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逻辑学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逻辑学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逻辑学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

① ② ③ ④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时间:90分钟 闭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考古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学者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主要根据是 A .交通改善,促进文化与商业交流 B .使用铜器来制作工具,从事生产 C .开始使用文字,社会组织复杂化 D .从事农业活动, 以耕作取代采集 2、如右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3、《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 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 A. 大同之世 B. 传贤不传子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文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皇帝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 5、王国维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最早的是 A .甲骨卜辞 B .青铜铭文 C .竹简木简 D .西汉《史记》 6、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 .周公摄政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平定三监之乱 7、“西周通过□□,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志实现全面控摄,以确保宗法等级秩序。”空格处应为 A .封建亲戚 B .制礼作乐 C .内外服制 D .以藩屏周 8、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9、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10、“只要在战场上获得了敌人的一个首级就可以进一级爵位。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有特权……”——许海山《中国历史》。材料中反映的这种选官制度最早出现在 A .西周 B .东周 C .秦朝 D .西汉 11、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曾经引用过中国某思想家的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此思想家应该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12、出现右图中这一情况的时间应该是在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教案-华师大版高三历史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租借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之国”的涵义;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的变化,分析租界对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客观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租界的建立、机构及特权等内容的学习,理解“租界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涵义;通过自晚清至民国上海华界市政的规划与实施内容的学习,理解“上海引领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上海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晚清华界的市政;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评价租界的出现。 【教学过程】 导入:鸦片战争对上海的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 1.“市政”的含义 市政,从字面上讲,市指城市,政指政治和行政。 广义的市政: 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租界的含义 租界:旧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有其管理的区域。 公共租界: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3.华界的含义 在中国土地上有中国人居住和管理的区域。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市政 (1)租界产生的依据和标志 A.依据: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 B.标志:《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 a内容: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 b影响:宣告上海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问题:上海租界的历史从何年何事开始?何年何事结束?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辟设——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全部收回在华租界和租借地。 问题:为什么当时清政府官员对于租界的设立仅持使其(西人)“不骚扰居民”,免生事端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分)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B. C.D.0.2020020002 2.(4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5?a4=a20B.(a4)3=a12C.a12÷a6=a2D.(﹣3a2)2=6a4 3.(4分)若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A.0 B.1 C.0或1 D.0或±1 4.(4分)分解因式3x3﹣12x,结果正确的是() A.3x(x﹣2)2 B.3x(x+2)2C.3x(x2﹣4) D.3x(x﹣2)(x+2) 5.(4分)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7、24、25 C.6、8、10 D.3、5、7 6.(4分)要反映我区12月11日至17日这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D.频数分布统计图 7.(4分)若(x+m)(x﹣8)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m的值为() A.8 B.﹣8 C.0 D.8或﹣8 8.(4分)如图,已知∠BDA=∠CDA,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A.BD=DC B.AB=AC C.∠B=∠C D.∠BAD=∠CAD 9.(4分)如图,△ABC的两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于D、E两点,若AB边的长为10cm,则△CDE的周长为()

A.10cm B.20cm C.5cm D.不能确定 10.(4分)如图,在Rt△ABC中,∠B=90°,以AC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B,AB=8,BC=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100π﹣24 B.100π﹣48 C.25π﹣24 D.25π﹣48 11.(4分)下面给出五个命题:①若x=﹣1,则x3=﹣1;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若x2=4,则x=2;⑤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的个数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2.(4分)因式分解x2+ax+b,甲看错了a的值,分解的结果是(x+6)(x﹣2),乙看错了b的值,分解的结果为(x﹣8)(x+4),那么x2+ax+b分解因式正确的结果为() A.(x+3)(x﹣4)B.(x+4)(x﹣3)C.(x+6)(x﹣2)D.(x+2)(x﹣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中,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横线上 13.(4分)16的平方根是. 14.(4分)已知a+b=10,a﹣b=8,则a2﹣b2=. 15.(4分)如图,这是小新在询问了父母后绘制的去年全家的开支情况扇形统计图,如果他家去年总开支为6万元,那么用于教育的支出为万元.

逻辑学导论 考试 答案 2020年

逻辑学导论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较短命题作为其自身的一部分的命题称为()。 A、分析命题 B、否定命题 C、复合命题 D、全称命题 2论证的三重功能不包括()。 A、证成 B、反驳 C、说服 D、推论 3一组不一致的前提()推导出不一致的结论。 A、可能 B、不会 C、不确定 D、必然 4一个论证是好的,必须满足()。 A、所有前提都必须是真的 B、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 C、所有前提加起来必须给结论提供足够支持 D、以上都对

5“问:铁为什么能压延?答:因为铁有压延的特性。”属于()。 A、直接循环论证 B、间接循环论证 C、相干谬误 D、支持谬误 6以下不属于弥尔五法的是()。 A、契合法 B、求同法 C、比较法 D、求异法 7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必须注意不要混合使用或用完证明中有用的()。 A、字母 B、数字 C、联词 D、量词 8“一方对立场的抨击必须与另一方却是已提出的立场有关”。这是批判性讨论规则中的()。 A、责任规则 B、立场规则 C、举证规则 D、自由规则 9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当且仅当()成立。

A、前提对结论提供了足够支持 B、前提与结论相干 C、所有前提均可接受 D、以上均是 10并行结构又称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分别独立支持统一结论的结构。 A、收敛结构 B、同一结构 C、简单结构 D、序列结构 11当命题断言了主项或谓项所指称的类的每一成员时,我们就说这个词项是()。 A、真的 B、假的 C、不周延的 D、周延的 12()被誉为古印度的医学百科全书。 A、《摩诃婆罗多》 B、《薄伽梵歌》 C、《阇罗迦本集》 D、《吠陀经》 13三段论“有些结构主义者是形式主义者;所有形式主义者都不是实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 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 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1840.6—1842.8 , 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练习与测评 1、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具有重大改进;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语),怎样理解这是一段“血和火”的历史?并请列举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答: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末,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充满了残酷的剥削,所以马克思称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西欧主要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在国内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在国外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方式。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近代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答:(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2、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所述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他航海探险的动机还有哪些? 答:⑴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必须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而且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⑵材料中所述哥伦布的目的是“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他的其它动机是掠夺梦寐以求的黄金、白银、香料等。 2、请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制作一张表,以展示他们的航海历程。 根据书上大字内容整理归类,仅供参考:

西方逻辑学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就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围绕着逻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应对问题,研究方法也经历着历史的演变过程。本文以历史时间顺序为主,以逻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方法、面临问题、评价为线索,对逻辑学的发展演变脉络做一次梳理。以期明确不同逻辑理论体系的内涵与外延,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研究逻辑学的发展特点与方向。本文作者认为,与其她学科一样,逻辑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因为不足而发展,本文思路也就是这种想法的体现。 根据逻辑学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阶段与现代逻辑的发展阶段。 传统逻辑”,就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创至19世纪中期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以前的逻辑理论与体系。主要包括亚里士多德逻辑(以三段论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逻辑体系,或相对与现代为此逻辑体系而言的词项逻辑体系)、中世纪麦加拉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奠定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发展的命题逻辑、近代的F、培根的归纳法与穆勒的求因果关系五法。 古希腊就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在重视民主氛围的政治生活中, 演讲与辩论很受重视, 为论辩提供工具,为反驳谬误的盛行,亚里士多德提出与确立了以三段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逻辑学说与体系。亚里士多德以以推理与论证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规则,建立历史上第一个逻

辑演绎系统,即三段论系统。她把简单命题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如主项、谓项、量项等词项,并对这些词项的逻辑性质与相互关系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直言直接推理、直言三段论、关系推理等。三段论,又称类演算,即三段论以词项为单位,研究概念或词项之间外延上的关系,类与类,类与个体的关系。虽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以三段论为主体, 但也包含有辩证推理、归纳、定义、辩缪、反驳等内容。 研究复合命题推理规律的逻辑理论称为命题逻辑。命题逻辑以简单命题为基本单位作,研究以简单命题以及命题连接词构成的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应的逻辑规律与规则,研究实质蕴含关系,解决了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判定与推导问题。命题逻辑把简单命题瞧作一个整体,不对简单命题的内部进行分析。而诸如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等,因其性质取决于简单命题的各词项的性质与关系,涉及到简单命题的内部结构时,命题逻辑就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因此词项逻辑就克服了命题逻辑局限。 但词项逻辑对直言命题结构及其推理的分析还就是粗糙的、不够细致的,此外它没有对关系命题的结构及其推理进行分析,因此词项逻辑的工具就是贫乏;并且,命题逻辑、词项逻辑等传统逻辑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根据日常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果,它的真正的逻辑内容较为狭窄贫乏、粗疏浅陋, 从而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总之统逻辑具有不精确性,内容贫乏, 不成系统等特点。因此, 到了近、现代, 一种新的逻辑的产生,这就就

高中历史二三分册 纵向整理(上海华师大版)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原始农耕: 发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特点:南稻北粟同时出现 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姜寨遗址) 夏朝(BC2070—BC1600)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特点:具备国家基本特征;——军队和监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建立官制,制定刑法。社会性质: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考古: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重证据法:考古资料、文献记载 商朝(BC1600-BC1046) 制度:内外服制 信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文字: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用来记载占卜情况 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乐器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西周(BC1046-BC770) 制度:封邦建国体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井田制,方式——土地轮作制 周公——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思想 社会大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6-BC221) 社会大变革 背景: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经济领域: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 推行奖励农耕军功政策 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 政治领域:内政改革——趋同,为统一奠定基础 施行耕战并重政策 富国强兵为目标 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转型时期,“士”最为活跃 代表:儒家——“仁”“礼”“仁政”——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法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受到当时当政者的欢迎),提倡专制独断、

严刑峻法(消极)——韩非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后世哲学有重大影响)——老子,庄子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BC221—BC206) 秦的统一 客观因素:区域性统一 内政改革出现趋同倾向 地处要塞,开化较晚,风气淳朴 *人民渴望统一 *经济发展——人民的辛勤劳动 主观因素:商鞅变法 重视选拔人才 法家改革 兼并战争 中央集权体制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 内容: 制度:中央——三公九卿——丞相(行政,百官之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政治:建造驰道与直道 军事:建筑长城、开边移民 思想:焚书坑儒 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灭亡 1、表现:徭役繁重,过度征发民力,大兴土木 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 赋税沉重 2、未及时调整治国方略 3、宫廷斗争 4、文化专制,将士人推到对立面 5、六国臣民故国之思,未能在短期内归属秦朝统治 BC209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楚胜),四年楚汉战争(BC206-BC202)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BC202-9) 汉承秦制: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 2015.10.2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 A.(3,-2) B.(-3,2) C.(-3,-2) D.(2,-3) 4. 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 添加一个条件是() A. ∠BCA=∠F B. ∠B=∠E C. BC∥EF D. ∠A=∠EDF 5.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A/O/B/=∠A O B的依据是 ( ) A.ASA B.SAS C.SSS D.AAS 6. 下列四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图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7.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8. 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图案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对称,那么下列图案中不符合 ...要求的是( )

9.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4cm,则B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10. 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 ) A.1cm B.2cm C.3cm D.4cm 11.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是六边形A/B/C/D/E/F/.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 AB=A/B/ B. BC//B/C/ C.直线l⊥BB/ D.∠A/=120° 12. 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 写出一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______________ 14.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逻辑学:探究以时间为线索历史逻辑学习

逻辑学:探究以时间为线索历史逻辑学习查字典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探究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逻辑学习,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引言 时间和空间就像是历史的两只眼睛,由于历史学的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在整个历史学当中,时间几乎是弥漫性地存在着。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说过:“自然科学的是超越时间空间的,但历史学与此正好相反,历史学始终是以时间空间为主要的事件”。因此可以这样说:“历史的基本属性就是以时间线索为基本单位的”。也许我们每个人对历史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我们对某一历史事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虽然这些观点和看法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们当中都必定会包含时间线索这个因素。但是与其他自然学科里面的时间的概念不同,但历史学当中,时间并不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的计量单位。正如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所说:“历史事件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现象,历史的车轮会一直向前滚动并且不可逆转,在时间历史的长河当中,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要想让这些历史事件变得清晰可见,就必须以时间为线索,在时间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在对历史的研究当中,时间因素是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历

史学家思维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这样说:“历史学家从来都不能摆脱历史当中时间因素这个问题,就像泥土始终粘连着园丁的铁铲一样,时间因素也始终粘连着历史学家们的思想,”。从我过古代开始,我们祖先就有着良好的历史编写传统,虽然这些史书的形式各种各样,但无论是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还是纪事本末体史书,无不是以时间线索为基本单位来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形象的。 以时间为线索对历史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历史教学当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欧美地区,有一项专门的时间思维相关能力的培养,他们将这项能力视为“历史推理的核心”,认为如果不能一时间为线索来看待历史,学生肯定会把历史当中那些各个事件看成一大堆的杂乱无章的东西,如果没有时间这个参照物,学生就不可能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解释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人的思想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是有个时间范畴的,时间与历史研究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不仅是过去的实在,而且是当今社会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矛盾和时间的体现。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认为:“在不同的时期,历史时间是具有不同运动节奏的各种历史过程”。从本质上说,历史学就成了时间的科学,因为“它与存在于一个社会中的各种时间概念密切相关,并且它也是该社会的历史学家们进行思维的一个基本元素”,这样以时间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练习题(无答案)

第 1 页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基础练习 1.仔细观察古代希腊的地形图(右图)。不能从图中 得出的结论是:古代希腊 ( ) A .仅限于欧洲巴尔干半岛 B .扩展至小亚细亚的西部 C .岛屿众多海岸线较曲折 D .山多平原少不利于农业 2.古希腊城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 元前5世纪。它的出现是 ( ) A .借鉴模仿东方国家模式的产物 B .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结果 C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 D .古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的需要 3.右图中人物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劳动者中的一种。 在雅典城邦政治生活中,他们的处境是 ( ) A .拥有担任公职的权利 B .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 C .参加军队抗击侵略者 D .无法享有任何民主权利 4.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其鼎盛阶段出现 于 ( ) A .伯里克利时代 B .梭伦改革时期 C .希波战争时期 D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5.刻有人名的陶片(如右下图)是古代雅典城邦实施“陶片放逐法”的历史遗物。有资 格参与这种城邦政治活动的社会成员是 ( ) A .雅典拥有财产的妇女 B .雅典的成年男性奴隶 C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 D .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二、拓展练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 西部沿海地带。……希腊半岛全境多山,缺少大河平原。希腊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原、坡地, 种植大麦、小麦,栽培葡萄、橄榄,放牧山羊、绵羊。希腊半岛产粮不足,但有较好的航海条件,可以从黑河沿岸、埃及和西西里输入谷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中许多岛屿都出产大理 石、陶土和各种矿物,这为古希腊手工业在陶器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希腊半岛三面环 海,海岸线弯曲,有良好的港口。 (1) 根据材料和教材“古希腊地图”,扼要叙述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状况。 (2) 古希腊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最有前途的经济活动是什么? 试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材料二 在“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有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又有30个氏族。这些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前8 世纪,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题

第 6 题图 N D A M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题 时间:10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 (A )9± (B )9 (C )3± (D )3 2. 实数 14.3,1010010001.0,6,27,0,3 3-π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3. 若5233=?m ,则m 的值是 【 】 (A )2 (B )9 (C )15 (D )27 4. 若()()n mx x x x -+=-+234,则n m ,的值分别是 【 】 (A )12,1=-=n m (B )12,1-=-=n m (C )12,1-==n m (D )12,1==n m 5. 某校八(3)班有50名学生,他们上学的方式有三种:①步行;②骑车;③乘公共汽车.根据表中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12,18==b a (B )%12,18==c a (C )%40,12==d b (D )%40%,24==d c 6. 如图,若NDC MBA ND MB ∠=∠=,,则添加下列 条件后不能判定△ABM ≌ △CDN 的是 【 】 (A )CN AM // (B )N M ∠=∠ (C )DB AC = (D )CN AM = 7.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0 cm,两条直角边长之比为3 : 4 ,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 (A )27 cm (B )30 cm (C )40 cm (D )48 cm

8. 如图,在Rt △ABC 中,?=∠90C ,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 AB 2 1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M 、N ;②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③连结AD .若?=∠64ADE ,则CAD ∠的度数为 【 】 (A )?32 (B )?34 (C )?36 (D )?38 第 8 题图 第 13 题图 优 良28% 及格 36%16%不及格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 两个连续整数y x ,满足y x <+<23,则=+y x __________. 10. 若()(),11,172 2 =-=+b a b a 则=+22b a __________. 11. 因式分解:=-+-y xy y x 271832________________. 1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一边长为6 cm,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cm. 13. 期末考试后,小红将本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则优等生人数为__________. 14. 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c b a 、、,若c a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 15. 如图,长方形ABCD 中,,4,10==AD AB E 为AB 的中点,在线段CD 上找一点P ,使△APE 为一个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则线段DP 的长为__________. l 第 14 题图 c b a 第 15 题图

逻辑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1]

第16卷 第1期 2003年03月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 angshan Co llege V o l .16N o.1M ar .2003 逻辑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吴 新 民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阐述了国际、国内逻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关键词:逻辑学;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B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9X (2003)01 0041 02 The Curren t Situa tion s and D evelopm en t Trends of the Study of L og ic W U X in 2m in (Schoo l of H um anities J ianghan U niversity ,W uhan 430056,Ch ina ) Abstract :A n in troducti on is given abou t the cu rren t situati on s &developm en t trends of the study of logic . Key W ords :logic ;cu rren t situati on ;developm en t trend 1 概述 从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一起并称为七大基础学科以来,逻辑学研究一直处在上升的发展中,并日益显示出它具有多方面作用。第一,教导作用:逻辑学能提供关于逻辑形式的知识和关于确定正确思维形式的规则和方法。学习逻辑学能提高思维的逻辑性,防止和识别逻辑错误,增强快速推断的能力等等。第二,方法作用:逻辑学,尤其是现代逻辑学提供的很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演算技巧作为方法广泛用于解决数学、计算机科学问题。第 三,理论作用:逻辑学中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对它们的研究 既推动了逻辑学自身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又对哲学、语言学、思维科学等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逻辑学具有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三重性质,这是在当代科学体系中逻辑学独有的特征。现在,逻辑科学已经发展成为理论严密、分支众多、应用广泛的学科。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可将逻辑学分为传统逻辑学与现代逻辑学两大类型。而现代逻辑学又可分为现代演绎逻辑学(现代形式逻辑学)与现代归纳逻辑学两大部分。其中,现代形式逻辑学是现代逻辑学的主体,它的主要分支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形式逻辑分支 理论逻辑 应用逻辑 1.基本逻辑 2.元逻辑 1.认知逻辑 2.实践逻辑 3.物理应用逻辑(1)标准逻辑(经典逻辑)A 命题逻辑B 词项逻辑(包括三段论)C 谓词逻辑D 关系逻辑E 数学逻辑a 模型论b 集合论c 递归论d 证明论 (2)非标准逻辑(非经典逻辑)A 模态逻辑B 多值逻辑C 模糊逻辑 D 直觉主义逻辑E 相干逻辑 (1)逻辑语法学(2)逻辑语义学(3)逻辑语用学(1)知道逻辑(2)相信逻辑(3)问题逻辑 (1)优选逻辑(2)命令逻辑(3)义务逻辑 (1)时态逻辑(2)空间逻辑 (3)部分与整体逻辑(4)电路分析逻辑(5)量子论逻辑 收稿日期:20021104;修回日期:20021201 作者简介:吴新民(195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形式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 案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15 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回顾:世界市场的形成: 开始形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初步形成:18 世纪60 年代发生的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对这些地区的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标志: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 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不断扩大,先进科学技术广泛传播。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则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完全确立: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特点: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启动:(具体表现为)其中,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它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与此同时,世界已无“世外桃源”。 19 世纪末掀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 加快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表现:1948 年,由23 个国家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 深入发展: 到80 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 WTO)于1995 年宣告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大力增长。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 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2章数的开方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进平方根概念,体现从实际到理论、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求二次幂的平方运算引出求平方根的运算,突出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的互逆性; 2.过程与方法:扣住定义去思考问题,重视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旧引新,以新带旧。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认识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难点: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 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 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 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学生探索,回答问题) 二、探究归纳 问题1解设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xcm,依题意有:x2=25, 求出满足x2=25的x值,就可得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因52=25,(-5)2=25,故满足x2=25的x的值可以是5,也可以是-5,但正方形边长只能取正值.所以x=5. 答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5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25. 问题2解设圆的半径为R cm,依题意有: πR2=16π,即R2=16, 求出满足R2=16的R的值即可求出圆的半径. 因42=16,(-4)2=16,故满足R2=16的R的值为4或-4,但圆的半径只能取正值.所以数R =4. 答圆的半径为4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16. 刚才具体的二个例子,从数学意义上都是要解决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是如果x2=a,求x的值.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square root)(也叫a的二次方根).在上述例1问题中,因为52=25,所以5是25的一个平方根.又因为(-5)2=52=25,所以-5也是25的一个平方根.这就是说,25的平方根有两个:5与-5.在上述例2问题中,因为42=16,所以4是16的一个平方根.又因为(-4)2=42=16,所以-4也是16的一个平方根.这就是说,16的平方根有两个: 4与-4.所以,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三、实践应用

中国古代逻辑学大师

中国古代逻辑学大师 他是战国时期的辩论奇才,他的学说在后世千余年中屡遭非议,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无用之谈,现在他却拥有哲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术语学家及辩论家的多重头衔。 说到公孙龙其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白马非马这个词语。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在政治课本上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语的,它作为一个割裂了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反例出现,意图证明古代时期人们思想的局限性。然而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究竟是什么意思,反倒很少有人问津了。 自我炒作 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打算出城,但是这天恰好赶上官府下达禁令,只许人出城,不许马出城,因此公孙龙刚一走到城门口,就被一个守城士兵拦下了。士兵说今天所有的马都不允许出城!公孙龙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我现在骑的是白马,白马和马不是一种东西啊!你看,白马拥有‘白’的颜色和‘马’的外形,而马只拥有‘马’的外形而不具有‘白’的颜色。拥有两种特性的白马怎么会和只拥有一种特性的马相等呢?所以说,我骑的白马不是马,自然可以出城了!士兵听了无法反驳,只得放骑着白马的公孙龙出城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感叹,如果公孙龙活在现代社会,赵本山小品里的大忽悠也要对他甘拜下风。公孙龙的这段话,每一句分开看都是对的,让人无法反驳,但是由这些正确的话推导出的结论却违背了人们的一般认知,在不能承认却也无力辩驳之后,人们就给公孙龙安上了一个诡辩的头衔。 那么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理论是为什么呢?真的就是为了把人说晕吗?事实却不尽然。 想了解公孙龙的思想,首先就要了解公孙龙生活的时代。当时天下大乱,礼坏乐崩,我们知道,礼讲求的是有序,有序就是所有人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守其礼。而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人们就没了这种名副其实的概念,现实中名与实严重脱离。比如士大夫在宴请宾客时使用和天子同样的规格,妻子背叛丈夫与他人私通,孩子不守孝道虐待父母等等。这样的社会现状令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最有名的思想家,首先提出了名这一术语,并提倡正名运动。此后,诸子百家都开始加入到名辩的浪潮之中,儒、墨、道、法等学派纷纷发表自己有关名实的看法,不过他们大多是以政治的观点来看待名实关系。直至惠施、公孙龙,才开始真正将名实关系作为一个专门的逻辑问题加以研究,形成了名家学派,可以说公孙龙正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