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

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
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

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

一、您知道肾脏位置、大小和结构吗?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每个肾脏约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

肾脏的主要结构包括:(1)肾小球:完成肾脏滤过功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物;(2)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局部分泌某些调节因子,排泌某些代谢产物和药物使之清除,调节机体酸碱和水的平衡;(3)集合管和肾盂:尿液排出管路,参与机体水平衡调节。

二、人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维持水的平衡:肾小球就像筛网一样,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不能通过筛网,故不能从肾小球滤出,仍留在血管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能通过筛网,经肾小球滤出,流进肾小管内,这些液体叫作“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途中,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99%水分被吸收回到体内,营养成分几乎也被全部重新吸收;此时,只剩下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就形成了尿液(称为“终尿”)。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尿180升,形成尿液1.8升左右。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或少时,由肾脏进行对尿量的调节,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2.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把这些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则会发生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

3.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骨髓造血,生成红细胞;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就会引起贫血。

5.生成活性维生素D:将25(OH)2维生素D3转化为1,25(OH)2维生素D3,调节体内的钙磷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而且还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肾功能不全时,就会引起活性维生素D不足。

6.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等,在血压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肾病时,上述血管活性物质可出现失调,引起血压升高。

7.激素的降解与灭活:肾脏也是多种激素的降解、灭活的场所,如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胰高血糖素、降钙素等许多激素,均在肾近端小管细胞降解。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导致体内蓄积,并可引起代谢紊乱。

此外,肾脏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在调节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什么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如何测定?

肾小球滤过功能,是指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

滤入肾小囊形成超滤液(原尿)的功能,即肾脏清除代谢产物、毒物和体内过多的水分的功能。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主要是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1.血清肌酐浓度(sCr):清晨空腹抽血化验。正常值:男性0.6~1.2毫克/分升(mg/dl)或53~106 微摩尔/升(mmol/L),女性0.5~1.0毫克/分升(mg/dl)或44~88微摩尔/升(mmol/L)。

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产物,经血循环到达肾脏,从肾小球滤过后再从尿中排泄。当肾小球滤过功能明显下降(往往下降50%左右)时,血肌酐浓度就会开始升高。由于血清肌酐浓度受体内肌肉容积的影响,故血清肌酐水平个体差异较大。例如,青壮年男性、运动员、体力劳动者,肌肉发达,或进食大量瘦肉者,血清肌酐浓度相对偏高;女性、长期卧床者、老年人、体力活动很少、肌肉萎缩者,则血清肌酐偏低。因此对于老年人、体瘦者、长期卧床者,尽管血肌酐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实际肾功能可能已有轻度降低。

2.肌酐清除率(Ccr):正常值:90 ± 10(80-100)毫升/分钟(ml/min)。Ccr能较早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程度。在多数成人中,当Ccr下降50%左右时,血清肌酐才会开始升高。但由于血清肌酐水平个体差异较大,而且Ccr各种计算方法均可能有一定误差,多数往往容易偏低,因此不能仅仅通过一次Ccr结果来评价肾功能。

3.同位素法测GFR:根据核素肾动态显象可测出双侧肾脏各自的GFR。但其结果受同位素衰减以及操作人员经验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正常值一般90 - 100毫升/分钟

4.血清尿素氮浓度(BUN):正常值6~20mg/dl(2.9~7.5mmol/L)。BUN在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不能仅仅通过血中BUN浓度判断患者肾功能。

四、慢性肾脏病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肾脏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以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多种类型。我国目前仍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尤以IgA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以及多囊肾等,但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五、为什么近30年多来慢性肾脏病病人逐年增多?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30年多来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在发达国家中(如美国和荷兰),普通人群中约有 6.5%~10%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的肾脏病病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医院每年收治肾脏病病人高达100多万,而得了肾脏病未去就医的人数要比收治的病人数大得多。中国目前尚无详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初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9%,其结果令人震惊。

为什么慢性肾病患病率高居不下、病人数量逐年增多呢?

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不合理的变化,如某些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等)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度过高、睡眠不足,以及吸烟、酗酒、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继发于上述代谢性疾病的慢性肾病患病率日渐升高。

其次,各种感染(肝炎、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免疫介导的原发或继发性肾病的

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是这样。

除上述原因外,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所致的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另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如止痛剂、马兜铃类药物等。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65岁)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呈现退化趋势,这样就使老年尤其是高龄(>80岁)人群中肾脏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六、哪些人更容易得慢性肾脏病?有何危险因素?

慢性肾病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但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高度警惕。

首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病,其次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素等)、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低出生体重、年龄65岁以上等也易患慢性肾脏病。

七、您知道自己的肾脏是否健康吗?为什么慢性肾脏病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漏诊?

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肾脏是否健康。但需要怎样来来判断“肾脏是否健康”呢?医生需要结合个人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等多方面的情况来综合判断。也就是说,要知道您的肾脏是否健康,您必须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而不是凭您的自我感觉。

慢性肾病往往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漏诊。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慢性肾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足够的重视。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的50%以上的慢性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第二,许多常规体检或单位查体,常常不做肾功能化验,因而容易把慢性肾病漏掉。

第三,部分医生缺乏为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的意识。对于初次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一些医生只是用降压药、降糖药进行治疗,而未能及时地实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

第四,目前检查肾功能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早期敏感指标,不能更早期地对慢性肾病进行诊断。

此外,我国肾病科普宣传比较薄弱,广大的群众未能及时充分地了解预防肾病的知识。而且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使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或不愿积极就诊的情况不算少见,也是慢性肾病不易早期发现的重要原因。

八、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可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症状。

早期可表现为经常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尤其踝关节),尿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出现肾功能不全时,慢性肾病的各种症状逐渐明显,出现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夜尿增多、全身水肿、血压升高呼气带尿味、骨痛、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脚麻木、

嗜睡、反应迟钝等表现。化验检查可发现贫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升高等。

进入尿毒症晚期时,上述各种症状继续加重,导致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九、筛查慢性肾脏病一般常用哪些检查方法?

大多数慢性肾病病人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因此,早期化验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到早期检查,关键就是要坚持每年定期筛查。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等。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应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两次或两次以上(根据病情);如果已经有某些症状,则应当及时尽早去医院做较全面的检查。1.尿常规:尿常规是对泌尿系统有无病变、病变性质及程度的最简便的检查。其中:

尿蛋白(Pro) :尿蛋白阳性常由肾病导致,但血浆蛋白过多、剧烈运动、发热、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和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尿蛋白阳性。

葡萄糖(Glu) :尿糖阳性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或糖尿病。血糖正常、尿糖阳性时,称为“肾性糖尿”,说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异常(葡萄糖从肾小管漏出去),并非糖尿病。

红细胞(Ery) :尿红细胞阳性称为“血尿”。血尿轻者肉眼不能发现,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镜下血尿”;血尿重者尿呈洗肉水色甚至血色,称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有时也可见于泌尿系的肿瘤、囊肿、畸型、外伤等。

白细胞(LEU) :新鲜中段尿液检查,如有白细胞(1+~4+)出现,则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有时也可提示非感染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其它影响因素:药物或食物可改变尿液颜色及酸碱度;大量饮水后尿液稀释,可影响尿比重及其他项目;女性病人月经期及月经前后2-3天内验尿,可影响尿液结果。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如果发现尿异形红细胞>80%,应考虑血尿来自于肾小球。

3.血清肌酐浓度(sCr):见上文

4.肌肝清除率(Ccr):见上文

5.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0.2克/24小时。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多,可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程度。该检查比尿常规尿蛋白检查更为准确,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病情。但是尿液留取不足24小时;尿中混有异物;当日进食大量蛋白质会影响检查结果。

6.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就是检查尿中微量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值为<20mg/min或<30 mg/24h。若结果为20-200mg/min或30~300 mg/24h,则可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尿。该项检查能灵敏地测定尿中微量白蛋白,是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长期尿路感染、药物中毒等患者,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尽早发现疾病损害。

7.尿低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a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轻链蛋白等

尿低分子量蛋白是一组能够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在近端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蛋白,此组蛋白尿排出增加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标志。常见于各种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尿酸性肾病、肾小管酸中毒、药物性肾损害等。

8.尿渗透压:正常值600~1400(mOsm/kg·H2O)。尿渗透压测定值较尿比重更可靠,其水平降低表示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9.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了解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10.尿液病理检查:了解有无泌尿系统肿瘤以及肿瘤细胞的分类。

11.B型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肿瘤、囊肿、肾盂积水、尿路梗阻、先天畸形等病变。

12.肾图和肾动态显像:了解左右两肾各自的肾脏血流量、肾小球滤过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以及提示有无肾动脉狭窄。

13.静脉肾盂造影:观察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尿路的病变特点和性质。14.肾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CT和MRI.能查出普通X线不能检查出的细小钙化、结石。同时可确定肾脏病变的部位、性质或先天性发育异常。还可以辅助诊断肾肿瘤、肾结核、肾囊肿等。MRI分辨率更高,对人体损害极轻,这是它的主要优点。

十、如何判断慢性肾脏病病情的轻重?

判断慢性肾脏病病情的轻重,首先是要准确评估肾脏功能。其中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功能。依据肾小球滤过功能慢性肾功能不全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或尿毒症前期),尿毒症期;并且将慢性肾脏病分为Ⅰ~Ⅴ期。肾小管功能主要依据尿中小分子蛋白、糖、氨基酸以及尿比重、渗透压等检测,分为重吸收功能和浓缩稀释功能的异常。

其次尿蛋白量的多少也可反映肾脏病变的程度,大量蛋白尿的持续存在将加重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尿中红细胞的多少,可以反映肾脏炎症病变的活动情况,但与肾脏病的长期发展后果一般没有明显关系。

是否合并贫血、高血压,也能反映慢性肾脏病的程度。

十一、为什么慢性肾脏病必须早期防治?

慢性肾病如不早期防治,病情将逐渐进展,直至发展到尿毒症;不仅损害患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将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将极大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实际上,早期防治率低已经带来严重后果。有大约20%- 30%的肾脏病患者由于对肾脏病防治知识缺乏,等到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肾功能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只有做到早期防治,才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对已有慢性肾病的患者来说,才可能显著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小透析治疗人群的规模,并为家庭、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因此,慢性肾病必须进行早期防治。

十二、怎样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早期防治?

(一)对没有肾病的人群(健康人群),要做好预防,具体预防措施有: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4、有计划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5、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6、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

破坏。

8、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9、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从而对肾脏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二、对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即一级预防)。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意:

1、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3、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已有早期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在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尽最大可能保护受损肾脏(即二级预防)。除以上所述各项措施外,还要注意: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尿蛋白越多,对肾脏的损伤越大。应维持尿蛋白每日排泄少于0.5g ,或尿蛋白/尿肌酐< 30mg/g?Cr。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具有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6-0.8克蛋白质。对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对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限制应更为严格,但同时必须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复发或加重;体内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休克等);组织创伤或大出血;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肾损伤;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或血压急剧波动;泌尿道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心衰、肝衰竭、肺衰竭);严重营养不良等。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如纠正肾性贫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酸中毒等代谢异常。

5、坚持治疗和随访:一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误认为病已“痊愈”,或担心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药,忽视了维持期的治疗随访地重要性。实际上此时病情仍在慢性迁延、缓慢进展。当再次感觉不适去就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殊不知,人体感觉的异常往往要比尿液及血液化验指标的变化晚数月至数年。因此,每—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以防“不测”。长期随访、认真治疗是保证慢性肾病疗效的关键。

十三、合理的营养治疗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营养治疗是指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慢性肾脏病病人的特点,合理控制饮食,应用相关药品、食品,达到缓解症状、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目的。

营养治疗是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地减少一些物质的摄入就可以较少产生新陈代谢的垃圾,减轻肾脏的工作压力。这样,残余肾单位的超负荷状态就会缓解,损毁速度自然就慢了。而且,较少的代谢垃圾也能明显缓解慢性肾脏病症状与发展。肌酐、尿酸、尿素氮这些含氮的代谢垃圾基本上是由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首先是限制蛋白质摄入。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后,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显著变慢。

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必需氨基酸减少,非必需氨基酸增多,这种比例失调可造成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通过合理的营养治疗,及时补充必需氨基酸及酮酸,可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并供给充足热量、矿物质、维生素等,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应用酮酸的好处在于:酮酸不含氮,不会引起体内含氮代谢物增多,再者a-酮酸与体内的氨基结合生成必需氨基酸还能使含氮废物再利用。此外,a-酮酸制剂含有钙盐,对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减轻继发性甲旁亢也有一定的疗效。

十四、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是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但慢性肾脏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很高(约30%~60%),营养不良是影响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合理的低蛋白饮食可防治发生营养不良。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的患者需要注意一下事项:①及时地检查和评估营养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调整;②保证每天30~35千卡每公斤体重的热量供应;③一般需要保证每天0.6克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低于此限度应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④低蛋白饮食中需要有50%以上的蛋白质来自优质蛋白质;

⑤保持饮食中蛋白质、糖和脂肪的合理比例;⑥注意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

十五、为什么贫血患者要检查肾脏功能?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意义?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些病人常常以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病的首发症状,并经常因单纯贫血治疗而延误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给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慢性肾脏病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①肾脏病变导致机体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②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潴留影响骨髓造血的微环境;③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影响鉄、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④慢性肾脏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出血性疾病导致血液丢失。慢性肾脏病合并的贫血,不仅病人感觉乏力、头晕,影响生活质量,而且长期贫血将导致病人发生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出现脑功能和认知能力异常,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因此,贫血的病人一定要检查肾脏功能有无异常?要明确是否存在慢性肾脏病?

合并贫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使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30g/L。因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治疗不同于单纯贫血治疗,首先要合理应用刺激红细胞生成的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其次要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对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还要积极寻找相应病因。因此患有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的病人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肾脏病专科医生诊治,并且要终生治疗。

十六、为什么慢性肾脏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如何预防?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不断发展,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大大增加。血肌酐出现异常的慢性肾脏病病人中有58%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而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

为什么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主要原因就在于慢性肾病病人除了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等这些大家早已熟悉的心血管病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些慢性肾病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如肾脏病患者对水和钠的清除减少,造成水分蓄积,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压升高;体内毒素大量蓄积也会直接损害心脏功能,同时加速动脉硬化。由于上述“双重危险因素”,使得这些病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更为复杂和

艰巨。只有既克服传统的危险因素,又去除慢性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才能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十七、慢性肾脏病病人需要看哪些医生?为什么说全科医生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一线卫士?

慢性肾病病人因其原发病和并发症的不同,需要就诊的医生不同,包括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高血压患者去看心内科医生,糖尿病患者去看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高血压病病人还需要去看眼科医生。但上述各种病人,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往往需要看肾内科医生。

因为全科医生对许多慢性肾脏病都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常常是“首诊医生”,因此公共卫生学专家提出,“全科医生是慢性肾病防治的第一线卫士”。如果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为慢性肾病早期防治打下坚实基础。而且随着社区医疗的改善和全科医生的发展,大量的肾病患者将可能首先面对全科医生,因此全科医生把好防治肾病的第一关非常重要。

十八、为什么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治疗是医疗保障体系支持的重点?

首先慢性肾病的医疗费用十分高昂,尤其是尿毒症需要透析和移植的费用就更为惊人。在美国虽然慢性肾病患者总数只占医疗人群的7%,但他们的医疗费用却占了美国医疗预算费用总额的24%;尿毒症患者每人每年的透析费用需65,000美元(约50万人民币),肾移植每年需40,000美元(约32万人民币)。在我国,虽然应用同样产品的透析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但即使如此,如果缺乏充分的医疗保障支持,一个普通家庭也难以承受沉重的医疗负担。并往往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者因经济费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透析治疗。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慢性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建立全面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慢性肾病(尤其是尿毒症阶段)患者的基本治疗,将慢性肾病诊断和治疗作为医疗保障体系长期支持的重点。

十九、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有何区别?

“肾小球肾炎”一般简称为“肾炎”,病变主要发生在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按照肾活检检查获得的肾脏病理表现不同分为IgA 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包括狼疮性肾炎、血管炎性肾损害以及某些风湿性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上因临床肾脏病理表现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患有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常需要进行肾活检检查。

间质性肾炎常常由于感染、尿路梗阻及返流、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代谢毒物、放射性损伤、遗传性疾病等诱发。临床上表现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贫血、肾功能不全,也可出现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肾小管性蛋白尿等。治疗上主要是消除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疾病和对症治疗。肾盂肾炎(“感染性间质性肾炎”)主要为细菌(极少数为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肾盂粘膜的炎症。临床上出现腰部酸痛不适、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可伴有乏力、低热、食欲减退及肾小管功能损伤,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尿毒症。急性感染时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常常发热、寒战、腰痛等。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止痛剂、重金属制剂、马兜铃类中药等)是也是重要原因因。

二十、高血压对肾脏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高血压的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肾、眼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脑梗塞等)、肾小动脉硬化(晚期为尿毒症)及眼底病变(重者失明)等。

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早期可无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夜尿增多等症状,中晚期阶段则可出现蛋白尿增多、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因此,高血压的患者除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以外,还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b2微球蛋白等项,以早期发现肾损害。

预防高血压肾损害,最重要的是有效控制血压(一般应低于130/80mmHg),以防止或延缓肾损害的发生。应积极改善饮食习惯,尤其应限制盐的摄入,并积极、合理地应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等。

二十一、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约20%~40%的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病人肾病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病程20-25年者发生率为40-50%;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20%-50%左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常规蛋白多阴性,而尿白蛋白排泄量持续超过正常(达20-200mg/min或30~300 mg/24h); 在临床蛋白尿期,尿常规蛋白持续阳性,尿蛋白定量>0.5g/24h;如进入中晚期肾衰,则可逐渐出现尿毒症症状。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尤其是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测2次或2次以上。

预防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是有效控制血糖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6.5%以下);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0.8~1.0克/日/公斤,出现蛋白尿后0.8克/日/公斤以下);合并高脂血症者要积极控制血脂;合并高血压者应积极控制血压(130/80mmHg以下),可推荐应用ACEI和/或ARB。

改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吸烟者应戒烟。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同时患有肾小球肾炎,此时的治疗与糖尿病肾病完全不同。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后,应到肾脏病专科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二十二、药物毒性对肾脏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药物治疗可使人类受益(主要作用),但也可引起人体多种器官损害,而肾脏则是受损害最为严重的器官之一。药物毒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等。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主要有氨基糖甙类、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造影剂、重金属(汞、铅等)、顺铂等,其它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磺胺、头孢菌素类、环孢菌素A等,有时也可引起肾损害。马兜铃类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等),也可引起多种肾损害,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马兜铃类药物还可引起肾盂、输尿管或膀胱恶性肿瘤。

因此,临床要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防止滥用或用药种类过多;尽量选择疗效好、肾毒作用小的药物;对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与方法、剂量、疗程。.对有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者,要及早发现,及早停用肾毒性药物,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二十三、为什么尿毒症病人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尿毒症毒素蓄积引起的乏力、食欲减退、酸中毒、贫血等各种症状。虽然药物能改善贫血、高血压等症状,但并不能有效清除大量毒素,甚至利尿剂的利尿作用也大大降低。这时,就需要用替代治疗来清除蓄积的毒素和水分。目前肾脏替代疗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即“人工肾”)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尿毒症治疗方法之一,方法是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症毒素及体内多余的水份。腹膜透析应用人体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进行血液净化,将透析液引入患者腹腔,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通过腹膜进入腹腔中的透析液然后排出体外。

肾移植是将他人供给的肾脏(“供肾”)通过手术植入尿毒症患者的体内,使其完全地替代肾脏功能。供肾既可以来自健康人突然死亡者(“尸体供肾”),也可以来自健康亲属(“亲体供肾”)。肾移植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疗法中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后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发生排异反应。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陈香美 一、您知道肾脏位置、大小和结构吗?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 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每个肾脏约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 肾脏的主要结构包括:(1)肾小球:完成肾脏滤过功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物;(2)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局部分泌某些调节因子,排泌某些代谢产物和药物使之清除, 调节机体酸碱和水的平衡;(3)集合管和肾盂:尿液排出管路,参与机体水平衡调节。 二、人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维持水的平衡:肾小球就像筛网一样,当血 液流经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不能通过筛网,故不能从肾小球滤出,仍留在

血管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 能通过筛网,经肾小球滤出,流进肾小管内,这些液体叫作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途中,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99%“原尿”。 水分被吸收回到体内,营养成分几乎也被全部重新吸收;此 时,只剩下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就形成了尿液(称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为“终尿”) 尿180升,形成尿液 1.8升左右。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或少时, 由肾脏进行对尿量的调节,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2.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如尿素、 尿酸,肌酐等,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把这些 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急慢性肾 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则会发生代谢废物在体 内蓄积,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 3.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 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骨髓造血,生成红细胞; 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就会引起贫血。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 侯凡凡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约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CKD患者CVD的发生率高,肾衰竭患者CVD的发病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8倍;二是CKD并发的CVD死亡率高,25~34岁CKD患者CVD的死亡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0倍,既使在60岁以上人群,CKD患者CVD的死亡率仍较一般人群高5倍。因此CKD患者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度危险人群”。 一、CKD病人CVD的发生率 国外报告,透析病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病率约为40%,左心室肥厚(LVH)的患病率约为75%,约40%的透析病人有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据。我们对2002年~2003年全国五个地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239例CKD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CVD是LVH,约64 %的第5期CKD患者存在LVH,39.4%的患者在透析前已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相反,我国透析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20%)则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报告(40%)。 轻度CRI患者即便无传统CVD危险因素,其CVD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亦明显增加。据一项样本超过6,000例,随访长达16年的社区调查显示,轻~中度CRI是影响CVD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GFR)<70ml/min者与≥90ml/min人群相比,CVD 死亡(OR=1.68)和总死亡(OR=1.51)危险性均明显增加。另一项包括15,350例年龄在45~64岁人群的社区调查结果也证实,GFR每降低10ml/min/1.73m2,CVD的危险增加5%;血清肌酐值每增加0.1mg/dl,CVD的危险增加4%。轻度CRI同样是CVD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HOT研究对18,790例高血压患者为期4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基线血清肌酐值>133umol/L患者的心血管和总死亡率是血清肌酐值正常(<133umol/L)者的3倍。HOPE 研究证实,血清肌酐值≥1.4mg/dl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CVD死亡和总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血清肌酐<1.4mg/dl的患者。 关于轻~中度CRI患者各类CVD的发生率目前尚无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GFR在30~89ml/min/1.73m2的轻~中度CRI(第2~3期CRI)患者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慢性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31T14:11:40.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8月总第197期供稿作者:许景贤[导读]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由各种疾病引起,在我国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 许景贤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赤峰学院门诊部 02400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指以下两种情况:(1)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简称GFR)下降,可表现为下面任何一条:病理检查异常;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m2≥3个月,即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由各种疾病引起,在我国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呈上升趋势。这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新流行疾病,其所导致的心血管疾患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等危的疾病。患了慢性肾脏病,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治疗、没有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或者说治疗效果不好,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会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时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析或换肾,以维持生命,导致医疗耗费较大、生活质量低、生存时间缩短等等。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据统计,有一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脑出血等,导致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 正因如此,国际医学界于2006年确立了世界肾脏病日,即每年的3月第2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病日,每年肾脏病日都确立一个主题,旨在宣传肾脏的重要地位和有关防治知识,让世人和医学界对肾脏疾病引起足够重视,达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因此,积极探讨和研究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除注意平日摄生之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没有肾病的人群(健康人群),要做好预防,具体预防措施有: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4、有计划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5、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6、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破坏。 8、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9、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从而对肾脏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二、对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即一级预防)。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意: 1、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3、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已有早期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在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尽最大可能保护受损肾脏(即二级预防)。除以上所述各项措施外,还要注意: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尿蛋白越多,对肾脏的损伤越大。应维持尿蛋白每日排泄少于 0.5g ,或尿蛋白/尿肌酐< 30mg/g?Cr。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具有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6-0.8克蛋白质。对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对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限制应更为严格,但同时必须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复发或加重;体内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休克等);组织创伤或大出血;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肾损伤;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或血压急剧波动;泌尿道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心衰、肝衰竭、肺衰竭);严重营养不良等。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如纠正肾性贫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酸中毒等代谢异常。 5、坚持治疗和随访:一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误认为病已“痊愈”,或担心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药,忽视了维持期的治疗随访地重要性。实际上此时病情仍在慢性迁延、缓慢进展。当再次感觉不适去就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殊不知,人体感觉的异常往往要比尿液及血液化验指标的变化晚数月至数年。因此,每—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以防“不测”。长期随访、认真治疗是保证慢性肾病疗效的关键。

第五章肾脏疾病练习题

第五章肾脏疾病练习题 (51).下列哪项是慢性肾炎必有的表现A.水肿B.血尿C.蛋白尿D.高血压E.肾功能减退 (52).慢性肾炎的饮食应选择A.低优质蛋白、低磷饮食B.低优质蛋白、低钙饮食C.高优质蛋白、低钠饮食 D.高优质蛋白、高糖饮食E.高优质蛋白、高磷饮食 (53).慢性肾炎的主要病变部位是 A.单侧肾脏的肾小球B.双侧肾脏的肾小球C.单侧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D.双侧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E.双侧肾间质 (54).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是 A.抗基底膜抗体介导B.沉积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C.细胞免疫介导D.其他炎症介导E.以上都不是 (55).确定急性肾炎最主要的手段是 A.肾活检B.尿液检查C.B型超声检查D.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E.以上都不是(57).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最常见和必不可少A.肉眼血尿B.水肿C.镜下血尿D.高血压E.肾功能损害 (58).急性肾炎临床首发症状多为 A.少尿、无尿B.高血压C.心力衰竭(全心衰) D.水肿、血尿E.高血压脑病症状(59).急性肾炎患者肉眼血尿发生率约为 A.20%B.10%C.30%D.40%E.60% (60).对急性肾炎患者进行休息及饮食护理指导中,下列哪项不妥 A.卧床休息极重要B.卧床能改善肾血流量,促进肾炎恢复C.卧床至水肿消退可下床活动D.低盐饮食,一般食盐2g/天E.高血压、水肿严重者应无盐饮食 (61).下列哪项不是诱发慢性肾炎肾功能恶化的因素 A.感染B.劳累C.肾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D.偶发室性早搏E.血压升高(62).慢性肾炎终末期并发症为 A.上呼吸道感染B.尿路感染C.慢性肾功能不全D.心力衰竭(全心衰) E.高血压脑病 (6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 A.链球菌感染后化脓性炎症B.病毒感染后非化脓性炎症C.先天免疫缺陷性疾病D.感染后免疫反应性炎症E.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化脓性炎症 (64).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措施不包括 A.消除疑虑,配合治疗B.减轻水肿,维持体液平衡C.让病人了解有关防治知识D.合理膳食,保证足够营养E.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500ml (65).肾小球肾炎的饮食治疗应给予 A.高钠、低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B.低钠、高蛋白、低糖、低维生素饮食C.低钠、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D.高脂肪、高蛋白、低糖、高维生素饮食E.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钠饮食 (66).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具特征性的尿异常是 A.血尿B.脓尿C.蛋白尿D.乳糜尿E.管型尿 (67).肾病综合征的“三高一低”特征不包括A.高血压B.高度水肿C.高脂血症D.大量蛋白尿E.低蛋白血症 (68).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下列哪项属于原发性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近年来,全球终末期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这与人口老龄化、能够引起肾损害的疾病(特别是糖尿病) 的发病率增加以及透析治疗的普及有关。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费用也在增长,这对于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由全国肾脏病界和糖尿病界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在2004 年2 月召开了第一次《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会议,并于2005 年3月对其进行了再修订,旨在指出有关慢性肾脏病(CKD) 病人限蛋白饮食的治疗前景,提供合理的临床饮食治疗方案。 1 营养治疗对CKD 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CKD、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已有研究证明,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2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1) 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2) 补充机体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3) 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4) 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5) 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 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 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2 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2. 1 透析前非糖尿病肾病病人 2.1. 1 蛋白入量CKD 第1 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 ≥90 ml/ (min?1. 73m2) ] 、2 期[ GFR60~89 ml/(min?1. 73m2) ]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 8 g/ (kg?d) 。从CKD 第3 期[ GFR < 60 ml/ (min?1. 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 6 g/ ( kg ?d ) , 并可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0. 12 g/ (kg?d) 。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

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10

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10.8% 远离肥胖就是保护肾脏 肾脏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不仅因为其给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更是因为其带来的高额经济负担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尤其是肾病发展到尿毒症之后,患者和家庭面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更加沉重。为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 2017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召开了2017年世界肾脏日科普宣传与学术研讨活动,本届肾脏日的主题是:关注肥胖,保护肾脏。 我国慢性肾病呈“三高一低”式发展 当前,慢性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表示,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可以用“三高一低”来概括。“三高”是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消费。首先是高发病率,中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是10.8%,这个数字和我们自己以及身边所有的人都密切相关,应该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其次是高死亡率,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逐年减退,最终会发展成终末期,目前除了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最后是高医疗消费。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为100-200万,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近50万,每名患者每年的透析治疗费用约为6-10万元。目前透析治疗各省医保的报销比例大致在70%-95%之间。无论对于政府还是患者,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低”指公众的认知低,很多人得了慢性肾病却不知道,到察觉出来问题时,肾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了。因此,有关慢性肾脏病的常识需要在市民中大力普及。 慢性肾病表现隐匿不易发现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在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发病表现却十分隐匿,甚至很难发现。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 涂卫平危志强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9.4%。目前,慢性肾脏病在我国呈现“三高 一低”的状态,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低知晓率。因此,加速开展对慢性肾脏 病的筛查和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K/DOQI有关CKD评估、分类和分层的临床实践指南中, 提出了CKD及其分期的概念。 1.1. CKD的定义: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损害(kidney damage)或肾小球滤过率(GFR) 低于60 ml/min/1.73m2持续至少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损害的实验 室检查指标(如血、尿成分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1.2. CKD的分期及防治目标(见表1)。 表1. 美国KDOQI专家组对CKD分期方法的建议 分期特征GFR水平防治目标-措施 (ml/min/1.73m2) 1. 肾损害伴GFR正常或升高 90 CKD诊治;缓解症状; 延缓CKD进展 2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60-89 评估、延缓CKD进展 降低CVD)患病危险; 3 GFR中度降低30-59 减慢CKD进展; 评估、治疗并发症 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 ESRD(终末期肾病)<15 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 *注:透析治疗的相对指征为GFR=8-10 ml/min,绝对指征为GFR < 6 ml/min;但对晚期糖尿病肾病,则透析治疗可适当提前至10-15 ml/min。 CKD的概念一经提出即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将肾损害及GFR的水平作为CKD诊断、分期的重 要依据,而淡化了基础疾病。CKD定义可以促进CKD的早期发现,并且根据GFR诊断CKD,进行 病情程度分级,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 CKD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所有各种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统称,它不能代替具 体肾脏疾病的诊断。 2.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2.1.加强卫生宣教,筛查高危人群,重视早期防治 众所周知,CKD发病率高,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症状。因此,加强各层面人群 的卫生宣教和健康筛查对CKD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具体措施有:①.对正常人群,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和相关知识

慢性肾衰竭的教学查房 一、概念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简称肾衰,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导致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常见病因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我国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等 三、临床分期 中国慢性肾衰竭分期 四、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可出现高钾或低钾血症、高钠或

低钠血症、水肿或脱水、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2、各系统的症状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表现 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主要源于水、钠潴留引起的,也与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高血压引起左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并加重肾损害,个别可为恶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生大多与水钠潴留、高血压有关,部分亦与尿毒症性心肌病有关。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因则可能与代谢废物潴留和贫血等有关。 心包炎:可分为尿毒症性心包炎或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后者主要见于透析不充分者。其临床表现与一般心包炎相同,但心包积液多为血性,可能与毛细血管破裂有关。严重者可发生心脏压塞。 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常有甘油三酯血症及轻度胆固醇升高,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迅速,也是主要的致死因素。 (2)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贫血,且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导致贫血的原因包括: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铁摄入不足、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失血、体内叶酸和蛋白质缺乏、血中存在抑制血细胞生成的物质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出血倾向:常表现为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倾向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聚集与粘附能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等有关。

4慢性肾脏病诊疗常规

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 慢性肾脏疾病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损害≥3个月,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下列之一(1)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2)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份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者GF 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表现。 1期为肾损害,GFR正常甚至上升(GFR≥90 ml/min?1.73m2) 2期为肾损害,GFR轻度下降,一般GFR在60-89 ml/min?1.73m2 3期GFR中度下降,即肾功能不全期.GFR在30-59 ml/min?1.73m2 4期,即肾功能衰竭期.肾脏功能已损害相当严重,此时GFR严重下降,在15-29 ml/min?1.73m2 5期,GFR降至15 ml/min?1.73m2以下或需进行透析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 (2)水钠代谢紊乱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有一定危险,需及时治疗抢救。 (4)钙磷代谢紊乱: (5)镁代谢紊乱: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3. 心血管系统表现 4. 呼吸系统症状 5. 胃肠道症状 6. 血液系统表现 7. 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8. 内分泌功能紊乱 9. 骨骼病变 实验室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血尿素氮、肌酐、尿酸 (4)二氧化碳结合力、电解质 (5)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 (6)泌尿系超声 【诊断要点】 1. 诊断要点: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 3 个月。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 GFR 下降<60ml/min(老年人 GFR<50ml/min)超过 3 个月。(3)在 GFR 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以上三条中,第一条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第二条做诊断时宜慎重或从严掌握。如第三条同时具备,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2. 鉴别诊断: (1) CRF 与与肾前性氮质血症的鉴别: 在有效血容量补足 24-72 小时后肾前性氮质血症患者肾功能即可恢复,而 CRF 则肾功能难以恢复。 (2) CRF 与急性肾衰的鉴别: 往往根据患者的病史即可作出鉴别。在患者病史欠详时,可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 等)或肾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双肾明显缩小,或肾图提示慢性病变,则支持 CRF 的诊断。 (3)慢性肾衰伴发急性肾衰: 如果慢性肾衰较轻, 而急性肾衰相对突出, 且其病程发展符合急性肾衰演变过程,则可称为“慢性肾衰合并急性肾衰”(acute 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其处理原则基本上与急性肾衰相同。如慢性肾衰本身已相对较重,或其病程加重过程未能反映急性肾衰演变特点,则称之为“慢性肾衰急性加重”(acute progression of CRF)。 【治疗方案与原则】 一、延缓或逆转早中期慢性肾衰进展的对策: 1.坚持病因治疗: 2.避免或消除 CRF 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1)严格控制高血压: (2)严格控制血糖: (3)控制蛋白尿: (4)饮食治疗:应用低蛋白、低磷饮食,单用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EAA/KA),可能具有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多数研究结果支持饮食治疗对延缓CRF 进展有效, 但其效果在不同病因、不同阶段的 CRF 病人中有所差别。 (5)其它:积极纠正贫血、减少尿毒症毒素蓄积、应用他汀类降脂药、戒烟等,很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二、早中期慢性肾衰的治疗措施 1.营养治疗 蛋白摄入量一般为 0.6-0.8g/(kg.d),磷摄入量一般应<600-800 mg/d;病人饮食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蛋白)应保持合理比例,一般两者各占一半左右;对蛋白摄入量限制较严格[(0.4-0.6)g/(kg.d)]左右的病人,动物蛋白可占 50%-60%。如有条件,病人在低蛋白饮食[(0.4-0.6)g/(kg.d)]的基础上,可同时补充适量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 市场前景展望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其中晚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透析治疗以替代正常的肾功能,否则就将在几日之内死亡。 美国对慢性肾病的分类 分期特征肾小球率过滤水平防治目标-措施 1 肾损害伴GFR正常或升高≥90 CKD 诊治;缓解症状;延缓CKD 进展 2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60-89 评估、延缓CKD 进展;降低CVD 患病风险 3 GFR中度降低30-59 减慢、延缓CKD 进展;评估、治疗并发症 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 ESRD (终末期肾病)<15 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亚洲是终末期肾病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终末期肾病的点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问题,点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各国ESRD 患病率统计 患病率1999年2008年CAGR 澳大利亚585 803 3.60% 日本1443 2126 4.40% 挪威555 816 4.40% 瑞士691 872 2.60% 美国1295 1752 3.40% 智利567 1065 7.30% 马来西亚294 743 10.80% 墨西哥276 1030 15.80% 韩国503 1032 8.30% 台湾1401 2311 5.70% 土耳其252 753 12.90% 中国79.1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进行了第一次的ESRD 登记工作:点患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3.6;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15.3。但应答率小于50%,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比实际要低很多。 2008 年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进行的这次登记工作中,点患病率估计可以达到每百万人口79.1,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6.1。由于有4 个省份没有应答,且实际参加登记的透析单位并不全面,导致我国统计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很多,主要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占比统计 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总例数 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 慢性肾炎233 56.69 291 57.17 350 55.91 399 51.35 1273 54.80 高血压39 9.49 47 9.23 76 12.14 106 13.64 268 11.54 糖尿病27 6.57 39 7.66 60 9.58 108 13.90 234 10.07 肾盂肾炎31 7.54 32 6.29 30 4.79 22 2.83 115 4.95 多囊肾14 3.41 18 3.54 18 2.88 26 3.35 76 3.27 肾缺血10 2.43 16 3.14 19 3.04 27 3.47 72 3.10 泌尿系结 11 2.68 12 2.36 16 2.56 18 2.32 57 2.45 石 前列腺增 8 1.95 14 2.75 16 2.56 26 3.35 64 2.76 生 红斑狼疮10 2.43 12 2.36 14 2.24 12 1.54 48 2.07 痛风肾病 4 0.97 7 1.38 8 1.28 14 1.80 33 1.42 药物肾损 5 1.22 4 0.79 3 0.48 5 0.64 17 0.73 害 肝炎后肝 4 0.97 3 0.59 4 0.64 6 0.77 17 0.73 硬化 过敏性紫 3 0.73 3 0.59 3 0.48 2 0.26 11 0.47 癜 泌尿系结 4 0.97 2 0.39 2 0.32 2 0.26 10 0.43 核 多发性骨 3 0.73 4 0.79 0 0.00 4 0.51 11 0.47 髓瘤 其他 5 1.22 5 0.98 7 1.12 0 0.00 17 0.73 总计411 100.00 509 100.00 626 100.00 777 100.00 2323 100.00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早中期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防治对策

?专家笔谈?早中期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防治对策 郑法雷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加强和改善CKD的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问题。认识CKD进展的危险因素与机制,改进CKD进展的防治措施,是提高CKD防治水平的客观需要。CKD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重点在于针对CKD进展与急剧加重的危险因素,落实早期治疗、基础病治疗和多因素干预。 一、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防治目标 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KDOQI专家组提出了新的CKD定义及分期方法(表1)。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近些年来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同时也有部分专家对此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表1 美国对CKD分期方法的建议 分期特征GRF水平[ml?min-1?(1畅73m2)-1]防治目标和措施 1期肾损害伴GRF正常或升高≥90CKD诊治;缓解症状;延缓CKD进展 2期肾损害伴GRF轻度降低60~89评估、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险3期GRF中度降低30~59减慢CKD进展;评估、治疗并发症 4期GRF重度降低15~29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期ESRD(肾衰竭)<15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倡 注:倡透析治疗的相对指征为GFR=8~10ml/min,绝对指征为GFR<6ml/min;但对晚期糖尿病肾病,则透析治疗可适当提前10~15ml/min CKD防治的主要目标包括:(1)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保护肾功能:防止、逆转或延缓CKD进展;(3)防治CKD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病(CVD)、脑血管病、肺血管病、感染、出血等,保护肾以外的其他器官,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单位: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Email:zhengfl46@vip.sina.com

慢性肾脏病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大家早上好 慢性肾脏病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慢性肾脏病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临床统称。我们来看它的定义:1.何为慢性?3个月以上。2.何为肾脏病?(1)肾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异常的病理改变;血或尿成分的异常;影像学的异常。(2)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两者可伴随,也可独立。在尿成分异常中,目前最为重视的是尿蛋白,是肾脏损害的一个标志。 慢性肾脏病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肾脏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以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多种类型,有原发于肾脏的,也有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还有药物毒物导致的。我国目前仍以原发性肾炎较为常见,其次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以及多囊肾等,但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为什么要重视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世界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治疗花费高。全球肾脏病人已超过5亿,并以平均每年8%的幅度增长。但与此同时,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却普遍缺乏。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大致在9~13%,但知晓率仅为8.7%,即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状态。这与肾脏病的特点是有关系的,我们常常讲肾脏是“哑巴肾”,而且是一个很要强的哑巴,喜欢带病坚持工作,它一旦倒下,往往已经遍体鳞伤。所以肾脏病早期并没有

什么特殊的可以让病人觉得很严重的症状,但它隐匿进展,当你发现它并重视它的时候,已经到了4期5期,病情进展不能控制,很快进入终末期,需要透析维持。 慢性肾病往往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漏诊。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慢性肾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足够的重视。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的50%以上的慢性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第二,许多常规体检或单位查体,常常不做肾功能或尿液化验,因而容易把慢性肾病漏掉。 第三,部分医生缺乏为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的意识。对于初次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一些医生只是用降压药、降糖药进行治疗,而未能及时地实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 第四,目前检查肾功能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早期敏感指标,不能更早期地对慢性肾病进行诊断。 此外,我国肾病科普宣传比较薄弱,广大的群众未能及时充分地了解预防肾病的知识。而且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使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或不愿积极就诊的情况不算少见,也是慢性肾病不易早期发现的重要原因。我们逸夫医院肾脏病中心目前已开展义诊半月余,使用简易方法进行尿液检测,发现隐血尿、蛋白尿、糖尿患者超过50人次,但目前为止只有不足五名患者来院进行进一步检测,这也反映了群众对于肾脏病的不重视。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可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

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发表者:杨爱成(访问人次:962) 一、营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 、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研究表明,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 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①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②补充机体所缺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 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④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 ⑤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附录1 :CKD 定义及分期] 二、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一)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肾病) 病人 1.1 蛋白入量 CKD 第1 、2 期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CKD 第3 期起( GFR < 60ml/ min·1.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ml/ min·1.73m2 ) ,且病人对更严格蛋白限制能够耐受,则蛋白入量还可减至014g/ kg·d左右,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20g/ kg·d。由于复方α-酮酸制剂含钙(每片含钙50mg) ,因此服药量较大、尤其与活性维生素D 同时服用时要监测血钙,谨防高钙血症发生。在低蛋白饮食中,约50 %蛋白应为高生物价蛋白。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 热量摄入需维持于30 ~35kcal/ kg·d。 3.1 其它营养素 各种维生素及叶酸应充分补充。当出现高磷血症时磷入量应限制在800mg/ d 以下(最佳入量为500mg/ d) 。 (二) 透析前糖尿病肾病病人 1.1 蛋白入量 从出现显性蛋白尿起即应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GFR 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 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病人的热量摄入应基本与前述非糖尿病肾病病人相似,但是,肥胖的2 性糖尿病病人需适当限制热量(总热量摄入可比上述推荐量减少25 0~500kcal/ d) ,直至达到标准体重。由于病人蛋白入量(仅占总热量的~10 %左右) 及脂肪入量(仅能占总热量的~30 %均被限制,故所缺热量往往只能从碳水化合物补充,必要时应注射胰岛素保证碳水化合物利用。 3.1 其它营养素 与非糖尿病肾病CKD 病人要求相同。 [附录2 : GFR 计算公式] (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病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为112g/ kg·d ,当病人合并高分解状态的急性疾病时, 蛋白入量应增加至113g/ kg·d ;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

2014年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市场前景展望【原创】 2014年04月25日 11:2913593人浏览字号:T|T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其中晚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透析治疗以替代正常的肾功能,否则就将在几日之内死亡。 美国对慢性肾病的分类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亚洲是终末期肾病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终末期肾病的点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问题,点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各国ESRD 患病率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进行了第一次的ESRD 登记工作:点患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3.6;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15.3。但应答率小于50%,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比实际要低很多。 2008 年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进行的这次登记工作中,点患病率估计可以达到每百万人口79.1,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6.1。由于有 4 个省份没有应答,且实际参加登记的透析单位并不全面,导致我国统计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很多,主要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高发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别于欧美国家,目前肾小球肾炎是引起中国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但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透析市场理论市场规模巨大

(完整版)慢性肾脏病预防及饮食篇

慢性肾脏病预防篇 淮北人民医院肾内科王苏杭 一.什么是肾脏病 当我们的肾脏出现损伤,无法清除体内的废物及多余水分或受到病菌的侵害,我们的肾脏就病了。许多原因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狼疮性肾炎等都会引起慢性肾脏病。一旦发生后,肾脏功能的损害由轻到重,知道完全衰竭为止,一般是不可恢复的。但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阻止慢性肾脏病恶化的进程。 二.平常如何防治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世界公认“隐形杀手”,如果我们做好早期防治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 (一)对无肾病的人群预防措施有: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清淡,平衡膳食。 2.适当饮水,不憋尿,戒烟,避免酗酒。 3.有计划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4.咽部,扁桃体发炎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宜诱发肾脏疾病。 5.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和化学读物均可导致肾损害。 6.妇女怀孕前应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损害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应与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 7.定期做尿常规检查与肾功能检查。亦可同时做肾脏超声检查。

(二)对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病人群进行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 脏病的发生。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和高血脂等。 2.针对相关疾病,合理饮食。 3.严格控制自身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早期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控制蛋白尿水平。 1.积极控制原发性肾脏病,控制蛋白尿水平。 2.低蛋白饮食,同时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 5.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6.坚持治疗和随访。 慢性肾脏病饮食篇 一.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饮食的控制计划,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基本治疗方式,可以减轻肾脏负荷,减轻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合理用药

1 每克蛋白质饮食伴随的磷为: A、12mg左右 B、13mg左右 C、14mg左右 D、15mg左右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未答 2 肾性骨病患者PTH检测时机为: A、从CKD第1期起定期检测 B、从CKD第2期起定期检测 C、从CKD第3期起定期检测 D、从CKD第4期起定期检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未答 3 下列不属于日本肾性骨病防治指南中髂嵴骨活检指征的是: A、原因不明的骨痛、病理性骨折、骨折痊愈迁延 B、微小骨折 C、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值与预期值有较大偏差 D、怀疑有铝中毒性软骨病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未答 4 在CKD-MBD的治疗原则中,控制血清Ca 、P和PTH的顺序应为: A、P、PTH、Ca B、CP、PTH C、P、CPTH D、PTH、CP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未答 5 血液透析每次能清除的磷为: A、300mg B、500mg C、600mg D、800mg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未答 6下列关于肾性骨病患者骨密度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GFR<70ml/min时骨密度减低即能发生 B、CKD合并骨折或骨质疏松病人,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C、骨密度测定对骨折危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D、目前研究资料显示,应推荐骨密度检查诊断肾性骨病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未答 7纤维性骨炎主要表现为: A、低骨转换,低骨容量 B、低骨转换,高骨容量 C、高骨转换,低骨容量 D、高骨转换,高骨容量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未答 8下列关于肾性骨病患者骨密度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GFR<70ml/min时骨密度减低即能发生 B、CKD合并骨折或骨质疏松病人,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C、骨密度测定对骨折危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D、目前研究资料显示,应推荐骨密度检查诊断肾性骨病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未答 9肾性骨病患者PTH水平中度升高预示: A、高转换骨病 B、正常转换骨病 C、低转换骨病 正确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