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后妃出身考述

魏晋南北朝后妃出身考述
魏晋南北朝后妃出身考述

收稿日期:2009204217

作者简介:李玉(1977—),女,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2009年9月第5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 I N G X I A OZ HUANG UN I V ERSI TY Sep.2009

No .5

魏晋南北朝后妃出身考述

李 玉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婚姻重门第,出现了士庶不婚的现象。这一时期诸帝

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分阶段来看,各个阶段后妃的出身情况又有差异。曹魏后妃

出身较为低微;两晋南朝后妃大多出身士族;北朝较为复杂,北魏建国初期,诸帝所纳后妃多为部落大人或周边政权首领之女,从孝文帝时开始直到北齐、北周,后妃多出身士族。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后妃;出身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902(2009)0520027205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婚姻重门第,出现了士庶不婚的现象。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分阶段来看,各个阶段后妃的出身情况又有差异。曹魏后妃出身较为低微;两晋南朝后妃大多出身士族;北朝较为复杂,北魏建国初期,诸帝所纳后妃多为部落大人或周边政权首领之女,从孝文帝时开始直到北齐、北周,后妃多出身士族。

一、曹魏时期

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开始形成。据《三国志》的《后妃传》和《三少帝纪》,共统计11位后妃,其中,7位出身士族,3位出身低微,齐王曹芳王皇后出身不可考。

魏明帝曹叡元配虞妃在他立毛嘉之女为皇后时说过这样的话:“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

[1]167

从口气来推测,虞氏出身较高。虞氏之前,

曹魏所立皇后有四人:曹操卞皇后,“本倡家”;[1]156

曹丕前后两位皇后甄氏和郭氏,甄氏虽为汉太保甄

邯之后,家“世吏二千石”,

[1]159

但却是以败将袁熙

之妻的身份再嫁给曹丕的;而郭氏,其家虽“祖世长吏”,但“早失二亲,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1]167

魏明帝曹叡皇后毛氏,其父毛嘉“本典虞车

工”。

[1]167

看来,虞氏所说“曹氏自好立贱”应包括两

层含义:其一,曹氏所立皇后出身低微;其二,所立皇

后行为“低贱”。像甄氏虽出身士族,但败将之妻以貌美为曹丕所纳,其行为不会为封建礼教承认。

虞氏之后的5位皇后都出身士族,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豪门大族。曹叡郭皇后,其家“世河右大族”,但“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

[1]168

齐王曹

芳皇后甄氏,乃曹丕甄后兄甄俨的孙女;曹奂卞皇后、曹髦卞皇后分别是曹操卞后之弟卞秉的孙女、重孙女。虽将她们列为士族出身,其实甄、卞两家因甄后、卞后成为贵戚也不过二、三代,还算不上累世公卿的大族。至于齐王曹芳另一皇后张氏,其祖父张既少为郡门下小吏,以“畜好刀笔及版奏,伺诸大吏有乏者辄给与”而被见识,这样到其父张缉“以中书郎稍迁东莞太守”也不过两代,出身仅为一般士族。

从以上可看出,曹魏后妃尤其皇后出身都不高,这并非偶然。首先,曹魏统治者是崛起于中下层的豪强,出身并非士族,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豪门大族时,既蔑视又自卑,这种心态使他们不愿娶大族之女。其次,曹魏时期是士族制度形成的初期,世家大族远非两晋时期那般显赫与优越,与士族联姻还不十分为时人所向往。再次,东汉末年太后专政、外戚专权,这是曹魏初期君主们所亲身经历的,如何防止太后外戚势力的强大和专权,是其立后纳妃时所要正视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曹魏所立皇后出身都较为低微。最后,曹魏诸帝在选立皇后时,情感因素起了很大作用。高贵乡公曹髦曾说:“魏家前后立皇后,

72—

皆从所爱耳”。[1]130例如曹丕皇后甄氏,姿貌绝伦,眉目如画,吟诗作赋,宛若凡尘仙子,集万般柔情于一身,曹丕立其为后,正是对其爱恋至极。而曹丕郭皇后,聪明机智,“时时有所献纳。文帝立为嗣,后有谋焉”。[1]164曹丕立郭氏为后,也在情理之中。如此种种,造成了曹魏后妃的出身与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大差别。

二、两晋时期

两晋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统治的时代,讲究门当户对。作为皇族,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士族。

两晋时期的后妃,根据《晋书》、《南史》共统计出29位,其中有23位出身士族,除去史书中没有记载的2位后妃外,出身低微的只有4人。

西晋后妃出身士族的有11人。司马师妻羊徽瑜(西晋建立后尊其为景皇后),其家“世吏二千石”,[2]1013其母为东汉蔡邕之女。司马昭妻王元姬(后尊为文皇后),其父祖皆封侯。晋武帝前后两位皇后杨艳、杨芷,均出自弘农华阴的膏粱大族杨氏,史载其家“四世为三公”。[2]2412司马炎召选世族子女并充三夫人九嫔之列,其中,拜“家世将门”[2]1556的胡芳为贵嫔;廷尉诸葛冲之女诸葛婉被拜为夫人;而“家世儒学”、文采超群的临淄左芬被封为修仪[3]706 (后拜为贵嫔)。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家世虽为一般士族,但其父贾充手握重权,官位显赫。“八王之乱”后,司马衷另立羊献容为皇后,羊氏祖父羊瑾为尚书右仆射,父羊玄之为尚书郎,[2]2413家世颇为显赫。晋怀帝司马炽纳司徒梁芬女梁兰璧为妃,即位后立为皇后。[4]33东晋元帝司马睿母夏侯太妃,“生自华宗”。

东晋后妃中出身士族的有12人。元帝司马睿皇后虞孟母,其父济阳外黄虞豫,“少有美称,州郡礼辟,并不就。拜南阳王文学。”[2]2413元帝妃郑阿春,“世为冠族”。[2]979明帝司马绍皇后庾文君,出身颍川庾氏,父兄皆任官。晋成帝司马衍迎立杜陵阳为皇后,其家为高门大姓京兆杜氏,陵阳曾祖是杜预。康帝司马岳为琅邪王时,将纳妃,“妙选素望”,[2]2415禇裒女禇蒜子“以名家入为琅邪王妃”,[2]975后尊为皇后。穆帝司马聃皇后何法倪亦是以“名家应选”。晋哀帝司马丕为琅邪王时,纳司徒王濛女王穆之为妃,后尊为皇后,王家为华族冠带的太原晋阳王氏。废帝(海西公)司马奕皇后庾道怜,是明帝庾皇后的侄女,庾家为东晋豪族。简文帝司马昱皇后王简姬、孝武帝司马昌明皇后王法慧,均出身太原晋阳王氏,史载王简姬“以冠族,初为会稽王妃”;[2]980王法慧则是“哀靖皇后之侄也”。[2]982安帝司马德宗为太子时,纳王献之与新安公主的女儿王神爱为妃,后尊为皇后。[2]983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禇灵媛,出身河南阳翟禇氏,父兄“并历大官”。[2]984两晋后妃中有4人出身低微。晋惠帝夫人谢玖,“家本贫贱,父以屠羊为业”。[2]981武帝司马炎时,她被选入后庭为才人,后来遣往东宫侍寝,成为惠帝妃。东晋元帝司马睿妃荀氏以微贱入宫,生明帝。简文帝司马昱妃李陵容,“本出微贱”,入为宫人,“在织坊中”,后得幸生孝武帝。孝武帝司马昌明淑媛陈归女,其父陈广“以倡进,仕至平昌太守”,其本人以“美色能歌舞,入宫为淑媛”,[2]983生安、恭二帝。这四位后妃,或是由宫人得幸而升为嫔妃,或是以美色入宫,偶然因素较重,因此可以说,在两晋后妃中,按正常程序入宫的几乎都是士族之女。

司马氏既是皇族,同时更是河内温县的大族,在门第婚盛行的两晋,司马氏后宫中满是名门闺秀便不足为奇了。这点从西晋武帝司马炎的一次采选中便可看出,“泰始中,(武)帝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使宦者乘使车,给驺骑,驰传州郡,召充选者使后拣择。……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太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及世族子女并充三夫人九嫔之列。司、冀、兖、豫四州二千石将吏家,补良人以下。”[2]953

将西晋、东晋两个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西晋11位出身士族的后妃中只有晋武帝皇后杨艳、杨芷出身高门大族,而东晋12位出身士族的后妃中则有6位,依次是元帝夫人郑阿春、成帝皇后杜陵阳、哀帝皇后王穆之、简文帝皇后王简姬、孝武帝皇后王法慧和安帝皇后王神爱。这一情况表明,在西晋门阀世族制度的形成时期,世家大族往往更注重大族间的婚媾联姻,对与皇族结姻似乎不甚热心。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处于鼎盛时期,尽管世家大族们依然以“风流相向”,不钦羡与皇族联婚,但是五胡十六国戎兵时时侵扰、偏隅江南的形势,使东晋司马氏必须紧密联结各个高门大姓,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而世家大族们在主导晋廷政治的情形之下,也逐渐与皇族联姻。但这其中只是北来的侨姓大族,出身当地吴姓大族的后妃则未见记载。其实这不难理解,地域不同,风尚各异,当地吴姓大族对过江来的侨姓大族有排斥心理,这种“排外”思想也影响到了与皇族的婚姻。

三、南朝时期

南朝四代,是世族门阀制度盛极而衰的时期。

8

2

据《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及《南史》共统计出后妃37人,其中7人出身情况无法确定,其余30人中,24人出身士族,6人出身寒微,但是这6人中有4位为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微时的配偶,可见南朝君主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士族。

刘宋时期,据《宋书》、《南史》统计出后妃16位,其中6人出身无法确定,①1人出身寒微,9人出身士族。

宋武帝刘裕微时所娶的臧爱亲,父祖皆为郡功曹。南北朝时期,“郡功曹”皆由地方大姓充任,故臧氏亦应为下级士族。少帝刘义符皇后司马茂英,乃晋恭帝女海盐公主。文帝刘义隆纳陈郡阳夏袁湛女袁齐媯为皇后,晋末袁湛为尚书右仆射,“祖耽,晋历阳太守。父质,琅邪内史,并知名”。[5]1498孝武帝刘骏皇后王宪嫄,其家为天下闻名的琅邪临沂王氏,其父王偃是“晋丞相导玄孙、尚书嘏之子也”,[5]1289其母是晋孝武帝女鄱阳公主,家世显赫。刘骏淫乱后宫,纳南郡王刘义宣女为淑仪,“假姓殷氏”。[6]323前废帝刘子业为太子时,纳何瑀女为太子妃。何瑀,庐江灊人,“晋尚书左仆射澄曾孙也。……尚高祖少女豫章长公主”。[5]1293明帝刘彧皇后王贞风,其家琅邪临沂王氏,其父王景文“少与陈郡谢庄齐名”。[5]2178后废帝刘昱皇后江简珪,为北中郎长史江智渊孙女,江家为济阳考城“华族”。[6]327顺帝刘准皇后出身于与琅邪王氏齐名的陈郡谢氏,其祖父谢庄乃太常谢弘微之子。

刘宋出身寒微的后妃,是宋明帝贵妃陈妙登,“屠家女也”,以“容质甚美”而被“迎入宫”。[5]1296南齐时,据《南齐书》及《南史》统计出9位后妃,其中,东昏侯萧宝卷潘妃出身不可知;齐高帝萧道成微时所娶妻子刘智容,父祖“并员外郎”,出身不高;除此之外的7人全部出身士族。

齐武帝萧赜为世子时,纳河东闻喜人裴惠昭为妃,其“祖朴之,给事中。父玑之,左军参军。”[7]391文惠太子萧长懋纳琅邪临沂王宝明为妃,其“祖韶之,吴兴太守。父晔之,太宰祭酒。”[7]392郁林王萧昭业纳抚军将军何戢女何婧英为妃,何氏乃庐江“华族”。[6]331海陵王萧昭文纳琅邪临沂王慈女王韶明为妃。明帝萧鸾皇后刘惠端出身彭城刘氏,其祖为光禄大夫刘道弘。东昏侯萧宝卷为太子时,纳太常禇澄女禇令璩为妃,禇澄与其父皆尚公主。和帝萧宝融纳琅邪临沂王俭孙女王蕣华为妃,王俭“祖昙首,宋右光禄。父僧绰,金紫光禄大夫。”[7]437

萧梁时期,据《梁书》及《南史》共统计出6位后妃,其中4位出身士族,只有梁武帝萧衍微时所娶丁令光与阮令嬴,出身不高。丁氏“世居襄阳”,[8]162父祖皆官品不高。阮氏则是綵女出身。

梁武帝萧衍元配郗徽,出身高平金乡望族郗氏,祖父郗绍为国子祭酒,父亲郗烨为太子舍人。简文帝萧纲皇后王灵宾,出身琅邪临沂王氏,祖父王俭、父亲王骞皆历官显位。元帝萧绎妃徐昭佩,出身东海士族徐氏,祖父徐孝嗣官居太尉,父亲徐绲为侍中、信武将军。敬帝萧方智王皇后,琅邪王佥之女,曾祖王份、祖父王琳、父辈王锡与王佥皆居高位。

南朝末代陈,据《陈书》及《南史》统计出后妃6位,其中4位出身士族,2人出身低微。

陈文帝陈蒨在梁时,聘吴兴武康沈法深之女沈妙容为妻,沈家为江南大族,在当地颇有影响。废帝陈伯宗为太子时,纳琅邪王固女为妃,后来立为皇后。宣帝陈顼皇后柳敬言,家世高显,出身河东解县柳氏,“曾祖世隆,齐侍中、司空……祖恽,有重名于梁代,官至秘书监……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9]129后主陈叔宝淫乐宫中,其皇后沈婺华却性端静,出身名门,为吴兴武康沈君理与会稽公主(高祖女)之女。

两位出身低微的后妃,一是陈霸先微时所聘的章要儿,其父章景明虽在梁代官至散骑侍郎,但其“本姓钮”,“为章氏所养,因改焉”,[9]126出身并不高。另一位是为后主陈叔宝十分宠爱的贵妃张丽华,“兵家女也。家贫,父兄以织席为事。”[9]131从上面所述情况可知,刘、萧、陈在成为皇族后所纳后妃多是士族之女,而且还多出身名门大姓。在24位出身士族的后妃中,有12位来自累世公卿的名望大族,像河内温县的司马茂英(宋少帝皇后);陈郡阳夏袁家的袁齐媯(宋文帝皇后)及谢氏家族的谢梵境(宋顺帝皇后);琅邪临沂王氏家族的王宪嫄(宋孝武帝皇后)、王贞风(宋明帝皇后)、王宝明(齐文惠太子妃)、王韶明(齐海陵王妃)、王蕣华(齐和帝皇后)、王灵宾(梁简文帝皇后)、梁敬帝王皇后和陈废帝王皇后;以及河东解县柳家的柳敬言(陈宣帝皇后)。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南朝四代,君主均出自寒微,但“刘裕本侨寒门,兰陵萧氏亦非高门之首。然为帝之后遂与王谢比肩。”[10]82这一时期的高门大族,虽依倚门户、因循虚位、位高清显,但秉政权臣已多出自寒素,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已非昔日。在这种情势之下,原先并不

9

2

①此六人分别是宋武帝刘裕张夫人、刘裕婕妤胡道安、文帝刘义隆淑媛路惠男、刘义隆潘淑妃、刘义隆婕妤沈容姬、明帝刘彧昭华陈法容。

钦羡与皇室联姻的世家大族们,也开始以结姻帝室为荣了。南朝宋时,门第高但却不能与皇族联姻的范晔甚至受到孔熙先的讥诮。宋元徽中,高平檀珪以自家联姻帝室及任职情况与琅邪临沂的王僧虔一比高低。可见,联姻帝室已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尽管梁时琅邪临沂人王峻声明:“臣太祖是谢仁祖

(谢尚)外孙,亦不藉殿下姻媾为门户”,[8]321

但从统计来看,世家大族们已一改往日的态度,开始积极地与皇室联姻,所以南朝后妃出自高门大姓的已非少数。正因为如此,在选纳后妃时,皇室也逐渐“找回”了身为皇族的尊贵与威望,可以从容地在众多名门闺秀中挑选。

值得注意的是,宋齐梁三代的后妃中仍无一人出身当地土著大族(即吴姓)。在三代统计的31位后妃中,从其家乡的地理范围来看,有5人来自南

方,①但从其地域及姓氏来看,均不是三吴高门。②

“盖帝室固不愿以吴人母仪天下,而吴之高门亦不

能破除‘非类’之成见,屈为帝室妃嫔也。”[10]82

但到陈时,情况有所变化,6位后妃中有一半来自吴兴,其中2位是吴兴武康沈氏,均为当地名望之族。看来吴姓士族对陈情有独钟,这也许与陈氏的出身有关。陈霸先,吴兴人,出身寒门,尽管其成为皇族后,仍不能如刘萧之侪可与王谢为伍,但作为四朝皇族中唯一的南人,吴姓大族们更乐意与陈氏联姻。

四、北魏时期

北魏时期,从道武帝拓跋珪建魏始到北魏末年,

根据《魏书》、《北史》共统计后妃26人,其中以文成文明冯皇后为界,后妃们的出身前后有明显变化:冯氏之前有9位,其中6位为部落大人或周边部族首领之女;而冯氏后面的17位后妃(包括冯氏)中,则有11人出身士族。沿着北魏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这个现象并不难理解。

早期的鲜卑拓跋部存在着普遍的部落间通婚,或联姻其他部落击败敌对部落,或弱小部落以联姻求得拓跋部的庇护。北魏建国初期,尚保持着这种部落间的通婚关系,一是因为习俗无法改变;二是当时拓跋部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需要内部各部落的支持,而周边部族首领为求得援助与支持也往往遣使送女和亲。因此,这一时期的后妃,多是部落大人之女或是周边部族首领之女。道武帝拓跋珪皇后慕容氏,是后燕愍帝慕容宝之女;另一位皇后刘氏,是北部大人刘眷的女儿;夫人贺氏,献明皇后贺氏之妹,其父野干为“东部大人”。明元帝拓跋嗣立后秦文桓帝姚兴女为皇后。太武帝拓跋焘皇后赫连氏,是大夏王赫连勃勃的女儿;其左昭仪郁久闾氏,是柔然敕连可汗吴提之妹。

太武帝拓跋焘时,北魏统一北方,开始成为与南朝抗衡的强大政权。在其政权逐渐封建化的过程中,婚姻关系也逐渐由原来的部落间通婚更多地转向与大族联姻。许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的臣僚不断向拓跋氏提出婚姻依古制的建议;同时这一时期汉人士族婚姻重门第的观念与行为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拓跋统治者。于是,和平四年(463),拓跋濬下诏申明婚姻要区别尊卑高下,“今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

[11]122

但这一诏令因鲜卑遗风尚盛而未收到预

期效果,直到孝文帝时,北魏皇族婚配重门第才开始真正执行。太和二年(478)孝文帝发布诏令,禁止“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惟氏族,下与非类婚偶”,

[11]145

并为自己及诸弟采纳大族女子为配偶。

此后元氏皇室所纳妃嫔大部分是士族名家之女。

从文成帝到北魏末年的17位后妃中,有11人出身士族。拓跋濬皇后冯氏,父亲冯朗为秦、雍二州刺史,姑为太武帝左昭仪。另一位皇后李氏,父亲李方叔乃宋文帝时济阴太守,后来归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后李氏,南郡王李惠女,祖父李盖,“少知名,历位殿中、都官二尚书、左将军、南郡公。”孝文帝元宏前后两位冯皇后,均是文明冯太后兄冯熙女,家世显贵。宣武帝元恪皇后于氏,太尉于烈侄女,父亲于劲颇有武略,其家“累世贵盛,一皇后、四赠公、三领军、二尚书令、三开国公。”

[11]1832

元恪另一皇后高

氏,为孝文帝高皇后弟高偃女;而灵皇后胡氏则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孝明帝元诩时,灵太后立其从兄冀州刺史胡盛女为皇后。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乙弗氏,其家“三世尚公主、女乃多为王妃,甚见贵重”。

[12]506

恭帝皇后若干氏,司空若干惠的女儿。

这一时期有3位后妃为权贵之女。孝武帝元修皇后高氏、东魏孝静帝皇后高氏,是齐王高欢的两个女儿。西魏废帝元钦的皇后是周王宇文泰之女。

另外3位后妃,一位是柔然公主(即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郁久闾氏),孝文帝元宏的另两位皇后林氏、高氏身份尚难判定。

北魏的皇后虽多出身士族,但属于高层士族的也不多。特别是孝明帝元诩时,其母灵太后欲荣重

03—①②即宋武帝婕妤胡道安(淮南人)、宋文帝淑媛路惠男(丹阳建

康人)、宋明帝贵妃陈妙登(丹阳建康人)、宋明帝昭华陈法容(丹阳建康人)、梁武帝修容阮令嬴(会稽余姚人)。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儒学中?柳冲传》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顾、陆、朱、张为大。”

门族,为元诩立其从兄女为皇后,而对其她名家闺秀则予以压制。史载:“太后为肃宗选纳,抑屈人流。时博陵崔孝芬、范阳卢道约、陇西李瓒等女,但为世妇。诸人诉讼,咸见忿责。”[11]340这样,名家女虽入宫掖,却非皇后、贵妃,因此在史籍中鲜有记载,统计时只能付诸阙如。

五、北齐、北周时期

北齐、北周时期,后妃出身士族的情况较之北魏犹有过之。据《北齐书》、《周书》及《北史》共统计后妃25位,①其中12位出身士族,5位为北魏公主或北魏宗室女,因洛阳元氏也是大族,故实际上出身士族的后妃17人。其余8人中,4人出身低微;北齐神武帝高欢纳一柔然公主,北周武帝宇文邕阿史那皇后为突厥公主;另2人北周文帝宇文泰叱奴皇后、武帝宇文邕皇后李娥姿出身没有记载。

北齐时期出身士族的后妃10位。神武帝高欢皇后娄昭君,赠司徒内干之女,“少明悟,强族多聘之,并不肯行”。[13]123高欢彭城太妃尔朱氏,尔朱荣之女,原为“魏孝庄后也”;[12]518另一妃小尔朱氏,尔朱兆(尔朱荣从子)之女,“初为建明皇后”。[12]518史载尔朱氏居北秀容,其家“常领部落,世为酋帅。”[11]1643文襄帝高澄为齐世子时,尚魏孝静帝姊冯翊公主元氏,后来尊为文襄皇后。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出身赵郡平棘李家,祖辈皆任官。高洋段昭仪,姑臧武威段韶妹,曾祖段信“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13]207其父段荣赠武威王。孝昭帝高演皇后元氏,魏宗室“开府元蛮女也”。[12]522武成帝高湛皇后胡氏,“父延之,魏中书令”,[13]668母为范阳卢道约女。后主高纬皇后斛律氏,斛律金孙女、斛律光之女,其家“一门一皇后、二公主,尊宠之盛,当时莫比”。[13]222高纬另一皇后胡氏,武成胡皇后侄女,其父胡长仁累迁右仆射及尚书令。

北周时期出身士族的后妃有7位。文帝宇文泰皇后元氏,为魏孝武帝妹。孝闵帝宇文觉皇后元胡摩,西魏文帝第五女晋安公主。明帝宇文毓未为帝时纳太保独孤信长女为夫人,后追崇为皇后,独孤氏祖先“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14]143宣帝宇文赟五位皇后中三位出身士族:皇后杨丽华,出身弘农华阴大族杨氏,其父杨坚手握重权;元乐尚,魏宗室开府元晟次女;尉迟炽繁,蜀国公尉迟迥孙女。静帝宇文衍皇后司马令姬,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孙女,其父司马消难为北周柱国、荥阳公。

北齐北周后妃中有4人出身低微。北齐文宣帝高洋薛嫔,“本倡家女”。北齐后主高纬皇后穆邪利,“本斛律后从婢”。[13]146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朱满月,“本非良家子”;[14]146另一皇后陈月仪,为大将军山提女,但山提“本高氏之隶。……高祖平齐,拜大将军”。

北齐北周时期士族出身的后妃占了绝大多数,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北魏末年的“河阴之变”及改朝易代已使世家大族元气大伤,世族制度在北朝也趋于衰落,这种情形之下,联姻帝室成为维持家族贵宠的出路,而北齐高氏、北周宇文氏建立朝廷后也需要他们的支持。其次,高氏、宇文氏原为北魏重臣权将,其家多尚魏公主、宗室女是自然的。

综上所述,伴随着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形成、发展、兴盛和走向衰落这一历史过程,与婚姻重门第观念并道而行者,除了士庶不婚外,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也普遍多为士族之女。值得指出的是,皇室和门阀虽热衷联姻,但作为妃嫔的候选人却并不兴高采烈。西晋武帝采选后妃时,“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2]953而一旦临选则忧虑不安,“赐采女食,皆忧不食”。[4]210后妃的命运往往坎坷舛错,这大概是她们选择躲避和感到忧虑的主要原因吧。

参考文献:

[1]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李昉等.太平御览[Z].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汤球辑,杨朝明校补.九家旧晋书辑本[Z].郑州:中州古

籍出版社,1991.

[5]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8]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9]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0]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7.

[11]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令狐德棻.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责任编辑:胡晓明)

1

3

①《北齐书》、《周书》、《北史》的记载中,还有一些后妃为神武帝高欢、文襄帝高澄所纳妃嫔,鉴于他们未正式登帝位,故仅统计几位地位较高的后妃。

conom ic devel opment,and the second is the contrast of political and m ilitary power bet w een north and s outh.

Key words:W ei,J in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Sui Dynasty,reunificati on;cultural a wareness;eco2 nom ic devel opment;political and m ilitary strength

Study on W e i of J i n gzhao I mm i gra ti on to the Southward after“Y ongji a R i ot”

S ONG Yan2mei

(School of Hu manities,Changshu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Changshu215500,China)

Abstract:I n Medieval China,W ei Power Clan fr om J ingzhao district is the first of Guanzhong County Power Clans. During W ei,J in,the Southern and the Northern Dynasties,W eiπs fa m ily had i m m igrated out and divided int o much more branches.I n the earlier ti m e of“Yongjia R i ot”,the main branches of W eiπs fa m ily mostly self2p reserved in their homet own.A l ong with the collap se of the regi m es f ounded in Guanzhong,W ei branches leaved out.I n gener2 al,there were three ti m es t o the s outh.The branches i m m igrating t o the s outh had different living p r ocess:s ome i m m igrated earlier but maintained short ti m e;s ome ca me and back;s ome others devel oped greatly but were de2 str oyed finally.I n Tang Dynasty,W ei Power Clan had fa mous nine branches,which were most descents of the branches lived in the north during J in and Sui Dynasties.I m m igrati on t o the s outh had deep ly influence on W ei Clanπs devel opment.

Key words:Yongjia R i ot;W ei Power Clan fr om J ingzhao district;Southward m igrati on

Ana lysis of the Em presses and I m per i a l Concub i n esπParen t age i n W e i,

J i n,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 yna sti es

L I Yu

(Shangdong Acade my of S ocial Sciences,J inan250002,China)

Abstract:During W ei,J in,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peop le e mphasized s ocial status f or marriage.I n these peri ods,e mp resses and i m perial concubines mainly ca me fr om powerful and well2known fa m ilies,but there were s ome differences at vari ous stages:the e mp resses and i m perial concubinesπs ociety status were more humble in W ei Kingdom;I n Eastern J in,W estern J in and Southern Dynasties,they were fr om powerful and big fa m ilies;I n Northern W ei Dynasty the circum stances were more comp licated,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Northern W ei Dynasty, the e mp resses and i m perial concubines were mostly daughters of tribesπheads or circu m jacent racesπheads,but fr om Emper or Xiaowen t o Northern Q i and Northern Zhou Dynasties,they mostly ca me fr om powerful and big fa m ilies. Key words:W ei,J in,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e mp resses and i m perial concubines;parentage The Green Henr i k I bsen and Hu Sh iπs Ibsen ism

———Cen tenn i a l of A n E nem y of the Peop le i n Ch i n a

Y ANG Ying2p ing

(School of Hu manities,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211171,China)

Abstract:Henrik I bsen e mbodies his concern and attenti on of ecol ogy thr ough his dra ma A n Ene m y of the People. There is a hist ory of one hundred years since Lu Xun and Hu Shi firstly intr oduced I bsen t o China in N e w You th in 1908.Hu Shi advocated I bsenπs realis m and the s p irit of struggle in his Ibsenis m.Peop leπs ignorance of envir onmen2 tal crisis makes us feel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Henrik I bsen in conte mporary s ociety.I n the ne w peri od,the appearance of ecol ogical dra ma in Chinaπs stage is gratifying,and als o shows the i m pact of A n Ene m y of the People on Chinaπs modern dra ma.

Key words:Henrik I bsen;ecol ogical dra ma;influence

L i fe Aestheti c I deology i n Na tura l Aestheti cs of Laoz i and Zhuangz i

ZHAO Guo2qian

(School of Hu manities,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211171,China)

Abstract:Aesthetics of Laozi and Zhuangzi convey a str ong sense of life,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a p r of ound reflecti on on life and the universe,in the deep concern of natural life and human value,and in the deep pursuit —

1

2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时教案总第19课时 课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魏晋南北朝科技、思想概况;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历 史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北朝科技的主要成就。难点: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备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在社会动荡与局部统一的大背景下,南北朝

的文化成就别具地域与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1.数学:刘徽、祖冲之与圆周率。刘 徽(魏晋)——计算圆周率方法“割圆术”。祖冲之(南朝)——精确推算圆周率;著《缀术》(领先近1000年)。祖冲之取得数学成就的条件(江南经济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祖冲之个人才华)。2.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问世反映什么现象(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民族融合加强)。3.地理学: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裴秀(西晋)——著《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图原则(杰出地图学家)。郦道元(北魏)——著《水经注》(地理名著与文学作品)。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 新历——《大明历》,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数学上,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 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 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 东汉(25—220) │ ┌————————————————————┐ │↓│ 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 ↓│ 西晋(265—316)←—————┘ │ ┌————————————————————————————————┐ │││ ││十六国(304—439) │││ ┌———————————————─———————————————┐││↓││ │┌——————【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 ││(304—347)(304—329)(338—376)│ ││↓││ ││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 ││↓↓↓ ││——————— │↓↓ 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 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 │││ ││┌—————————————————————————————————┤ ││││││ │└—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 │(405—413)(400—421)(386—403)(384—394) ││││ ││┌—————————————┐│ │↓││↓↓ │【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 │(401—439)(397—414)(384—417)↑(384—409) ││││││ │││││┌—————┐ ││↓│││↓ ↓│【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 ││↓↓↓↓ ││┌——————————————————————————————— ↓││↓ 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 │││┌————————————┐ ↓││││ 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 ↓││↓↓ 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 ↓││ 陈(557—589)→┴——————————┐│ ↓↓ 隋(581—618) 注: 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②“【】”是《十六国春秋》中提到的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时期政权并不仅此十六个。 ③“()”括号内表示政权的建立民族及其存在时间。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清世宗胤禛(1677~1735)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元雍正。 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仅十三年,但他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的皇帝。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皇帝(剧照) 年号:雍正 生辰: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 八字:戊午甲子丁酉壬寅 出生地:紫禁城皇宫 属相:马 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 排行:康熙帝第四子

初婚:14岁 原配:乌拉那拉氏 配偶:皇后2人,皇贵妃2人、妃三3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格格3人等 子女:10子,4女 即位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722年12月27日) 即位年龄:45岁 在位年数:13年 卒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 享年:58岁 死亡地:北京圆明园九州清晏 庙号: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泰陵 继位人: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 雍正皇帝- 家庭 后宫 后妃孝敬宪皇后,皇后乌喇那拉氏,侍卫内大臣費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 孝圣宪皇后,熹贵妃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 敦肃皇贵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的女儿,年羹尧的妹妹,雍正三年十一月,薨。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

清朝后宫

皇后(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8人) 贵妃(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8人) 妃(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6人) 嫔(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6人) 贵人(五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4人) 常在(六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3人) 答应(七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2人) 宫女(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皇后最大 ____°正一品:皇德妃、皇贤妃、皇淑妃各一位,首位大,有权升降正三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一品:贵妃【一位,有权升降从三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一品:淑妃,德妃,莞妃,端妃,庄妃【各一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三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二品:夫人【两位,等大,有权升降正四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二品:妃【四位,等大,有权升降从四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二品:侧妃【四位,等大,有权升降庶四品以下妃嫔】 =================《。对上称臣妾对下称本宫。》================= _____°庶四品:充仪,充媛,充顺,充柔,充华【各四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六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德仪,德媛,德容【各一位,首位大,有权升降正五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三品:贵仪,贵嫔,贵姬【各两位,首位大,有权升降从五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三品:婕妤,德妤,良妤【各两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五品以下妃嫔】 _____°正四品:容华【八位,等大,有权升降正六品以下妃嫔】 _____°从四品:婉仪,婉媛,婉容,婉华,婉宁【各三位,首位大,有权升降从六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五品:明仪,明媛,明容,明柔,明华【各五位,等大,有权升降正七品以下妃嫔】=================《。对上称嫔妾对下称本仪。》================= _____°从五品:荣嫔,虞嫔【各五位,等大,有权升降从七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五品:茗媛,茗妤【各两位,等大,有权升降庶七品以下妃嫔】 _____°正六品:嫔【十位,等大,有权升降正八品以下妃嫔】 _____°从六品:姬【十位,等大,有权升降从八品以下妃嫔】 _____°庶六品:芬仪,芬媛,芬容【各八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八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七品:薇仪,薇媛,薇容【各十位,首位大,有权升降正九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七品:苑仪,苑媛,苑容【各十位,首位大,有权升降从九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七品:芯仪,芯媛,芯容【各十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九品以下妃嫔】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以及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2)士族地主与门阀制度; (3)玄学、佛教的发展与兴盛; (4)汉分治。 2、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而且要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等来加深理解,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年表等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容,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白时代特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法。 (2)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述观点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的法。 3、思想培养目标: (1)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得以巩固。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我国境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他们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3)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教学要点 (一)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灭统一全国止。(二)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开放的时代。 (1)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5)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远。 2、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1)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2)南北两地区经济出现逆向差异; (3)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 3、文化结构的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设计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兴盛及波斯、希腊文化羼入。上述诸多新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此时期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长期的社会的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商业趋于停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除官府垄断手工纺织业外,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由于官营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密切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瓷器设计特点:1、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工艺方面: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成分,含铁的坯釉经过还原焰烧成便会呈现青色。设计方面:造型、胎质、釉色等方面南北两地有较大区别。南方秀丽,北方浑朴;南方釉色青翠,北方青中泛黄。社会风尚方面:当时以玉为贵,青瓷色调泛青,质感如玉,深受喜爱。由于此时受玄学影响,瓷器造型大多高挑而雅致,富于审美性。2、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特点: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3、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4、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南京发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 大妃(大福晋)和皇后 元妃(1593-1612),钮祜禄氏。巴图鲁赠宏毅公额亦都之女。万历二十一年生。为元配嫡福晋,是第一任大福晋。万历四十年卒。子一,皇三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那拉氏。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二,皇长子豪格;皇次子洛格。女一,皇长女,封固伦公主。 孝端文皇后(1600-1649),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女三,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额哲;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孝庄文皇后(1613-1687),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谥曰孝庄文皇后。子一,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女三,皇四女,封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封固伦淑慧长公主;皇七女,封固伦淑哲长公主。 敏惠恭和元妃(1609-1641),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薨。子一,皇八子,二岁殇。 侧妃(侧福晋) 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贝勒阿纳布之女。生二子,第二子乌努春。生皇五子硕塞。薨年不详。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巴雅尔戴青之女。卒年不详。女二,皇六女;皇九女。 懿靖大贵妃(?-1674),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后封郡王阿霸垓额齐克诺颜之女。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子一,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女一,皇十一女,封固伦端顺公主。抚养一蒙古女,名淑济(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康惠淑妃(?-1669),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康熙六年卒。抚养一蒙古女(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庶妃(庶福晋) 庶妃,包括小福晋、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没有名分的妾,庶福晋仅是对她们的尊称而已。其中生育子女者才能成为小福晋,所生子女属庶出。 小福晋5人 庶妃颜扎氏,称小福晋。布颜之女。天命十一年来归。子一,皇四子叶布舒。 庶妃那拉氏,称小福晋。英格布之女。天聪八年来归。生一子,皇六子高塞。女二,皇十女;皇十三女。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称小福晋。安塔锡之女。崇德元年来归。子一,皇七子常舒。 庶妃克伊克勒氏,称小福晋。拜祜之女。崇德三年来归。子一,皇十子韬塞。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的局限性 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这些歌词在内容上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所谓“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子夜歌》)。 产生上述特点或者说局限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是为“都市之歌”。这也就规定了它的狭隘性,不能反映广大农村的面貌,并难免有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其次,也由于统治阶级有意识的采集。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丝毫也没有“观风俗,知薄厚”的意味,而只是按照他们的阶级趣味、享乐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 二、南朝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特征 南朝乐府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一)在爱情问题上,封建社会的罪恶之一,是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由。这在南朝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反映。这里有失败者的哀鸣,如《华山畿》: 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 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 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 (二)封建社会的另一罪恶,是男女不平等。这种现象在中上层社会、在大都市里更加显著。因此在这些情歌中虽有少女们青春的欢笑,但更多的却是对男子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如: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冬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子夜歌》 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 (三)南朝民歌既多来自商业发达的大都市,因而其中还有不少被屈辱的妓女们的悲诉。如《寻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夜度娘》和《长乐佳》也都直接或间接地诉说了她们的酸辛。 南朝乐府民歌除上述情歌外,也有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的。这类作品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有的是女子独唱,如《拔蒲》:

《中国建筑史》中魏晋南北朝建筑特色

“初发芙蓉”的魏晋时期建筑 ——《中国建筑史》中魏晋南北朝建筑特色 摘要: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是一部比较完备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这篇读书报告将着重于介绍书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建筑特色,根据具体遗址来对比出南北朝建筑的特色与区别以及那一时期的建筑特征。并研究在魏晋南北时期佛教传入对建筑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石窟,佛寺,佛塔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早年著作,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梁思成,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他建议完整保留北京城,而择地另建新城。如果当初国家领导人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如今北京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座古城。 书的封面上印着梁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备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为后世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读罢此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建筑及显存的遗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地上建筑,汉代只留下少许石阙、墓葬和崖墓,盖因年代久远且经战乱,木构建筑不得遗留人间。主要见于四川,山东和河南有几处。魏晋南北朝则主要是石窟及砖塔。多见于山西、河南和河北。例如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南嵩岳寺、河北与河南交界处响山堂石窟,石窟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本身,其内部雕塑和绘画更是记录当时建筑风格和人物风俗的绝佳载体。例如内部各种佛塔的浮雕为研究当时的塔提供了很多素材。隋唐起渐渐有木构建筑遗留,例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最早的木构建筑。此阶段的砖石塔类型建筑遗留最多,可见到斗拱结构的日趋成熟极盛。五代宋辽金继续唐代对都城的经营和设计,书面记载已有很多。木构建筑现今存留较多,最古的木塔为辽代的应县木塔。地方城市规模见苏州府文庙的《宋平江府图》碑,为古代官署建筑不可多得之史料。元明清遗留建筑已可从都城的整体规模角度来研究,比如中轴线设计、城中街道交汇处设钟鼓楼、市中心设牌坊、城门对应大街以城楼为对景、一正两厢、前朝后寝等。 本文就着重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过渡期。在三百余年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汉族与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能在佛教中寻找安慰,而正是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

巧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口诀

巧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口诀 兀与缀术南朝祖北朝齐民有要术 西晋裴秀禹贡图北魏道元水经注 东晋葛洪结合儒弘景学佛教义富 佛教盛行因为苦法显西行写成书 反佛范缜是唯物灭佛实践有两武 四五骚七完过渡建安文学写白骨 渊明归园不嫌苦山水灵运有乐趣 民歌采桑新乐府敕勒川上木兰舞 东汉书法成艺术曹魏钟繇创楷书 东晋羲之兰亭序龙门二十魏碑书 三国不兴佛画祖女史洛神东晋顾 大同洛阳有石窟闻名世界成宝库 龟兹音乐大面舞影响深远到戏剧 “兀与缀术南朝祖”是指圆周率与《缀术》是南朝祖冲之的成就。“北朝齐民有要术”是指北朝的《齐民要术》“西晋裴秀禹贡图”是指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北魏道元水经注”是指北魏郦道元写了《水经注》。“东晋葛洪结合儒”是指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弘景学佛教义富”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丰富了道教教义。“佛教盛行因为苦”是指佛教盛行是因为它为在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法显西行写成书”是指法显曾西行取经,回国后写成《佛国记》一书。“反佛范缜是唯物” 理论上反对佛教的范缜是唯物主义思想家。“灭佛实践有两武” 实践上灭佛的是两个武,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四、五、骚、七完过渡”是指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度。“建安文学写白骨” 是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蒿里行》有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渊明归园不嫌苦”是指陶渊明《归园田居》,不嫌苦累。“山水灵运有乐趣” 是指山水诗开始兴盛,谢灵运等是代表。“民歌采桑新乐府”,民歌《采桑度》是一种新乐府诗,“敕勒川上木兰舞”表面意思是在敕勒川上花木兰跳舞,实际指《敕勒歌》和《木兰辞》。“东汉书法成艺术”是指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曹魏钟繇创楷书” 曹魏时的钟繇创造了楷书。“东晋羲之兰亭序” 是指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龙门二十魏碑书” 是指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三国不兴佛画祖”是指三国时的曹不兴是佛像画的始祖。“女史洛神东晋顾” 是指《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大同洛阳有石窟闻名世界成宝库”是指大同的云冈石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龟兹音乐大面舞,影响深远到戏剧”是指少数民族音乐《龟兹乐》等传入, 《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 [基础知识] 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农学家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地理学家裴秀与《禹贡地域图》郦道远的《水经注》玄学家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葛洪、陶弘景与道教佛教传播范缜与《神灭论》私学发展《颜氏家训》范晔与《后汉书》陈寿与《三国志》诗歌发展建安文学田园诗人陶渊明骈体文民歌盛行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干宝与《搜神记》“书圣”王羲之顾恺之的绘画石窟艺术音乐的融合与发展[基本理论] 1.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由于民族融合程度的空前加强,在继续前代的基础上,科技文化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2.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文化领域出现新气象; 3.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为后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能力培养] 1.通过总结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特征,分析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进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将多项成就与前代进行对比,并估量它的现实意义和世界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回纳联系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 战乱时期与科技文化成就发展的矛盾分析 [教具教法] 图片,资料,讲述,结构示意图,讨论 [教学过程] [导进新课]自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概述导进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1)刘徽,魏晋时期,提出圆周率的正确方法,运用极限理论。 (2)祖冲之,南朝,Л=3.1415926-3.1415927间,早欧洲一千年。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躲、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舆图学家,绘制《禹贡地域图》,绘图理论延用至明末。北魏郦道远《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消极。名为“清谈”,将儒家《周易》、道家《老子》和《庄子》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活动于洛阳。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资料]当时文人想借助道家思想使自己回回自然,摆脱现实纷争,但又不可能彻底摒弃儒家经典,由于他们都接受了儒祖传统教育。于是出现以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的怪现象,援道进儒,儒道合流,形成魏晋时期特有现象——玄学。汉儒重家教,师法,注重家学渊源与宗派门户之见,魏晋名士学从己出,喜欢独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及食品加工与贮存等技术的农书是A.《考工记》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四民月令》 2.玄学在魏晋南北朝盛行的社会基础是 A.士族制度的发展 B.国家处于分裂状况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北方民族融合 3.范缜发表《神灭论》,直接针对 A.佛教宣扬转生来世 B.佛教盛行加重人民负担 C.统治阶级利用天命思想进行欺骗 D.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4.佛都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未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B.民间道教的抵制 C.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巩固 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6.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不具备的文化特色是 A.宗教特色 B.市民特色 C.民族特色 D.贵族特色 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在不少领域内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不包括 A.民族大触合B.频繁的对外交往 C.北方经济的发展 D.江南经济的开发 8.陶潜的《桃花源诗》①反映了人民质朴的劳动生活②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③向往一种世外桃源生活④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勇 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实质是 A.抨击时政 B.崇尚清淡 C.维护庶族利益 D.为士族辩护 10.汉字书法发展的顺序是①篆书②楷书③行书④隶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人之所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发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篇》材料2:“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神灭论》回答:(1)从材料1和材料2中判断是哪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并加以分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三单元第二、三课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兰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魏晋南北朝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使学生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3)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认识当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勤奋钻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从而树立努力勤奋刻苦学习的信念。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民歌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2.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法 1.归纳法;2.阅读指导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2)庄园经济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相关内容。结合前面我们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因素;(4)历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众的因素等。然后分析出: (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

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建筑

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建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魏晋南北朝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 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中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中文名,魏晋南北朝建筑。建筑类型,佛寺。佛塔和石窟。建筑特色,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城市建筑,邺城洛阳。建筑特征,成熟。圆淳。 艺术简介。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 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定。战争破

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年间。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 圆淳。此时期为中国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国。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异族的奴隶。他们在佛教中求得寄

托。 同时也看到了佛教的传播对于安定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正如古诗中写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道大盛。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总之。这是一个建筑技艺大发展的时期。在建筑装饰方面。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丰富了中华建筑的形象。 建筑类型。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 佛塔和石窟。佛教在东汉初就已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予以大力提倡。兴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和石窟。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所。僧尼10万多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大崇佛教。兴立寺塔。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崇佛。建都平城时。就大兴佛寺。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阅读精选(1):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是多少年?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阅读精选(2): 雍正在位多少年_雍正皇帝简介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带给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到达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阅读精选(3):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他后面是那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些?

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教材教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材教法 一、教学重点:科技文艺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二、本节教学时数为2课时。建议:前一课时,讲授科学技术、宗教哲学的有关内容;后一课时,讲授文学、艺术的成就与发展状况,以及对魏晋南北朝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如能在结束新课后还有时间总结全章则更好。 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照应本章引言,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本章引言进行再认识,进一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脉络与历史地位,由当时的特定环境自然引入文化内容的教学。反复对本章基本内容进行简要的系统回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对本章内容反复认识,加深理解,而且这样导入本节新课,可以加强本章内容的整体感。 三、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又多有创新。基于高中教学的实际,本节的内容只能从中择其要者,简要述评。另外,本节内容比较侧重自然科学,这一时期的生产技术成就,如:马钧的机械制造、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百炼钢与灌钢技术等,已见于前节,对这些技术创新,教师在本目教学中不必展开,但可以提及。 数学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最为显著的学科之一,圆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数学发展最显著的成就。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了“周三径一”,即圆周率为3。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知道那太不精确了。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刘徽所运用的初步的极限概念和直曲转化思想,非常可贵。祖冲之则更进一步精确推算了圆周率,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两个数值之间,并提出其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在世界科技史上竟千年无人超越。他还著有《缀术》,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农学成就当首推《齐民要术》。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农业很发达。据《汉书·艺文志》记录,西汉以前共有九种农书。《胜之书》是西汉农书,但已散佚,就靠一些农政书籍尤其是《齐民要术》的引文,人们才能知其残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贾思勰的这部著作集中、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学成就,尤其是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生产经验。贾思勰治学严谨,“采捃(jùn,摘取)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最终写成这部农学的科学著作。 地理学也是我国古代深得重视的学科。西汉时期,人们已能绘制精确的地图。东汉时,桑钦著《水经》。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裴秀、北魏郦道元都是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地理学家。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他对历史地理认真研究,方有此作。在《禹贡地域图·序》中,他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水经》记载了137条河流,《水经注》补入一千多条,文字也扩充了几十倍,内容涉及面更广,其内容远远超出了河道、水文,包括了河道流经地域的历史变迁、经济状况、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而且文笔生动流畅。 四、关于“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 本目首先应讲清道教的改造。道教源于民间,土生土长,常常成为民间结社的工具。东晋南北朝时期,葛洪、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对它加以改造。这个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道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使道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二是吸取佛教的诫规,模仿佛教的寺院组织,建立道观,发展势力。葛洪在医学、化学方面有重要成就,陶弘景也精通医学。道教的健身法、拳法促进了中国武术的进步,他们的炼丹术无意中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炽盛。这是乱世为佛教广为传布提供了社会条件的结果。其一,这是统治者加强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除西晋的短暂统一以外,在近四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先后存在过三十多个政权。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礼乐制度废坏,自然给社会生产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然而在这一时期,秦汉以来的天下统一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合二为一的固定模式打破,政治文化中心开始南移,边疆地区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已有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和建立政权,在与汉族的接触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传统文化而开始进行汉化进程,汉民族也大量吸收了个少数民族和域外传入的各种文化因素。即以音乐而言,“天竺乐”、“龟兹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等西域胡乐几乎畅通无阻的涌向了中原,风靡南北,不仅带来了“胡乐荐臻”状态下的音乐文化的大融合,也为隋唐宫廷燕乐得形成奠定的基础。同时,佛教音乐也开始流行。魏晋南北朝时代打破了经学一统之局,进入文学自觉之时代,再次出现文化多元走向并相互吸收、借鉴、融合,成为中国历史由秦汉一统向隋唐盛世之过渡阶段。 魏晋南北朝的美学在扬弃先秦两汉伦理实用美学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倡表现、偏心理、重主体的情感愉悦型的新的美学体系。中国古典美学偏于抒情和表现的总体特征,正是在此时期获得了基本确立。而对美学发展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玄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提出。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士人们以《老子》、《庄子》、《周易》为谈资,掀起

了一场谈玄风尚。而在文艺上的三曹、嵇康、阮籍,书法上的钟、卫等人都是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在没有过多的统治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歌功颂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和一种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 魏晋人的生活与人格具有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的特征,“任自然”的审美意识,本质地表现为自然主义与个性主义的有机统一,因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的主流。 “任自然”的审美意识,与先秦时期形成的“自然说”美学思想有渊源关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山水诗的艺术创作,同时对其时的瓷器、园林、名士生活方式的审美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追慕“清秀”的审美设计倾向。 下面从一些具体的音乐或文学作品中看一下体现出的一些音乐美学思想: n 王弼《论语释疑》所推崇的“大成之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称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最终走向统一。 从分裂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这一时期,我国的朝代更替十分频繁,甚至出现十几个政权互相并立的局面,南北地区长期对峙。 从统一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虽然国家长期分裂,但其中也孕育的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晋曾经短暂统一全国,魏国、前秦、北魏、北周都曾经统一北方,东晋以后,南方地区长期统一。二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南北经济形态和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为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南方、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使南北方民族矛盾减少,也推动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1.国家长期分裂,民族融合加快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少数民族封建化 以战争为基本方式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 3.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4.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士族制度形成和发展。 经济上:南方得到了开发,南北趋向平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逐渐趋向平衡。由于长期受战乱的影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和劳动力,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在三吴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方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东汉末年和十六国两次大的破坏。但是,由于一些统治者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经济在经历战乱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例如曹魏政权推行重农政策和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新式灌溉工具翻车和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的推广等,都对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北方游牧经济和中原农耕经济两种生产方式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总之,由于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大大缩小,加速和深化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的分裂战乱局面和建立统一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1.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 南方经济得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安史之乱后超过北方,南宋真正实现南移) 2.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调制和府兵制 3.出现灌钢法, 出现了白瓷 4.出现了草市,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5.马钧发明灌溉用的翻车 6.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膨胀,造成了土地和劳动力的流失;占有重要地位 7.东晋利用石油(照明、治病、书写、润滑和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