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总结-报告

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总结-报告
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总结-报告

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

总结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2011

目 录

一、 试点工作概况 (1)

(一) 组织编制相关技术标准 (1)

(二) 研究确定工程实施方案 (2)

(三) 跟踪督导工程进度质量 (3)

(四) 及时开展工作交流和总结 (3)

二、 试点工程主要内容及成果 (4)

(一) 改造目标 (4)

(二) 智能化改造内容 (4)

(三) 智能化改造前后功能比对 (13)

(四) 主要创新成果 (14)

(五) 主要问题 (14)

三、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指导意见 (15)

(一) 总体方案 (16)

(二) 智能组件 (16)

(三) 继电保护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 (16)

(四) 状态监测信息安全分区 (17)

(五) 电子式互感器应用 (17)

(六) 二次设备状态监控 (17)

四、 2011年重点工作 (18)

(一) 修订完善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体系 (18)

(二) 督导项目建设工作 (18)

(三) 加强智能变电站技术与管理交流和培训 (18)

附件一:河南洛阳110千伏金谷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工作总结 (19)

附件二:山东青岛220千伏午山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工作总结 (34)

附件三:浙江兰溪500千伏兰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工作总结 (51)

附表一:试点工程关键设备/系统厂家信息 (67)

附表二:试点工程实施关键时间节点进度表 (68)

附表三:试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前后功能比对 (70)

附表四:试点单位标准规范、专利、版权情况统计 (74)

一、试点工作概况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规范有序开展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建设工作。

(一)组织编制相关技术标准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是一项创新性较强的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标准先行。公司生产技术部先后组织编制印发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Z414—2010)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Q/GDW580—2010)两项企业标准。

组织编制《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从2009年9月开始,公司生技部会同智能电网部、国调中心等部门,组织浙江、山东、河南、江苏、湖南、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依据公司《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和《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结合不同类型变电站特点和具体工程实施等实际情况,编制《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于2010年1月正式印发执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兼顾两个《导则》的先进技术功能要求,明确了智能化改造指导方案及技术要求,有效指导了试点工程建设工作。

组织编制《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2010年9月开始,生技部组织专家编制并于11月10日印发了《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12月23日结合第一批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三个试点项目的验收情况,再一次组织修订形成报批稿,2011年1月正式印发《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技术标准。该标准针对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特点,重点规范了资料验收、网络及网络设备和智能组件柜等相关智能化改造设备的验

-1-

收内容与要求,可有效指导后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的验收工作。

(二)研究确定工程实施方案

2009年8月,公司确定河南洛阳110千伏金谷园变电站、山东青岛220千伏午山变电站、浙江金华500千伏兰溪变电站为第一批智能化改造试点。试点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均成立了以省公司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省公司生技部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等规范的技术要求,组织制定智能化改造工程实施方案。2009年12月30日,公司生技部组织系统内有关专家在河南洛阳对三个试点单位制定的智能化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形成审查意见,各试点单位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于2010年2月正式上报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2月底公司生技部完成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明确了智能化改造的目标、范围、内容、技术原则及安全保障体系。为达到试点工程示范作用,3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500千伏兰溪变重点开展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和高级应用方面的完善应用;220千伏午山变电站重点开展GIS智能组件、智能巡检的应用;110千伏金谷园变电站重点开展与配网、大用户协同互动以及现场安全管控与调控一体化互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

(三)跟踪督导工程进度质量

各试点单位依据公司批复的技术方案,按照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有序开展了工程设计、实施方案制定、设备采购与研发测试、现场安装与调试以及相关培训等工作。公司生技部密切跟踪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试点单位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试点单位加强工作协调与统筹,兼顾工程进度与安全质量,经济实用与技术先进,试点示范与安全可靠,不断优化和细化实施方案和施工过渡方案,全面管控安全风险,确保了试点工程优质按期完成。承担项目的设备厂家,积极配合试点单位进行技术攻关,推动了智能变电站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各试点工程关键设备/系统及厂家信息,详见附表一)。2010年8月20日公司生技部在山东青岛组织召开了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建设协调会,试点单位于8月底分别向总部报送了《确保年内完成试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措施计划》,确保年底前高质量完成第一批3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建设和验收工作。为做好试点工程的总体验收和评价工作,公司生技部先后组织专家分别对三个试点单位进行了预验收,对相关组织和准备工作提出了完善建议,并于2010年底前会同智能电网部、国调中心组织完成了三个试点工程的整体验收和评价工作。(试点工程实施关键时间节点,详见附表二)

(四)及时开展工作交流和总结

为充分发挥第一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的示范作用,有效指导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第二批试点工程建设和全面实施工作,公司生技部组织浙江、山东、河南公司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

-3-

析,全面总结试点工程各环节的经验和体会,系统梳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客观衡量智能化升级各项功能的推广价值,提出后续改进建议。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的变电站在技术、运行、检修、维护等方面与传统变电站均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运行维护好智能变电站,将成为今后一项重大课题需要研究解决。一是要研究制定智能变电站运行、监(检)测、维护、检修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研究和攻关,如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保护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电子式互感器精度等方面的研究。三是要研究智能变电站高级功能实用化问题,解决那些功能谁用、怎么用的问题。因此,要及时跟踪智能技术的发展动态,总结技术和管理经验,健全技术管理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培训力度,才能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在提高电网运营效益方面的作用。

二、试点工程主要内容及成果

(一)改造目标

在原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辅助系统、信息一体化平台和高级应用的研发,优化信息采集交换方式,简化系统网络结构,实现一次设备数字化、信息平台一体化、运行维护智能化,体现变电站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征,为公司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积累经验。

(二)智能化改造内容

三个试点工程的智能化改造各有亮点:110千伏金谷园变电站实现了源端维护统一建模、可视化图形模型编辑及IEC61850和IEC61970规约转换等多项技术和功能的突破,采用了设备间

-4-

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组件柜;220千伏午山变电站实现了对设备异常信息的分类过滤和智能告警功能,采用了纯光学互感器、智能巡检机器人、运行环境监测系统;500千伏兰溪变电站利用具有图像识别功能的巡检机器人配合现场核对,实现了全站一、二次设备的联合顺序控制,站端系统集成了智能告警与故障综合分析、智能开票、状态诊断、顺序控制、源端维护、智能站用电管理等高级应用功能模块。具体改造内容如下:

1.一次设备智能化

三个试点单位主要采用在现有运行的一次设备本体上外挂或内嵌监测传感器的方式,结合就地化安装的智能组件,简化了变电站二次回路设计,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

(1)变压器智能化改造

山东午山站采用变压器智能风冷变频柜,根据变压器油温和负载变化情况,采用变频模式均衡调整风机转速,实现对变压器冷却系统的智能调节,提高了变压器绝缘寿命和风机运行效率,降低了变压器电能损耗和运行噪音。

(2)开关设备智能化

500千伏 AIS、220千伏 GIS、110千伏 PASS智能组件就地安装,35千伏智能断路器,实现了一次设备与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集成了控制、测量、状态监测等IED,实现了开关设备SF6微水、压力、密度、机械特性等关键特征参数的在线监测,提高了开关设备的状态监视和分析能力。

(3)电子式互感器

-5-

不同原理、不同安装方式的电子式互感器在试点工程中都有不同程度应用:河南金谷园变电站在110千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采用全光纤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浙江兰溪变电站在一个220千伏线路间隔采用了全光纤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山东午山变电站在一个220千伏线路间隔采用柔性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改造过程中,河南公司深入研究光学电流传感器原理和实用化技术,解决了光学元件的温度、振动稳定性等技术问题,提高了电子式互感器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山东公司采用将柔性全光纤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法兰盘上直接缠绕安装的方式,无需对GIS壳体改造,为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2.二次系统智能化改造

3个试点工程均实现了保护软压板远方投退的功能。其中,河南金谷园变电站在10千伏继电保护设备增加了状态监控,实现了远传校验、运行状态可视化、远方投退和定值调控功能,为开展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提供技术支撑并积累经验。

3.智能组件

(1)变压器智能组件

变压器智能组件集成控制、测量、状态监测、非电量保护等IED,实现了冷却器、中性点刀闸和有载分接开关的控制;具备了油色谱、微水油温、油位、本体瓦斯、压力释放等非电量保护信号的测量与远传。就地采集与处理的变压器本体、套管、铁芯接地电流等状态监测信息,以DL/T860标准接入信息一体化平台。浙江兰溪变还实现了特高频局部放电状态监测、变压器限额智能分析等功能,提高了变压器设备的智能化现状;山东午山变采用

-6-

就地安装变压器在线监测组件简化了二次回路设计,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试点工程为智能组件一体化设计和就地安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断路器智能组件

试点单位根据断路器类型采用了不同的改造方式。河南金谷园变主要采用在PASS-MO的汇控柜中增加智能组件的监测单元,实现了对组合电器设备的在线监测及调控功能;浙江兰溪变采用断路器本体外接传感器的方式,对站内的500千伏、220千伏断路器进行在线监测试点应用;山东午山变将GIS汇控柜改造为智能控制柜,并且加装了密度继电器。

(3)避雷器智能组件

试点单位均开展了对避雷器全电流、阻性电流、动作次数等状态监测的应用实践。浙江公司使用了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实时远程监测和数据共享,提升了避雷器监测的智能化水平,其研制的氧化锌避雷器远程在线监测装置已申报实用型专利。

(4)单间隔一体化智能组件柜

河南公司攻坚克难,成功研制“高压设备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组件柜”,实现了一体化智能组件柜的技术创新。该成果首次实现了变电站间隔层、过程层设备的应用功能(保护测控、合并器、智能终端、状态监测、主IED等功能与高压组合电器的功能)高度集成,结构紧凑,物理接口规范。同时,应用远方后台在线调控柜内微环境(温/湿度)技术,使其防湿热、防尘、防辐射等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户外安装的要求,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7-

4.信息一体化平台

三个试点工程均构建了信息一体化平台,作为变电站全景数据收集、处理、存储的中心。将全站自动化、状态监测、辅助系统等信息进行了信息融合;实现了对站外应用服务的统一接口,具备向各子系统提供统一、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存取访问以及向调度系统发送信息的功能;可以承载诸如智能告警、顺序控制、智能开票、状态监测、智能辅助系统等高级应用功能,满足智能变电站在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方面的要求,为实现调控一体化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实用的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5.高级应用

三个试点单位在信息一体化平台基础上,配置一键式顺序控制、智能开票、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故障分析综合决策,设备状态可视化、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源端维护等高级功能,为实现调控一体化和提高生产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作为今后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

(1)源端维护及图模一体化

源端维护首次在金谷园和兰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中得以应用,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利用变电站与调度主站数据模型的一致性,实现了站端IEC61850和IEC61970的规约转换,调度主站对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具备可视化管理,从而实现了在线源端维护。这使得调度端电网模型数据的形成由以往的大量的人工录入变为自动生成,大大减轻了调度端系统图模维护的工作量,消除了变电站与调度信息核对的工作。

-8-

(2)顺序控制

一键式顺序控制可以一次性自动完成多个控制步骤的操作,并且实现多个典型操作的组合。在各执行端接收和执行集控中心、本地监控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具备安全校核、防误闭锁逻辑校验、中断/急停的功能。支持多个顺控组合的控制操作功能,跨间隔设备同时操作。浙江兰溪变利用GOOSE跳合闸和保护软压板技术,通过智能巡视机器人与变电站内的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实现了全站一、二次设备的联合一键式顺序控制,为该领域以后的应用推广积累的实践经验。

(3)智能开票

智能操作票接收和执行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和当地后台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结合设备实际运行状态,根据运行方式自动推理、匹配规则库,自动生成所需的操作票,具备智能开票、画面开票、手工开票、调用存票四种开票模式。

(4)设备状态可视化

设备状态可视化系统支持DL/T860标准将状态监测数据上传信息一体化平台,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运行状态,并分析判断设备的健康状态,具备预警功能。从三个试点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高压一次设备已具备“自我参量检测、就地综合评估、状态结果预测、系统在线可视”等功能。

(5)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智能告警基于全站设备对象信息统一建模,告警信息具备自动筛选过滤,结合告警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运用推理技术确定

-9-

最终告警信息;研发了智能告警人机显示界面,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分层的理念;通过对变电站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告警信息分类,便于运行人员快速调用;建立信息上送的优先级标准,实现信息分级上报,提高了运行值班的异常处理效率,为推行“调控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6)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

基于信息一体化平台建立故障信息综合分析系统。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将故障录波、保护装置、SOE等相关事件信息进行挖掘、整合、综合分析,具备故障诊断和定位功能。为电网运行提供推理结果和辅助决策,决策结果与智能告警系统之间进行互动,并可视化综合展示。分析决策及告警信息上传主站并定向发布,实现变电站运行状态与电网、配网及用户之间的互动。

(7)异常状态信息发布

通过在一体化平台内嵌异常状态短信发布平台,将变电站告警信息、异常状态、辅助决策等重要信息有针对性筛选过滤并通过短信息方式第一时间发送专业检修人员和相关领导,从而提升人员对异常及事故处理的反应速度。同时可以自定义设置“挑点”信息,如将线路事故跳闸、停电、处缺等重要告警信息即时发送给相关重要用户,实现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与配网、大用户协同互动。

(8)站域控制

站域控制要是通过利用对站内信息的集中处理、判断,实现站内自动控制装置的协调工作,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要求。本期智能化改造中,河南公司在该领域积极开展尝试和应用,在无功

-10-

优化控制和负荷优化控制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改造,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9)无功优化控制

一体化平台中内嵌电压无功综合调节功能模块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计算分析,根据预设目标及优化控制策略得出当前无功优化策略上送调度主站,实现了变电站电压无功的远程调节与集控中心的在线协同互动。

(10)负荷优化控制

基于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嵌入负荷优化控制功能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优化控制策略,上送和接受调度确认信息,主站端实现变压器负荷的自动调节,站端实现变压器负荷的自动控制,实现变电站负荷与电网协同互动。

6.智能巡检

山东和浙江公司与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出基于视觉伺服移动多角度精确定位云台预置技术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磁导航、最优路径规划、智能巡检升降,红外线测温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对户外设备自动巡视。浙江兰溪变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图像配准技术(SIFT),实现电力设备状态识别功能,使巡检机器人具备对开关、刀闸等设备位置的现场图像自动识别,并可与智能操作票执行形成互动,实现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质的飞跃。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成功研发,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设备巡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智能巡检机器人升降平台和基于视觉伺服的移动机器人精确定位云台系统已申请专利。

-11-

7.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实现了智能报警、视频联动、环境信息、电子围栏和安防等功能的一体化监测,具有推广价值。

(1)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和清洁能源应用

站用交直流、逆变、通信等电源采用一体化设计并以DL/T860标准接入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功能,实现站用电源信息共享。

光伏发电和绿色照明,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应用,站内利用太阳能发电作为站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补充和备用,实现光伏电源并网运行、直流系统应急备用,提高站用电设备运行可靠性。据测算,浙江兰溪变采用绿色照明系统后一年可以节约3.7万度电,经济效益明显。

(2)视频监控与环境监测

视频监控与信息一体化平台之间直接通过MMS进行通讯,向信息一体化平台传输视频报警信号反馈结果。环境监测包括温/湿度采集、风速采集、水浸采集、SF6浓度采集、空调控制、风机控制、给排水控制等,智能接口机将接入信号以DL/T860标准送入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了与视频系统联动。

(3)安防与消防

安防子系统通过智能接口机通讯获得门禁系统的相关信息,以DL/T860标准送入信息一体化平台,结合视频联动实现安全防护。消防子系统通过智能接口机将火警信号以DL/T860标准化送入信息一体化平台,联动报警,同时启动自动灭火装置或火灾隔离措施。

-12-

8.过程层网络

河南金谷园智能化改造工程结合保护测控集成在智能组件柜中就地下放,将原先过程层网络采样、网络跳闸的组网方式,改造为点对点的直采、直跳方式,但跨间隔保护依然采用网络跳合闸。浙江公司在兰溪变电站中保留了原有的组网方式,采用网络跳合闸。在工程调试阶段,浙江公司开展了关于继电保护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的专题分析,对保护、测控装置的GOOSE 网络收发性能做了详细的测试,能够满足保护快速性的要求,对后续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试点工程的经验表明,与传统保护点对点跳闸方式相比,保护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有着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大大减少电缆沟占地和二次电缆数量;但由于GOOSE通信增加了交换机等中间环节,保护动作时间有所延长,且二次设备运检将较为复杂,要在网络安全可靠性、保护动作快速性以及装置运检方式安排等方面加快研究和验证,并从低压电网逐步向高压主网推广应用。

(三)智能化改造前后功能比对

改造后的智能变电站,充分体现出坚强自愈、集成优化、自动控制、协同互动,低维高效、清洁环保的智能化特性。首先,占地和建筑面积、二次电缆数量、设备组屏等大幅度减少,运行维护成本有效降低。以金谷园变电站为例,改造后取消了95%以上的二次电缆(33千米)和接线端子,减少90%以上的设备组屏(由原38屏减少至3屏),极大地精简了二次回路;减少了近2/5的变电站占地面积(节约占地2.9亩)、缩减了70%的室内建筑面

-13-

积,使变电站更加小型紧凑;其次,智能化改造后的变电站,功能上实现了一次设备组合化、二次设备组件化,数据传输标准化、信息交互一体化,系统结构简明化、功能应用互动化,设备状态可视化,倒闸操作“一键化”、电源管理一体化的高度融合,变电站智能化水平整体提高;第三,智能巡检、自动开票、顺序控制、继电保护远方投退校验等功能的应用减少了生产人员到现场工作的时间和频次,如兰溪变在实行顺序控制后,一个倒母线工作从原来的几个小时缩短到十分钟,运检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试点工程智能化改造前后功能比对详见附表三)(四)主要创新成果

首批试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试点单位在技术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其中编制标准、制度及功能规范25项(其中6项为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注册软件版权4项,共计46项创新成果。(各单位情况详见附表四)

(五)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了预期示范的作用,但在建设、调试、运行、检修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大规模建设前抓紧解决。

1.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智能化变电站的标准框架已比较清晰完整,但从试点工作的情况看,原有部分的技术标准较为原则,需要细化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另外,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以及专业融合,需要增补和修订一批技术标准,如智能组件技术规范、信息一体化平

-14-

台技术规范、传感器接口规范、电子式互感器接口规范、辅助系统接入规范、变电站巡检系统功能规范等等。

2.配套管理机制需要规范

技术创新势必带来管理上的变革,要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的作用,同时适应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急需建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需要制修订一系列的配套管理规范,如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运维规范、智能变电站数据信息管理规范等等。

3.关键技术发展路线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定位已基本明确,要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经验,从先进性、实用性、经济型等方面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路线进一步明确,避免造成在全面建设阶段由于保守阻碍了先进技术的成熟应用,或是由于激进盲目选择实用性不强、不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如继电保护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电子式互感器应用,保护远方投退和校验等。应加快研究、论证和验证,尽快明确关键技术路线,对尚不完全成熟但优势明显的关键技术要考虑差异化推广应用的原则,以有效指导后续智能化改造和建设工作。

三、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指导意见

总结首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建设和运行经验,按照技术成熟、功能实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建议在后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中按照以下方案实施。

-15-

(一)总体方案

1. 对于主设备更换的智能化改造,一次设备应更换为具有“感知”功能的智能设备,传感器和智能组件应由设备厂家集成。构建集成顺序控制、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分析、故障分析决策、源端维护等高级功能的信息一体化平台。

2. 对于主设备不更换的智能化改造,不宜进行一次设备数字化改造,可根据设备运行年限装设必要的在线监测装置,原则上不应破坏设备本体结构。原有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应改造为支持DL/T860标准的装置。构建集成顺序控制、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分析、故障分析决策、源端维护等高级功能的信息一体化平台。

(二)智能组件

1. 智能组件柜宜就地下放,应结构紧凑,功能集中,物理接口及通讯协议标准规范。

2. 智能组件与主设备应采用厂家专用线缆或光缆连接,与跨间隔功能采用电缆或光缆直连。智能组件应符合DL/T860标准,向系统功能提供标准服务。

3. 室内主设备和室外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主设备的智能组件应实现保护、测量、控制、计量和状态监测五大功能。室外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智能组件应实现本间隔内的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

(三)保护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

GOOSE组网模式是未来智能变电站发展的主流方向,采用以太网组网模式,可以大大减少站内光纤的数量,同时也给智能

-16-

变电站的施工、调试、运行及升级维护带来方便。基于智能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在GOOSE网络方面的应用经验,建议如下:

1.单间隔保护: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应采用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220千伏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宜采用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宜在GOOSE网络跳合闸技术试验验证后推广应用。

2.跨间隔保护:主变及母线跨间隔保护应采用GOOSE网络跳闸技术。

(四)状态监测信息安全分区

为适应调控一体化和状态检修的管理要求,在智能变电站中,建议将与调度直接相关的部分关键设备状态监测量和设备状态监测结果信息接入安全I区,设备状态监测原始数据接入II区。

(五)电子式互感器应用

基于目前电子式互感器的测量精度及稳定性问题,建议敦促厂家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技术经济性能。现阶段采用差异化推广原则,根据变电站重要程度,在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按需试点应用。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宜采用常规模拟互感器。

(六)二次设备状态监控

推广应用保护软压板投退、定值切换及远程校验功能,并在顺序控制高级应用功能中实现,为全面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

-17-

四、2011年重点工作

2011年智能电网建设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公司总体部署,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将全部建成,相关的标准规范也应制定完毕,“十二五”规划全面启动。2011年主要有三方面重点工作。

(一)修订完善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体系

结合试点工程经验,修订《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用以指导后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制定《智能设备交接验收规范》、《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智能设备运行维护导则》、《智能巡检系统功能规范》等4项标准,年底前印发执行,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功能升级对电网综合运营效益的提升。

(二)督导项目建设工作

加强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和运维环节间的协调配合,年底前完成第二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建设工作;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按照新修订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结合变电站设备更新和改/扩建工程,安排2011年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制定“十二五”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规划。

(三)加强智能变电站技术与管理交流和培训

召开智能变电站试点工作交流总结会,总结成绩和经验,提出完善措施和计划;针对基层一线调试、验收、运行和检修等岗位的人员分期分批开展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智能变电站技术和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以适应全面建设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和管理需求。

-18-

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在时代迅速发展的带领下,我国对于电力的数量需求以及质量要求越来 越严苛,电力行业也是不负众望,为我国的电力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但 由于数字技术的提高以及能源政策的调整,传统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经落后,智 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简单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定义 和优点,分析其关键技术,并探究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展望。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发展;关键技术 一、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是由智能设备和变电站全景数据平台两个核心部分组成。智能设 备能够通过通信光纤之间的连接来获取实时的智能变压器的工作参数和信息,所以,当其工作状态产生变动时,智能设备能够依照控制系统的电压和功率来判断 分接头的调度;当其工作状态遇到障碍时,智能设备能够产生警报且提供相应的 工作参数和数据信息等,另外,智能设备中的高压开关这一设备拥有稳定高效的 开关和控制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及时诊断出设备的问题所在,帮 助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排除和修复所遇到的障碍,有效地减少了设备的管理费用,降低运行风险,使其稳定性得到合理的保障。变电站全景数据平台能够采集变电 站电力系统各状态下的工作参数和设备运行数据,能够将变电站的信息源头进行 简单化和一致化处理,实现横纵方向的信息透明化、共享化,进而规范相关信息 的处理方式和接口访问,以满足智能变电站信息库的性能要求,为变电站中一系 列的高级应用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展望 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生活更 加智能,智能的同时是带来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用电量的 持续上涨,那么只有我国的电力行业不断强化自身的发展,全面保障安全稳定的 持续电力供应,才能满足人们的相应需求。而传统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然跟不上 智能化的现代生活,这就要求传统电力网络向智能化发展,只有建立起智能电网,才能够实现智能供电,而智能变电站在智能电网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一二五计划中也提到了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在2015年,我国已成功建成规格110-750千伏的智能变电站上万座。另外,我国政府在智能变电站 的投资在一二五期间达到160000亿元,所以不论从社会需求还是国家的重视度 都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那么为什么智能变电站能得到 国家的认可,原因就在于智能变电站的能够涉及到发电、点的传输与调配、通信 等等方面,能更好的实现电力资源的分配,另外,智能的变电站在设备的检修方 面也有很大的优势,通过网络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对各电站的输电环境以 及设备进行监测。 当然,虽然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也避免 不了问题和挑战。首先,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前提是网络技术的支持,我们必须要 有成熟的网络技术支持。第二,对与智能变电站,我们也需要特殊的材料,那么 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基础。总的来说,智能变电站的是机遇与挑 战并存的,但是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我认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发展的大方向还是好的。 三、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分析

电力通讯在电网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通讯在电网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通讯技术是电网智能化的运行的可靠保障,电网的智能化需要电力通讯的支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科技发展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这为电力通讯事业带来广阔空间和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通讯在电网智能化中的应用相关内容,希望能够提供参考价值。 标签:电力通讯;电网智能化;应用 1电力通讯的概述 电力通讯是由传输系统和终端设备构成的。电力通讯系统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输电、变电和配电的过程中,电力通讯的作用日益突出。较好的电力通讯技术尤其是光缆技术的成熟能够给ATM\DDN等通訊行业带来稳定的发展。电网智能化与电力通讯密不可分,相互的促进彼此的发展。 2电网智能化对电力通讯的发展要求 2.1统一规划 电力通讯是一种多元化的平台,在电网智能化方面作用突出。创建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智能化电网时,电力通讯可以作为通信的重要通道。电力通讯系统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电网的智能化构建和电力通讯系统的构建要进行统一的规划。电力通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构建电力通信平台的时候要参照智能电网的建设标准,使智能电网的设备信息传送得以互通。 2.2智能电网的保密性 智能电网具有保密性的功能,可以抵御外来的攻击。拥有这样的特点,电力通讯的可靠性增强,使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在安全方面的得到保障。电力通信涉及到电网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对电网数据进行获取和保护。 3通讯系统在电网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 3.1配电方面的应用 配电是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智能配电的实现,离不开高效、科学、灵活、可靠的智能电网构造。在配电网中应用电力通讯技术,可以有效保障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当智能电网出现故障时可以进行自我修复,同时修复渗透性较高的储能元件。与此同时,电力通讯系统在配电过程中,还可以起到监测电源质量、接人储能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管理的功能,从而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高效率的配电。目前,配电网在运用电力通讯技术时,主要

桥梁工程工作总结

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又临近了岁末年关。回顾2009年这一年,我先后在公司的大港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和唐山LNG项目储罐桩基监理部工作。这一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在领导和同事们悉心关怀、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工作,我在工作思路上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谨慎负责,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大港油田技术服务工作 2009年1到9月我在大港油田从事海工技术服务工作,担任埕海四号进海路甲方施工管理组组长,全面负责现场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领导的信任让我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责任、一种挑战,我深感压力倍增,时刻不忘领导、同事的重托和希冀。在该项目上通过自身刻苦学习、扎实工作和不断汲取海工专业技术与管理知识,在管理与专业技术上实现了茁壮成长。 1、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人生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超越。学习也是如此,每一点滴的积累都是一次进步,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学习与总结的基

础上。我深知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就要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在埕海四号进海路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通过结合庄海4x1进海路与人工井场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配合项目组组织现场各参建单位参与“互帮互学”活动。通过“每周一讲”、业务交流和参加滩海公司组织的讲座。利用学、写、讲相结合的办法,系统地对施设、规范、测量仪器的操作等,进行认真的学习和交流。在这项活动中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了《海工视图》、《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混凝土施工冷缝》、《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在业主项目经理指导及同事的帮助下,编制了《埕海二区区海工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埕海二区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埕海四号进海路管理细则》、《滩海海工工程竣工资料编制规定》等多篇文稿进行了交流。通过“互帮互学”活动的开展,让现场的管理人员从学到写由写到讲,不但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也使整个进海路项目管理团队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学、人心思干、团结向上”的和谐风气。 2、在“进海路结构”专利技术上实现海工知识的积累与成长 埕海四号进海路,位于河北省黄骅市张巨河村东附近海图0.9m 水深线附近的浅海海域,主要特点是淤泥质土,持力层深藏,这种海域环境是常规施工方法和常规设备均无法涉足区域。进海路的“构件+毛石”专利技术即采用“桩深插、梁定位、构件形成箱体,内外同时抛填毛石”的施工工艺,在工程造价、工期等方面为大港滩海油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与创新研究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与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3T15:57:42.7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陈雯1 谢风飞2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已成为电网重要组成部分。 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都昌县供电分公司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九江供电分公司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已成为电网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对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和经济性,决定其必将是今后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发展;创新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电力服务。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电网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1 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具有以下特点: 1.数字化全站信息。数字化全站信息是指实现一次、二次设备的灵活控制,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可以通过信息网进行管理,满足全变电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 2.网络化通信平台。变电站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冗余技术增强系统可靠性;互感器的采样数据可通过过程层网络同时发送到测控、保护、故障录波及相角测量等装置,从而共享了数据;利用光缆代替电缆可大幅度减少变电站二次回路的连接线数量,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标准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信息共享就是形成基于一致的断面的唯一性、一致性基础信息,一致的标准化信息模板,通过一致的标准、一致的建模来实现变电站里外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4.互动化高级应用。互动化高级应用就是实现各种变电站里外高级应用系统相关对象之间的互动,全面满足智能电网运行、控制要求。 2 智能变电站的功能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具有以下功能: 1.提高电压质量,抑制谐波和振荡。随着负荷的不断增加和电网结构的不断扩大,电网会承担更多的电力电子器件,容性负载导致系统中的电压谐波污染和振荡问题已日益突出。智能变电站应具有保证系统电压水平,抑制电压谐波和振荡的能力。 2.高度集成化控制平台,智能自动控制。智能变电站构建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变电站发展的智能化,高度集成的控制平台将成为智能变电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嵌入式技术实现在线操作系统,建立站内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供各子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并于调度等其他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智能自动控制将是智能变电站智能功能中的核心部分。 3.标准的通信体系,快速、高质量的通信效果。智能变电站将是一个庞大的,集测量、分析、控制于一体的智能系统,保证系统之间各功能模块快速、高质量的通信将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应实现无线网、以太网等多种方式通信,实时选择最佳通信网络。数字变电站智能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应利用调度信息系统,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在用户端安装通信设备,间接实现变电站——用户双向通信:智能变电站将能提供用户分时分段用电的指导信息,用户反馈的用电情况和需求趋势将作为智能变电站分析决策的参考。 4.智能化的监视系统,安全兼容分布式电源。智能化的监视系统主要采集一次设备状态信息,进行状态可视化展示并发送到上级系统,为实现优化电网运行和设备运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网络所有节点的工况监视并在故障时报警,实现包含谐波、电压闪变、三相不平衡等监测在内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与决策,为电能质量的评估与治理提供依据。 3 智能变电站的的技术创新 智能变电站应当实现设备融合、功能整合、结构简洁、信息共享、通讯可靠、控制灵活、接口规范、扩展便捷、安装模块化、站网一体化等特点,应包括以下先进技术创新: 1.智能变电站技术体系、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研究。在对智能电网的国内外现状、技术体系、实施进程及发展趋势进行追踪、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变电站的差异,给出智能变电站的内涵、外延和应用范围。 2.一次、二次设备智能化集成技术研究。涉及变压器、开关设备、输配电线路及其配套设备、以及新型柔性电气设备等电力系统中各种一次设备与控制、保护、状态诊断等相关二次设备的智能化集成技术。 3.智能变电站全景信息采集及统一建模技术研究。主要指智能变电站基础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一体化实现及相关技术研究,实现广域信息同步实时采集,统一模型,统一时标,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统一语义,为实现智能电网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一体化奠定基础。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与装置研究,利用基于同步综合数据采集同时适用于传统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的新型测控模式,实现各类信息的一体化采集,包括与智能变电站有关的电源、负荷、线路、微电网的全景信息采集。 4.智能变电站系统和设备模型的自动重构技术研究。研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智能装置的自我描述和规范;研究基于以太网的智能装置的即插即用技术;研究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对智能装置识别技术、自动建模技术;研究当智能装置模型发生变化时的系统自适应和系统模型重构技术;研究自动化系统对智能装置的模型进行校验,对智能装置的功能及其模件进行测试、检查的交互技术;研究当变电站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智能测控和保护装置在线自动重构运行模型的方法,后台系统自动修改智能装置的功能配置和参数整定的技术;研究自动化系统在智能装置故障时对故障节点的快速定位、切除和模型自适应技术。 5.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的研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并网发电(称为间歇性电源)直接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等方面造成冲击和影响,对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提出更高要求。智能化变电站作为间歇性电源并入智能电网的接口,必须考虑并发展对应的柔性并网技术,实现对间歇性电源的功率预测、实时监视、灵活控制,以减轻间歇性电源对电网冲击和影响。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研究 变电站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电力系统中电能的电流以及电压的转换,是电力供电系统电流及电压集中分配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核心,智能化技术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二次系统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实现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文章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标签: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 引言 智能变电站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所形成的一种产物,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计电流进行交换、集中和分配的重要场所,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人们对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想保障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需求,就必须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调试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保障供电质量。 1 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在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动装置等采用的都是电磁型或晶体管式设备,这些设备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缺乏自我检查故障的能力。一旦出现故障,都是依靠对常规二次系统进行定期的测试和校验来发现问题,这样的工序相当复杂,而且装置的可靠性能差。另外维护人员在定期检测中由于粗心弄错了装置,以至于存在隐患,这种状况经常发生。传统的变电站硬件设备功能是独立的,彼此间的联系很少,设备型号庞杂,在组合过程中协调性差,也容易造成设计隐患。 1.2 供电质量缺乏科学的保证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人们用电量越来越大,加上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使得电网供电负荷加大,电网运行随时可能出现故障。电能质量主要是通过电压、电流强度来体现的,电压合格与否不单单是靠发电厂调节,各变电站,特别是枢纽变电站也应该通过调节分接头位置和控制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调整,使其运行于合格的范围。传统的变电站,大多数不具备调压手段,以至于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一旦问题发生,不能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且缺乏科学的电能质量考核办法,不能满足目前发展的电力市场的需求。

桥梁工程工作总结

桥梁工程工作总结景龙路即将顺利通车,在此结合本工程工作中的一些得失,更为了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把在本工程桥梁工程的要点做一下总结。 一、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钻孔桩钻孔: (1)为防止桩基偏位,应高度重视钻孔桩开孔至成桩前的桩位控制工作,测量放样须做到“一放二复三报检”,须埋十字护桩加强日常检校。 (2)为及时掌握钻孔情况,应规范、完整钻孔记录,以全面反映实际工况和地质变化。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随时捞渣留样验证,原始记录表必须逐桩逐机现场记录,真实记录停钻、换杆、维修、事故、进尺、地质变化等有关情况。 (3)当地质情况与地质剖面图严重不符以及遇溶洞、流沙地质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设计单位完善设计,避免因变更而影响下部构造的整体进度。 2、钻孔桩清孔: (1)不得以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终孔后灌注砼前必须进行二次清孔,宜以孔底沉淀物厚度和泥浆指标作为清孔的主要控制指标。(2)第一次清孔应在起钻前基本清除沉碴,二次清孔应持续至砼到场后结束。砼灌注前二次清孔后泥浆比重不应低于,但不得高于,孔底沉淀物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3)为提高清孔效率,清孔过程可在(反循环)泥浆回流槽内或在(正

循环)泥浆泵周围用筛网拦截部分泥浆携带的细砂。 3 、下基桩钢筋笼前,除设计采用的钢筋保护层外,宜在其上安装强度不低于C25的小碎石砼滚轮,以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4 、浇筑桩基水下砼除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注意以下主要事项: (1)砼拌和场和砼浇注现场必须配置备用电源; (2)砼拌和生产及运输速度应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初盘砼的初凝时间。易坍地层及地质软硬交界处应适当放慢灌注速度。 (3)应严格控制集料级配和施工配合比,确保砼和易性。砼运输车接料口应设置筛网有效剔除砼中掺杂超大粒径集料和水泥结块。 (4)砼入漏斗前的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在18-22cm。 (5)初始砼量应保证初始埋深不少于1m,每次提升导管时应测量砼面标高,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2m,不大于6m。每次拔管时应检查导管内情况;(6)临近灌注结束时,宜采用提高漏斗高或抽吸泥浆的方法,以防范因砼压力差不足,翻浆不顺,导致堵管; 5、桩基砼浇筑前宜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 (1)砼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钢筋笼与护筒固定牢固。 (2)灌注砼过程,宜适当提升导管,以尽可能减小砼浇筑对钢筋笼产生的上浮力。 (3)当钢筋笼有开始上浮迹象时,应立即停止浇注,查找原因,可适当加压,以防止继续上浮。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综述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综述 发表时间:2016-10-14T14:59:40.4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作者:夏磊 [导读] 近年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泰州供电公司) 摘要:近年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的缺陷及不足,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流程、试验重点及难点等多个角度与环节,就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 1前言 二次系统作为智能变电站应用中的重要方面,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电网运行的合理性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支持,在研究智能变电站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二次系统的分析,加强对二次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二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网络通信平台的支持下,智能变电站通过先进的智能设备对一次设备进信息采集、保护、监测、控制。同时,依据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具体情况,丰富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功能。例如,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动态决策等 [1]。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其中二次系统在对数据的采集、传输、集成等多个方面在本质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增加了检修难度,而且在对系统进行扩建过程中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不再全部通过二次电缆进行功能控制,而是运用光纤通讯手段来实现相应功能,其信息化强,数字化明显,拥有传统变电站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新技术的产生,致使传统的试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研制新的试验设备、开辟新的试验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本文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流程、试验重点和难点,为科学学者进一步进行试验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并希望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技术早日完善。 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流程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出厂验收,主要针对设备的硬件、功能、可靠性和性能进行检查试验,验收的过程通常在集成商处进行,验收之前设备要符合相应的验收标准:设备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都是在工厂环境下完成的,符合配置要求;集成商提供被测试的设备并模拟出测试环境,其中相关资料的编写工作也有集成商完成。如果是二次设备供应商,其技术规范要达到对应标准。第二步是现场对所有二次设备进行性能和功能测试,其中包括交换机收发功率测试、测控装置的同期功能测试以及保护装置的定值校验等。值得注意的是,调试过程需在所有二次电缆完成接线及光缆熔接后进行。第三步是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通过系统联调实现数据的共享,在调试过程中还需进行远动通信系统调试和站级监控系统调试。最后一步是启动调试,经过上述功能调试后,整组传动正确,开始进行实际工作的检验,主要测试带电工作情况,但是,碍于条件限制,一般对保护装置在二次侧进行加量试验,以确认相量的准确性[2]。 4试验重点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范畴很广,所以本文主要涉及一些重点试验来介绍,其中包括出场验收、二次设备功能调试、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以及启动调试的试验手段和相关内容,重点分析一些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试验内容。 4.1出厂验收 集成后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二次系统出厂验收试验的对象,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监测一体化装置、网络设备、远动通信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等,出场验收包括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稳定性、硬件质量、功能测试和性能指标等一系列标准。 4.2二次设备功能调试 二次设备功能调试之前,要对二次电缆的连接以及通信网络情况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正确性。然后进行整组传动、通流及升压,以确保二次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行保护装置的动作模拟,对设备的智能终端和保护出口进行检验;二次设备功能调试还包括远动通信单元相关功能测试以及站级监控系统相关功能,并与调度主站进行联调。 4.3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 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对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意义重大,所以对其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能够最大程度的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所以其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检测的内容有:遥信变位传送时间、遥控命令传输执行时间、遥测超越定值传输时间、保护整组动作时间、采样延时及同步性和主备机切换时间等。 4.4启动调试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启动调试进行的是相量检测,一般通过保护装置本身的测量模块,以确认相量的准确性。 5试验的难点 5.1采样同步性测试 由于智能变电站对数据源同步精度很高,所以对于一些变电站内的方向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以及测控装置来说,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进行试验。为保证数据精度,智能变电站对于不同装置采用区域采样点插值同步法和全站时钟源同步法。所以,进行采样同步性测试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场同步性测试得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二次设备数据采集的同步性[3]。 5.2网络性能测试 网络性能测试是智能变电站最重要的测试内容之一,其检验标标准有丢包率、时延、以及吞吐量。吞吐量反映了交换设备的数据包转

桥梁施工过程工作总结

2010年第一项目部总工工作总结 2010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公司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项目部全体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各项技术工作落实也比较到位,没有因技术失误出现一起质量事故,但其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希望在日后的项目管理中得到改进。 2010年,我项目完成了沈阳西部工业走廊的收尾工程,主要为跨京哈线特大桥护轮轨安装工程,全线路基砌石及修复工程,沈山线及西部走廊线路基两侧绿化工程,并完成了西部工业走廊从内业到外业的交工工作。上半年,在进行西部走廊收尾工程的同时,项目部积极跟踪沈阳南站工程,在配合沈阳南站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同时,与铁三院进行沟通,获取工程进展方面的信息。使我们能够顺利的进行沈阳南站过渡工程的施工,也为主体项目的投标创造有利条件。在沈阳南站过渡工程施工中,我项目共完成路基土方填筑80万立,完成小羊安1号桥西侧刚构接长10米,框构接长34.6米,小羊安东侧刚构接长5米。同时完成 DK369+725、DK370+581、DK370+823三座涵洞接长174米。年度生产总值1.18亿元。 一、2010年度工作总结 我项目于2009年9月完成西部工业走廊主体工程,由于工程项目大,工期紧,在主体工程完工通车后,还剩余很多附属工程尚未施工。2010年,我项目由副经理带队,完成了西部走廊剩余工程的施工。西部工业走廊工程虽然产值高,但利润却很低,针对该项目的特点,我项目积极寻找症结,找出产大利小的原因。同时大力改革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各项体制,使项目管理不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在以开工的沈阳南站工程中加强项目管理。本年度,在处理西部工业走廊收尾工程的同时,积极进行工程的追加索赔工作,使整个西部工程走廊在保证不亏损的情况下,获取相应的利润。同时在沈阳南站的施工中,加强对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的强制性要求,逐级负责,狠抓落实,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将每个单位工程进行分解,保证综合单价较低的项目不亏损,综合单价较高的项目实现利润最大化,达到增效的目标。 1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素质 为提高项目人员素质,项目部开办夜校进行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工程管理部配合,对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架子队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规模为每周两次,针对不同人员进行不同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主要从现场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方面入手,同时注重现场的日常管理,使项目管理层的每个人都能指导现场施工作业,同时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对架子队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将作业人员按照不同的工种进行划分,通过项目部聘请的的或既有的技术工人以“教、传、帮、带”的形式进行实践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际作业能力。 2 优化组织施工方案,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在施工管理中,我项目始终把科学管理,优化方案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经常不断地在研究和探讨适合工程管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来不断满足工程需要和甲方需求。在每次施工方案的制定中,项目部都根据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多次论证,并运用科学的态度,加大组织方案的科技含量。不断延伸方案中的科学管理渠道。在方案落实以后,项目部抽出专门时间向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方案讲解,使大家都能对施工过程进行掌握,以

桥梁工程竣工总结报告

XXX建设项目 工程竣工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XX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您们好 XXX大桥建设项目自20 年月日正式开工,在XXX开发有限公司单位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贵单位各处室坚强而有效的统一指挥下,在XXX建设监理公司全过程监督协调下,我们较好地履行了合同中各项责任和义务。于20 年月日进行了竣工验收,20 年月日大理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根据质量检测结果,从外观缺陷、工程实体、业内资料三方面进行了竣工质量鉴定。经鉴定:XXX大桥项目工程质量综合评分88.32分,该项目工程质量鉴定为合格。在这里我们衷心地感谢各级领导、公路建设监理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人员! 现我代表施工单位就XXX大桥建设项目的施工情况汇报给您们。 一、履行合同情况 自20 年月日正式开工至工程完工,历时个多月时间,为了保证圆满地履行合约,我们对施工进行了周密的策划:第一,从公司抽调了精干的管理干部和高级的技术人才。施工期间有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8名长年驻守施工现场。 第二,强化管理。公司均已通过ISO900质量、ISO1800安全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我项目部从一开始便严格按照质量、安全和环境体系标准进行程序化的管理。我们编制了《XXX大桥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且得到了有效地运行。 第三、施工计划科学周密。各种计划做到有人责任层层落实,有

目标性、时间性和针对性。本工程整个施工过程,我公司项目部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以勤勉促生产抓进度,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以质量促效益,以安全生产作项目最有效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坚持以质量第一、安全生产为指导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各专业性工种都有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有完整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级质量责任制,质量与经济挂钩,奖罚分明。执行强制性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 履行合约情况如下: 1、按期开工 进场后由于征地拆迁的影响,迟迟未有有效的施工工作面,在这种情况下,我部还是积极组织人员采用见缝插针的施工方法,积极创造施工条件组织人员投入到施工生产中。按照合同约定,20 年月日我们做到了按期开工。 2、施工质量 从开工我们便制定了质量目标,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除了我们项目部各级质检人员严格把关外,大理城投龙溪桥项目部、质监站、监理也在现场严格监督质量,每周定期进行抽检1~2次。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虽然中间是有波动,但总体我们施工质量还是满意了各监管部门的要求。项目部对附属工程也严格按合同和业主的要求进行施工,和主体工程一样抓质量,附属工程质量合格。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 一、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组成。其中站控层的作用是对全站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告警和交换信息,并即时完成数据的采集监控、操作闭锁、保护管理;间隔层的作用是对间隔层的所有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对一次设备提供保护和控制;过程层则用于电气数据的检测、设备运行参数的在线检测与统计以及操作控制的执行等。 这三层结构通过以太网、光缆等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使得信息的采集、处理、执行等更加迅速便捷。由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图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在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2.1变电站调试流程简述 变电站调试流程可分为设备出厂验收、现场调试两大部分。出厂验收是对即将出售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调试工作是对现场安装的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按照流程可分为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调试。 2.2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按照《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执行,职能变电站的调试可按照一下流程:组态配置→系统测试→系统动模(可选)→现

场调试→投产试验。 2.2.1组态配置。组态配置是智能变电站系统设计的一个步奏,是在设计图纸或意图下,进行实例化变电站内各IED设备的ICD文件,并设置为SCD文件。这项工作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完成后由用户确认,这里的“用户”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也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制定的设计调试单位。 2.2.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为了确保设备主要功能的正确性和设备性能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的调试实验,调试包括装置单体调试和变电站各分系统调试。 2.2.3系统动模。系统动模是为了验证继电保护等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的变电站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动模是在国家认定的实验机构或者具备相应实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工作。动模试验的一次接线方式尽可能的与实际工程相一致,实验系统规模较大是,可以减少规模,但应保证能完成各类型保护的所有故障类型的测试。 2.2.4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是为了确保系统和设备现场安装连接和功能的正确性而进行的实验。现场调试实验包括回路、通信链路检验及传动试验。同时,设备辅助系统的调试也在现场调试阶段进行。 2.2.5投产试验。投产实验是设备在安装投入使用中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检验和判定的试验。投产试验包括一次设备启动试验、核相与带负荷检查。

桥梁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桥梁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xx年7月入职以来已有四个月,在这四个月的工作和学 习中,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 许多缺点需要改正。工作四个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教导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 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 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本人这四个月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 要总结汇报。 工作方面 怀着对人生的无限憧憬,我走入了xxx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早在大三分专业方向 时老师就说桥梁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桥梁的维修和加固。现在自己为能将自 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在工作当中,感到很高兴。有了这样好的平台,我要好好向 前辈学习,不断提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工作中,一方面我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吃苦耐劳、积极主动、 努力工作;在完成主管交办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 工作过程中虚心学习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刚刚工作时,自己对于报告的编写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在小范姐等前辈的细心指导下,自己很快熟悉了报告的编写。一方面是报告格式上的一些要求。自己之前 不知道怎么改。在前辈细心的指导下,现在自己对格式的修改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是报告内容的编写。有些报告中要分析病害的成因和编写处置建议,之 前自己对于这方面不是清楚,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是否正确。在写了一个项目的报 告后,在前辈耐心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学习下,现在自己对于一般的桥梁病害成 因和处置建议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例如在前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学习,现在自己了解了梁底裂缝产生原因有很多种。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设计阶段的不合理和漏算,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法不当和使用阶段的超载和外力撞击等。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 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 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缝。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 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张拉、劈裂、剪切性质。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得以应用,而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变电站的智能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变电站的人员投入与人工操作引起的失误,通过运用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新型智能设备等可以显著改善电力行业的经济价值,实现高效低耗的企业目标。电力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可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智能变电站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为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持久的动力来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提供帮助。 1. 智能变电站技术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国家电网颁布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定义智能变电站是通过运用先进可靠、环保节能并且高集成度的智能化设备将整个变电站系统做成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化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变电站的信息处理的高效与可靠,并且完成信息收集、控制与保护等功能的自动化。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变电站单体与临近变电站、控制调度中心等部门实现自动控制、协同动作以及在线辅助分析等行为。通过智能变电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与高效安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反馈系统,能够为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提供支撑。在新型变电站中,主要采用的是集中配屏、全部分散以及局部分散等几种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分析识别技术在变电站二次设备智能巡检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针对二次屏柜进行智能监控,具体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所有的视频均通过以太网传输至智能算法在线分析服务器进行识别、分析及上传数据。其识别对象涵盖大部分二次屏柜内部对象。其次,开发数据管理及展示平台,将汇集的信息数据及监控画面显示至监控屏幕,供工作人员进行异常状态的监测、往期数据查询和报表查看等。最后,开发相应的APP,便于工作人员随时查验现场情况。未来变电站的全自动化是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 2.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功能

桥梁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桥梁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

桥梁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 本人自xx年7月来到xxx公司参加工作,已经快要一年了。还记得刚到公司报到时,公司为我们提供为期一周的短暂培训,这使我们很快对公司各方面的发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思想上、工作上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一份更重的责任和义务。很快我们各奔东西,去了公司分配的项目,我很幸运的来到了我们局所谓的第一座海上桥施工的xx跨海大桥项目。一年里,我作为测量员和现场技术员两个不同岗位,我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成绩虽小,感慨颇多。下面我就对自己这一年来的工作作一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在xx大桥工作的一年里,我一直坚持个人思想修养,使自己在思想上变得更加成熟稳住。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交通土建事业,对工作不讲任何条件,只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我在工作上和同事团结合作、生活上和睦互助。我想正因为如此,我在xx 年5月有幸成为我项目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员。 在工作方面,刚开始项目部给我定的岗位是测量员,海上大桥的施工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是非常严谨,又正值(更多请搜索)xx大桥7月进场的,很多工作还处在准备阶段,所以前期测量的复测工作是相当频繁,并且需要测量的项目非常多,有跨海水准、二等水准、控制点加密及红线放样和其他施工放样等工作。就说这跨海水准测量吧,我们为了提高复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照准精度,运用两个大地四边形的布网形式,构成一个以跨海测线为主的具有外部检核条件的水准闭合环;通过间接测量仪器高、间接计算高差、间接求两差改正数的方法,取得了800米远距离跨海水准测量的精准数据。另外在这个测量过程中,我们为了尽量减少大气折射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都选 第2 页共39 页

桥梁改造施工总结报告

XXX桥梁改造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原xxx县xxx大桥位于省道S888xxx至xxx段xxx县境内横跨xxx桥梁,建于2005年,为18孔*20m简支箱梁桥,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超20、挂-120,桥梁全长366.12m,共分三联,桥面净宽0.5m+14m+0.5m,横向7片低高度箱梁,箱梁顶宽2.12m。下部采用三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铺装采用7cm沥青混凝土8cm钢筋混凝土,联间及桥台处设JHSF-100型伸缩缝,其余墩顶采用桥面连接。 由于该路段交通量增长较快,超载超限的运输车辆较多,使原有xxx大桥负荷超出设计要求,箱梁受到损伤,经交通厅专家组现场勘查确定为五类危桥,已不能满足正常交通的需求。 xxx县xxx大桥上部结构改造全长366.12m,桥面总宽15.0m,18跨20m简支箱梁,每跨更换中间4片中梁及2片边部老箱梁通过翼缘板湿接缝及增设的三道横隔板连为整体,共同受力。新建箱梁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采用10cm厚,内设单层钢筋网,边梁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采用15cm厚,内设双层钢筋网片。护栏、伸缩缝等附属结构工程拆除重做。桥两端两侧增设标牌、警示牌。 本工程工期为120日历天,为了确保工期的实现,我们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的全部工程。根据我公司以往完成的类似工程的经验,本工程总工期为120日历天,计划2012年2月2日开工,2012年5月31日竣工。 二、组织机构 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迅速按招标书的承诺在全公司范围内选调富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组建了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作为我公司现场的指挥机构,全权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及本项目有关的一切事宜。项目经

智能变电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讲解

2015年版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深度调研及 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2522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5726159.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5年版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525220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2099 传真:010-******** Email : kf@https://www.360docs.net/doc/c85726159.html,

网上阅读: https://www.360docs.net/doc/c85726159.html,/R_JiXieDianZi/20/ZhiNengBianDianZhanDeXianZhuangHe 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与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采取的电网发展方式,对各类能源,尤其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计入和送出适应性强,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化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前景依然广阔。 显示,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新建智能变电站达5182座左右,其中新建75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9 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82座,33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60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198座,110(66)千伏智能变电站约3710座;改造64座500千伏、18 座330千伏、320座220千伏、630座110(66)千伏变电站。 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建智能变电站智能化部分的投资约为537.6亿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总投资计为93.8亿元。“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建设计划总体投资1.6万亿元,按照智能变电环节约20%的份额计算,智能变电环节投资额度将达到3200亿元,前景依然广阔。 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这使得其并网容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伏发电大规模的应用。智能电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方利用光伏发电的主动性,提高了光伏发电的开发力度和使用效率。我国对智能电网的探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