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灸法

中医科灸法
中医科灸法

_ _

_ _ 窗体顶端

中医科科室8月份考试试题

姓名: 分数:

一、A 型选择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题号填 入题干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16分。)

1. 艾叶的采集,最好在每年的什么时候

A 、2~3月间

B 、3~5月间

C 、5~6月间

D 、6~8月间

E 、7~9月间

2. 以下哪一种药物为非火热类灸材

A 、灯心草

B 、桑枝

C 、桃枝

D 、硫磺

E 、甘遂

3. 以下哪一种药物为火热类灸材

A 、毛茛

B 、斑蝥

C 、硫磺

D 、白芥子

E 、旱莲草

4. 以下哪一种方法属于针刺与艾灸结合的方法

A 、太乙针灸

B 、雷火针灸

C 、百发神针灸

D 、温针灸

E 、三气合痹针灸

5.以下哪一种方法属于瘢痕灸

A 、隔姜灸

B 、非化脓灸

C 、雀啄灸

D 、雷火针灸

E 、化脓灸

6.非化脓灸适用于

A 、虚寒轻证

B 、虚寒重证

C 、肺痨、腹中积块等症

D 、急性吐泻、腹痛等症

E 、阳萎、早泄等症

7.以下哪一种灸法属于实按灸

A 、温和灸

B 、非化脓灸

C 、隔姜灸

D 、太乙针灸

E 、温针灸

8.以下哪一种方法属于悬起灸

A 、雷火针灸

B 、无瘢痕灸

C 、隔蒜灸

D 、温针灸

E 、雀啄灸

9.灸后必须贴敷药膏的灸法是

A 、化脓灸

B 、非化脓灸

C 、太乙针灸

D 、隔姜灸

E 、铺灸

10.民间用来治疗虚劳、顽痹等病症的灸法是

A 、隔胡椒饼灸

B 、隔姜灸

C 、非化脓灸

D 、铺灸

E 、温针灸

11.擅长治疗阳萎、早泄等病症的灸法是

A 、化脓灸

B 、非化脓灸

C 、隔姜灸

D 、温和灸

E 、隔附子饼灸

12.擅长治疗肺痨、腹中积块等病症的灸法是

A 、隔蒜灸

B 、隔胡椒饼灸

C 、隔豆豉饼灸

D 、非化脓灸

E 、温和灸

13.具有温阳祛寒、拔毒止痛、去腐生肌作用的灸法是

A 、灯火灸

B 、黄蜡灸

C 、桑枝灸

D 、硫朱灸

E 、隔蒜灸

_

14.善治小儿惊风、痄腮等疾病的灸法是

A、灯火灸

B、桑枝灸

C、隔蒜灸

D、雀啄灸

E、太乙灯灸

15.善治感冒、呕吐、泄泻等病症的灸法是

A、隔蒜灸

B、隔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灸

E、温和灸

16.灸后出现的大水泡刺破放放液后,应涂以

A、75%乙醇

B、95%乙醇

C、碘酒

D、龙胆紫

E、玉红膏

二、B型选择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各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最佳

答案的题号分别填入各自题干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20分。)

A、化脓灸

B、雀啄灸

C、温针灸

D、灯火灸

E、桑枝灸

1.属于艾条灸的灸法是

2.属于艾炷灸的灸法是

A、化脓灸

B、灯火灸

C、隔蒜灸

D、温和灸

E、百发神针

3.属于悬起灸的灸法是

4.属于间接灸的灸法是

5.属于实按灸的灸法是

A、太乙针灸

B、雷火针灸

C、回旋灸

D、雀啄灸

E、温和灸

6.点燃艾条后在穴位皮肤上方固定施灸的灸法是

7.点燃艾条后在穴位皮肤上方上下移动施灸的灸法是

8.点燃艾条后在穴位皮肤上方左右移动施灸的灸法是

A、隔附子饼灸

B、化脓灸

C、隔蒜灸

D、隔姜灸

E、隔盐灸

9.多用于治疗感冒、呕吐、泄泻等病症的灸法是

10.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肢厥、虚脱等病症的灸法是

11.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病症的灸法是

A、非化脓灸

B、化脓灸

C、温针灸

D、隔姜灸

E、温和灸

12.灸后不留疤痕的直接灸法是

13.必须将艾炷燃尽的灸法是

14.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等病的灸法是

A、化脓灸

B、温和灸

C、太乙针

D、温针

E、桑枝灸

15.属于实按灸的灸法是

16.属于针刺与灸法相结合的灸法是

17.属于非艾类的灸法是

A、非化脓灸

B、隔附子饼灸

C、回旋灸

D、太乙针灸

E、温针灸

18.属于直接灸的灸法是

19.属于间接灸的灸法是

20.属于悬起灸的灸法是

三、X型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题

干后的括号中,少选、多选、错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1.悬起灸包括

A、化脓灸

B、隔蒜灸

C、雀啄灸

D、药锭灸

E、回旋灸

2.实按灸包括

A、温和灸

B、温针灸

C、太乙针

D、百发神针

E、雷火针

3.隔附子饼灸的适应症是

A、阳萎

B、早泄

C、疮疡久不收口

D、即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疮疡

E、内脏下垂

4.灸法的主治作用有

A、疏风解表温散寒邪

B、温通经络活血逐痹

C、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D、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E、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5.慎用灸法的病证为

A、外感表证

B、阴虚阳亢

C、里虚寒证

D、邪实内闭

E、热毒炽盛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和。

2.常用的间接灸有隔姜灸,,.,隔药饼灸。3.常用的隔药饼灸有隔附子饼灸,。

4.关于灸法的作用与适应证,《内经》有“脏生满病,

其治宜灸焫”,“则灸之”之说。

5.孙思邈说:“胸背腹灸之尤宜,

其腰脊欲须。”

6.关于灸法补泻,《内经》有“以火补者,其火”;

“以火泻者,其火”的论述。

7.关于灸量,艾条灸,温灸器灸一般以计算,太乙

针、雷火针则以熨灸的计算。

五、改错题(在题中划线部分找出错误之处,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后;书写格式如下:若要将“针刺”改成“艾灸”,则写成:针刺→艾灸,要将“艾灸”改为“针刺”,则写成:艾灸→针刺。每题2分,共10 分。)

1.初病,体质强壮者,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改错:

2.《灵枢·官能篇》曰:“阴阳皆实,火自当之”,“结络凝滞,火所治之”。

改错:

3.温和灸的操作是: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约距皮肤1 厘米进行旋转灸治。

改错:

4.隔姜灸多用于治疗外感热证和虚热性疾病。

改错:

5.元气欲脱,沉寒厥冷,宜大炷少壮;风寒湿痹,上实下虚,宜小炷多壮。

改错:

六、简释题(每题2分,共16分。)请填入你估计得到的分数

1.直接灸

2.化脓灸

3.非化脓灸

4.隔物灸

5.艾炷

6.温针灸

7.实按灸

8.药捻灸

七、问答题(每题7分,共14分)请填入你估计得到的分数

1.灸法的主治作用有哪些?

2.试述悬起灸的操作方法?

_ _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 面) 、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 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 , 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 . 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 ?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 ?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横刺 ?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 ?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 ?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 ?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25—75mm粗28—32号 ?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 ?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 ?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长短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 ?《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 ?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运气法

中医技术灸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技术灸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灸法的作用() A、温经散寒 B、扶阳固脱 C、消瘀散结 D、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 D 2【单选题】不属于灸法应用范围是() A、虚证 B、阴虚阳亢 C、寒证 D、阴证 正确答案: B 3【单选题】以下病症哪个适合艾灸治疗() A、中风闭证 B、高热神昏 C、遗精阳痿 D、阴虚咯血 正确答案: C 4【单选题】下列哪些部位不宜使用直接灸() A、面部穴位 B、乳头

C、大血管 D、孕妇的腹部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E 5【单选题】温和灸与皮肤的距离约为() A、2~3cm B、4~5cm C、5~6cm D、10cm 正确答案: A 6【单选题】下列疾病中适合雀啄灸的是() A、胎位不正 B、风湿痹痛 C、感冒 D、腹痛 正确答案: A 7【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适合灸法() A、虚证 B、痹痛 C、中风脱证 D、中风闭证 正确答案: D

8【单选题】最适宜隔盐灸的部位是() A、中脘 B、气海 C、脐中 D、关元 正确答案: D 9【单选题】针灸并用的方法是() A、太乙神针 B、雷火神针 C、温针灸 D、温和灸 正确答案: C 10【单选题】瘢痕灸是指下列哪种方法() A、化脓灸 B、非化脓灸 C、间接灸 D、灯火灸 正确答案: A 11【单选题】可以治疗蛇蝎毒虫所伤的灸法是()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附子饼灸

D、隔盐灸 正确答案: B 12【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施灸的禁忌证() A、瘿瘤 B、阴虚发热证 C、乳痈初起 D、脱肛 正确答案: D 13【单选题】隔姜灸多用于治疗() A、肺痨瘰疬 B、未溃疮疡 C、阳痿早泄 D、风寒痹症 正确答案: D 14【单选题】关于瘢痕灸,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涂以少量大蒜汁 B、每壮艾柱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柱再灸 C、选用大小适宜的艾柱 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正确答案: B 15【单选题】属于间接灸的是() A、太乙神灸

刺法灸法学Z 第1次

A型题: 1. 毫针刺入穴位的主要部位是: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柄 2. 在留针的过程中反复行针,以加强针感的方法称: A.动留针法 B.静留针法 C.泻法 D.导气法 E.搜气法 3. “煮沸消毒法”通常要在水沸后,持续: A.10分钟 B.15-20分钟 C.60秒 D.5分钟 E.2小时 4.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指力和捻针法 B.针刺补泻法 C.进针的各种角度 D.出针法 E.针刺的基本手法 5. 针刺患者上肢穴位后,其相应的上肢出现麻木,可能是: A.刺伤了神经 B.刺伤了肌肉 C.刺伤了血管 D.刺伤了内脏 E.刺伤了骨骼 6. 药物消毒法,常用75%的酒精浸泡: A.10分钟 B.15-20分钟 C.160秒 D.5分钟 E.30-60分钟 7. “得气”在古代文献中又称: A.搜气 B.针感 C.针动 D.守气 E.气至

8. 针具经历了由非金属到金属发展的过程,其中金属针的发展过程为: A.由不锈钢针→铁针→银针→铜针→金针 B.由铁针→银针→不锈钢针→铜针→金针 C. 由铁针→银针→金针→铜针→不锈钢针 D. 由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 E.以上均不是 9. 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以上都不是 10.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 A.行针法 B.得气法 C.催气法 D.行气法 E.守气法 11.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 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E.针体外留0.5寸 12. 当针下得气后,通过各种方法守住针下经气勿失的方法称: A.守气法 B.得气 C.催气法 D.行针法 E.捻转法 13.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 A.《内经》 B.《针灸大成》 C.《针灸问对》 D.《难经》 E.《针灸聚英》 14. 当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是: A.摇法 B.刮法 C.烧山火法 D.捻转法 E.弹法

传统康复考试试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D ) A.疾病预防 B.治愈疾病 C.治疗残疾 D.功能障碍 E.卫生保健 2.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手段不包括(C) A.针灸 B.气功 C.作业治疗 D.推拿 E.拔罐 3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A.皇帝经 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经 E.五十二病方 4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两大特点是(A ) A.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 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C.脏象学说 D.元气学说 E.经络学说 5.中医七情不包括(D) A.喜 B.怒 C.忧 D.痴 E.思 6.传统康复独特的治疗原则不包括(C ) A.调整阴阳 B.协调脏腑 C.药物治疗 D.调理气血 E.扶正祛邪 7.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A) A.先 B.唐 C.宋 D.明 E.清 8,。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起源最早追溯与( D ) A.解剖学 B.病因学 C.病机学 D.中国传统哲学 E.病理学 二.多选题 9.指导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思想的(AB ) A.整体康复 B.辨证康复 C.综合康复 D.全面康复 E.早期康复 10.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学术繁荣时期为(BDE) A.唐 B.宋 C.明 D.金 E.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胸部 B.头面部 C.上肢部 D.手足部 E.下肢部 2.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C) A.十二别经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3.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B )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C ) A.足三里 B.天枢 C.中脘 D.丰隆 E.庭 5.足三阳经在躯体的分布规律是(E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6,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C) A.足阙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B.手阙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与手阙阴心包经 E.足太阳脾经与手太阳肺经 7.患儿男,7岁。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活冬季加重,常每夜遗尿2~3次,怕冷,近3年症状加重。若选取下列穴位治疗,最佳的是(A )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 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 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 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卷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刺法灸法重点

刺法灸法重点 名词解释: 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分的一门针灸分支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 腧穴揣穴定位:针刺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医者在腧穴体表定位点的基础上,以押手在欲刺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寻找酸、麻、胀、痛等敏感点,以取定腧穴的过程。 提插法:提插法是医者持针在针刺腧穴内反复进行上提、下插动作。 捻转法:捻转法是医者以刺手拇、食指指腹捏持针柄,捻动针体左右均匀旋转的动作。循法:医者用手指沿着经络上下轻轻寻按,或以指腹沿着经络叩击,以推动气血、促进气至的方法。 弹法:在留针过程中,医者以手指轻弹针柄,使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促使气行的方法。 刮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摇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加强针感或行气的方法。 飞法:是指医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做较大幅度捻转1-3次,然后张开两指,反复施行,如飞鸟展翅状,以疏导经气,加强针感的的方法。 搓法:是指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持针柄反复做单向捻转,如搓线状,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的方法。 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使针在穴位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手法。 按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用手按压针刺部位所属经脉的上方或下方,以控制针感走向的方法。 盘法:是医者将针入一定深度,得气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方法。 弩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的方法。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刺法灸法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A型题(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针刺手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一般被认为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金元明时期 D. 明末清初时期 2砭石在《内经》时代主要用于哪些病种的治疗?() A.内科病 B. 妇科病 C.外科病 D.神经科病 3.古代医家中提倡针药并用,曰“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的医家? () A.孙思邈 B.王焘 C.葛洪 D.张仲景 4.徐疾补泻手法主要源于古代哪部著作?() A.《灵枢·九针十二原》 B.《灵枢·口问》 C.《针经指南·气血问答》 D.《难经·七十八难》 5.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A.针身的长短与粗细 B.针根+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C. 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D. 根据腧穴定位的同身寸 6.“候气”的含义是?() A.留针等待经气之法 B.催促经气速至之法 C.气至病所之法 D.守气之 法 7. 醋调贴敷用药有何作用?() A.激发药性 B.保持药性 C.收敛药性 D.引药归经 8.“短刺”之“短”为何意?() A.接近“骨”的含义 B.使用短针的含义 C. 针刺浅表之义 D.接近“皮肤”之 义

9.“齐刺法”主要适应于何种病症?() A.“寒气小深”之痹痛 B. “寒气博大”之痹痛 C. 病位表浅之痹痛 D.各类疾病 10.头皮针的主要适应范围是什么?() A.脑源性疾病 B.外感性疾病 C.传染性疾病 D.感染性疾病 E. 以上全不对 11.头皮针中顶颞前斜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百会-悬厘 D.百会-曲鬓 12.头皮针中颞前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颔厌-悬厘 D.头维-曲鬓 13.头皮针中额旁2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神庭向前额方向1寸 B. 眉冲向前额方向1寸 C. 本神向前额方向1寸 D.以上都不对 14.头皮针中顶中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百会 B.百会-前顶 C.通天-正营 D.前顶-后顶 15.耳穴“神门”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 16.耳穴“交感”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对耳轮上脚 B.对耳轮下脚 C.三角窝 D.耳轮 17.耳穴“屏间”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垂 18.耳穴“风溪”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轮 C.三角窝 D.耳舟 19.耳穴“肝”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 法 灸 法 学 暮染岚烟作品 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 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 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 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 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 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 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针刺起源于( B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 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 A ) A.圆针 B.圆利针 C.长针 D.大针E.鍉针 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 D ) 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B.《曹氏灸方》 C.《备急灸法》 D.《孟子·离娄篇》 E.《黄帝明堂灸法》

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 B ) A.《灵枢》 B.《针经指南》 C.《金针赋》 D.《针灸大成》 E.《神应经》 (二)B型题 .天灸 E.温针灸 D.间接灸 C.灯火灸 B.艾条灸A. 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 B ) 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 E ) A.十二字手法 B.下手八法 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 E.进水泻法 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 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D ) A.苍龟探穴 B.赤凤迎源 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 E.白虎摇头 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C ) 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 (三)C型题 A.间接灸 B.实按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 B ) 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 A ) A.电针 B.水针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D ) 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C ) (四)X型题 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 ABCD ) A.圆针 B.锋针 C.大针 D.长针 E.皮内针 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E ) 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B.灸法技术 C.针刺技术 D.推拿技术 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 二、判断题 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2.《内经》主张补泻手法分层而施。(×) 3.《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着。(√) 三、填空题 1.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进行系统总结的专着是《针灸大成》。 2.比较成熟的特定部位刺法有耳针法、头皮针法和腕踝针法。 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四、名词解释 1.刺法灸法学: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九针:《内经》中创制的针对各种疾病使用的九种针具。具体名称: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3.微针:指现代针灸学发展起来的头皮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针等针法,目前将之称为“微针”系统。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1.毫针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2.毫针的规格主要是根据什么区分的?

刺法灸法学资料

1.概论 ?砭石:东方 / 九针: 南方 / 灸:北方,灸师:唐代。 ?九针的名称镵(皮肤针)/圆/鍉/锋(三棱针)/铍/圆利/毫/长(芒针)/大(火针) * 《内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 《难经》:营卫补泻,提插补泻 * 窦汉卿《针灸指南》: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 ?泉石心《金针赋》: 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首先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 “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三、名词解释. 1 揣穴:为了求得定位准确,可用手指指甲在所选腧穴处按压,揣摸,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这种取定穴位的方法,称为揣穴。 2押手:辅助针刺或按压针刺部位的手 3 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或调节针感强弱,或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扩散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4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或沿皮肤以更小的角度刺入。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 5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施行均匀、平和的行针动作 6动留针法:是针刺入腧穴后,在留针过程中间歇进行行针操作、施以各种手法的方法,称为动留针法 7晕针: 针刺过程中的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6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 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 7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催气方法。 8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 9得气:又称气至,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现代也称针感。 10角法 11导气法 12横透法 13砭石 14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15刺手: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临床上一般为右手 18麦粒灸: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施行的艾炷灸

刺法灸法考试复习题

1.九针:即九种不同形制和用途的金属针具,包括:鑱针、圆针、提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 针等。其中锋针发展为三棱针,长针发展为硭针。(选择)古代最原始的切割和医疗工具称为:砭石。又称针石。2、毫针的构成,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选择)1)针尖:是针身的尖端部分,亦称针芒,是刺入腧穴肌肤的关键部分;2)针身:是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又称针体,是毫针刺入腧穴内相应深度的主要部分;3)针根:是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针身刺入腧穴深度和提插幅度的外部标志;4)针炳:是用金属丝缠绕呈螺旋状,从针根至针尾的部分,是医者持针、行针的操作部位,也是施用温针灸法时装置艾绒之处;5)针尾:是针柄的末端部分。 3、无痛进针的要点:1)进针前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适当按压患者穴位,避免将针刺入毛孔;3)进针时持针要紧,针尖离皮肤要近;4)快速刺入皮肤(达到真皮层)或进针时适当下压针体或上下轻微振动针体。 4、腕踝针临床选点原则: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3)区域不明、选双上1;4)上下同取;5)左右共针; 1 5、得气的指征,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5、得气的意义,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疾病预后、针治效果的依据,也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 6、气至病所: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刺感应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最终达到病变部位。 7、行气法:是针刺得气后,进一步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又称运气法、气至病所法等。操作时可采用按努、针向行气和飞经走气、通经接气等。临床常用的行气方法循摄法、逼针法、推气法、按截法。 8、电针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按钮必须先调到0;2)调节输出量应缓慢,开机时输出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3)在治疗严重心脏病患者时,避免电流回流经过心脏;4)有人工起博器的患者,严禁使用电针;5)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使用电针。孕妇慎用电针。 6)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应用时须将输出线夹在毫针的针体上或使用新的毫针。 9、耳穴的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10、耳针临床应用:恶心呕吐,神门;哮喘,交感;失眠,内分泌、皮质下;荨麻疹,肾上腺;(补充) 11、头皮针刺激部位:1)额中线,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2)额旁1线,主治肺、心等上焦 病症;3)额旁2线,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症。4)额旁3线,主治肾、膀胱等下焦病症。5)顶中线, 主治腰腿足病症。6)顶颞前斜线,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症如瘫痪等。7)顶颞后斜线,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病症, 如疼痛、麻木等。8)顶旁1线,主治腰腿足病症;9)顶旁2线,主治肩臂手病症。10)颞前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病症。 12、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1)现象,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伏。2)原因,因情绪紧张、虚弱、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后针刺;也有因体位不当,手法过重,闷热、过寒冷、临时的恶性刺激等。3)处理,立即停止针刺,拔针平卧,饮温水。不解者,可指按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等。也可灸百会、关元、气海。4)预防,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对体质虚弱或年迈者应采取卧位,手法宜轻,切勿过重。对过累、过饥、过饱患者,推迟针刺时间。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冷、过热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论述) 13、针后异常感:是指出针后患者酸痛、沉重、麻木、酸胀等不适的感觉。1)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原症状加重。2)原因,多半是行针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或体位不适。3)处理,一般出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去。用手指在局部上下循按,或可加艾条施灸,即可消失或改善。4)预防,行针手法要匀称适当,避免手法过强和留针时间过长。 14、针刺引起神经损伤:针刺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针刺损伤涉及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四肢及头面的一些神经干、支,还有内脏神经的损伤。1)刺伤脑脊髓是指针刺颈项、背部腧穴过深,针具刺入脑脊髓,引起头痛、恶心等现象;2)刺伤周围神经是指针刺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出现损伤部位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现象。 15、艾灸法作用特点:主要作用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主要应用是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经脉坚紧者为宜。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亦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主要用于寒证。

(完整word版)刺法灸法学考试

1.概论 ?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九针的名称 镵针毛刺圆针分刺鍉针锋针三棱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芒针大针火针应用浅刺皮肤按摩分肉按脉候气刺络放血切开排脓速刺寒热痛痹肌肉肥厚处针刺放水治疗泄热分肉之间虚弱者痈热、痼疾痈肿急性痹证扶正祛邪深邪远痹关节积液 * 《内经》:迎随补泻 * 《难经》:双手进针,提插补泻 ?窦汉卿《针灸指南》:捻转补泻,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 ?泉石心《金针赋》: 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 “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1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2.3 针刺前的准备 * 常用体位(6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座位/俯伏座位/侧伏座位) 选择体位的注意事项病人舒适,能够长久留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生操作方便/扎针后,不会被别人碰倒 * 揣穴:医者以手指在腧穴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 (治切)(按压)(分拨)(旋转)(摇滚)(升降)(摇滚升降)揣穴法。 * 消毒法---针具器械消毒①高压蒸汽灭菌法:②药液浸泡消毒法:③煮沸消毒法 2.4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 ?刺手、押手的概念:临床常用右手持针行针,刺手。/ 临床常用左手按压爪切穴位,押手。 * 押手法:用手按压、循摄穴位皮肤和相关经脉,以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方法。 ?进针法的分类 以速度分:速刺法-插入法/弹入法/捻入法;缓刺法-缓慢捻进法/飞入法 以方法分:双手进针法(爪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单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行针的概念:针刺入腧穴后所行使的各种针刺手法,在针刺过程中通过此手法产生针感,得气,调控针感。 * 基本手法:提插、捻转、平补平泻 提插:上提下插,适当深度,一定幅度,反复操作。 捻转:左右均为旋转,适当深度,一定角度,来回捻转,反复操作。 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用缓慢的速度,均匀平和用力,边捻转边提插,上提下插、左转与右转的用力、幅度、频率相等。 * 留针法:针刺得气后,把针留置穴内停留一段时间,再出针的方法。(静/动留针法) * 候气:进针至穴内一定深度后,可静以留针或催其气至。 4.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术 4.1 治神法和针刺得起 4.1.1 治神法 ?治神法:治神的概念,方法“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1)针刺前必须定神(医生和患者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治神要重视心理安慰;(3)进针要注意守神;(4)行针宜移神制神; (5)治神可守气行气;(6)治神可诱导针下凉热;(7)针后要注意养神 4.1.2 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 ?得气的概念,临床表现、意义(病人/医生) - 毫针进针后,通过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感就是得气。 - 他觉指征:医生针下徐和或沉紧,出现如鱼吞钩饵等手感 - 自觉指征:患者感觉酸、麻、胀、重、凉、热、电触感、水波感,扩散传导感等。 - 意义: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判断患者精气盛衰、取穴准确、疾病预后、针治效果的依据,也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 4.1.3 ?针刺得气的方法(留针候气法/崔气法/守气法) 1)留针候气法:针刺入穴后,留针等待经气来往的方法。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科室: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刺法灸法题库

刺法灸法学初赛范围 (一)叙述并演示类: 一、叙述并演示提插法和捻转法。 1.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针提插的幅度过大,频率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就小。 二、临床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哪几种?(叙述并演示) 1.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分轻柔循按的方法。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

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 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示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示指或中指指甲,有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或用拇。中二指固定针柄,以示指指尖由上至下刮动针柄的方法。 4.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示二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6.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三、叙述并演示捻转补泻和疾徐补泻、开阖补泻。 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左向前、示指向右向后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右向后、示指向左向前者为泻法。 2.徐疾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急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刺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 3.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者为泻法。 四、叙述并演示提插补泻和迎随补泻、呼吸补泻。 1.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

传统康复考试试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D) A.疾病预防B.治愈疾病 C.治疗残疾D.功能障碍 E.卫生保健 2.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手段不包括( C) A.针灸 B.气功 C.作业治疗 D.推拿E.拔罐 3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A.皇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经E.五十二病方 4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两大特点是(A ) A.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 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C.脏象学说 D.元气学说 E.经络学说 5.中医七情不包括( D) A.喜B.怒 C.忧 D.痴E.思 6.传统康复独特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C) A.调整阴阳 B.协调脏腑C.药物治疗 D.调理气血E.扶正祛邪 7.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A) A.先秦 B.唐 C.宋 D.明E.清 8,。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起源最早追溯与( D) A.解剖学 B.病因学C.病机学D.中国传统哲学 E.病理学 二.多选题 9.指导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思想的( AB ) A.整体康复 B.辨证康复 C.综合康复 D.全面康复 E.早期康复 10.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学术繁荣时期为(BDE) A.唐B.宋 C.明D.金E.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胸部B.头面部C.上肢部D.手足部 E.下肢部 2.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C)?? A.十二别经B.十五络脉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3.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B)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C ) A.足三里 B.天枢 C.中脘 D.丰隆 E.内庭 5.足三阳经在躯体的分布规律是(E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6,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C) A.足阙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B.手阙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D.足少阳胆经与手阙阴心包经 E.足太阳脾经与手太阳肺经 7.患儿男,7岁。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活冬季加重,常每夜遗尿2~3次,怕冷,近3年症状加重。若选取下列穴位治疗,最佳的是(A) A.气海B.关元C.中极 D.水分 E.阴陵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