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

2012年第5期总第276期国防科技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the Energy Internet

■查亚兵张涛谭树人黄卓王文广

摘要:世界各国为振兴经济积极探索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和科学技术

得到迅猛发展,由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整合形成的“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广大

学术界和经济界关注的热点。文章首先给出了能源互联网产生的背景、概念和

内涵,接着对能源互联网系统功能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与信

息互联网的对比分析,给出了关于发展能源互联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

中图分类号:TK-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547(2012)05-0001-06

一、引言

电网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全局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世界发生多次大规模停电

事故,2003年美国“8·14”大停电,酿成北美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停电事故,经济损失

高达约300亿美元;2003年意大利“9·28”大停电,导致该国人口总数的93%失去电力供

应;2005年“8·18”印尼大停电波及近1亿人口;2006年西欧大停电,引起西欧多国约1000万人受影响;最近一次是2012年7月30日,印度三大电网相继瘫痪,超过一半地区

作者简介:

查亚兵,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410073

张涛,男,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410073

谭树人,男,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410073

黄卓,男,讲师,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410073

王文广,男,讲师,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410073

2012第33

年第5期卷第5期国防科技

电力供应中断,6亿多人受到影响。然而,在这些停电大事故中,也闪烁着许多光明的“火种”,例如印度大停电的DLF数码城、美加大停电中的部分医院、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偏远的农场等因为拥有分布式电源,依然享受着光明和清新,分布式能源的独立性和自控性等特点有效提高了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同时,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总量有限且日益枯竭,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崛起,进一步提高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很多能源丰富地区的石油产量已经开始下降。2009年,美林公司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石油产量年平均下降4.5%左右,并且下降速度在未来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快,今后,石油生产将无法满足世界经济日益增长的需求。另外,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正在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研究表明,从1980年到2010年间,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全球表面气温平均每十年上升了0.17摄氏度。如果平均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升高2-3摄氏度,就有可能导致地球上1/3的物种彻底灭绝。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人类将无法阻止这一生态系统的毁灭,地球上的生命将会消失。而唯一的预防方法,便是于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减少排放量。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各国积极探寻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由于具有取之不竭、清洁环保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可再生能源存在地理上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难以有效利用,也很难适应传统能源网络集中统一的体制。因此,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必然要求能源网络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入融合,能够实现能源“就地收集、就地存储、就地使用”的微电网成为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式。微电网是能够独立运行或者作为一个整体与公共电网联网的分布式供电系统,如果微电网小到每家每户,未来的能源网络就像现在的Internet一样,家家户户可以自己创造能源、使用能源,并通过能源互联网络与其他用户交换和分享能源。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把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新经济系统的五大支柱之一[1]。

二、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在现有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了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分布式储能装置,能够实现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的电力对等互联共享网络。

从政府管理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兼容传统电网的,可以充分、广泛和有效地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电力需求的一种新型能源体系结构;从运营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能够与消费者互动的、存在竞争的一个能源消费市场,只有提高能源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市场竞争;从消费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电网所具备的供电功能,还为各类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能源交换与共享平台。

图1能源互联网示意图

能源互联网与近些年建设的智能电网并不矛盾,可以这样认为,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的一种实现形式,也可以称为Internet式的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具备如下五大特征: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源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的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

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联起来: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联起来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关注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素“接进来”。

开放性: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对等、扁平和能量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标准,这种接入是自主的,从能量交换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网络节点比其它节点更重要。

融进去: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摒弃已有的传统电网,特别是传统电网中已有的骨干网络投资大,在能源互联网的结构中应该考虑对传统电网的基础网络设施进行改造,并将微型能源网络融入到改造后的大电网中,形成新型的大范围分布式能源共享互联网络。

三、能源互联网的功能结构与关键技术

1.功能结构

能源互联网是由多层次的微电网(能源互联网子系统)互联而成的实现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的共享网络。相对于大电网而言,微电网是一个完整的单元,从大电网的角度看,如同电网中的发电机或负荷,是一个模块化的整体单元。另一方面,从用户侧看,能源互联网是一个自治运行的电力系统,它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参考文献[2]、图2给出了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一个家庭或用户单元的能源互联网系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智能能量管理设备(IEM)、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变流装置和负载等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智能能量管理设备(IEM)是能源互联网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主要功能包括分布式能源控制、可控负荷管理、分布式储能控制、继电保护等。在运行控制过程中,智能能量管理设备可以基于本地信息对电网中的事件做出快速独立的响应,当网内电压跌落、故障、停电时,能源互联网系统可以自动实现孤岛运行与并网运行之间的平滑切换,当运行于孤岛状态时,不再接受传统方式的统一调度。

图2能源互联网系统功能结构

图3能源互联网系统功能结构

可以看出,能源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而是真正意义上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和共享,是一种电网结构变革。

2.关键技术

要实现能源互联网这样一个能量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复杂系统,也还面临一些科学问题和技

图4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

特稿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

2012第33

年第5期卷第5期国防科技

术挑战,具体包括分布式储能、固态变压器、安全故障隔离、分布式电网智能和安全可靠通信等五大使能技术和系统理论、信息科学、先进电力半导体和先进储能等四大基础理论,如图4所示。例如,在分布式储能领域,需要重点突破超级电容、先进电池和储能管理技术;在固态变压器方面,需要通过增加转换工作频率减少常规变压器的尺寸和重量问题,提高变压器的故障处理能力,重点发展碳化硅等先进材料技术[2-3]。

除了上述关键使能技术之外,能源互联网技术体系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综合与规划技术体系、能源技术体系、信息通信技术体系、管理调度技术体系和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如图5所示。

图5能源互联网技术体系

(1)系统规划技术体系。能源互联网是由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复杂体系,需要用系统和体系的思想进行顶层谋划。因此,综合与规划技术体系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主要包括体系架构设计、方法学与接口设计、发展规划设计。

(2)能源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技术。发电技术体系包括常规能源技术、大规模新能源技术、大容量储能技术;输电技术体系包括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线路状态与运行环境监测技术;变电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智能变电技术;配电技术体系包括配电自动化、中型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中型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微电网系统接入配电网;用电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小区、智能建筑、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智能用电、电动汽车充放电等技术。在能源技术体系中,贯穿各个阶段的重要技术一是新能源技术,即图5中绿色方框部分,分布式小型新能源通过能源互联网形成合作式、扁平式交互网络后,将起到比大规模集中式能源更大的作用。另一项重要技术是储能技术,能够使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产生的电能提供稳定的供给,并有利于平衡供需关系。

(3)信息通信技术体系。里夫金认为,在能源互联网中,能源起到血液作用,为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商品和服务提供养料;而信息通信技术充当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对经济有机体进行监管、协调和处理。信息通信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智能计量、信息平台、人工智能、分布计算、高性能计算以及通信网络等相关技术。

(4)管理调度技术体系。主要对能源互联网复杂网络进行系统管理、资源优化与综合调度。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能源利用率管理、需求响应管理、费用效用价格管理以及排放管理等。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包括优化方法、机器学习、博弈论、拍卖等。综合调度方面主要包括电网调度技术、运行集中监控等。

(5)安全防护技术体系。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网络和信息网络高度融合形成的复杂交互网络,因此能源互联网安全防护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网络性质看,有能源网络的安全防护和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从攻击或故障的性质看,有针对蓄意攻击(网络黑客、恐怖分子等)的安全防护和非蓄意攻击(自然灾害、设备自然故障、用户操作故障等)的安全防护;从安全防护问题本身的内容看,可以分为网络攻防、故障诊断、自保护、可靠性安全性等技术。

四、关于能源互联网的一些思考

能源互联网的目标是实现能源的

共享,这正如在信息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一样。因此,我们可以适当类比能源共享网络与信息互联网的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例如,信息互联网中流动的是信息,能源互联网中流动的是能量,信息互联网中网站发布信息,能源互联网中的发电站供应电能,信息互联网中的服务器存储信息,能源互联网的储能装置存储电能等。

鉴于能源互联网与信息互联网的相似性,可以设想,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经历与信息互联网发展相似的路线。在初期主要开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时期将在能量交换技术和储能技术上取得突破,建立具有扩展性、灵活性的分布式能源共享网络。然后随着商业应用的展开将开始丰富的网络应用开发,将出现与信息互联网中信息发布、信息搜索、商业交易类似的能源发布、能源供给与需求信息的搜索、点对点实时能源交换、B2B、B2C的能源交易平台等能源网络应用。到最后,能源互联网能否广泛普及并如信息互联网那样创造出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并将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现在还不可预知。

能源互联网要想取得比信息互联网更大的成功,体系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信息互联网在设计之初就制定了明确的体系结构设计目标,包括:(1)即使网络或者网关出现故障,通信仍可继续;(2)支持多种类型的通讯服务;(3)容纳多种类型网络;(4)允许资源分布式管理等。这些目标决定了信息互联网架构的设计策略,而且这些目标是按其重要性排列的,如果顺序有些变化,将导致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网络架构。从最终的效果来看,前三个目标对互联网架构设计产生了最深远影响,导致数据报(无连接传输服务)、TCP与IP的产生,并最终造就了信息互联网的成功。因此,能源互联网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之前也应该先明确体系结构的目标。借鉴信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结构不应当对网络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做过多的限制,不同的服务需求可以针对特定的网络进行设计。另外,信息互联网结构设计目标中对性能没有进行严格限制,信息的传输是“尽力而为”的,而能源互联网中的电能供应则不能“尽力而为”,因为信息的断续传输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影响用户对信息的理解,电能的供应如果断断续续是绝对不行的,因此,能源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目标中需要严格设定性能。

信息互联网体系结构虽然取得巨大成功,但从今天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信息互联网最初的设计者们对网络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估计不足,采用的IPv4地址数量过少,目前网络地址的分配已趋于枯竭,不得不转向IPv6,导致兼容性问题。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是一个规模比信息互联网大得多的网络,因此要充分考虑网络的互联现状和发展速度之间的平衡。另外,信息互联网设计的初衷是将主机互联,而随着信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的重点已变为信息互联,这使得当初为主机互联设计的体系结构已经不再合适,信息中心网络正成为下一代信息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目标。因此,能源互联网是将电站与用户互联作为中心还是将能量互联作为中心值得思考。

无论是信息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最终的使用者都是人。信息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广泛普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符合人性本身的需要。分布式技术的应用使得数以百万计的人能够在信息互联网上分享音乐,分散式合作技术使得维基百科取代《大英百科全书》,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开放式网络百科全书,分散式合作技术所带来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它正使社会向合作关系发展。能源互联网作为一个使用人数更广的网络,更应该关注人的因素,需要充分考虑自己发电、自己掌握能量路由器产生的安全感、分享能源的幸福感、参与能源合作的社会归属感,打造一个用户体验感优先的网路。

未来能源互联网的能量共享可采用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与信息共享类似,用户之间可直接或通过电力公司的储能装置进行电能交换,这种模式称为实共享,因为在用户之间存在实际的电能传输。由于电能传输有损耗,因此这种

特稿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

2012年第5期第33卷第5期国防科技

方式只适合短距离内用户之间,对于长距离用户之间共享,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还值得探讨。第二种模式与银行贷款或期货类似,用户通过从电力公司“贷”电并将这些电能与异地其他用户共享,这种模式称为虚共享,因为在用户之间不存在实际的电能传输,而是通过电力公司对用电的预测、计划和调度来实现。第三种模式与银行汇款类似,用户向本地电力公司“存”入电能并通知电力公司汇给异地用户,电力公司在异地的代理将电能送给指定用户从而实现共享,这种模式称为虚实共享,因为在用户之间不存在实际的电能传输,电能传输只发生在本地用户与本地电力公司之间以及异地电力公司与对异地用户之间。

总之,能源互联网与信息互联网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中,既要借鉴信息互联网的成功经验,也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独特性。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技术与新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为此需要:

(1)开展顶层规划和前瞻性基础研究,统筹考虑系统布局,明确思路,促进协调发展,设立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对能源互联网体系结构、相关标准协议、分布式协同控制等关键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2)聚焦新能源、信息、智能控制、系统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技术领域,攻克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群,提高我国支撑引领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3)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开展实验验证和研究成果的典型应用示范,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科学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五、结束语

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利用是电力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互联网将改变传统的应对负荷增长的方式,在降低能耗、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方向和特点都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在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毅宁译.第三次工业革命[M].中信出版社,2012.

[2]AlexQ.Huang,MariesaL.Crow,GeraldThomasHeydt,JimP.ZhengandSteinerJ.Dale.TheFutureRe-newableElectricEnergyDeliveryandManagement(FREEDM)System:TheEnergyInternet[J].ProceedingsoftheIEEE,2011,99(1).

[3]于慎航,孙莹,牛晓娜,赵传辉.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源互联网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5).

[4]AlexQ.Huang.RenewableEnergySystemRe-searchandEducationattheNSFFREEDMSystemsCenter[J].IEEE.2009.

收稿日期:2012-09-13

特稿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_读后感.doc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_读后感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一)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会上发表署名文章《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指出,只有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才能保障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 由此,《能源评论》组织召开第19次学术沙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总经济师魏玢、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兼能源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丁民丞等专家一同为读者描绘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未来图景…… 一场急剧气候变化之后,地球一片苍茫,空气稀薄,植物枯萎,到处是一眼望不到边废墟,幸存者们为了生存,争夺紧缺资源和食物,在无望中苦苦挣扎…… 这是以《后天》为代表一系列灾难电影中常常上演镜头和情节,反映出人们对于持续恶化气候担忧,对资源耗尽后生存恐慌。也许有人会说,这完全是杞人忧天,这样日子只是电影为了博取票房噱头。然而,越来越多数据和事实显示,电影中资源耗尽、气候恶化情形,已经在现实中逐步向我们逼近。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及90年代第三次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长期结构性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增大,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期被化石燃料主宰全球能源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危险而不稳定困局。 BP最新发布《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6879万亿桶,可以满足全球53.3年生产需要;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5.7万亿立方米,可以保证全球54.8年生产需要;全球煤炭探明储量为8915亿吨,可以保证全球113年生产需要。 与支撑当前世界经济化石能源供应危机重重相伴随,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能源不曾消减旺盛需求。过去十年中,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速为2.5%,虽然由于世界经济整体疲软原因,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只增加了2.3%,低于过去十年平均值,但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 有人将消除能源供应紧缺和能源需求增长之间矛盾希望寄托在化石能源开采量增 长之上,寄托在以页岩气为主新型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上。然而,地球容量有限,所蕴含矿产资源更为有限,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球环境破坏、对气候变化恶劣影响不容忽视。如若要以榨干地球最后一滴”油水”,来换取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动力,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此,要缓解能源危机,保障能源安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有效遏制和推迟”后天”到来,必须更多地将未来能源希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寄托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新能源变革上。 而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正在步入困局世界,构建了一种全新能源结构和能源经济模式。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工作在新能源战线基层员工,近日,有幸拜读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同志《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这是作者继《中国电力与能源》之后推出又一力作。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保障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8章30节、42万字、这部堪称重量

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_詹华

收稿日期:2003-02-19 作者简介:詹华(1964-),男,福建龙泉人,高级工程师,科研生产部主任。 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詹 华1,姚士洪2 (1.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0;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河北廊坊065000)摘 要:分析了我国目前能源的总体状况,同时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着眼,就21世纪我国能源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关键词:中国;能源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50(2003)03-0001-04 Some speculation about general status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ZHA N Hua ,YA O Shi -hong (1.Research Institute of Pipeline of CNPC ,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2.China Natural Gas Pipeline Bureau ,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 A 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general status of Chinese energy .With a view of the conventional energy source of China ,such as coal ,petroleum ,natural gas ,etc .,it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of Chinese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 .Finally ,it brin gs out some ways to solve these questions . Key words :China ;general status of energy ;develop ment ;strategy 0 引言 能源是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血液”,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社会经济是难以整体持续发展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可靠的能源保证体系。近些年来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步伐,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里,我国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为4.6%,尚不足国民经济增长的二分之一。可以看出在21世纪,尤其是前20年,我国的能源工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速建立可靠的能源保证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1 我国能源的总体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在我国的能源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两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一是优质能源比例很 低;二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 我国总的能源状况是富煤缺油少气,这导致了我国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我国能源 生产和消费的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t 标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199613261675.217.0 2.0 5.8 199713241074.117.32.16.5199812425071.918.52.57.11999 110000 68.2 20.9 3.1 7.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表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t 标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199613261674.718.01.85.5199713241071.520.41.76.2199812425069.621.52.26.71999 110000 67.1 23.4 2.8 6.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原煤的生产消 费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70%,石油大约是 研究与探讨 DOI :10.16189/j .cn ki .nygc .2003.03.001

全球能源互联网题库单选.doc

B.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 D.化石能源;一次能源 全球能源互联网题库 一、单选题 1、 全球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水能、风能、太阳 能、 海洋能等()。 A.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C.化石能源;清洁能源 答 案:c 2、 受电网输电能力等因素限 制,电力主要以 ()平衡为主。 A.国内和区域内 B.区域内 C.洲内 D.国内 答案:A 3、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可发量约1000亿千瓦。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海洋能 答案:c 4、 ()是相对清洁的化石能源。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沼气 答案:c 5、 北极圈及其周边地区()资源十分丰富,简称“一极, A.风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天然气 答案:A 6、 ()是全球互联程度最高的洲际电网。 A.欧洲电网 B.亚洲电网 C.美洲电网 D.欧亚电网 答案:A 7、 中国()太阳能资源比很多低纬度地区丰富。 A.甘肃北部 B.宁夏北部 C.新疆 D.青藏高原 答案:D 8、 ()是亚洲理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基地。

A.长江 B.黄河C?恒河D.印度河 答案:A 9、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是总量增长、()、供应成本。 A.供应类型B资源制约C全球气候变暖D.生态环境破坏 答案:B 10、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需要,应加快构建()。 A.智能电网B特高压电网C全球电力高效配置平台D洲际电网 答案:C 11、能源供应是影响能源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目前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成本总体呈现出()的趋势。 A.共同上升B共同下降C. 一升一降D. —降一升 答案:C 12、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从2000年到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60%以上将来自()。 A.北美地区 B.欧洲地区 C.发展中国家 D.南美地区 答案:C 13、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 A. 70% B. 60% C. 80% D. 75% 答案:B 14、现阶段,世界()规模有限,不能适应未来能源清洁化发展要求。 A.电力生产 B.电力输送 C.电力开发 D.电力配置 答案:D 15、提高()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以增加经济产出,提高全社会整体能效。 A.电能 B.石油 C.煤炭 D.天然气 答案:A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范例显示出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包括电网互联和扩容、智能电网和特高压,加速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能源效率,使清洁能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实惠 目前全球经济力量正在重新平衡,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塑造的世界格局已经被改变。面对日趋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和各地区愈加紧密的经济联系,促进世界发展的根源应在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消除发展障碍,推动全球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现在,中国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提出了宏伟的计划。《巴黎协定》指出,各国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上述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世界主要能源来源的转型,从碳基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转移到可再生的零碳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来实现。中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简称GEI)倡议及行动计划,为实现这一能源转型目标,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不缺化石能源,缺的是碳预算鲜有政府对这一转型的规模具备充分的认识。气候学家

经常提到“碳预算”,也就是人类未来几年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要符合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规则。 根据挪威国际气候研究中心(CICERO)估算,从工业化革命之初的1850年到2017年这167年间,人类的化石能源消费大约已经排放了21000亿吨二氧化碳。在此基础上,只要再增加排放1500亿吨的二氧化碳,全球平均温度就会比1861-1880年的平均温度增加1.5℃。按照目前的排放规模(每年4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只要4年就会净增1500亿吨的碳排放。考虑到气候系统的惯性,预计最迟10年内全球平均升温就将超过1.5℃。 如果以升温2℃为限,那么人类剩余的碳排放预算也仅剩下8000亿吨。按照每年400亿吨的排放水平,大约20年内就将耗尽我们的碳预算。而按照现有的化石能源开采规模而言,如果将其全部燃烧的话,将排放1000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必须在本世纪中叶甚至更早就要淘汰化石燃料,并彻底转向零碳排放的主要能源。 这就意味着,热电厂需要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其他零碳能源来发电。燃油车也需要逐步用电动汽车代替。今天的船舶、重型卡车和飞机也全都依赖石油产品;未来,它们需要使用以再生二氧化碳和可再生能源制造的合成燃 料或氢燃料。今天的工业生产,如为钢铁制造提供动力的化石燃料,也必须由清洁电力来取代。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大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 学号:20113989 姓名:李代强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4班 指导教授:冉景煜

摘要 纵观世界能源局势,能源匮乏危机已然席卷全球,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低碳意识、节约资源,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技术,提高利用率。传统能源一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新能源并将其推广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只有树立了低碳意识,提高了传统能源利用率,发展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言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能源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 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 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5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

全球能源互联网要点

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一章 1.19世纪中叶,能源以薪柴为主,工业革命的推进,煤炭比重大,60年代,石油成为世界 第一大能源,1973年石油比重达到峰值,近20年世界能源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分天下。 2.全球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 等清洁能源。 3.截至2013年,全球煤炭可开采113年,石油可开采53年,天然气可开采55年。 4.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中部;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极及 其附近地区与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高纬度地区;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非、北非、中东、澳大利亚、智利等赤道附近的中低纬度地区。 5.全球能源消费呈现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持续“双增”态势。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能 源消费总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地区。 6.全球能源贸易以石化能源为主,总量稳步增加。石油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能源品种。石 油是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主导能源,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中东、中南美和北美地区石油资源最为丰富。 7. 8.石化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由远古生物质经过亿万年演化形成的不可再生 资源。 9.煤炭是世界上蕴含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煤炭国际贸易以海运为主。亚太地区市场的煤 炭出口国主要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进口国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欧美大西洋市场出口国主要有南非、俄罗斯等,进口国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等。 10.全球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欧洲及欧亚大陆和北美是主要产区,目前,美国、俄罗斯 和中东是世界天然气产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2013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170.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 11.非常规油气主要包括重油、油砂、页岩油等。非常规天然气包括可燃冰、页岩气、煤 层气、致密砂岩气、浅层生物气、水溶气、无机成因气等,全球可燃冰资源总量约为20000万亿立方米,全球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等地区。 12.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水能资源蕴含量 前五位: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水能可开发量前五位: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 13.未来大型水电基地的开发重点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中国是世界上谁能资 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从各大洲看,2013年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是亚洲,达到3.7亿千瓦。 从国家看,水电装机容量前五位国家: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俄罗斯。亚洲前三:中国、俄罗斯、日本,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欧洲:挪威、法国、意大利,非洲:埃及、民主刚果、莫桑比克,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新几内亚。 14.亚洲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00万亿千瓦·时/年,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 坦等国家。中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欧洲风能在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北美洲风能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南美洲风能在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非洲风能在苏丹、索马里、埃及等国家;大洋洲风能资源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15.目前,风能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核电 的第三大清洁能源发电品种。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全球能源互联网题库(含答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知识测试 一、单选 1.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亿万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亿千 瓦,太阳能资源超过()亿千瓦。A A.100 1万100万 B. 100 100万1万 C. 100万100 1万 D. 1万100 100万 2.()是实施“两个替代”的关键。D A.智能电网 B. 特高压电网 C. 可再生能源 D. 全球能源互联网 3.截止2013年,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8915亿吨、2382亿 吨和186万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共计1.2万亿吨,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可开采()年,()年和()年。D A.53 55 113 B. 55 53 113 C. 113 55 53 D. 113 53 55 4.目前,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目前仍以()为主,清洁能源和电力比重增长较快; 由于能源分布不均衡,能源供需分离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能源贸易不断扩大。A A.化石能源 B. 可再生能源 C. 清洁能源 D. 分布式能源 5.()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 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B A.煤炭 B. 天然气 C. 石油 D. 风能 6.()又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储量丰富、能量密度大、燃烧利用污染排放少等优点, 通常分布海洋大陆架外的陆坡、深海、深湖及永久冻土带上。中国已先后在南海、东海及青藏高原冻土带发现。页岩质地坚硬,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目前全球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实现了大规模开发。A A.可燃冰 B. 石油 C. 天然气 D. 页岩气 7.目前,风电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核电

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动)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综合实力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毕竟我们是一个大国,所以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障等问题。但是能真正影响到我国的问题也就是那么几个,能源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能源问题已经是全球化的问题了。虽然我国能源总储量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平均下来人均能源就很少了。所以我国的能源问题还是比较严重。能源有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的油价煤价天然气价格不断地升高,并且在利用能源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人均能源消费低、能源结构脱离世界能源消费主流,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不堪重负、能源浪费严重、资源匮乏等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快,能源生产与需求不平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能源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其中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并且中国的油、电、煤、气普遍紧张,由于能源需求不断上涨,中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转变成净进口国,近年来,中国的能源进口不断上升。从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强劲,并且供

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能源问题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加上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比重过大,水能、核能所占比重较小。我国属于以煤为主的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造成能源经济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并且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石油生产与消费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一国的石油进口若超过5000 万吨,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就能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进口能源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 第三、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我国能源总量居世界第二,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之十以上,但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不足美国的百分之十。所以说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但是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十分丰富,资源品种也较齐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量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其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能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能耗大、能源消费与生产地区不平衡。并且能源利用中的问题严重,如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煤、石油燃烧利用水平不高,造成大气污染,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石油安全问题突出等。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开发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地1501 朱楷2015212504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与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和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已是当务之急,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本篇文献综述是为了探讨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的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已早早引起中国和国际上的关注,关于此类主题的文献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发表,在未来仍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等,使先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的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风电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不匹配,上游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上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 主体部分 1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1 新能源的发展背景 20 世纪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供应的不可持续性。同时,以伦敦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公害事件频发,也引发了对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担心。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由此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双重压力凸显了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促成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2] 1.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2.1 日本 自身能源缺乏的日本是最早重视发展新能源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就实施“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也被称为“阳光计划” ), 其核心是大力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1993年,日本政府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阳光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 (月光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合并成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根据2008 年 3 月修订的《京都目标实现计划》,日本新能源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 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为7 %,水电之外的新能源占比为 4 .3%;到2030 年, 日本的可再 生能源占比大约为11%, 其中, 新能源为7 %, 大约为 3 200 万千升原油当量。[3] 1.2.2 欧美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开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所有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中要有15%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4] 欧盟于2007年通过“能源和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5] 到2010年,风电已经满足了欧盟 5.3%的电力消费,其中在丹麦,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6] 2 国内新能源发展现状 2.1 国内新能源发展条件及方向 2.1.1 非常规油气资源 (1)油页岩资源丰富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 X 10 8 t ,预测资源量4520 X 10 8 t , 其

浅谈世界及中国能源问题

世界能源问题及对中国能源问题的分析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本文论述了能源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对世界能源现状及问题、中国的能源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中国的能源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能源问题重要意义建议措施 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 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 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源的承载能力也同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结构和方式。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当今社会,能源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要实现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就要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有现代化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物流系统,以及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这些都需要能源。在现代社会,人们维持生命的食物用能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生产、生活和交通服务已经成为耗能的主要领域。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居民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的能源消费将处于上升阶段,人均生活用能会显著增长。可以说,没有能源作为支撑,就没有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 (2)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是成正比的。在现代化生产中,能源是主要动力来源,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致力于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能源。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往往只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加速, 煤电油运就会出现紧张, 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3)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安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但是, 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能源市场规则, 给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源设置了重重障碍。一些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也有深刻的能源背景。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 对中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4)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化石燃料的使用是CO2等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来源。科学观测表明, 地球大气中CO2的浓度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全球平均气温也在近百年内升高了0.74°C,特别是近30年来升温明显。全球变暖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 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对待。 二、世界能源现状及问题 (1)世界能源现状

能源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近两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阶段性特点有关,也与一些高耗能行业的过度发展和对节能重视不够、技术水平低等有关. 我国能源问题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因素:我国能源总量大,但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资源地域分配不均衡,存在西多东少等情况.人为原因:我国能源效耗量大.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多.资源开采有限.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原煤消费量18.7亿吨,原油2.9亿吨,天然气415亿立方米。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8.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 从人均水平来看,2004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1.08吨油当量,为世界平均水平1.63吨油当量的66%,是美国人均8.02吨油当量的13.4%,日本人均3.82吨油当量的28.1%。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7.0%;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5.6%,石油占13.5%,天然气占3.0%,水电等占7.9%。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

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我国制定的能源发展计划时,应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开发不同的能源,在能源应用时应注意能源的节约及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并应加大能源开发的资金、人力、物力,使我国新能源的研发走在世界的前列。总之,中国在能源问题上不能依赖外国,决不能受制于人,应该有自己的能源储备,及新能源的研发能力。平时以强大的能源工业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旦“有事”也能有对策,有能力应对。 中国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给中国找到更充分的能源供应;另一个是怎么提高能源效率,因为我国现在不能够简单地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第二个问题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或者距离达到这个目标还很远,还存在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当然以后中国能源越用越多,也会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这个事情上可能受到国际压力和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这都是面临的困难。 为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国家从供应侧“开源”和需求侧“节流”两个方面,多管齐下,采取了煤、电、油、运综合措施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从能源供应来讲,我们增加了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提高能源供给能力。煤炭行业,一是加大了煤矿安全改造力度;二是大力支持煤矿扩能改造,努力增加近期煤炭供应能力;三是全面启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炭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初步统计,2004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2亿吨,创历史之最。电力行业,我们加快了电力建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科技主题国旗下的演讲稿5篇

科技主题国旗下的演讲稿5篇 科技带动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的成果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都在享受着科技文明带来的福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技主题国旗下的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科技主题国旗下的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 题目是《科技改变未来》。 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不断有新的科技在诞生,每一个新科技的发现都会让人们欣喜若狂,因为,这些新科技正在逐步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就近期而言,中国首先完成了非典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非典现在是全球公认的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可是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能首先完成,而我们国家就偏偏完成了呢?很简单,这说明了我们国家不比别人落后,不比别人差,回头看看我们祖国的过去,从曾经一个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的国家到现在的拥有领先的科技水平的大国,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多少的困难与坎坷,但

是我们的祖国还是挺过来了,因为我们的祖国坚信——科技不仅改变命运,还可改变未来。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社会的普遍感觉是竞争意识强了,学习劲头足了。科普知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爱因斯坦、霍金、比尔?盖茨是我们心目中的明星,计算机科学、现代物理和化学动态更是无时不牵动着我们。我们已经明白科技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科技的普遍性。 虽然科技创造新生活的前景引人遐思,令人神往。但是归根结底是要靠我们共同的努力实现的。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肩上的担子的确不轻,新的机遇总是伴着风险与挑战,但是,我们不会轻易地说放弃,我们用我们的青春向前辈们发誓:决不辜负前辈们对我们的希望。 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们的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科技主题国旗下的演讲稿2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成就未来”。

共同保护地球母亲演讲稿五篇

共同保护地球母亲演讲稿五篇 作为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世界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可以创造一个崭新、美丽的世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共同保护地球母亲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想必大家还记得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这句话:“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酷爱生活的女画家约翰西,患了肺炎濒临大限时,“害怕在她轻轻抓着这个世界的手越来越乏力的时候,她会真的像一片轻轻的、纤弱的叶子那样,随深秋的寒凤飘逝而去”。初读这篇小说时,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主人公那仿佛病态的痴语我并不以为然,而正是在人类对绿色 ___,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电脑、绿色冰箱,绿色建筑被人们广为崇尚的今天,重读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感悟到,这分明是一个寓言故事,约翰西的心语,分明是谷世之言,大籁希声。绿色环境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而绿色校园中的“绿色”也就不只是一种颜色那么简单。走进我们如今洋溢着书香味的

校园,你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高大现代化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的花卉。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校园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同学是极其有益的。不是吗?一节课后,站在走廊上看看校园中的绿,让我们大饱眼福,也使精神达到更高、更好的状态!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又可以在校道上走走,看看周围的景物,不是有置身花园之感吗?由此校园的美好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就应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雨天,让雨点亲吻面颊;雪天,让雪花栖挂眉梢;喂蚂蚁美餐,浇花草甘露;问候晨曦“你好”,道别月色“晚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自然,人类自我的本真。自然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础。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有关环境方面各类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