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选或多选题

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 B 对比 C 感受性 D 嗅觉障碍

2 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 毫无规律D均衡发展

3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个组块。

A2

7± D 2

5±B2

6± C 2

4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抛物线B倒“U”曲线C“U”型曲线D不一定

5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D适应

6 依据注意所付出的努力不同,可将注意分为()。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

7 由于刺激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感觉适应,下面的生活现象是感觉适应的有()。

A绿色草坪中的红花特别鲜艳B从亮处走入昏暗的地下室后过一会儿才能看见

C夜晚听见钟表的滴答声也能入睡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8 记忆加工的三个阶段是()。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情景记忆D长时记忆

9 依据学习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10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在动机D外在动机

1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常情绪有()。

A抑郁B焦虑C情感淡漠D躁狂抑郁症

12 人格的结构有()。

A气质B认知方式C性格D自我调控系统

13 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最为典型的逆反心理反应有

()。

A超限逆反B青少年逆反C自我价值保护逆反D禁果逆反

14 能够很好的承受挫折标志着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面有利于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有()。

A正确认识挫折B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C加强修养,勇于实践D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15 焦虑症是以紧张、不安、忧虑、恐惧为主的轻度心理异常,下面可以归为焦虑症的有()。

A妄想症B恐怖症C泛虑症D强迫症

16记忆加工的三个阶段是()。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情景记忆D长时记忆

17依据学习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18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在动机D外在动机

19 1897年()在菜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B冯特C华生D费洛伊德

20想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一个别人要付更大代价的要求属于()。

A登门槛效应B低球技术C留面子效应D犯错误效应

21“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反映的是()。

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

22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常情绪有()。

A抑郁B焦虑C情感淡漠D躁狂抑郁症

23人格的结构有()。

A气质B认知方式C性格D自我调控系统

24 在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骑自行车等活动时,他人在场或参与容易出现()。

A社会惰化B社会助长C从众现象D去个性化

25 无论是开着、关着还是半开半闭着尽管我们视网膜上的映象在这些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着变化,但我们

所看到的门的形状依然是矩形的这种知觉的特性叫()。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

二判断题

1 动机的强度越大,工作效率越高。()

2 有意后注意既需要有预定目标又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 接受学习是自己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4 遗忘的历程是均衡的。()

5 心理发展仅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

6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说的是一种双避型动机冲突。()

7 从第一印象中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

8 健康的标准就是既无身体疾病也无心理疾病。()

9 人格就是指人的性格。()

10 人类的学习是仅仅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要。()

三名词解释

1情景记忆2成就动机3无意注意4概念5挫折

6观察学习7需要8动机9归因10双趋式冲突

11心理学12神经元13注意14人格15态度

16人际关系17经典性条件反射18语言19人格异常20学习

三简答题

1 简述什么是问题解决?

2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3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4 试用“反应域理论”说明遗传与环境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5 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

6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7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耶克斯一多德森法则)?

8 影响问题解决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9 影响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10 人际吸引的条件是什么?

11 简述智力的个别差异?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1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作用是什么?

14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5人际关系的原则?

16、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原则及标准是什么?

17、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18、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9、信息传达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有哪些?

20、常见的心理异常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论述态度作用?

2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

3 试分析从众的原因

4 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5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青年期人格发展的主题的及其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特点?

6 人格有哪些本质特征。

7 注意的功能和种类有哪些。

8 学习类型。

9 语言的概念和特征。

10沟通在生活中的作用。

1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2提高记忆的能力。

五、填空题

1、动物和人的一切生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

2、认知是一种认识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感知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3、德国生理、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4、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试是由法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和医生_______________在1905年编制的。

5、注意有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一个世纪以前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7、最基本的记忆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脑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语言具有符号象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构性。

10、智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或多选题

1 A

2 A

3 C

4 B

5 A

6 ABC

7 BCD

8 ABD

9 ABCD 10 CD

11ABCD 12 ACD 13 ACD 14 ABCD 15 BCD 16 ABD 17 ABCD

18 CD 19 B 20 B 21 B 22 ABCD 23 ACD 24 B 25 D

二判断题

1 ⅹ

2 ⅹ

3 ⅹ

4 ⅹ

5 ⅹ

6 ⅹ

7 √

8 ⅹ

9 ⅹ 10 ⅹ

三名词解释

1 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体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2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亦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

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

4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表现为能以一个符号代表一

类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

5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

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6 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或范例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

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7 需要:具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8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9 归因: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或线索对人的内心状态或外部行为表现推测原因的过程。

10 双趋式冲突:又称正冲突,是指对个体同时存在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物,而两者不可兼得,难

以取舍的心态。

11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 神经系统内接受、综合和传递信号的基本单位。

13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4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

统一的心理品质。

15 态度:个人指向一定对象,以一定观念为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16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直接交往所产生来的情感联系,它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人们

交往情绪体验的积淀,也是人们进一步交往的起点,并对人们的进一步交往起着指导作用。

17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

应的过程。

18 语言由能生成无限信息的符号及如何组合这些符号的规则构成。

19 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动的,一种长期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方式。

20 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

三简答题

1 问题解决是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具有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2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用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关系: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并不意味着知觉是事物各个属性或部分的机械拼凑。

知觉不仅能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反映,而且还能对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映。

3 智力发展分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从出生到15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

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的方式增长,变慢;18-25岁之间,高峰;成人期到60岁,处于稳定期;

60岁后老年期,进入衰退期。

4 遗传和环境对智力都有影响,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相反,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影响智力

发展斯卡尔和温伯格提出反应域理论,据此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称为反应域。

遗传规定了反应域的上限和下限,个体智力水平在这限度内的具体位置则由个体所处的环境质量决定。

5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条件:熟悉、个人特征、相似和互补、爱情。

6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

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主导性动机,得到满足后转而追求更高一层需要。

7 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各种活动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冬季的最佳水平随课题

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课题较易时,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课题难度增加时,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8 1)无关信息的干扰

2)功能固着性

3)心向

4)不必要的限制

9 1)经验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

5)环境

10 1)熟悉

2)个人特征,包括才能和外貌吸引力

3)相似与互补

4)爱情

11 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其次,每个人智力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所不同,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一是稳定发展二是先快后慢式发展三是先慢后快式发展。

12 智力正常,了解并接纳自己,关于调节与控制情绪,能与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良好的环境适应

能力。

13 1)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很大一部分由于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而不是外界的影响造成的,只有

改变了自己的内部冲突,才能解决问题,并获得成长。

2)为人们更加有效地面对现实提供的机会,使他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现实,采取积极的方式去面对现实。

3)深化求询者对自身的认识,引导他们去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设计自己的行为,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4)纠正求询者的某些错误观念,以更准确的观念取而代之,从而获得适应社会的行为。

5)为求询者提供一种新的学习经验和机会,通过与咨询员的交流,体会新的感觉,学习新经验,纠正不适应的行为。

6)为求询者提供一种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彼此信任,充满安全感,平等参与,可降低求询者的心理防御反应。

14 1)认知发展由近及远,儿童往往首先认识他们周围附近的事物,进而扩展到较远的事物。

2)认知发展由偏到全,儿童总是先认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而认识事物的整体特征。

3)认识发展由表及里,儿童最初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后才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认识发展由浅入深,儿童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的。

5)认识发展由绝对到相对。

6)认识的发展由缺乏可逆性到具有可逆性。

15 真诚原则交友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景控制原则。

16、答: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以下几点:1、智力正常。2、了解并接纳自己。3、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5、有良的环境适应能力。

16、答: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这种说法接近常识,容易为人们接受。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类似试验也表明,后学材料的保存量也会随着前面学习材料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说来,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接近,干扰作用越大。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如何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彼此干扰,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是值得考虑的。有意遗忘是另一种与情绪有关的记忆效应。人们可能有意识的逼迫自己不动回忆特别痛苦的事情,或以某种方式有意歪曲它们,以减轻心理不安。事实上,一些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是为了使自己感觉更好。这些都是人们心理防卫的基础。

17、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1、能力是指完成

的水平,而风格是指表现方式。2、能力是指人们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3、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与好坏之分。

18、答: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信息的直接传播者——演讲者的威信、吸引力、同观众或听众的相似性,以及演讲方式等,都会影响到他所提供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点:1、传达着威信。2、传达着立场。3、传达者的目的指向。4、传达者的吸引力。5、信息的倾向性。6、信息提供方式。

20、答:一、行为与人格偏离:1、行为偏离问题。2、人格异常。3、性行为变态在青少年中常见的三种性行为变态有(1)恋物癖(2)窥视癖(3)暴露癖。二、焦虑症:1、恐怖症。2、泛虑症。3、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三、精神病:1、情感症。2、妄想症。3、精神分裂症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1)思维紊乱(2)知觉扭曲(3)情感错乱(4)人格解体(5)行为怪异。

四论述题

1 作用:态度对认知的影响;态度作为心理准备状态,一经形成就将影响到人们注意事物的

方式及对事物的认知。

态度的记忆过滤作用:既有态度使得人在内部信息加工上有倾向于自我服务的选择作用。

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态度会引起同态度对象有关的自我保护倾向,态度越接近人们的核心价值,其自我保护效应也越强烈。

态度的激励作用:对一事物态度越积极、越强烈,态度本身涉及的问题越重要,人们采取行动的内趋力越大,效果也越好。

2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

生物遗传因素作用:(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社会文化因素作用:(1)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家庭环境因素作用:(1)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2)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会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3)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早年童年经验作用:(1)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3)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自然物理因素作用:(1)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2)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3 1)行为参照

在许多情境中,人们由于缺乏进行适当行为的知识,而必须从其他途径来获得行为指导。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从众所指向的多数人的行为,自然是最可靠的首选参照系统。

2)偏离的恐惧

对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而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人对于群体的偏离都有很大的冒险性。

3)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有的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提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作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

4 1)正确认识挫折

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最重要的事要正确认识挫折,建立一个正确的挫折观。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挫折也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可以说,挫折一种

机会。只要对挫折不害怕、不气馁,能对挫折坦然面对,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就可以适应任何变化中的环境。

2)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心理学研究声明,引起强烈挫折感的与其说是挫折、冲突,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a此事不该发生。有些人把生活中的不顺利,学习、交往中的挫折、失败看做是不应该发生的。B以偏概全。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C无限夸大后果。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象得非常糟糕、可怕。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陷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只有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纠正错误观念,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挫折带来的后果,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5 1)青少年人格发展主题:寻求自我认同。

2)青年与父母的关系,既依赖父母又要反判父母的矛盾心理。

3)青年与同伴的关系,喜欢同伴交往;青年期对友谊重视程序最高。

4)代沟,多数孩子与长辈有代沟,代沟多数有社会因素造成。代沟有积极的一面,是活力与积极性的表现;有消极的一面,要正确引导,缩小代沟的最好方法是真诚平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

6《大学心理学》290页内容略

7 79页

8 137页

9 214页

10 367页

11 63页

12答:1)地点法

2)韵律法

3)学习准则

4)记笔记

5)PQ4R法

五、填空

1、神经系统

2、记忆注意思维

3、冯特

4、比内和西蒙

5、指向性和信中性

6、艾宾浩斯

7、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8、后脑中脑前脑9、语义性生成性

10、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概念解释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深层内在的特质不变或深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上各不相同,即“个性”。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如群体人格。 人格的社会性:指社会化把人类的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投注:投注是指能量或力比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是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分为三种:自我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自己,如自恋者;幻想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虚无的幻想中,如做白日梦者;对象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某人、某物或某些团体活动上。 生活风格: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不同。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形成过程在儿童4、5岁时。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 机能自主: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 基本焦虑:儿童所具有的,觉得自己是孤立、无能为力的生活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故意的世界上的一种感情。 能、外能: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特质。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相似;外能是一种动力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 里比多:Libido的译音。也称性本能。指一种性冲动的内在的潜力,它经常驱使人去追求实现,去寻求满足,获得快感。他的“性”是广义的。不是男女之间的性爱的性,而是包括一切感觉器官或肌肉、皮肤等由于抚摸而产生的快感都是性的满足。两种主要的性本能:都是异性爱的倾向,一是恋父情结,一是恋母情结。 特质: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它是能够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阿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它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能产生行为和引发行为,并且同一种特质,对不同刺激以同样方式反应;同一刺激,由于特质不同,产生的反应不同,不同于习惯也不是态度;特性:相对概括和持久性、有焦点、活跃性。 自卑感:阿德勒术语。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的动力因素。早期主要指生理缺陷。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由自卑感,产生补偿的需要,不断的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即是人格发展的基本过程。 个人构念:凯利术语。即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现象场:罗杰斯术语,指个体觉察到的刺激。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 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睡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2)生理学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3)认知功能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状态,被试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之后,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和事情,并相信催眠师的描述是真实的。在催眠的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似的指导下进行的,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并不是睡眠。 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是角色要求被催眠的人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 意识功能分离观点认为催眠是将意识的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分开了,或者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控制。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2)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表1-1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 1. 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2. 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2)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随着强化的次数增多而得到巩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也都有泛化和分化的现象。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与刺激物呈现的次序不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刺激在前,反应在后(即S→R),强化物是同刺激物结合出现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动物的操作反应发生在强化刺激物之前(即R→S),并且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才能得到强化,强化物不是与刺激物相结合,而是与操作行为相结合。所以,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主动操作而得到强化的。 第二、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与所达到的程度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在动物的先天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有机体的反应是不随意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在动物后天习得的操作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其机体的反应是可控制的、随意的。 3. “望梅止渴”、“谈梅生津”分别说明了什么? (1)“望梅止渴”是指吃过酸梅的人,看见了酸梅就会分泌唾液。这是在大脑皮质的第一信号系统下产生的。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谈梅生津”是指讲到“酸梅”这个词时,也会分泌唾液。这是在大脑皮质的第二信号系统下产生的。第二信号系统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第六章记忆 1.记忆的分类: (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 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 (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普通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分别介绍如下: ①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答:(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 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决定了行为的复杂性;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然而在人的正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无意识现象,它对人的行为也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来影响人的行为。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病人,其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 ①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等。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②心理结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心理结构就是要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③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解释脑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④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现象是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出现了神经系统之后才真正产生的。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人的一生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⑤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外界刺激作用于人,在人脑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又会反过来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周围环境,进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5 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即通 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首先,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6.简述思维过程。 答: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7.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智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①家庭与智力发展; ②文化与智力发展; ③教育与智力发展; ④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 8. 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相互影响。 (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影响,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 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 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 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 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 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 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 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 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 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 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第七章思维 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 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 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 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 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8、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和策略。

心理学论述题答案

论述题: 一、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遗忘的规律,防止遗忘? 提高记忆力要防止遗忘。为了防止遗忘,就应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巩固所记内容。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复习的方法是: 1,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2,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 3,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性;4,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如何促进青少年能力的发展? A、能力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条件: 1,素质;2,早期经验;3,教学和教育(包括环境);4个人的努力。 B、如何培养能力: 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什么是挫折感?它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和行为变化?如何对待挫折? 挫折感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1、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升华、补偿) 2、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攻击行为、逆反、厌世情绪、倒退、固执行为) 3、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自我安慰、自我整饰、责任推诿) 挫折对待: 1、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以积极的归因代替消极的归因。 5、学会使用应付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的方法。 四、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及其形成过程。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生活经历和记录。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 2、学校环境 3、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 五、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如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一)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主观态度: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期待。 (二)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的因素,也可成为学生在学习中“分心”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的影响,以提高教学的成果。 1、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的干扰:尽可能保持教育周围环境的安静;要尽量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慎重地处理好偶发事件;教师的教态要得体。 2、在教学上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善于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本身足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产生注意,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发展心理学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的界定 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现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言的发展 3.发展心理学中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所研究的年龄特征应该包括哪些问题? 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包括: (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4.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被认 为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将普莱尔视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理由? 从写作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就是以儿童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出现的。 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儿童心理》内容最为系统全面 从影响上来看,《儿童心理》影响深远,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5.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6.霍尔提出了复演说,认为应该把个体心理发展看做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 进化历史的理论。 7.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 8.洛克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而提出了(白板)说 第二章理论 1.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实质? 2.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 前运算思维阶段:表象或形象思维萌芽,频繁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超越具体实物或具体经验,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演思维。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普通心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层次:专科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 1、B 2、D 3、C 4、A 5、D 二、填空 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4、1879 冯特 三、简答 1、个性简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并分别对此进行解释。 2、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分别进行解释。 第二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一、选择 1、B 2、C 3、A 4、D 5、A 6、C 7、A 8、C 9、D 10、A 二、填空 1、性格能力 2、需要动力 3、生物社会 4、生理性社会性 5、物质精神 6、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7、认知审美 8、正负 9、指引激励 10、生理性社会性 11、追求成就回避失败 12、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项活动 13、向往追求

14、信念最高调节器 三、简答 1、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基本特征。分别进行阐述。 2、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对此进行简单描述。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它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对此进行阐述。 3、动机是为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一种个性倾向性,它引发、指引和激励人的活动。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前者是需要,后者是诱因。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第三章注意 一、选择 1、C 2、C 3、A 4、D 5、C 6、B 7、B 二、填空 1、无关运动停止呼吸运动变化 2、无意有意 3、定向反射大脑皮层 4、熟练内在联系 5、经验知识 三、简答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 注意具有三个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与监督功能。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选择 1、A 2、C 3、B 4、D 5、C 6、A 7、D 8、C 9、B 10、D 11、C 12、A 13、B 14、C 15、B 二、填空 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2、提高降低 3、明度饱和度 4、音高音响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分析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 B )16、詹姆斯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 D )26、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韦特海默 B、华生 C、斯金纳 D、詹姆斯 ( C)27、认知心理学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构造主义 ( D)28、受调查者在应答时倾向于表现自己积极一面的程度称之为: A、观察者偏差 B、拟人化偏差 C、默许偏差 D、社会赞许性 ( B)29、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如果要全面深入探讨某一种非人为引起的现象,最合适的方法为: A、观察法 B、个案法 C、相关法 D、调查法 ( C)30、有研究者发现,冰淇林销量和犯罪率相关显著,这种相关实质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虚假相关 D、无相关 ( A)31、下列哪种学派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C)3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创立者: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 C)33、和机能主义相比,结构主义更关心意识经验的:。 A.方式 B. 原因 C. 内容 D. 具体场所 (B)34、心理学的实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一)彭聃龄修订版_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