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8年华中师大806思政教学论真题(含复试)

2012-2018年华中师大806思政教学论真题(含复试)
2012-2018年华中师大806思政教学论真题(含复试)

华中师大学科教学(思政)考研真题(含复试)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论

一、简答:10分1题,6题共60分

1、生活化理论(教学论97页)

【思路】生活化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生活化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学遵循学生生活逻辑,植根于生活世界,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状态。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第一,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并重;第二,理想与现实结合;第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兼顾

(2)精选生活化教学内容。

第一,精选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第二,充实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点的内容;第三,筛选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例。

(3)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体验式、谈话式、活动式

(4)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第一,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第二,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第三,师生要平等交流。

2、资源类型(教学论64页)

【思路】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按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多

种类型:

(1)按性质,可分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需要举例)

(2)按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课程资源

(3)按空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4)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显形和隐形课程资源

(5)按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6)按属性,可分为思想性、实物性、人力性、网络性、活动性课程资源常用课程资源主要有: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

3、课程标准和教材关系(教学论48页)

【思路】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

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和具体体现。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

在教材编写中,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紧扣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

目标和课程内容,保持与课程标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2)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绝不意味着教材编写时生搬硬套

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

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

4、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论145页)

【思路】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具体方式,是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定数目的学生进行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

第一,内容生活化、现实化;第二,观点材料化形象化;第三,教

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

(2)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3)关注课程性质,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4)加强学法指导,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5)教学组织严密,有效调控教学结构

(6)协调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5、说课内容(教学论128页)

【思路】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但

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说教学过程

6、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关系(教学论204页)

【思路】(1)传统教学手段指教师从事教学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手段,且是经历了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

的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媒体,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

产生的。

(2)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特定优势。

(3)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各种教学手段的性能;第二,精心设计和组织;

第三,讲究结合使用的效果

二、论述:20分1题,2题共40分

1、思政与德育的关系(教学论11页)

【思路】思想政治(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直接地担负着中学德育的任务,在中学德育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1)从目标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与中学德育目标一致

(2)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学德育内容相通

(3)从途径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2、教学评价的基本追求(教学论164页)

【思路】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必须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每位学生的发

展”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追求。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从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发展,实现评价目的的转化;

(2)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走向有机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从单一的管理者评走向多方面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小论文:50分1题

教师素养(教学论250页)

2012复试真题

1、生活化理论

2、课程标准和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3、课堂教学要求

4、说课内容

5、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论193页)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论

一、简答:10分1题,共6题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教学论23页)

【思路】(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2、教学模式演变发展的趋势(教学论139页)

【思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活动程序及其实施的方法论体系。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

内部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作为方法论体系,突出了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多样化、演绎化、合作化、综合化、现代化。

3、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论166页)

【思路】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其主要原则有:

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4、思政课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论121页)

【思路】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

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

活动指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基本要求有:

第一,内容完整;第二,科学规范;第三,加工创造;第四,简明清晰;

第五,因人而异;第六,要有弹性。

5、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论33页)

【思路】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

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6、教学最优化的含义及标准(教学论99页)

【思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有目的地选择

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

可能的结果。基本标准有两条:

(1)效果标准

(2)时间标准

二、论述:20分1题,共2题

1、新课改的发展历程及给思想政治课带来的变化(教学论4页)

【思路】发展历程:教学论第2到4页

变化:改变课程名称、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重建评价体系

2、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理解这句话。

【思路】同12年复试,教学论193页

三、小论文:1题50分

主要讲述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俄国教师,在一堂公开课中,听课的领导和教师本想做些记录以做评价,但听得太入神竟忘了做记录。课后,一位教师问:“您的课讲得非常好,每一句话都有很大的感染力,这节课您不止花了一小时去准备吧?”答曰:“我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准备,实际上,每一堂课我都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准备,而就这节课或者这个课题我只准备了15分钟。”

要求:1、根据材料蕴含的深刻寓意,自选角度,自主命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思路】教学技能训练第一章,围绕教学准备展开

2013复试专业课笔试题目

一、有的教师认为,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内容讲透。

(12年复试笔试也考了这题)

(1)你怎么看待这种认识?(15分)

(2)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什么样的关系?(15分)

二、一位初上讲台的教师向我抱怨:我课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课堂上想尽办法启发和调动学生,但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觉得好失败。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假如你是这位老师的领导或同事,请你为这位新教师提若干建议。(30分)

三、《老师,您能看到我的闪光点吗》

教师在学生手册上给我写的评语是“你本来可以学得更好,但你上课时很多动,成绩上拖了全班同学的后腿,老师希望你暑假回家好好反思,加以改进。”

这名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后很难过,接着罗列了几点他很努力去形成但又没有被老师发现的优点。

结尾:老师,这些都是我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后形成的闪光点,而您都没有发现。老师,我一定会好好改正缺点,努力做一个成人般的学生。

(1)材料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哪些弊端?(20分)

(2)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你的理解,谈谈如何完善教学评价。(20分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论

一、简答(6*10)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同13年初试)

2、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特点(教学论55页)

【思路】(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2)学科逻辑服从知识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你的针对性

(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

(4)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3、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学论106页)

【思路】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

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

活动指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包

括很多方面(后面见教学论106页)

4、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论199页)

【思路】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守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自觉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基于学生实际;第二,发扬教学民主;第三,坚持灵活运用;

第四,克服形式化倾向。

5、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教学论143页)

【思路】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为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激励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操作程序是:

(1)选择和呈现案例

(2)分析讨论案例

(3)总结和评价

6、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论163页)

【思路】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做不同的划分:(1)从评价对象看,分为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2)从评价基准看,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从评价功能看,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从评价方法看,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5)从评价主体看,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二、论述题(2*20)

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学论256页)

【思路】第一,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2)推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3)提高教师学历教育层次

(4)改革教师培养模式

(5)规范教师入职资格和教师教育准入资格

(6)改革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自我发展。

自主学习、自主研修、教学反思、校本研究、教学实践、教学研究2、启发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教学论199页)

【思路】第一,基于学生实际。第二,发扬教学民主。第三,坚持灵活运用。

第四,克服形式化倾向。

三、小论文(1*50)

先引用了陶行知的一段话,再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一段话,讲得是有关教学生活化方面的知识。

【思路】结合教学论97页内容

2014 学科思政复试

一、简答题

1.思政课的特点(同13年初试简答题)

2.素材性课程和条件性课程的含义(教学论65页,同18年初试简答)

3.如何认识课程标准的含义(教学论33页)

【思路】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

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明确课程标准的含义,需

把握以下几点:

(1)性质(2)内容(3)行为指向(4)作用

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论193页)

二.论述题

1.如何认识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角色的转变(教学论251页)

【思路】(1)关注学生发展,做促进型教师。

(2)建立新型关系,做合作型教师。

(3)追求自我完善,做学习型教师。

(4)投身教学改革,做创新型教师。

2.教学模式的演变发展趋势(教学论139页,同13年初试简答)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论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思政课的性质是一门德育课?(教学论第6页)

【思路】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德育性质是该课程历史的如实反映;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在该课程内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德育性质是该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2.简述思政三维目标及其关系。(教学论15页)

【思路】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强调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内容的主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体是思想政治观点,优先设置和实施

3.简述考试的类型及其方法。(教学论175页)

【思路】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考试指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方式和要求来解答思想政治(品德)试题,并根据解答

结果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学科能力发展以及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形成

发展等方面评出分数和等级。

类型:达标性考试、诊断性考试、选拔性考试

方法:笔试、口试

4.简述教学难点及其选择依据。(教学论118页)

【思路】教学难点是指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或者客观事物发展尚不充分,因而使他们难以理解的基础理论和难以接受的现实问题。

依据:(1)教材内容中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观点(2)理论上容易理解,思想道德上难以接受的问题

(3)容易混淆的知识

5.简述高中必修课本的设计思路。(教学论53页)

6简述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教学论91页)

【思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7.简述情境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程序。(教学论142页)

【思路】情境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轻松

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基本程序:创设情景、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学论246页)

【思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二、案例分析题

材料题目“范冰冰鹤群引热议”,内容是关于一个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该事件的视频,让同学们分组积极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一系列新课改的新教学方法。

1.该教学片段体现了哪些教学方法?是如何体现的?

2.该教学片段体现了哪些新课改的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三、教学设计题

根据《生活与消费》,设计一个课外活动方案。

2015年复试真题

给了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谈谈你对政治教师或政治教学的启示,写一篇小论文,并评析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论

一、简答题(60分):

1、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教学论26页)

【思路】第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第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2、思想政治课为什么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论94页)

【思路】第一,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第三,符合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

第四,我国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情景教学创设方式(教学论142页)

【思路】情境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轻松

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创设方式:用语言描绘情景、用教具触发情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情景、用活动表现情景、以幽默夸张情景、用思维推理情景4、什么是合作学习,有什么优点(教学论226页)

【思路】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优点:有利于学生全员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感情

5、什么是教学反思及其基本特点?(教学论155页)

【思路】教学反思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反思、观念,以及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有关教学的新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更好地成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基本特点:(1)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2)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的合理性为目标

(3)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6、简述描述性评语评价方式?(教学论172页)

【思路】描述性评语指教师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就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写成评语。

需注意:(1)用语要准确;(2)评价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3)评语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二、辨析30分

1、思想政治课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课程(教学论95页)

2、现代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现代教学手段势必会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教学论204页)

三、教学设计60分

材料是价格变动的影响。讲述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的影响,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其原因,设计教学思路。

2016复试笔试

1.教师专业化

2.论文写作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论

一、简答题

1.思政课的特点(教学论第9页)

【思路】(1)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

育课程;

(2)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4个特点分开阐述

2.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论91页,同15年初试简答)

3.教学案例选择的要求(教学论)

4.教学内容设计需要的工作(教学论118页)

【思路】教学内容设计即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的取舍与安排。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呈现

5.任选两例教学导入的方法(教学技能训练48页)

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同12年初试简答)

二、材料题

1.教师教学

2.考试命题要求(教学论176页)

【思路】以基础性考查为主、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密切联系现实生活、重视开放性试题设置

三、小论文

材料:中国高考制度下,成绩成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写一篇小论文。

2017年复试笔试

1.思政课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关系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写一篇教学反思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论

一、简答题(60分)

1.为什么说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同15年初试简答)

2.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教学论47页)

【思路】第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

第二,学生用教材学,教材是学生学的材料

第三,教材承载着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3.简述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教学论65页,同14年复试)【思路】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的来源

条件性课程资源指本身不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

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

4.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及标准。(教学论99页,同13年初试简答)

5.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的区别。(教学论227页表格)

【思路】学习主体、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评价

6.教师分析教材的要求。(教学技能训练19页)

【思路】分析教材的地位和意义、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教材的科学方法

二、材料题(50分)

1.结合教学导入的要求,评析该教师的教学导入

2.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评论教学设计程序图

三、写作题(40分)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学反思

2018年复试真题

1.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做了低昂为,请谈谈对该定位的理解

2.谈谈对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教学策略

806真题的总结:

806的题型,比较灵活。第一题是6道简答题,60分,这个每年是不变的,比较简单。第二题,往年考过论述、辨析、材料分析。第三题写作题,往年考过学科论文、教案设计、课外活动方案设计、教学反思。虽然比较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使用理论知识还是来源于书本,所以两本参考书一定要吃透。课外的话,关注一下去年刚颁布的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我们今年复试笔试考了,保不齐今年初试会再次

考查。多练练教案设计、课外活动方案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评课稿之类的教师应用文体,这些以后工作都是必备的。806,比较简单,阅卷比较松,好好复习问题都不大。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薛国军 1.教学过程设计 2.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 3.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4.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6.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7.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8.理解课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广义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把课程设置计划(总体规划及各门具体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作教学系统的不同层次而进行的系统设计;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项教学单元、课时或某一项培训等此类微观教学系统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其基本环节和内在逻辑结构都是动态的。 教学顺序指教学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项言语信息与另一项之间几乎不存在学习迁移的联系;另一类是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的学习,需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设计,主要有三种理论指导:①布鲁纳(J. Brunner)的螺旋式课程及发现教学法。②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理论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结构模式。③加涅的分层方法及序列化教学。态度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提出的榜样人物法。其教学步骤可以是:让学习者了解与相信榜样人物,例如学习著名物理学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事迹等;看到榜样人物从自己的行动中或从取得的成功中得到快乐;通过这类活动,使学习者在产生共鸣中得到强化,这就增加了他们采取类似行动的可能性。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和布里格斯(L. Briggs)提出的先教局部技能,通过适量练习,掌握关键要领后,再进行全套程序的学习的原则进行,其教学顺序可以是:①认知阶段;②分解阶段;③定位阶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按教学单位的规模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当前,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研究突出了以下几点: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探索个别化教学;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的探索。新课改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或认知方向,它是关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为促进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品质,与他主学习、机械学习相对;探究学习关注学习的手段,途径,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则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演示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 (第9—11章) 一、填空题 1.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实践过程的统一。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教学过程实践说”。 2.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6.“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7.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9.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10.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1.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12.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3.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14.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B)。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 A )特征。 A.动力性B.方向性C.动态性 D.转化性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A )——( )——拟定计册——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4.(A)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程序教学B.自学 C.个别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C)。 A.实验法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6.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2010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2010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 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 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 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 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 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概念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 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 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 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 讲演四种。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 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 )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 ) 要讲究语言艺术。 4、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 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 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 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 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 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 、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 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在学校里废除课 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2)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 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华中师范大学833学科英语复试经验贴

华师833学科英语复试经验贴 ——来自曹利红学姐复试分为三项:听力,笔试,英语口语对话 【听力】 我才考了59分,实在是低得有点尴尬。华师的听力试题,你可能会觉得都听懂了,但是题还是做错,那是因为题目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并非我们常见的听到什么就是什么。有个题本来是应该填outside,但是录音里面只说了一个inside,并且这空前面加了否定词,所以我忽略了否定词就直接跟着录音填了inside(苦笑)。 所以,听得过程中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听力练习,我最推荐的方式就是听写,这样才能有个本质的提高。每天找个将近一分钟的听力材料,然后把它们全都写出来,先听一两遍,熟悉一下内容,然后开始写,遇到实在听不到就继续听,但是写完后一定要对照原文跟自己写的作对比,思考为什么没写出来,是因为单词不认识吗?那就把它积累下来背过。是因为连读、省音吗?对比完成之后,再听几遍录音,尤其关注你没写出来的部分,这样每天练习就会有效果。 我记得我在大二的时候坚持听写了将近150天,感觉听力有明显的提升。虽然我这次听力考的很差,但是我自身的听力水平还是不错的,四级听力满分(249分),六级听力230+。所以这次复试听力没及格,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笔试】 考了两篇大作文,每篇大概500字要求。两篇都是以教师为主题。写作对我们的要求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是我们对专业课(833)的应用。所以,为了提高单纯的写作能力,平时要积累高级表达和词汇,背诵一些非常好的文章,为写作提供高级的语言。 再者,平时多阅读英文外刊文章,让自己多接触英文,这样自己的语感会慢慢提高,只要你每天坚持读一篇英文文章,我相信你的英语水平不会差到哪里去。另一方面,能够写出来不够,你还要能够把教学法里面的理论用到文章中去,单纯的大白话老师看到是不会给高分的(以往学姐这么说)。所以,舒白梅的理论还是要熟悉,能够用理论分析教学中的现象。 【口语】 复试口语试题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华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对时事的看法,你不仅要关注,而且还要对它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今年的口语话题我抽到了中欧合作、习近平访欧。口语我觉得只要你单词阅读正确,能够比较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单词能够读准确,然后掌握一些连读省音的技巧,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就是能不能说的出来的问题了,这个关键在于你的输入,还是要多阅读英文文章,积累表达,背诵高级段落,我相信,有足够的积累,你定能够自如地用英文表达你自己的想法。 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一句话: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第12—14章) 一、填空题 1.所谓教学手段,就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得教学目得”,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得“工具、媒体或设备" 2.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 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3。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得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与受传者。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与个别化学习模式。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得非言语表达艺术就是非常丰富得,它一般要通过体态、手势、头语、眼神、表情等来表达、 6. 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 7.导课得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得需要,又要顾及学生得特点。 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就是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要功能。 9、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得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得与重点得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档案袋得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得、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 C )就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得范围。 A、重现力B.表现力C.接触面D。参与性 2。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得就是( B); A.多媒体化B.实用化C、网络化D.智能化 3.现代教学媒体得扩散性就是指( D )、 A.媒体可以记录与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媒体固定得信息符号就是可以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 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得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得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就是一位幽默大师,她得小说既深刻又有趣,她写得两本反映儿童生活得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令人着迷得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 B)。 A.激励式结课B拓展延伸式结课C.比较式结课D、悬念式结课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得就是( D )、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得就是( B)。‘ A.趣味性 B.丰富性 C.直观性D、启发性 7、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C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D、背景、输入、过程与成果评价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得特点得就是( B )、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答案

2012年333真题参考答案 ()里面标注是指《333大纲及指南》的页码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P42)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p65) 陶冶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p78) 技能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躯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p229) 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科学而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 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5)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6)布置好课外作业。(p68) 2.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p82)

3.培养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目标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已形成集体核心 3)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学风。(p81)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和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p223) 论述题: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生活即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命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高墙。同时,劳苦大众只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受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社会的力量帮助学校进步;而学校的力量也帮助社会进步。 教学做合一。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相挥”。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知即传。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法。(p148) 2.赞科夫发展教学理论 1)强调教学要着眼于是学生获得一般发展,有力的破除了把掌握知识混同与发展的陈旧观念,突出了教学的发展功能。 2)对一般发展的界定突出了一般发展与智力发展的区别,扩大了发展的内涵。 3)深刻的揭示了发展的内部源泉和外部源泉之间的辩证关系。 4)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并论证了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主导思想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5)从整体的观念出发,提出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作为研究儿童发展进程的三条线索,并对这种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方式进行了合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论证。6)强调了揭示和研究学生精神需要各种表现(主要是指认识需要,如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的必要性,认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的表现出来,并培植发展这种需要。(p200) 3.联系实际说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四

学习新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体会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1、教材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是主张“双主体”互动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是强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2、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 3、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式——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学习;小组协作式——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分享;和谐合作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平等合作;综合活动式——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 4、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等。给予学生这些自由和权利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程如何实施 1、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

最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_重点归纳__知识点归纳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教育学,那么教育学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教育学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下面发布的是2013年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D ) A、引起求知欲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形成技能技巧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 ) 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 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C ) A、地方官学 B、图书馆 C、中央官学 D、私学 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D )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 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8、由维新派创立

的学校(B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爱国学社 D、南洋公学 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 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A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整合 12、根据佛洛依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B ) A、肛门期 B、器官期 C、潜伏期 D、生殖期 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D ) A、华生 B、斯金纳 C、苛勒 D、托尔曼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到强化而简介收到的强化成为(D ) 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 D、替代强化 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A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二、名词解释(共20分) 1、体育 2、程序性知识 3、形成性评价 4、白板说 三、简答题(共40分) 1、朱子读书法 2、教育的文化功能 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4、教师的教育素养 四、论述题(共60分) 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 2、举例说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本文转载自凯程考研网 凯程考研免费提供以下内容,到凯程网站找客服免费索取。 200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8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真题 2006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 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二、论述题:(共120分) 1、纬度地带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2、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共30分) 3、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共30分) 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7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东南区的区域范围与资源、环境特点及简要评价。 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6、7、8题,每题20分,第9题30分) 5、试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6、试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 7、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工业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建设。 8、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中部五省经济区”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 9、(待确定) 2008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极其主要影响因素。 2.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匹配组合特点。 3.区域规划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湖群分区以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每小题30分) 5论述近年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与今后建设发展目标。 6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条件,并论述本区主要生态问题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

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在红心,而不是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虽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好处确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开放教育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 开放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这一特点体现了面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第一,我先了解所选的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修读的课程,其中,由中央电大统设的必修科为10门左右,限选科不超过3门,这些课程是我必读的,我还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集中实践环节。此外省级电大开设的必修课我也必须修读。以上这些课程的学分加起来通常答不到最低的毕业学分,我因该从实施性教学计划中选修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选修若干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或跨学科的选修课。 因为我的饿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对所要选读的课程也比较有信心,所以我给我自己确定的目标是每学期要修3到4门课程,这样我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或提前毕业,开放教育的课程每学期都要滚动开设,并提供教学和考试服务,所以有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我要考虑延长修度的时间。 第二,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时候,我注意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指导教师比我更熟悉课程及其前修后续的关系,可以在选课的时间安排上给我提供指导,使我的个人学习计划更加合理。 处理好工学矛盾,因为我有固定的工作,业余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来进行学习,我试着把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安排,我发现我可以挤出许多时间,接下来,我给自己拟订了一份周学习计划表,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虽然安排了不少于2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计划,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没,只不过时间安排的更加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光制定了计划而不能坚持下去也是不行的,所以我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1、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 2、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来行事 3、即时复习 (二)经常向自己和他人体温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3、充分利用课程的学习资源,电大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以及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等。 除了文字教材是系统学习课程全部内容的主要媒体,必须选用以外其他媒体是学习课程的辅助媒体,我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使用条件选用了以下几种: 音像教材一般都"少而精",着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和方法。教材中有些学习的内容,当我通过文字教材难以理解清楚时,可能需要看与该内容相关的教学录象或VCD,或听关于该部分内容的录音讲解。

华中师范大学历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2010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知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1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学校制度 2、课程标准 3、智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 6、技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的素养 4、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分组教学;讲授法;陶冶;技能 二、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培养集体的方法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 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3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 课程:是指学生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 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意图。包括有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等,狭义上讲是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它主要指“教育目标”。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4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答案: 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 矛盾: (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动力特征表现: (1)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 (2)教学过程的动力特征:方向性、动态性、转化性、强度性多样性、差异性 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基层学校的工作及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结合这些经历,我有以下思考: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大督促随检力度。在管理的过程中,谁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对于基层管理单位,大的结果不容易得到,所以,抓好过程不失为管理的一种好的措施。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条件的感知性。任何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高低,他都需要上级的激励,就像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一样。 教学体会: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