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听说读写” 追求和谐有效

整合“听说读写” 追求和谐有效
整合“听说读写” 追求和谐有效

小学数学论文

整合“听说读写”追求和谐有效

——关于农村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困惑和思考

温岭市新河小学李朝霞

【内容摘要】新教材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景里,对学生学习应用题提高了要求。然而在农村小学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习上存在着各种困难,学生对图只是仅停留在表面的看,根本而没有进行深入地读;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本身识字量就很少,部分中差生没有办法读懂题目里的字,提出的数学问题能口答出结果,而不能正确列式;学生说数量关系也存在着不足等。本文试图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积极,为后面两步、三步解决问题教学作好兴趣上和知识点上的准备,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听说读写

现状点击

上一轮的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后,王老师公布了有关数据,他把温岭市里的、镇一级别的和农村小学的学生成绩进行了统计,其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农村小学的学生平均分差那么多、高分学生那么少,而低分的学生却那么那么的多。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去调查了部分学校,部分老师和学生。发现根本的源头还是农村小学的学生跟不上新教材的脚步。下面以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为例谈谈我的想法。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新教材改变了传统应用题单独编写、集中教学的做法,把“解决问题”教学融汇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教学过程之中,并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景里,使应用题充满生命活力。然而,在完小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遇到了些许困惑。

镜头1

出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有3人,因

为数了一下,有三个头。另外同学马

上反驳说不对,15-10=5人。还有的

同学说不对啊,10和15之间只有4

个(11、12、13、14)。

镜头2

出示问题:原来有多少个?

这道题学生的错误率非常高,大部分

都列成了12-7=5,个别列成

(12)-7=5,甚至也有人列成7-5=2,

只有少数同学是7+5=12。

理性思考

困惑一:学生会“看”图而不会读懂图意

对于镜头1中,第一个学生是直接看图,数中间的头有3个,就以为是3人而忽视了被树遮住的部分。第二个学生根本就不看文字,直接拿上面的数据用减法做。这里出现的各种错误,让我们知道一年级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有困难,理解题意有偏差,很多时候停留在看的层次,不是在读题。

这可能跟一年级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有关,他们往往一看到图就会直接到图中数各种相关数据,而忽视了一些文字信息。而新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以图画形式呈现,学生必须要先看懂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

困惑二:学生知道结果而不会用算式表达

对于镜头2中,第一个学生受文中字面的影响,没有真正理解这道题的数学列式目的。已经领走了7个(学生心里清楚),还剩下5个----这不就是原来有12个吗?从文中字面理解成:12-7=5(个)。第二个学生的想到12不知道,在这里添加一个括号表示。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时常见的数量关系,往往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题。而一年级学生,不善于从上下文全面分析数量关系,这就出现了部分学生能口答出结果,而不能用一个算式来正确表达。

上完课后,老师们总有这样的感觉:上课发言的人太少了,有的学生不愿意说,有的学

生不会说,课堂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说,大多数孩子只是在当听众而已,而且是光用耳朵在听,没有用心听。这样,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教师也觉得课上得无味,学生学得也无趣。

策略探寻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中,我个人认为还是放慢脚步,“砍柴不误磨刀工”,着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从会读再到读懂

读图能力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的基本能力,由于解决问题以情境出现,情境丰富多样,所以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有困难,理解题意有偏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能读通、读准、读懂图意。

1、音义结合,读通。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要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让学生多读几遍,只有读通了,才能让学生在边读的过程中边理解题意。

2、轻声慢步,读准。

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

很多学生列式为:30-4=26(本)因为他们

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

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

经发生改变,故事书30本是一个多余条件,

正确答案是94-4=92(本)。为了培养学生

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这里我们可以追

问学生,如果要让第一个算式正确,问题应

该怎么改?从而让学生学会抓字眼。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一年级的学生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3、有序指导,会读。

一年级小朋友一看到图就去数图中事物的个数,不能从整体上综合起来读图。因而指导学生有序的看图非常重要,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收集信息,而且还能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有序数图,找准确信息。

学生错误率非常高,考试时是黑白的效果,

有的学生看到它正在喝一瓶牛奶,写成

10-1=9,有的学生看到外面有5瓶,写成

10-5=5 3+7=10 只有少数同学看到有3个

空瓶子,理解成喝了3瓶,写成10-3=7

在课堂教学或平时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数出来的数量不准确,排列越乱的题目错误率就越高。因而教学时,教师示范数时一定要有序,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与此同时,还可以边数边做上小记号,以免数丢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数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先文后图,找已知信息。

一年级上册刚开始解决问题呈现出来的图,一般很少有文字信息,学生读图的方式通常是数出图中对应物体的数量。而后续的学习是图文相结合了,受前面影响,学生还是只关注图画,不关心文字信息。有的题目图中的数量已有文字信息呈现,不用再到图中去数,可有的学生还是不管不顾,重新到图中数一遍。

找到的信息是“划走7只”问题是

“还剩多少只走7只”,可是题目

上方的“湖边有22只船”,学生却

看不到,他去图中数“一共有14

只船”。

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有文字的先阅读文字信息,读读从文字中你已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如果光凭文字信息还不能解决的,再到图中数。

(3)图文结合,找隐蔽信息。

找到的信息是“一共9只。”问题是

“还剩几只?”通过思考:要求这

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跑走的只

数或是还剩下的只数”,只能到图中

找到“跑走的只数”这个隐蔽的信息,

从而解决问题。

综合找到图中的文字信息,想想你能根据信息求出问题了吗?如果不行,还需要知道什么?从而找出隐蔽信息。

(二)让学生从敢说再到善说

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由于说数量间的关系是比较抽象的,对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这给很大一批孩子造成障碍,使得他们不知该如何说。

1、看图说条件提问题,敢说。

出示一幅主题图,教师要适时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这是一般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他们能在图中或文字中搜集到数学信息,把这说的机会多留给一些中差生,让他们也积

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问题意识,这道题要求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信息?区分并能指出多余条件。让学生把问号和问题紧密联系,逐步感悟到一个完整的题目至少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而且一般说的是同一件事,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这里可以让好生领着中下生尽量多说。

2、看图说数量关系,会说。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动作和自己的语言联系起来理解题意,让学生初步知道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有关情况,如知道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可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用减法计算。在解决相关的问题后,不能停留在答案上,还要多问:“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引发学生的对比与思考,多说数量关系,并通过说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加法和减法的本质。

原来有6只小猴子,走了2只,还剩几

只?在学生列式后追问为什么用减法,

让学生理解是要从总数6里去掉走了部

分,求剩下部分,所以用减法。

3、看算式说想象题,善说。

在学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再设计情境:6-2这算式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举生活例子编想象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的说一说、听一听、辩一辩中理清思维。不但巩固了知识,更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去说,从而学会了解决这一类题,这不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吗。

(三)让学生从要听再到会听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由于说数量间的关系是比较抽象的,对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而一节课时间的限制,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很多时候很多同学还只能是一个听众。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有助于孩子们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能更好的学习。

1、指导并关注学生听的状态,要听。

每一个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停下其它动作,仔细地倾听他的发言,并做出回应。之后,对于那些能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教师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有同伴榜样可以效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从各个方面注意学生是否在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如: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着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

2、适时检查学生听的效果,会听。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不光耳朵在听,更是用心在倾听,我们可以不时穿插一些引起别人注意的问题,如: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你同意他说的吗”,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这样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都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把别人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四)让学生从能写再到会写

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但会说,更要会写。写,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写”不等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它应该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解答问题的完整性等多个方面。

1、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能写。

将实际问题的事理,通过简单的图示呈现出来,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题意,更能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画示意图。

在画图中让学生感知:第10个是

小丽,第15个是小宇,他们之间

有4人。

这一种类型的应用题一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时我们也不妨让学生画一画简单的示意图帮助理解。

2、理解题意并用式子正确表达,会写。

如果学生在心中已清晰地知道题中已知的信息和求的问题是什么,应该说列正确的算式也并非难事。列式后还可以让学生想想算式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总之,听说读写不是语文课的专利,我们数学课也要利用起来,尤其是面对识字量并不多的农村一年级学生,我们更要从听说读写方面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追求和谐有效课堂。只有把听说读写有效结合,才能让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积极,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两步、三步解决问题教学作好兴趣上和知识点上的准备,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琪《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4年第3期

2.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年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一经提出,即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它不仅成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同时也成为目前学术热点中的热点。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古今对比,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针对当今时代和谐问题的凸显现象,提出要重读古代先哲们的和谐社会思想,并全面地阐述了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儒、道、墨家学派的和谐思想内涵和追寻的和谐社会理想,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内容和传统和谐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得出了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本文研究目的就是想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和社会实践,以便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或启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全文共分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和资料来源、研究意义和课题学术史研究情况。正文部分分为四章: 首先,分析了中国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和”的观念无所不在。被运用到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国家治理和认识自然等广泛领域。“和谐”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状态。中国和谐思想起源很早,周太史伯的“和同”论;晏子的“和与同”区别的论述,说明“和”是万物昌盛、繁衍不已的根据。在先秦儒、道、墨等学说思想中都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孔子“和而不同”和中庸观;道家的“天人合一”;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等等。古代先哲们为了追求一种平等、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还设计过许多“和谐”社会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西汉时期《礼记·礼运》所描绘的两种社会生活状态,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这种大同社会构想在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次,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内容。“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亦即:心和、人和、天和三部分。心和指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人和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天和指人与自然界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由心和推及人和、天和,这三和总称为太和。这“三和”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将是我们追求的极致目标。第三,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实践及经验教训。中国古代不仅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而且历代封建盛世的统治者们也都在追求和实践着“和谐社会”。我国历史上若干强盛王朝出现了史称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和谐社会现象,其主要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民丰物阜、吏治清明、安定统一、社会和谐。其形成的原因、经验和教训,能够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第四,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建设和谐社会应当“以史为鉴”,从古代传统和谐思想和治乱兴衰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教训,无疑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重视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深入发展民主法治,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继承和弘扬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尚贤使能,广纳良才。只有充分吸收借鉴先人们有益的和谐思想和实践经验,才能使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少走弯路,早日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的理想社会。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其中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和创新,必将为全世界的文明、和谐与进步作出令人瞩目的伟大贡献。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雅瑶镇石湖小学胡丽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而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读写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有序表达、爱好阅读和乐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听和读是吸收、理解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汲取“营养”;说和写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提高表达的能力。而听说是口头语言的吸收与表达,读写是书面语言的吸收与表达。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先听读后说写,先听说后读写,教师要做到听、说、读、写同步训练,相互促进和循序提高。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 一、运用方法培养倾听能力 倾听是指用心的听,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维持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在教学训练中两种方法最有效:首先是教师的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会专心的听别人讲话,引导学生在老师讲课、同学们发言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判断是否正确,说的什么意思;其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倾听,教师的严格要求只能管住学生的身,但管不了学生的心。要让学生用心去听,就必须要让他们感兴趣,学生感兴趣了,才会主动的、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话。对于倾听能力的训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还可以通过“口语交际”这块主阵地进行专门的训练。小语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安排的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交流环境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平等的与人交流,及时的指导学生说与听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形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二、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训练语感,感悟语文。 加强说话训练是人们最常用、最快捷交际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注意保护其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提示和帮助。对不

管理学复习题

一、简述题 1.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过程。试述你对此概念的理解。 答:1、管理作为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目的性。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首先,管理作为一种活动,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组织、特定时空环境下发生发展直至结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管理实在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时空环境并不是静止的。 其次,管理这种活动的发生是有目的的,绝非无目的的发生,那么该目的是什么呢?显然这与管理的出发者欲达成的目标相关,这一目标可以是组织的目标。 第三,达成组织目标是需要资源的,但世界上资源有限,供给有价格,这就使得达成组织目标有一个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有一个投入产出的衡量。 2.哈佛大学注重案例教学,表明了哈佛的教授们对管理真谛的一种认识,即管理实践中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标准的管理模式。试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管理活动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类活动是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的。动态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管理活动需要考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在这两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不是停留在某一时点某一地点的活动,它是现实实践中的活动。 3.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不同的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结合管理的不同层次比较这三种角色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重要程度。 答: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的角色通常是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在组织中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挂名首脑角色对组织的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 校长颁发毕业文凭,企业总经理带领他人参观本企业时,他们都在扮演 着挂名首脑的角色。管理者还要扮演领导者角色,因为他们是管理活动 的出发者,他们必须按照组织目标和变动的环境激励、培训、惩奖下属 员工。管理者扮演的第三种人际关系角色是联络员角色,指他们要为组 织获得各方面的有用的信息,发展组织的关系资源。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角色是指管理者要从外部的组织或组织内部各方面接受和传递信息。管理者的信息角色分为三种:监听者角色,即从不同渠道用各种 办法接受信息,了解信息,掌握信息;传播者角色,即把有关信息向组 织成员宣布、传递,以便组织成员共享信息;发言人角色,即管理者有 时必须代表组织向外界公布态度、进行新闻发布等。这是组织运作的需 要,有时可能是外界压力的结果。但发言人应是企业某一领域的专家。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按照西蒙教授的看法,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制定决策。明茨伯格将决策制定分解为四个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四种决策方面的角色。 ①企业家,即指具有一种捕捉发展机会能力,进行战略决策,并承担责 任的管理者。任何管理者如果在其工作领域中必须这么做时,他就表现 为企业家的角色。②混乱的驾驭者,即处理组织内混乱事件的管理者。

解密九型人格_第十章 9号型人格:平和型——追求和谐

平和型的人需花长时间作决定,难于拒绝他人,不懂宣泄愤怒。他们平时显得十分温和,不喜欢与人起冲突,不自夸,不爱出风头,个性淡薄。在与人相处时,他们会避开冲突与紧张,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忽视让自己不愉快的事物,并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平稳、平静。 平和型人格的人格特征 平和型的人善于了解每个人的观点,却不知道自己所想、所要的是什么。他们喜欢和谐而舒适的生活,宁愿配合他人的安排,也不愿制造冲突。然而,如果被人施压,他们会变得很顽固,有时甚至会动怒。他们通常非常主动,兴趣很多,但是却常常将要事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做。 他们还具有自我麻醉的倾向,‘让自己去做一些次要的活动,如看书、和朋友闲逛、看录影带等。平和型的人是很好的仲裁者,喜欢磋商,而且能专心执行一项团体计划。 【欲望特质】追求和平。 【基本困思】我若不和善,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需花长时间作决定,难于拒绝他人,不懂宣泄愤怒;显得十分温和,不喜欢与人起冲突,不自夸,不爱出风头,个性淡薄。在与人相处时,他们会避开冲突与紧张,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忽视让自己不愉快的事物,并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平稳、平静。 平和型的人温和友善,忍耐,随和,怕竞争,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像梦游,不到最后一分钟不会完工。他们非常依赖别人的提醒,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细节、次要的事上,对大多数事物没有多大的兴趣,不喜欢被人支配,但绝不直接表达不满。 【世界观】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我会尽力维持和谐的生活,与他人融洽相处,避免冲突。我相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行为动机】渴望人人能和平共处,怕引起冲突,怕得罪别人,怕左右为难,不争名逐利。性格温顺,与世无争,爱好大自然.,但往往给人一种懒洋洋、没有个性、慢条斯理和满不在乎的感觉。 【潜在恐惧】与人群疏离。 【潜在欲望】平静和与人和谐相处。 【生活风格】爱调和,做事缓慢,易懒惰、抑压,生活追寻舒服。 【人际关系】平和型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和平使者,善解人意,随和。他们很容易了解别人,却不是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会显得优柔寡断。相对地说,他们的主见会比较少,宁愿配合其他人的安排,做一个很好的支持者,所以他们是较被动的。 【性格倾向】内向,被动,乐观,随和。关注周围对他们的抱怨,顺从别人,向往相容和熟

什么是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 和谐社会具体含义 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 第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第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第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

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当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也日趋明显,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大。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更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不难看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即社会主义不仅是民主的和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的定义: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概括的说:听: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备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 说: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读:能正确完成阅读活动,包括认读、理解和一定的速读能力。 写:能用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具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听: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学会别人发言的要点,考虑哪些跟自己的想法差不多,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没有想到的。尤其要听好老师释疑解惑和带有结论性、启发性的话。 说:说的关键是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说得具体。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得当、逻辑性强。 读: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 写: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

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方法: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说起,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大类: 1、叙事类。这类文章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 2、写景状物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文章语言生动、具体。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石榴》等文章就采用这种修辞手法。高年级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 (1)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

团队管理三要素一

团队管理三要素 一、目标一致也就是思想要统一 没有目标的人,就是帮别人实现目标的人。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不做计划的人,就是准备计划失败的人。只要当事者的思想不统一、意识跟不上(不主动、不想干)。再好的措施也得不到好的执行。“思想统一”不是喊口号,更不是遇到问题就退缩,而是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齐心协力完成目标任务的最大保障。所以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首先要把部门目标与公司(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团队每个成员头上,并毫不怀疑的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的精力、激情集中到一起共同前进。没有目标的团队只能是一群散兵游勇,没有目标的管理就是“背老儿走路那里天黑那里歇。” 二、激发人的潜能 1、善于尊重,管理者要学会尊重部下、热情帮助部下,奉献你的赞美,要主动关心下属的工作和生活,比如下属过生日号召(形成制度化)全体团队人员每人主动送上祝福卡片或其他礼物,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归属和爱的存在…… 2、善于倾听,管理者要经常认真倾听部下的意见、想法并善于正面引导,要与下属交朋友,通过沟通了解下属对将来个人发展的打算,尽己所能满足其需求,倾听部下的苦闷,

做好一个被宣泄的对象,当下属对工作和前途感到渺茫时主动进行安慰和开导,帮助他消除顾虑和压力……; 3、善于授权,管理者要在明确的目标要求下,让下属有能力与权力去做事并对结果负责,但授权要注意监控,当下属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足时要言传身教提升下属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4、善于激励,激励就是力量,激励可以诱之以利,也可以惧之以害,但是最有威力的激励是改变心态。一个人不断成长的关键是改变心态、紧跟时代、融合公司。(经常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消极负面的状态)。要以结果为导向,要善于引导下属将思想、注意力集中于光明的目标前景(结果)。 5、树立标杆,一个团队中成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管理者不但要帮助能力弱、业绩差的“短板”成员来提升整个团队的业绩,更要注重培养工作业绩、学习意识等各项综合表现突出的下属把他们树为标杆,在例会中介绍推广他们的优秀业绩和成功经验以带动整个团队更好的士气。 6、创建学习氛围。学习最主要的是静下心来去除浮躁,一个人从来心都静不下来,哪有智慧? 人在焦躁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一个不愿意成长的领导是没有未来的,毛泽东那么伟大的人,在离开人世的最后24个小时还让秘书读书给他听,邓小平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

和谐的追求

拒绝形式主义 ————读《和谐的追求》有感 学校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和谐的追求》。闲暇时翻阅,颇有感触。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和谐的追求》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这本书就像一声惊雷警醒了我,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中提到形式主义是苏霍姆林斯基深恶痛绝的,而现实是现在有种种打着他的旗号而违背他的根本意愿的说法和做法。 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有很多地方越来越走上了形式主义,大搞花架子,从根本上忘记了教育的本质。似乎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有角色扮演、有小组讨论、老师少讲学生多活动就是好课堂。甚至有人认为,老师多讲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诸如此类,真是让人为之汗颜。我们应当对课改进行反思,单纯地让学生多活动老师多启发,不利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本身是来接受知识的,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根本问题。学生本身没有知识储备,怎么能够启发他? 形式只是一种手段,过于追求形式就会漠视实质,教学就会出问题。遗憾的是,不少领导和老师对课改理念、课改要求作了片面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教学形式与课改理念完全背离。正所谓“真理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对课改理念和课改要求的正确理解始终是关键,在对它们错误理解下的错误行为,只能产生错误的结果。 当前我们学校实施“三线五步”教学模式就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很多老师说数学教学用这种模式怪好,可是语文教学,真的能这样吗?正所谓“教无定法”,更何况语文教学。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可以推广,可以学习,但我们不能拾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末倒置。如果没有蓬勃发展、共存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恐怕是难以实现的。我们的心灵和视野应该是开放的,不要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一味地抱着形式主义不放,而是要认清课程改革的实质之所在。 不应当忘记,一个人的个性形成要经历许多阶段,形成的初期阶段,与教师指望的远景目的相距甚远,但是如果这些初期阶段是通过独立思考和生动的感受的途径达到的,这才是到达远景目标的可靠保证。 合理的教学安排是使全体学生,包括优等生和后进生生都能达到最满意的进步。只有学生中的每个人都能给班级生活带来某种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这样才能促进集体生活的多姿多彩。 基于此,我们更要拒绝形式主义。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七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那就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祖国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听与读的训练,重在培养理解能力,而说与写的训练,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四项能力同等重要,不能代替,不可偏颇,然而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求得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全面和和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听说读写全面能力提高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一边钻研教学理论,一边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在实际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尝试和摸索的做法是: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说写为目的,分层递进,辐射发展,培养素质。 以活动为主线,内外沟通,发展个性,体现语文 如果说加强听说读写的密切联系,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体现的是“语文整体教学观”的话,那么,加强语文与社会的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的渗透,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个性、提高素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基本功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就需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而活动可使学生展示各方面才学,获得成功,使许多无形的希望变为成功的现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语文素质提高的全过程,举力了多次朗读比赛,并及时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当堂全员肯定领奖,并因人而异,由低到高,使班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竟技的局面。 另外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对未来人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国外的一位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中,新的知识增长速度将十分迅速,如果不会学习,不能自己独立地学会新知识,原有的知识就会远远不够用,那就等于是“文盲”了,只有会学习,主动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活动中,一方面学生由于获得成功,积极性高涨,主动投入。另一方面在“我要读好,我要写好,我要成功”的思想支配下,自己加压,就自觉地进一步研究方法,主动认真地辨字正音,揣摩词句的感情和内涵,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主动地字斟句酌字写好每一篇文章,从而形成学生自发的内调式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学习新识,探求真理,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达到全面辐射,带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提高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良性循环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在教学、生活中体现语文。 分层递进体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分层递进,学生认识领域及知识迁移的分层递进,和评价的分层肯定,促使学生水平上的分层递进,进而形成整体水平的递进提高。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体现阶梯性、渐进性,使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使学优生学有新意。例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在逐步认识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我让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把“借”换一词,其中有一学生把“借”换成了“骗”。一石激起三层浪,同学们纷纷讨论,有的说是“骗箭”,有的说是借箭。这时教师不是时机让学生围绕“借”或是“骗”展开一场辩论会。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辩论会开始了,大家各抒自己见。争辩中提高了思辩能力,

护理管理目标

2019年护理管理目标 遵照医院工作计划总体目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建立护理管理目标体系,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强化内涵建设,提升职业素质,改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以“温馨优化服务,从我做起”为主题,让患者受益。 一、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1、认真做好各级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其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护理事业,忠于职守,树立自觉慎独精神,遵守护士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加强医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普及文明用语,提高服务质量。 3、严格执行仪表着装规定。 4、无违纪事件发生。 二、具体目标 1、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9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85分) 3、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100%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物品齐全,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每月检查记录) 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执行率100% (1)非一次性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2)病房床铺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套)执行率100%

(3)床旁桌擦拭一桌一巾一用一消毒执行率100% (4)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执行率100% 7、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8、用药医嘱正确执行核对程序100% 9、严格执行特殊药品(毒、麻、精、放射性)使用管理制度(专人、专柜管理、专用处方、专用账册、钥匙随身携带),高危药品存放有明显标识。 10、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规范达标率100% 11、护理人员考试考核参考率≥95% 12、护理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85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75分以上) 1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85分) 14、年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 15、院内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0” 16、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 17、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 18、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合格率100%。 19、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100% 20、各科患者健康宣教覆盖面100%。 21、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合格率100% 22、各科应急预案每季组织培训演练,护士知晓率100% 23、每月业务学习、讲课完成率100%

和谐与有序: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和谐与有序: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徐桂红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而于孔子本人来说, 他的一切思想学说乃至行为, 目的只有一个——建立一个稳定、和谐有序的太平盛世。从孔子的这一终极目标出发, 才能全面而真实地理解孔子的整个学说。 (一) 孔子处于春秋末年的社会大变动时期。这种变动即乱世总是伴有战争、暴力、民不聊生、道德沦丧等灾祸。孔子对这一切深为忧虑, 他考察了历史的不同阶段并做出比较, 力图从历史的借鉴中寻求一条可行的出路。保存在《礼记〃礼运》里的孔子回答官僚问的一段话中, 可看出孔子的态度:?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已, 力恶其不出于其身也, 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 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 从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 以孝其信, 著有过, 刑仁进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 在势者去, 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天下有道的社会, 人伦道德皆值得赞赏, 人际关系和睦, 社会管理者唯贤是用, 而至阶级社会, 人各有私欲, 道德状况不比从前, 所以有了礼义制度。?礼?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的, 用以调节人际关系, 禹、汤等帝王治理国家, 都是依礼而行的。孔子自己虽未见到?大同?社会的?大道之行?

实用文库汇编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

*作者:蛇从梁* 作品编号:125639877B 550440660G84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听力? 听力就是对通过“听”这个行为所获得的听觉刺激进行有意识地处理;听力是交流过程中准确接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一)听力是人类第一语言技能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咿呀学语的小孩儿,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尚未学会说话的小孩很多时候也能听懂大人说话,明白大人的意图。听得多了,便开始模仿,学着说话。所以,从人类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来看,听力是人类语言的第一技能,也是我们获得语言信息的第一种途径。 (二)听力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基础 我有一个朋友去了一趟美国,她在国内学过一些英语。回来以后谈感受时说,她英语水平不高,但尚可以通过单词的堆积来表达自己,她最大的困难是听不懂那些美国人说什么,所以交流起来很困难。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听力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基础,在实际交流中,它的重要性要超过口语。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 (三)母语听力与外语(英语)听力语言环境的差异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在汉语教学中,我们一般不设听力课,那是因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用母语交流,每天都有大量的母语通过我们的耳朵输入。有研究发现,我们每天有 70% 的时间都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语言交流,其中 45% 的时间我们在听(如下图)。

相比之下,我们学习英语的听力环境就没有这么好。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尤其是口头交流。假如没有可以创造的机会或专门设置的听力训练课,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英语。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充分认识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要探索如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听英语的机会,和科学的听力训练方法。 二、课标对高中六级英语听力的要求 1. 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 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3. 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 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目标与时间管理》

《目标与时间管理》 培训对象:企业职员、管理者 培训学时:小时 实施方式:主题讲解、案例研讨、实操练习、小组展示、行动学习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有效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讲解,通过对人们日常工作中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误区的分析及时间管理基本方法、技巧的讲解,帮助学员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提高工作绩效。本课程采用互动、体验和情境式的教案方法,使道理易懂易学易操作,从而帮助学员在时间管理中运用和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实现在思维和行动上的转变,提高工作绩效,完成目标,成就梦想。 课程不仅仅讲授高效时间管理,还从更为核心的角度阐述能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重要,能量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基本保障。 课程目标: 1、说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2、描述自我时间管理的关键点; 3、运用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灵活运用时间管理技巧; 4、科学有效分配管理时间,从而达到提升工作绩效的目地; 5、实施能力管理计划,确保时间管理更高效 课程大纲: 目标管理 第一讲:目标管理及目标设定 、认识目标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起源; 目标管理的定义和实质; 目标管理的五大基本思想;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标的设定 之目标管理程序 设定目标方法一:五力分析形成战略 设定目标方法二:标杆管理法确定目标

设定目标方法三:反省与回顾架构模型 设定目标方法四:矩阵确定目标 目标制定作业程式 目标设定表 第二讲:目标的分解及对策展开 、目标的分解 目标分解方法 目标分解的原则:原则及其释义、示例和实施要求 目标分解注意事项 案例:公司经营目标设定表和员工年度工作目标表、目标管理卡麦当劳对“保持大堂的清洁”的工作分解 、对策展开 案例:交大迎新项目流程实例分析 制定流程的个问题 流程工作的五个阶段 优秀流程的特征 目标实施流程的表现形式:对策展开表与目标卡 目标展开的七个步骤 优秀的目标管理体系要解决好的问题 目标管理中流程的表现形式:目标展开图、对策展开表与目标卡主管人员目标的检验表 案例:某单位的目标展开图和部门目标对策展开表、员工目标卡第三讲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目标的实施 推行之前的工作 目标管理开始时的注意事项 有效授权与授权的三项原则 、目标结果的评价 目标推行过程的有效控管:管理控制过程和反馈控制 目标管理三个关键环节 、成果考评

学习大学英语注重听说读写

学习大学英语应该怎样注重听说读写 学习啦小编导语:以前高中时期学英语的时候可能更强调应试(语法词汇都很程式化),到了大学阶段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译综合发展和英语的实际运用。那大学生应该如何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呢?最重要的还是听说读写: 1、听说。听是输入,说是输出,所以听力是口语的前提。你可以常上英语学习网站,比如普特(putclub)、沪江英语(hjenglish)上面有很多听力材料,有不同的难度梯度。如果你本身英语还不错的话,可以从上面多找一些VOA、BBC和CNN的新闻和报道(有音频有视频),然后做精听练习。先听一两遍,搞明白main idea,然后再以句子意群为单位,精确地repeat 其中的每句话(重复的时候注意模仿原音中的发音、语调、停顿等)。这样的训练可以很实在的提高你的英语听力实力。经过一段时间(一个月、一学期...)的密集训练,你就会发现听英语的时候不再是“朦朦胧胧”的,而是很清楚的知道老外在讲什么。 另外还有一种提高听力的途径就是看美剧英剧,这个方法既能娱乐放松,同时又锻炼了耳朵的敏感度,学习到新鲜实用的口语表达。像经典的情景喜剧《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等等,如果对喜剧感觉一般般的话,可以选择剧情类的(美剧在这方面提供的选择超多的,校园、科幻、司法、医务等等),你可以去伊甸园和美剧迷这样的网站论坛上多去看看别人的推荐和分享。 2、阅读和写作。其实中国大部分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是对付考试的,所以这种文章都有套路,词汇运用也有限。阅读是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的最佳途径。推荐大学生多看看外刊(Newsweek新闻周刊、Time时代周刊、Economist经济学家、Times泰晤士报、Guardian卫报等等),从这些报纸杂志的文章里,你能涉猎到西方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各个层面,而且熟悉西方人的逻辑和思辨。这些外刊都有其官方网站,可以定期上去浏览,并保存一些视角新颖、文风犀利的文章,做做翻译练习。英语强调积累,所以要在每天的生活里贯穿英语的学习,而不是集中一两个月应付一下考试然后将其抛之脑后的那种学习。 1.多听多看多说多练 2.平时多积累一些词汇这样用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 3.多跟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多研究 4.最好是看一些资料和光碟。属于日常口语方面的,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5.记忆词汇的时候要掌握内在规律,比如发音方面的词形方面的意义方面的等等 6.可以多看一些英语类的节目,英语类的书籍。 7.可以多写写小短文。从简单句入手。逐步提高。 8.可以听听英语歌。看看英语短剧等等。 总之,只要记住听说读写译几方面的步骤灵活运用。穿插进行。多积累,多练,专心致志,日积月累,就会有所成就。

促进社会和谐

6.2 促进社会和谐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 2.贫困不仅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环境恶化等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之一。( ) 3.过激行为是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 ) 4.我们遇到矛盾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用理智来化解矛盾。( ) 5.“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 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下列名言警句中能体现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极其向往的是( ) ①孔子的“和为贵”②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墨子的“兼相爱”④庄 子的“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发展经济与牺牲环境之间的矛盾 B.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之间的矛盾 3.下列问题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我国还有4()()O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解决②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问题仍然突 出③我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④农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我们要( ) ①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②增强解决矛盾的自信,又要理性思考 ③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④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我国社会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B.当我们遇到矛盾时,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C.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社会矛盾 D.社会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6.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体现了( ) ①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同等富裕②政府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③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这启示我们( ) A.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听 说 读 写 能 力 的 训 练 计 划

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计划 成功小学一年级2010秋 一、课题的提出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积累丰富的听说读写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常规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加工后的输出。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综合培养或单项训练。使之明白“听是用耳记,说是用口写,写是用笔说。”听说读写既是有机的结合,又有明确的分工。 在听说训练中既要做有心人,又要规范化。在读写训练中既有借鉴,又有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声声入耳,过目不忘”的良好品质。 二、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 1、听话训练 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能从语气、语速、轻重音中体会到感情,并能对别人的说话进行综合分析,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 2、说话训练 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语句通顺连贯。能把话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具有初步的锤炼词句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途径 1、在阅读课教学中,落实好听说能力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围绕有关问题,在认真

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掌握理解学习内容,通过听说的强化训练,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激发他们想说、说好的欲望;从而在读读、想想、说说、评评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听说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保证学习不是依赖于老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积极启发,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 3、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冬季越野赛,还有每周的班队会、科活、思品、劳动及实践活动等,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评说,继续训练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4、落实好每天读书活动。 组织了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最少读书半小时。包括作文选、名著、小百科……不仅要读,而且要勾勾画画,好句好段背一背,写一写。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进步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 5、把握两个关系,促进听说训练 (1)正确处理听与说的关系。听与说是两种相对独力,又密不可分的能力。一般而言,会听的学生大都能准确理解,学习较好。会听包括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归纳力、记忆力四个要素。五年级要说流利、

追求和谐的阅读教学

追求和谐的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1-05-17T11:30:17.87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朱玉凤[导读] 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完整、和谐的阅读课堂, 其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 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 一泻千里。河南焦作市马村工小朱玉凤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随着党的“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谐” 一词便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文字,备受众人关注。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它是各类美好事物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阅读教学更是追求美的过程。于是,“和谐”也就自然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执著追求。 一、平等对话 在以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教师为了使同学们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往往习惯于运用“讲授法”,采用 “满堂灌” 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新课改之后, 我们追求自由、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聪明的教师总是用富有爱意的行为,饱含情意的语言去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去营造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将文本心灵化,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并在饱含浓浓情意的氛围中进行真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二、整体把握 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完整、和谐的阅读课堂, 其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 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 一泻千里。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 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 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 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教师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一开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览课文, 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努力, 尽量缩短。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 提出自己想解决的, 但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老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 筛选出有价值的、全班学生须掌握的问题, 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 品读课文, 在 “读” 中品味语言, 增强语感,理解文章,感悟情理, 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得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 达到“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书我合一”的和谐境界。 三、贮满诗意 有人说,理想的语文课堂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诗一般美好的生活。为营造诗意课堂,教师首先要具备诗的气质,拥有诗的语言,把握诗一般的课堂节奏。为了打造诗意语文课堂,有时还需要借助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中,让他们在优美、自由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师声情并茂和富有诗意的语言点拨下,学生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完善”课堂中的诗情画意,并在教师的精心调控下,创造出精美诗意课堂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 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 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 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语文教师心里要时时装着学生和新的教学理念,用爱心、激情和智慧去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在思考中深邃思想,在想象中开放心灵,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深化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品位,实现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让生命在和谐语文课堂上快乐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