磷酸盐矿藏,1981年瑙鲁收入猛然窜升,人均收入达1.75万美元,一夜之间跻身世界最富有国民。但是到了21世纪初,其磷酸盐矿藏已经采尽。该国政府考虑到矿藏枯竭问题,将盈余的钱进行投资。但是至2005年,价值1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价值己经暴跌至1.3亿美元。瑙鲁人原以捕鱼为生,而且该国曾以浪漫的热带天堂闻名,发展渔业与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该国从未重视接替资源和接续产业的发展,居民的主要副食—食用鱼还一直依靠进口。如今的瑙鲁已经“矿竭国衰”,政府只得靠拍卖固定资产艰难度日。

由于不重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乌克兰顿涅茨克的产业转型同样给予我们深刻的思索。顿涅茨克是乌克兰老工业基地顿巴斯的中心城市,人口约110万,19世纪60年代因煤铁资源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顿涅茨克设计并部分实施了多种转型战略,但政府试图通过政治力量从国家获得大量补贴以维持重工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经济几乎没有任何结构性改革。1998年,其所吸引的投资大多是对现有生产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其中的58.6%

投向煤炭、冶金、石油加工、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和建筑业。这样的投资结构无助于顿涅茨克实现产业多元化。以至于2002年4月,它的失业率达到了20%一25%,煤矿区高达30%一40%。

转型并不意味着一味地破旧立新

鲁尔区、匹斯堡的转型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城市转为非资源城市,而是将单一资源经济型城市转为多元经济型城市。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能以放弃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为出发点,产业结构的新型化也不能一味地破旧立新。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做“精”资源产业,延伸产业链。

辽宁抚顺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随着数十年的集中力量开采,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其转型发展主要是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制定产业延伸规划,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坚持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

总之,不管是“转型型”“复兴型”还是“告别型”城市转型模式,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都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否则就要面临一系列的诸如就业率、社会保障等相关的社会问题,一味地破旧立新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导向,或以产业链为方向向本地资源的中游和下游产业延伸;或依托自身优势再造竞争优势。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际上就是城市的二次创业。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即使每个产业都处于劣势,也能在劣势中找到优势。资源型城市在确立替代产业时,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本地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市场前景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客观分析比较竞争优势,合理定位产业布局和分工,从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入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不顾现实基础一味求洋、求新、求高的做法,逐步实现由以资源为主导产业向非资源产业或多元化方向的有序转换。瑙鲁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瑙鲁人原以捕鱼为生,而且该国曾以浪漫的热带天堂闻名,发展渔业与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瑙鲁人却将用资源换来的钱投资在了自己并不占优势的领域,没有因地制宜,从而尝到了恶果,只能走上“矿竭国衰”的不归之路。

培育新型产业实现多元化成长

不管是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型”,还是匹兹堡“复兴型”,还是洛林“告别型”经济转型。他们都在积极探索和发展多种产业,以实现多元化。以鲁尔为例,转型之后,鲁尔区在信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上发展极为迅速;匹兹堡则新创建了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和无线电通讯等行业;洛林则在转型之后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的过程中要保证社会就业率,保证社会稳定,因此,城市的转型必须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既不能完全关闭传统资源产业,又要积极探索,开辟新的领域。多元化的发展可以使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概率。

市城投公司转型发展建议

关于**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转型发展的建议 市政府: 今年9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明确提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替地方政府融资的功能,同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模式”)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财政部随即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经[2014]76号文),要求在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开展PPP 项目试点及示范。面对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市城投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并结合市政府的授权及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公司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市城投公司在我市公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融资作用,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努力提高公益性事业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转型目标

1、集团化目标。将市城投公司发展成为涵盖我市供水、供暖、供气、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公交、城铁、**高速、医疗和养老服务等行业和部门的企业集团,在我市公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占有基础性地位。 2、国有资产出资人目标。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要求有代表政府的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要担当起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进行规范的公司治理设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投融资目标。市城投公司将调整以前根据融资需要成立项目公司的发展模式,着力于投资自身有一定现金流、能够长期经营的公益性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达到现金流的平衡,强调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在融资方面,市城投公司将通过项目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存量资产调整等形式,为我市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筹集更多的资金。 三、城投公司的自身优势 1、PPP模式合作经验。城投公司已在多个项目开展PPP合作模式,具有PPP项目成功运作的经验,我市的供水、供气、垃圾处理、城市公交、**高速等项目均采取或植入PPP模式,由城投公司代表政府出资。**高速为中港合资项目,总投资**亿元,项目资本金**亿元,其中社会资本**亿元由香港**集团投入。该项目是典型的BOT项目,项目收费期30年,由双方共同经营。**高速及其他PPP项目均运行良好。 2、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信等级较高,能更好的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截止2014年6月末,城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在明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现实问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这里介绍几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国外成功转型发展城市案例。 1、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经济史教科书中必提的老工业基地 衰落的典型。从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 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80年代问题越来越突出,到80 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鲁尔区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设立劳动和经济促进机构。二是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市政府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规划,向投资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三是建立技术园区。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 个技术园。四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六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替代产业方面,以发展汽车、化工、电子以及消费品工业为接续产业,通过产业变革的力量改变了整个鲁尔地区的经济格局。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

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启动了“煤炭补贴税”,煤炭公司转型后也是以私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在资本运营中发挥了很好作用。 2、美国匹兹堡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 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 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 和最全面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

城市转型与发展的新特点

城市转型与发展的新特点 【摘要】:城市转型,就是城市发展进程即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重大转折,就是城市发展道路即发展模式的大变革。自科技革命以来,城市在经济、结构、功能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变化,但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文章所探讨的就是新时期城市应向哪个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市转型;城市新发展;花园城市 工业革命是生产历史上一次比农业生产更深刻的变革。如果说,农业是人类模仿动植的自然生长过程而创立的,那么,工业则是人类靠思维及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可说工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中具有巨大意义,尤其表现在促进了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1. 转型的概念 当这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即它同周围环境的组合关系发生空间排列方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构成要素,从而使事物原有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就被称为”转型”①,就是通过转变事物的结构而增加或减少事物功能的过程。这一概念的后来被移植到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 因此城市转型就是指:城市发展进程即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重大转折,就是城市发展道路即发展模式的大变革。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城市转型的历史,可以说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使资本主义城市彻底取代了封建城市,而且使资本主义城市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城市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城市工业化,社会生产力以极高的速度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迁到城市,享受着城市生活。以下将分别阐述: 1.1 城市经济的转型 城市自产生到第一次产业革命,生产力发展是缓慢的。然而,到了工业社会,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二、三产业兴起。工业社会,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口,众多的生产企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曾给德国的经济发展以极大的推动作用。铁路建设的发展使得与铁路建设密切相关的产品,如铁轨、蒸汽机车、车皮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这种需求又直接刺激了相关的采矿、冶金、木材加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铁路建设对铁轨、车皮和蒸汽机车等产品的巨大需求下,德国在19世纪40-50年代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且令人瞩目的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企业。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客运和货运在数量上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运输的质量。还有,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第二、三产业构成近代城市的经济基础。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364-19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 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 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黄石于1950年

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黄石是国家134个公

2019年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年,进入了老年期。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XX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重振雄风。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

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谓人无我有。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一味靠山吃山,结果必将是坐吃山空,资源枯竭。要想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首先要设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过日子的思想。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但是不做就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认识不改变。走转型之路就可能成为空话,或者被淡化和边缘化。其次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对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规划。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如不及早动手,现在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资源是有限的,不停的挖总有一天要采完的。我市的煤炭资源按现在的开采强度,大矿不到**年,盂县**年左右,郊区不到**年,平定也只是**年。而且现有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吃干喝净,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第三、要尽早发展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就好象人要老一样,资源型城市也要老的。我们人老了要享受社会保险,城市呢,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延缓他的寿命。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全市的城市形象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我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炭,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余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第27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第3期Journal of Hube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2007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陈学章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湖北黄石 435002) 〔摘 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型难题,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始的比我国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建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投资、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企业网络等措施,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工作。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07)0320047203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现象,资源的自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资源型城市迟早总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工业化最先在英、法和德等国家开始,资源型城市在那里最先发展起来,也最先开始转型。在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或结构性问题地区的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面临很大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因此分析研究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经验,对寻找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路径具有借鉴意义。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基本模式及评价 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模式、资源的丰度、赋存条件、开采成本、区位等方面的差异,所采取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由很大差异,比较由代表性的经济转型模式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模式,日本模式,欧盟模式三种[1]。 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转型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特点是:幅员辽阔、矿藏丰富、人口稀少。尤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1995年末美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2400亿吨,可开采年限为258年;澳大利亚储量为909.4亿吨,可开采年限375年。三国的矿业城市主要是煤铁矿区和石油产区,一般规模较小,只有几千人到几万人的规模,转型难度较小。美、加、澳三国的资源型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企业,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控制,很少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因此在处理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问题上,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政府主要解决资源型企业迁移后留下的人员安置问题。由于美、加、澳都是移民国家,人们对于迁移习以为常,绝大部分的居民都能顺利迁移到适合发展的城市。因此美、加、澳的矿业城市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一种是如美国西部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人去城空而形成的“鬼城”,另一种就是类似休斯敦和洛杉矶这样的综合型城市。这都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三国矿业城市的转型,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些国家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政策。只是不起主导作用而已。短期政策如利用财政支持和社会福利保障而采取的紧急救援,使经济危机比较平稳的过渡;长期政策则是针对矿产开采不稳定社会结构循环本质而定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上述三国所采取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条[2]。 (1)建立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指提前公布公司的计划,给公司、地方政府、工人及其家庭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逐步有序地关闭工厂或是放弃一个矿区城市。加拿大法律规定的预警时间是2~4个月。这可以避免工人惊慌失措。 [基金项目] 该成果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0622008 [收稿日期] 2006—06—19 [作者简介] 陈学章(1974— ),男,湖北宜昌人,讲师、硕士、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 ? 7 4 ?

从建设美丽中国想到城市转型发展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民期待和精神追求,点亮了希望的征程,形象地为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描绘了蓝图和愿景。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中心,将承载我国未来发展的重任,我们会本能地想到美丽中国必然需要建立在美丽城市的基础之上,这就对我国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高目标、高要求和高标准。笔者着重针对城市转型发展的几个问题谈些浅见,作为对如何建设美丽城市的献言。 一、美丽中国提升了城市科学发展的理想目标 何谓美丽?美丽是指使人看到、感到美好的形容词。它是美观、美感、美气和美的享受之概括表达,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对满意度的高度评价。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五位一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象目标。笔者认为这是它的内涵,它必然还有一个空间形象要求,那就 从建设美丽中国 想到城市转型发展的几个问题 任致远

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及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为人民创造生产生活的优美环境,这是它的外延和外观。它的实质是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一个较高社会发展阶段和具有较高水平文化的现代社会。面对这样的发展目标,我们过去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指标及其评价标准都需要发生实质性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由此迈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新时代、新里程。 城市发展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具有中心地位与先导作用,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窗口和晴雨表。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无疑提升了我国城市科学发展的理想目标,即努力建设美丽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提出的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紧凑城市等发展目标,应当进一步深化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素质,不仅宜居,有园林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集约紧凑发展,还必须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空间和文明形象,使城市各具特色,走出“千篇一律、百城一面”的困境,使城市发展不仅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且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文化需求,使城市更加美丽,真正成为幸福家园。 美丽城市的发展建设是一个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展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形象目标,包含着城市科学发展的丰富内容,要求城市经济发展硬实力和文化发展软实力相辅相成,赋予城市发展从理论认识到建设实践的变革转型重要使命,任务是艰巨、复杂、困难重重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城市美丽与否最终需要以人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态文明的满意度来衡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和根本标准,并以人民的直接观感、切身感受、生活体验来说明,因此,建设美丽城市不做实实在在的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是不行的。这不仅是新时期的呼唤和承诺,更重要的是必须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行动。 二、对美丽城市的认识与瞻望 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要求,是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青山绿水、森林草地、长河飞瀑、彩虹霞色、花香鸟语等,是自然美,也 是原始美(原生态的美),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美的环境。在此基础上,人们为追求美好生活所创造的建筑艺术、园林庭院、公园广场、城市雕刻、水上船帆、田野景色等,是创造美、人工美、人工与自然结合美,是经过加工雕琢的美,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构筑的空间美。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的人文创造融于自然,缔造了许多众所周知的美丽城市,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杭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等,是突出自然美的古代城市;“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长安,“古琴川河上架桥,整个城市犹如一把美丽的七弦琴”的常熟,“在宫城之内人工开拓出北海、中南海、什刹海三海居中”的北京城等,是突出人工美的古代城市;“君到姑苏见,大家尽枕河,七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百园之城苏州,“原有九门而七门为水门,巧妙地把自然山水、城乡、名胜古迹、园林、路桥等联系在一起”的古代绍兴城,“古城、沱江、风雨桥有机组合成立体图画”的凤凰城等,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相结合的范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工要素的不断增多,自然环境不断被创造,变得十分复杂、多样、形形色色。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衡量美丽城市应强调的是整体美、和谐美,协调各方面的城市要素,处理好“人、自然、建筑、城市”的关系,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发挥出城市的内在优势和魅力,突出城市的个性特色。 需要提及的是,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改变了城市结构布局模式,工厂林立,高楼大厦崛起,汽车如流,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内容及格局。同时,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和危害,工业“三废”污染直接损害着山林、水系、土壤以及影响着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和恶化,尤其是致使盆地地形的工业城市形成逆温气象,更加重了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冬季尘雾弥漫往往看不到风和日丽的景象,何以谈及美丽城市的发展建设呢?对那些资源(煤炭、石油、矿业)开发型的工业生产城市,开山采石、地面开挖、采空塌陷、常年大型重载交通工具运输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工业“三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现实问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这里介绍几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国外成功转型发展城市案例。 1、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经济史教科书中必提的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典型。从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80年代问题越来越突出,到80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鲁尔区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设立劳动和经济促进机构。二是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市政府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规划,向投资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三是建立技术园区。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个技术园。四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六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替代产业方面,以发展汽车、化工、电子以及消费品工业为接续产业,通过产业变革的力量改变了整个鲁尔地区的经济格局。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

不同,匹兹堡的保护组织突破以往的作法,不仅设法让中产阶级搬进来,而且还为本市的贫穷居民提供廉价住房,在吸引富裕的年轻专业人员搬进空房的同时,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留下来。 3、法国洛林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现在的辽宁。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 第一,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井深开采,吨煤成本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345法郎,而采取逐步放弃的政策。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钢售价比进口高457法郎,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也已全部关闭;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转型与国际接轨。 第二,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国土整治部门,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国内外实践证明,资源衰竭是资源型城市难以避免的客观规律,中国现有的300 多座资源型城市中,有些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衰竭、人员过剩、城市发展相对趋缓、甚至经济持续衰退等诸多问题。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市场竞争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立足自身条件,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境 煤城、油城、有色城……这些曾经伴随资源而兴,又由于资源衰竭而陷入困境的城市,今天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点,一个是农村的贫困地区,一个就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为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找到新的出路,成为党和国家所关心重视的一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其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其一般发展规律: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 按照对资源产业的依存程度,2000年我国约有178座矿业城市,其中约95座对矿业的依赖程度极大,这部分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人口约7千万,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3%;矿业产值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62%。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共有煤城58座,油城11座,铁城5座,有色金属城13座,其他非金属矿城8座;地级市50座,县级市45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华中和东北。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2、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该类城市基本上都是依资源开采地而居,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缺乏自主运营的空间。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孝义 一.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指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① “先矿后城式”,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② “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等。 资源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铜矿业为主。我国有118个资源型城市。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 ①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②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④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三. 我国资源型枯竭城市 ① 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② 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③ 为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 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 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53%10%4%

四.孝义的成功转型 ㈠.孝义城市简介 ①.“孝义”名字的来历: a.郑兴“割股奉母”的淳朴孝行 b.“义虎救樵夫”: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 ②.孝义的自然资源状况 A.土地资源 孝义有“土地沃饶,有西河之美着”的美誉。境遇宜耕面积6.977万公顷,宜林面积10159万公顷,垦殖指数较高。实有耕地面积3.376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6%,现有牧草地4000公顷,占总面积的4.2%。 B.矿产资源 孝义素有“三晋宝地”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分布集中,地质条件好,便于开采。孝义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铝为最,是中国第一 批50个和山西省35个重点产煤地之一,也是国家铝工业的主要开发基 地。 孝义境内的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煤面积为783.5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82.8%。探明的地质储量为71亿吨,远景储 量90亿吨。铝土是孝义市的另一个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孝义的西 部山区,埋藏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这里的铝土从质和量上均在全国乃 至亚洲占有重要地位。 ㈡.促使孝义转型的原因 ①.转型前的情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建国以来,孝义市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50个重点产煤地区和山西省十大产煤县市。 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孝义市的每个乡镇几乎都有煤焦企业,而且数量众多。拉煤的大车和烧焦的高炉在当时的孝义比比皆是。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孝义的经济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以煤焦为支柱产业的孝义市从2001年至2006年,以跨越式发展的势头顺利完成了“吕梁领先、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2008年,孝义市取代河津成为了“三晋首富市(县、区)”。 山西省凡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或者县区,绝大多数都离不开丰富的煤炭背景。在我国能源供应偏紧的那段发展时期,这些地区的经济均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孝义也是这样。 目前,全市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均占到工业总产值和从业总人数的45%以上,资源型企业税收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全市45万人,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精)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转型是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淮北市的基本情况为例,从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入手,论述转型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为关键,从资源型城市政府和国家层面找寻推动转型的路径。 资源型城市,又称“资源性城市”、“资源城市”、“资源指向型城市”。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资源型城市大致可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因而所谓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目前,城市转型问题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以上意义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主要包 - 1 -

括以煤炭、石油、冶金、森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资源型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50 年代到70 年代,我国实行封闭的重工业化战略,工业的发展依靠本国廉价的能源、原材料作为支撑。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淮北市的情况看,1960年因开采闸河煤田而建市以来,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就先后建成大小矿井37对,年产原煤2700多万吨,电厂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累计向国家提供原煤7亿多吨,输送电力100多亿度。但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资源环境的耗竭性和空间结构形态的松散性。 首先,产业结构呈现单一性。资源型城市大都由资源开发基地演变而来,资源开发企业在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的多数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展开,并和资源主导产业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三次产业结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具有二产比重高、一、三产比重低的特点。比如淮北市煤炭、电力产业一直是发展的支柱产业,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4:53.5:35.1。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来看,产业结构都会有一个逐步趋向高级化的过程。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幅度都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变化水平。单一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 2 -

资源枯竭城市三大转型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5222987.html, 资源枯竭城市三大转型模式 作者:阮晓东 来源:《新经济导刊》2013年第11期 矿业兴则城市兴,矿业枯竭则城市衰,概括了中国绝大多数依靠矿产采掘业为经济支撑的城市的发展历程。而随着矿业资源的逐渐枯竭,很多城市进入到粗放式发展后发展动力骤减的阶段。而这样的城市,即资源枯竭城市,在中国有数百座之多。 面对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单一、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替代产业少、社会矛盾激化等种种矛盾,探索如何走出对资源的依赖,以及如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就成为这些资源枯竭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任务。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类型众多,每个地区的资源枯竭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地理和资源赋存特征。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又该采取哪些模式可供选择呢? 产业链延伸模式 产业链延伸模式适合于资源供应仍然相对稳定处于发展中期的城市,比较典型的城市是美国的休斯顿,其主要的产业政策是引导资源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利用技术优势来弥补资源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应用这种模式取得了成功,比如以煤炭为主要产业的资兴、耒阳、枣庄,以有色金属为发展重点的个旧,以森林资源为挖掘主线的阿尔山市等。 枣庄市决策者计算后发现,1块钱的煤用于发电可以变成2块钱,做成甲醇就可以变成4块,做成醋酸就可以变成8块,如果做成醋酸二纤维素就可以变成78块钱。由此可见,产业链的拉长的确可以将煤矿变成“金矿”。正因为如此,资兴、耒阳、枣庄等资源枯竭城市都上马了煤矸石发电、煤电气一体化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并通过制作建筑材料等来努力延伸产业链。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投产的亿利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还创造性地将以煤炭和煤矸石为载体,以PVC为主线将能源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云南个旧也通过发展有色金属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个旧将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对接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使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了系统性的提高。此外,循环经济也成为个旧有色金属附加值提到的手段之一。目前,云南锡业10万吨铅、10万吨铜项目竣工投产,民营企业红铅10万吨铅、红河锌联固废物炼铁烟尘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试生产,此举也将个旧的有色金属企业推上了现代企业发展道路。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作为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阿尔山林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不过随着森林资源枯竭,阿尔山市木材蓄积量大幅减少,目前成熟林与过成熟林已采伐殆尽。为了摆脱资源枯竭的局面,阿尔山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木材精

心得体会:城市转型发展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城市转型发展思考(最新) X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工业主导。X是一个典型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城市,工业始终占着主导地位,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主导产业对资源依赖性过大,在招商引资和内生投资方面都会集中在钢铁、煤炭的相关产业上。由于长期的开采,X的矿产资源几近枯竭。冀中能源下属的邯矿集团和峰峰集团能够开采的煤炭已严重不足。在铁矿石方面,除去自产的800万吨,每年需要进口铁矿石5400万吨,占消耗总量的80%。二是结构重型。X属于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产品结构上以钢材、建材等原材料为主,具有典型的初级加工特点,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在增长方式上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对外出口优势先天不足,消费总体水平不高。在投资上,X投资占GDP的比重呈逐年提高趋势。农业和其它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仍然比较落后,所占比例较低。这导致了财政收入渠道单一,主要来源就是重工业和房地产,税种稀少,结构畸形。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使得第三产业力量薄弱,发展滞后,就业的容纳量很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安置下岗和分流人员的渠道非常狭窄,社会就业形势趋于严重。以单一的自然

资源产业为主导产业,由于缺乏可以替代的主导产业,缺少必要的资本积累,加之环境恶化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困扰以及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正在逐步失去自己的比较优势。 实现X转型发展、结构升级就要解放思想,推动四化同步,改造传统产业,做好产业谋划。 一、解放思想,端正态度 1、解放思想,拓宽发展视野 实现转型发展就要跳出原来思维的窠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就要破除资源依赖的思维定势,树立转型发展的崭新意识;破除封闭保守的僵化思想,树立开放创新的先进意识。就要跳出资源看资源,跳出煤炭看煤炭,跳出钢铁看钢铁,统筹发展三次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转变观念,树立“多点支撑”意识 寻找替代产业,寻找新的资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优势,打造新的动力,变“一重独大”为“多点支撑”,不再拘泥、留恋于落后的重型工业,

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建设转型之路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验的借鉴 杨勇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进入本世纪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传统能源日趋枯竭,全球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入瓶颈,如何能使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重新焕发活力。通过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性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结合山西省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煤炭附属清洁能源以及高科技新能源,充分利用山西省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工业文化资源,最终实现新能源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 1.何谓资源型城市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随矿产资源或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基础能源及其初加工等资源型产品。在我国,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资源型城市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会面临严峻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尤其是一些资源枯竭或将要枯竭的城市,企业经济困难,下岗职工增多,社会矛盾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大省,以煤矿开采业为支柱产业,如何成功实现城市转型,获得生态节能的持续发展,是山西省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已发展成为其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煤炭工业在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2.1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山西经济结构是以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现在山西产业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显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

自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加剧,社会阶层化的空间化进程加速,城市空间急剧分化。社会矛盾也常常会体现为空间资源分配或争夺的矛盾。社会群体的差别正越来越体现在其所聚居的社会空间差别,无论是就物质空间、文化格局还是行为模式来看,差别、分异、破碎化的新格局正在产生。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中国城市社会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一种混合性的“属地格局”:这一格局兼具“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二者特点。我们认为,“属地格局”是当代“中国式城市社会空间”的核心,这一新格局的出现预示了中国城市所面临的千年之变。 随着资本主义及其一体化市场的全球性扩张,生产关系的矛盾也越来越由生产空间(单位、厂房、公司)转向社会空间(社区、楼盘、街道)(Logan and Morotch,1987),也就是说,社会群体的差别正越来越体现在其所聚居的社会空间差别,无论是就物质空间、文化格局还是行为模式而言,均是如此。 “空间”作为一个概念,在西方文明中经历了从绝对空间,到功能空间,再到社会空间的认识演变①[列斐伏尔(Lefebvre)将对空间的认识归为四种“假设”,2008]城市社会空间这一概念,指的即是城市在社会与经济方面呈现的空间状态或特征;社会空间是空间的实际范围与人们领悟的空间范围的复合体,由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组成。 一旦空间与人类生产、生活相结合,便从此具有社会性②,社会空间应运而生,空间变成社会关系的现实化和物化(商品)。"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我们得以安置个体与事物的虚空(void)之中,而是生活在一组关系之中” 空间变成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的场所。 通过研究中国城市空间的方式研究它的社会、历史演进,研究空间的特性就等于研究社会关系,空间的矛盾与社会关系的矛盾相辅相成。 列斐伏尔展示的空间生产出的欧洲社会历史历程如下:①绝对空间:自然。②神圣空间:埃及式的神庙与暴君统治的国家。②历史性空间:希腊式城邦,罗马帝国。④抽象空间: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空间。⑤矛盾性空间: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与地方化对立的空间。@差异性空间:重估差异与生活经验的未来空间(Lefebvre,1991) 首先,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它被用来生产剩余价值。土地、阳光、空气都被纳人生产力与产物之中。其次,城市结构因其沟通和交换的多重网络(如公路、铁:路),成为生产工具的一部分。同时城市及其各种设施(如港口、火车站)亦是资本的一部分。于是,资本主义的空间不只是生产资料(如厂房、土地),还是消费对象(如海滨度假区、迪斯尼乐园),也是政治工具(如规划手段、警察管制空间),并且被用来巩固生产力与财产之间的关系(如豪华社区对富人及其财产的庇护),同时还可以充当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 空间被同时列为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尤其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的一部分。由于每一种社会状态的存活都依赖于对空间的占有和不断再生产,以得到与

关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思考

关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思考 摘要: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市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枣庄市为例分析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相关问题及枣庄实现城市转型的具体措施。希望枣庄能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率先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枣庄转型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reflections o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in transformation ——take zaozhuang city in transformation as an example liu cha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jinan ,250101) abstract: how to carry out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we take zao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problems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in transformation and measures of transformation of zaozhuang.we hope that zaozhuang will become a successful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zaozhuang, trans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