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教学案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教学案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教学案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教学案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前导航

情境导入

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

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绝版地、江

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的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

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勾画出

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

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什么时候开早的?

当时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目标解读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集功过于一身,隋文帝如此,隋炀帝也是如此;了解隋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自主预习

1.隋文帝为什么能使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3.设计一幅隋朝大运河走向的示意简图。(标出中心、南北端点、自北向南四段的名称)

要点精讲

知识点一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

(1)时间:581年

(2)建立者:杨坚,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

2.隋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的富庶

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献统考》)

相关链接

1.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改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己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

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2.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的。隋文帝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中央政制行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六部(吏、礼、兵、刑、户、工)制;地方政制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制。同时,又采用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寓兵于农,府兵在农时耕种、闲时练兵,轮番宿卫,或临时调遣。其次是废除魏晋南北朝以来维护世族豪门权益的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制度。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使刑律简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为积谷防饥,故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有鉴于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文帝又开科取土,并设秀才科,开后世科举制之先河,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文帝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将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统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3.隋文帝后期经济的繁荣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隋朝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耕地面积大量增加,隋初为一千九百多万顷,二十多年以后,增加到五千五百多万顷。农作物的产量增长较快。隋文帝即位之初,府库空虚。十多年以后,政府的府库已容不下各地征调的绢帛,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库。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正如《贞观政要?辩兴亡》里所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仓库的丰实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

知识迁移

1.隋文帝为什么能使南北重归统一?

自东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经过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趋同于汉族,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而陈后主统治腐朽,不得人心。

2.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隋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延续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使经济上同样繁荣的黄河、长江两流域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推动了民族融合,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唐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人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隋文帝统一南北所起的作用,其功绩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生活在线

与民生息,国家才能繁荣,统治才能长久。隋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国家就出现了“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的富庶局面。这说明隋朝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考查隋初经济繁荣的原因。

答案特点:隋朝储积的粮食、布匹等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经济富庶。

原因: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识记指导

隋的建立可用“1、2”来记忆。“1”代表一个人物——隋文帝杨坚;“2”指两个时间——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图文点拨

教材第2页图片“隋文帝”

隋文帝,(541~604),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其女为周宣帝皇后,他成为静帝的外祖父。公元581年二月,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

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后梁;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南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隋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由于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被外国人看做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教材第3页“隋陶甲马武士俑”

1982年陕西省西安市郭家滩罗达墓出土。高27.1厘米、长20.5厘米。此俑头戴尖顶兜鍪,身穿明光铠,肩披覆膊,胸前有两圆护,下身着战裙,脚蹬长靴,坐马披以铠甲,是当时重装骑兵形象。文献记载,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较完备的马铠,南北朝时期已较普遍使用,这和当时少数民族长于骑兵作战有关。身穿铠甲的战士骑着穿上马铠的战马为当时的重装骑兵。隋朝时,军队的主力仍旧是这种重装骑兵。隋炀帝进攻高丽时,就动用了骑兵40队。

教材第3页“隋疆域图”

隋朝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西9300里,南北近15000里,东南临海,西至今天的新疆,北至今天内蒙古杭锦后旗西。课本上的地图反映了隋朝的疆域形势。

教材第3页“想一想”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教材第4页“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文帝杨坚前后在位不过二十四年,经过他的苦心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富庶局面。

典题精讲

例1

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近四百年的政权分立时期,隋王朝建立之后结束了这种局面。你知道隋朝是由下列哪个人建立的吗?()

A.刘邦

B.刘秀

C.杨坚

D.杨广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答案 C

方法点拨本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朝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了西汉,刘秀建立了东汉,而杨广则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

例2

隋朝建立8年后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这一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年代的掌握。589年,隋灭陈,统一了全国。

答案 B

方法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开始开凿大运河,618年隋朝灭亡。

知识点二贯通南北的动脉

1.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2.意义: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相关链接

1.大运河饮誉世界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与古老的长城一样,我国的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世界闻名的苏伊士运河长160公里,巴拿马运河长80多公里,隋朝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0多倍,巴拿马运河的20多倍。就开凿时间来说,隋朝大运河更是遥遥领先,它开凿于公元7世纪初,而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直至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才开通。隋朝大运河工程浩大,河道的水深和宽度以及通航能力,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隋朝大运河要穿过黄河、海河、长江等大河,经过许多高低不平的复杂地段,其建造技术当属世界一流。2.扬州大运河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它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从江苏的扬州到淮水开一条运河,取名邗沟,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运河)。到了隋朝,为了沟通南北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包括邗沟在内的大运河,形成了全国运河系统。

3.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

(2006年5月24日)杭州网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

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在此,我们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知识迁移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运河的开通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生活在线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点拨从大运河具有的历史价值进行阐述。

答案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识记指导

大运河的概况可用“3、4、5”几个阿拉伯数字来记忆。

“3”是三点: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是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是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图文点拨

教材第4页“杭州拱辰桥”

位于浙江杭州大关桥之北,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拱辰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和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现在的这座拱辰桥。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米,合大孔的1/15.8;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桩基础结构,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教材第5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而成,南通余杭,北通涿郡,全长2700余公里。

该示意图需要熟记三点(中心、南北端点)、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教材第5页“大运河苏州段”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起自西北与无锡交界的五七桥、东南止于与浙江交界的鸭子坝,全长80多公里,沿线文化遗存丰富,人文气息浓厚。京杭大运河与同被称为人类两大奇迹工程的长城相比,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通航价值,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

教材第6页“皮日休《汴河怀古》”

皮日休说,世人都认为隋朝因大运河而亡,但大运河却为后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世之人对大运河多有依赖。如果没有隋炀帝利用运河进行巡游的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与大禹相比。他认为大运河贡献卓越。

教材第6页“想一想”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典题精讲

例3

(2012·福建福州)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工程是()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工程的掌握。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答案 D

方法点拨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长城是秦朝时修建的,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是秦始皇修建的沟通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运河。

例4

(2012·山东泰安)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解析“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的意思是北边连通涿郡(今天北京)的渔业商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故答案为C

方法点拨“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在赞誉大运河在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易误易混

大运河自北向南四段的顺序容易混淆。正确的顺序应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

河。

名师解惑

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秦朝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隋朝结束了东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

(2)都创立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都兴建了重大工程。秦朝修建了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4)都是短命王朝,都经历了两代皇帝。秦朝存在了15年,隋朝存在了37年。

(5)都实行残暴统治,引起人民的反抗导致灭亡。

(6)都给后世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后世被迫实行宽松政策,出现繁荣局面。

知识构建

隋的建立:581年

隋的统一隋的统一:589年

隋的隋的富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统一中心:洛阳

与大南北端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运河大运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检测训练

1.下列哪一项不是隋文帝所为()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改革前朝制度

D.开凿大运河

2.今天的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隋朝的政治中心是()

A.洛阳

B.涿郡

C.长安

D.余杭

3.隋文帝是在灭掉南朝中的哪个政权后使南北重归统一的()

A.宋

B.齐

C.梁

D.陈

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5.(2012·江苏扬州)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6.(2012·黑龙江鸡西)“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7.(2012·重庆)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8.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B.该工程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D.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9.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

河南段终于于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

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

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都江堰图二:隋朝大运河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

(2)两人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1)上述材料评论的是哪条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

(2)材料中的“禹”“功”指的是什么?

(3)你认为皮日休对大运河开通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解析: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

2.C 解析:隋朝的都城在长安,长安即是政治中心。

3.D 解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4.D 解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出现在唐朝。

5.D 解析:隋朝商人走水路从余杭到洛阳,依次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而不必经过永济渠。

6.D

7.A

8.A 解析:图片是隋朝大运河,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

9.(1)图一:防洪灌溉;图二:运输。(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也可)

(2)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只要答出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即可)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意思相近即可)

(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10.(1)大运河;隋炀帝。

(2)大禹治水。

(3)正确。皮日休主要肯定了大运河开凿的积极作用,在大运河的开凿过程中,虽然劳动人民承担了沉重的徭役、经济负担,但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径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功在千秋。

课后习题解析

每课一得

通过阅读,让学生知道,除了大运河,世界上还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具有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运河。

材料阅读

学生应弄懂原文大意,弄清材料出处。

材料阅读中提出的“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这一问题可放入课外活动一块解决,不做单独要求。

自我测评

画出大运河四段起止的示意图

学生应弄清大运河自南至北四段运河的顺序,并能准确地表示出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完整版】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序号 1 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遗传的多样性 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教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具图片、挂图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授课内容: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 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 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分组统计交流 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 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 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 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 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 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 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 胞生物 (二)遗传多样性 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 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 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 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 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 学生观察 师生归纳、得出结 论 学生讨论,举例说 明 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 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 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 交流的机会。并布置学生建立生命档案 册。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1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1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等。(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 散文。(3)比喻知识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分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例:露似珍珠月似弓。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例: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判断方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

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是看是否有本体和喻体。作用可使事物、具体可感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嗡()酝酿()抖擞()朗rn()wǎn()转hōng()托静m()jinzhung()应和()风筝() li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 lio()草掺和()挣扎()眼花lio()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文中比喻。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体会优美的情境 1、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方法(或顺序)春草图嫩、绿、

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全集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精华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盘随

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教学案新人教版

17 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学习重点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学习难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剪裁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点几名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然后老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家人对 它的态 度结 局 小猫对我 家的影响 第一只猫隔壁要 来的 花白很活泼喜欢死 亡 难过、酸 辛 第二只猫舅舅送 的 黄色更活泼,更有 趣 喜欢丢 失 愤恨、诅 骂,怅然 第三只猫蜷伏在 家门口 花 白, 不好 看, 很 瘦, 毛烧 脱 忧郁、懒惰不大喜 欢它,若 有若无, 不注意 死 亡 难过,良 心受伤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性的感知,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教学提示‖ 此问题的设计,就是要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8章人体的营养 检测试剂反应现象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蓝色变紫色 维生素c 吲哚酚试剂(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蓝色变无色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属于有机物。“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水:占体重60%—70%,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缺钙患佝偻病,缺铁会贫血,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糖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体内贮备 的能源物质,起 保温、缓冲作用 蛋白质:构成人 体细胞的基本物 质,是人体生长 发育、组织更新 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导致多种疾病。 4、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管包括口腔(开始)、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结束)等消化器官。功能:容纳、磨碎、搅拌、运输。 消化管种无消化功能的器官为咽、食管、大肠、肛门。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5、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开始的器官相关消化液消化后产物 糖类口腔唾液、胰液、肠液葡萄糖 蛋白质胃胃液、胰液、肠液氨基酸 脂肪小肠胆汁、胰液、肠液甘油和脂肪酸 6、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9章人体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有水、7%蛋白质、0.1%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功能: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成熟无细胞核,中央凹的圆饼状。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男:5.0ⅹ1012个/L,女:4.2ⅹ1012个/L)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HB)太低,就是贫血。 白细胞:(4—10)ⅹ109个/L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红细胞和白细胞由红骨髓产生。 2.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 纤维蛋白原。 3.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 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5.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 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6.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 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10%,自行恢复;失血>30% (1200-1500ml),危机生命。 8、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 AB型和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防止血型不合,红 细胞会凝结成团。) O型为万能输血者,AB为万能受血者。 9、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 管腔最小 10、血液循环的动力 来自于心脏。看左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A 左心房、B左心室(壁 最厚)、C右心房、D 右心室(2)说出血 管a主动脉、b肺动 脉、c肺静脉、d上腔 静脉、g下腔静脉 (3)e、f为瓣膜, 只能单方向开放,作 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分别说出流动脉 血和流静脉血的心腔 和血管。流动脉血:A、B、a、c 流静脉血:C、D、b、d、g 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1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起 点)→主动脉→全身各部 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 腔静脉-→右心房(终点)。 血液与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组织换气),血液动脉血 变为静脉血。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起 点)→肺动脉→肺部毛细 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终点) 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肺 的换气),含氧少、颜色暗 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 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肺循环相反 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博动 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13.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 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 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大小的标志。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14.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60秒÷心率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血液流 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5、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 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 收缩压;心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叫舒张压。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50mmHg 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切脉---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于 左手腕部外侧)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 映了食物中贮存能量的多少。 能量大小:脂肪>蛋白质>糖类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 源物质。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 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 量)。 4、肺部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氧气含量低于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检测二氧化碳。 5、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 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7、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 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咽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8、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 管和弹性纤维,有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9、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换气。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三个空) 10、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 11、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吸气时胸廓 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12、肺的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 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的结果是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 13、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 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14、组织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 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15、氧气含量大小:肺泡>血液>细胞 二氧化碳含量大小:肺泡<血液<细胞(正好相反) 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 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3、代谢废物的排出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 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 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 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不是排泄)。 汗液和尿液的成分相同,均为水、无机盐、尿素。 4、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 以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 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5、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输尿管(输送)、膀胱(贮存)和尿道(排出) 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分为皮质(外侧、颜色较深、内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髓质(内侧、颜色较浅)、肾盂(中央的空腔)。 6、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 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 7、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 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 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8、(1)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形成尿液 (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9、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 表皮:外、较薄、无血管、上皮组织,角质层:保护,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生发层: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较厚、有丰富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结缔组织弹性纤维: 弹性,胶原纤维:韧性,还有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最为主要的。 2、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 脑和脑干。(结合课本图p71) 3.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经过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 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经树突:可能有许多,将冲动传入胞体,沿一定的方向传 导冲动 元突起轴突:只有一个,将冲动从胞体传出 4、 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神经节灰质 突起成束聚集之处神经白质 5、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活 动的基本方式。 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 6、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③ 神经中枢:接受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⑤效应器:接受冲 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 脂溶性维生素A 夜盲症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软化症 水溶性维生素B1脚气病 维生素B2口腔溃疡 维生素C 坏血病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管壁厚较薄,管腔最大, 有的内有瓣膜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流速快慢最慢 出血呈喷射状平静缓流慢慢渗出止血近心端止血远心端止血消毒后包扎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基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案及答案

1春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体会本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春景之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2课时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1.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 四人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全班交流。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盼春。“盼望”、“来”、“近”。 1.盼春:请同学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 (1)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 拟人和反复。 (2)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吗?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地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向你走来,一种欣喜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朗读第2自然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 (2)从这一段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先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过渡: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时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7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1)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 ①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质感:嫩嫩的。写出了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用绿色来象征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地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的样子。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棵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

北京市西城区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共分两部分,共31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初中阶段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营养师建议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富含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无机盐 2. 苹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对预防牙龈出血有主要作用的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3.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 B.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 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 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可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 4. 小明为妈妈准备了一份晚餐:米饭、盐水大虾、红焖鱼和鸡汤。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 A. 炒青菜 B. 炸鸡腿 C. 糖醋排骨 D. 馒头 5.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下列有关“食不言”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说话需要力气,不利于保养身体 B. 避免食物由咽进入气管 C. 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D. 有利于保护声带 6. PM2.5颗粒小,可直接入肺,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关于PM2.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穿过肺泡进入循环系统 B. 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C. 其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 D. 是诱发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7.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其成分变化是 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③氧气含量增加④氧气含量减少 ⑤水分增加⑥水分减少 A. ②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⑥ 8. 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以及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最终被人体利用的部位及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 胃吸收作用 B. 肺泡扩散作用 C. 血液运输作用 D. 细胞呼吸作用 9.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特点是 A. 容易与氧结合,不容易与氧分离 B. 不容易与氧结合,容易与氧分离 C.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10.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绘出如下简图。该同学判断B是毛细血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试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目标检测题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一、填空题: 1、食物的营养成份在消化道内被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 2、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进入的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3、消化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4、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成份中,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细 胞的主要组成成份。 5、牙齿的主要功能是、、食物,所以我们应保 护好牙齿。 ) 6、小肠有、、三种消化液消化食物,所以小肠 是消化的主要部位。 7、一个成年人小肠长约5—6米,但其内表面积估计约200平方米,是因为小肠内表面 有、、,增大了其表面积,有利于吸收,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8、食物中的、、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消化道 吸收,而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蛋白质分解为,脂肪分解为 和后才能被吸收。 9、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消化液是,汇集于中。 该消化通过流入小肠,有乳化的作用。 10、胃液是胃壁内的小腺体分泌的,含有酶,呈性;如果分泌 过,会出现返酸,胃痛等现象。 11、馒头、米饭,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后变甜,是由于变为的结果。 12、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吸收部分的和;大肠吸收、 * 和部分;小肠吸收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1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造成的原因主要是 和。 14、肥胖是由于造成的,而身体消瘦可能是造成的。所以,日常生 活中只有坚持做到,才能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15、人体所需6大类营养物质中,、、三类成分,虽

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 二、选择题: 1、下列消化器官中,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 A、口腔 B、食道 C、大肠 D、小肠 ~ 2、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成()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麦芽糖 D、氨基酸 3、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人会患() A、坏血病 B、夜盲症 C、脚气病 D、佝偻病 4、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的部位是() A、食道 B、胃 C、大肠 D、小肠 5、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脂肪和蛋白质| 6、能促进小肠吸收钙和磷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B D、维生素D 7、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A、发芽的马铃薯 B、河豚 C、毒蕈 D、变酸的稀饭 8、可被胃液初步消化的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淀粉 D、蛋白质 9、在消化道中,几乎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A、口腔、食道、胃 B、咽、食道、胃 、 C、口腔、咽、食道 D、咽、食道、大肠 10、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A、水 B、无机盐 C、菜油 D、维生素 11、下列均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糖类、脂肪、无机盐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12、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 A、食管 B、胃 C、大肠 D、小肠 ` 1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 A、胆囊 B、肝脏 C、胰腺 D、唾液腺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 单元测试题(1、2章)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 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 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 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 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 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 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17、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DDT的使用导致鸟类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 B、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C、生物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 D、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 1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19、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5《回忆我的母亲》(第课时)教学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5《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案语文 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生字词及其词义。 2.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重点) 3.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谁都有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培养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韶.关(sháo)仪陇.(lǒng)豌.豆(wān) 管束.(shù) 和睦.(mù) 庚.子(gēng) 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死(nì) 私塾.(shú) 忙碌.(lù) 衙.门(yá) 横蛮.(mán) 和蔼.(ǎi) 差.役(chāi) 不辍.劳作(chuò) 3.理解词语。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佃农:自己没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豪绅:旧时指地方上依仗封建势力欺压人民的绅士。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东挪西借:这里借一借,那里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计地维持家庭生计。不辍劳作:劳动作活的事从不停止。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习题

《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 A、水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2、据2012年5月26日央视新闻台报道:目前张丽莉语言流畅,情绪稳定,面带微笑,正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但体温稍高,伤口有点炎症。你认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时血液中() A、红细胞增多 B、白细胞增多 C、血小板增多 D、血红蛋白增多 3、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在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 A、股骨复位固 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 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 D、注射抗血素,防止伤口感染 4、我国提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是() A、未成年人 B、体弱多病者 C、老年人 D、18—55周岁健康公民 5、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贫血患者要多吃的食物是: A、含钙和糖类较多的食物 B、含铁和脂肪较多的食物 C、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D、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绘出如下简图。该同学判断出B处是毛 细血管,其依据是 A、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B、毛细血管两端连着动脉 C、毛细血管两端连着静脉 D、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 7、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试验探究,得到以下数据 上述数据表明()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 B、10%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危害 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1 7 9 8 6 5 1 3 2 4 D 、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 8、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通过“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B 、A 项所指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只能是“烟草浸出液会影响水蚤的心率” C 、除了采用实验研究外,还可以采用调查法研究 D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吸烟可能诱发肺癌 9、观察右图,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哪两个腔是相互连通的? A 、[4]左心房和[8]右心房相通 B 、[5]左心室和[7]右心室相通 C 、[4]左心房和[5]左心室相通 D 、[1]主动脉和[7]右心室相通 10、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11、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观察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 B 、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C 、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D 、动脉内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心脏内有房室瓣 12、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则前臂的血管隆起,隆起的血管和使血管发生隆起的结构分别是( ) A 、动脉 动脉瓣 B 、静脉 静脉瓣 C 、动脉 静脉瓣 D 、静脉 动脉瓣 13、张文驰是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他先后参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被誉为“最美中学生”。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 、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 、提倡公民自愿鲜血 D 、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14、右图表示流入及流出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4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可判断该器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