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原理复习题2014

林火原理复习题2014
林火原理复习题2014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林火原理》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燃烧热是指1摩尔(mol)的可燃物(燃料),在25℃,1个大气压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2.自然对流对流是指流体的运动是由自然力所引起的,而强制对流对流是指流体微团的空间移动是由机械力引起的。

3.影响热辐射的因素主要有辐射物体的温度、辐射热源与受辐射物体的距离、辐射物体与受辐射物体的相对位置(角度)以及物体表面情况。

4. 自燃是指在没有外界火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在环境中加热或自身发热积蓄热量超过一定值而发生的着火,并能维持燃烧。在火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可燃物分解形成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当火源移开后靠自身释放的热量仍能维持燃烧的现象,称之为点燃。

5. 预混燃烧燃烧是可燃气体与空气先混合再燃烧的形式,而扩散燃烧燃烧是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形式。

6.森林火源的主要特点为不同的火源具有不同的发热量、可燃物含水率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热源以及不同的火源具有不同的燃烧特征。

7.气候决定特定地区的火灾季节长度和周期、气候决定特定地区的可燃物负载量(森林、草原等)和森林火灾的严重程度。

8.坡度大于35。时,陡坡会自然改变林火行为,火向山上燃烧时,火焰由垂直状态发展为水平状态,所产生的热辐射和热对流促使树冠和坡上的可燃物加速预热,容易产生飞火。

9.火烈度常用火烧前后蓄积量变化和火烧前后林木死亡株树变化表达。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A 是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征、地带性土壤、地带性植被,森林火灾发生季节基本一致的区域,是森林燃烧环分类系统的高级单位。

A.森林燃烧环区

B.森林燃烧环带

C.森林燃烧环

D.森林燃烧环变型

2 B 指在最大强度火烧中可以消耗的可燃物量,这是最大值,而实际上在森林火烧中烧掉的可燃物比它少得多。

A.总可燃物负荷量

B.潜在可燃物负荷量

C.有效可燃物负荷量

D.可燃物负荷量

3.当针叶可燃物含水率(FMC)低于100%,常绿灌木叶丛FMC低于75%时,可发生D 。

A.稳进地表火

B.急进地表火

C.稳进树冠火

D.急进树冠火

4. B 是指在一定热源作用下可燃物能够维持有焰燃烧的最大含水率,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

A.平衡含水率

B.熄灭含水率

C.平均含水率

D.可燃物含水率

5.可燃物含水率FMC与熄灭含水率MOE的关系: C 时,可燃物能够被引燃着火。

A.FMC>MOE

B.FMC=MOE

C.FMC

D.不确定

6.大多数地衣、苔藓、蕨类和草本植物属于 A 可燃物。

A.低热值(<14.7kJ/g)

B.中热值(14.7~18.8kJ/g)

C.高热值(18.8~23.6kJ/g)

D.极高热值(>23.6kJ/g)

7.下面针叶树种中,易燃性等级为难燃(Ⅲ级)的是 B 。

A.马尾松

B.云杉

C.红松

D.樟子松

8. 下面阔叶树种中,易燃性等级为易燃(Ⅰ级)的是C 。(黑桦)

A.水曲柳

B.黄菠萝

C.白桦

D.竹类

9.急进树冠火是指火焰在树冠上跳跃前进,速度极快,顺风每小时可达 D 。

A.1~3km

B.3~5km

C.5~8km

D.8~25km

10.一场森林火灾,自着火时算起已经持续燃烧了2个小时,火头蔓延的线速度为7m/min,其初发火场面积为。

A.52920m2

B.529200m2

C.592200m2

D. 522200m2

11.在森林防火、扑火和用火过程中,常将火划分为不同火强度等级,其中 C 为中强度火。

A.<350 kW/m

B.350~750 kW/m

C.750~3500 kW/m

D.>3500 kW/m

12.根据王正非先生将火烈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中,三级火烈度所指的林木死亡率是B 。

A. 6~20%

B. 21~40%

C. 41~80%

D. 81~100%

13. A 是指由低能量火转变为高能量火过程的火行为。

A.爆发火

B.火爆

C.轰燃

D.高温热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根据傅立叶定律的导热定律中可以看出,影响热传导的因素主要有ABDE 。

A.温度差

B.导热系数

C.可燃物数量

D.导热物体的厚度(距离)和截面积

E.时间

2.热对流是影响初起火灾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ACDE 。

A.高温热气流能加热在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会引起新的燃烧。

B.由地下火引起地表火的主要原因就是热对流的作用。

C.热气流能够往任何方向传递热量,但—般总是向上传播。

D.由地表火引起树冠火的主要原因就是热对流的作用。

E.通过火场上空的热对流,可使新鲜空气不断流进燃烧区,使燃烧持续。

3.林火生态基础理论包括ABCDE 。

A.火是一个自然因素,又是重要的生态因子

B.林火具有双重性

C.林火发生的规律性与随机性

D.林火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

E.林火可以作为营林的工具

4.森林燃烧中,预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D 。

A.森林的着火过程

B.链式反应

C.可燃物的升温

D.可燃物水分的蒸发

E.燃烧的热光化学过程

5.地表枯枝落叶上层可燃物的特点有BCDE 。

A.受空气湿度的影响小,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大;

B.由当年或前一年的落叶组成,保持原来状态,尚未进行分解;

C.结构疏松、空隙大、水分易流失、易蒸发;

D.含水量随大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易干燥;

E.属易燃可燃物。

6.属于易燃灌木的特点有BCE 。

A.生长在肥沃潮湿的林地,植株矮小,枯死后易腐烂分解;

B.植株细小,含水率低,富含油脂,易燃;

C.有些灌木干旱季节上部枝条干枯;

D.个体较大,高度在2m以上,植株体内含水量大;

E.有些为针叶灌木,体内含有大量树脂和挥发性油类,易燃;

7.我国的可燃物类型划分依据主要是BDE 。

A.气候条件

B.森林燃烧区

C.地理位置

D.林火行为特征

E.森林燃烧环

8.林木的ABCDE 特性与森林燃烧性有关。

A.林木组成

B.林分郁闭度

C.林分年龄

D.林木的层次结构

E.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

9.风对林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DE 。

A.风向与降水有一定关系

B.风不仅能加快可燃物水分蒸发,加速干燥而使可燃物易燃

C.能不断补充新的氧气,增加助燃条件,加速燃烧过程。

D.风速愈大,大气湍流愈强,易造成“飞火”。

E.风还能改变热对流,增加热平流,加速火灾蔓延。

10.维护火顶极的做法是每隔2a~3a,火烧一次,连续火烧有以下ABCDE 作用。

A.2a~3a烧一次,可以抑制其他树种侵入,对于原有耐荫的硬阔叶树,可以在连续火烧情况下控制其发展。

B.相隔2a~3a火烧,可以加速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加速营养元素循环,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C.由于不断进行低强度火炔,使林地可燃物大大减少,不易发生森林火灾。

D.间断性火烧,减少杂乱物及病虫害,改善林地卫生状况,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

E.林地不断火烧,减少地被物,有利于松树更新以长期维持松林的存在与更新。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无焰燃烧的可燃物的扑救方式可采用直接扑救。……………………………………… ( X )

2.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能把热量以光速穿过真空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

3.可燃物中含碳、含氢量越高,含氧量越高,其完全燃烧时所需空气量就越大。…… ( X )

4.可燃物床层结构,也称森林可燃物载量,是指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绝干重量,包括所有活的、死的有机物。…………………………………………………………………………………( √)

5.单位质量的可燃物来说,可燃物越小,表面积越大,受热面积大,接受热量多,水分蒸发快,可燃物越容易燃烧。…………………………………………………………………………( √)

6.时滞越短的可燃物,越容易散失水分,越容燃烧。………………………………………( √)

7.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热值越低,释放的能量越多。………………………………………( X )

8.易燃针叶树种含有大量松脂、挥发性油类和灰分。……………………………………(X )

9.一般来讲,林分郁闭度大,林下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死地被物积累增多,活地被物以耐荫杂草为主,喜光杂草较少。……………………………………………………(√)

10.单层林中可燃物紧密度小、垂直连续性差,多发生树冠火。…………………………( X )

11.火灾季节的主要特征是降雨量少、空气湿度低、干燥、风大,易发生森林火灾。………( √)

12.山风加速火向山上蔓延,形成冲火,火势猛烈,难以扑救,也称为上山火。……………( √)

13.计划用火时因白天气温高,相对湿度小,不容易控制,因此对干燥危险地段点烧,可以选择在夜间进行,比较安全可靠。………………………………………………………………( √)

14.夏末安全期不适用于点烧积累了多年的干草塔头草甸。……………………………( X )

五、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10分)

1.森林燃烧环:指在同一气候区内,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相同,火行为基本相似

的可燃复合体,是林火管理的基本单位。

2.平衡含水率:是可燃物吸收大气中水分的速度与蒸发到大气中水分的速度相等时的可燃物

含水率。

3.时滞: 是指超过平衡含水率的初期自然水分含量,下降到初始值的36.8%所需的时间

4.可燃物类型:具有明显的代表植物种,可燃物种类,性状,大小,组成以及其他一些对林

火蔓延和控制难易有影响的特征相似或相同的同质复合体。

5.森林火险等级:

6.跳跃式火团:在活跃的对流柱发展过程中,由于能量释放过速,产生强大的抬升力,使可

燃物碎片一边抬升,一边进行燃烧,易形成一团一团的火团。

7.火烈度:是指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8.顺风火法:点火前要开设基线和周围线,首先要倚基线烧出一条较宽的安全线,然后沿着

与风向垂直的方向在距离安全带一定距离处点一条与安全带平行的火线,使火顺风向朝着安全带处燃烧,烧至安全带处火熄灭。

9.热传导(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也没有能量形式的转换时,热量从物体

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现象,或热量通过相互接触的物质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的流动过程。

六、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林火燃烧有哪些特点?简述森林燃烧的基本条件。

(1)森林燃烧是森林有机物合成的逆反应,是有机物分解的又一途径。(2)森林燃烧是在森林开放系统中进行,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自由扩展。(3)森林燃烧的复杂性(4)森林的燃烧性质

具有双重性(5)森林燃烧是一种固态可燃物的燃烧(6)森林燃烧的能量变化很大基本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

2.简述森林燃烧环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

基本结构: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火行为,气候区

应用:1)作为林火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2)在防火实践中,可按森林燃烧环来确定扑火方式,方法,估测扑火所需人力,物力。3)可根据火强度,蔓延速度和大小估测林火损失。4)在营林用火实际中,可通过森林燃烧来确定用火的安全期,选择有效的方法,用火技术和指标。

3.什么是可燃物连续性?影响可燃物连续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可燃物连续性又称为可燃物空间连续性,是指可燃物能够连续燃烧的过程或状态,可燃物断开或隔离,连续性为0,燃烧停止;可燃物连接,连续性增加,林获得已蔓延。

影响因素:坡度,风速,郁闭度,林木枝下高,灌木,草本、地面枯枝。

4.时滞在森林可燃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为研究森林可燃物在实验室标准干燥过程与野外实际干燥过程间的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标准和理论依据。(2)可用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反应的系统评估。(3)为森林可燃物的分类提供合理、满意、有效的方法等。

5.根据可燃物燃烧难易程度可将森林可燃物划分为哪几种类型?主要特点有什么?

(1)危险可燃物;降雨后干燥快;燃点低,燃烧速度快;森林中的引火物

(2)燃烧缓慢可燃物;不易被引燃,但着火后能保持热量,不易扑灭;很难清理火场,易形成复燃火;易在极干旱情况下,发生火灾。

(3)难然可燃物;体内含大量的水分,一般不易燃;有减弱火势的作用;遇高强度火时,脱水干燥而燃烧。

6.气温对森林火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高温可明显降低大气相对湿度,可燃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2)高温提供蒸发所需热量,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和变干的速度将加快,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3)可燃物达到着火点需要一定热量,这种热量依赖于可燃物周围空气的温度。即气温升高将使可燃物达到燃点所需的热量大大降低,增加火灾发生时可燃物的易燃性。

(4)火灾发生后,高温对火势具有促进作用。

7.简述山地林火的特点。

(1)昼夜风向变化条件下的林火特点在山地条件下,昼夜风向变化很大,影响林火蔓延。白天谷风大,会加强上山火的蔓延,火难以控制;而夜间山风会使上山火蔓延减缓,是扑救的最有利的时机。

(2)地形变化对林木受害部位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火对林木的受害部位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树干被火烧伤的部位均朝山坡一面,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片面燃烧的。

(3)小地形对林火蔓延速度的影响小地形是指在周围几十米范围内的小生境。小地形的变化,能引起局部环境可燃物的组成和小气候的形成。如在坡地上的凹洼地、山谷中的小高地能改

变林火的蔓延速度,如果遇到局部低洼地,湿度大,就不易燃烧,一般接近地表火常会一跃而过,出现未被火烧的小面积植物,俗称“花脸”

(4)土壤干湿程度与森林燃烧性土壤质地不同其吸水性能差异很大,如沙漠土通透性好、保水能力差、土壤含水率低,林地易干燥,从而增加林分的燃烧性;而黏土通透性差、保水能力强、土壤含水率高、林地湿润,能降低林分的燃烧性。

8.怎样完成野外火强度的测定?

(1)根据火焰高度估测火强度(2)根据地被物被烧毁的状况来判别强度(3)根据火烧后的土壤剖面变化和土壤的颜色来判别火的强度(4)根据土壤的温度来判别火强度(5)大面积火场根据火烧强度的面积来决定火强度。

9.简述飞火形成机理及飞火产生条件。

飞火是由于对流作用浮力将树皮碎片、球果、小树枝以及树叶和松针夹带到对流烟柱内,在强风或火旋风的作用下,将燃烧余烬射向远方。

产生条件;可燃物,气象条件

10.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哪些方面?火强度与火烈度的相关性?

(1)林火与森林干扰(2)林火对森林演替的影响(3)林火与景观(4)林火与碳平衡(5)林火迹地森林恢复

火烈度:指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火强度:森林可燃物燃烧时整个火场的热量释放速度称为林火强度,简称火强度

11.简述安全用火的天气条件。

一般大雨后林地湿度大,可以延长几天点燃。相反,天气晴朗,气温高,湿度小,可燃物容易干燥,应该及时进行点燃,否则,不容易控制燃烧。此外,用火应在大气条件稳定,风向稳定,没有阵风,容易掌握火行为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在选择安全用火窗口时,要掌握不同立地条件的干湿情况,过湿不易燃烧,过干又容易跑火成灾。

12.林学特性对火性状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不同的森林群落是由不同燃烧性的树种所组成(2)一般森林层次越多,结构越复杂,则越不易燃(3)一般幼龄林在未郁闭前,处于草本灌木阶段,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遭受毁灭性灾害(4)郁闭度能调节森林的水平结构(5)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对森林燃烧性影响很大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对比分析森林火灾与营林用火的特点。

森林火灾特点:(1)失去人为控制的森林火灾(2)突然释放大量能量,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3)破坏生物环境,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4)破坏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不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5)给人类带来一定的损失

营林用火的特点:(1)营林用火是在指定的地点,在人为控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用火,并要达到预期经营目的和要求(2)一般营林用火多采用低能量、小面积火,并在安全期点烧(3)营林用火,一般不会破坏森林中生态结构和功能(4)营林用火有利于维护和改善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5)营林用火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人类经济

2.论述用火的各项火行为指标。

(1)蔓延速度会影响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2)火强度(3)火焰高度(4)熏黑高度(5)用火的持续时间

3.分析地形因子对林火的影响。

在地形因子中,坡度因子是最重要的因子。它不仅影响了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的形状和方向,而且当坡度较大时,上山火的蔓延形态呈跳跃式发展以产生飞火,坡顶燃烧的可燃物容易滚落引燃山脚未燃可燃物形成新的火场。火的蔓延速度随坡度增加快速增大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一)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B.《大学》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理论力学》复习题库

《工程力学Ⅰ》复习题 1. 在图所示连续梁中,已知M、a、ο θ,不计梁的自重,求各连续梁在A、B、C三处的约束力。 = 45 2. 图示的水平横梁AB,A端为固定铰链支座,B端为一滚动支座。横梁的长度为2l,梁重P,作用在梁的中点C。在梁的AC段上受均布裁荷q作用,在梁的BC段上受力偶作用,力偶矩M。试求A和B处的支座约束力。 3. 无重水平粱的支承和载荷如题图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为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 和B处的约束力。 4. 图示组合梁(不计自重)由AC和CD铰接而成。已知:F = 20 kN,均布裁荷q=10 kN/m,M=20 kN·m,l=1 m。试求插入端A及滚动支座B的约束反力。 5. 在图示两连续梁中,已知q、M、a及θ,不计梁的自重,求各连续梁在A、B、C三处的约束力。 6. 已知各杆均铰接,B端插入地内,P=1 kN,AE=0.6 m,CE=DE=0.8 m,BE=1m,杆重不计。求B点的约束反力和AC杆内力。

7. 图示的机架上挂一重Q=5 kN的物体,各构件的尺寸如图示,不计杆重与摩擦,求支座C的约束力和杆DE、杆FG的内力。 8. 一支架如图示,AC=CD=1 m,滑轮半径r=0.3 m,重物P重 100 kN,A、B处为固定铰链支座,C处为铰链连接,不计绳、杆、滑轮质量和摩擦,求A、B支座的约束力。 9. 起重机放于连续梁ABCD上,已知起重机重Q=70kN ,重心在铅垂线EC上,起重载荷P=20kN。如不计梁重,求支座A、,B和D三处的约束力。 10. 图示结构,已知P=100N,AC=1.6m、BC=0.9m、CD=EC=1.2m、AD =2m且AB水平,ED铅垂,BD 垂直于斜面,求BD杆内力和支座A处的约束力。 11. 如图所示三铰拱,已知每半拱重P,长为l,高为h。求支座A、B的约束力。 l/8l/8 l/2l/2 A C B P P h

2014东北大学化工原理考研初试真题(完整版)

2014化工原理真题 一,概念题 1.传质单元与传质单元高度 2.沉降分离和沉降速度 3.加热蒸汽和二次蒸汽 4.热流量和热通量 5.溶液沸点升高和杜林规则 6.三传类比 7.搅拌目的 8.离心泵压头及其意义 9.浓缩热和自蒸发(闪蒸) 10.给热系数和传质系数 二,简述题 1. 2.为什么工业上气体的除尘常放在冷却之后进行而在悬浮液的过滤分离中, 滤浆却不宜在冷却后才进行过滤? 3.为什么离心泵可用出口阀来调节流量?往复泵可否采用同样方法调节流量? 为什么? 4.流体的流动形态?判断依据? 5温差损失及其原因? 6.什么是过滤操作?过滤操作的优点? 7. 何谓离心泵的“气缚”和“气蚀”现象,它们对泵的操作有何危害?应如何 防止? 三计算题 1.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d=50mm,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 e)=50m, 摩擦系数可取λ=0.03, 泵的性能曲线, 在流量为6m3/h至15m3/h范围内可用下式 描述: H =18.92-0.82V 0.8,此处H e为泵的扬程m,V为泵的流量m3/h, 问: e ⑴如要求流量为10m3/h,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 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⑵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m3/h(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 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2.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 12%(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5%的水分。试求:(1)各蒸发器每小时蒸出水分的量; (2)第一蒸发器送出的溶液浓度。 3.气体中所含尘粒的密度为2000kg/m3,气体的流量为5500标m3/h,温度为500℃,密度为0.43kg/m3,粘度为3.6×10-5Pa.s,拟采用标准形式的旋风分离器进行除尘,要求分离效率不低于90%,且知相应的临界粒径不大于10μm,要求压降不超过700Pa,试决定旋风分离器的尺寸与个数。(阻力系数8,N取经验值5) 4.某平壁燃烧炉是由一层耐火砖与一层普通砖砌成,两层的厚度均为100mm,其导热系数分别为0.9 W/m.K及0.7 W/m.K。待操作稳定后,测得炉壁的内表面温度为700℃,外表面温度为130℃,为减少燃烧炉的热损失,在普通砖的外表面增加一层厚度为40mm,导热系数为0.06 W/m.K的保温材料。操作稳定后,又测得炉内表面温度为740℃,外表面温度为90℃。设两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变。试计算加保温层后炉壁的热损失比原来的减少百分之几? 5某板框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为0.4m2,在恒压下过滤某种悬浮液,4小时后得滤液量80m3,(过滤介质阻力不计)。 试求:(1)若其它情况不变,过滤面积加倍,可得滤液多少? (2)若过滤4小时后,用5m3的水洗涤滤饼,需要多长的洗涤时间?(洗水的粘度与滤液的相同) (3)若以上情况不变,折卸和组装时间为2小时,求生产能力(以m3(滤液)/h)? 6.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气体中所含的丙酮蒸汽,丙酮初含量为3%(体积%)。今需在该塔中将其吸收掉98%。混合气入塔流率G=0.02kmol/m2s,操作压力P=1atm,温度t=293K。此时平衡关系可用y=1.75x表示,体积总传质系数a=0.016kmol/m3s y。若出塔水溶液中的丙酮浓度为饱和浓度的70%,求所需K y 水量及填料层高度。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4.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的课堂

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全班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5.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背景。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7.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辅助作用 D.基础作用 8.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

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9.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年编写的。A.1903 B.1908 C.1913 D.1924 10.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 B.遗传 C.教育 D.成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1.以下属于正式团体的是()。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

4、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D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A )原则。 A、学生主体 B、因材施教 C、集体教育 D、民主公正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 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理论力学复习题

1.图示结构中的各构件自重不计。已知P =5 kN ,M=5 kN. m,q = 2.5kN/m 。 试求固定端A及滚动支座B处的约束反力。 2、一重W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若摩擦系数为f, 且tgα

(完整版)化工原理复习题及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上)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阻力平方区内,摩擦系数λ与(相对粗糙度)有关。 2.转子流量计的主要特点是(恒流速、恒压差)。 3.正常情况下,离心泵的最大允许安装高度随泵的流量增大而(减少)。 4.气体在等径圆管内作定态流动时,管内各截面上的(质量流速相等)相等。 5.在静止流体内部各点的静压强相等的必要条件是(在同一种水平面上、同一种连续的流 体) 6.离心泵的效率η和流量Q的关系为(Q增大,η先增大后减小) 7.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 度)有关。 8.离心泵开动以前必须充满液体是为了防止发生(气缚)现象。 9.离心泵在一定的管路系统工作,如被输送液体的密度发生变化(液体其余性质不变),则 扬程(不变)。 10.已知列管换热器内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αi和αo且αi>>αo,则要提高总传热系数, 关键是(增大αo)。 11.现场真空表的读数为8×104 Pa,该处绝对压力为(2×104 Pa )(当时当地大气压为 1×105 Pa)。 12.为防止泵发生汽蚀,则要求装置的汽蚀余量(大于)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大于、 小于、等于) 13.某流体于内径为50mm的圆形直管中作稳定的层流流动。其管中心处流速为3m/s,则 该流体的流量为(10.60 )m3/h,管壁处的流速为(0 )m/s。 14.在稳态流动系统中,水连续地从粗管流入细管。粗管内径为细管的两倍,则细管内水的 流速是粗管内的(4 )倍。 15.离心泵的工作点是指(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 16.离心泵的泵壳做成蜗壳状,其作用是(汇集液体)和(转换能量)。 17.除阻力平方区外,摩擦系数随流体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阻力损失随流体流速的 增加而(增大)。 18.两流体通过间壁换热,冷流体从20℃被加热到50℃,热流体从100℃被冷却到70℃, 则并流时的Δt m= (43.5 )℃。 19.A、B两种流体在管壳式换热器中进行换热,A为腐蚀性介质,而B无腐蚀性。(A腐 蚀性介质)流体应走管内。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 答案(共四套)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 (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 ( )是小学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观察法B.访淡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6. 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 7.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8.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 )。 A.遗传决定沦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主体论 9.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B.实习法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10.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 11.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指( )。 A.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 B.独尊儒术、提倡佛学、兴太学 C.兴文教、重道德、重选举 D.独尊儒术、兴文教、重选举 1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13.主张从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柏拉图 C.诺笃尔普 D.涂尔干

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论述、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题 1.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l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2.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二.论述题 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 1.【解题思路】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2.【解题思路】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理论力学复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复习题1答案 三、计算题 1、两根铅直杆AB 、CD 与梁BC 铰接,B 、C 、D 均为光滑铰链,A 为固定端约束,各梁的长度均为L=2m ,受力情况如图。已知:P=6kN ,M=4kN ·m ,qO=3kN/m,试求固定端A 及铰链C 的约束反力。 2、求指定杆1、2、3的内力。 3、一均质杆AB 重为400N ,长为l ,其两端悬挂在两条平行等长的绳上处于水平位置,如图所示。今其中一根绳子突然被剪断,求另一根 绳AE 此时的张力。 解:运动分析 绳子突然被剪断,杆AB 绕A 作定轴转动。 假设角加速度为α,AB 杆的质心为C ,由于A 点的 绝对速度为零,以瞬心A 为基点,因此有: e C C a a α??=

l a C α21= 方向如图所示 受力分析: AB 杆承受重力、绳子拉力、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利用动静法,对质心C 建立力矩方程: 由 =∑C M 有 0 21=?-* l T M C 即 0 21 1212=-Tl ml α (1) 由 0=∑Y 有 =-+*mg F T C 即 0 21 =-+mg lm T α (2) 联立(1)(2)两式,解得: l g 23= α N T 100= 【注】本题利用质心运动定理和绕质心转动的动量矩定理也可求解 4、边长b =100mm 的正方形均质板重400N ,由三根绳拉住,如图所示。求:1、当FG 绳被剪断的瞬时,AD 和BE 两绳的张力;2、当AD 和BE 两绳运动到铅垂位置时,两绳的张力。 5、图中,均质梁BC 质量为4m 、长4R ,均质圆盘质量为2m 、半径为R ,其上作用转矩M ,通过柔绳提升质量为m 的重物A 。已知重物上升的加速度为a=0.4g ,求固定端B 处约束反力。 6、均质杆AB 长为L=2.5m ,质量为50kg ,位于铅直平面内,A 端与光滑水平面接触,B 端由不计质量的细绳系于距地面h 高的O 点,如图所示。当绳处于水平位置时,杆由静止开始下落,试用动静法求解此瞬时A 点的约束反力和绳子的拉力。

2014北理珠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理珠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流体是指_ 在流动过程中没有阻力损失,无需外加功的流体。 2.某设备内的表压为100×103 Pa,则它的绝压应为Pa(当地大气压为101.33kPa)。 3.柏努利方程式中的Zg 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位能。 4.塔板负荷性能图中有5条线,分别是液泛线、雾沫夹带线、_ 漏液线 ___、液相上限线、液相下限线。 5.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叶轮、泵壳、轴封装置。 6. 离心泵启动前需要先向泵内充满被输送的液体,否则将可能发生气缚现象。 7.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 8.吸收过程中气相溶质分压总是大于溶质的平衡分压。 9.精馏塔的塔底温度总是_ 高于_______塔顶温度。 10.平衡曲线距离对角线越近,则表示该溶液越难分离 二、选择题 1.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定态流动,雷诺数Re=1500,则其摩擦系数应为(B ) A.0.032 B.0.0427 C.0.0267 D. 无法确定 2. 双液体U形差压计要求指示液的密度差( A ) A.大; B.相等; C.小; D.无要求 3. 圆直管内流动流体,湍流时雷诺准数是(B )。 A. Re ≤ 2000 B. Re ≥ 4000 C. Re = 2000~4000 D. 不确定 4.离心泵的轴功率是(C ) A、在流量为零时最大 B、在压头最大时最大 C、在流量为零时最小 D、在工作点处最小 5. 离心泵停止操作时,宜( A )。 A.先关出水阀后停电; B.先停电后关出口阀 C.先关出水阀或先停电均可; D.单级泵停电,多级泵先关出口阀。 6.离心泵的扬程是指( C ) A、实际的升扬高度 B、泵的吸上高度 C、泵对单位重量液体提供的有效能量 D、泵的允许安装高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上升气速过大引起漏液; B.上升气速过大造成鼓泡现象; C.上升气速过大造成过量雾沫夹带; D.上升气速过大使液面落差增大。 8.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 B )。 A. 气膜控制过程 B.液膜控制过程 C.气膜、液膜共同控制 D.不能确定 9. 吸收操作的依据是:( B ) A.混合液体中各组分间挥发度的差异;

全国2014年4月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809年开办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性格形成新学园”的是( B ) P6 A.蒙台梭利 B.罗伯特·欧文 C.圣西门 D.傅立叶 2.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二是( C ) P3 A.学前早期教育 B.学前启蒙教育 C.学前公共教育 D.学前社会教育 3.历史上最早的托幼机构始建于( C ) P6 A.原始社会后 B.农业社会早期 C.工业社会早期 D.现代社会初期 4.在现代社会,实施学前教育的最重要形式是( B ) P8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5.最能充分反映与体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的是( D ) P42 A.交往活动 B.游玩活动 C.练习活动 D.游戏活动 6.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其事实效应的是( B ) P14 A.学前教育价值 B.学前教育功能 C.学前教育职能 D.学前教育效益 7.已有研究发现,5岁左右是幼儿个体( B) P47 A.口语学习的敏感期 B.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

2018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9)

2018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2.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3.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4.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案例中学校的行为侵害了小陈的()权利。 A.受教育 B.发展

C.生存 D.知情 5.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7.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材料 C.教育手段 D.教学媒介 8.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 B.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9.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 10.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11.一名5岁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他的智商应该是() A.83 B.100 C.120 D.1l0 1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1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方针

2014理论力学复习题

理论力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的大小v=常数,则加速度a=0。(╳)2.刚体处于瞬时平动时,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相同。(╳)3.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其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4.两个半径相同,均质等厚的铁圆盘和木圆盘,它们对通过质心且垂直于圆面的回转半径相同。(╳)5.质心的加速度只与质点系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与这些外力的作用位置无关。(√)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7.刚体作平面运动,若某瞬时其平面图形上有两点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则该瞬时此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都相同。(√)8.在刚体运动过程中,若其上有一条直线始终平行于它的初始位置,这种刚体的运动就是平移。(╳)9.刚体平移时,若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已知,则其它各点的运动随之确定。(√) 10、圆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只要轮心作匀速运动,则轮缘上任意一点的加速度的方向均指向轮心。(√) 11、用合成运动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时,若牵连角速度ωe≠0,相对速度υr≠0, 则一定有不为零的科氏加速度。(╳) 12、若平面力系对一点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合力。(╳) 13、在任意初始条件下,刚体不受力的作用、则应保持静止或作等速直线平移。(╳) 14、不论牵连运动的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v a=v e+v r皆成立。(√) 15、在平面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力系平衡。(╳) 16、某一力偶系,若其力偶矩矢构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则该力偶系向一点简化时,主矢一定等于零,主矩也一定等于零。(√) 17、设一质点的质量为m,其速度v与x轴的夹角为α,则其动量在x轴上的投影为mv =mvcosα。(√)x 16、已知直角坐标描述的点的运动方程为X=f1(t),y=f2(t),z=f3(t),则任一瞬时点 的速度、加速度即可确定。(√)17、一动点如果在某瞬时的法向加速度等于零,而其切向加速度不等于零,尚不能决定 该点是作直线运动还是作曲线运动。(√)18、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平面图形内两点的速度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相等。(╳)

中南大学2013年化工原理实验考试题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2013 -- 2014 学年时间60分钟 学时:考试形式:专业年级:化工应化制药11级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50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答案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选项) 1、柏努利实验中,测压管的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时所出的液位高度表示该点的 A . 动压头; B . 静压头; C . 动压头与静压头之和; D . 动压头、静压头、损失压头之和。 2、当管径相同而两侧压孔方向也相同时,两测压管之间所测得液位差表示 A . 两截面之间的动压头之差; B . 两截面之间的静压头之差。 C . 两截面之间的压强差; D . 两截面之间的损失压头。 3、当管子放置角度或水流方向改变而流速不变时,其能量损失 A . 增大; B . 减少; C . 不变。 4、U 型压差计可直接测出如下各值: A . 表压、真空度、压强差。B. 表压、真空度、压强差和绝对压。 5、用量筒和秒表测定体积流量中,所算出的流速是 A . 平均流速; B . 点流速; C . 最大点速度。 6、蒸馏操作能将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主要依据是: A . 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B . 各组分的含量不同; C . 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 7、精馏全回流操作的特点有 A . F = O, D = 0, W = 0; B . 在一定分离要求下N T 最少; C . 操作线和对角线重合; 8、精馏实验能否达到98% (质量)的塔顶乙醇产品? A . 若进料组成大于95.57%,塔顶不能可达到98% 以上 B . 若进料组成大于95.57%,塔釜可达到98% 以上 C . 若进料组成小于95.57%,塔顶可达到98% 以上 D . 若进料组成小于95.57%,塔顶不能达到98% 以上 9、冷料回流对精馏操作的影响为 A . 理论板数增加, X D 增加, 塔顶温度T 降低 B . 理论板数减少, X D 增加, 塔顶温度T 降低 C . 理论板数减少, X D 减少, 塔顶温度T 升高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0)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 答案(10) 一、单项选择题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体现了教师的( )。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示范者角色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即为哪里有道,哪里就有老师,体现出老师的传道者角色。 2.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童年期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阶段,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这一时期。 3.对接到大学通知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以亲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方式的记忆。 4.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5.“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属于下列哪类智力的任务?( ) A.语言智力 B.社交智力 C.自我认知智力 D.自然观察者智力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中,这属于自我认知智力。 6. 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互助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 7.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答案:A。 8.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理论力学复习题

1.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AB与CD杆自重及摩擦忽略不算,A,B,C三处均为铰链链接。当物体平衡时,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在图示刚架的点B作用一水平力F尺寸如图,钢架重量忽略不计,求支座A,D的约束力 Fa和Fd。 3.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c三种情况下,

支座A,B的约束力。 4.无重水平梁的支撑和载荷如图a,b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处的约束力。

5.由AC和CD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链接,它的支撑和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载荷强度q=10kN/m,力偶矩M=40kN·m,不计梁重,求支座A,B,D的约束力和铰链C处的所受的力。 6.在图示构架中,各杆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00N/m,载荷P=10kN,A处为固定端,B,C,D,处为铰链,求固定端A处及B,C铰链处的约束力。

7..杆OA长L,有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其弯头高为a。求杆端A的速度大小(表示为x的函数)。

8.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课沿导槽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偏心距OC=e,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w,OC与水平线成夹角φ。当φ=0°时,顶杆的速度。 9.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1A=O2B=100mm,又O1O2=AB,杆O1A以等角速度w=2rad/s绕轴O1转动。杆AB上有一套筒C,此套筒与杆CD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φ=60°时,杆CD的速度和加速度。

化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1.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为:原料为F, X f ,要求塔顶为X D,塔底为X w 。 设计时若选定的回流比R不变,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汽加料改为饱和液体加料,则所需理论板数N T减小,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 增加,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 增加,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 不变,精馏段下降 液体量L不变。(增加,不变,减少) 2.某二元理想溶液的连续精馏塔,馏出液组成为X A=0.96(摩尔分率).精馏段操 作线方程为y=0.75x+0.24?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a =2.2,此时从塔顶数起的第二块理论板上升蒸气组成为y 2= ______________ . 3.某精馏塔操作时,F,X f ,q,V保持不变,增加回流比R,贝吐匕时X D增 加_,X w减小,D减小,L/V 增加。(增加,不变,减少) 6.静止、连续、—同种_的流体中,处在—同一水平面_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7.水在内径为? 105m M 2.5mm的直管内流动,已知水的黏度为1.005mPa?s, 密度为1000kg ? m流速为1m/s,贝U忌= _________________ ,流动类型为_______ 湍流________ 。 8.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 的_4_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__1/4_倍。 9.两个系统的流体力学相似时,雷诺数必相等。所以雷诺数又称作相似准数。 10.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常用_____ 量纲_________ 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 成若干_____ 无因次数群_____ 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无因次数群 ________ 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 _______ ■关联____ 。 11.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_____ 传导____ 、—对流_________ 和 ____ 辐射—。 12.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 汽一侧_____ 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 数.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 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 A.生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6.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7.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 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 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 D.初中到高中阶段 9.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 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2.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