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及其对策》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及其对策

喻培芳

【摘要】:教师评价工作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队伍管理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实践中,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为了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判断、导向、激励、反思、修身、提高、发展的功能,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应当做到教育管理者必须具有明确和正确的教师评价目的、主体要多元化、内容要全面开放、评价的方法应当由定量评价向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转变,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转变。

【关键词】: 浅论教师评价现状对策

【绪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更加倍受关注,教育部于2002年底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通知》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实践中,却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局限,需要基层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更加备受关注,教育部于2002年底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对教师的评价提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要求,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

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但是这种要求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现状之间还是存在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弊而无利。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评价的目的存在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教育管理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农村中小学而言,学校的管理者,要面对和解决诸多的问题,例如要使教职工勤奋工作,努力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即教师队伍的管理问题;例如每年的年度考核,优秀、称职、不称职的等次确定问题;再如上报表彰先进个人,职称评定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管理问题,履行管理职责,学校管理者一般根据基本的教师评价理论结合学校的实际和自身的管理经验,制定了教师评价制度。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运用,其目的一般是鉴定甄别,主要用来证明、选拔。在具体的实践中,习惯于注重教师的个人工作表现。进行教师评价也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看他们是否履行了应尽的工作职责,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从而做出奖励、晋升、处罚的决定。评价的焦点集中于对教师的过去状况进行总结和评定,而不是立足于明天,着眼于发展。它也许能引起少数教师的重视,却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①

2.教师评价的主体存在局限性。

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中,其主体主要是学校领导,极少数学校

有教师参与。其主要的操作模式是在一学年或一学期开始便制定教师评价方案,通过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学校管理者依据评价方案,将教师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量化为分值,部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对每位教师在团结协作、师德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定,加上教师教育科研、获奖等方面的评定结果,便是教师学年或学期的综合评定结果。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是被动的被评估者,学校领导处在评价的主导地位。

3.评价内容存在着局限性。

评价内容是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管理工作的重心和引导的方向。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由于学生家长几乎全是农民,他们对教育改革不够了解,升学率、考试分数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他们所关心的是子女的考试成绩如何,能否考上重点学校,而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这样的“社会效益”,教师评价的内容便基本上定位在教师的教学业绩上。除此之外,因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积极倡导教育科研,所以在教师评价的内容上有所折射。总而言之,不管是只将教师教学业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还是将教师教育科研情况、师德表现也纳入其中,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而言,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内容是存在片面性的,需要不断的扩充、完善。

4.评价方法存在着局限性。

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中,为了满足教师评定职称、评优选模和便于操作的需要,大部分学校将教师评价指标分解、量化,各项指标赋予权重,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一个考核周期结束,学校将每位教师的评价信息收集完整,然后对照考核指标分别量化评定,最后将全校教师的评定结果给以排序,

也就是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这样的评定方式减少了人情因素的影响,对在评价指标范围内的评价信息基本能够做到准确、客观。但它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有很多评价信息无法准确量化,甚至无法纳入到事前确立好的评价指标中去,二是这样的评价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进步,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评价的方式上,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学校所关心的主要是教师的最终教学业绩,而对于取得教学业绩的过程却缺少必要的关注和指导,甚至在个别农村中小学,校长信奉的是“白猫黑猫”理论,这样导致的是个别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大搞题海战术,过分滞留学生在校补课,甚至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给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对策思考

为了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判断、导向、激励、反思、修身、提高、发展的功能②,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③,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评价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具有明确和正确的教师评价目的,否则教师评价工作便是盲目的。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

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尽管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教师提高的作用,但其主要的作用还是鉴别判断,是教师队伍管理的手段。这种评价目的指引下的教师评价,是利用教育管理权利支撑的评价,教师并非是发自内心的朝评价目标所指的方向去奋斗,而是迫于被管理,迫于竞争,迫于自身利益而按照评价制度去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真正为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师评价制度,才能够让教师发自内心的接受,从而自觉地调整教育行为,不断的向教师评价制度所指引的方向奋进。教师的评价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无论对学校、对校长、对教师而言,都还有一个逐步认识与完善的过程,但只有具备了这种正确的评价目的,教师评价制度的修改与完善才有明亮的导航灯。

2.教师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是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对教师评价的主体提出的明确要求。

在教师评价工作中,教师是主体,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被评价者。教师是教师评价的主动参与者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使评价标准能为教师所接受;二是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应被看作主体来参与,即教师的自我评估应成为评估的基础。④因为教师参与管理有助于做出更好、更科学的决策,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满足,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士气和工作热忱,可以减少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对立。有研究表明,能参与决策的教师比起那些无缘参与决策的教职工来说,对校长更忠诚。⑤

因为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所以决定了只有教师本人才能具体的了解自己在每次工作中努力的程度,一所学校用同一把尺子来量全体

教师是不准确的,仅仅根据学生、家长或校长等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有失公正,仅仅根据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更是片面,不可取的。所以说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参与评估过程,进行自我画像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的自我评估还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在教师评估中,只有重视教师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评价的激励、管理等功能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学校领导是教师评价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教师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到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收集评价信息,最后到评价结果的使用,整个过程都要参与。为了使教师评价真正起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学校领导在评估过程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按评估规律办事,严格执行评估程序,按要求收集数量足、真实性高的评估信息,依此为依据以评估标准为尺度,客观真实的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学校领导本人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素质,特别是教育评价方面的素质,克服教师评价过程中的各种非正常心理,使学校领导在教师评价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被评价教师之外的教师也应当是教师评价的主体。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收集的评价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而被评价教师本人也因为认知因素的影响,其自我评价往往客观性不强,评价内容不全面,甚至存在个别教师故意自我拔高的现象。所以同事之间进行相互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教师之间接触时间多,相互了解,易于沟通,决定了教师相互评价具有可行性。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同时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作用。

学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服务对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

最终、最根本的目标,教师评价工作从本质上讲也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为人师表等情况,只有受教育者——学生最清楚,因此说,学生应当是教师评价的重要主体。学生应当参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学生管理、师德师表等方面的评价。收集学生方面的评价信息可以采用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

对学生的教育,应当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其中教师和家长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对教师评价而言,来自家长的信息是比较重要的信息,它除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管理学生的水平之外,还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参与班级管理。

在教师评价工作中,被评价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评价的内容要做到全面、开放。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评价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但基本的内容一般应当包括三个方面:教师素质、教师职责、教师绩效⑥。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中,前两个方面往往被忽视,第三个方面格外受到重视,这种教师评价是片面的,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教师素质应当包括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理论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理论素质包含现代教育观念,文化科学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和专业发展。

教师职责应当包括育人管理的职责、教学科研职责和协同工作职责。

教师绩效包括育人管理成效、教学科研成效和协同工作成效。

4.教师评价的方法应当由定量评价向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转变,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转变。

定量评价是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也即是指采用数学的方法取得数量化的评估的评价。它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尽管定量评价具有客观、精确的优点,如教师所教学科的学生成绩用定量评价方法评价,其结果一目了然,便于排位等,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有可以量化的内容,也有不可以或者说难以量化的内容,即使对于量化的结果,评价者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解释。如果片面的追求定量评价,往往导致了评价者对那些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忽视,如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然而,这些因素对教育活动来说又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离开这些因素的评价,教师评价则是不全面的。即使有的农村中小学将不能量化评价的内容强行转化为量化评价,如将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爱岗敬业的情况通过教师、学生打分转变为数量化的形式,那也是不科学和不准确的,难以客观的反映教师的真实情况,这种评价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实践中,要综合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兼取二者的长处,既考察事物质的规律性,又考察事物量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评价又客观又准确。

终结性评价是以鉴定甄别为目的的评价,它主要为证明、选拔服务。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中较多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它不利于教师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能使教师不断的进步。而过程性评价则恰好相反,它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强化或调控、矫正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和教师都能从中受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各有长处,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实践中,要综合运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而且要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⑦运用过程性评价,要求学校

领导必须加强过程管理,深入课堂、深入到学生、教师当中去,随时收集有价值的教师评价信息。真正地使教师工作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结论】:教师评价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门学问,尤其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它更具有复杂性,需要我们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力求做到更科学、更适用,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更好的服务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释:

①、⑦:陈忻《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的教师参与》。北师大教育系99届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刘淑兰。

②《教师评价:由奖惩依据到促进发展》教育记者:赵小雅

③《教师评价的意义》刘淑兰

④刘淑兰:《教育评估与督导》

⑤陈孝彬主编:《外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