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实验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一、引导于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学习不仅仅是要知道得到什么结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寻求结论的过程。

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工具、途径,让学生利用已有学具动手操作实践,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诱导点拨,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知识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先让全班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寻找测量圆周

长的方法,当一组学生为寻得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滚动法)而得意时,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游泳池立起来滚动一周吗?”有同学说:那是不可能的。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使学生自主验证使用滚动法的局限性。过后,又进入思考。紧接着又有一组学生兴奋地汇报他们组也研究出一种好办法(绳测法)。此时我不出声,轻轻地拿出一个溜溜球,抓住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使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组的办法吗?”通过学生再次认识到用绳测法也不能测量出所有圆的周长。于是,全班同学再一次陷入沉思之中。此时,有同学提出圆的一周是一条曲线不好测量,直径或半径就能知道圆的周长?顿时,有几个同学恍然大悟,那只要知道直径、半径与圆周长的关系,通过直径或半径来求圆的周长就可以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到底它们有什么关系呢?”针对他们此时的需要,马上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从而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能把游泳池立起来滚动一周吗”,“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能用绳测法量出它的周长吗?”两个问题诱发他们把本节课知识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探究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一次又一次的认知冲突,一步又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探究

本节知识的欲望,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圆的周长公式的由来。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样,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不用扬鞭自奋蹄”,是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二、导于学生的探究方法上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研究、实践中学习数学。这样,才能既习得人类正确的认识成果,又具有人类认识过程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能力。为此,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如:直觉猜测、画线段图、画示意图、列表等,并结合适当的题材展示学生各自的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在“园林工人用盆花摆成了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上都摆花,每条边上各有8盆花,正方形的四条边上一共摆了多少盆花?”一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多种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即有的用画图的方法,然后数出有几盆花;有的用列式计算方法8×2+6×2,并用画图进行说明;有的认为四个角上的花计算时重复了,应该8×4-4;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即:正方形四条边上的花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

一端种树的情形,只要算出间隔数就是花的盆数,每条边是7个间隔数,所以有28盆花。学生所采用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或许有优劣之分,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探究方法上的指导,教师应采用“适时指导与适时点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步积累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