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辽妥在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喜辽妥在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喜辽妥在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喜辽妥在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旬, 项亚娟, 刘迎梅

作者单位:李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上海,200240), 项亚娟,刘迎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

刊名:

上海护理

英文刊名:SHANGHAI NURSING JOURNAL

年,卷(期):2009,9(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1条)

1.戴德银实用新药特药手册 2003

2.杨蔚;王海燕;阿华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12)

3.吴慧楠;李文海;李秦经套管针行外周静脉营养与静脉炎的关系及护理对策[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04)

4.迮敏剑喜疗妥软膏治疗肿瘤化疗所致静脉炎的体会[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2)

5.方兰芳;曹敏;韩咏梅喜疗妥霜对浅表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 2006(08)

6.童榕艳喜疗妥软膏预防脂肪乳剂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 2006(03)

7.曹敏喜疗妥用于盖诺引起静脉炎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04(08)

8.李桂美;马淑珍湿润烧伤膏治疗输液后静脉炎的应用[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01(11)

9.朱其聪;罗荣城;缪景霞透明质酸酶、喜辽妥对长春瑞滨外渗性大鼠皮肤损伤的疗效[期刊论文]-肿瘤 2007(06)

10.姚晓群;申霞喜疗妥乳膏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长春瑞宾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08)

11.郑萍儿;董亚萍;钟亚琴冰敷加喜疗妥预防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观察[期刊论文]-上海护理 2006(01)

12.黄亚丽;李旭穿刺血管选择对盖诺化疗时静脉反应的影响[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04(21)

13.Bergqvist D;Brunkwall J;Jensen N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a:a comparative trial between placebo,hirudoid cream and piroxicam gel 1990(02)

14.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3(09)

15.俞小娟喜疗妥霜剂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外涂时机探讨[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6(01)

16.潘珊;赖晓纯;王碧幸喜疗妥联合频谱仪治疗1例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护理[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04)

17.何佩仪;杜萍;何美清喜疗妥乳膏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观察[期刊论文]-广州医药 2007(02)

18.代艺;徐伟;喻姣花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效果观察[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08(10)

19.傅江;高春英;李薇ISO9001过程控制模式在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6(01)

20.Loewenthal MR;Dobson PM;Starkey RE 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a prospective study of its natural history after cubital fossa insertion[外文期刊] 2002(01)

21.Harter C;O stendorf T;Bach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autclogous blood progeny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malignanceies[外文期刊] 2003(12)

22.顾丽丽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03)

23.王莉;张晓雪;谢小燕喜疗妥软膏治疗Ⅱ级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四川肿瘤防治 2005(01)

24.赵梅霖喜疗妥霜剂外擦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南方护理学报 2004(04)

25.计静观察喜疗妥软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期刊论文]-工企医刊 2007(06)

26.李洲文;林佩球喜疗妥治疗多巴胺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院 2006(12)

27.王玉琴;陆艳;沈映彤喜疗妥治疗输液性静脉炎150例效果观察[期刊论文]-交通医学 2007(05)

28.尤朝霞;蒋淑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加土豆片预防表柔比星所致静脉炎的观察[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7(03)

29.谢凤珠喜疗妥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中预防静脉炎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02)

30.邓颖;任刚;胡洪林预防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医学 2007(01)

31.汪守凤;江宾;邓德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1999(06)

引证文献(3条)

1.唐惠林.翟所迪喜辽妥软膏防治微血管循环障碍效果的系统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8)

2.邓鹏峰局部热敷加喜辽妥保护血透患者内瘘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8)

3.钱珠萍多磺酸黏多糖软膏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期刊论文]-上海护理 2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17668297.html,/Periodical_shhl200905029.aspx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 ?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 ?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 (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

静脉炎的治疗方法——中医中药治疗静脉炎

静脉炎的分析: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后引发。 临床表现: 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深部静脉炎患静脉炎 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而言,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部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亦称Monder病。 治病原因: 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病理变化: 其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静脉炎小腿血管 2 、操作技术不良3.、不适当的穿刺部位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5.固定方法不当6.输液的浓度的酸、硷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8.,渗透压9,输液快慢静脉炎检查化验 深静脉血栓形成各种诊断诊断复发一般较差不困难继续,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技术方法:静脉压测定 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超声 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静脉炎 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一、静脉炎的症状 静脉炎症状主要是有:1、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一)静脉炎的观察与处理: 可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所进食物应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贫血者,轻者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品,重者应间断输血。若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锌,促进伤口愈合。给予钙剂也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二、静脉炎的预防 患者不宜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准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7668297.html,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作者:吴起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30-02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组织脱水剂,其渗透压为1100mOsm/L。药理作用主要为脱水和利尿。临床应用广泛,在急诊科常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因其渗透压高加之使用中滴速快,易对血管造成损害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肿、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有文献报道,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h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也有文献报道,利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125ml,q8h静脉滴注,观察5天,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9.47%。由此静脉滴注甘露醇所造成的静脉炎问题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为了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许多护理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实用的方法综述如下。 引起静脉炎的因素 1.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的酸碱性、浓度、刺激性和毒性等。正常血液的PH值为7.35~7.45,若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症。20%甘露醇的PH值为4.5-6.5偏酸性,是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之一。20%甘露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有害的影响,可以激活炎症介质和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亡,血浆渗透压的增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当输入高渗液体时,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影响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肿、痛等等静脉炎症状[1]。 2.输液总量过多临床发现每天输注甘露500ml以上,连用3d以上,静脉炎发生率可达80%,使用总量越多,发生的概率越高。 3.给药温度过低研究发现[2}不同温度的甘露醇对局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温度越低,损害越重。当甘露醇加温至35°C时溶液中微粒数量明显减少至最低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输液微粒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只要超过这个直径的微粒就不容易通过毛细血管,直接造成静脉栓塞,引进静脉炎。 5.其他因素在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不适当的穿刺部位或在同一条血管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选择血管不当、静脉弹性降低针头固定方法不妥等均可导致输注甘露醇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_进展-宋彬

静脉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进展 【关键词】静脉炎;原因;防治;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静脉炎主要是由于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通过了解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现综述如下。 1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1.1 血管因素 血管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血管痉挛、血管硬化弹性差都会增加静脉炎的危险。 1.2 药物作用 刺激性药物和高分子液体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2]。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3]。一般认为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1、前列腺素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4]。 1.2 机械刺激 在同一血管周围反复多次穿刺输液或硅胶管在血管留置过久是静脉治疗中造成静脉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刺激所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于周围血管受到较强和浓度较高药物的刺激,或硅胶管在血管留置时间太长,导致血管膜损伤后引起炎性反应[5]。而反复多次穿刺后,易导致血管周围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及血管淤血现象[6]。 1.4 感染因素 不规的操作和在不清洁的环境中操作,易使微生物侵袭而引起静脉炎;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也是引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7]。 1.5 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 微粒是指玻璃屑及各种结晶物质,主要来源于输液器具、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和污染的环境。另外,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8]。 1.6 输液速度 有报道,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速度有关[9]。刺激性大的药物短时间大量快速进入血管,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膜受刺激[10]。 2 预防措施 2.1 提倡使用套管针 为了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使用套管针输液。套管针针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相对长,活动时针体不易脱出发生药液渗漏几率小。但留置时间应根据病人的局部情况而定,最好不超过5 d。临床观察发现,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10]。 2.2 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项技术培训,提高对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认识。穿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docx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一)静脉炎预防 1)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 2)必须待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3)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避免靠近腕部的桡静脉置管)4)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 5)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在同一条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6)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7)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 8)护士能够根据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识别静脉炎的征 9)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 二)静脉炎处理 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 3)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4)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 5)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6)若使用可达龙、多巴胺等刺激血管性药物时可在穿刺部位上方提前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预防。 预防: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护理: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与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药物治疗:可使用硫酸镁、康复新液、虎力散湿敷,喜辽妥涂抹。 容易出现静脉炎的常用药物:可达龙、多巴胺、康莱特、脂肪乳、氨基酸、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凯时、碳酸氢钠、浓氯化钠。

静脉堵塞的治疗方法

静脉堵塞的治疗方法 1、抗凝血药 尽管近20多年来的某些研究对vonMichel(1878)提出的血栓说 持有异议。但抗凝血药物仍为本病治疗的首选药。 (1)纤维蛋白溶解酶:此类制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纤维蛋白 溶酶。蛇毒抗栓酶等。其中尿激酶无抗原性。使用前不必作过敏试验。毒副作用较小。故最常用。 尿激酶(urokinase):能直接激活血浆及血浆块中的纤维蛋白溶 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提高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从而使血 栓溶解。常用剂量为1万Iu。加入低分子右旋糖苷250~500ml内 静脉滴注或加入生理盐水20ml内静脉注射。一日1次。10~15次 为一疗程。亦可以100~150Iu溶于0.5~1ml生理盐水内作球后注射。一日或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2)抗血小板凝集剂:常用的该类制剂有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及潘 生丁。前者可抑制胶原诱导血小板凝集和释放二磷酸腺苷(adenosine,ADP)。有比较持久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一日1次。 饭后服50~75mg。后者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从而减少其聚集。每次口服25~50mg。一日3次。 (3)肝素。双香豆素等亦有抗凝血作用。现已少用。 2、中医治疗 (1)可用丹参、毛冬青、当归注射液1~2毫升球后注射,每2日 1次。 (2)病至中、后期,可选用以上注射液做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 (3)可用丹参注射液2毫升或葛根素注射液2毫升双侧肝俞穴位 注射。

(4)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针刺疗法 常用穴:睛明、攒竹、球后、承泣、瞳子髎、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每次局部远端各取2穴,中刺激,不留针。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 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 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 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 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 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 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1、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类静脉炎是由静脉注射引起的。多 发生于四肢,所注射的药物多有刺激性或浓度过高,有某些抗生素 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某些抗癌药物对静脉,内膜均有刺激性, 加上用药时间较长或静脉较细,或一处静脉反复穿刺等引起。 2、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下肢曲张的静脉内,因血液淤滞,加上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屏障作用减弱,易致细菌侵入,或因 局部外伤而引起曲张静脉出现炎症反应。由于曲张静脉的存在,静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 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有脓液流出一)静脉炎预防 1)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 2)必须待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3)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避免靠近腕部的桡静脉置管) 4)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 5)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在同一条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6)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7)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 8)护士能够根据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识别静脉炎的征 9)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 二)静脉炎处理

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 3)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4)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 5)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6)若使用可达龙、多巴胺等刺激血管性药物时可在穿刺部位上方提前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预防。 预防: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护理: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与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药物治疗:可使用硫酸镁、康复新液、虎力散湿敷,喜辽妥涂抹。 容易出现静脉炎的常用药物:可达龙、多巴胺、康莱特、脂肪乳、氨基酸、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凯时、碳酸氢钠、浓氯化钠。

静脉炎

一例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的静脉炎案例分析 作者:巨姣春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 摘要:去甲万古霉素为临床上治疗MARS 的首选药物,该药物说明书中明确指出“本品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不可肌肉注射,也不宜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时,药液外漏,可引起剧痛和组织坏死,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而静脉炎已成为静脉输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静脉输液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现将一例去甲万古霉素引发静脉炎的案例进行如下分析,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做到以防为先。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炎预防静脉输液 一般资料:患者,女,30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给予5%葡萄糖250ml+去甲万古霉素0.4g 2/日抗感染,保肝、护胃等支持治疗。右上臂外侧腕关节上4-5 CM 处给予24G留置针穿刺输液,留置第二日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穿刺部位出现红肿,自述胀痛,拔出留置针后给予冰块冰敷。 冰敷24小时后沿血管方向出现一2x5CM条索状红线,质硬,触之压痛。给予红花醇局部涂抹,磁疗贴贴敷。第三日患者自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范围较前增加。给予喜疗妥软膏局部涂抹2/日,硬解处磁疗贴贴敷。第四日患者自述疼痛减轻,局部红肿范围较前缩小,第6日疼痛感消失,右上臂外侧腕关节上4-5 CM 处皮肤呈暗红色,皮下硬结较前消退。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大的管道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性: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C)将静脉炎按严重程度分为五级,为判断静脉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标准。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2.5cm,有脓液渗出。 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 1.1药物的PH值是引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正常血液PH值为7.35-7.45,PH<5为强酸性,PH>9为强碱性,PH值在6-8时对静脉影响较小,过酸或过碱均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影响上皮细胞吸收水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红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

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和防治进展 (1)

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和防治进展 发布者:张珏倩发布时间:2010-5-19阅读:338次 张珏倩 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即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但是,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继续输液带来困难。本文就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58-4442(2010)05-(0001)-(04)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由于其操作规程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能随遇而安,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方便给药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危重病人抢救中及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会导致静脉炎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做好预防和对症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临床上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静脉炎评价标准按照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的分级标准[2]。Ⅰ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但静脉无条索改变和未触及硬结;Ⅱ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有静脉条索状改变,但未触及硬结;Ⅲ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 引发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2.1 置时间静脉留置针一般留置时间为3~5天,最好不超过一周,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 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一)静脉炎预防 1)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 2)必须待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3)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避免靠近腕部的桡静脉置管) 4)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 5)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在同一条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6)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7)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 8)护士能够根据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识别静脉炎的征 9)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 二)静脉炎处理 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 3)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4)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 5)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6)若使用可达龙、多巴胺等刺激血管性药物时可在穿刺部位上方提前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预防。 预防: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护理: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与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药物治疗:可使用硫酸镁、康复新液、虎力散湿敷,喜辽妥涂抹。 容易出现静脉炎的常用药物:可达龙、多巴胺、康莱特、脂肪乳、氨基酸、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凯时、碳酸氢钠、浓氯化钠。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 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 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静脉炎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2.5%-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不可干 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 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静脉炎治疗方法

静脉炎治疗方法 一、静脉炎的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局限性浅静脉炎一般不需要抗凝治疗,广泛或进行性浅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应给予抗凝治疗。 2、疼痛严重者可给予给予止痛剂治疗。 3、有炎症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应给予大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二、静脉炎的一般治疗: 1、以预防为主,病后及手术后应尽早进行肢体活动。 2、已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需卧床,抬高肢体30°至疼痛及水肿消失。 3、长期静脉输液应定期更换注射静脉。 三、静脉炎的手术治疗: 1、出现肢体坏疽需行截肢趾手术。 2、有发生肺栓塞危险者可行近端静脉结扎。 3、四肢有残留结节条状物而时常疼痛者,可予以手术切除。 四、静脉炎的局部治疗: 1、慢性静脉淤滞引起水肿者可着弹性袜。 2、可给予局部热敷、热疗等治疗。 1、饮食宜清淡多汁,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忌食辛辣、肥腻之物,如辣椒、花椒、大蒜、胡椒等。

2、经常食用大量新鲜水果、蔬菜、生坚果、植物籽、大豆制品 及全谷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3、宜多食用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净化血管、稳定血压。 4、多喝银杏茶水,可以改善微循环及大脑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5、禁止食用任何乳制品、煎炸食物、盐腌食物及加工食品。 6、忌食生冷之物,如冰棍、汽水、凉莱等。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 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 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 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 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 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 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一、表浅细小静脉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 (一)判断标准 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炎分级标准: I度:局部组织疼痛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炎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的分类及处理 1.化学性静脉炎 (1)发病原因:由于刺激性及毒性药物、P H值及渗透压超过正常值、稀释不充分、微粒和导管尖端位置所致。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称化学性蜂窝组织炎。进一步照成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2)临床表现:发炎的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有疼痛感,血流受阻。 (3)预防措施 1)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运用系统化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化疗前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为避免操作中发生机械损伤,静脉穿刺尽量确保一次成功。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后要正确固定输液针,避免其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2)合理选择血管:①输液部位的选择:任何情况下应避开手背侧、肘窝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手术的肢体末端。输液的适当部位为前臂的近端(未手术)及重要结构上覆盖有大量下组织的部位。②正确选择输液器具:若静脉条件不佳。留置针优于标准静脉注射针。 预期可能有联合输液者,应考虑采取皮下贮液器或深静脉留置管,PICC亦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控制微粒输入: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室尽可能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污染。据研究报道,应用精细输液过滤器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能有效地阻止微粒进入人体。 4)正确的给药方法: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的方法、浓度、速度,并做到现配现用。正确的给药方法为:①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无渗漏后方可注入化学药,不能用带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或拔出;②联合用药时,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原则上应先注入非发疱剂,如均为发疱性药物,应先注入低浓度的,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③若将止吐药加入茂菲滴壶时应在输注非化疗药时给入;④化疗药物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需3分钟,或者以5ml/min的速度注入,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刺激而出现损害。 5)护患配合: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初次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其恐惧感。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既能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给患者增加新的血管疾病又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6)药物预防静脉炎 A.静脉用药:静脉输注25%硫酸镁可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普鲁卡因5~10ml加入地塞米松静脉推注,输完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250ml快速灌注。 B.药物外敷: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将33%硫酸镁纱布沿静脉走行湿敷在注射的静脉上至化疗液体全部滴完,拔针后1~2分钟停止湿敷。 C.贴剂的应用:在化疗前将硝酸甘油贴剂贴于穿刺点,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起到预防作用。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 施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的分级(INS) 级别临床标准 0没有症状 1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和/或水肿 3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 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 及静脉条索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静脉防护的主要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45%。(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

【摘要】目的考察picc置管引发患者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picc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数据,并考察降低其发病的方法。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治疗,picc患者的静脉炎发病率可以显著性的降低。结果在进行picc过程中,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显著性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 picc;静脉炎;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大,是唯一护师可独立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可用于中长期输液,输注血制品、高渗、化疗等药物,特别是减少了化疗药物经外周静脉用药给患者静脉带来的损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但若维护不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静脉炎是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30%[1]。我院肿瘤内科自2010年开始进行picc置管术,至今600例,其中静脉炎发生率2.5%,远远低于目前界内报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基本资料本组600例全部为肿瘤化疗患者,其中食道癌220例,宫颈癌185例,胃癌66例,结肠癌30例,直肠癌21例,乳腺18例,肺癌15例,前列腺7例,其他62例。男256例,女344例。年龄65.21±10.73岁。穿刺静脉:右贵要静脉408例;左贵要静脉75例;右肘正中静脉95例;右头静脉22例。 1.2 静脉炎分级标准按照美国静脉输液学会2011年制定的判断静脉炎程度的标准。即0级:没有症状;ⅰ级: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到条索状的静脉;ⅳ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其长度大于 2.54 cm,并有脓液溢出。 1.3 发生静脉炎患者状况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7例。结果:经治疗全部痊愈,无1例因并发静脉炎而非计划性拔管者。输注药物:6例,3例,2例,各1例。患者平均年龄71.03± 2.85岁。 2 方法 2.1 置管前工作由获得省级以上静脉输液护士认证学会颁发picc专职护士资格证书护师进行。全面认真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和疾病治疗用药方案,选择合适的静脉与导管。右贵要静脉为首选,选用硅胶类且管径小的导管。将导管完全浸泡于稀释肝素液中。 2.2 静脉的选择贵要静脉因其管径粗,走行直,静脉瓣少,变异较小,位置浅表,成功率高,在置管体位时导管头端到位的途径最短,故为穿刺的首选静脉,且优选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虽管径大且浅表,但分支较多,故不作为置管的首选。头静脉在进入腋静脉处形成较大角度,并有小分支与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相通,易造成送管困难和导管异位,在置管时易损伤血管内膜引起静脉炎。 2.3置管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无菌区域暴露时间。穿刺部位消毒时用力涂擦,完全待干后再行穿刺,避免消毒液沿穿刺点浸入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在送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暴力送管,速度不宜过快,以每次缓慢匀速送入1~2cm为宜。如遇阻力,不可强行送管,可先退出少许,同时安慰患者,嘱患者情绪放松,再次缓慢送管。 2.4置管完成后立即在穿刺点上方5~6cm处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水胶体敷料透明贴,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立即在超声下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置管24h后,使用60℃~70°湿热敷,每次30min,2次/d,早晚各1次,连敷7d。注意避免浸湿辅料。 2.5 健康指导①置管前首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术前谈话,并签署置管执行同意书。②置管术后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包括肢体活动、如何握拳、松拳、穿刺侧肢体负重、穿刺点观察、贴膜情况、洗澡时注意问题、换药时间及注意事

脉管炎中医治疗方法

脉管炎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在最后面) 1 概说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多因寒湿及外伤血瘀等瘀阻经脉,致气血不能到达肢端,肢端失去气血之濡养所致。 西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中小动静脉的非化脓性炎症,瘀阻血液循环,肢端失去血液供应,导致趾(指),乃至肢端冰凉、麻木、疼痛,甚至溃烂、坏死。 2 中国历代医学家对脱疽的认识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对脱疽就有详细的论述,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通,“沍hu”。),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将脱痈改作脱疽,脱疽病名延用至今。 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曰:“此症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痒而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败,节节脱落。”并创立四妙勇安汤。至今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脱疽仍有一定疗效。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曰:“毒在肉则割,毒在骨则切。”提出了手术清创的方法,与现在的蚕食式清创基本一致。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对脱疽有详细的论述,曰:“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凡患此者,多生于手足……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练。”总结出“和气血,补脾胃……滋津液,壮肾水”等治疗原则。创立解毒济生汤、阴阳二气丹、清神散等有效方剂及手术清创、灸法、外敷等外治方法。丰富了辩证论治的内容。 明代《景岳全书〃脱疽》篇引薛立斋言“此证因膏梁厚味酒面炙爆积毒所致,或不慎房劳,肾水枯竭”而致。又曰“盖死肉乃毒气盛而拒绝营气所致。况,至阴之下气血难达” 清代邹五峰所创的顾步汤,对后世研究治疗脱疽仍有一定指导意义。 清代祁广生《外科大成〃脱疽》载“于未延散时,用头发十余根,缠患指本节尽处,

静脉炎的治疗方法

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并伴有血栓之疾患,中医属“黄鳅痛”,“脉痹”范畴。 静脉炎的发病原因是由於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高,静脉壁及内膜受到损害所致。诱因是长期卧床、妊娠、外伤、手术感染、下肢静脉曲张、内脏癌、胰腺体部癌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多种因素。传统医学治以温经通络,活血破瘀,多能治愈。 1:敷药疗法 处方:鲜丝瓜叶10片 用法:将叶洗净,捣烂成糊状,沿静脉走向,贴敷患处,药厚0.3厘米,上盖一层塑料布固定,日换药2次 疗效:敷药1天,炎症消除,用药2天,血管弹性恢复而愈。 2:中成药疗法 药名:六神丸 用法:取六神丸50粒,研成细末加白酒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纱布包扎。干燥后滴酒保持湿润,日换药1次。 疗效:疗效:连续用药10天,可获痊愈。 3:药酒疗法 处方:红花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用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日3次。 疗效:用药3-5天,治愈率达100% 中医治疗静脉炎的偏方验方: 1.化瘀利湿汤 取炙黄芪、土茯苓各30克,川牛膝、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蛭、当归各12克,三棱、莪术各l0克,泽泻8克,甘草梢6克,干蜈蚣、泽兰各3克。水煎服,1日1剂,7天为1疗程;加减变化:热盛者减黄芪、蜈蚣,酌加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湿重者酌加苡仁、猪苓;瘀重者酌加乳香、没药、王不留行;久病气虚者减白花蛇舌草、泽兰、泽泻,酌加炒党参、白术。本方适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股肿汤 用丹参、白茅根、牛膝各15克,当归、泽泻各12克,川芎、黄柏、苍术、丹皮各l0克,血竭5克,水煎服,每日2剂。 加减变化:病程后期加生黄芪、党参、茯苓、三棱、莪术、泽兰、地龙,去黄柏、苍术、木通;神疲少气懒言,舌苔薄白,脉沉缓者,加桑寄生、菟丝子、续断;肢体麻木怯冷者,加干姜、附子、桂枝、全蝎、蜈蚣。本方适应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3.通脉消炎汤 取丹参20克,当归、茯苓、白术、川芎、赤芍、白芍、熟地、延胡索、香附、牛膝各12克,红花、桔梗各l0克,水蛭、甘草各6克。每日1剂,共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治疗15天为1个疗程,可治疗2个疗程。 加减变化:红肿灼热者加丹皮12克;疼痛伴有结节者加参三七9克;脉象细弱者加黄芪、玄参各20克。本方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4.芦荟酢浆草膏 用芦荟,酢浆草,冰片适量。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取芦荟和酢浆草按2:1比例加少许冰片,捣烂敷于病变部位,并包扎。属湿热瘀滞型的采用凉敷法;气滞血瘀型的采用热敷法(即把药膏放在沙锅中加热后敷之)。每天换药1次,30天为1疗程。本方适应血栓性浅静脉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