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上化学反应原理期中测试

2015-2016年上化学反应原理期中测试
2015-2016年上化学反应原理期中测试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理科)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a 23

一、选择题(共17题,每题3分,共51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

题卡上)

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锌B.汞C.石墨D.二氧化锰

2. 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3. 已知450℃时,反应H2(g)+I2

(g)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

反应

2HI(g) 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4.下列条件下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熵增加反应;

D、熵增加并且放热反应

5. 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

7.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1,则反应

HCl(g)=

1

2H2(g)+

1

2Cl2(g)的△H为()

A.+184.6kJ·mol-1B.―92.3kJ·mol-1 C.―369.2kJ·mol-1 D.+92.3kJ·mol-1 8.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9.下列属于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C + O2

CO2 + 393.5kJ

B.H2

+ CuO H2O + Cu -Q

C.H2(气) + Cl2(气) === 2HCl + Q

D.C(固) + O2(气) === CO2(气) ; H(298K) =393.5kJ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用原电池做电源进行电解时,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

11.已知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发生生化反应生成CO2和H2O,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个放热反应

D.该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12、下列防腐措施中,属于电化学保护法的是()

A. 用氧化剂使金属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B. 把金属加工成合金

C. 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装一些锌锭

D. 金属表面喷漆

13、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4>2>1>3>5

B、2>1>5>3>4

C、5>4>2>3>1

D、3>5>2>4>1

1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A.CuCl

2 [CuSO

4

] B.NaOH [NaOH]

C.NaCl [HCl] D.CuSO

4 [H

2

O]

15. 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

..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 -2e-== 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 Fe2+ 16.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98K)=―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298K)=+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298K)=―571.6 kJ/mol

D.H2(g)+

1

2O2(g) == H2O(1) △H(298K)=―285.8kJ/mol

17.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

组成()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碳,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

2

(SO

4

)

3

溶液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

4

溶液

18.在298K、100kPa时,已知:

2

222

()(g)2()

H O g O H g

=+⊿

1

H

22

(g)(g)2l(g)

Cl H HC

+=⊿

2

H

222

2(g)2(g)4l(g)(g)

Cl H O HC O

+=+⊿

3

H

则⊿

3

H与⊿

1

H和⊿

2

H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3

H=⊿

1

H+2⊿

2

H B.⊿

3

H=⊿

1

H+⊿

2

H

C.⊿

3

H=⊿

1

H-2⊿

2

H D.⊿

3

H=⊿

1

H- ⊿

2

H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理科)试卷

19.(6分)50mL0.50mol/L 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6分)将充有NO 2的烧瓶(存在2NO 2 N 2O 4(g)

)放入热水中,颜色变深,平衡向 移动(填“正向”或“逆向”),平衡常数变 ,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1.(2分)已知反应Fe(s)+CO(g) Fe(s)+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_____ ___ 22.(3分)在298K 下1mol 木炭和适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放热393.5 kJ ,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3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1

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②2H 2(g)+O 2(g)===2H 2O(g) ΔH 2=-483.6 kJ·mol -1 由此可知C(s)+H 2O(g)===CO(g)+H 2(g) ΔH 3

写出C(s)与H 2O (g)反应生成CO(g)和H 2(g)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02K 和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 。 (2)该反应为 ___________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

A .混合气体中c(H 2)不变

B .容器中压强不变

C .c(CO 2)=c(C0)

D . v 正(H 2)= v 逆(C0)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 2)·c(H 2)=c(CO)·c(H 20),试判断此时的温

度为_______ ℃。 25.(6分)把铜和碳棒用导线连接放入AgNO 3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其中负极材料是 ____________,负极电极反应式 ; 正极电极反应式

26. (7分)某化学反应2A

B +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 、D 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 的浓度(mol/L )随反应时间(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2,A 的初始浓度C 2也为1.0mol/L ,反应经 分钟就达到平衡。 (2)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3)若在800℃下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A 、B 、D 的浓度调整为: C (A )=1.0 mol/L ,C (B )=C (D )=0.6 mol/L ,则平衡 ___(选填“不移动”、“逆移”“正移”) 三、计算题(7分)

27.在某温度下,将H 2和I 2各0.10mol 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H 2(g)+ I 2(g) 2 HI(g)反应,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 2)=0.008mol/L 。求:(1)(3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4分)在同样的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 2和I 2(g)各0.20mol , 试求达到平衡状态时H 2的转化率.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1.(2009泉州水平测试)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 2.(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u B.CH3COONH 4 C.H2S D.NH3·H2O 3.(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c(OH-)<c(H+)的溶液 B.含有较多H+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滴加酚酞显无色溶液 4.(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0.10mol·L-1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引起的变化是 A.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D.溶液的pH增大 5.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色保护层 D.在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几滴CuSO4溶液,可加快H2的产生 6.(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将VL0.10mol·L-1盐酸和VL0.06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该混合液的pH为(设混合后总体积为2VL) A.1.7 B.12.3 C.12 D.2 7.(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8.(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最小的是 A.pH=4的H2SO4溶液 B.pH=3的CH3COOH溶液 C.c(OH-)=1×10-11mol·L-1 D.c(H+)=1×10-3mol·L-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NaOH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增大 B、电解H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减小 C、电解Na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D、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不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二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二)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C.太阳能电池成本极低:比许多绿色再生能源低很多 D.光伏发电电池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AgCl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B.用25mL的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 mL KMnO4溶液 C.溶度积常数大者,溶解度也大 D.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原因是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3.250℃ 1.01×105 Pa时,反应:4NO2(g)+O2(g) =2N2O5(g)ΔH=—56.76kJ/mol,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熵减效应大于能量效应B.是熵增反应 C.是吸热反应D.是放热反应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稀释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时,AgCl的溶度积常数不变 B.c(H+)等于1×10-7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相同温度下0.2 mol/L醋酸溶液中的c(H+)是0.1mol/L醋酸溶液中的c(H+)的2倍D.醋酸溶液稀释时,所有离子的量均减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B.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少 C.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又不会改变反应焓变 D.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选修四_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 .铁与硫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 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 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H 1;2H 2(g)+O 2(g)=2H 2O(g);△H 2 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 C.C(s)+1/2O 2(g)=CO(g);△H 1; C(s)+O 2(g)=CO 2(g);△H 2 D.H 2(g)+Cl 2(g)=2HCl(g);△H 1; 1/2H 2(g)+1/2Cl 2(g)=HCl(g);△H 2。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5.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A 或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B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6.(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第一学期中)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②④①⑥ 7.(2013届山东枣庄期中考试)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 (g ) +B (g ) 2 C (g ),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 l·L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复习课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 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 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卷

秘密★启用前 2012年重庆一中高201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卷2012.4 化学试题共6页。满分100 分。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Br-80 第I卷(48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机化学发展初期,在有机物组成元素定量分析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A.李比希B.凯库勒 C.侯德榜D.范霍夫 2.下列有机物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2=CH2与 B.与 C.CH2=CH—CHO与CH2=CH—CH2—CHO D.CH3CH2—NO2与HOOC—CH2—NH2 3.下列试剂,不能用于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是 A.溴水B.KSCN溶液 C.NaOH溶液D.苯酚溶液 4.现有四支盛有不同溶液的试管,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体系颜色不会发生突变的是 A.将乙醛滴入KMnO4(H+)溶液 B.将苯滴入Br2(CCl4)溶液 C.将乙醇滴入K2Cr2O7(H+)溶液 D.将醋酸滴入溶液 5.下列处置方法妥当的是 A.将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丢弃到垃圾桶中 B.若苯酚溶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C.将实验剩余的K2Cr2O7(H+)溶液倒入水槽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乙醚易燃、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在制取它时,远离明火,并保持通风6.下列性质比较结果错误的是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模拟

2011-2012《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模拟试卷 班级::座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S-32 Al-27 一.选择题 1.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 B.浓度 C.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2.汽车尾气里含有有毒的NO和CO,NO和CO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的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D.此反应能减轻尾气对环境的污染3.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 率v最大的是() A.v(A)=0.15mol/(L·min) B.v (B)=0.6 mol/(L·min) C.v (C)=0.3 mol/(L·min) D.v (D)=0.1 mol/(L·min)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g),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相等B.P、Q、R、S在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D.P、Q的反应速率相等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AB同时生成n molB2D.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B2 6.已知H2(g)+C1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2HCl(g) H2(g)+Cl2(g)的△H为() A.+92.3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184.6 kJ·mol-1 7.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理科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 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 56 : 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乙炔在O2中的燃烧B.()2·8H2O与4的反应 C.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2. 已知下列数据: 4(s)+3O2(g)=22O3(s) △H=-3350·-1 2(s)+O2(g)=2(s) △H=-544·-1 则2(s) +3(s)=2O3(s) + 3(s)的△H是() A.-859 ·-1B.+1403 ·-1 C.-1718 ·-1D.-2806·-1 3.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4.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 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的正极反应式:O2+2H24e一=4- B.用铁棒作阳极、碳棒作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12H22↑2↑+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22 e-=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一2e—=2+ 6.在相同温度时,100 0.01 ?1的醋酸溶液与10 0.1 ?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 数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的物质的量 B.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 中和时所需的量 D. 3的物质的量 7.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 以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板中的铁做负极,电极反应为— 2 2+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氧气生成 C.放电时-向正极移动 D.电池总反应为:2+2H2 2+H2↑ 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为7的溶液中:+、K+、、- B.在能使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S2-、、 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2+、、 D.在由水电离出的c(-)=10-13 ·L-1的溶液中:+、2+、-、I-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 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 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 +6H +===2Al 3++3H 2↑ 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蜡烛熔化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低于 放热 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6H +===2Al 3++3H 2↑,故答案为放热;2Al +6H +===2Al 3++3H 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