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1.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1.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辨识、评价公司范围内在生产、使用、储存、装卸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程度,使其在可接受和可控的范围内,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和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生产、服务、和各项管理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

3.术语

3.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3.2事件:造成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3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4相关方: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6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3.7安全: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3.8可容许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

4.2安保部负责每年组织对全公司的危险源作一次辩识评价、汇总、登记工作。

4.3安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评价的培训。

5.工作程序

5.1范围与评价方法

5.1.1成立评价小组,由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熟悉工艺、设备、电器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

5.1.2明确每次或每项评价活动的目的。

5.1.3确定评价范围,应覆盖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常规及非常规)、设施和区域,如生产活动、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检维修、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

程、拆除工程、后勤服务等活动。

5.1.4方法选择,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及人员文化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掌握运用、适用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选用了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危险工艺/HAZOP法。

5.1.5依据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行业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安全目标等要求制定评价准则。

LEC法:

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S-事件后果的严重性;R-风险度;

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

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的防范、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息息相关,倘若各项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会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经营规模,将事件发生结果的严重性(S)罗列如下:

风险等级矩阵

5.2风险评价

5.2.1依据已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评价内容应全面。

5.2.2根据风险评价,划分风险等级,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清单》。

5.3控制措施

5.3.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逐项采取控制措施,并形成控制措施清单。

5.3.2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5.4风险控制

5.4.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5.4.2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

5.4.3评价结果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6.5风险信息更新

5.5.1对常规活动每年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评审,非常规活动应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要求识别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有害因素。

5.5.2每年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5.5.3.当发生事故或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5.6重大危险源辨识

5.6.1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标准确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

5.6.2.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5.6.3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5.6.4应将本部门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6.安全现状评价与“三同时”

6.1必须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

6.2安全现状评价每三年进行一次,并应由评价机构出具《安全评价报告》。

6.3《安全评价报告》中列明的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

6.4对《安全评价报告》中列明的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后,应出具整改报告。

6.5公司内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产品及工艺路线、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拆除报废工程等发生变化后,应及时进行安全评价。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对加油站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控制,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加油站下列活动: 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汽油、柴油、卸油、储存、加油过程; 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坏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 引用标准和相关文件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4 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本加油站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本加油站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5 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本加油站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

生产型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 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 规定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增强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雾剂公司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管理 3、职责 3.1各科、组\车间: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3.2安管科: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科、组\车间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科、组\车间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经理: 3.3.1负责组织分管部门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3.2负责审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3.4执行董事: 3.4.1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4.2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4、内容与要求 4.1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长、各科、组\车间主管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4.2风险评价和控制以各科、组\车间为单位进行,各科、组\车间在安管科的指导下实施。审核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负责。 4.3评价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4.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4.5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4.6风险分级管理 4.6.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4.6.2各科、组\车间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6.3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管科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执行董事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管科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 4.6.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机关、直属机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最大限度减少或降低风险损失,为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选择风险管控策略、制定并实施风险管控方案、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评价监督与改进等内容。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董事会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一)人员组成 主任委员:董事长 副主任委员:总经理 委员:董事会成员 (二)主要职能 1.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指导重大风险

管控工作; 2.审议并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3.审议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的计划、风险评估结果、重大风险应对方案等; 4.组织对公司拟进入的行业和产业进行风险评估; 5.审议公司范围内重大决策、投资等项目的风险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 6.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24429 5F6D 彭M33721 83B9 莹-g24706 6082 悂 7.办理董事会授权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风险管理办公室 公司成立风险管理办公室,与审计部合署办公,在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一)人员组成 主任:公司分管领导 副主任:审计部部长 成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审计部分管副部长、审计部风险管理专责人员。 (二)主要职能 1.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负责拟定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3.负责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重大风险管控情况; 4.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单位专项风险评估工作; 5.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专责人员的业务培训; 6.负责起草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7.完成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风险管理专职人员与岗位职责,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第三章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工程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本车辆段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存储、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项目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生产副总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 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项目安质部是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详见附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组长:经理 副组长:生产副总项目总工 成员:工程部安质部办公室 财务部经营部物资设备部 4.内容 风险分级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标准见表4.1.1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4.1.2 表4.1.2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单位工程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见重大危险源清单)。 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别 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运行工作,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3、评价方法 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

险度。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4、量化分值标准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

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根据其简化公式为:D=L×E×C 风险分值D的选择确定(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定性等级 可承受风险(一级):安全的,不需要采取措施; 一般风险(二级):临界的,有可能千百万较轻的伤害和损坏,应采取措施; 主要风险(三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重大风险(四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评价组织及职责 (1)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业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风险管理 (1)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 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密涿高速公路廊坊段L2合同项目经理部2013年8月10日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密涿高速公路廊坊段L2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工程施工中杜绝安全事故、消灭安全隐患,控制危险源,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公司规定,结合本项目部工程施工实际状况,制定本制度。 一、施工风险评估 1、开工前施工风险评估 (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消除风险的管理方法及代价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2)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已知某种危险的存在而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危险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的状态,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保证危险源运行在一个可控、可预见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3)项目部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主要采取事前预防管理的方法: 一是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标准、公司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2002年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项目部是施工安全生产的主体,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二是强制实施许可证制度。劳务队伍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项目部主要领导具有安全培训证,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资质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上岗等。 三是执行多方位的安全培训制度。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培训。 四是定期对单位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这是危险源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对各施工工点、环境、设备等进行全面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评价,制订出各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五是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同类事故案例及预先事故评估模拟结果制订出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展开救援的方案,为后续的事故控制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并指挥救援队伍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理、组织涉险人员疏散、事故灾后的清理与恢复生产等。 2、施工中风险评估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经理应定期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进行评估及管理: (1)项目部重点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 ,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价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1.3 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1.4 引用和支持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11月1日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12.1实施)(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 (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 (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9 (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 (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 (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 (11)《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 (12)《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13)《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 (15)《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 (1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 (17)《安全色》GB2893- (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 (19)《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及标志》GB13690-1992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活动及设备设施持续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确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2 围 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3 引用文件 (无) 4 术语和定义 (无) 5 职责和权限 5.1 生产技术部 5.1.1 生产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5.1.2 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负责制订风险评价准则,审核工作危害分析表(JHA)和安全检查表(SCL),负责本部门职责围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5.1.3 组织编制公司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

5.1.4 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5 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 5.1.6 组织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5.1.7 负责外界所提供的生产检修建设用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1.8 负责组织检维修、技改技措、隐患治理类项目的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9 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审核设备、设施类控制改进措施。 5.2 安全管理部 5.2.1 负责本部门部及公司办公场所、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2.2 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负责审核相关风险辨识与评价表。 5.2.3 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控制改进措施,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监督、检查、考核实施情况。 5.2.4 负责绿化工程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2.5 组织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临时用工及厂区交通(公路)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 供储部 5.3.1 负责本单位职责围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5.3.2 负责委托运输相关的活动与设施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组织实施。 5.4 其他单位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81483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价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1.3 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1.4 引用和支持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12.1实施) (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9 (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11)《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 (12)《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13)《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 (15)《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 (1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7)《安全色》GB2893-2008 (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9 (1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及标志》GB13690-1992 (2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2009 (2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22)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等 2 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与准则 2.1 风险评价的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2 风险评价的范围:

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税法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分册》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 第三条税务风险管理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公司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二章? 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第四条公司税务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立税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财务部经理)

组员: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经理及财务部税务管理岗、票据结算岗、发票管理岗。 第五条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 (二)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指导和监督有关各部门、各所属加油站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四)负责与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负责解决应以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 (五)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建议; (六)负责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所属加油站,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加油站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xx公司企业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2xxx发布 2xxx实施 xx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全面加强风险预控,规范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和坚决防范事故,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标准由xx公司标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xx公司安全监察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安全监察部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xxx 本标准审核人:xxx 本标准审定人:xxx 本标准批准人:xxx 本标准委托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现场以及所辖的多经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包含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管理)。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三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5〕1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xxxx公司电力企业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管理重点要求》(2017版) 《xxxx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规定(2017年版)》? 3、定义 本制度中的“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4、风险预控管理 组织机构与职责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与编制依据 1.1 编制目的 为规范公司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的评价管理,及时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为制订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特制定本制度。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ZS-AWH-SMP-146-01,2009)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ZS-AWH-SMP-01,2009)2.主题内容 本制度规定了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评价准则,规定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的工作程序,明确了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 3.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风险评价工作管理。 4.职责 4.1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为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风险评价计划,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常规活动的风险评价,并负责协调、指导、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4.2 安全环保部(以下简称“安环部”)负责协助组织风险评价,编

制评价报告,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并参与措施落实工作的组织与监督。 4.3 生产、研发、中试、设备动力、分析技术、行政等部门参与风险评价,负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参与本制度的编制与修订。 4.4 本制度由安委会组织编制、修订。本制度经公司管理程序审核、批准后,由行政部颁布实施。安环部负责将本制度及其修订版本报行政部备案。 5.术语与定义 5.1 风险 发生特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5.2 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5.3 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和状态,主要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5.4 常规/非常规/异常活动 常规活动为日常生产经营中经常出现的活动,具有周期性、重复性的特点,如生产原料的采购和储存、生产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清洁、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等;非常规活动为不经常出现的市场经营活动,如新项目的建设或生产工艺改造、新设备或新装置的安装使用等;异常活动为非正常情况下所采取的各类应急措施。 6.风险评价基本要求 6.1 评价范围

AQ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制定本制度。 2风险评价范围 2.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2.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2.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2.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2.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2.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2.8企业周围环境; 2.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风险评价准则 3.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3.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3.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4职责 4.1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席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 4.2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等。 4.3安全部门负责成立风险评价组织,负责审查各单位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 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4.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 制。 5控制程序 5.1风险评价分工 各单位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作业风险: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生产环保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环保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终审批准。

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5.2风险评价方法 5.2.1风险的定义: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 风险度R =可能性L X后果严重性S ①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②危害后果的严重性(S)

公司风险评估的管理规定

制度索引号:SFJD-FD-AQ-C2/2017-024 公司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工作规索引 1.外部规 (1)《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版) (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能源局2014年) (3)《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第二版) (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GB26164.1-2010》 (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部分)》(GB 26860-2011)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8)《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09) (9)《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 2.部规 (1)《发电企业风险综合分析方法使用导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修订版) (12) 本单位机组设计标准

公司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明确和规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生产业务运营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促进评估方法的有效运用,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和方案,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有效监控危险源,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规定了风险评估和危险源评估的程序及管理要求。 第三条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一)危害因素(简称“危害”):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伤害、损失、不良影响等发生的条件或行为。 (二)危害识别: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三)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四)风险评估:是指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在的全部过程。 (五)外因综合风险分析法:包含设备故障风险评估、生产区域风险评估和工作任务风险评估三种模式。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新版)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98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新版) 1、目的 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增强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雾剂公司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管理 3、职责 3.1各科、组\车间: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3.2安管科: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科、组\车间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科、组\车间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

《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经理: 3.3.1负责组织分管部门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3.2负责审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3.4执行董事: 3.4.1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4.2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4、内容与要求 4.1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长、各科、组\车间主管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4.2风险评价和控制以各科、组\车间为单位进行,各科、组\车间在安管科的指导下实施。审核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负责。 4.3评价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减少安全风险的影响,以合理有效的管理行为获得最大安全保障。为做好本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 成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 组长:胡振潮 副组长:李国英杨彦岭戈红雷于浩利杜鹏毅 梁辛酉李卫兵 组员:王瑶孙延峰李子强吴海香闫培隆 杨志杰刘世杰孟伟钟亚军 组长负责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领导工作。 副组长负责指导组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和编制以及施工中的动态风险管理工作。 组员负责制定计划和策略,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风险等级标准和接受准则,提出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具体落实本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积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组员有权要求其他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 第二条风险评估与管理原则 1、隧道风险评估应主要对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

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风险事件进行评估; 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工作内容,风险管理是风险评估的目的,均应随着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推进而动态地进行; 3、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目标为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工期风险等; 4、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第三条风险评估 1、确定风险的来源并分类,建立适合的风险指标体系。风险识别应提出风险指标和风险清单等结果。风险识别方法可采用核对表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2、风险估计和评价应建立合理、通用、简洁和可操作的风险评价模型,并按下列基本程序进: (1)对初始风险进行估计,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风险概率难以取得时,可采用风险频率代替; (2)分析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的影响程度; (3)评价初始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和措施;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86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 标准版本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风险评价 1、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评价准则 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评价范围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风险控制 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

公司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附件30 xx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重要危险源涉及更新的具体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控制工作。适用于对新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及控制工作。 第三条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又叫做“危害因素”。 第五条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第六条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第七条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八条可容许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九条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十条相关方: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第十一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㈠过去时态: 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 ㈡现在时态: 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㈢将来时态: 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㈣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㈤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㈥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十二条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十三条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十四条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