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参考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

一、教学分析

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通过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认识,常见的角;三角形,四边形与圆,呈现出平面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或多或少的遗忘,所以教师要加以板书,将比较、辩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理念

1.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2.注意及时总结,用集合图进行梳理。

三、教学内容

复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四、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分类、性质、量角和画角。

2.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对比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回顾、整理知识。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六、教学难点

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教具、展台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知识

1.线段、射线、直线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借助图示解释三线之间的联系。

直线有那些性质?

三线区别:

线段:两个端点,可度量。

射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

直线:无端点,不可度量。

三线联系: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平角:180度的角

周角:360度的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画角或量角时注意:量角器的中心点

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1周角=()平角=()直角

练习:根据角的度数的大小,角可以分成以下几种。请你把下表中各角的特征补充完整。

估计度数()估计度数()估计度数()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一条直线长25厘米。()

(2)同一平面中的两条直线,如果不平行,就必定相交。()

(3)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角的两条边画得越长,画出的角越大。()

(5)大于90°的角就是钝角。()

2.过M点,分别作出已知直线a的垂线和平行线。

?M

a

3.一条公路在张庄和李村的中间通过,两个村各要修一条小路与公路相连。怎样确定小路的位置,才能使小路最短?请你画出来。

4.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不同角度的角,如下图用三角尺画出的角是105°的角。请

你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75°、150°和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

一、教材分析

本课着重复习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引导学生回顾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并能加以运用。

二、学情分析

很多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相当清楚,但对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却不是很了解或已遗忘。通过本课的复习,要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理念

1.引导学生建立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2.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促进理解,加强记忆。

四、教学内容

复习平面图形

五、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特征及其分类,并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画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类:由曲线围成的圆

学生分组排列

说出各种图形的特征

特征: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

分类:以三角形最大的角进行分类

以三角形各边的特点进行分类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厘米

3.3个三角形的9个内角度数分别是32度、50度、90度、123度、50度、35度、25度、80度、55度,根据度数判断出3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学生分组研究,汇报

能摆出6个等腰三角形(如:4、4、6)

能摆出2个不等边三角形(如:4、6、3)

学生画图,说出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123度、32度、25度(钝角三角形)

90度、35度、55度(直角三角形)

50度、50度、80度(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第三课时]复习立体图形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的特征及其联系,能准确辨认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图形状和相对位置,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二、教学重点

整理知识间的关系,掌握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提高空间观念,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柱圆锥

面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的圆。圆柱的侧面是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曲面,展开后是长方展开是扇形。

形或正方形。

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

离是高。圆柱有无数条圆心的距离较圆锥的

高。高。圆锥有一条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用28根小棒和16个连接器。4根6厘米,14根5厘米,10根4厘米。

用这些小棒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有一组向对的面是正方形),再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

提问:一共用多少根小棒?多少个连接器?

小棒的长度是怎样确定的?

2.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或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分别可以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的长和宽分别与立体图形的哪部分相等?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立体图形的哪部分相等?

3.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出来,标出数据。

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可能想等吗?

提问:把一个正方体盒子的侧面展开,在什么情况下是一个正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回答问题。

一共用了12根小棒。因为长、正方体有12条棱。

用了8个连接器。因为长、正方体有8个顶点。

学生汇报制作的长方体所用小棒情况。

长方体:8根相等的小棒和4根相等的小棒。

正方体:12根长度相等的小棒

提出问题:

长方体棱长之和是多少?

正方体棱长之和是多少?

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边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有困难学生可以动手实验发现结论。

长方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长宽之和的2倍。

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分米。

(2)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条,焊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以后,

还能剩()厘米。

(3)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木块,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4)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出3个体积大于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并且使摆出的正

方体的体积一个比一个大。摆出这样3个正方体,最少用正方体木块()。

2.下图是一个包装盒,正好装满6个乒乓球。已知这个包装盒的棱长之和是121.6厘米,

宽和高都是3.8厘米。这个包装盒长多少厘米?

3.用下面的一块钢板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槽,一共要裁下5小块长方形的钢板。现在已经画出其中的4小块,请你再画出第5小块,并标出第5小块钢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图中1厘米表示1米)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