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AZHAN YANJIU /发展研究

F

|四川农业与农机/2014年6期|

□李

杰/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加快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1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四川农机化水平较低,很多作物生产和作业环节的机械化还处于空白。2013年四川农机总动力为3937万kW ,全省农业机械总值达289.37亿元,拖拉机、耕整机、播种机、农用排灌机械拥有量分别达到24.08万台、110.26万台、1.93万台、89.55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5%;其中,机耕水平较高,机播和机收水平较低;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稻麦机械化水平较高,其他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

2四川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2.1农机化投入不足,农机化整体水平

相对较低

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后,四川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机化的投入,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还进行了农机购置的累加补贴。但由于四川地方财政困难,农民购买力不强,农业机械投入资金仍然不足。此外,政府补贴导向不合理,大中型机械补贴比例较大,而适宜四川广大丘陵山区的小型机具补贴相对较少。农机化投入资金补贴的范围狭窄,项目单一,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机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监理鉴定、农机科研开发、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没有相应的投入。2.2

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农机作业

难度大、效率低

四川丘陵山区的人口、耕地、粮食总产量均占全省的80%左右,丘陵山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丘陵山区由多种地形组成,由于光热、水分、植被、土壤等差异,带来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丘陵山地耕地田块小,田间道路窄,种植规模小,实现农业机械化难度较大,解决农机作业的“上山下水”是最大的难题。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的复杂性造成了农机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其单位面积所需农机装备量高于平原地区。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低、购买能力差,这些都决定了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2.3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机构萎缩,处

境艰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四川的农业机

械科研单位有13个,拥有职工732人(不含重庆)。其中,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拥有职工301人,曾经完成了许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20

世纪80年代中期削减事业经费,从而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目前全省农业机械科研机构减少15%,职工人数减少45%,开发项目减少60%,科研成果减少80%,人才净流失60%。改革的初衷是设想通过削减事业费,促进科研院所向“应用开发”科技型企业转化,但其结果却导致人才流失,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的研究无人问津,技术开发也成为无源之水。2.4

基层公益性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已快

到网破人散的地步

许多乡镇一级公益性农技管理服务

组织,是按政企分设的原则,分别建立农机管理和农机服务组织。乡镇行使农机管理服务的机构是基层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纳入财政预算。四川省除了少数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少量事业费补贴之外,多数是赋予乡镇农机站管理职能,经费由站办企业自收自支,过去多数依靠经营平价柴油,吃点批零差、收点管理费过日子,现在油料业务和管理费被取消,面临乡镇机构精简撤并,转为新设置的“农业服务中心”,原来的站办企业资产也由乡镇收走,无法行使农机管理和推广服务职能,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名存实亡。

3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3.1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购机和

对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旺盛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愈来愈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田“转移”到二、三产业,或者“半转半移”,从事亦工亦农的多种经营活动。这给农机化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业机械化产生了客观需求和拉动,一是农村劳动力出现有限短缺,要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用物化劳动代替人畜劳动,尽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显著增加,对农机及其服务购买能力显著增加,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条件。3.2农业机械化多渠道投入新机制逐渐形成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