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实验一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1.实验目的

●了解基于Socket的C/S编程的概念

●了解winsock中函数的用法及其参数的含义

●掌握使用Socket开发程序的方法

●掌握C/S模式下网络通信的工作流程

2.实验原理

2.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网络应用的标准模型是客户/服务器模型(Client/Server模型,简称C/S模型)。由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共同完成一个应用任务,这是一个不对称的编程模型,通信的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客户端和服务器。

一般发起通信请求的程序被称为客户端,用户一般是通过客户端软件来访问某个服务。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发送请求,然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内容。

服务器则一般是等待并处理客户端请求的应用程序。它通常由系统执行,在系统生存期间一直存在,等待客户的请求,并且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根据请求向客户端返回合适的内容。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

这种C/S的通信模型用途十分广泛,现在的大多数网络程序都使用了这种类型。在服务器端,根据服务器请求方式的不同,服务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 循环服务器

这种模式是在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客户端的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处理这个请求,在处理完毕后才继续等待下一个请求的到来。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有新的客户请求,将只能等待。这种模式通常只能用于处理速度较快,处理逻辑比较简单的服务器程序的开发,如

Linux的时间服务器。

(2) 并发服务器

这种模式在同一时间可以处理多个请求,服务器会建立多个处理客户端的请求的进程或者线程,服务器接收到一个客户端请求后,将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或者创建一个进程或者线程来处理这个客户端请求,而服务器可以立即返回等待下一个客户端请求的到来。显然这种处理模式可以尽量避免单处理模式中的对客户端请求响应不及时的问题,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占用较多的CPU处理时间和较多的系统资源,并且需要处理多个进程或者线程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编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常使用这种模式处理比较耗时或者对速度要求较高的服务,如文件传输服务(FTP)等。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以下一个重要特点:

服务器在交互开始前已运行,并且通常持续不断地接受请求、发送响应。而客户机是发出请求并等待响应的任何程序,它通常在有限次的使用服务器后终止。

一般来说,服务器的执行过程如下:

(1) 打开通信信道(申请一下套接字),通知本地主机在某一知名端口接收客户机请求。

(2) 等候新的客户机请求到达该端口。

(3) 接收到请求,启动一个新的进程处理用户请求,同时释放旧进程以响应新的客户请求,

一旦服务完成,关闭新进程与客户的通信链路。

(4) 回到第二步,继续等待客户机请求。

(5) 如果不愿响应客户机请求,关闭服务器进程。

2.2 网络通信基础知识和winsock相关的数据结构(这是winsock1.1版本):

2.2.1 IP 地址和端口的介绍

Internet 协议地址简称IP 地址,它是整个网络协议的核心。在不同的网络或相同的网络中的结点进行通信时,需要使用IP 地址。也就是说,Internet 网上的计算设备或主机都分配有一个惟一的地址,叫IP 地址。一个IP 地址长为32 比特,分为4个字节,比如:IP 地址10100110 01101111 00000001 00000110一般都是用二进制数位模式表示IP 地址,它是非常难以识记的,为容易阅读和理解,通常将IP 地址以4 个句点分隔开的十进制数字表示,称为点分十进制表示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 )。上面的IP 地址用这种方法表示为166.111.1.6。

端口(port) 是标志传输层协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时,真正完成通信功能的不是两台计算机,而是两台计算机上的进程。如果要标识具体的进程,需要引入新的地址空间,这是端口。定义端口是为了解决与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进行通信的问题。每个端口有一个16 位的标志符,称为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应用范围在0-65536之间,但1024

以下的端口号被标准服务保留,因此在这个协议中可以用到的端口号的范围在1024-65536 之间。

2.2.2 IP地址和服务端口(PORT)的数据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sin_family;//必须设为AF_INET,在使用TCP/IP协议族时。

u_short sin_port;//通信端口

struct in_addr sin_addr;//用于把IP地址保存为一个4字节的整数

//点分十进制表示,从左到右存储

//usinged long inet_addr(const char FAR *cp)

//该函数用于将以字符串表示的IP地址转换为一个整数

char sin_zero[8];

};

2.2.3存储主机信息的结构

struct hostent {

char FAR * h_name; /* official name of host */

char FAR * FAR * h_aliases; /* alias list */

short h_addrtype; /* host address type */

short h_length; /* length of address */

char FAR * FAR * h_addr_list; /* list of addresses */

#define h_addr h_addr_list[0] /* address, for backward compat */

};

2.2.4 winsock 的初始化

每个winsock应用都必须加载winsock DLL的相应版本(上述内容版本号市1.1),如果调用winsock之前没有加载winsock库将会返回错误。加载函数如下:

int PASCAL FAR WSAStartup(IN WORD wVersionRequired, OUT LPWSADATA lpWSAData); wVersionRequired 指定准备加载的winsock库版本。高字节指定副版本,低字节指定主版本。

2.2.5 winsock的卸载

使用完winsock库以后,要把它卸载掉。卸载函数如下:

int PASCAL FAR WSACleanup(void)

2.3 网络通信所用的函数:

●创建套接字函数socket()

●指定本地地址bind()

●将套接字连接到目的地址connect()

●设置等待连接状态listen()

●接受连接请求accept()

●发送和接收数据send()/recv()和sendto()/recvfrom()

●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上面这些是网络编程中用的最为广泛的几个函数,这些函数的详细介绍请参考附录A:Winsock网络编程介绍

2.4 winsock 编程的基本知识

用socket 实现计算机相互通信的基本流程请参考附录A:Winsock网络编程介绍

3.实验环境与分组

3.1 实验环境

●本实验是在windows环境下,用VC++6.0来实现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的。有

关VC++6.0环境的使用,请参考附录B:Visual C++6.0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及使用

●两个同学一组,分别运行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进行通信实验。

3.2实验内容

●启动程序

找到“应用层客户_服务器模式”文件下的两个可执行程序:Server.exe和Client.exe

●服务器端的运行:

作为服务器端,服务器的程序首先要运行。运行服务器程序后,程序会自动解析出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根据程序的提示,输入和客户端进行连接的端口号;最后程序是询问是否向客户端发送应答信息,如果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则服务器在接收到一条信息后,会向客户端发送一条应答信息,如果不发送响应信息,则服务器端只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信息。

●客户方端的使用:

运行客户端程序后,要求要输入进行连接的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随后程序会询问是否接收服务器方的应答信息,如果要接收服务器方的应答信息,则客户端在发送一条信息后,会收到服务器方发来的响应信息,如果不接收服务器方的响应信息,则客户端只向服务器发送信息。最后,程序会询问和服务器连接后,发送信息的个数,根据客户端的输入情况,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信息。

3.3 扩展内容:

●通过阅读源程序,画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程序流程图

●对源程序进行阅读分析,了解程序实现的具体的细节,掌握服务器和客户端传送数据

的机制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是怎样建立连接的?

4.实验要求

4.1 基本要求

记录实验的基本数据,包括选用的计算机的IP 地址、连接的端口号。

思考题: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端口号不同,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4.2扩展要求

在读源程序之后画出程序的流程图。

5.参考资料

1. https://www.360docs.net/doc/c17745529.html,

2.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罗惠琼杨国渝构亚玲丁旭阳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3.windows 网络编程技术

4.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钱德沛主编张力军洪飞王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 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概要(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和Server常常分别处在相距很远的两台计算机上,Client程序的任务是将用户的要求提交给Server程序,再将Server程序返回的结果以特定的形式显示给用户;Server程序的任务是接收客户程序提出的服务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程序。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编辑本段C/S工作模式C/S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即采用“功能分布”原则。客户端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以及用户接口功能;服务器端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这种客户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模式。编辑本段C/S结构的优点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建立并连接小Demo

服务器端代码: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17745529.html,;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17745529.html,.Sockets;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ocket serverSocket=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ProtocalTy pe.TCP); //new一个Socket对象,注意这里用的是流式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而不是数据报式Socket(针对于面向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IPAddress serverIP=IPAddress.Parse("127.0.0.1"); int port=2112; IPEndPoint ipEndPoint=new IPEndPoint(serverIP,port);//网络节点对象 serverSocket.Bind(ipEndPoint);//将结点绑定到套接字上 serverSocket.Listen(10);//设置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可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可以设置更大程度。 Console.WriteLine("服务器已就绪准备客户端连接。。。。"); while(true){//循环监听端口,得到客户端连接 Socket socket=serverSocket.Accept();//当有客户端连接时,就产生一个socket实例 SessionServer sserver=new SessionServer(socket);//将socket实例传入到消息处理类中 Thread t=new Thread(sserver.GetClientMsg);//当有一个客户端连接,就启动一个线程来处理此客户端的消息 t.Start();

windows服务器授权模式

w i n d o w s服务器授权模 式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服务器授权模式每服务器,同时连接数与每设备或每用户认证的区别: 每服务器认证:指允许服务可以同时有多少个并发客户端用户访问的数量; 每设备或每用户认证:指你的每个客户端都有认证许可,客户端通过这个认证访问服务器; 举例如下: 公司有两台服务器:Server1,Server2; 客户端:100台; 1、选择每服务器认证,这个你就需要为Server1,Server2各选择100个认证,共计200个认证,才能满足100客户端同时访问; 2、选择每客户认证,你只需100个客户认证,就能满足100个客户端访问的需求;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认证方式。 将本地服务器更改为每设备或每用户授权 1.在要配置的服务器上,打开“选择授权模式”, 2.在“产品”中,单击要更改授权模式的产品, 3.单击“每设备或每用户”。 要打开某个“控制面板”项目,请单击“开始”,单击“控制面板”,然后双击“授权”。 如果您选择“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那么访问运行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服务器的每台设备或每个用户都必须具备单独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CAL)”。通过一个CAL,特定设备或用户可以连接到运行 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任意数量的服务器。拥有多台运行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服务器的公司大多采用这种授权方法。 相反,每服务器许可证是指每个与此服务器的并发连接都需要一个单独的CAL。换句话说,此服务器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支持固定数量的连接。例如,如果您选择具有五个许可证的“每服务器”客户端授权模式,那么该服务器可以一次具有五个并发连接(如果每一个客户端需要一个连接,那么一次允许存在五个客户端)。使用这些连接的客户端不需要任何其他许可证。 每服务器授权模式常常是只有一台服务器的小公司的首选。在客户端计算机可能没有被授权为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网络客户端的情况下,这种授权模式对于Internet或远程访问服务器也很有用。可以指定并发服务器连接的最大数量并拒绝任何额外的登录请求。 如果您不能确定使用何种模式,那么请选择“每服务器”,因为您可以从“每服务器”模式更改为“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而无需任何代价。 每服务器和每客户端的区别(二) 理解安装window2003时每服务器和每客户端的区别 在安装 安装使用一套WIN2003系统需要交二份钱:WIN2003软件的钱和用户许可的钱。WIN2003的官方报价是3万多,每个用户许可是340元。下面以某公司为例说明。

iCloud服务与客户端下载使用教程

iOS设备篇 苹果寄予厚望,在iOS5升级占有重要地位的iCloud云服务正式发布了。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体验苹果为我们奉上的云服务大餐。 在iOS设备中,首先需要确保升级iOS5。所有iOS5 GM版本以前的固件,都不被iCloud 云服务支持。相应的,电脑管理iTunes也要升级到10.5版本。 在iOS5固件更新完成后,系统在欢迎界面会自动提醒你注册Apple ID和打开iCloud 云服务。由于iOS5的众多服务都直接与Apple ID关联,所以注册一个自己使用的ID是必须的。 iOS5更新完成后,进入系统设置选项,即可以见到iCloud的各种设置菜单。在这里,你可以自由选择那些应用的数据需要备份,并管理自己的空间。苹果免费为每位用户提供5GB的存储空间,如果需要更多空间,可以支付20美元10GB每年的服务费用,增加自己的存储容量。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5GB的免费空间已经足够使用。

iCloud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即是可以同步更新所有iOS设备上的应用。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电脑端购买了一款应用或者图书等,那么你所有打开了自动下载选项的iOS设备,将会自动在后台下载新增内容。等到你拿起iOS设备时,你设备中已经出现了新购买的应用。不过这项功能的选项,不在iCloud菜单中,而是另外一个单独的Store菜单里,在这里,你可以选择需要自动下载的内容。 为了方便使用,苹果还推出了PC专用的iCloud程序,可以将PC上的内容也与iCloud 服务进行同步和管理。 首先用户需要前往苹果官网下载一个专用的应用iCloud Control Panel,目前还没有推出中文版,只有英、法、德、日这四个iPhone4S首发国家语言,不过相信很快中文版就会推出。 下载地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c17745529.html,/kb/DL1455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一、原来的工作方式:在同一工作组中4台计算机其windows名分别为A、B、 C、D且都已安装好wincc5.0+sp2,原来在每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均是单用户,4台计算机上实际运行的是一个相同的项目,最先这个项目就是在其中一台计算机A上做好的,在然后拷贝到另3台计算机B、C、D上,在另3台计算机上运行该项目时提示组态的计算机无效,是否启用本地服务器,回答是后,要重启w incc,重启后,以计算机B为例,在wincc管理器的计算机一项下面有一计算机名A,类型是服务器,将它改为B后,该项目即能在计算机B上成功运行。C、D计算机按B相同的方法操作。 二、改为多用户模式的优点: 1、4台计算机上各自独立运行单用户项目,当你在其中任意一台上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后,即与其他3台的项目不同步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冲突,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2、我们的组态中有一型号较老的s7-300的PLC,其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只有3个,造成4台wincc计算机同一时刻总只有3台可以连到该PLC,总是有一台连不上,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3、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有以上两个优点,但也有一个大缺点:原来4台wincc独立运行,等于有4台沉余服务器,任何一台出问题都问题不大。改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后运行故障的风险增大了,所以在我后来的实际改动中,我把这4台计算机中的2台运行为单用户模式,2台组成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三、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操作方法: 1、服务器端的操作(以将A计算机作为wincc服务器,B为客户机为例):

在A计算机上运行wincc,选择项目(项目树的根),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项目的属性页上可看到现在项目还是单用户,点下拉箭头,更改为多用户,确定,会提示重启wincc,重启后,在项目树的计算机一项下现在还只有计算机A,属性为服务器,右击鼠标选择新建计算机,添加计算机B,属性选择为客户机(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客户机,均要在此添加),对添加的计算机B,右击它设置属性,设定方法和单用户下相同,要注意的是添加的客户机计算机其语言一般默认为德语,一定要改为和服务器相同,不然在客户端运行后画面上的文字会显示为“?”。接下来再看项目树的最下端,会发现比单用户时多了一个“服务器数据”一项,右击它后选择创建服务器数据,数据会创建和保存,服务器端设定就完成了。 2、客户端操作有几种方法: a、运行wincc管理器,不要激活原来单用户时的项目,选择打开项目,一路浏览到网上邻居->计算机A->已改为多用户的项目,打开它并激活,客户端就激活运行了,B计算机上就可看到和A计算机上一模一样的东西。(A计算机一旦启用多用户模式,项目所在的目录会自动启动网络共享) b、直接从网上邻居上找到A计算机上的多用户项目,将该项目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在B计算机的桌面上双击该快捷方式,客户端也会激活运行。 c、在B计算机的wincc的autostart程序中装入A计算机上的项目,并设置启动时激活,B计算机启动时客户端就会激活运行,这种方法下wincc管理器不会运行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 经常看到HTTP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的各种版本的文章,但是专业术语太多,且流程过于复杂,不容易消化。于是就按照在Servlet 里面的内容大致做了一些穿插。本来连Tomcat容器和Servlet的生命周期也准备在这里一起写的,但怕过于庞大,于是就简单的引用了一些Servlet对象。这样的一个整个流程看下来,相信至少在理解HTTP协议和request和response是如何完成从请求到生成响应结果回发的。在后续的一些文章里会专门讲一讲Tomcat和Servlet 是如何处理请求和完成响应的,更多的是说明Servlet的生命周期。 HTTP介绍 1. HTTP是一种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套计算机在网络中通信的一种规则。在TCP/IP体系结构中,HTTP属于应用层协议,位于TCP/IP协议的顶层。 2. HTTP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意思是指在Web浏览器(客户端)和Web 服务器之间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整个过程就是当一个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请求(request),然后Web服务器返回一个响应(respo nse),之后连接就关闭了,在服务端此时是没有保留连接的信息。 3. HTTP遵循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模型的,所有的通信交互都被构造在一套请求和响应模型中。 4. 浏览Web时,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与Web服务器交换信息,Web服务器向Web 浏览器返回的文件都有与之相关的类型,这些信息类型的格式由 MIME 定义。 HTTP定义的事务处理由以下四步组成: 1. 建立连接。 2?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头。 3. 服务器端响应生成结果回发。 4. 服务器端关闭连接,客户端解析回发响应头,恢复页面。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与服务器结构的区别

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 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随着Windows 98/Windows 2000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C/S 与 B/S 区别: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局域网的基础上的. 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广域网的基础上的. 1.硬件环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 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 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例与电话上网, 租用设备.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强的适应范围,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 2.对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 结构适宜. 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 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户群。3.对程序架构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流程, 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 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较少考虑; B/S 对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 建立在需要更加优化的基础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 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发展的趋势, 从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 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 SUN 和IBM 推的JavaBean 构件技术等,使 B/S更加成熟。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

Qt编写TCP通讯程序客户端与服务器端 说明:这是本人的练手之作,学习这个程序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过程中借鉴了网友的成果。现在百忙之中将我的学习成果制作成学习教程供大家学习。同时我也希望大家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网上,让大家共享。 由于我是初学者,该程序肯定会有BUG和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需要讨论的请加我的QQ:489478088,加我时请注明:QT学习讨论。或者加入我的QQ群84998716。 下载源代码后,由于不同版本的QT Creator创建的环境不同,可能无法正确运行,所以打开后,QT Creator可能会提示QT Creator发现其他环境的配置文件,问是否要载入,选择No。提示如下: 这时要选择NO。如果还无法运行,那你就只好新建一个工程,把我的源文件代码全部复制到你的新建工程里,再运行。 下面,开始讲解如何编写TCP测试软件: 第一步,创建工程,选中QtNetwork支持,基类选择Widget。如果创建工程中没有QtNetwork 选项,在工程建好后,在工程文件*.pro文件里QT+=core gui语句后面加入QT+=network 否则编译将出现“QNetworkInterface: No such file o”等错误 第二步,新建->文件或工程->选择QT项目->选择qt设计师界面类->选择Dialog without buttons,类名为client,完成。 编辑client ui界面,右击空白部分,将对象名称改为“client”,在界面添加标签按钮等,添加完成如下:

第三步,服务器地址行编辑器(Line Edit)的对象名改为clientIPlineEdit;数据发送区行编辑器(Line Edit)的对象名改为clientMessagelineEdit; 端口行编辑器(Line Edit)的对象名改为clientPortlineEdit; 数据显示区行编辑器(textBrowser)的对象名改为messagetextBrowser;发送按钮的对象名改为clientSendpushButton; 清空按钮的对象名改为cCleanpushButton; 连接按钮的对象名改为connectpushButton; 断开按钮的对象名改为disconnectpushButton; Ready标签的对象名改为cStatuslabel。 第四步,编辑client.h文件 1.添加: #include #include 2.在函数class client:public QDialog添加 private: QListIPlist; QTcpServer*tcpServer; QTcpSocket*tcpClient; QString clientPort; QString serverIP; QString clientMessage;//客户端发出的信息 QString message; quint16blockSize;//存放文件的大小信息 QTcpSocket*clientConnection; private slots: void clientSendMessage(); void updateStatus(); void readMessage();//接收数据

组建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局域网

附录一:上机实验 实验一组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局域网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组建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10Base-T以太局域网,通过该实验,学会组建局域网过程中的硬件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双绞线电缆,安装以太网卡和连接网络中的设备。 二、实验内容 (1)制作两端带有RJ-45接头的双绞线电缆。 (2)安装以太网卡,包括硬件安装和安装驱动程序(实验中选用PCI总线的10/100Mbps 自适应以太网卡)。 (3)按10Base-T以太局域网的星型拓扑结构连接局域网中的主机和集线器。局域网结构示意图如第五章图5.30所示。 三、实验步骤 1. 制作带RJ-45接头的双绞线电缆,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两个RJ-45接头的线芯的排列。 这里制作的是网卡和集线器之间的连线,采用EIA/TIA568B标准。RJ-45的1~8接点分别对应的双绞线颜色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这样可以确保1、2接点为一对线,3、6接点为另一对线。 (2)根据需要截取一段双绞线,用压线钳或剪刀将外皮剥去一小段,约 1.2cm,并将双绞线头部剪齐。 (3)将8根线按上述颜色顺序排列插入RJ-45接头中,注意要插至底部。 (4)将RJ-45接头塞入压线钳的RJ-46插座内,用力压下压线钳的手柄,使得RJ-45接头紧夹住双绞线。 2. 安装以太网卡,具体步骤如下: (1)关闭计算机电源,然后打开计算机主机的机箱。 (2)选择一个空的PCI总线插槽,拧开插槽护板上的螺丝钉,取出护板。 (3)将网卡插在PCI插槽内,拧上螺丝钉,以便固定在主机托架上。 (4)合上计算机主机的机箱,拧紧外壳螺丝。 3. 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计算机电源,启动Windows 98系统,自动检测到有新硬件。系统启动安装向导,单击“下一步”按钮。 (2)选择“搜索设备的最新驱动程序”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 (3)根据提示选择“指定位置”选项。 (4)插入带有网卡驱动程序的软盘,确定网卡驱动程序的位置,单击“下一步”按钮。(5)开始安装驱动程序。 (6)安装结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服务器和客户端通信

实验六基于TCP/IP的网络编程 1 实验目的 MFC提供的关于网络应用的类CSocket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封装,使用它编制出属于自己的网络应用程序,可以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通讯软件。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也可以增进对于TCP/IP协议的理解。 2 实验内容 基于TCP/IP的通信基本上都是利用SOCKET套接字进行数据通讯,程序一般分为服务器端和用户端两部分。设计思路(VC6.0下): 第一部分服务器端 一、创建服务器套接字(create)。 二、服务器套接字进行信息绑定(bind),并开始监听连接(listen)。 三、接受来自用户端的连接请求(accept)。 四、开始数据传输(send/receive)。 五、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第二部分客户端 一、创建客户套接字(create)。 二、与远程服务器进行连接(connect),如被接受则创建接收进程。 三、开始数据传输(send/receive)。 四、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CSocket的编程步骤:(注意我们一定要在创建MFC程序第二步的时候选上Windows Socket 选项,其中ServerSocket是服务器端用到的,ClientSocket是客户端用的。) (1)构造CSocket对象,如下例: CSocket ServerSocket; CSocket ClientSocket; (2)CSocket对象的Create函数用来创建Windows Socket,Create()函数会自行调用Bind()函数将此Socket绑定到指定的地址上面。如下例: ServerSocket.Create(823); //服务器端需要指定一个端口号,我们用823。ClientSocket.Create(); //客户端不用指定端口号。 (3)现在已经创建完基本的Socket对象了,现在我们来启动它,对于服务器端,我们需要这个Socket不停的监听是否有来自于网络上的连接请求,如下例: ServerSocket.Listen(5);//参数5是表示我们的待处理Socket队列中最多能有几个Socket。(4)对于客户端我们就要实行连接了,具体实现如下例: ClientSocket.Connect(CString SerAddress,Unsinged int SerPort);//其中SerAddress是服务器的IP地址,SerPort是端口号。 (5)服务器是怎么来接受这份连接的呢?它会进一步调用Accept(ReceiveSocket)来接收它,而此时服务器端还须建立一个新的CSocket对象,用它来和客户端进行交流。如下例:CSocket ReceiveSocket; ServerSocket.Accept(ReceiveSocket); (6)如果想在两个程序之间接收或发送信息,MFC也提供了相应的函数。 (7)代码 package test.socket3;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软考网络工程师】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模式,也是今后发展的主流,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方面的智能、资源和计算能力来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 15.1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15.1.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的特点 a.系统提供专用的用户界面; b.所有用户击键和光标位置都被传入主机 c.通过硬连线把简单的终端接到主机或一个终端控制器上; d.所有从主机返回的结果都显示在屏幕的特定位置; e.系统采用严格的控制和广泛的系统管理、性能管理机制。 15.1.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又叫资源共享模式,它所具备的特点是: a.主要用于共享共同的应用、数据,以及打印机; b.每个应用提供自己的用户界面,并对界面给予全面的控制; c.所有的用户查询或命令处理都在工作站方完成。 15.1.3 小型化和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出现 (1)小型化的概念建立于三个柱石之上:高速发展的技术能力,诱人的经济因素和计算机在应用中地位的改变。 15.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15.2.1 客户机的特点 (1)客户机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 (2)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客户机,所以多个界面可以存在于同一系统中; (3)客户机用一个预定义的语言构成一条活多条服务器的查询或命令,客户机和服务器一个标准的语言或用该系统内特定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4)客户机可以使用缓冲或优化技术以减少到服务器的查询或执行安全和访问控制检查,客户机还可以检查用户发出的查询或命令的完整性; (5)客户机通过一个进程间通信机制和服务器完成通信,并把查询或命令传到服务器; (6)客户机对服务器送回的查询或命令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它们提交给用户。 15.2.2 服务器的特点 (1)服务器向客户机提供一种服务,服务的类型由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自己确定。 (2)服务器只负责响应来自客户机的查询或命令 15.2.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1)桌面上的智能。 (2)最优化地共享服务器资源。 (3)优化网络利用率。 (4)在底层操作系统和通信系统之上提供一个抽象的层次,允许应用程序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oracle服务器端与客户端配置

近段时间很多网友提出监听配置相关问题,客户终端(Client)无法连接服务器端(Server)。本文现对监听配置作一简单介绍,并提出一些客户终端无法连接服务器端的解决思路,愿对广大网友与读者有一些帮助。 一、监听器(LISTENER) 监听器是Oracle基于服务器端的一种网络服务,主要用于监听客户端向数据库服务器端提出的连接请求。既然是基于服务器端的服务,那么它也只存在于数据库服务器端,进行监听器的设置也是在数据库服务器端完成的。 二、本地服务名(Tnsname) Oracle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连接是通过客户端发出连接请求,由服务器端监听器对客户端连接请求进行合法检查,如果连接请求有效,则进行连接,否则拒绝该连接。 本地服务名是Oracle客户端网络配置的一种,另外还有Oracle名字服务器(Oracle Names Server)等。Oracle常用的客户端配置就是采用的本地服务名,本文中介绍的也主要是基于本地服务名的配置。 三、Oracle网络连接配置方法 配置Oracle服务器端与客户端都可以在其自带的图形化Oracle网络管理器(Oracle Net Manager)里完成(强烈建议在这个图形化的工具下完成Oracle 服务端或客户端的配置)。在Windows下,点击“开始/程序/Oracle - OraHome92/Configuration and Migration Tools/Net Manager”启动Oracle 网络管理器工具,在Linux/Unix下,利用netmgr命令来启动图形化Oracle网络管理器,如: $ netmgr Windows下启动Net Manager图形窗口如下图示: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一、原来的工作方式: 在同一工作组中4台计算机其windows名分别为A、B、C、D且都已安装好wincc5.0+sp2,原来在每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均是单用户,4台计算机上实际运行的是一个相同的项目,最先这个项目就是在其中一台计算机A上做好的,在然后拷贝到另3台计算机B、C、D上,在另3台计算机上运行该项目时提示组态的计算机无效,是否启用本地服务器,回答是后,要重启wincc,重启后,以计算机B为例,在wincc管理器的计算机一项下面有一计算机名A,类型是服务器,将它改为B后,该项目即能在计算机B上成功运行。C、D计算机按B相同的方法操作。 二、改为多用户模式的优点: 1、4台计算机上各自独立运行单用户项目,当你在其中任意一台上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后,即与其他3台的项目不同步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冲突,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2、我们的组态中有一型号较老的s7-300的PLC,其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只有3个,造成4台wincc计算机同一时刻总只有3台可以连到该PLC,总是有一台连不上,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3、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有以上两个优点,但也有一个大缺点:原来4台wincc独立运行,等于有4台沉余服务器,任何一台出问题都问题不大。改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后运行故障的风险增大了,所以在我后来的实际改动中,我把这4台计算机中的2台运行为单用户模式,2台组成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三、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操作方法: 1、服务器端的操作(以将A计算机作为wincc服务器,B为客户机为例): 在A计算机上运行wincc,选择项目(项目树的根),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项目的属性页上可看到现在项目还是单用户,点下拉箭头,更改为多用户,确定,会提示重启wincc,重启后,在项目树的计算机一项下现在还只有计算机A,属性为服务器,右击鼠标选择新建计算机,添加计算机B,属性选择为客户机(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客户机,均要在此添加),对添加的计算机B,右击它设置属性,设定方法和单用户下相同,要注意的是添加的客户机计算机其语言一般默认为德语,一定要改为和服务器相同,不然在客户端运行后画面上的文字会显示为“?”。接下来再看项目树的最下端,会发现比单用户时多了一个“服务器数据”一项,右击它后选择创建服务器数据,数据会创建和保存,服务器端设定就完成了。 2、客户端操作有几种方法: a、运行wincc管理器,不要激活原来单用户时的项目,选择打开项目,一路浏览到网上邻

客户机、服务器

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是独立的计算机。当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向其他计算机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数据、文件的共享等)时,它就被叫做服务器。客户机:连接服务器的计算机。客户机使用服务器共享的文件、打印机和其他资源。严格说来,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并不是从物理分布的角度来定义,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网络数据访问的实现方式。通常,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系统,有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以及大量的客户机。服务器配备大容量存储器并安装数据库系统,用于数据的存放和数据检索;客户端安装专用的软件,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优点主要在于系统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服务器部件分别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系统中每台服务器都可以适合各部件的要求,这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变化显示出极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且易于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缩小。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中,系统中的功能部件充分隔离,客户端用程序的开发集中于数据的显示和分析,而数据库服务器的开发则集中于数据的管理,不必在每一个新的应用开发中都要对一个数据库进行编码。将大的应用处理任务分布到许多通用网络连接的低成本计算机上导致了费用的极大节约。 应用程序从结构上一般分为四层:形式逻辑、业务逻辑、数据逻辑和数据存储。传统的C/S 计算多是基于两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所有的形式逻辑和业务逻辑均驻留在Client端,而Server则成为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各种数据的处理和维护。因此Server变得很“瘦”,被称为“瘦服务器(Thin Server)”。与之相反,这种模式需要在客户端运行庞大的应用程序,这就是所谓的“胖客户机(Fat Client)”。 在三层模式中,Web服务器既作为一个浏览服务器,又作为一个应用服务器,在这个中间服务器中,可以将整个应用逻辑驻留其上,而只有表示层存在于客户机上。这种结构被称之为“瘦客户机”。这种结构中,无论是应用的HTML页还是Java Applet都是运行时刻动态下载的,只需随机地增加中间层的服务 (应用服务器),即可满足扩充系统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建立起具有很强伸缩性的系统,这正是网络计算模式带来的重大改进。 和两层C/S结构相比,三层C/S结构具有更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对于各个层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合理地分割三层结构并使其独立,可以使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清晰,这样就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三层C/S结构中,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各层也可以选择各自最适合的开发语言,有利于变更和维护应用技术规范。按层分割功能使各个程序的处理逻辑变得十分简单。一般而言,三层C/S结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单一的访问点,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站点的数据库; ?对于各种信息源,不论是文本还是图形都采用相同的界面; ?所有的信息,不论其基于的平台,都可以用相同的界面访问; ?可跨平台操作; ?减少整个系统的成本; ?维护升级十分方便;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系统的可扩充性良好; ?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系统管理简单,可支持异种数据库,有很高的可用性。

教学系统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系统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摘要]教学系统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本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关系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平台与工作站无关,数据库与客户程序无关的特性,使本系统更具灵活性、可靠性。 [关键词]客户机第三范式服务器数据库 一、系统设计 1. 两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两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个可以很好的满足应用程序处理需求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它用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代替网络中的文件服务器,网络就可以响应用户在关系数据库上的查询处理。这种方法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显著的减少网络流量,而且在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下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多用户更新。两层两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在解决工作组问题上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里所说的工作组,是指局域网(LAN)中相互交互的大约12到1000个人。由于本系统服务的对象是物理实验室,且实验室规模不大,因此采用两层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优良而经济的方案。 2 .两层C/S结构升级到三层C/S结构的构思。本系统目前所使用的模式是两层C/S结构。虽然其开发难度小,周期短,但它也存在着诸多限制,例如不可伸缩性,双层模式无法超越客户机的物理界限,而且服务器也会禁止这种模型的伸缩;双层结构性能较差,因为将图形界面与数据源绑定在一起,会消耗客户机主要资源。并且,双层结构只适用于局域网。考虑到两层C/S结构的诸多限制,本系统以后将升级为三层C/S结构。 3.三层C/S结构的实现。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其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原来的数据层作为DBMS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要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还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如果将功能层和数据层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中,则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也要进行数据传送。但是,由于在这种形态中三层是分别放在各自不同的硬件系统上的,所以灵活性很高,能够适应客户机数目的增加和处理负荷的变动。 在三层C/S中,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为使用户能直观地进行操作,一般要使用图形用户接口(GUI),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

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

SimpleChatServer.java package test.chatclient; import java.io.*;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c17745529.html,.*;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impleChatServer { ArrayList clientOutputStream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SimpleChatServer().go(); } public class ClientHandler implements Runnable{ BufferedReader reader; Socket sock; public ClientHandler(Socket clientSocket){ try{ sock = clientSocket; InputStreamReader isReader = 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getInputStream());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isReader);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tring message; try{ while((message = reader.readLine()) != null){ System.out.println("read " + message); tellEveryone(message); }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void tellEveryone(String message){ Iterator it = clientOutputStreams.iterator(); while(it.hasNext()){

服务器授权模式

服务器授权模式 两种模式 每服务器:该许可证是为每一台服务器购买的许可证,许可证的数量由"同时"连接到服务器的用户的最大数量来决定;每服务器的许可证模式适合用于网络中拥有很多客户端,但在同一时间"同时"访问服务器的客户端 数量不多时采用,并且每服务器的许可证模式也适用于网络中服务器的数量不多时采用.在“每服务器”模式许可中,每个连接到特定服务器的并发连接都需要一个单独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也就是说,这台服务器在任何时刻都只能支持固定数量的连接。例如,如果您选择具有 5 个许可证的每服务器客户端许可模式,那么这台服务器在任何时刻都只能拥有 5 个并发连接。使用这些连接的客户端不需要其他的许可证。如果组织的专用服务器只有一个用途,而大量不同的用户对其进行访问,那么它们通常偏好每服务器许可模式。例如,一台单独的专用 Extranet 服务器拥有 100 个授权访问该服务器的帐户,但是在任何时刻同时登录的用户都不超过 20 个; 每客户:该许可证模式是为网络中每一个客户端购买一个许可证,这样网络中的客户端就可以合法地访问网络中的任何一台服务器,而不需要考虑"同时"有多少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该许可证模式适用于企业中有多台服务器,并且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的情况较多时采用.在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中,每个访问或使用服务器的设备或用户都需要单独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使用一个客户端访问许可证,特定的设备或用户可以连接到环境中任何数量的服务器。例如,如果您选择具有 5 个许可证的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那么它将允许 5 个用户或设备访问任意数量的服务器,建立任意数量的并发连接。如果组织在环境中拥有承载多种服务的服务器,这就是它们最常用的许可模式。 微软在许可数上只是给了你一个法律上的限制,而不是技术上的,所以假如你希望服务器有更多的并发连接,只要把每服务器模式的数量改的大一些即可,这个数量会限制到windows中所有的网络应用,包括数据库! 二次解释 每一个要访问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内文件和打印机资源的客户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客户端访问许可证(Client Access License,CAL),否则是不能从网络访问服务器资源的。在用户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授权模式,以决定客户端以哪种授权模式访问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中的资源。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支持两种授权模式,分别为每服务器模式和每客户(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

网络编程服务器与客户端编程

网络编程服务器与客户端编程2010-10-2915:50:08|分类:Linux下C语言| TCP编程的服务器端一般步骤是: 1、创建一个socket,用函数socket(); 2、设置socket属性,用函数setsockopt();*可选 3、绑定IP地址、端口等信息到socket上,用函数bind(); 4、开启监听,用函数listen(); 5、接收客户端上来的连接,用函数accept(); 6、收发数据,用函数send()和recv(),者read()和write(); 7、关闭网络连接; 8、关闭监听; TCP编程的客户端一般步骤是: 1、创建一个socket,用函数socket(); 2、设置socket属性,用函数setsockopt();*可选 3、绑定IP地址、端口等信息到socket上,用函数bind();*可选 4、设置要连接的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等属性; 5、连接服务器,用函数connect(); 6、收发数据,用函数send()和recv(),或者read()和write(); 7、关闭网络连接; 与之对应的UDP编程步骤要简单许多,分别如下: UDP编程的服务器端一般步骤是: 1、创建一个socket,用函数socket(); 2、设置socket属性,用函数setsockopt();*可选 3、绑定IP地址、端口等信息到socket上,用函数bind(); 4、循环接收数据,用函数recvfrom(); 5、关闭网络连接; UDP编程的客户端一般步骤是: 1、创建一个socket,用函数socket(); 2、设置socket属性,用函数setsockopt();*可选 3、绑定IP地址、端口等信息到socket上,用函数bind();*可选 4、设置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等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