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概论

德国经济概论
德国经济概论

德国经济概况(I)Die deutsche Wirtschaftslage

I. 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高速增长,经济奇迹

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制

推行魔力四(六,多)边形经济目标

das magische Viereck

患了“德国病”die Deutsche Krankheit

德国模式das deutsche Modell

II. 2012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德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008年开始更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生产总值(Bruttoinlandsprodukt,BIP)只增长了1.3%,2009年BIP下降了5.1%,

但2010年开始走出低谷,BIP增长3.6%,

2011年尽管有欧债危机冲击经济继续增长,BIP增长3%,

2012年增长速度放缓,具体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

进口增长4.1%;

出口增长2.3%;

出口净额率1.1%;

失业率6.8%;

消费价格上涨1.6%;

财政结余0.1%,几年来首次消除赤字;

国民收入增加1.9%;

基本建设总投资下降-2.1%,特别是设备投资

下降-4.4%;

储蓄率10.3%;

国债总额估计在80%以上。

III. 从德国看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的原因

1. 所有制的变化

大众股票,职工股票,480欧元法;

2. 生产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共决制, 人事经理, 职工委员会, 私营变成私有, 私有变成股份制, 中心股东;

3. 产品的分配

再分配, 增大职工福利, 引进累进税。

作用:缓和了阶级矛盾,推动了经济发展,延长了资本主义的生存期。

5

IV. 从德国看资本主义的本质

当前的德国社会有了很大变化,但根本矛盾没有解决。2008年8月27日联邦政府决定提高雇员参与份额。但是今天德国提供雇员参利的企业不到总数的9%;

提供参资的只占全部企业的2%;

允许雇员参与的德国公司只有3750家,雇员约

200万,仅占2600万应纳税雇员的8%;

雇员享受税收优惠的参资金额每人每年最高为

400欧元,还低于英、法等国。

6

雇员参资的全部金额为120亿欧元,德国拥有股票的人仅占7%;

从1991到2010年德国企业和资产收入增加了86.9%,而雇员收入只增加了48.5%。特别是从2001到2006年德国的企业和资产收入增长了32.5%,而雇员的收入只增加了2.1%,这就是说,是雇员收入增长的15.5倍;

即使此次“重大”的决定,也只是让享有雇员参与的人从200万提高到300万,离开所谓的“使所有雇员参与生产资料占有”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7

如今认为德国经济关系是公平的德国人只占15%。人们看到在德国还是企业家垄断生产资料,获取高额利润,绝大部分的雇员收入远较他们为低,自然缺乏生产积极性。

人们对这种状况不断提出尖锐的批评,说这是“不民主”、“不公正”、“不平等”、“不人道”,强烈要求改变这种状况。

他们说:雇员的共决和共产是经济民主不可分割的成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资本理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现实意义。

8

温总理报告中的十大关键词

改革die Reform

房价der Wohnungspreis

环保der Umweltschutz

刺激政策die Anreizpolitik

反腐die Korruptionsbek?mpfung

民生die Lebenshaltung der Bev?lkerung

海洋权益Meeresrechte und –interessen

计划生育die Familienplanung

社会管理die Gesellschaftsverwaltung

城镇化die Verst?dterung

9

V.德国经济患了“德国病”

高福利费die sozialen Leistungen

1871-1975 增长近30倍,占BIP的30%左右;

高国债die Staatsverschuldung

2010、2011年德国的债务分别上升到83.2%和81.7%,2012年估计仍在80%以上

高人工成本die Arbeitskosten

2009年每小时34.11欧元,保加利亚2.44欧元;

高失业率die Arbeitslosigkeit

2005年457万,2010年320 万, 2012年约285万;

高税收die Steuern,52-45%。

10

低投资die Investition

1996年国、内外投资分别为170亿和2亿马克;

低增长das Wachstum

90年代为1.5%,2001-2004为0.45%,2005年为0.9%,2006、2007年略有回升,2008又降为1.3%, 2009年出现5.1%的负增长;

结构问题严重die Struktur

行业结构

地区机构

这就是说,“德国病”的症状是5高2低1结构。

11

VI.整治东部经济的高额投入

向东部每年的转移支付(die Transferzahlung)总额平均约为1600亿马克,占BIP的4-5% ;

团结附加税(der Solidarzuschlag)

7.5%——5.5%(1998),1998年后年收入26192马克以下的人免交,直至2019年。

至今西德人人均支出2万欧元,东德人人均收入7万欧元。

12

VII. 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外部原因

世界贸易增长停滞,“9·11”事件更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美国经济不振,高额双赤字das Defizit;美国经济下降3个百分点,德国经济便下降1个百分点;

石油das Erd?l 价格不断上扬。如涨20%,BIP下降0.5个百分点;

通信和技术领域泡沫破灭;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13

VIII. 默克尔黑红政府的主要经济政策

核心思想是所谓“整固、改革、投资三和弦”der Dreiklang, Sanieren, Reformieren und Investieren。“整固”就是指整治财政,强调既要增收又要节支,力争将德国的财政赤字控制在《马约》规定的3%范围内,并按《基本法》规定,使当年的投资超过举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节支

节约行政经费;减少补贴;减少税收优惠;

14

增收

增加税费,从2007年开始将增值税die

Mehrwertsteuer从现在的16%提高到19%;

引进“富人税”die Reichensteuer,从42%提高到45%;

提高养老保险费,从19.5%提高到19.9%。

投资:

把“投资”升格为三和弦之一。

15

IX. 默克尔黑黄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减税,从2011年起减税240亿欧元;

提高子女津贴,从2010年起每个孩子增加20

欧元;

延长核电站运转期,超出2022年,日本福岛核

事故后重又恢复原决定;

其他政策基本上延续了黑红联盟的做法。

16

X. 当前德国经济面临的几个大问题

1.是大步der gro?e Schritt改革还是小步改

革。

人们把默克尔的改革称之为绣花式的改革。

17

2.是增加税费还是削减税费

由于所有纳税人都不希望增税,于是在增加间接税

率的同时减少直接税率,在增加商品税时减少劳动

税费便成了一种选择。

因为后者直接涉及纳税人的利益,是明的,增加难

以被接受;而前者只是间接涉及纳税人的利益,是

暗的,增加较易被接受。

这样大联盟政府便在大力增税的同时宣布降低失业

保险费,而增值税当然就成了德国增税的首选税种。

18

3.是重视结构问题还是忽视结构问题das Strukturproblem

结构性失业扶摇直上;

马克die DM和欧元der Euro的增值;

世界经济竞争加剧,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

新经济出现后,德国反应迟钝;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国家需求上升,抑制了私人的消费需求;

地区结构问题日益严重。

19

4.是强调增长(das Wachstum)还是强调稳定(die Stabilit?t)

经济增长半个百分点,就会多带来25亿欧元的税收收入和23亿欧元的社会福利保险费的收入。节流是重要的,但是是有限的,而开源才是根本的,是无限的。

20

5. 是突出效益还是突出公正

今天德国的基尼系数为0.30,大大低于0.40的警戒线,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从效益来看,应该说德国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12年人均BIP德国是42625美元, 列第20位。

21

XI. 展望der Ausblick

德国经济要出低谷,必须要有以下决定因素:

1.必须要有全方位的改革方案;

2.要加速东部经济的转轨进程,尽快同西部经济实

行一体化;

3.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条件,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强

劲增长。

22德国经济的九大优势

1 较高的国际竞争能力;

2. 良好的市场准入和“德国制造”的良好声誉;

3. 稳定的工资成本;

4. 先进的工艺技术;

5. 持续不断的劳动市场改革;

6. 大胆的税收改革;

7.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8. 较高的公民满意度;

9. 良好的基础设施。

结论

德国的经济已经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低谷,也经受住了欧债危机的考验,但仍将在徘徊中艰难前进;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于从逆境中奋起的民族,对他们应寄予希望。

德国的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制(II)

die Soziale Marktwirtschaft

I. 当代世界的各类经济体制

中央计划经济

die Zentrale Planwirtschaft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ie Sozialistische Marktwirtschaft

预算型

参与型

分散经济计划的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kapitalistisch)市场经济,自由(frei)市场经济

社会福利(sozial)市场经济

福利国家(wohlfahrtsstaatlich)市场经济

II. 德国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的诞生

斯密Adam Smith:市场经济之父

欧根Walter Eucken:秩序自由主义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凯恩斯主义

艾哈德Ludwig Erhard: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之父

阿尔马克Alfred Müller-Armack: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的命名人

III. 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生产的提高靠市场竞争,社会的公正靠福利制度;

但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宏观调控

die Globalsteuerung;

希望走一条介于资本主义der Kapitalismus和社会主义der Sozialismus之间“第三条道路”der Dritte Weg;

宏观调控不仅是指国家,德国联邦银行,工会和雇主协会都属调控机构;外加协调机构,如专家委员会(五贤人) der Sachverst?ndigenrat(5 Weise),国家经济发展理事会Der Konjunkturrat

VI. 四大自由和四大矫正要素

消费自由

开业自由

生产和贸易自由

竞争自由

反不正当竞争法

保证每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福利,充分就业

提供失业、医疗和事故保险

提供储蓄津贴、建房津贴和资产构成(480欧元法)

V. 社会福利保障die Soziale Sicherheit

各类福利保障(养老金、医疗、事故保险,父母津贴、公用事业单位津贴、失业金I、失业金II、住房津贴等等);

国家收入(税费收入和举债)的再分配;

60%的人年收入在15000-50000欧元之间,1万5千人年收入在250 000欧元以上,150万人拥有50万欧元以上的资产。6千万人靠工作收入生活,其余依靠养老金和失业金;

13.5%的贫困die Armut人口(欧盟规定为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收入60%的人群,国际规定为每日收入1.25美元以下。

2011年,中国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1274 元提高到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提高了92%。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从2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

VI. 对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的争论

“德国病”引起的争论;

支持率下降,反对率上升;

大多数人支持该体制的基本原则,如70%的人支持竞争机制;

VII. 对德国社会福利市场经体制的评价

必须要分清它的理论与实践,在实践中又要分清成功与失败。

从理论上来看

以“秩序自由主义”为指导,强调“秩序加自由”,强调“宏观调控”,就限制了资本主义的无政府;主张“使所有雇员参与生产资料占有”,建立“股东社会”,其矛头直接对准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对准了产品的私人占有制;

强调福利,旨在缓和生产中的人剥削人的关系。

因此对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来说,它无疑是一种改革。

从实践上来看

产生了很大效果:对资本主义作出了一定的改革,因而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经济奇迹。

但是由于社会体制的制约,这种改革是有限的,关键的改革是失败的:

德国至今还是一个私有制社会,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不改变私有制,不消灭剥削,经济上的平等、人道是无法达到的,所谓股东社会、福利最佳、共同富裕也只能是空谈。

VIII.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的异同

理论上没有根本差别,都是平等、自主、竞争和开放的经济运行方式,也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德国人说你们就是多一个词尾吗?

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这是最本质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

共同富裕。

IX. 东部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福利市场经济转轨die Transformation 问题

1.转轨的特点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大搞私有化;

经济转轨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采用激进的转轨政策,搞“休克疗祛”;

政府投入巨大。

2.人心不稳,人才流失,结婚率低;

3.失业率居高不下,收入差距依然不小;

4.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5.赶上老州仍有困难。

结论:转轨是痛苦的,代价是昂贵的;

转轨是必要的,时间是漫长的。

X. 市场经济的优势die überlegenheit

1. 可以充分发挥微观基础结构的作用,调动企业der Betrieb 这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2. 奉行商品经济,尊重价值规律,因而有利于经济的自我调整;

3. 强调竞争,推动经济发展;

4. 重视激励机制;

5. 产权明晰;

6. 拥有发育良好的各类市场;

7. 能提供广泛的信息die Information;

8. 能更好地配置资源die Allokation;

9. 主张对内对外的贸易自由

die Handelsfreiheit;

10.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利于防止行政控制时的腐败die Korruption 现象。

XI. 市场经济的弊端

缺少宏观调控机制,难以保证经济的总量平衡;

会扩大社会两极分化die Polalisation,造成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更大不公;

无法限制垄断das Monopol,进行公平竞争;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XII. (中央)计划经济产生的经过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主张有秩序的经济体制;

列宁提出计划经济;

斯大林大力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各社会主义国家均照搬照抄计划经济体制。

XIII. 中央计划经济的优势

有利于迅速扭转经济混乱的局面;

有利于宏观经济的控制;

有利于操办国家大型项目;

可以大大减少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基本上可以避免市场经济中的周期性经济危机periodische Wirtschaftskrise;

能较好控制社会的两极分化;

有利于缓和人际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XIV. 中央计划经济的弊端der Missstand

重中央计划,轻市场配置;

重政治决策,轻价值规律;

重人治,轻法治;

重投入,轻产出;

重生产,轻销售;

重精神鼓励,轻物质鼓励;

重外汇管制和外贸垄断,轻贸易自由和市场竞争。

XV.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1.计划和市场是两种资源配置方式;

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优于另一方的特殊功效;

3. 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具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则是最佳形式;

4.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可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西方主要经济理论(III)Westliche Hauptwirtschaftstheorien

一、古典学派。(英)亚当·斯密,李嘉图

自由放任,市场万能,市场均衡(萨伊定理,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重生产和增长,

古典二分法(货币变量是名义变量,物质变量是实际变量)。

二、新古典学派。(英)杰文斯,(法)瓦尔拉, (奥)门格尔

边际革命,包含边际(增加一个单位)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通过价格变动,可以使市场均衡,使有效需求等于有效供给;

重资源配置和分配。

三、新自由主义的伦敦学派。(奥)哈耶克

个人自由,私人企业制度是最好的制度,自由市场制度,最少政府干预, 最大化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完全不干涉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

消费主权论。即指消费者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消费者的需求就是生产经营的目标;

中性货币论(流通中间的货币数量仅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而不影响实际中的总产出水平);

中性利率论(即在开工率最大、通胀率最稳定时

的货币市场利率,既不对市场产生膨胀也不对市场

产生紧缩作用)。

经济周期论

四、弗莱堡学派,社会福利市场经济。(德)欧根(肯),艾哈德

已在第二单元作了介绍

五、新自由主义的现代货币主义。(美)弗里德曼

货币理论(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真正有意义的是实际货币数量,而不是名义货币数量);

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量的增长大于产品数量的增长,物以稀为贵;

浮动汇率影响国际收支。调整国际收支有4种方法:动用储备,调整国内价格,调整汇率,直接控制与外汇有关的交易。其中变动汇率是最好的方法。

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II货币主义)。(美)卢卡斯、萨金特、巴罗

适应性预期(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的预期)。

理性预期(厂商的预期趋于完全正确描述现实的理论所作出的预期)。

市场出清(供给与需求相等)。

自然率假说(动态平衡,暂时能打破,但不能根本改变,应顺应)。

七、新自由主义的供给学派(美)拉弗尔,费尔德斯坦

减税(拉弗尔曲线);

削减社会福利;

减少国家干预;

缩小政府开支,

消除财政赤字,

鼓励储蓄和投资,

紧缩货币,减少流动性。

成功的案例:里根经济学,撒切尔主义;

八、以科斯(美)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

(之前有美国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理论。制度创新是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有四个:成本、收益、获得信息和排斥局外企业的成本。

三级制度创新,即个人、集体和政府。

交易成本(购买生产要素,支付雇用要素,包括搜寻费用,谈判费用和实施费用),不确定性。

产权(分为私有产权、公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不同的产权结构表现为不同的企业制度);

九、公共选择学派。(美)布坎南,塔洛克

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是以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过程,研究资源配置的非市场过程,从市场过程的特点理解政治过程。

研究的内容包括:直接民主制经济理论(投票决策规则,投票交易,公共产品的需求决策,公共产品偏

好强度的显示)。

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制度。

代议民主制经济理论(政党理论,公共选择者行为论,利益集团论,寻租论)。

寻租论,寻求规则外的收入。只要政府行动超出范围,其分配介入了经济活动就会导致寻租活动,就会有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追逐政府活动所产生的租金,从而导致非生产性的浪费;

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它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

十、凯恩斯经济学。(英)凯恩斯

新两分法:货币变量通过传递(导)机制可以影响实际变量。

市场不平衡、不充分竞争理论。

低就业平衡,不可能达到平衡导向的充分就业。

仅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可能使有效需求等于有效供给,而必须有数量的变动;

失业理论,不仅有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还有非自愿失业(有效需求不足时,即便想就业,也没有可能)。

有效需求论(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时的总需求, 也就是企业主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总需求。社会达不到充分就业就是因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心理要素有三个: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造成消费不足;

心理上的流动偏好和

心理上对资产未来的预期。这后两项造成投资不足。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储蓄增加,而消费并不会同比例增加,

心理上的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它取决于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包括收入动机和经营动机。收入动机:从得到收入到用掉收入这段时间内持有现金的愿望。经营动机:从支付成本到获得销售收入这段时间内持有现金的愿望);

2. 谨慎动机;

3. 投机动机。心理上对资产未来的预期。资本边际效率论。指的是预期增如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乘数理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更大的变动,其变动往往是投资变动的倍数。

所谓乘数,是指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或减少)。

加速原理是主要说明由于生产量变动如何引起投资量加速变动。

货币量理论。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后,人们心理上对未来更感到难以预料, 因而流动偏好更强。于是当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使利润达到某一限度时, 利率也不再下降,即出现流动性陷阱。

货币工资降低影响就业量理论。只有影响到有效需求才会影响到就业量。货币工资降低会造成领工资人收入降低的再分配,影响消费,但有利于改善国际竞争地位, 促进投资。

经济周期理论。在萧条阶段降低利率有利于经济复苏, 但仅仗此货币措施不行, 必须靠财政措施, 实行收入再分配, 以提高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

主张宏观调控,

剌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 剌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剌激有效需求,

通过税制、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手段来引导消费倾向,

从长期看利率重大变动会影响消费倾向, 从短期看无大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是, 利率变动时会使证券和其他资产增值或贬值,

反对节俭,寄生消费、挥霍以及搞赤字财政都应得到鼓励,

刺激消费和投资既要用货币政策, 更要用财政政策, 鼓励借贷, 鼓励搞赤字财政,

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

十一、菲利普斯理论,菲利普斯(新、英)

菲利普斯曲线(就业与通胀关系)

财政政策(改变政府购买水平、转移支付水平、改变税率)。

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

十二、新古典综合派。(英)希克斯,(美)萨缪尔森

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新

古典综合”,也称“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右

派”。

收入决定论(研究社会总产量、总就业量和总收入

水平由哪些因素决定,社会的总收入等于消费和储

蓄之和,社会的总支出等于消费和投资之和);

十三、新剑桥学派(英)罗宾逊,卡尔多

也称凯恩斯左派,后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综合

派对立

价值论(强调剩余在价值中的地位,商品的价值最终由劳动来决定),

十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美)曼丘,罗默

菜单成本理论,

交错调整价格和工资论,

市场协调失灵;

十五、以加尔布雷斯(美)和缪尔达尔(瑞典)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

福利国家理论;

新社会主义论,提高市场系统的地位和权力,消除计划系统对其的剥削和抑制,让两者权利和收入均等化,资本主义就可以转换成新社会主义;

比较经济。

十六、熊彼得的经济思想。(奥)熊彼得

经济周期理论。两阶段:上升和下降。四阶段:繁荣、萧条、危机、复苏。

(英)基钦周期:3—4年的短周期

(法)朱(尤)格拉周期:9-10年的中周期

(美)库兹涅茨周期: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一60年长周期。

熊彼特周期: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

期包括3个短周期。

他以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3个长周期,以中等创新

为标志,划分中周期,再以小创新为标志,划分短

周期。

创新理论,新经济的理论基础,

资本主义崩溃论,

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并依靠确定价格、工资参数而运行的社会主义。

德国的对外经济(V)Deutsche Au?enwirtschaft

I. 国际经济学中各类核心论点

1. 绝对利益理论(主要代表为Adam Smith亚当·斯密)

两个国家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异。

2. 相对利益理论(主要代表为David Ricado大卫·李嘉图)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因生产效率的不同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差异,但生产要素的配置是相同的,从而引出两大国际贸易的依据:

“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帽和鞋,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么?”

3. 生产要素禀赋论(主要代表为Heckscher赫克歇尔和Ohlin俄林)

生产要素集中指的是资本和劳动。

要素的配置是不同的,但生产的技术是相同的。

一国主要生产本国富有的生产要素产品,进口本国短缺的生产要素产品。

国际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因此国际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国际贸易会带来要素价格的均衡,即要素均衡论。

4. 里昂剔夫之谜(怪论)(主要代表为Leontief)

里昂剔夫对要素禀赋论的批评主要有三点:

是静止的,无法用于动态要素的现实之中,

实际上是资本缺乏的国家也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雄厚的国家也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找不出通过劳动分工而获利的结论。里昂剔夫举出美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产生里昂剔夫之谜(怪论)。

发达国家拥有优势:高素质劳动力和风险资本,另外那里对高技术的需求也大:如节省劳力的投资商品和新消费品。

5. 莱布辛斯基理论(主要代表为Rybczynski莱布辛斯基)

生产要素是在变化的,使用增长快生产要素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生产要素不限于资本和劳动,还有国家(干预)、政治、社会稳定、技术、知识、运费、环境、原料等。

6. 新要素禀赋论

强调人力资本,认为发达国家就业率高,人才素质也高;

而发展中国家就业率低,人才素质也低,因此产生分工;

发达国家出口高素质人才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出口低素质人才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贸易是多边(维)的,超出两国范围。

7.(不)可支配模式

某国因原料缺乏和技术缺乏而无法拥有某些产品。这种缺乏包括永远缺乏、中长期缺乏和短期缺乏三种情况。

II. 德国的国际收支die Zahlungsbilanz

经常项目收支die Leistungsbilanz

资本收支die Kapitalbilanz

外汇收支die Devisenbilanz

经常项目收支

贸易收支,商品(贸易)收支die Handelsbilanz

商品往来的补充收支Erg?nzungen zum Waren- verkehr是转口贸易和(保税)仓库往来的收支

服务收支die Dienstleistungsbilanz

工资薪水及资产收入Bilanz der Erwerbs- und Verm?genseinkommen

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出口净额

转让收支die übertragungsbilanz,die Schenkungsbilanz(赠与收支,包括经常性转让和资产转让)

资本收支

包括直接投资,有价证券买卖,购买股票,信贷往来;

分长期和短期,以一年为界。

外汇收支

经常项目收支同资本收支之和

例如2005年德国经常项目收支为-274.84亿欧元,资本收支为-1022.59亿欧元,则德国的外汇收支为-1297.43亿欧元

III. 货币的可兑换性和汇率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浮动幅度

1969年前的美元/马克汇率1:4,浮动幅度1%

1969年1:3.42

1985年1:3

1987年1:1.6

2002年欧元/马克1:1.95583

欧元/美元(1998-)1:1.18/0.84/1.60

今日欧元/美元汇率1:1.3215

汇率升(降)的后果

出口价格上扬(下降),出口减少(增加)。出口顺差减少(增大)或出口逆差增大(减少);

进口价格下降(上扬)进口增加(减少);

出口商品减少(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增加);

物价稳定(动荡);

对在国外投资有利(有害);

出国旅游费用下降(上扬)。

IV.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

1944年布赖顿森林体制(das Bretton-Woods-System)

1947年关贸总协定(GATT)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

自由贸易

大幅度降低关税

普惠制

国内外商品同样税率

取消进出口数量限制

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关税回合die Zollrunden

日内瓦回合Zollrunden von Genf 1947,(减35%)

阿讷西回合(法)Annecy-Runde 1949,(减2%)

托奎回合(英)Torquay-Runde 1950/51,(减3%)

日内瓦回合Genf-Runde 1955/56(减2-3%)

狄龙回合Dillon-Runde 1961/62,(减3%)

肯尼迪回合Kennedy-Runde 1964-1967, (减7%)

东京回合Tokyo-Runde 1973-1979,

(工业减34%,农业减2-40%)

乌拉圭回合Uruguay-Runde 1986-1994,

多哈回合Doha-Runde 2001- 。

贸易保护主义

关税壁垒

非关税贸易壁垒

V. 对外投资

1. 供给导向型投资(versorgungsorientiert)

2. 销售导向型投资(80%)

(absatzorientiert)

3.工资导向型投资(lohnkostenorientiert)

VI. 技术转让

der Technologietransfer

1.蓝图和技术公式

2. 供应设备

3. 供应元件

4.早期通报新技术

5.培训技术人员

6.经常性通报技术革新

7.提供市场营销信息

VII.风险和风险政策Risiko und Risikopolitik

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

1.市场风险

2.价格风险

3.信贷风险

4. 供货、取货风险

5.汇率风险

6.运输风险

7.区位风险政治风险包括

1.战争

2.抵制(Boykott杯葛)风险

3.封锁风险

4.制裁风险

5.罢工

6.骚乱

7.革命

7.国有化和没收

制定保护投资协定

1.国民待遇(die Inl?nderbehandlung)

2.最惠国待遇(die Meistbegünstigung)

3.保护资产免受没收和国有化

4.资本自由转移

5.国际仲裁

国家保护措施

1.提供赫尔梅斯担保

2.提供投资担保(参股、参股性信贷等)

3.提供优惠信贷和融资援助

4.提供风险担保(运输担保、价格担保、汇率担保和出口信贷担保)

VIII. 投标die Ausschreibung

1.招标、标书

2.投标

3.开标

4.中标

5.招标和投标担保(5-10%)

IX. 欧债危机问题

希腊长期“有意误报”经济实情。2010年债务为143%,最高达160%。

2010年欧猪五国PIIGS希、意、爱、葡、西(笨猪PIGS四国是希、意、葡、西)的债务分别为143%,119%,96%,93%和60%。

欧盟各国主权信用评级下滑。

主权信用评级一般由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做出。分投资与投机,长期与短期。以长期投资为主要标准。

标普长期投资评级标准是AAA,AA,A,BBB,BB,B,CCC,CC,C。AA级至CCC级间可用+和-号,表示强弱,如:

AA+、AA、AA-;

穆迪长期评级共分:Aaa、Aa、A、Baa、Ba、B、Caa、Ca和C。在Aa到Caa的六个级别中,还可以添加数字1、2或3,如:aa1,aa2,aa3;

惠誉的长期投资级和标普一样。

此外标普还会发布展望,包括“正面”(评级

可能被上调)、“负面”(评级可能被下调)、

“稳定”(评级不变)、“观望”(评级可能被

下调或上调)和“无意义”。

标普的B+级和穆迪的Ba1及以下各级均为“

垃圾级”。

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

欧债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

是欧洲各国长期实施高福利、高债务的后果;

美国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

结构原因

南与北、

政治与经济、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新债与旧债、

单一国家与统一政策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马约)五项趋同标准

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通货膨胀率最低的三个国家平均率的1.5个百分点;

长期利率不能超过通货膨胀率最低的三个国家平均率的2个百分点;

货币汇率必须在此前两年的时间内保持在汇率机制允许的幅度内,没有贬值;

政府年度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

公共债务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三大问题

是治本还是治标;

是奉行财政紧缩政策还是推行经济刺激政策;

从何渠道出资纾困。

前两个问题理论上的答案已经逐步清楚,那就是标本兼治,紧缩和刺激双管齐下。

关于各国能否通过紧缩政策达到经济复苏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凯恩斯、李嘉图和非凯恩斯理论)。

麻烦的是第三个问题,钱从何而来?

欧盟的最后应对方针

欧盟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国同意签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条约》即“财政契约”,并于2012年1月30日通过,3月签署,2013年1月生效。德国改变政策;致力财政一体化;

欧洲央行深度介入:2012年9月6日宣布新的购债计划,直接货币交易(OMT)即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并实行金融监管一体化;

2012年1月23日欧元区17国通过成立“欧洲稳定机制”(ESM)(永久防火墙)9月27日生效。

德国较少卷入债务危机的原因

1. 早在2005年默克尔上台后就提出“整治、改革、投资”三和弦,突出了财政整治,此后,债务和赤字便大幅度下降;

2. 国际金融危机对德国的虚拟经济冲击不大;

3. 德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得当,新增流动性不大,仅为820亿欧元;

4. 德国银行业保守,非营利性银行比例高达70%以上。存款保险体系健全,保险额高于其他各国,拥有严格的信贷监管机制;

5. 经济发展良好,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出口增长7.8%。2012年增长放缓;

6. 德国2011年推出新债务法规,大力削减国债和赤字。要求联邦政府从2016年开始每年新增国债不得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35%,联邦各州更是从2020年开始就不得举借新的债务。

中国应对欧债危机

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扩股, 加大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入特别提款权。2011–2015特别提款权的权重:美元41.9% ,欧元37.4%,日元9.4%,英镑11.3%,增资430亿美元;

愿在充分考虑风险防控前提下,继续投资于欧元区国债市场,购买欧洲稳定机制债券和欧元区国债;加大对欧投资,购买欧洲企业股权;

肯定欧盟提出的标本兼治原则;

希望欧洲能够在财政紧缩与经济刺激之间找到平衡点;

强调信心。尽管中方对欧债问题心存担忧,但对欧洲经济、欧元区以及欧元依然“抱有信心”。

X. 德中经贸关系

1.两国贸易额已由建交初期的2.7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611亿美元,增加了近600倍,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30%。中国已成为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高潮时德国由华进口减少19.4%,对华出口只减少4.7%。“中国够朋友”。

双方同意用欧元和人民币作为贸易支付手段。

投资

2012年德方对华投资14.5亿美元。中国对德投资为6.26亿美元,项目98个,排第三位;

在中国投资的德国公司有7000多家。中国在德国的企业近年猛增至2000多家;

技术转让

在发达国家中中国从德国获得的技术是最多的,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截至2011年4月底,中国共批准从德国技术引进合同15448项,金额522.1亿美元。项目主要涉及交通运输、通讯、电子电气、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和化工制药等领域。

德中(中小企业的)合作形式

l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加工,来件组装,补偿贸易)

l 合作生产

l 联合投标

l 合作企业

l 合资企业

l 独资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下的德中经贸关系

捐弃前嫌,抱团取暖;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加大高层互访;

扩大经贸合作领域;

加强磋商,协调两国共同应对危机的方针和原则。

问题

取消对华的发展援助;

跟随欧盟对华搞贸易保护主义;

抱怨高额贸易逆差;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得不到平等的市场准入;

中国对德投资困难。

结论

尽管德中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差异,但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同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范例;

两国的经贸合作潜力远未耗尽;

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德国概况整理

Schleswig-Holstein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Landeshauptstadt Kiel 基尔 Geographie N?rdlicher Teil der norddeutschen Tiefebene Landschaften (von West nach Ost): Wattenmeer 北海浅滩 →潮汐→防洪提 Nordfriesische Inseln 北弗里西亚群岛 Halligen 沼泽岛(哈利根) Marsch 低湿地 Geest 沿海岸高燥地 Hügelland 丘陵 ●Gr??ter Flu? ist die Eider 埃德河 ●Nord-Ostsee Kanal 北海-波罗的海运河 ●Gr??te St?dte: - Kiel 基尔 - Flensburg 弗伦斯堡 - Lübeck 吕贝克 ●Bev?lkerung: Deutsche, D?nen 丹麦人, Friesen 佛里斯兰人 Geographie ●Nur zwei Gro?st?dte: Lübeck und Kiel ●Im Norden Hamburgs: Industrie 工业und Dienstleistungen 劳务 ●An der Westküste: Landwirtschaft 农业und Tourismus 旅游业 ●An der Ostküste: Handel 贸易, Verkehr 交通 (船舶交通), Schiffbau 造船 ●46 H?fen ●Fischerei 渔业 Veranstaltungen ●Schleswig-Holstein Musikfestival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音乐节 ●Kieler Woche “基尔周,世界上最大的帆船运动会 Pers?nlichkeiten ●Max Planck 马克斯普朗克/ 物理学家 ●Theodor Storm 特奥多·施托姆/ 作者

德语专八德国经济类真题汇总

1. Die Schweiz benutzt eine andere W?hrung als Euro als Zahlungsmittel. 用瑞郎 2. Durch die W?hrungsreform im Jahr 1948 wurde die Zigarettenw?hrung abgel?st und durch eine neue stabile W?hrung ,die Deutsche Mark,ersetzt.通过1948年的货币改革,香烟货币被一种新的稳定的货币——德国马克所代替 3. Eine Voraussetzung des deutschen Wirtschaftswunders war die W?hrungreform i m Jahr 1948. 4. Die letzte W?hrung in Dl vor der Euro-Einführug hie? Deutsche Mark. 5. Alle L?nder,die den Euro als gesetzliche W?hrung benutzen,geh?ren der EU an.(错)比如梵蒂冈就不是欧盟 6. Seit dem 1. Januar 2002 gilt der Euro als das neue Zahlungsmittel in allen EU-Staten.(错)并不是所有欧盟国家:英国、丹麦就不是 7. Die ehemaligen W?hrungseinheiten in Dl vor der Euro-Einführug hie? Deutsche Mark und Pfennig欧元引入之前德国以前的货币单位叫做马克和芬尼 8. Wer hat sich für die Einführung der einheitlichen W?hrung,,Euro’’ eingesetzt ?-Helmut Kohl (2002。1.1年开始使用) 9. “Deutschland ist unser Vaterland,das vereinigte Europa ist unsere Zukunft”Wer das gesagt?Helmut Kohl德国是我们的祖国,统一的欧洲是我们的未来。 10. Insgesamt gibt es 7 Arten Euro-Banknoten und 8 Arten Euromünzen im Umlauf. 纸币硬币 11. 德国硬币后的画面:1、2、5欧分——橡树枝,10、20、50欧分 ——勃兰登堡门,1、2欧元——联邦鹰 12. Der Marschallplan war eine der Grundlage für die Neubelebung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nach dem 2.Weltkrieg .马歇尔计划 13. Der erste Wirtschaftsminister der BDL Ludwig Erhard galt als “Vater des Wirtschaftswundes”und“Vater der sozialen Marktwirtschaft”。1963年又出任联邦总理。 14. Wirtschaftswunder in DL war in den 50er Jahren.经济奇迹50年代发生 的。 15. Der Begriff ,,Wirtschaftswunder ,, beschreibt das unerwarter schnell und nachhaltige Wirtschaftswachstum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 16. Die Wirtschaftsordnung in DL hei?t die soziale Wirtschaftschaft .经济 制度,社会市场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德国外交

德国经济大国地位恢复的原因以及德国外交政策 摘要:本文探讨了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外交政策的改变,重点阐述了德国价值外交的理念。 关键词:经济恢复外交政策价值外交 一、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经济发展的原因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战后,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建立民主化的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并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

德国国情概况

德国政体 德国社会民主党(德语: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简称社民党,德国主要政党之一。自1949年以来,社民党始终位列联邦议院中。它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政党,成立于1863年,是德国第一个社会民主组织。 福利待遇和公平公正是SPD的基本政治观点。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福利待遇是指如果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生病了,那么将给予资助。公平公正是指同劳同酬,公平对待每个人。例如,不富裕的人们和富人们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幸福生活。 身为德国现任总理和基民盟(CDU)主席的默克尔自休假归来后,其支持率一直不断上升,目前已达到57%,比上一周高出了3%。而她的竞争对手,德国社民党(SPD)主席施泰因布吕克(Steinbrück)的支持率仅为21%。 基民盟和基社盟(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und Christlich-Soziale Union):从康拉德?阿登纳到赫尔穆特?科尔,再到如今的德国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基民盟与其姐妹党派基社盟(仅巴伐利亚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站在德国政坛的最高峰。在联邦层面,基民盟和基社盟在联邦议会共同组成一个党团,其代表颜色为黑色,又称其为黑党。基民盟的前身是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45年7月成立的天主教中央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在德国西部地区(巴伐利亚州除外)和柏林建立了基督教民主党地方组织。1950年10月在戈斯拉尔举行第一届联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基督教民主联盟,首任主席是康拉德·阿登纳。基社盟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基督教保守主义政党,于1945年9月12日在慕尼黑成立。 社民党(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前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赫尔穆特?施密特以及格哈德·施罗德都来自社会民主党。该党是德国现存的最古老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党之一。始建于1863年,是德国两大社会政党之一。在纳粹统治时期,社民党于1933同其他党派一样被纳粹禁止。但可以让社民党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是1933年唯一一个在投票中反对授权法的政党。其代表色为红色,又称其为红党。 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上世纪八十年代绿党登上德国政治舞台,致力于反对环境污染和核能,反对战争拥护和平,同时致力于人权和妇女权益运动。1993年,联盟90并入德国绿党。从1998年开始,德国绿党成为了执政联盟的一部分。 自民党(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自民党是一个德国的自由主义政党,于1948年成立,当时是由9个1945年形成的自由党合并而成。而这9个自由党则是从1933年被纳粹取缔的德国人民党(DVP)和德国民主党(DDP)的残存份子而组成。自由民主党的首任主席Theodor Heuss,原来曾是DDP成员,后来又曾成为DVP成员。1990年德国统一之后,原东德地区的部分自由主义政党组织也加入进德国自由民主党。目前该党与基民盟和基社盟一起联合执政。其代表色为黄色,亦称之为黄党。 左党(Die Linke):成立于2007年6月16日,由原左翼党和劳动社会公平党合并而成。左翼党发源于前东德。1989 年,由于持续的抗议活动,东德前领导人昂纳克被迫将权力交给一些年轻的改革派的政治家们。1990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的改革派成员为了与前东德时期划清界限,将统一社会党更名为民主社会党(PDS)。在90年代早期,该党派一直以新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少数派的形象出现。在2005年,民社党决定与刚刚成立的新党派“劳动与社会公正党”合并,2007年左党正式成立。 国家民主党(: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二战结束后德国出现的一支极右党派。于1964年在德国汉诺威成立,其早期成员大都来自其他右翼党派,是一个宣扬民族主义

(发展战略)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摘要] 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德国经济疲软不振。究其原因是德国经济一直背负着欧洲其它国家不曾有的沉重包袱,即德国重新统一给德国经济带来的巨大负担,以及产业结构老化和经济结构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僵化。未来今年,德国经济前景不甚乐观。 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在经历了1990-1991两年的经济繁荣后,德国经济从此疲软不振,增速缓慢。只是由于欧盟实行经济一体化和欧元区实行统一货币政策,世人的目光更多关注欧盟和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形势,作为15个成员国之一的德国不在像从前那么惹人注目。实际上,近10年来德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6%,是欧盟成员国中最低的,比其他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和被认为失去的十年的日本经济相比好不到哪里去。 德国经济不仅低迷,而且伴随经济的剧烈波动。自1990年统一到2001年,德国经历了四次经济衰退,经济周期仅为3年。1992/1993年德国统一后利率急升、马克升值以及欧洲汇率机制崩溃导致西欧经济深度衰退,其中德国经济连续5个季度出现负增长;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引发德国1995/1996年经济小幅衰退;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下半年德国出现轻微衰退;1999/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2001年下半年经济严重衰退。而在同一时间内,美国只经历2001年的一次衰退,欧盟其他国家一般只经历1992/1993年和2001年两次衰退。德国何以如此? 一、德国统一的后遗症是德国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 十多年来德国经济一直背负着欧洲其它国家不曾有的沉重包袱即两德统一。德国统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和一个低生产率、高度计划、经济落后的地区的合并。为保证统一过程中政治平等和社会稳定,防止东德居民大规模移民西德,德国决定西德马克和东德马克按平价兑换、向东德大规模实行转移支付用于东德的基础设施建设、把西德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入东德、实行政治经济转轨等。但统一的过程产生了三大问题影响了德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1.建筑业持续负增长 德国统一初期,由于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东德的基础设施、商用和民用住房建设迅速增长,拉动了东德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使东德地区的增长率高于西德。如此同时,在西德,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移民的增加刺激了住宅业的发展,建筑业也出现了较快增长。但自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的建筑业出现停滞。一方面,东德的经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少,东德地区的建筑业随之出现萎缩。另一方面,90年代后,西德移民潮基本停滞,住宅需求下降;同时,受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各成员国财政预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的限制,政府减少了对低成本住房建设的补贴,公共投资减少,西德地区建筑业萎靡不振。 德国建筑业从1996年起已连续6年负增长,预计2002年仍将继续下降。可以说,该部门在经历了两德统一之后的短期繁荣后,进入自动调整过剩供给能力的时期,这可能是一个中长期的整合过程,目前这种调整仍未结束。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计,1996年以来,建筑业的萎缩使德国经济每年减慢0.3个百分点。 2.为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降低债务水平导致税率上升

德国强势经济体制分析

德国经济为什么这样强 杨佩昌 德国已成为抵挡欧债危机的中流砥柱。德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德国良好的经济基础、高素质的人员、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政府施政措施的从容与恰到好处。这种从容与恰到好处的做法源于何处?这首先得从德国历史特别是制度创新和具体的施政策略中寻求答案。 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石 经济制度的选择远比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意义更重大,一个良好的经济制度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二战结束后,对德国而言,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当时的联邦德国存在两种经济制度选择,即社民党的“社会主义”方案与基盟党的“秩序自由主义”方案。鉴于联邦德国公众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恐惧和美英法占领当局的关键态度,联邦在选择何种经济制度的问题上,已经不是“要不要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也就是说,联邦德国的经济体制首先应该体现于承认“个人选择的自由”、“企业经营的自由”和“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这三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对此,联邦德国各派政治、社会力量之间,并未出现激烈的争议。因此,在承认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各方关注的焦点是“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各方的观点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思想主张:新自由主义方案和社会主义方案,它们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分别代表了两种相对极端的观点。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以秩序自由主义的弗赖堡学派最有影响力。 经过激烈交锋,以艾哈德和米勒-阿尔玛克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方案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尤其是美国占领当局的认可。随着信奉新自由主义的艾哈德被任命为英美占领区经济管理局主任,“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成为了双占区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于是,关于联邦德国经济体制选择问题的争论也暂时画上了句号。 这一制度致力于实现下述目标:“第一,通过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且采取相应保证措施以防止产生专政,国家计划化、经济管理已经由于工业卡特尔化而造成的私人垄断,目标是实现尽可能广泛的经济发展。第二,建立能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以保证价格稳定。在私人经济创造奇迹的国家应保持货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以及通过不同的国家措施保证市场的竞争和经济的稳定。第三,实现社会安全、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主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即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国家对收入与财富进行再分配。同时为加强社会团结,如果由于竞争而产生较大收入差别,则通过累进税率缩小这一差别,而同时又不至于影响贯彻刺激生产的原则。”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保持稳定物价和维护市场的自由竞争,为此,联邦政府修改和颁布了以下几项法律:首先,联邦政府在1957年对1909年制定的《反对不正当竞争法》进行重新修订,明确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对各个经济领域内的竞争规则和竞争秩序作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其次,1957年艾哈德政府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即《卡特尔法》),其任务是尽可能地保护有效竞争,排除阻碍市场自由竞争的一切因素,核心是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自由,防止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合法的方式、手段来限制和妨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再次,在确保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联邦政府致力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艾哈德认为,物价稳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没有稳定的物价,经济繁荣就不可能持续。物价稳定的关键是保证货币金融稳定。1957年7月《德意志联邦银行法》颁布,鉴于德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两次灾难性的通货膨胀,防止货币政策受到政治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联邦银行的独立性,于是根据该法的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是联邦德国的中央银行,它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德意志联邦银行中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联邦中央银行行长、副行长、理事会成员和州银行行长组成,联邦中央银行行长由联邦政府推荐,总统任命,任期为八年,并且行长的任期不受政府更迭的影响。艾哈德通过这样一个中央银行机构及其功能,力图在全国范围内能稳住金融市场,保持货币稳定,以稳定物价。艾哈德甚至把稳定货币上升到维护人权高度:“我们有理由把货币稳定纳入基本人权范围,每个公民都可要求国家来维护这种权利。” 由于社会市场经济是一个与德国具体现实较好结合的产物,因此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艾哈德的政策也起到明显效果。从1951年开始直至1960年代中期,德国创造了“德国经济奇迹”,物价上涨速缓慢,同时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在联邦德国成立后短短15年间,德国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楷模。到了这个时刻,艾哈德已经可以

德国经济学专业留学申请指南.doc

德国经济学专业留学申请指南 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拥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综合实力强大。今天,我整理了一份德国经济学硕士留学申请指南,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德国经济学硕士留学申请背景 近几年,中国学生赴德主要学习的是以下专业类别:工程科学占41%,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占20%、数学和自然科学占17%,语言学、文化学、体育占12%,艺术学和艺术理论占5%,医学和健康学占2%,农业、林业、营养学和兽医学占2%。 德国硕士在国内含金量是很高的,,与英美的学校相比,德国学校没那么大名气,也比较低调。但论实力来说,德国最有名的几个工科学校和综合性学校的实力都不差,要不然德国也不可能出那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我也曾在国内大学读过一年,感觉德国高校教学比国内严谨很多。 在德国,一个人有比较杰出的成就,才会被大学聘请去当教授。所以在德国高校,教授权力也很大。用什么样的教材、讲什么样的内容,具体课程怎么安排,完全是教授说了算,学校不予规定。 德国经济之强,大家都有目共睹,德国经济一直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其国内大学在经济学的教学方面投入比例非常大,教学质量也有口皆碑,是国内想学经济相关专业学生理想选择之一。 经济学涉及国民经济和企业经济两大领域,主要研究国民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的相似性上,所以学生既要掌握企业经营和企业经济方面的知识,又要具备认识整个经济关系的能力,在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深入学习企业经济学或国民经济学。 除此之外,经济工程、经济信息以及经济数学也是经济学的学生可以继续深造的专业。在职业选择上,经济学的毕业生较为灵活,可以随时调整方向,因此很多学生青睐这一专业。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德国州省介绍1

德国州省介绍1

旅游者最喜爱的德国第一号渡假圣地。 (三)柏林州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889平方公里,人口341万,下辖23个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府机构将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将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世界大都会——柏林 (一)历史悠久、动荡不安的世界大都市 柏林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柏林是欧洲有名的古都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纪末。当时以号称“大熊”的日尔曼人阿尔贝特为首的阿斯卡尼亚家族赶走了斯拉夫人。占领了这片土地。这也是柏林的城徽是大熊的由来。阿斯卡尼亚人是柏林的第一个保护者。1237年,施普雷河东岸的柏林与西岸的渔民集居区合并,从此经济贸易活跃起来,柏林逐渐成为商人、技工和艺人的汇集地。这次合并被认为是柏林的诞生。14世纪,柏林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1470年,勃兰登堡侯爵把柏林作为它的官邸。1701年,普鲁士国王迁居此地,开始建造宫殿、花园、大道。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统一德国,柏林成为德国的首都,并发展成为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之为“施普雷河上的雅典”。 (二)德国的首都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 统一后的德国首都柏林,面积为889平方公里,人口341万人,它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并非真正土生土长的柏林人。柏林人历史上主要为移民,他们来自法国、波希米亚和波兰,现在更多的来自东欧,是一个国际民族混合体。现在柏林市内的外籍人主要是土尔其人、南斯拉夫人和越南人。 柏林是欧洲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包括: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纺织及电气工业等。这里有两个世界性的大企业:西门子股份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 柏林是一座商业繁荣的城市,位于西柏林的库斯菲尔登大街和动物园车站附近

世界经济学 发达国家 重点知识总结

一.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系 概念: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具体做法: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起源:三权分立原则的起源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政体三要素论, 他首次把国家的政权划分为议事权、行政权和审判权, 并认为国家之治乱以三权是否调和为转移。 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政府论》的发表,表明现代意义上的分权理论初步形成。洛克在《政府论》中,对权力分立理论有详尽的描述。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和行政权应该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行政和对外权有一个机关行使。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有一个机关行使,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继洛克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更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所谓三是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孟德斯鸠这一思想对美国的宪法制定者影响很大。最终由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 目的:避免独裁者的产生。 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行政)、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即使在现代,立法、运用税款的权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愿的议会中,司法权的独立在于防止执法机构滥权。 内容: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别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掌权总统有对国会两院法案的否决权,但立法机关复议,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即可成为法律;总统任命行政官员、缔结条约要争求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国会有对以总统为首的行政官员的质询、弹劾的权力;司法部门有对政府官员审判的权力,以及对国会制定的法律进行是否违反宪法的审查权;总统和国会结合起来行使对法官的任命权;国会参与部分司法权,有司法性的宣告叛国罪和对总统审判的权力。 评价:三权分立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派别之间利益矛盾,有助于反对封建专制,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适应于对付内外国斗争需要。 弱点是国家力量难以完全集中,一部分力量在互相牵制中抵消,缺乏效率,不适合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二.苏联的经济转轨与休克疗法 概念:“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是对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的称谓。 背景:1991年底,苏联解体,苏共下台,俄罗斯联邦独立。新国家继承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其中也包括原苏联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一大堆生产难以为继、濒于破产的国有企业;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等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认为,苏联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果断送了苏联的前程。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35岁的盖达尔被叶利钦任命为政府总理。盖达尔几乎是完全套用了“休克疗法”方式,制定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中国经济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

中国经济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 一、知识网络构建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 主要特征。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商业也不断走向繁荣。但是,封建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中国丧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2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挽救危亡,清政府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而失败,但使中国近代化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在外商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

难发展,最终陷入绝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 3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新篇章。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地方,甚至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贫穷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朝着现代化大踏步前进。

德国各联邦州简介 - 巴伐利亚州

德国各联邦州简介- 巴伐利亚州2011-10-28 15:12 |(分类:默认分类) 巴伐利亚州简介 拜恩自由州(德语:Freistaat Bayern)也常被称为巴伐利亚、拜仁或巴燕,是德意志联联邦州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州府位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东南部,是德国面积最大的联邦州,州府位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州第二大城市,北拜恩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多瑙河横贯中部,南部多冰渍垅和冰蚀湖,南缘阿尔卑斯山区有楚格峰(Zugspitze),海拔2963米,为德国最高峰,其北丘陵起伏,边缘多山。冬寒夏暖,年降水量600-1400毫米。

经济 巴伐利亚是德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里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到高科技工业的巨大转变。汽车制造业是巴伐利亚的核心产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失业率(2004年7月)为百分之六点五。 慕尼黑宝马公司总部

政治 巴伐利亚州拥有一个一院制的州议会(Landtag),并实行普选制度。1999年以前,州内还有一个参议院(Senat),其成员是从巴伐利亚的社会与经济团体中挑选出来的,不过已经在1998年的一场公民投票中废止。目前巴伐利亚的政府首脑称为部长主席(Ministerpr?sident)。

巴伐利亚长期以来较为支持德国的保守派,其中基督教社会联盟从1946年开始,便在此地拥有庞大优势。并且从1957年其成员当选部长主席之后,执政就不曾中断。 文化 巴伐利亚文化可以一直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据自由州宪法第3条规定,巴伐利亚应当成为一个“文化州”。州政府在2003年度的预算中向艺术和文化领域拨款超过550万欧元,除此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和个人也对本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如巴伐利亚传统的民族舞(der Schuhplattler),就是最古老的欧洲舞蹈,起源于1050年。10月慕尼黑啤酒节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 一. 二战后德国社会经济现状 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整个国家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交通运输受阻,战争致使士兵亡伤大半,男性劳动力锐减。更为严重的是1946年10月从西伯利亚入侵的寒潮开始席卷德国致使气温逐渐下降。因缺少煤等燃料,再加上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困苦。同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16%的出生婴儿夭折。据统计,在1946年长达4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至少10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达数百万。当时弥漫整个德国的是寒冷、饥饿、绝望和无助。 二.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原因 (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形势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各个国家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 从国内形势上看,满目疮痍的国土、濒临崩溃的经济、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德国人民要求进行经济建设。同时联邦德国人民也充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政府不断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同时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且战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