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多极化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全球化、多极化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全球化、多极化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新浪潮,尤其是全球化、信息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时代,为中国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利的环境。一全球化的每一次世界浪潮都会产生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时期,正好也是一个新的世界性的发展浪潮,这就是全球化、信息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时代,它对世界各国即是一个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会。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世界化的浪潮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总会淘汰一些原来很有影响的国家,新旧国家的交替也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规律。 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原来的西欧小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兴起,成为当时的大航海时代的领军国家,以它们的人力、物力、军力,它们根本不能与当时的明朝时的中国、奥斯曼帝国等相比,但正是在这个浪潮中,这两个小国顺应了发展的潮流,迅速发展起在全世界各地航海和发现并抢占殖民地的力量,从中得到大量的黄金和财富,而中国当时在航海技术上也是可以有机会发展的,但却仅仅风光一时,却因明朝的海禁政策和大国中心主义,使15-16世纪便可出现的世界性的明朝大帝国擦肩而过,反让葡萄牙在中国沿海建立起自己的据点,西班牙甚至还在中国台湾修建了城堡。明朝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时机。 17—18世纪的工业化革命的浪潮塑造了英帝国这个真正的庞然大物,西班牙在与英国的战争被英国的强大的实力击得粉碎,只好退出大国争霸的行列,将海上霸权国的王冠拱手交给英国,自己退居二线,心甘情愿地做二流国家。 19世纪初,世界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电气化开创了新的纪元,它加速了生产力的跳跃发展的进程,出现了一大批其国力可以与英帝国相比的国家。首先是英帝国一统欧洲的局面被打破,英国成了若干个欧洲列强中的一个,虽然它在世界上的影响比其他欧洲国家大,但英国已经不能在欧洲大陆上指手划脚了,后起的德国、法国还有俄罗斯帝国都是英国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在美洲和东亚出现了两个新的强权国家。后起的美国在19世纪未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先后打败了英国,尤其是1896年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使美国成为世界大国;而日本则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迅速赶上了新的技术革命的快车,成为东亚第一个强国,并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曾在东亚引领风骚二千多年的中国,后又在1905年中击败俄罗斯帝国,成为第一个打败欧洲国家的东亚国家。第四次浪潮就是二战后出现的自动化的浪潮。美国和苏联是这次世界潮流的弄潮儿,其他的所有国家都退居二线,成了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赛的观看者,只是偶尔在一旁摇旗纳喊或敲敲边鼓,虽然德国和日本并不是个真心的观众,而是乘机发展经济,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终究不能进入与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行列。二全球化的第五次浪潮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empirenews.page--] 1990年随着苏联东欧阵营发生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美国的单极世界的时代,但实际上它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不会是所谓历史终结的时代,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时代从技术上说,是以信息化技术为特征和标志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的第五次浪潮。在这个时代中,美国至今还以其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而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而且在今后的较长的时期中,这个格局也不会改变。但美国的强大不等于说别的国家就没有机会。世界历史表明,幸运女神并不会只钟情于某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面前,可能只有两种命运:一种命运是越来越边缘化,另一种命运是抓住机会,利用千载难逢的机遇,奋起直追,埋头奋进,发展自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信息化的浪潮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过去要地100年才能做到的事情,今天只用20年、10年甚至几年时间就可以做到。1953—1973年间,世界工业产量相当于1800—1953年间的总和。如果世界制造业以1900年=100,那么1830年相当于1900年34%,而1980年世界制造业的产量相当于1900年30倍;如果世界贸易额以1913年=100,那么1973年时的贸易额相当于1913年时5。2倍。全球化主要是指技术、商品、资金、人才、生产、市场的全球化的流动趋势。世界贸

易快速增长是全球化的第一个趋势。1950年时的世界贸易额为1200亿美元,而2000年的世界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了6。1万亿美元,增长了50多倍。2000年时东亚的进口额为10838亿美元,出口达11774亿美元。世界贸易前三位国家依然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美国在2000年时的贸易额为20404亿美元,占世界的31%,其中出口达7824亿,进口为12580亿。日本的贸易额为8588亿美元,其中进口为3795亿美元,出口为4793亿美元。全球化的第二个趋势是资金的全球流动:1985年时世界对外投资的总额只有6500亿美元,而在1996年则达到了2。3万亿美元。2000年时的世界直接投资累计达到了6万亿美元。在90年代,全世界一年流动的资金为75万亿美元,一天就有1。3万亿美元在流动;全球化的第三个趋势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组合。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的快速增长。60年代未期世界有跨国公司约7000多家,子公司为27300家,而地2000年时跨国公司已经达到3。5万家,其子公司为70万家。其中6。3万家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的产值占到世界总产值的1/3,约10万亿美元,它们之间的贸易占到世界总贸易的60%以上。2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GDP超过了182个主权国家的GDP。全球化的第四个趋势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作用增大。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已经达到了160多个,这有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它在推动各国经济的自由贸易、投资、信息流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在发展,除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外,还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联盟、东南亚联盟与中国、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等也相继在发展中。全球化的第五个趋势是人口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1950年时全球国际旅游人数仅2530万人次,1993年时增加到5亿人次,2000年时达到了6。5亿人次。 [!--empirenews.page--]三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机会全球化的浪潮使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两极分化。全球化浪潮的趋势是,发达国家在这次浪潮中占有先进和各种技术、语言、文化、国际体制规则等优势,浪潮总的来说对它们是更有利的。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今天占人类20%的北方国家,却占有世界国民总值的82。7%,世界贸易的82%,国内储蓄的80%,研发费用的94%,商业借贷的94%,国内投资的80%。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进一步恶化。1965—1980年间,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2亿,1980—1993年间,贫困人口增加到10亿,13年中增加了5倍。80年代,在98个国家的10平均了国民总值的负增长,占10%;90年代,在102个发展中国家中,有35个出现了负增长,占35%。另外,48个最贫困国家的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0。8%下降到1997年的0。5%,90年代世界上最富裕的与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的的收入从过去的60:1上升到74:1,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却大大减少了。2000时的世界总产值中,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的9。26亿人拥有世界GDP的79。5%,而占世界人口总数35%的低收入国家的20亿人口只拥有世界GDP的2。4%。世界三大富人的财富超过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GDP的总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风险,比如,在拉美、东亚、俄罗斯都爆发了由于资本流动引起的金融危机,其[1][2][3][4]下一页中拉美一些国家还多次陷于危机中。当然,全球化也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化边缘化的代名词。全球化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会。这种机会是:西方国家的资本受市场利润的驱动,必然会流向利润最大的地方。那里有机会,资本就流向那里。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全球化的浪潮形成了一大批不完全受本国政府控制和监督的跨国公司。由于在许多领域西方国家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西方资本不少也倾向于流向那些政治局势较稳定,劳动力、土地、知识等成本较低的国家。这就为不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当然,有些国家利用这种机会比较成功,因此发展较为成功。而有些是先有成就但后来不尽如人意,有些则完全归于失败,甚至比过去更恶化。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以及东南来的一些国家就曾经在70—90年代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新加坡独立的时间不过30多年,但它却以小小一个岛国,发展成为东亚的新兴国家的排头兵。新加坡1995年的人均国民总值已经达到26730美元,按人均排名列第9位,按人均平均购买力排名列世界第5位;中国的香港地区同样也有很好的表现,

1995年它的人均国民总值22990美元列13名,同样是东亚地区的韩国以人均9700美元列25名。它们的历史表明,东亚国家是有可能利用新的技术革命的机会赶上和超过西方国家的。对中国而言,东亚国家的经历是一个很有鼓励作用的事件。因为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与中国相近,甚至本身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它说明中国人在利用新的技术革命的机会方面是很有潜力的。 [!--empirenews.page--]中国这些年来的取得成就也是与全球化的趋势相联系的。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中国2000年实际利用和吸收外资为328亿美元,2001年实际利用吸收的外资达388亿美元,增长近18%;中国累计在开放以来已经吸收了外资3000亿美元,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收外资的国家。200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121亿美元,2002年3月已经达到2276亿美元;是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200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为4715亿美元,200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509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7,5%;2002年1—3月中国的外贸额为1220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7。7%,中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外贸易国。四美国不可能垄断全球化时代的所有机会 2001年在美国有一本畅销书,是一个叫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书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在美国的排行榜上连续很久时间位居榜首,发行量达到了2000万册,因此“谁动了我的奶酪”也成了美国人流行的一句话语。2002年美国人流行的另一句话可能是:“谁的苹果烂了?”这句话不是由一本畅销书引起的,而是来自于美国一个个大企业公司的丑闻。据美国新闻媒体报道:自2001年年底以来,美国先后已有6家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因为虚报业绩而谋取公司私利,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2001年12月2日,世界排名第五的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安然公司承认,过去五年内公司曾经高报了5。67亿美元的收入;2002年6月15日,美国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被判妨碍司法公正;2002年5月21日,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公司承认发布不实分析误导投资者,认罚1亿美元;2002年6月25日,美国第二大长话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承认做有38亿美元的假帐;2002年6月28日,美国最大的复印器具公司施乐承认,4年以来虚报了19亿美元的收入,而舆论界质疑它的虚报数为60亿美元;2002年7月5日,美国的假帐公司俱乐部又增加了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业巨头---默克制药公司,它承认3年来将子公司的124亿美元收入计入了默克公司头上,而这些钱实际上从未打入过默克公司的帐户。美国报界还揭露出了美国总统布什1990年担任哈肯公司董事时也曾提前出售了一笔股票,而这家公司的股票在他出售股票后不久下跌了许多;美国副总统切尼更因过去担任哈利伯顿公司董事长时的违规操作而被起诉。一些分析家指出,美国公司约有25%--33%有虚报收入的现象。这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大震动。虽然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7月9日宣布了严惩造假者的讲话,但美国股市仍然跌到了8813点,是911后美国股市的最低点。7月21日,美国股市再次跌落至8019点。一些美国人惊呼:美国自911后,又遭到了一场危机的袭击,美国正经受立国以来最大的诚信危机,而美国的经济一直是以诚信为本的,现在这样大面积的虚假现象,可能会最终葬送美国的资本主义。美国经济界的诚信危机也引发了一场争论:美国是不是开始衰落了?以写《世界体系》论闻名的美国耶鲁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认为,美国这只鹰正在坠地:“美国正在衰落?当今时代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只有美国美国鹰派相信这个说法,于是他们极力主张用武力来阻止衰落”。沃勒斯坦认为,美国的衰落有四个标志:越南战争,1968年革命,1989年柏林墙倒塌和2001年911事件。[!--empirenews.page--]但笔者认为,在美国霸权高张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什么美国衰落论,似乎听来让人高兴和解气,但实际上它更有可能误导人们对美国和世界格局的真实的看法。美国好比是一个大苹果园。美国公司好象是一个个苹果。一个苹果烂了,可以把它扔了。美国还有很多苹果。一筐苹果烂了,也可以把这筐苹果扔了。美国还有许多筐苹果。从总体上看,美国的经济正在经历一个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甚至停滞的时期,但因此说美国正在衰落似乎过早。正如人们所能观察到的,美国经济是比较富有弹性的,能经受住类似1929年这样的大危机的折磨;美国在军事上实力至少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无人能挑战。

美国的高科技经济肯定有泡沫,但美国经济不是泡沫经济,美国在新技术开发和创造方面仍居领先地位,美国经济仍能保持稳定和增长;美国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能吸收最多的人才最多的资金,这使美国社会仍然具有活力。甚至最能使美国强大的富强的也不是美国的民主制度有没有问题:美国强大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任何一个大国都没有的因素:无比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和最成功的移民社会。这些会使美国在很长时间中保持美国的力量。美国的力量即使衰退一半也仍是世界的主要大国。人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这句话即是真理又是废话。但如果一个人还在壮年并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征状时就被其他人宣布说,这个人是一个垂死的人,这种预言会有两种结果:这个人可能马上因病死亡,但也有可能还能活得很长。这种预言也没有太大的价值。每个国家都有其兴衰期,没有一个强国可以永远强盛。因此预言美国必然衰落也没有错,但它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在于准确地判断什么时候开始衰落,怎样衰落,而不在于说一个国家是否会衰落。美国在人们可以预见的10年,20年甚至30年中,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人们只能从这种比较有根据的判断来制定自己的外交战略。准确地说,美国很可能会经受一个调整的时期,但如果把这个调整时期理解为美国的衰落的开始,如果现在就把美国衰落论作为制定自己的对外战略的基础,就可能犯大错误。早在一战前,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1918至1922年发表了《西方的没落》,这可能是最早预测西方将衰落的著作。他认为“西方文化同历史上曾经存在并已死亡的其他文化一样,不可避免地将走向没落和死亡。一种历史状态的大变迁,几百年前就已经预先注定了”,他还大胆地预测,西方文明将在2000一2200年间完成它的衰落。照此来看,似乎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2年美国的诚信危机似乎都是预设好的,是美国和西方文明将要衰落的预言的实现。二战后,也有人直接谈论美国的衰落。汤因比是20世纪60年代就对美国表示失望的西方学者之一,因为他认为美国正在犯当年上一页[1][2][3][4]下一页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同样的错误;安德鲁。海克在1970年写了一本《美国时代的结束》的书,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已经走到尽头,这与他的父亲1940年写的《美国资本主义的胜利》的观点完全相反;1976年,美国学者理。罗斯克兰斯就认为,美国强权之下的世界和平已经不存在了,美国只是一个普通国家,只不过是头号普通国家而已。10年后,著名的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写了一篇名为《美国相对衰弱》的文章,认为美国的世纪已经中止。[!--empirenews.page--]苏联在一个时期也是以美国衰落作为它的对外战略基础的,到处推进世界革命。结果现在人们都知道赫鲁晓夫的预言只是一个历史的大笑话:他认为苏联可以1980年就会全面超越美国。所以,现在谈论“美国衰落论”可能是一个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如果以美国烂了一些苹果就说美国要开始衰落为时太早的话,那么反过来,美国的苹果烂了,也决不只是一个苹果的问题。美国的这个苹果可能具有传染性,使更多的苹果烂掉。但还应该关注的是,美国这个苹果园的环境是不是也有问题,比如说气温太高了,湿度太大了,土壤质变了等等。可能迟早会引发美国衰落病的可能不是安然、安达信、世通这些坏苹果烂了,而是美国本身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跟踪研究的迹象:第一,美国出现了因其自身强大(这种强大是坚实和有基础的,不是虚吹的)而产生的自大狂妄症。冷战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国力在人类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国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98374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314927亿美元的31%,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中国、俄罗斯、印度8大国的GDP总值122849亿美元的80%。美国2000年的军事开支达到了2888亿美元,相当于全球7980亿美元军费总和的38%,相当于中俄日德印五国军费总和的1。67倍。2002年美国的军费达到了4000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时全球军费的50%。美国凭借强大的力量来推行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它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扩大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扩大美日安保条约,不顾欧洲和日本等国的利益,强行撕毁京都议定书,不顾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宣布

所谓先发制人的战略,并正在考虑对威胁美国的力量运用核打击力量摧毁对方。美国的强硬派追求有国际维和部队中美国大兵的特权,不愿承担美国联合国和维和部队中的应交的费用,以至于连一向温和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此也大为恼火,愤愤地痛骂这帮骄狂的强硬派是“混蛋”。不少美国人鼓吹美国是一个善意的帝国,是一个好的帝国。美国正在借助于它的强大力量,建造一个“自由帝国”和“民主帝国”。无论美国人把它说得多好,但帝国就是帝国,它与美国的立国之本“自由”和“民主”是矛盾和对立的。由于美国太强大,因此没有任何美国的敌人会与美国正面冲突,没有任何人试图用军事力量摧毁美国。但这引发的更危险的是:美国的力量太强大,美国人因自身太强大而太狂妄,因而那些美国的敌人,或者受到美国压迫的民族,或者因美国的狂妄自大而受到欺侮的国家,不得不寻求采用非对称的方式反击美国。现在发生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圣经》中描述的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那样(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人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描述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实际上这个故事对美国现在的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巨无霸歌利亚在过去的力量对比中没有碰到过一个对手,这使得他患有因力量强大而产生的自大狂妄症。在向以色列军挑战并因而送命的那天前,他依靠他那根巨大的长矛和刀枪不入的铠甲赢得过多次辉煌的胜利,以致他认为自己无敌于天下,不再考虑任何更换装备的事宜。因而那天他向敌人挑战,要他们选出一位拔尖的勇士与他一对一进行决斗。他推测那位对手一定也是手持长矛,披挂盔甲,并确信任何不自量力、用自己的武器同他这位英雄叫板的以色列人,都将成为他的牺牲品。歌利亚的这两种想法如此牢固,以致当他看到大卫跑上前来,身上没有披挂,手中除了一根木棍外什么也没拿时,不仅没有感到惊慌,相反却由于对手明显没有准备,似乎很轻视自己而生出一肚子气。他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的鲁莽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行动,(大卫清醒地认识到,按歌利亚的打法,他根本不是对手,因而他拒绝了扫罗给他的铠甲),没有注意到大卫没拿棍子的手中有一把弹,也没想到他的灾难就在大卫的口袋里,于是,歌利亚傲慢地走上前,他那没有遮拦的前额正好成为弹头的目标。在他的敌人没有进入他的长矛攻击的距离之内时,他就被一弹击中,丢掉了性命。 [!--empirenews.page--]巨无霸歌利亚就是这样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弹弓葬送了生命,由于他的骄傲,也由于他的力量。美国应当知道,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有“致命的罩门”。第二,美国人患了因过度强大而产生的多疑症,试图用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来保护美国。美国人怀疑俄罗斯仍是美国的威胁,因此执意将北约扩展到俄罗斯边界。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只是为了修筑一座空中长城,将美国罩起来,防止从太空来的不明物体对美国进行突然袭击。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中国这样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是美国的所谓威胁。911表明,尽管中国与美国之间有矛盾和分歧,但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美国人修的空中长城是对付所谓中国的威胁的。从现实来看,美国的反导弹防御体系首先针对的是中国。为此,中国人当然应当反对的反导弹防御计划。但中国决不要与美国针锋相对,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因为中国没有能力与美国搞同样的空中长城。当年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为了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而修的。但长城没有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国的中原王朝多次因北方民族的入侵而灭亡。美国人也正在修建第二座马其诺防线。当年的法国人以为有了这座固若金汤和防线就可以阻止德国的入侵。没有想到德国人绕过这道防线,从比利时和荷兰绕到法国的侧面,在法国人以为不可能出现的方向对法国人发起进攻,摧毁了法国。美国人终有一天会明白,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中国没有侵略美国的野心,也不会愚蠢到有一天要对强大的美国发起一场毫无胜算的核攻击和核冒险。当然,如果美国修建反导防御体系是为了以此对中国进行核威胁和核恶诈,那也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反抗,同样也会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的鹰派认为,现在的所谓无赖国家对美国是一种威胁。911事件一方面表明美国的这种担忧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有一天恐怖分子掌握了核导弹技术并对美国发动有限的核攻击,那么美国的这个反导防御体系也可能派上用场。但911事件的另一方面又表明了美国的战略是错误的。因为恐怖分子之所以恐怖,就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防不胜防的战略,如果他们知道明知道美

国有了反导弹防御体系并能有效地截击核导弹还要用这种方法对美国进行袭击,那他们就不是恐怖分子了。恐怖分子只能采取不对称的方式与美国对抗。美国人怀疑,在911事件后,伊斯兰教国家都会成为美国的敌人,因此美国对入境美国的伊斯兰教徒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因此,美国的这种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的战略,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却反而生出其他的问题,其实是很愚蠢的战略,但如果美国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愿意在这方面浪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物力,谁也不能阻止它,那就让美国人去与看不见的敌人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作这种唐。吉诃德式的战斗吧。美国其实最应当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的国际战略:实际上美国也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最近调解印巴矛盾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什么美国总是这么遭人痛恨和反感?美国人有一天会发现,美国最强大的敌人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上一页[1][2][3][4]下一页[!--empirenews.page--] ,甚至也不是伊斯兰教的极端分子和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而是美国自己,是美国的强大而派生的狂妄自大。可以预料,美国人还会保持自己的发展。美国还有再发展的潜力。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能吸引人才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创新领先的社会。所以,任何美国相对衰弱论的讨论在美国的强大面前都会显得软弱无力。但有一天美国人也许会发现,美国人赢得了世界,但却最后失去了自己。美国人最大的威胁其实也美国自己,正如历史上所有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国的衰落一样,美国人有一天也会发现,真正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即不是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不是所谓的无赖国家,甚至也不是国际上的恐怖主义分子,而是美国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最大最有威胁性的和最直接的敌人,可能就是那帮脑袋中装满冷战思维浆糊的偏执狂,是拿着显微镜满世界寻找和制造敌人的精神分裂病患者,是在保护美国利益的幌子下面实际上为了美国国防部和军工集团的私已和部门利益而把美国拖入各种烂泥潭的,是把美国的大把大把的资源浪费在最终毫无用处的绝对安全武器的研发上的那班将军和公司的董事,是每当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就跳出来制造并推销中国威胁论的那班家伙。况且,美国也不一定能赢得世界。到时结局可能会是:美国想赢得世界,但没有赢得世界,却在这一进程中输掉了美国。第三,美国的苹果烂了,不仅表明美国的经济出了问题,而且也有一些迹象表明,美国社会也在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和转变。不久前美国发生了一个小事情:一个美国公民不愿向上帝发誓,因为他不是一个基督徒,于是向法院起诉,而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竞争作出了维护这个美国公民宗教信仰权利的判决,但这却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了较大的争论:是美国的一体性重要还是美国公民的个人权利重要?它更多的是表明了美国这样一个以白人精英为主导的社会能否接受一个这样的事实的担忧:美国是否正在经历一个由于美国的内部问题而发生逆转的进程?白人占主导的美国社会是否还能维持?2000年2月,克林顿在他的最后一次总统咨文中提到,美国在50年后就将不再有一个白人占多数的社会,那时的美国黑色人种、有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将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美国到那时还能维持一个以自由、民主、上帝信仰为基础的统一制度吗?它与文化多样化(其中包括非自由化、非民主化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对这样的问题,包括象布热津斯基、享廷顿这样的美国社会精英是有担心的,但又没有找到自己解决办法。享廷顿的解决办法是:在维持现有的自由民主价值下面来维持美国的统一。而批评他的人则指出,这是在白人不占多数的情况下,通过维持白人的价值观念来继续白人的统治,实际上是一种白人至上的表现,不符合文化多元主义的潮流。五多极化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国际条件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另一个国际环境是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一起成长,不致使中国成长对现有世界秩序维持者---美国的挑战过于突显。多极化为中国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empirenews.page--]冷战的结束,并不是美国单极霸权时代的开始。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虽然综合国力大大不如以前的苏联,但俄罗斯的转轨也开始出现了好的趋势,2000年俄罗斯的GDP增长近7%,2001年增长5%;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GDP增长速度,综合国力也在逐步增加;日本一方面在一些

问题上支持美国,但也希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不甘心做美国的小伙伴。东南亚国家联盟运转顺利,正在成长为一个较为重要的地区力量,它与中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保持同等距离,希望与各大国发展关系,也不希望美国一家独大。欧洲联盟一体化的进程取得了重要进展,欧元开始启动成为欧洲各国的统一货币,欧洲联盟也在加强独立的欧洲防御力量。中俄两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并共同发起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中俄两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俄国前国防部军事合作局局长、地缘政治学院副院长列。伊瓦绍夫甚至认为,世界不能容忍美国称霸,欧亚大陆在形成新世界秩序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罗斯、中国、印度和伊朗是一种四角,正是它们可以为世界秩序打下基础。多极化的趋势符合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因而是一种挡不住的潮流。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所说,“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的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互相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虽然多极化进程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的发展而受到了一些挫折,但多极化趋势也在发展之中,并不由于美国的强大而消失。美国的单边主义正在受到美国的盟国的批评,连与美国关系最密切的英国人也认为,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正在反对美国自己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和世界机构,欧洲人对美国不需要欧洲这个盟友的情况表示强烈不满。况且,美国国内也有反对单边主义和主张与大国合作的呼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琴夫。奈等学者严厉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他们指出,美国的力量不仅在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也在于听取其他国家的声音,美国忙于制定各种规则,但这些规则只是给别人订的,美国的单边主义甚至美国的霸权战略、帝国战略是布什政府内的强硬派推动的,但“越来越多的外交政策分析家认为,华盛顿越放纵自己的单边主义和军事本能,它目前的超级大国地位会衰落得越快。自高自大是有弊端的,必定导致反感情绪上升,只有奉行多边主义才行得通。”如果美国继续注重军事,那么美国就会被注重经济的国家所取代。实际上,多极化趋势固然有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一面,但也有对美国实际上有利的一面,多极化趋势也符合美国真正的国家利益。当然,我们也应当同时看到多极化本身的一些消极作用。

全球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挑战

全球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商品、服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大量、自由地流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加速了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大量地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由于商品、服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总量不断的增大,进一步深化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和一体化程度。 2、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大国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局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增长,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更加紧密。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整体经济变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日益增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既深受外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也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3、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参与国际活动的国家的增多,为了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北汽有限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研究争夺市场,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这种竞争在宏观上表现为国与国之间关于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竞争,微观上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关于经营战略、品牌、资金、成本、市场等的竞争。 4、二重性。对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能够获得发展本国经济所需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经济主权的侵蚀、激烈的竞争、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等。

论中国经济掘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论中国经济崛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奥运开幕和国庆阅兵都是让世人惊羡及国人震奋的场景,但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并且确定中国在世界舞台再度崛起的是,外汇存底超越两兆而位列全球之冠,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超越日本和德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恐慌与萎缩,中国的经济仍然以近两位数之快速成长,带领着全球步出了这次经济崩溃的危机,这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中国掘起自然引起不少有心人的妒忌。而令已经是陳腔濫调的“黃禍论”與“中国威脅论” ,再度死灰復燃,演变成“中国经济威脅论”。其主要论调是全球之资源及财 富有限。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必然会依赖侵占或掠夺其它地方的资源及财富。进而影响或剝夺其它地方经济成长的机会。这种似是而非的立论,不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更进一步促使不少国家正考虑立法以抵制和中国正常的经济贸易与交流。这种恶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彻底防范及杜绝的。 其实这个论调基本的立论是全球之资源及财富有限,严格说來只適用於原始社會。并且真正有限的只是全球之资源,自從人类发展出耕作技术之後,就可以利用资源而创造及累积财富。不过其速度非常缓慢,而不易察觉。全球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 1000年不过增加了15%,根本可以视为常数。是以一个人或国家要想累积财富,必须得侵占或掠夺其它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所以说为富不仁和无商不奸,在当年的确是有其道理。 隨著人类的进步,发展出制造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後帶动起科技和金融创新,以及国際贸易和资金交流的趋勢,人类得以快速的创造及累积财富。个人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侵占或掠夺他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累积财富的目的。

环境巨变下的全球策略规划

环境巨变下的全球策略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主任黄恒奖主讲 真正重要的全球化心态,不会太偏重功能性的专业,而是有综观全局的能力,能包容矛盾、把改变视为机会…… ----------------------------------------------------------- 谈到国际企业的策略,第一个要谈的是竞争策略。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达到任务与目标的方法。早期国际企业走的是「入境问俗」式的策略,就是依照他国的法律约束、商业习惯来发展策略,属于零散式的策略。但是后来跨国企业的目的不同了,是为了协调整合,善用综效,建立全球规模经济效果。 因此,跨国企业经理人所要具备的知识就分了几个层次。第一、跨国界的交易知识,像开信用状等;第二、区域知识,譬如你对亚洲市场或欧洲市场特别了解等;第三层是最困难的跨文化知识。你要把东方人与西方人背后的价值观、道德观弄清楚,这非常困难。 在这个情形之下,企业该怎么调适?这与全球化心态

(mindset)有关,也就是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技能。全球化心态包括要有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观点、产 业的专 业技术;比较困难的是要具备文化调适的能力,及管理多样 化的能力。真正重要的全球化心态不会太偏重功能性的专 业,而是有综观全局的能力。跨国企业必须包容矛盾性,要具备能适应环境的流程,把改变视为机会,同时接受改变是常态。 跨国企业是演化而来的。从演化的过程中,海外市场涉入程度不断在提高。企业随着演化的进行,唯一会改变的是心态障碍的排除,胆子会愈来愈大。从过去「因地制宜」的时代,一直走到偏向中央集权的策略,企业其实不断在这两者之间.摆荡。 全球策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价值链。这与生产地点的改 变,以及生产 活动的切割有关。也就是运用各个国家最有效的条件与专业,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活动,最后完成一个产品。现在的电子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此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使得各种外部阻力也随之增加。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再者,曾被公认的世界大国,也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心存不轨。这预示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这也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中国面对危机,应当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趋利避害、把握机遇、苦练内功。 一、中国所面临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一)政治局势 1.新兴大国崛起,美国重返亚洲。自2011年至今,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这次重大变化缘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美国此次返亚目的除了遏制俄罗斯,控制日本、印度,更主要的是防止中国和平崛起。以确保美国对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主导权,是明目张胆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举动。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近来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美国“重返亚洲”所导致的中美关系结构

性的变化不无关联。 2.周边国家躁动,威胁中土安全。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很不平静: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声称要制裁并夸大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影响力,将稳定东亚的“责任”推给中国。中国将面临复杂局面:中朝关系友好,需要维护;朝鲜核问题,又不能坐视不管;南海争端未完待续,菲、越很清楚仅靠自身力量难以与中国抗衡,于是紧拢美国。越美军事合作步伐也在加快,南海局势潜流暗涌;中印边界战争已经结束50年,但印度仍每每把矛头指向中国。一方面以中国为主要对象扩军备战,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另一方面与美国、东盟等加强防务合作,防范中国的意图明显;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日方状况频出,“收购”钓鱼岛、频出军机、公然挑衅。由此看出,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挑战是复杂多重的。 (二)经济局势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 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现在中国面临的经济局势有两大难题:第一,旧患未除。导致危机的各类深刻根源,如储蓄率过低、消费和福利过高、财政赤字率过高、政府债务率过高、杠杆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精修订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 化定位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力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品牌竞争力全球化矛盾的二元性,认为结症在于国家政策机制和企业战略机制的双重缺陷,继而初步提出我国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一是整合企业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内涵式发展,二是整合产业、区域、国家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外延式发展。【英文摘要】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tendenc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ization, and of the globalizedcontradictions dualit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Wehold that due to the weakness of both national policy system andenterprising strategy mechanism. Therefore, we preliminarilyput forward of the globalized strategy location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including realizing intensional development of re-merged brandcompetitveness terraces in enterprising and extensional devlopmentof re-merged brands competitiveness terraces in estate、district andcountry 一、品牌竞争力发展的全球化趋向(1)品牌非对称性竞争趋于机制化。WTO等国际性组织的积极推动,促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全球化统一的游戏规则的框架之中,这种共同规则使得全球竞争出现了非对称性,

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挑战及影响

浅议中国之和平崛起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我国安全环境面临六大挑战 挑战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首先,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 挑战二: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了。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既表现为有些国家政局与社会不稳定,也表现为有些国家关系复杂多变,同时,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变数增多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我国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 挑战三: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第一,经济全球化凸显政治因素。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愈益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把经济全球化作为推动政治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工具,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第二,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第三,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许多国家对中国既想借助又充满疑虑,既想倚重又有防范牵制。 挑战四:文化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我国经济落后,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纵向分工的不利地位。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在处于转轨中的我国,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上缺乏约束的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种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生。再加上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浓,政府对环境立法、执法的力度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不够等自身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国外国内原因,我们应积极思考有效对策以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有以下几条策略: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新闻媒体参与环保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的局面,加强环境保护参与活动,在宣传、活动中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思想。 2、建立全社会都参与的环境知识教育网络·加强环境知识教育,提高公众环境知识水平。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网络。建立环境教育协调机构,加强环境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和加强课外环境教育;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二是要开展针对成年人群体的环境知识教育,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发挥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作用。 3、是要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组织的环境教育,提高党政领导的环境政策水平,规范企业组织的环境行为。 为减少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积极作用,中国要走“内外兼修”的路径:对内,必须探索和实践一种适合中国的有益于环境和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要通过国际合作广泛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减少污染排放,涉及企业外部性问题,在增加社会福利的同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法律和政策创新改变企业生产的边界条件,使企业排放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成本,而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排放能降低企业成本。制定并认真执行污染物有偿排放政策是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从污染免费排放到污染高价排放,在社会经济系统内加入新的成本要素,必然会使经济“总成本”提高,使得价格总水平上升。所以,必须动员全社会理解和承受这一后果,

中国国防安全与国际环境的关系分析与展望

中国国防安全与国际环境的关系分析与展望摘要:冷战结束后,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能将对中国的崛起构成长期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边安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以及中国奉行的国家安全政策。 关键词:我国安全环境中国崛起国际战争周边国家冷战后安全利益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世界并不是只有中国,世界上还存在着其它的国家,各个国家之间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不收侵犯和威胁,会不惜动用武力,引发国际战争去解决矛盾争端。于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内部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在此探讨中国国防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的战略趋势。 一、中国国防 (一)、研究我国周边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新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问题最复杂的战略主体。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边界线,陆地边界长达2.2万公里,海疆线长达1.8万公里,邻国众多,强邻不少,领土领海问题自然存在各种分歧。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争取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上来看,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我国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较多共识。从经济上来看,周边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周边国家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地区。综上所述,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维护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意义尤为重大。(二)、中国国防发展历史 我国国防历史最早起于奴隶国家夏,成熟于秦汉时期。兵制建设上由生产力决定,夏商周实行兵农合一自己制,秦的兵役制和汉的募兵制,到唐朝时的府兵制。在国防工程上,伟大的万里长城,就是我国古代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而修建的巨大工程,先后经历八个诸侯国和十多各王朝的构建,到明朝时才具现在的规模。另外,我国少数民族也在东北修建称为边保线长城。为了加固边防,我国古代一般采用从内地迁徙居民到边疆垦荒和利用戍边军队屯田等办法,其实质实在经济上使游牧民族向农业转化,以消除动荡因素,利于汉族的长期居守。始于明代的海防建设对抗击倭寇的侵扰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到了近代,十九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为了开辟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始把目标转向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尖炮利", 腐败的清王朝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时,一些有学之士提出了国防体制改革和武装力量变革,并建设了一些国防工业,如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弃过去的对周边小国的守藩政策,转而从屏蔽边疆出发,实行藩篱政策。中法战争中的援越和甲午战争的援朝战争也是中国国防的重要住成部分。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当时全国军队主要由北方的北洋军和辛亥革命后南方发展起来的革命军住成.这些军队大都实行幕兵制。1912年,袁世凯公布陆军官制,统一了军制并正式实行军衔制,奠定我国现代军衔制的基础。在民国年间,中国各地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北伐战争,将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他实行对内高压,对外屈服的政策,中国的国防实力衣然弱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

跨国公司全球化策略概要

跨国公司全球化策略 并不是每一个跨国企业都能够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上找到市场机会。一些跨国企业在心态上、策略上和执行上发生了很多错误,外资企业在中国亏损、倒闭、撤资的事件屡屡发生。 根据商务部2004年中期报告,截至2004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达49万家,累计使用外资5450亿元。全球500强的大多数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独资企业或办事机构。但并不是每一个跨国企业都能够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上找到市场机会。一些跨国企业在心态上、策略上和执行上发生了很多错误,外资企业在中国亏损、倒闭、撤资的事件屡屡发生。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总体上跨国公司全球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营销中存在着以下4个方面的通病: 通病之一:“全球化策略”全球统一 很多跨国企业一味地将本土成功的经验模式生搬硬套在中国市场上,在中国市场上无条件照搬和执行。这一点集中表现在盲目地推行总部认为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营销推广中坚持所谓的广告信息的统一一致,大量采用总部稿件(Adoption),而中国的营销和执行团队在上述问题上是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西门子公司Xelibri 系列手机的失败是近年来IT跨国公司全球化策略的最大失败案例之一。2003年西门子手机在全推出颇具时尚气息的Xelibri手机,其锁定的客户群体是那些追求“时尚与科技进步的人们”。他们认为:手机已经迎来设计革命,而技术和功能仅仅是手机的基本功能。 但是以时尚和设计为卖点早已不是什么新的市场概念,Xelibri手机定价平均在2500~4200元人民币,如此之高价位,对于其锁定消费群体如在在校学生和年轻上班族来说,实在是太贵了。在营销推广上,Xelibri的全球化策略让西门子公司血本无归!在其发动全球的广告攻势中,那位男扮女装的喜剧明星出现在全球各地的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中。由意大利公司拍摄和制作的Xelibri系列广告实在无法激发起中国时尚消费群的消费热情。 同时,Xelibri在中国发布的时候,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和连接西门子公司在中国形成的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资产,在广告和印刷品通篇的文案中,没有任何一点Xelibri和西门子公司有关联,在消费者眼中,Xelibri更像一个不出名的新品牌。 2004年5月,西门子公司宣布停止Xelibri手机的生产和推广。Xelibri 的失败告诉我们:全球化策略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务必要结合各个市场的特殊性,进而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地市场情况的本地执行方案。没有中国市场化的全球化策略在中国是很难成功的。 通病之二:营销歧视 “营销歧视”是指在商业行为过程中生产商直接或间接地针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有意无意地采用不同的营销标准或营销行为方式。“店大欺客”是对“营销歧视”最好的理解和诠释。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营销歧视”事件不断发生。1999年3月东芝笔记本补丁事件引发了上千名中国东芝用户的集体诉讼。2001年12月波及全国的“砸大奔事件”和全国范围内对几十辆奔驰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更让人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的新崛起,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它自己历史上的几个盛世王朝也不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无不通过战争、征服、扩张、侵略、掠夺和列强之间的争夺来实现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非正义。中国新崛起则完全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中国这条发展道路是在总结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抉择。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决不做损人利己之事;强大了也决不威胁他人,永不称霸。作为一个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和平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使五分之一人类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裕文明,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中国发展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这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虽然带有鲜明的中国个性,但具有世界的普遍价值和意义。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入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为世界的减贫、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发展解决了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并视它们逐步走向了支付的道路。这不仅解决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也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经济方面: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她的发展必定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多契机。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日趋重要,她也占领决定经济发展的一席之地。政治方面: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互通有无、互惠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和平崛起战略有利于建立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差距,在世界历史逐步向后工业化时代迈进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因此,有必要更主动地融入世界,追赶历史潮流。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自有世界历史以来,中国与世界历史要么没有联系,要么在这种联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在我们与世界历史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的时候,又有人担心中国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同时我们也担心世界对中国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应该承认,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既有可能出现世界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同时如果我们不注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可能对世界产生消极影响,而和平崛起的提出就是为了扩大积极影响,遏制和消除消极影响,建立中国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本身是世界历史的产物,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还不充分的时候在薄弱环节的产物,更有必要通过主动参与全球化来促进世界历史的发展,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创造更多的条件。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201322035远尚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此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使得各种外部阻力也随之增加。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再者,曾被公认的世界大国,也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心存不轨。这预示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这也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中国面对危机,应当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趋利避害、把握机遇、苦练功。 一、中国所面临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一)政治局势 1.新兴大国崛起,美国重返亚洲。自2011年至今,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这次重大变化缘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美国此次返亚目的除了遏制俄罗斯,控制日本、印度,更主要的是防止中国和平崛起。以确保美国对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主导权,是明目胆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举动。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

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近来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美国“重返亚洲”所导致的中美关系结构性的变化不无关联。 2.周边国家躁动,威胁中土安全。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很不平静: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美国声称要制裁并夸大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影响力,将稳定东亚的“责任”推给中国。中国将面临复杂局面:中朝关系友好,需要维护;朝鲜核问题,又不能坐视不管;南海争端未完待续,菲、越很清楚仅靠自身力量难以与中国抗衡,于是紧拢美国。越美军事合作步伐也在加快,南海局势潜流暗涌;中印边界战争已经结束50年,但印度仍每每把矛头指向中国。一方面以中国为主要对象扩军备战,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另一方面与美国、东盟等加强防务合作,防中国的意图明显;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日方状况频出,“收购”钓鱼岛、频出军机、公然挑衅。由此看出,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挑战是复杂多重的。 (二)经济局势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

企业战略-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及战略演进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XX企业正在进行品牌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该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品牌国际化对策 中国皮鞋行业年产量27亿双,出口创汇37亿美元,是世界制鞋大国和出口大国。XX 则是国内的制鞋“大户”,2002年产鞋量超10亿双,产值300多亿元,外贸出口6.67亿美元并孕育出领先鞋王康奈(2002年同时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鞋业巨鳄吉尔达(200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奥康、红蜻蜓(2002年获中国名牌)。XX鞋业已实实在在发展成为中国鞋业中生产规模大、市场份额大、优秀品牌多、产业结构完善、出口创汇势头强劲、行业配套齐全、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重点地区之一。XX市现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2002年年产值256亿元月占全国的1/10。现在已有2个品牌:庄吉和报喜鸟获“中国驰名商标”,35个品牌达到国家优等品,10家服装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这些都是全国之最。目前,XX服装在全国设连锁专店大约一万多家,并且在全国各类服装评比、比赛中均获大奖,整体水平在国内已处在领先地位。面对21世纪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接轨;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摆在我们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XX企业正在致力实现的光荣与梦想。 XX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举措 品牌标志国际化 XX的一些知名企业已在品牌标识进行了国际化的设计,为品牌国际化作好了准备。如庄吉在1996年组建集团时,便请企划公司对“庄吉”商标重新设计包装,将“庄吉”商标中文设计成针线纽扣图案,英文为“GEORGE”,庄吉语意为“庄重一身,吉祥一生”。1998年为与国际接轨,对公司商标重新进行了设计,将英文JUDGER和中文庄吉组合为商标,英文取其鉴赏家之意。选用黑白色象征高雅,国际永恒的色彩注册商标。XX企业家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品牌标识的国际化中充分溶入民族元素。奥康原名奥林,当注册商标时,得知所要注册的“奥林匹克”是国际共享、不能注册,就将“奥林”改为“奥康”,取“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之义,“奥康”品牌诠释一开始就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契合国际精神。“AK”标识与奥康几乎同时推出:A、K是“奥康”两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组成奥康集团标志的主体,字体粗犷豪放,呈中国传统图腾凤凰形象,红蓝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A为列26个英文字母数序之首;K是英文“王者之冠“的首写字母,AK组合造型,明确意喻企业全体员工怀有勇攀高峰,力创顶尖产品,塑造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凤凰形象使企业产业报国,恪守公正、平等互利,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高尚的“仁以取予”的道德精神与经营理念。得以充分表达。英文字母与中国的凤凰形象完美结合,符合国际化的趋势,又体现自己鲜明民族特色。 海外营销即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逐步建立海外的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 XX企业的国际化营销沿承专卖营销的成功经验,不断在国外开出自己的专卖店。2001年1月XX康奈鞋业第一个代表XX乃至中国在时尚之都巴黎的第19街区开出了专卖店,

全球化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全球化对战略管理带来的影响 自8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很多企业为寻找新的发展,以不同程度和方式与国外企业联手。同时由于外资外企的特殊政策,有先见之明的国外企业也纷纷相中中国庞大的市场,入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结合在一起,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些重要因素将成为国内市场竞争的组成部分。体制、市场直接与国际接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这样就把中国的企业直接推到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物流、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各地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共享客户资源和消费信息。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经济开放度与该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成正比。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加速了国内、国际竞争,在新全球经济体制下规则、对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对中国新生的企业战略管理、传统经济模式带来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经济的全球化涉及各个领域,影响国内人民的生活、消费、价值观。国内企业只有在求生存中被迫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例如:麦当劳、肯德基的连锁店在全国各地快速拓展。80年代,日本的电器,90年代的汽车、手机。从好又多,家乐福到今天的沃尔玛,欧尚等大型超市。就连国外的食用油今天也占据了中国大半天下。同质化的生活方式在国内蔓延,人们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从未有过的包容和欣赏,对特定产地产品的忠诚度日益淡薄;给本土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就我们所见到的成都现状而言,曾经辉煌的商场在竞争中纷纷倒闭。红旗商场如果不走出自己特色的“小区连锁”模式,我想早已不复存在。就是在目前,与国外大型超市相比他也是举步维艰,前途暗淡。 二、全球化对企业的科技、资金方面战略带来的影响 首先,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起步较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相反,发达国家由于国内市场饱和,急需为多余资金寻求出路。从日益递增的外汇储备就显然看出国外资金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之多。而且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经过上百年经营,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更能适应市场的竞争,这给我国刚起步的市场经济企业带来强烈竞争和严重威胁。一方面,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世界经济运转所制定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们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远不可及的,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由于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科技安全、积极跟踪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保守我国的重大科技秘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虽然是无国界的,但是科技能沟带来的利益却是有国界的。目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国家科技秘密管理体制也在发生变化,科技秘密面临着对外开放和政府管理体制转变的双重挑战,其复杂性和难度是空前的 三,全球化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战略带来的影响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企业还处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生产模式,生产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开发也需要大量资金。采、供、销的物流链还极不完善。这样给产品附加更高的生产成本。而国外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使之能节约可观的成本。例如,在广告费方面,百事可乐公司在每个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使用相同的电视广告,每年大约节省了2,000万美元的费用。使企业对其向顾客营销产品及服务的方式实行标准化。各种各样的企业,如电器业的索尼和松下、快餐业的肯德基、零售业的班尼顿(Benetton)和宜家(IKEA)已开发出能在全球市场普

中国崛起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在读过《中国震撼》一书之后,我仔细思考着书中带给我的种种由中国发展进步带来的“震撼”。是的,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腾飞,以至今日成为亚洲经济最强国家。加之上世纪末的港澳回归,更是为我国的团结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蓝图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书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对待世界的态度。 张维为在书中谈到,中国打开国门后,不仅迎来了世界,而且也融入了世界——中国正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的活动,争取与自己的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虽然西方还有部分国家在某些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并且正在创造一种符合自己社会历史与社会要求的、与美国现代民主相抗衡的政治体制。不管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者团体组织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中国必然昂首登上世界的舞台,塑造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的命运正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在“外树形象,内修气质”的前提下,学会用世界性的语言来与国际社会对话与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轨,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破解难题,以国际贸易通用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贸易行为,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除了通过《中国震撼》了解到中国现状,最重要的我从书中获得了对我们国家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会被被西方的一些不实或偏颇的报道蒙蔽,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和心理。但是这是不可取的。正如书中所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在准备基础设施,而美国在准备对伊拉克的战争,一个准备的是建设,一个准备的是战争。谁在以更加积极稳妥的姿态前进,而谁又在扰乱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目了然。而且近年来不只是国家层面,许多中国企业也都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华为成功打入瑞典的市场,联想公司打出了中国品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语言,各个大学争办孔子学院。所以,中国一直在建设,在发展,需要的是和平的环境,也正是我们普通群众所希望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有很强的底气,很足的自豪感。 但是在发展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腐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低收入群体多、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困难、劳动市场纠纷冲突多发、部分区域的民族问题和恐怖组织的破坏。这些都是未来中国需要继续面对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味地看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只会使得我们陷入对未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重点复习

整理者: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戚爱静 第一章战略管理与竞争 1.定义战略竞争力、战略、竞争优势、超额利润和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竞争力:一般当一个公司成功地制定和执行了价值创造的战略时能够获得。 战略: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竞争优势:当一家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无法模仿时,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超额利润:指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获得的利润。 战略管理过程:是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风险:一项特定投资盈亏的不确定性。 2.描述竞争环境和条件,并解释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如何促使其形成。 环境:超级竞争:市场稳定的假设已经被不稳定和变化的观念所取代。 条件:1)全球化:全球化为在当前竞争格局下竞争的公司增加了机会; 全球化公司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文化敏感性决策; 全球化在许多维度上使评判公司业绩的标准变得更高。 2)技术进步:技术扩散和突破性技术;信息时代;不断增加的知识密度。 全球经济:指货物、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超越地理界限自由流通。 全球化:指反映在商品、服务、金融资本和知识跨国界流动中的国家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 战略柔性:指公司用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需求和机遇的一系列能力。 3.利用行业组织模型(输入/输出模型)解释公司如何获取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的行业组织模型解释了外部环境对公司战略行为的决定性影响。) 1)研究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环境。 2)选择超额利润潜力巨大的市场。 3)找出该行业专区超额利润所需的战略。 4)发展或购买实施战略所需的资产和技能。 5)利用公司优势实施战略。 4.利用资源基础模型解释公司如何获取超额利润。 (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其独特性是企业战略和超额盈利的基础。) 1)找出公司资源,研究其对竞争者而言的优势与劣势。 2)确定公司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可以让公司做些什么以战胜竞争对手。 3)确定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多大程度上增强其竞争优势。 4)定位于有吸引力的行业。 5)选择能使公司最大程度利用其资源和能力来发掘外部环境机会的战略。 资源: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要素,如资本设备、员工技能、专利技术、资金以及有才能的管理者。(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本) 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胜其竞争者提供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和能力。 5.描述愿景和使命,并讨论其价值。 愿景:对公司期望最终成为什么所作的描绘。 愿景反映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和志向,以此来吸引员工,甚至是其他利益相关者。 使命:指明了一个公司从事的和想要从事的业务,以及所要服务的顾客。 使命塑造个性,鼓舞员工,照顾到利益相关者。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由衰到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年:1、百年衰落,是在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2、百年奋战,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3、百年复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50年左右。这百年复兴,我又把它分为三个30年,这是一个大略的思维。30年打基础,1949-1978年;30年崛起,1979-2009年;3.30年复兴,2010-2040年。 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这么一个可预测的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的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由初级发达的现代化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整个文明形态将由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第三,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发达的强国。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由低端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型)转向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口结构(纺锤型)。我估计中国在未来50年里面,将跨越两次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将会基本上实现,可能还会延续和进入第三次现代化。 中国崛起的四大机遇 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21世纪有千载难逢的四大机遇。第一,中国的崛起,刚好处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跨越这个文明变革期,这种文明变革期有可能使中国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国的跨越式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实际上,这种发展已经发生了,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在对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第二,全球化大趋势和亚太的崛起,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世界舞台。如果没有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我们回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发生。西方国家是用什么手段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呢?用强权、用侵略、用殖民主义。它用大炮,用军队打开它想要进入的国家的大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它都要依赖世界,西方国家先行的工业化是用大炮、用暴力、用殖民主义向世界拓展。但中国,非常可惜,不能用军事、暴力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在我们前面有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动用不了这些工具。其次,现在其他的国家也在文明崛起,你也不能动不动就用暴力的手段。我们只能用和平的手段,生产全球化、产业链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的、正当的、非常灵活广泛的机制和手段。而亚太的崛起,本身对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助力,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世界舞台。第三,世界面临的三大危机,就是前面讲的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冲突的社会危机(特别表现为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冲突的国际社会危机)、以及人与自身冲突的精神危机。这三大危机给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超越西方国家进行文明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迫使中国要转,走旧的路是走不通的。而中国的文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可能是超越性的,它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范式。应该在两个世纪之交,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说法。“北京共识”是一个英国的学者提出来的,他把在一个政党的领导下面,采取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而按照亚当斯密搞的自由市场经济叫做“华盛顿共识”。这两个体系、两种模式、两种理念的较量,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检验。这次金融危机对“北京共识”,对中国的文明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销,大家看到这种模式真的是非常厉害。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国外的学者说,中国会崩溃,有人会说中国会负增长2%-4%,没想到,我们成功“保八”,而且是8.7%。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我们终究非常成功的化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这是让全世界惊讶的。我相信中国崛起的文明范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会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反思。我们这种范式在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文明组织中的政治民主,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第四,世界国际政治版图走向多极化,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没有多极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非常困难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将会全力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