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一看。它在安徽省南部,它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座山。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山之秀丽于一身。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天上之仙翁,亦山中之圣品,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佳作。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黄山)

对,黄山!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它的其中一绝。(板书:16黄山奇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小组互查课文;

3.教师抽查

4.了解文意

课文主要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表现了黄山松树的奇特之处。

三、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反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单写体会。

2.合作探究

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

1.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4-1的顺序,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3.师生研讨

(1)迎客松“奇”在哪里?

生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说明迎客松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我觉得它很奇特。

师:你知道它经历了多少年的磨难吗?

生:大约400多年吧……

指导朗读:不是400,是800多年来,一个简单的词饱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艰辛。

学生齐读。

生2:我给他补充一下,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可它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了它生命力非常顽强,这也是它的奇特之处。

指导朗读:是啊,不知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郁郁苍苍,精神令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这句话。

学生再读。

生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我觉得它的姿态非常奇特,因为它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显得它更加热情。

师: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它独特的姿态。

生4: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那么多松树,只有它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还是整个黄山的象征,我觉得这也是它的奇特之处。

指导朗读:三句描写迎客松的话都着重表现了迎客松的奇特,自己再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出它的奇特。(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2)陪客松“奇”在哪里?

生: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突出的它高大的身姿,非常独特。

师: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陪客松的奇特,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3)送客松“奇”在哪里?

生1: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说明它姿态奇特。

生2: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盆景”是非常美丽的,而且它是“天然盆景”未经过人工雕琢,可见它美得出奇。

指导朗读:它是如此的美丽,自己读一读,读出它的美。(男女赛读)

(4)练习背诵

师:这三大名松写得如此奇特,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如果能全背下来就更好了。

①学生练习背诵;

②指名背;

③按屏幕提示齐背。

(5)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像这样的奇松,黄山还有许许多多,正如第三自然段的描述,自己再认真第三自然段,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黄山松千姿百态,非常奇特。

生2:一个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姿态没有讲出来,也说明了黄山奇松非常的美丽。

(课件出示图片)师:是啊,多美的黄山奇松啊,多美的文字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屏幕。

指导朗读: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让我们再来一起美美第读一读。(配乐朗读)(6)小结

课文到这我们就全部学完了,全文通篇都在介绍黄山松的奇特,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黄山松,黄山松虽饱经风霜,却仍然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秀美,所以课文的题目才叫“黄山奇松”,所以人们才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四、拓展阅读

朗读要求:

(1)认真朗读;(2)读完后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文中的奇石。

五、课后提升

1.当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搜集黄山“云海”“温泉”的图片、资料,再与同学交流。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饱经风霜

陪客松绿色巨人

送客松天然盆景

小学四年级语文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识字2 课堂实录戴年明通师二附小常熟市实验小学 二 3 班师:小朋友,今天是9月24日,过几天,将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生:国庆节。 师:今天的识字 2 就介绍了国庆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读一读生读。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开火车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师:正音:城楼的城是后鼻章,神州的神是前鼻音,腾飞的腾是后鼻音师: 师:小朋友读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检阅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神州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礼炮是什么颜色的?生:北京是不是有金水桥?师:同学们,会边读边想,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知道的。1999 年,祖国50岁生日的时候,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庆典礼。看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祖国北京,这是天安门城楼。师:在天安门城楼前,还有五座桥,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是金水桥。 师:这个名字多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师:注意,国庆大典就要开始了,你听到了什么?(炮响)生:是放炮。 师:在大典前放炮,叫礼炮。 生读。师:再看。这是谁?生:江泽民爷爷。师:他正在检阅。师:现在是谁呀?生:海军。 继续看录像。生:空军,陆军。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可入神了,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海陆空叔叔。 师:你知道什么是海陆空吗?生:海军,陆军,空车。 师:谁再来说一说。生:有海军,陆军,空军。 师:他们合起来就叫海陆空军。师:他们刚才走得怎么样?生:很整齐。 师:他们雄纠纠,气昂昂,他们是在接受检阅。 齐读检阅。 师:大典指的是什么?生:一个盛大的节日。师:我们小朋友开学时,要举行开学典礼,我们说要举行开学大典,可以吗?生:可以。 师:有没有小朋友觉得不可以的。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典礼,有许多人,规模大,我们的开学典礼呢?生:我们只是一个个小朋友,没有那么多人。 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大典了,只有刚才看到的才能说大典。在1949 年,我们祖国成立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叫大典。现在谁能读好这两组词。生读。师:声音很响亮,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朗读。 生读。师:女小朋友读一读第一组词,读出对天安门的喜欢。男小朋友读第二组,读出解放军叔叔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辅导与练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辅导与练习

16珍珠鸟 一、①多音字màn 蔓延juàn 画卷 蔓màn 瓜蔓卷 mán 蔓菁juǎn 卷尺 ②近义词: 立即—立刻娇嫩—稚嫩熟悉—熟识 亲近—亲切信赖—信任舒适—舒服 繁茂—繁盛温暖—暖和索性—干脆 淘气—调皮、顽皮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③反义词: 信赖—怀疑美好—丑陋伤害—爱护 舒适—难受熟悉—陌生享受—吃苦 淘气—乖巧简易—复杂温暧—寒冷 自在—拘束完整—残缺 二、生字组词与注音: 蔓[màn]蔓延茏[ lóng]茏郁瞅[chǒu]瞅见雏[chú]雏鸽框[kuàng]门框嚓[cā]喀嚓蜡[là]蜡烛嗒[dā]嗒嗒

腻[nì]细腻睑[jiǎn]眼睑眸[móu]眸子咂[zā]咂嘴 泻[xiè]泻肚 三、课词语解释: 垂蔓:文中指吊兰垂下来的一条条细长的茎。 深幽: 深而幽静。 斑斑驳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文中指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明明暗暗,颜色不一,相互交错。 生意葱茏:文中形容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命活力。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流泻:迅速流出。文中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笔端一下子流淌而出。 四、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精心呵护下,由害怕到亲 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

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五、感悟心语: 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可靠的依托;鸟的出现,给人平添了美好的情趣正 是因为有了人对小鸟的发自内心的呵护与关怀,才使人和鸟成了彼此信任的朋友,才有了鸟儿熟睡在作者肩头那温馨、感人的一草幕。可见,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一切美好的基础。 六、课文结构: 布置鸟巢:既舒适又温暖 (1) 在笼子四周飞 珍珠鸟熟悉过程在屋里飞来飞喜爱信赖人与动物 2—13 落在桌上和谐相处 落在肩上 内心感受:信赖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写作手法:拟人的写法。 基础练习 一、①多音字 màn()juàn () 蔓wàn()卷 mán()juǎn () ②近义词: 立即—()娇嫩—()熟悉—()不动声色—()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2)你是怎么理解饱经风霜的? 瞧,这棵迎客松有10米多高,年龄有800多岁了,在这漫漫的800多年中,它禁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是呀,岩石困不住它,狂风撼不动它,烈日晒不死它,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 往。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 虽然它饱经风霜,但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奇不奇?这是一株怎样的迎客松呀?(板贴——百折不挠生机勃勃)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句赞颂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谁来把迎客松的这股精神通过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嗯,大家被你的朗读感染了,一起来读一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继续交流 b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学生做动作、看图)远远望去,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在热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在作者眼里,这不仅仅是一株松树,更是一位怎样的主人?(板贴——热情好客)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谁能把迎客松的热情读出来?指名两生读 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一起读。 同学们,正因为迎客松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它有这样的奇姿态,奇精神,所以,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原来这迎客松非同一般啊,请同学们好好练读迎客松这一整段。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奇松中的奇松吧,齐读.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2020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菜园里》教学实录三酒泉市共和街小学杨丽玲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制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教学目标:认识常用蔬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实践,以识字、朗读为基础,获取更多的知识。场景一实物展现―给孩子们愉快教育“铃、铃、铃”,上课了,我提着预备好的各种蔬菜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请朋友们认识一些朋友。”小调皮党光枭站起来着急地说:“老师,是什么呀?”还不等我回答,快嘴小麻雀刘静抢着说:“我知道,是蔬菜。”“对,是蔬菜。”我逐个从袋子里拿出蔬菜:“黄瓜”、“西红柿”、“箩卜”、“白菜”、“葫芦”、“辣椒”、“洋葱”、“豆角”、“茄子”、“蒜台”、“葱”。54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手里的袋子,红着脸、梗

着脖子喊着菜的名字。“你知道这些蔬菜的名字怎么写吗?你想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吗?”“想!”学生的声音震耳欲聋。看来学生的热情以被我充分调动起来了,小身子一个个坐得笔直,小脸儿一个个通红,每个孩子眼睛时而闪现着神采。识字速度快的让我惊奇。在测试了学生的生字技能后,我拿起一根豆角,“谁来说说这根豆角是什么样儿的?”“又细又长、绿绿的。”“你知道儿歌中怎么写它吗?”“豆角青青细又长。”我拿起一根黄瓜,“谁来摸一摸这根黄瓜,说一说你摸它的感觉。”“它的身上不平,扎扎的,”“儿歌中怎么写它?”“黄瓜穿件绿衣裳。”我又拿起一个茄子,“儿歌中怎么写茄子?”“茄子高高打灯笼。”“请你们看看它的颜色,再想一想它长在什么地方?”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争着抢着讲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课堂气氛极好。待我拿起萝卜,再请他们读出儿歌中“萝卜地下捉迷藏。”这句时,我问:“萝卜会捉迷藏吗?”“不会!”“那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这一下,小机灵鬼们一个个傻眼了,我拿起红、绿两支粉笔很快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带缨子的萝卜,“这些萝卜在地下谁也看不着谁,象不象你们捉迷藏呀?”“象!”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继而我又拿起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南瓜,你家吃过它吗?是怎么吃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吃法,“嫩的好吃还是老的好吃?”“老的。”“为什么呢?”“因为老的缅。”“那你怎么区分南瓜的老与嫩呢?”“老师,我知道,我去过乡下爷爷家的菜园,知道绿的是嫩南瓜,黄的是老南瓜。”识字大王于翔在我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设计典范

盛新凤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浙江省湖州师范附属小学盛新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B 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C 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上课前的两分钟,林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注意听好了,我说一句,你们也跟着对上一句。看看咱们五(3)班的同学反应如何。 第一句:五(3)班的同学,早上好!你们跟着对一句—— 生:(齐)老师,早上好!客人老师,早上好! 师:我只想到了你们会说“老师,早上好”,没有想到你们这么懂礼貌,还加了一句“客人老师,早上好”。 不过呀,有一点点小遗憾,什么呢?有一点点拖腔,不够干脆。好,继续。第二句:我看到五(3)同学呀,有一个感觉——你们很有精神! (学生愣住了,对不上来。) 师:你们很有精神!想想,该怎么来对呢? 生:(齐)老师很有精神! 师:谢谢你们的夸赞!上课呀,就要有股精气神儿!我的第三句,请一个同学来和我对。我说一句心里话——今天,我能和五(3)班同学一同上一节课,我很开心、激动! 生:今天,我们能和林老师一同上一节课,我们也很开心、激动! 师:这个“也”字说得好,他说的也是你们的心里话吗? 生:(齐)是! 师:请把你心里面的开心、激动,用你的眼睛来告诉我。 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客人老师好! 二、导入新课:黄山·奇松·问号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林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呢?

(板书:黄山。) 生:(齐)黄山。 师: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了解黄山呀? 生:我去过黄山,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的。黄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在安徽省南部,那儿的景色如诗如画。 生:我也去过黄山,印象最深的是那儿的松树都长在悬崖峭壁上,很奇特。 生: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号称“天下第一奇山”。 …… 师:是的,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这几位同学有机会去过了,留下了印象。班上还有不少同学没去过,今天这节语文课,会带你走进黄山,让你饱览它的无限风光。 刚才有位同学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 (逐幅出示“四绝”画面和文字。) 生:(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看怪石,不看云海,也不看温泉,只观奇松。来,一起读课题—— (板书:奇松。) 生:(齐)黄山奇松。 师:请问,一读这课题,谁的脑海里就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换个方式问会更好。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 生:黄山松奇在哪儿?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能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有着奇美的姿态,板书奇姿态)

4、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三大名松的奇特之处,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第 二自然段,想想作者在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时有什么相同之处?(①写出了三大名松的特点,——板贴抓住特点;②展开想象)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有详有略)追问为什么要详写迎客松?(因为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 5、是呀,作者依据三大名松的姿态特点,展开想象,赋予了奇松生命,详略有 致地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捧起书本,齐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来尽情地展现它们的神奇吧。 三、欣赏奇松,仿写奇松 1、现在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其它的黄山松吧,点示:最后一段。 2、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在写? 自由读读第二句,看看是什么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还有哪儿也突出了黄山松千姿百态?(省略号,板书……) 3、欣赏图:那就让我们来欣赏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吧,说感受,齐读 4、仿写: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我们何不也来写一写pk一下。(写孔雀松 或团结松,姿态+想象)提示:提笔即练字,坐姿,握笔 交流评价,随机根据学生的交流板贴——团结拼搏。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仿写了黄山松。有一位诗人,在游览了黄山后,也写了 一篇诗歌《黄山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同学们,这首诗歌重在歌颂黄山松的什么?是呀,作者不仅仅歌颂了黄山松的奇精神,更是在歌颂中国人民的奇精神,歌颂中华民族的奇精神! 3、同学们,要是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姿态,怎么读课题? 4、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精神,怎么读课题? 5、看着同学们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我仿佛看到了39棵傲然挺立的黄山松! 下课!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百折不挠 奇姿态 抓住特点陪客松广迎四海 展开想象奇精神 有详有略送客松团结拼搏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一)、课堂导入:1.师: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潮实景视频 2.师问:同学们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生:词语概括:震撼,雄伟,壮观等。)师:想不想进一步了解钱塘江潮?师: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潮视频, 二)学习第一段: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生:看)潮呢?(师: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师: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师板书:天下奇观)(生:潮指钱塘江大潮) 3.师: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4.师: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 三)、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师: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生回答。

师: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an),避免读成(zha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1.师: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生自读) 2.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学生找,找学生回答。(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 3.师: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生给课文分段,找学生回答。(师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五)、读讲第二段。师: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黄山奇松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黄山三大名松松的“奇”。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读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课文,领略三大名松之奇美。 (一)读松 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著名的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黄山后,觉得观松的最佳位置在“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让我们循着徐霞客的足迹一起登上玉屏楼来观赏黄山的三大名松吧!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二)品松

感悟“迎客松” 1、读读画画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课件出示迎客松) 指名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在文中作者用了好多词语写迎客松的神奇,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 2、汇报交流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迎客松枝干遒劲,理解“遒劲”,指名说说“遒劲”是什么意思?(结实,粗壮雄健,雄健有力,粗壮有力,笔直有力。)。(出示图片)观察“遒劲”,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2)迎客松饱经风霜,理解饱经风霜: 谁来说说饱经风霜的意思?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 (生长在岩石缝中,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狂风猛烈地扑向他,妄想把它连根拔起,滂沱大雨泼向他,企图让他屈服,雷电气势汹汹冲他吼,似乎要将他劈成两半,火辣辣的太阳要将他烧焦,厚厚的积雪压在他的身上,恨不得把他压垮,凛冽的寒风几乎把他冻僵。) (3)虽然迎客松饱经风霜,却仍然傲然挺立在悬崖上而且越战越勇,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就是这么神奇,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迎客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悟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 3、情感升华 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迎客松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试着填一填: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了800多年,但迎客松神奇的还不止这些,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我们的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真是名副其实。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呢,看到观光的游客,它会怎么说? (2)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8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虽然饱经风霜,却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让我们再来品读句子用心感悟迎客松的神奇。(指名读、齐读) 感悟“陪客松”“送客松” 1、我们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课件出示),文中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请一个同学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游人,高大的陪客松就在你身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温馨、亲切)指名说说并带着这种感受读出陪客松特点。 2、真好,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我们饱览了的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我们依依不舍的送别?(出示送客松课件)作者描写送客松突出了“送”的含义,想想看,哪些词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姞民【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一年上册《我上学了》名师课堂片段实录

《我上学了》课堂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注重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师: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上学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愿意和新认识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吗? 生1:校园很干净、很美丽。这里没有幼儿园的滑梯、玩具,因为我们是小学生了。 生2:我看到学校门口写着几个大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我们学校的名字——幸福小学。 生3: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做游戏,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生4:校园里有月季花、松树,还有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 生5:我看到校园里写着“欢迎新同学”的大字,教室里还贴着《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课件出示“欢迎新同学”“幸福小学”等字) 师:谁认识这几个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你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学校很漂亮,也很热闹。 生2:我喜欢学校。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还能学到好多知识。 生3:学校里有很多好看的花和树,还有许多故事书,所以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师:我们的学校优美、整洁,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小伙伴尽情地玩耍、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热爱学校,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争做优秀小学生! 师: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高兴! 生2:我觉得很快乐。 生3:我很激动,因为我们的学校太好了…… 师:有很多孩子都和你们一样,你听!他们在上学的路上还唱着动听的歌呢! (课件出示《上学歌》,引导学生看着歌词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还发了许多新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语文书吧。(实物投影出示课本封面)师:(指“语文”两字)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生:语文。 师:语文书里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古诗,还有有趣的故事和动听的歌曲,我想找到它们,该怎么找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生1:看目录。 生2:看课文的名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黄山奇松》说课 陈惠红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基础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