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1)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1)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1)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汇总(1)

第一章组织激励(被管理者)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与动机

考点:需要的概念;动机的概念;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2.动机的概念:

概念: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的分类:★

(1)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2)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例题1·单选题】(2007年)在激发个体努力工作的动机因素中,不属于外源性动机的是( )。

A.社会地位

B.奖金报酬

C.避免惩罚

D.实现潜能

[答案]D

【例题2·多选题】(2006年)关于内源性与外源性动机的陈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提薪而努力工作,这是外源性动机作用的表现

B.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是内源性动机作用的表现

C.外源性动机与内源性动机互补

D.与内源性动机相比,外源性动机更难控制

E.内源性动机也称为外部动机

[答案]ABC

二、激励及其类型

考点:激励的概念和作用、激励的类型

1.激励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作用:可以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2.几种常见的激励形式

从激励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从激励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负向激励

从激励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自我激励

第二节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考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主要观点;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及局限性

1.马斯洛划分的五层次人类需要★

(1)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居住场所、睡眠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主要针对身体安全(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安全(如不解雇的承诺,或是舒适的退休计划)的需要,以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例如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以及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2.主要观点:

(1)人具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3)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4)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3.在管理上的应用(简单了解)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内在激励。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4.局限性

五层次需要并不严格呈阶梯关系,不是某种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也不是只有当低级需要都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

【例题1·单选题】(2007年)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属于第三个层次需要的是( )。

A.生理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安全需要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2008年)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符的陈述是( )。

A.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B.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

C.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之后,个体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D.自我实现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答案]D

二、双因素理论

考点: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及在管理上的应用

赫茨伯格提出,又称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1.内容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

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传统:满意←—→不满意(具备各种因素,员工满意;不具备,不满意)

赫茨伯格:

满意←—→没有满意(具备激励因素,员工满意;不具备,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不满意(具备保健因素,员工没有不满意;不具备,不满意)

2.在管理上的应用

让员工满意≠防止员工不满意

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要想激励员工,必须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等。

【例题·案例分析题】(2008年)刘先生是某广告公司设计部的主管,他发现手下员工的士气普遍比较低落,工作业绩也一直没有起色。刘先生在员工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员工普遍感觉工作内容十分枯燥,每天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上面分配下来的工作,缺乏成就感。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刘先生决定在设计部每月评选一名工作出色的员工,并给予重奖;但是这项措施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情况没有任何改观;有员工表示,每月优秀员工的评选缺乏客观的指标,无法反映个人的真实工作情况。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设计部员工所关注的是( )。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工资因素

D.安全因素

[答案]B

三、ERG理论

考点:ERG理论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

1.ERG理论:

奥尔德佛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修订。提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挫折——退化(较高层次需要不能满足时,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2.在管理上的应用:

多层次需要的激励;不同文化、环境背景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例题·多选题】(2007年)ERG理论认为,人的核心需要包括( )。

A.生存需要

B.亲和需要

C.权力需要

D.关系需要

E.成长需要

[答案]ADE

四、三重需要理论

考点:三重需要理论中三种需要的概念;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权力需要与领导的关系、领导的亲和需要对管理的影响(07年案例分析题)

麦克里兰提出。

1.三种需要:

成就需要: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

权力需要: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亲和需要: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2.观点:

(1)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

--选择适度的风险;

--有较强的责任感;

--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在实际中,大公司的杰出的总经理往往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2)权力需要与领导的关系

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地位和影响力,喜欢具有竞争性和能体现较高地位的场合或情景。

杰出的经理们往往都有较高的权力欲望,而且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其权力需要也越强,越希望得到更高的职位。

(3)领导的亲和需要对管理的影响

往往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

亲和需要强,过分强调管理上的良好关系,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程序,因此出色的经理的亲和需要相对较弱。

【例题1·单选题】(2008年)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出色经理人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的特点是( )。

A.成就需要较低、权力需要较低、亲和需要较高

B.成就需要较低、权力需要较高、亲和需要较低

C.成就需要较高、权力需要较高、亲和需要较低

D.成就需要较高、权力需要较低、亲和需要较高

[答案]B

【例题2·案例分析题】(2007年)小张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不懈的努力很快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并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但让公司领导略感意外的是,小张升为主管后虽然依然工作勤恳,但他所管理的部门的整体业绩反而较先前有所下降。通过私下询问,员工们普遍反映小张对下属缺乏适当的管理和激励,他似乎并不关心下属的工作绩效问题。

1.从小张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具有较高的( )。

A.亲和需要

B.安全需要

C.权力需要

D.成就需要

[答案]D

2.具有小张这种较高需要的入,通常有以下特点( )。

A.责任感较弱

B.希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

C.喜欢得到及时的反馈情况

D.经常选择做有适度风险的工作

[答案]CD

3.根据麦克里兰提出的需要理论,亲和需求高的人常常( )。

A.不易受他人影响

B.在组织中充当管理者的角色

C.看重能否被他人接受

D.喜欢能体现其地位的场合

[答案]C

五、公平理论

考点:公平理论的内容;恢复公平的五种方法;公平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亚当斯提出。

1.公平理论的内容:

(1)人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也关心产出投入比与他人的产出投入比的比较,以判断是否公平。

2.恢复公平的五种方法(员工)

(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

(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

(3)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

(4)改变参照对象

(5)辞职

3.公平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1)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来给与更多报酬,并确保不同的员工投入/产出比大致相同,以保持员工的公平感。

(2)因为公平感是员工的主观感受,应经常注意了解员工的公平感。对于有不公平感的员工应予以及时地引导或调整报酬。

【例题·多选题】(2006年)关于公平理论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员工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比率与他人的相比较,依此进行公平判断

B.员工比较的是其投入与产出的客观测量结果

C.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组织的员工进行比较,这属于纵向比较

D.员工将自己在不同组织中的待遇进行比较,这属于横向比较

E.辞职也是一种恢复公平的方法

[答案]AE

六、期望理论

考点:期望理论的内容、模式

1.主要内容:

(1)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

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

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

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

(2)关系式:

效价×期望×工具=动机

效价: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是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期望: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工具: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例题1·单选题】(2008年)员工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称为( )。

A.效价

B.动机

C.期望

D.工具

[答案]C

【例题2·案例分析题】(2008年)刘先生是某广告公司设计部的主管,他发现手下员工的士气普遍比较低落,工作业绩也一直没有起色。刘先生在员工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员工普遍感觉工作内容十分枯燥,每天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上面分配下来的工作,缺乏成就感。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刘

先生决定在设计部每月评选一名工作出色的员工,并给予重奖;但是这项措施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情况没有任何改观;有员工表示,每月优秀员工的评选缺乏客观的指标,无法反映个人的真实工作情况。

从期望理论的角度分析,刘先生的激励措施之所以没有效果,问题出在( )因素上。

A.效价

B.期望

C.工具

D.激励

[答案]C

七、强化理论

考点:强化理论的内容及在管理上的应用

主要内容:

(1)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2)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

(3)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

【例题·单选题】(2007年)在众多激励理论中,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的理论是( )。

A.目标设置理论

B.强化理论

C.能力与机遇理论

D.认知评价理论

[答案]B

人力资源_人力资源概论讲义

第一讲人力资源概论 1.人力资源概念,与人口、人才的区别 2.人力资源的特征 ●生成过程的时代性 ●开发对象的能动性 ●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开发过程的持续性 ●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3.人力资源的构成 4.“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工作内容 ●员工与公司关系 ●工作结构 ●对人的态度 5.变革的原因 ●变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仅研究人与工作关系已不够,还需研究工作与工作关系、人与人、人与 组织及组织与环境等更多关系 ●人力资源是目前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者日渐认识到人们都有从事有意义的工作的愿望 6.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一个企业的运营中到底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顾问、咨询 ●服务 ●控制 ●公司策略的计划 ●辅导变化 7.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档案管理阶段 ●政府职责阶段 ●组织的职责阶段 8.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 ●吸引 ●保留 ●激励 ●开发 9.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获取 ●整合 ●保持与激励 ●控制与调整

●开发 10.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企业、机关、学校、军旅、教会等)内部的个人特征和个人行为,目的是通过对本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实现本组织的既定目标。因此,招聘、培训、开发、劳动报酬等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11.职业生活质量 ●观点一:将其归纳为一系列客观的组织条件及其实践。如工作的多样性、 民主性、工人参与管理的程度,以及工作的安全性。 ●观点二:认为职业生活质量在于工人工作后产生的安全感、满意程度以 及自身的成就感,侧重于工人的主观感受。 ●观点三:将前二者合一,即工人喜欢他们所在的组织,而组织也具有能 够满足工人自我成就要求的工作方式。 ●观点四:在工作中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如何衡量职业生活质量。 课堂练习: 1就你本人的生活、工作体验,写出你认为在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2自我评判你的职业生活质量如何? 第二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一、企业组织理论介绍 1.以工作为中心的古典组织理论—X理论 2.以人为中心的新古典组织理论—Y理论 3.系统和权变理论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美国模式 基本特点:注重市场调节、制度化管理、劳资之间是对抗性的 1.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在调节人力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才提拔上“快车道”

中经济师考试金融精讲讲义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精讲讲义(1)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了解) 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 包括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 1、金融市场主体——参与者 从资金角度看: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 从主体性质分: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 (1)家庭——重要的资金供给者 提供资金方式——存款,购买债券、股票和基金等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2)企业——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 资金需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资金供给: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金融产品。 (3)政府——通常是资金需求者 资金需求方式:发行国债或地方政府债 (4)金融机构——最活跃的交易者 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合作社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 金融机构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 (5)中央银行——既是交易者又是监管者 交易者:是各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因此是资金的供给者;而且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既是供给者又是需求者。 监管者:代表政府对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进行监督,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工具 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分类 银行承兑汇票、同业拆借 按期限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国库券CDs、回购协议 不同分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债券、国债等 按性质不同分:债权凭证和股权凭证。 债权凭证是依法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权债务关系——债券等。 股权凭证是股份公司发行,证明投资者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所有权——股票等按与实际信用活动的关系分: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

管理培训——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人:董之督 培训内容: 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HRM)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体系 三、 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 四、人员招聘与新员工入职 五、 HRM的核心与难点——激励体系设计 六、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 七、HRM的动力与提升——培训与开发 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1) ?世界上都有哪些资源?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山、石油 ?资本资源:物化的资本/货币化的资本 ?人力资源: ?请大家讨论:什么创造了财富? –知识创造了财富。人力资源是知识唯一的载体。 ?人力资源的最大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 –增值潜力巨大(人力资本) ?关于管理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让别人把事情办成管理的本质——管理人力资源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PM(Personnel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R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M与HRM的比较: –PM:以事为中心/被动/短期导向; –HRM:以人为中心/主动/战略导向。 附:案例讨论 ?请看案例1:《福临汽车配件股份公司》 企业在什么时候,需要专业的人事管理? 谁来管理企业的人员? 人事管理者有直接的权力吗? 每个经理首先是个人事经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吸引、留住、激励、开发 ?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工作来保证。 ?HRM的基本职能:规划/ 招聘/ 考核/ 薪酬/ 开发 〈详见职能体系图〉 三、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 ?什么是工作分析? –获取与工作(特定岗位/职务)有关的信息。 ?工作分析的作用: –组织结构设计; –人员招聘、选拔、培训; –人员绩效考评。 四、员工招聘与新员工入职 ?员工招聘的重要性: –招聘成本巨大(特别是机会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讲义整理(完全版)

一、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沟通。 2)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决定着部门规模的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从技术稳定性角度看,对于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 3)经营战略。结构服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到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 5)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 6)环境变化。外部环境越不稳定,越要求分权型的组织。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 (一)组织结构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1、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全才。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限,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 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优点: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不足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讲义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 济讲义汇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前言 一、学习方法 1.把握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 2.多做习题和历年考题 二、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主要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第一节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例题: 1.现代农业基本特点是()。

A.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 B.技术高度密集 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D.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 『正确答案』D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 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 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

(人力资源管理)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讲义

提纲: 一、第三版教程基本情况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对于考试影响的预测 三、学员如何应对改版后的考试 一、第三版教程基本情况 1、依据标准没有变化:第三版教程仍然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 版)》为标准编写。 2、内容大量增加: 3、教程结构变化: (1)总体结构仍然保持六章——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 (2)各章均有变化——总节数由原来 的23 节变为22 节。 各节或单元变化为:保持未改 动9 处、内容调整增加22 处、全新内容11 处、旧内容删减7 处。 新版变化具体如下表: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对于考试影响的预测 1、使用说明:上半年仍然使用原来第二版教程,新教程将在下半年正式使用。 2、考试题型:《职业标准》没有变化,原来配套的三级《考试指南》没有再版,说明题型、题量基本不会变化。题型仍然会是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方案设计题。 3、配套资料:《基础知识》和《常用法律手册》虽然都再版,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4、级别变化:新版增加内容有部分是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二版 的内容。必然会增加新考试的难度。

二、教材内容 章节名称节数单选多选技能 人力资源 规划 四节9 6 15% 人员招聘 与配置 三节9 6 20% 培训与开 发 四节9 6 15% 绩效管理二节 6 4 15% 薪酬管理四节 6 4 20% 劳动关系 管理 五节9 6 15% 三、教材结构 分为章、节、单元三级结构: 1.学习目标 2.知识要求 3.能力要求 4.注意事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第二节工作岗位分析 第三节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 (5 单元)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2 单元) 本章新版教材变化: 第一节企业组 织结构图的绘制 全新内容 第二节工作岗 位分析 未改动内容 第三节企业劳 动定额定员管理 第一、二、三单元全新内容 第四、五单元未改动内容 第四节人力资源 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 出控制 第一单元增加、调整 第二单元未改动内容 (旧版第一节第二单元、第三节)删除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学习目标】: 1.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及与企 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2.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类型和设置的 原则; 3.组织结构设计后实施的要则; 4.组织结构图绘制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原)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 各类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 术计划(具体实施计划)的统一。 狭义: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 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 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 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 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 中期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 短期规划:一年以内的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 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 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 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 计。 3.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 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总量、构成、流动 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 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 等。 5.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 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 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 费用的控制。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 关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是企 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 统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 管理活动的纽带。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

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预习讲义:第一章第3节

【知识点】 一、情绪P8X1 1.含义:情绪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分类:七种基本的情绪分类,分别是高兴、惊奇、生气、厌恶、害怕、悲伤以及轻蔑。 二、情绪和情感P8 (一)区别: 1. 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被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 2. 从产生顺序来看:情绪反应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 3. 从引起原因上看: (1)情绪: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带有冲动性和爆发性,并伴有生理变化; (2)情感:则与人对事物的深刻体验和认识联系在一起。 (二)联系 尽管二者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二者仍然属于同一性质的心理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1.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离开具体的情绪表现,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2. 情绪的变化受情感的制约,在特定的时候,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因受情感的社会内容的影响而改变它的原始形式。 三、情绪的两极性P9

(一)情绪的两极性含义 情绪的两极性:是指人的每一种情绪都可以找到与它对立的一极,如爱与憎、喜与悲等对立的情绪。 (二)情绪的两极性分类 1.从情绪对人的意义角度划分: 情绪分为积极的、增力的、肯定的情绪和消极的、减力的、否定的情绪。 2.从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来区分: (1)根据快感度:情绪被分为愉快和不愉快 (2)根据紧张度:情绪分为轻松和紧张 (3)根据激动度:情绪分为平静和激动 (4)根据强度:愤怒分为一般愤怒和大怒、暴怒等,随着强度的增加,情绪对自我的支配 作用越大。 四、情绪的表现――表情P9X2 1. 情绪:通过表情来表现 2. 表情:是情绪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形式 3. 人类的表情分为三种: (1)面部表情:一般说来,面部表情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反应一个人情绪状态的。 (2)身体表情:一个人身体的姿势也在传递着情绪信息。 (3)言语表情:指言语中除了说话内容之外,说话的语调、速度、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 础知识讲义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掌握)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对税收内涵的理解: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的过程。 5.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例题1·单选题】(2007年)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取得的财政收入。 A.经济权力 B.信用 C.政治权力 D.经济实力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A.国家 B.财政部 C.中央银行 D.税务局 [答案]A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掌握)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指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无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税收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但是对于全体纳税人而言由具有返还性。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指税收的确定性和征收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题·多选题】(2004年、2006年、2007年)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A.自觉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答案]BCE 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 1.纳税人(掌握)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与纳税人可能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 【例题·单选题】(2005年)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经济师考试讲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3、当Ed>1需求富于弹性,降价——需求增加——销售收入增加。Ed=1需求单一弹性,降价——销售不变。Ed<1需求缺乏弹性,降价——销售收入减少。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4、需求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ij=0表明两种商品无关。 15、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Ey=1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师讲义讲义

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 析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考试内容:熟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2006年)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答案】BDE 【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 【答案】B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 【答案】CD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考试内容:熟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模型的含义和内容。 1.两因素分解法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2008.9.15

上篇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教学目的:旨在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特点与范围;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使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董克用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参考书目: 1、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葛玉辉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7) 3、杨文健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8)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 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区别和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重点概念: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1.资源的含义: 2.人力资源的内涵: 3.区别与此相近的词汇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1.生物性:与人的自然特征相联系; 2.能动性:表现在自我强化性、选择性、积极性三个方面 3.动态性:要研究人力资源形成、开发、分配和使用的有效性、动态性; 4.智力性:人类的智力具有继承性; 5.再生性:它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6.社会性: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应当归整个社会所有。 补充:农业,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我国规定专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third industry):又称第三次产业。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服务劳动为基础,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其范围一般包括商业、服务业、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银行业、保险业等。 [资料来源:农业大词典323页]

2020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章节讲义: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

2020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章节讲义:公司治理 及其运行机制 知识链接一: 按照法律形态来划分,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类型。 公司制企业,即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特殊情况为一个投资主体)依法集资联合组成,具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公司法人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资合的性质。公司是由股东或出资人拥有所有权的企业,亦即投资者所有的企业。②承担有限责任。除无限责任公司以外,一般公司的股东或出资人都以其拥有的股权或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的经营业务由自己的组织机构来执行,与股东或出资人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我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特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链接二: 狭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四个部分组成: 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

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 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 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 第一节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 公司制企业的本质特征 公司制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即使委托人和代理者在签订合约之前对相关合约的信息是 了解的,但是对合约签订后将发生情况的预见是不完全的。在不完全 信息条件下,风险分担的不对称性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二是,即使委托人能够通过与代理人签订合约来约束代理人的道 德风险,但合约的谈判、合约的签订和合约的履行都要花费成本。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机制来解决公司各类成员之间的利益 冲突,也就是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固有矛盾:①谁在公司的决策中 收益;②谁应该从公司的决策中收益。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合理地分配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即分配合约中 没有规定的那部分控制权。 企业控制权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企业剩余索取权。由此,公司的治理能够归结为以下三部分内容:①如何配置和行使公 司的控制权;②如何评价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③如何设计和 实施公司的激励机制。 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二是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

管理培训——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人:董之督 培训内容: 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HRM)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体系 三、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 四、人员招聘与新员工入职 五、HRM的核心与难点——激励体系设计 六、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 七、HRM的动力与提升——培训与开发 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1) 世界上都有哪些资源?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山、石油 资本资源:物化的资本/货币化的资本 人力资源: 请大家讨论:什么创造了财富? –知识创造了财富。人力资源是知识唯一的载体。 人力资源的最大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 –增值潜力巨大(人力资本) 关于管理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让别人把事情办成管理的本质——管理人力资源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PM(Personnel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HR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M与HRM的比较: –PM:以事为中心/被动/短期导向; –HRM:以人为中心/主动/战略导向。 附:案例讨论 请看案例1:《福临汽车配件股份公司》 企业在什么时候,需要专业的人事管理? 谁来管理企业的人员? 人事管理者有直接的权力吗? ?每个经理首先是个人事经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吸引、留住、激励、开发 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工作来保证。 HRM的基本职能:规划/ 招聘/ 考核/ 薪酬/ 开发 〈详见职能体系图〉 三、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 什么是工作分析? –获取与工作(特定岗位/职务)有关的信息。 工作分析的作用: –组织结构设计; –人员招聘、选拔、培训; –人员绩效考评。 四、员工招聘与新员工入职 员工招聘的重要性: –招聘成本巨大(特别是机会成本)。 招聘的程序性与方法: –按照程序性的步骤来进行招聘; –笔试、面试、测试相结合;(面试技巧)新员工入职的特殊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讲义

义 提纲: 一、第三版教程差不多情形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关于考试阻碍的推测 三、学员如何应对改版后的考试 一、第三版教程差不多情形 1、依据标准没有变化:第三版教程仍旧是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 版)》为标准编写。 2、内容大量增加: 3、教程结构变化: (1)总体结构仍旧保持六章——规划、聘请、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 (2)各章均有变化——总节数由原先 的23 节变为22 节。 各节或单元变化为:保持未改 动9 处、内容调整增加22 处、全新内容11 处、旧内容删减7 处。 新版变化具体如下表: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章聘请与配置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第四章绩效治理 第五章薪酬治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治理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关于考试阻碍的推测 1、使用说明:上半年仍旧使用原先第二版教程,新教程将在下半年正式使用。 2、考试题型:《职业标准》没有变化,原先配套的三级《考试指南》没有再版,说明题型、题量差不多可不能变化。题型仍旧会是选择题、简答题、运算题、案例分析、方案设计题。 3、配套资料:《基础知识》和《常用法律手册》尽管都再版,但内容差不多没有变化。 4、级别变化:新版增加内容有部分是原《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二级)》第二版 的内容。必定会增加新考试的难度。

二、教材内容 章节名称节数单选多选技能 人力资源 规划 四节9 6 15% 人员聘请 与配置 三节9 6 20% 培训与开 发 四节9 6 15% 绩效治理二节 6 4 15% 薪酬治理四节 6 4 20% 劳动关系 治理 五节9 6 15% 三、教材结构 分为章、节、单元三级结构: 1.学习目标 2.知识要求 3.能力要求 4.注意事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第二节工作岗位分析 第三节企业劳动定额定员治理 (5 单元)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操纵(2 单元) 本章新版教材变化: 第一节企业组 织结构图的绘制 全新内容 第二节工作岗 位分析 未改动内容 第三节企业劳 动定额定员治理 第一、二、三单元全新内容 第四、五单元未改动内容 第四节人力资源 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 出操纵 第一单元增加、调整 第二单元未改动内容 (旧版第一节第二单元、第三节)删除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学习目标】: 1.把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及与企 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2.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类型和设置的 原则; 3.组织结构设计后实施的要则; 4.组织结构图绘制的程序和差不多方 法。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原)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 各类人力资源打算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 术打算(具体实施打算)的统一。 狭义: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 给进行推测,制定适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 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稳,实现人力资源的 合理配置,有效鼓舞职员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 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打算; 中期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 短期规划:一年以内的打算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 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 人力资源具体打算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 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 计。 3.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 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总量、构成、流淌 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 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推测、人员供需平稳 等。 5.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 资源治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 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 费用的操纵。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 关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是企 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治理活动系 统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讲义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要点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理解激励理论特征及管理思想,了解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型 【教学重点】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来源和学科基础,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论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人力资本理论的内涵,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型。 【本章关键词】 X理论 Y理论超Y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产权委托人代理人重复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棘轮效应模型强制退休模型 【教学内容】 [导入案例] 难改本性的蝎子 第一节人性假设理论 一、X理论与Y理论 (一)X理论 (二)Y理论 (三)超Y理论 二、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第二节组织设计理论 一、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关键性影响。组织结构描述了组织的框架体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1)复杂性 (2)正规化 (3)集权化 二、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关注的是如何建立或改变一个组织的组织结构(包括组织机构和职位系统),使之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组织设计涉及对组织内的层次、部门和职权进行合理的划分。 (一)劳动分工或专业化 (二)指挥链 (三)管理跨度 (四)职权与职责 (五)部门化 第三节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的内在需求和动机是如何推动行为的。该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等。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ERG理论 (三)三种需要理论 (四)双因素理论 二、行为改造理论

人力资源讲义全集

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导论 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纵观全球,一个企业的成功,各种因素都和人有密切的联系。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法定劳动年龄已经从事付酬劳动和尚未从事付酬劳动的人口的能力。 广义地说,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狭义的定义有很多种。 1、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 2、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 3、人力资源指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和总和。 4、人力资源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若这种能力未发挥出来,它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若开发出来,它就是现实的劳动生产力。 5、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投入建设或尚未投入建设的人的能力。 6、人力资源指一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文化财富、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 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指企业组织内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特点: 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社会性。 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新特点: 1、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2、雇佣与伙伴 3、战略地位变化 4、员工地位变化 5、任务与职能 6、管理重心 7、人才流动 8、人力资源的准则发生变化 9、人力资源管理的舞台扩展到全球 四、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含义: (一)开发:量的开发,使更多的人能够创造价值;质的开发,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二)管理:管理指合理利用组织资源,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管理领域,如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把管理工作的性质概括为“用人办事”。 工商企业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与其它职能管理部门一样,人事部门也开始产生,但开始时,人事部门和人事管理在企业中地位不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组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其管理越来越复杂,所要求的管理技能也越来越高,这时,原有的人事管理已不能满足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如何根据组织目标来使用人,它是把组织的整体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组织整体和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它强调两个原则。 1、相互依赖。 2、开发利用。 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 1、取得人的最大的使用价值;

2021年经济师考试讲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期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乐意购买并且可以买数量。 2、需求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代替品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她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达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达需求,纵轴P表达价格。 4、市场供应: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乐意并也许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数量。市场供应是生产者供应总和。 5、影响供应因素重要有:①产品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有关产品价格⑥其她因素。 6、供应规律:市场上商品供应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应量和价格之间关系曲线S被称为供应曲线。以横轴Q表达供应量,纵轴P表达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应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应力量和需求力量互相抵消时达到价格水平。需求曲线DD和供应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普通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种详细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保护消费者利益,减少某些生产者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反映限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相对变动/价格相对变动,Ed= △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2、需求价格点弹性合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场合。弧弹性合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