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

好文章--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
好文章--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

发表时间:2012-10-10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黄凌凌朱小峰[导读] 评析方法:采取临床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全院通报等形式进行。[7]

黄凌凌朱小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350005)

【摘要】本文针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医院内住院患者自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预防。方法:(1)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和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2)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关自杀的知识;(3)参与或指导医务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4)评析住院患者自杀事件。通过以上的具体防范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7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icidal behaviors and its reasons of the inpatients in general hospitals and propose the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s.Conclusion Suicide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ccidental death in general hospitals.and enhanced awareness of this problem in the medica1 staff in the hospita1,active and timely crisis interv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can be importa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inpatients.

一自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杀是人类的悲剧。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自杀死亡:世界上每40秒钟有1人成功自杀。每3分钟有1人自杀未遂:自杀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的心理、社会和财务上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1]自杀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住院患者自杀不仅给病人及家属在心理上、经济上带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医务人员,同病区内知情住院患者的情绪影响也不容忽视:值班人员由于来自病员家属、科室领导、医院领导、同事议论及强烈的自责致使自身内心处于极度内疚状态,如果不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极易造成今后工作上的失误及产生工作、乃至生活上的消极行事。而院方对住院患者不采取积极、正确、及时的处理办法,导致事态扩大化,除了因媒体介入而进行的负面宣传报道、家属的医闹纠纷会导致医院的社会形象及信誉度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还会打乱医院的正常运行秩序。更可能引起其他住院患者接踵而来的自杀恶性事件发生。因此,住院患者的

自杀行为事件是医疗工作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近年来住院患者因抑郁、焦虑导致的自杀行为偶有发生,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发生的自杀行为患者9例(含自杀未遂2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1~71岁,平均(57.1±13)岁;职业:工人4名,农民2名,专业技术人员2名,干部1名;临床诊断:晚期恶性肿瘤6例(66.6),慢性内科疾病2例(22.2),恶性肿瘤术后1例(11.1)。7例患者自杀发生在夜间(77.7)。其中亦有未被医务人员识别出的抑郁症自杀案例发生,直接影响了住院患者的安全。故积极防范住院患者自杀,是防范医疗意外的重要课题。我院实施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整体护理模式及早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努力降低住院患者自杀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三住院患者自杀的原因

1 内在因素

(1)人格障碍。病人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转归和发展,也是导致住院病人自杀的重要原因;人格障碍既不属于精神疾病,也没有智力缺损,但他们的行为表现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它被认为是介于正常人与精神疾病的中间状态。有自杀倾向的人一般在个性特征上有一定缺陷,不愿用倾诉、转移等积极的应对方式排解自身的抑郁情绪,而是以自责、自伤,甚至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2)认知因素。长期以来,认知因素都被认为是自杀行为的病因学中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住院病人认知不良常表现为对疾病缺少正确的认知,认识问题范围狭窄,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因而失去信心、绝望,认为自己所患疾病无药可救、感到生存没有价值等。

2 外在因素

(1)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由于疾病的迁延,部分病人的家属因为工作或其他各种原因,陪伴照顾、探视病人的时间越来越短,次数越来越少,使他们产生一种孤独的、被遗弃的感觉,因而失去了生存的意念。另外一些性病、艾滋病、同性恋、麻风病、吸毒、酒药成瘾患者常被人误解、歧视、唾弃,强烈的耻辱感、罪恶感和无助感也容易引发自杀。

(2)负性生活事件。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有人际冲突、家人责骂、失业、夫妻矛盾、恋爱失败、工作压力等。住院病人若遭遇此类负性生活事件,常可导致急性应激,引发心理冲突,若自我调节不良,极易诱发自伤、自杀等后果。

四住院患者自杀的特点

1 时间

常选择陪伴人外出或医护人员少、疲劳、精力不足的时段,如中午、深夜或清晨。另外,医护人员繁忙、无暇顾及、无人防备的时候也是自杀多发的时间;甚至有的病人在掌握到医护人员查房的规律后,选择查房间隙达到自杀的目的。而节假日值班时间应是防范自杀的重点时段。

2 地点

住院病人经常会选择病房中的厕所、窗台等处,或医院院内池塘、花园、屋顶平台等偏僻处作为自杀的场所;也有病人选择院外自杀。

3 方式

最常见是院内跳楼;其次包括自缢、服毒、割腕、触电、投河、拒食等多种方式。

五住院患者自杀的易发人群

1 严重的慢性病及恶性疾病

严重的慢性病及恶性疾病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晚期,老年性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者、疼痛性疾病、艾滋病、有机磷中毒等患者。

2 躯体性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的患者

研究证实,躯体疾病可伴发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常增加自杀的危险性。此类病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动作迟缓,沉默寡言,睡眠不佳,拒绝进食等。而综合性医院往往只关注患者的躯体性疾病而忽视了心理问题的存在,或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不高,更容易发生悲剧。[3]

3 长期住院,经济困难而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巨额医疗费用使家庭负债累累,导致患者焦虑、无助、抑郁,不能理性的宣泄,就易产生极端举动。

4 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的患者

夫妻关系不和,家庭矛盾突出、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以及近期遭受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的患者。此类患者常感觉自己被家庭和社会遗弃而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5 有自杀未遂既往史的患者

患者本人或其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有血缘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此类患者常因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暗示而走上自杀的道路。

6 躯体疾病伴物质滥用(酒、药成瘾)的患者。

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其自杀率明显增高,而与抑郁症相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终生自杀危险率可达l5%[4]

六防范住院患者自杀事件发生的措施和方法

为防范住院患者发生自杀事件以及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建议成立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医院危机干预中心成员由医院管理行政人员、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相关专科疾病的医护人员组成。中心的使命是开展自杀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临床服务,培训专业人员,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自杀问题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降低住院患者自杀率的目的。

1 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和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

1.1 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程序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医院危机干预中心进行危机评估和心理治疗。

(3)没收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加强药品管理,防止意外。有研究提示,当患者使用的一种自杀方法被限制后,他们一般不易采用另外的致死性自杀方法。

(4) 疼痛的折磨是引发病人自杀倾向的重要因素。对于疼痛性疾病和癌性疾病的疼痛、不适,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密切观察评价效果。对于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可以请精神科或心理医生会诊,用药物或心理治疗手段解除其异常心理,症状严重者应转入精神科继续治疗。

(5)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不得离开。

(6)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详细交接班,做好相关记录。

(7) 对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安排病房最好靠近护士站,病床尽量不靠窗,不安排单人间。所有安全措施在实施时应尊重患者,避免引起患者的对抗情绪。

(8)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准确掌握并记录患者的心理状态,为需要协助患者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5]

1.2 制定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

(1)发现患者自杀,应通知医护人员立即赴现场,看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可能立即抢救。

(2)保护现场(病房及病房外现场),有疑虑可通知警方以排除他杀可能。

(3)通知医务科或院内总值班。

(4)通知家属,做好相关记录。

(5)通知医院危机干预中心进行危机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

2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关自杀的知识

2.1 纠正医务人员对自杀认识的危险误区。目前社会上还对自杀存在许多危险的误解,这些误解甚至在医务工作中也是广泛存在的。比如以下几种错误的观念:

(1)认为想自杀的人不会向别人暴露自己的自杀企图,向别人谈起自杀不过是想威胁别人。

(2)认为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

(3)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的行动。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自杀者均患有精神疾病。

(4)认为有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人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特别是不需要使用精神药物。

(5)认为危机的度过意味着自杀危险的消失。

(6)认为自杀未遂者并没有真正的死亡愿望。[6]

2.2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自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护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自杀患者的急救能力。一般认为,患者在躁狂时很少出现自杀行为,而自杀观念或自杀未遂多见于紧接躁狂症后的抑郁期。患者采取的自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住院者以跳楼及自缢为多。若发现自杀患者应该迅速就地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处理,并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积极抢救。当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医务工作者应开展基本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对自杀未遂的处理模式,不单是躯体治疗,还应配合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

2.3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危机评估及心理治疗方法

2.3.1 将临床上有内向、孤僻、自卑、忧郁等心理特征,近期有情绪和行为异常及重大负性生活事件者,作为自杀行为重点防范对象,特别是近期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者,更应引起高度警惕。研究表明,流露死亡意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杀危险信号,大约80 的自杀患者在行动前以各种形式表露过自杀的念头。从出现自杀的想法到最后采取行动的时间可长达几年,也可能短至几天,甚至几个小时。我们对这些患者可作为重点防范对象进行心理测量。评估的主要方法:一般采取量表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可以综合评估和判断其自杀的危险性。目前国外常用的有绝望量表和自杀危险性评定表(评分≥10分有自杀危险) ,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重点观察与心理疏导。总之,对自杀危险的评估应多方收集资料综合评价,不应

过分地依赖工作人员的直觉或某一项测查工具就简单地判断自杀的危险性。

2.3.2 评估的主要方面

(1)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

(2)评估患者目前的情绪状态(危机的持续时间和日前患者的情绪承受程度或应付能力

(3)评估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

2.3.3 基本心理治疗方法

(1)倾听

(2)解释和指导,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

(3)减轻痛苦或逆遇

(4)提高自信心

(5)鼓励自我帮助,让其看到走出困境的希望。

3 评析住院患者自杀事件

3.1 评析内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采取的自杀方式、结果、住院患者自杀临床特征、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处理流程的经验教训、改进方案的确定等。

3.2 评析流程:收集相关资料(中心成员下临床科室收集具体资料,了解具体情况)——分析资料(分析具体内容,寻找自杀事件发生原因)——提出医疗护理注意事项——全院讲评,提高预防、处理自杀事件发生的能力

3.3 评析方法:采取临床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全院通报等形式进行。[7]

参考文献

[1]翟书涛著.选择死亡『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陈健.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心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1008—9993(2008)2B一0076—02 .

[3]范引光.自杀现象及干预研究的现状[J].疾病控制杂志,2006,lO(1):68—71.

[4] 4 J.M.Stevens0n.1988,转引自沈渔邮.精神病学(第3版),1994.854.

[5] 陈莉萍,陈明秀。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自杀行为及其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

学,]1001—8565(2009)02—0046—02.

[6] 何兆雄.自杀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552~553.

[7] 文礼红.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中的作用[J]激光杂志,0253—2743(2008)02—0097—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