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第二单元《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例6、例7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

—4题。

二、教材简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通过三个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比一比它们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体积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例7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中所装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提示了容积的概念。再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物体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借助实物或

直观图比较物体的体积(或容积)的大小。

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五、教具准备:两个纸杯、教学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小石块、圣女果、荔枝、桃子等水果、粉笔盒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一位同学叙述这个故事)

提问:水为什么会上升?(学生初步感知:石块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追问:如果老师把手中的这个的桃子放在这一满杯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像石块、桃子等物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只是平时大家没有思考“为什么”,我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动手、动脑学习,大家一定能获得好多的知识。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实践操作,初步感知体积的意义。

出示两个纸杯。

师:同学们,这两个纸杯同样大,如果两个杯都装满水,装的水同样多吗

(演示一个杯子装满水,然后倒入02号杯子,让学生看到装得水同样多)小结:两个杯子同样大,都装满水,装的水同样多。(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据一定的空间)

(2)教师将空杯中放入一个小石块。问:如果将满杯水往这个空杯中倒,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猜测后看老师演示。

师;为什么杯中会剩下一些水?(停顿)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小石块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师追问:这个小石块所占的空间与剩下的水所占的空间有什么关系吗?(一样大)(3)操作比较感知体积的大小。

课件演示:杯中装有桃子和荔枝,提问:倒进几号杯里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先让学生猜测,然后演示并小结。小结:桃子占的空间大,杯中装的水就少;荔枝占的空间小,杯中装的水就多。(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4)出示圣女果、荔枝、桃子和三个同样大的杯子,标上数字1、2、3。

师:同学们,圣女果、荔枝、桃子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为什么?(停顿)

师:圣女果占的空间最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最多。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物体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学生举例比较物体的体积。(要求比较时说清楚哪个物体和哪个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体积大)(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生活中的物体大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积的认识。)

2、教学例7(容积的意义)

(1)观察比较:感知容积的意义。

取出装了不同粉笔盒的纸盒。(从外看不出装了几个)

师问:你知道哪个盒子里装的粉笔多吗?

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师指出:哪个盒子装的粉笔的体积大,我们就说这个盒子的容积大。装粉笔的这个盒子就叫做容器。

(2)课件演示例7,并揭示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盒子所装的粉笔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提示了容积的概念。)

(3)教学试一试:师问: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积?你准备怎么比较它们的容积呢?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3、课堂练习:

(1)教学“练一练”

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并组织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明白:石子的体积越大,溢出的水就越多)

第2题: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哪个盒子的容积大,为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容积的意义)

(2)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请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师小结:这三堆饼干都是由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3)完成“练习五”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4)完成“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师问: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体积和容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两个箱子体积相等,容积不一样呢?(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积、容积的联系与区别)(5)完成“练习五”第3题。

第(1)小题: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并指名汇报。

生:我们先用8个小正方体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再用剩下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提问:同学们,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8个)

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2)(3)小题。

师:请大家先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学生汇报摆法,课件出示各种摆法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完成“练习五”第3题(3)

课件出示第(3)题。

师:请大家先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小结:同学们摆出了形状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是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所以它们的体积同样大。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谁来说说它们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一般来说,同一个容器,它本身的体积要比它的容积大。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课后反思:

本课进行教学时要用到大量的实物教具,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因而课堂进行的比较顺利。教学例6和例7用的时间不长,练习部分,同学们分小组对1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用时比较多。这种操作活动是必须的,老师要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了空间观念,对后续的学习很有帮助。

补充练习:

1、盛满果汁的杯子,()的体积就是()的容积。

2、装满贷物的车厢,货物的()就是车厢的()。

3、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一定要注重老师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和操作的物体可以有很多,以方便教学和符合实际为原则。没有条件用电脑演示课件和光盘的学校,上述的教学预案不一定合适。特别指出的是练习五的第3题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老师演示时最好的教具就是粉笔盒。学生可以自做一些小正方体进行操作。

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例8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第5-8题及课后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2.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思考、探究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

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运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正方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3把米尺

学生:学具盒(1立方厘米正方体数个)、1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预案:

一、谈话导入

1.师:升入六年级,我发现好多同学都长高了,有的同学都比老师高了,找个同学来和老师比比看吧!

师:我高出一点,到底高出多少呢?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吗?测量身高要用什么单位呢?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回答,教师板书:厘米、分米、米

2.我们身高不一样,踩出的脚印大小也不一样吧?要测量脚印的大小需要用什么单位?(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我们俩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吧,谁的体积更大些?

光盘出示教材上例题8中的长正方体:这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哪个更大些?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呢?

学生想办法,体会到分割成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教师光盘上演示。

4.教师说明:统一度量衡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测量体积也需要一个统一的单位。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猜猜看,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几个?学生猜,教师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你们的想法与数学家想的一样,确实如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体积单位

(一)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的模型:让学生感知它的大小,建立表象。

规定: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2.举起学具盒中的1立方厘米,看一看,1立方厘米有多大?闭上眼睛摸一摸,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有多大。

3.生活中那样物体的大小比较接近1立方厘米?学生举例。

4.把学具中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任取几个,任意堆起来,看看几立方厘米有多大。

5.(教师拿出苹果)大家估计一下这个苹果有多少立方厘米?

如学生估计误差比较大,教师可用小正方体与学生校对,缩小误差。

(二)立方分米

1. 出示1立方分米的模型:让学生感知它的大小,建立表象。

规定: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2.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接近1立方分米?

学生举例。最常见的就是粉笔盒。把粉笔盒和1立方分米的教具比一比,让学生感知粉笔盒比1立方分米要小一些。

(三)立方米

1.让学生猜,1立方米会是怎样规定的呢?它有多大呢?

生:(齐)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师:说得很好,1立方米就比较大了,我没法给你们准备教具了,就想了一个办法,

我们靠墙角搭一个架子,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老师协助学生共同搭)

2.师:看,1立方米就是这么大,我们试试看,里面能进去几个我们这样的小学生。

请一些学生蹲到1立方米内,学生体会到立方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单位的。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体积单位,为了国际交流方便,他们还可以有字母来表示,介绍m3等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教具、学具丰富学生感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

三、认识容积单位

1.认识1升

实验1:在有刻度的烧杯中倒入1升水,学生观察、感受。

师:将1升水倒入纸杯中,猜猜能倒几杯?

实验验证,学生感受1升是多少。

实验2:将这1升水倒入棱长为1分米的盒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1立方分米=1升(板书)

2.认识1毫升

实验3:在有刻度的烧杯里倒1毫升水,学生观察。

实验4:将1毫升水倒入纸杯中,看看有多少?

实验5:将1毫升水倒入棱长为1厘米的盒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

1. 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

先说说三个单位分别表示什么单位?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重点讲解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1厘米是一条线段,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都与1厘米有关。

(2)练习五第6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指出:某个物体是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数的时候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注意被遮住的小正方体一定要数上。

(3)练习五第7题。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填空,再组织交流。

2.拓展练习

(1)练习五第8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象,再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或修正自己的判断。

(2)第24页的思考题。

可以提示学生以1立方厘米的图形作为标准,先将物体进行分割,从上往下可以看作3层,每层由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体积大约是15立方厘米。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要想更熟悉他们,就要在以后的课堂和生活中接触这些计量单位,特别是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今天大家就找找自己身边有没有今天学的知识。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上相应的练习

2.课外实践活动:

(1)估计你喝水的杯子大约有多少毫升?如果一天喝2升水,大约要喝几杯?

(2)了解一下人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健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1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引入体积单位时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比身高、比脚印这些生活情境,由已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来导入本课要学习的体积单位,这样的导入比较简捷明了,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大小观念,还带着学生寻找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带着体积单位的初步表象观察周围的事物,进一步体验这些单位。如教材举的“手指头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这个实例,能引起观察手指头的兴趣,加强1立方厘米的表象,再通过自主寻找实例,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就深刻了。有不少学生想到了向飞行棋时用的骰子的体积也大约是1立方厘米。

教材上第24页第7题为物体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这样的练习也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能不能填出合适的单位,一般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对物体的熟悉程度,二是具有体积单位的表象,三是能开展正确而有效的思考。如学生都熟悉西瓜,知道1个西瓜大致是多大,如果体积是8立方厘米或8立方米,显然都不符合实际。反之,为不熟悉的物体选择体积单位,只能是脱离实际地乱猜,这是毫无意义的。教材里的橡皮、集装箱、水桶等都是多数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

补充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体积或容积单位。

(1)一枝粉笔的体积大约是9()。

(2)一个热水瓶大约能盛水2()。

(3)一间教室的容积大约是200()。

(4)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240()。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大约是84(),面积大约是425(),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298()。

(2)我们学校的旗杆大约高8(),升旗台占地面积大约是20(),升旗台的体积大约是10()。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一定要有直观的教具和学具,这样学生才能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因此老师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选择教具和学具,如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或是泥巴来做一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作为教具或学具。用1米长的绳子来代替米尺等。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第二单元《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例6、例7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 —4题。 二、教材简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通过三个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比一比它们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体积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例7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中所装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提示了容积的概念。再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物体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借助实物或 直观图比较物体的体积(或容积)的大小。 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五、教具准备:两个纸杯、教学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小石块、圣女果、荔枝、桃子等水果、粉笔盒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一位同学叙述这个故事) 提问:水为什么会上升?(学生初步感知:石块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追问:如果老师把手中的这个的桃子放在这一满杯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像石块、桃子等物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只是平时大家没有思考“为什么”,我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动手、动脑学习,大家一定能获得好多的知识。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实践操作,初步感知体积的意义。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教学用具:课件、两个容积一样的烧杯、土豆、红薯,纸杯,和纸杯差不多大的瓶子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乌鸦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教案

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实际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1页的比一比; 思考:﹙一﹚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二﹚什么是容积 ﹙三﹚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喝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 二、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三、实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学生自学,分组实验。﹙出示自学指导一﹚ 方法: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先把土豆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土豆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把红薯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2、观察汇报。 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3、师总结: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四、想一想,﹙出示自学指导二﹚ 1.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2.提问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讨论交流: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4.小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五、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出示自学指导三﹚ 小结:物体的体积是物体自身的大小。物体的容积是容器所装物体的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体积与容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中要用到的课件、量杯、红薯、土豆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而魔方、粉笔盒、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采用实验操作法、主体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在学生看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的影片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知原来是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紧接着,我又提问:教室里还有像小石子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吗?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因为体积和容积是两个相关联的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清“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在学生感知体积的概念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直接感知体积,这是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帮助学生认识体积概念时,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分别把土豆和红薯放入两个水面高度相同的杯中,通过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接着通过对比、动手实验的教学,理解容积的概念。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具和学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升华抽象出本质的概念,让学生形成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由此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在通过研究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

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本节课时概念课,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理解,因此要准备大量的教学用具。在探究土豆和梨谁占的空间大时?由于所选取的实验材料的问题,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误差,梨浮在了水面上,致使实验没有达到目的。课件制作略显粗糙,个别结论性的内容过早的出示。 4、由于本节课学生动手实验多,因此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在巩固练习时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习题处理的比较仓促。如果在学生操作中再能增加些练习的内容,如捏捏橡皮泥就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动手摆摆小正方体进一步加强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一课《体积与容积》,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活动,体验和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数学思考:经历猜想、实验、归纳结论等活动过程,形成空间观念,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生活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态度:养成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会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土豆,红薯,小球,橡皮泥,外观大小差异较大的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媒体播放乌鸦喝水视频) 师: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它想了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谁来说说。师:为什么,石子放进去,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石子放进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上来了。 师:那么石子和水占空间吗?(占) 师:看来石子和水都是占空间的。 (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体积,理解体积的意义

(一)结合实际例子,体会物体都占有空间,明确概念 师:刚才大家说石子占了空间,假设我把它拿出来,它还占空间吗?仍然占。 师:也就是说物体无论放在哪里,它都会占空间。 师:在你的课桌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占空间?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看来,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二)结合实物明确体积的概念 师:(出示土豆)那老师手上这个土豆也一定占空间了。(请生上台,)你能比划一下指出它占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吗? 预设生用手包围土豆。(从生手中拿出土豆)请大家看,这就是土豆所占的空间。(土豆还原到手里)大家看看,这个同学是怎样表示土豆的空间的。(生:沿着物体的轮廓) 再请一生上台表示小球的空间。 师:请大家观察你能看出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有什么差别吗?(大小)师:看来物体不但占空间,所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那么我们就把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土豆的体积。 这个小球的体积是什么呢?谁会说一说? 请生说一说身边物体的体积是什么?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东西的体积,大家认为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生发言(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板书完整概念。齐读。 (三)探索比较体积大小的方法。 1.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了。那土豆和小球谁的体积 大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直接观察) 出示长条橡皮泥,它和小球谁的体积大呢? (请生上台来比,预设将橡皮泥搓成圆球来比) 刚才我们把橡皮泥搓成和小球一样的形状方便比较,是因为我们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但是它所占的空间也就是它的体积不变。 我们把它叫做等积变形。 2.(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土豆和红薯)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便判断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知识总结:体积与容积的对比

体积与容积的对比 1、体积和容积意义上的辨析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3)长方体木箱的体积与容积比较() ①一样大②体积大③容积大④无法比较大小 分析与解:像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除了里面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外,还有做成木箱的木板的体积。一个物体的体积要比一个物体的容积大,因为体积还包括自身材料的体积。 2、体积(容积)单位上的辨析 (1)用列表的形式来表述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利于记忆。 (2)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下列题中的数量。 ①一种卡车水箱的体积约是120()。 ②三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是297()。 ③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分析与解:卡车上水箱可容纳100多个粉笔盒的大小,因为一个粉笔盒约是1立方分米,而1立方分米=1升。所以题①就不难解决了。题②用手指比划一下不难得出该填什么体积单位。题③是蓄水池的体积,它肯定超过1立方米。 点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首先要确定选择哪种量的单位名称,再次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3、解决问题中的比较

问题一: (1)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6立方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与解: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都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它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因而它的体积是由棱长决定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两条棱长决定的,即长方体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说是由底面积和高决定的,它们的体积=底面积×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0×8×5 = 400(立方厘米)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4×4×4 = 64(立方厘米) (3)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56×8=448(立方厘米) 问题二: 一种油箱,从里面量,底面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按每升汽油重0.68千克计算,现有50千克这种汽油,这个油箱能装得下吗? 分析与解:先用底面积乘高求出这个油箱的容积,再求出这个油箱能装多少千克汽油,最后再把结果和50千克比较。 16×5×0.68 = 54.4(千克) 54.4千克>50千克 答:这个油箱能装下50千克汽油。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有两种思路:一是和例题的解法一样,先求出这种油箱能装多少千克汽油,再去比较;二是先求出50千克汽油的体积是多少升,再和这种油箱比较容积的大小。 问题三:

小学数学容积与体积教学案例完整版

小学数学容积与体积教 学案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 教材分析: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 4 个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知识来学习容积的知识。 (三)学情分析: 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容积和体积容易混淆,甚至认为容积就是体积。在“升和毫升”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这两个问题:一是机械记忆升和毫升的进率,对升和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二是认为升和毫升只有在计量容积时才会使用,其实不然。同时为

学生多次提供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升、1毫升的大小,探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及容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及容积单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容积的意义。 (2)教学难点::容积的理解。 (五)教学用具 动画视频,量杯,量筒,l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的塑料正方体盒,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的木盒、纸盒。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及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及优异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严重载体。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盛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组交流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详尽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建立体积和容积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使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变得直观,简易理解。通过直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六、说教具 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例外的水杯、形状例外的石块、小正方体、水。有关课件、茶叶罐,可哀瓶等容器。 七、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动画视频。 师:看完了动画片,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例如,课桌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得空间小;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教室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同桌互说)(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两块形状例外的石块,(一块扁状,一块球形的)谁占的空间大呢?,(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师:看来,只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认识体积与容积教案

《认识体积与容积》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量杯、石头、土豆、硬币、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水、水杯。大小不等的影集各一个、盒装书一盒。 学具准备: 各种各样的物体(例如:橡皮、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数学课,大家都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不用计算,开心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 师:把石头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情况?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1:石头占了水的位置; 生2:石头把水挤出来了; 生3:石头把水压出来了; 生4: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说出了各种有趣的想法。 (生1:杯子的水面升高了。生2: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石头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 师:那说明了什么?(土豆的体积大,石头的体积小) 师:在我们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动手做实验是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新课 1、认识体积 (1)实验一 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空杯,师:这两个杯子都倒满水,水会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 生回答,教师操作:倒一倒,得出:两个杯子倒满水,水一样多。 往空杯中放入一个土豆,预测一下,如果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生说,得出:还会剩下一些水。是这样吗?操作验证 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引导发现:土豆占去了一定的空间(板书:空间) (2)实验二 出示两个不同的物体:土豆、石头,分别装进两个空杯,再倒满水,你觉得倒入哪个杯里的水多?为什么?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验证。想一想,两个杯子里都装满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少呢? 小结:土豆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石头占的空间小,因而杯中的水就多。看来,物体所占的空间是大小之分的。(板书:物体所占大小) (3)出示3个物体:土豆、石头、硬币,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再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为什么? (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是一种量,这种量叫什么?生看书。得出意义,板书完整。 土豆所占的空间就是土豆的(),石头所占的空间就是石头的()。

《体积与容积》优秀教案

《体积与容积》优秀教案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同学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同学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同学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同学特点: “体积与容积”对同学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同学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同学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同学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同学的认知水平看,这局部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同学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同学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一岁左右的小朋友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同学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杯子、沙子、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同学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方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同学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沙子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沙子,现在我把沙子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沙子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六年级下体积与容积的计算

体积与容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107-10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立体图形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区分二者的异同;整理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归纳、分析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2.能熟练的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 在回顾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理解体积和容积这部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方法的重要性。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导学课前整理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点、联系及体积的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体积与容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的计算。 1.学生汇报,梳理知识点 指名汇报,学习了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展示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请完成表格。 课堂预设,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与展示,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做必要的引导,集体交流汇报。 预设: (1)平面图形:是把新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后推导出来的。如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2)立体图形: a. 长方体的体积是通过用1体积单位去摆一摆的方法得到:长×宽×高;当长、宽、高变得一样长时就成了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实验) b . 把一个圆柱体通过切、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相当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转化) c . 圆锥的体积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的3 1 ……)(实验)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吴江区莘塔小学张育红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6,第11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第14页练习三第1~4题。21*cnjy*com 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例7及随后的“试一试”教学容积的意义。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容积的实际含义的理解以及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准备:水杯,水果、石子、橡皮泥、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检查并导入 1.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是体积和容积,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的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定义: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师:这两个定义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难以理解,打上了问号的?(预设:着重号点出“占空间的大小”、“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问号一起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又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2.故事初步感知“占空间” 师:什么叫占空间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乌鸦喝水。动画。 师:瓶口小,里面水也不多,这是水面的位置。乌鸦喝不到水,它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是水增多了吗?【:21cnj*y.co*m】生: 师:这说明石子占有空间。石子的投入把水的位置挤跑了,水面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二、实验探究,理解概念 1、感受物体体积的存在,理解物体体积的含义。 师:从石子是占空间的,那么所有的物体是不是都占有空间? 接下来我们亲自来做几个实验,一起来亲身感知一下什么叫物体占空间的大小,什么叫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实验中要用到水,为了方便同学们观察,我们把水都染成了蓝色,除了用到水,还要用到一些杯子、水果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田荟莉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大小的基础上,再揭示的容积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由于体积与容积的教学知识点较为单一,但却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及其联系,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教学。 1.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播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小老鼠偷油吃》,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小老鼠为什么进去就出不来了呢?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油喝到肚子里占一定的空间,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学中我设计了操作活动。出示大小相近的土豆和紫薯提问那个大?出现争议,请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把土豆和紫薯放入装有水的量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感受到物体占空间还有大有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体积与容积教案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五年级吴菲 教材说明: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小游泳池一样大了,最后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师: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还有同学们说的物体都要占空间,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1、师手举西瓜、梨问: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生齐声读体积概念。 2、师:刚才的西瓜和梨,我们可以说西瓜的体积比梨的体积大或梨的体积比西瓜的体积小,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能像我这样说给小组同学听吗?说一说。 同学交流。 3、师:有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有的物体的体积我们用肉眼一时难以分辨,像这两个土豆(师手举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说谁的体积大? 师:到底哪个土豆体积大,你们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比较方法来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分析、合作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在深钻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回顾起来有如下一些思考: 1、体积与容积的教学知识点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及其联系,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悟、悟中有升华。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比较中逐步感受和完善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理解。如红薯与土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用橡皮泥——体会形状改变,体积大小不变,说明物体的体积跟形状无关 2、接着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借助实验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让学生观察“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红薯“占有一定的空间”,接着观察土豆放入后,两个量杯“水面高度不一样”,来体验“它们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使“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了。使得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起来,归纳出体积的意义。 3、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在容积概念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比较两个杯子容积的大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探

索的欲望。容积概念教学时,也是通过实验,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对容积的定义由不理解到理解,得出容积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学生明显知道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容积是把水装在杯子里比较,体积是所占空间的大小。虽然学生在表达上不全面,但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容器的外体积内空间的感性认识。 5、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事例,加深学生感受,老师还让学生通过操作等途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教师通过操作演示,学生观察等虽然已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容积和体积,但对这两个概念强化不够,学生语言组织不到位,应强化记忆。在记忆中强调重点词语,体积是“所占空间”,而容积是“容纳物体的体积”等词。 在课堂知识结构的连贯性方面,从体积过渡到容积的教学,考虑不够成熟。整节课前松后紧,体积占用的时间长,容积占用的时间少,对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19~20页的例6、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教材第19页上2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 如果把这两个石块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说出比它大多少吗? 2、要认识物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究 1、实验一 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较小的石块,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 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石块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 指出:石块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 因为石块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较大的石块。 (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第二次的石块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小? 2、实验二 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说出,大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