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养老地产

浅析养老地产
浅析养老地产

浅析养老地产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养老地产及其医疗配套服务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医疗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养老医疗配套服务模式,提出完善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发展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寿命增长和计划生育,我国面临一个社会性的难题:人口老龄化。依据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需要,社会化养老服务将成为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重点。养老地产作为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之一,凭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地产运营优势,结合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优势,形成适宜老年人居住并且配套保障完善的老年社区,将是老年养护业的主要构成及首选。但目前国内养老地产刚刚兴起,医疗配套服务尚比较欠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国外养老医疗配套服务相关案例,提出我国养老地产与医疗配套服务良好结合的模式及建议。

1 我国老龄事业现状

1.1我国老龄化情况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8.87%)。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2006年,城市地区的纯老户(空巢户)为49.7%,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3%;农村地区的纯老户(空巢户)38.3%,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1.7%。加上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已30年,独生子女已进入生育高峰期,我国空巢化问题随着老龄化水平的增长也日趋严重。

1.2我国养老模式

老龄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已由国务院通过。根据2006-12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政府主要从以下6方面进行老龄事业建设: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建设、建设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文化教育、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并促进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

目前我国学者在养老方式上存在各种提法,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是养老模式探讨中使用最频繁、争议最多的两个概念[ ]。国内现有养老模式主要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及两者混合模式。其中家庭养老为传统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包括福利性质与非福利性质机构)在我国亦有较长发展历程,但发展模式较为单一,覆盖面较小。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我国将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

2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空巢化、社会发展未富先老的大背景下,仅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承担,大量的老年人群被挤向社会,催生社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养老地产是老龄化时代到来所形成的特有概念,它是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体和地产的商业概念所形成的[ ]。养老地产包括针对老年人特点所设计的建筑及相关服务,形成适宜老年人居住并且配套保障完善的老年社区。养老地产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选择,社区性质的集中养老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养老地产也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养老地产所引入的社会资本可以减轻政府养老的经济负担,缓解子女家庭养老的压力。养老地产是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方面,并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养老地产是垮学科、垮行业的综合性项目,从国内情况看,养老地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项目数量少,层次单一,配套不完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还在探索中。目前,养老地产开发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较具代表性的项目为北京太阳城银龄国际老年公寓及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北京太阳城专门建立有达二级甲等标准的太阳城医院,采用租住或购房居住两种模式,购房老人若去世,则继承人可取回购房本金。上海亲和源采用“会员制”,老人通过缴纳会费入会,分为不同等级,会员资格可转让,老人可通过转让享受会员增值。亲和源将服务管理外包,引入专业品牌机构,确保提供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3养老地产的医疗配套服务

3.1医疗配套服务在养老地产中的重要性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特殊、发病率高、慢病居多、医疗要求多。据统计,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7.0%,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2.5~3.0倍,达42.5% ~51.0%,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病。养老地产作为针对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项目,专业、健全、有针对性的医疗配套服务十分重要和必要。医疗配套服务也是老年人选择养老项目的首要考虑因素。完善的医疗配套服务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预防老年人疾病发生,保证老年人的治疗需求,参与培养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减轻老年人对疾病医治的担忧,同时免除其家人的后顾之忧。从而对老年人进行全方位、专业化的照顾,真正形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养老社区。医疗配套服务除了满足入住老人的健康需求外,还可以覆盖项目以外的部分老年人,做到社区医疗资源共享,解决社区养老问题。

3.2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情况

由于目前我国养老地产主要由非专业医疗机构主导建设,医疗配套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类型尚不完善。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北京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86家,仅有103家内设医务室,73%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短缺。其中,有145家养老机构既无内设医务室,也没有同周边医疗机构签订书面协议,老人有病只能到医院就诊。而医疗配套服务是老人及其家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首要考虑因素,医疗配套服务相对完善的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明显高于配套欠缺的机构。

3.2.1医疗配套服务类型

北京、上海是我国首先进入老龄化的两个城市,根据对这个两个地区的调查来看,医疗配套服务相对完善的养老地产项目服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项目自设专有综合性医疗机构。采用此种模式的一般为床位数超过1000张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多位于郊区,周边医疗资源欠缺。100%的项目通过与专业的医疗结构合作,在项目内设立专门的医疗机构,开设科室全面,能医治老年人常见疾病。②

自设医务室或配备医务人员,重点借助临近医疗资源。这种模式常见于小型项目(床位数小于1000张),小型项目多位于市区,周边医疗资源较丰富。项目本身仅设立能满足日常医疗保健的医务室或配备医务人员,一旦老人发生重大疾病,只能送往医院救治。部分小型项目通过与特定医疗机构合作,由医疗机构派专家常驻,提升完善医疗服务品质。

3.2.2医疗配套服务内容

从调查情况看,16个养老项目均配备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基本能满足老人日常医疗保健需求。其中5家有专业的康复护理。3家提供中医医疗服务,1家提供远程治疗。有2家的自设医疗机构已列入市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1家正在审批中,另有1家与部分商业保险合作,医疗费用可通过商业保险直付。

3.2.3合作医疗机构性质

设有专门医疗机构的6家养老项目中,合作方均为大型综合性医院,所成立医院不仅能满足项目本身入驻老人需求,还能对片区医疗资源配置起到补充完善作用。

3.2.4存在问题

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资金问题。由于医疗配套服务前期投入大,长期运营成本高,在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部分开发商仅能提供简单的保健性质医疗服务,难以真正照顾老人健康;②费用问题。由于大部分养老地产的医疗配套服务未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老年人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使得部分老年人不得不“知难而退”,放弃入住;③模式问题。我国目前尚无老年医疗配套的建设标准,而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的老年人所需服务差异较大,大多数养老地产的医疗配套服务多没有对此进行详细划分,导致老年人不易选择到适合的养老机构入住;④监管问题。我国现在对养老机构的监管还比较欠缺,在对其医疗配套服务的管理上更为不足,这也使养老地产的医疗配套服务难以长时期的维持较高的水平。

4 完善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模式

4.1国外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模式

4.1.1美国

以美国太阳城(Sun City Center)为例,太阳城始建于1961年,是美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退休养老社区。在太阳城里居住的城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时间不得超过30d。除老年公寓外还配备有特殊居住中心,老年救助中心,老龄照料社区,针对老人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医疗保健设施齐全,设施水平相当于中国的三甲医院。城区除了拥有几所大的专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外,心脏病中心、眼科中心等数百个医疗诊所遍布大街小巷,患有突发性危险疾病的老人,脖子上都佩戴着一个项链一样的报警装置,遇到危险,只要按一下“项坠”,救护车就会立即赶到;城里遍布疗养院和老人照顾中心,需要照顾的老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各种水平的服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根据美国医疗保健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提供的信息,依据卫生监督报告、护理人力、医疗质量对全美养老院进行排名,并按季度更新数据,各项指标按五星标准评级,以方便老年人进行选择并对养老院起到激励促进作用。

在美国,另一种主流养老地产模式为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ontinue Care of Retirement Community,以下简称CCRC),由运营商主导,主打精细化管理服务。这一模式已有100多年历史,经过长期发展,CCRC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复合型养老社区。

CCRC模式的理念是,在复合型社区中满足老人对健康管理、护理和医疗等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基本养老需求,令老人不需要搬家就可以在CCRC社区中完成人生三分之一的幸福旅程,这也是一种提升客户粘性的有效做法。

全美目前共有近2000处CCRC,其中约82%为非盈利性组织所有,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养老院转型而来。

CCRC主要服务三类老人,一类是自理型老人,年龄介于55~65岁之间,在社区中有独立住所。社区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如餐饮、清洁、医疗保健及紧急救护等。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老年大学、兴趣协会等。

第二类是介助型老人,主要服务对象为需要他人照料的老人。这类老人除了可以得到社区服务外,还有类似饮食、穿衣、洗浴等日常生活护理。为了丰富介助老人的生活,一些社区也会在老人身体可接受范围内,提供各类活动。

第三类是介护型老人,针对的是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在介护型社区,老人24小时都处于专业护士的监护之下。介护型老人年龄一般在80岁以上,同时居住在特殊的单元里。

CCRC模式对管理和护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员工人数众多,服务提供者和入住老人的比例一般为1:1。为了集中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并进一步降低看护成本,CCRC项目通常位于郊区,以多层为主,布局紧凑,密度相对太阳城更高。

和太阳城靠出售地产获利不同,CCRC只提供地产租赁权和服务享受权,通过收取房屋租赁费和服务费赚钱。其中,服务费包括一次性的入门费、定期的房屋租赁费及特殊服务费等。根据房间大小,入门费从2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年费或月费则视所需护理的程度而定,针对健康活跃长者,每月需要支付3000美元,半护理老人4000美元/月,全护理老人则是5000~6000美元/月。特殊服务费则取决于个体所需的额外护理服务。

CCRC模式具有支付入门费的会员制特点,这恰恰也是这种模式的突出风险之一,假如遭遇不诚信的企业,或因企业经营不善等导致项目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时,老人预先缴纳的入门费就极有可能 "打水漂"。因此,CCRC模式必须由具备市场认可、具有优秀品牌的公司进行管理和开发。

4.1.2欧洲

欧洲国家是高福利国家,大部分老人都能“老有所养”,但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政府建立养老住宅或养老社区,为老人提供集中服务。在德国,建筑界与慈善基金、医疗服务机构、老年人利益维护团体及政府合作共同建设专门为老年人设计开发的“照料护理式住宅”,向老年人提供家政、医疗、咨询等多方面服务。住宅或小区内只设有房屋管理员以及1~2个医疗护理点,更多的服务是来自社会网络和包含了公立及私立的医疗机构。

4.1.3日本

日本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老人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从1963年开始,日本政府就陆续出台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老人保健法》、《老人福利法》等。1989年,日本政府制定《高龄者保健福利推进十年战略》,并在1994年重新修订,完善各类养老设施,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保证养老院的良性运转和避免虐待老人现象的出现,政府在老人服务机构自我检查基础上,引入更为客观和公正的第3方评价体系,包括硬件上的建筑、设备、人员配置以及软

件上服务的质量、老人的评价,等等。这些评价不是通过简单的检查、打分来达到警示督促的作用,而是在分析养老院现实的基础上由专业机构提出更好的改善方法。

4.2完善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模式

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将加速增长,预计每年增长人口会超过600万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但又发展不平衡。老龄化的匆匆到来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其中明确提出要“老有所医”。“老有所医”是保证“健康老龄化”的前提。而作为为老社会服务重要内容的养老地产,其医疗配套服务却不尽如人意。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4.2.1完善养老医疗服务体系

据统计,65岁以上人口人均医疗费用大约是65岁以下人口医疗费用的2~8倍。医疗费用是老年人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而大部分养老地产的医疗配套服务未与医保挂钩。政府应将尽快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将养老地产的医疗服务逐步纳入医保体系。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将养老地产与其周边医疗机构共同形成社区卫生网络,充分发挥临近医疗资源作用

4.2.2制定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标准

目前养老地产的医疗配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小型项目甚至没有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医疗用品。制定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标准已是当务之急,标准需对不同规模的养老地产作出相应的、详细的医疗配套服务要求,从硬件到人员配备,均需有硬性规定,并将其作为养老地产设立的门槛之一。

4.2.3加强养老医疗服务监督

部分养老地产由于经费或管理问题,医疗配套服务水平在建设初期是达标的,之后却逐渐下降。完善的监督监管体系对于保证养老地产的医疗配套服务水平十分重要,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对养老医疗服务进行长期监管,对不能达标的地产项目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整改措施,确保养老医疗服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5 结论

从我国老龄化的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养老地产医疗配套服务的建议。在已有的养老地产开发中,大部分开发商将重点放在环境打造及建筑设计上,而对养老中关键的医疗配套服务投入不够。加之医疗配套服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如何与养老地产进行良好的结合是一个难题。

中国养老地产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袁霞徐霞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南京211816 摘要 摘要::养老地产是房地产市场的新领域,下一个房地产经济增长点,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养老地产行业还处在探索阶段,处于零散的发展状态。本文主要是对养老地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养老地产;探索阶段;商业模式 一、我国养老地产现状 1、老龄化社会的步入 我国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伴随整个21世纪始终。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10%时便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9亿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2、养老地产的特点 养老地产是老龄化时代到来所形成的特有的概念,它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体和地产的商业概念所形成的,是“养老+地产”的一种开发模式——复合地产。复合地产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模式的集约化和主题化,以及传统地产项目服务价值链条的验身。养老地产和传统的住宅地产有很大的不同,养老地产是针对于老年人的特点,建造符合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居住建筑。这个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能得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它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养老院、托老所等,也包括普通住宅中供老年人居住和使用的部分。 3、现有机构的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但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即只有1.16%的老年人能入住养老机构。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水平相差甚远。2010年,我国养老市场需求近1万亿元,

国内有哪些养老地产开发的成功案例

=========================================================================== 国内有哪些养老地产开发的成功案例? 1、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 该项目的开发商--北京太阳城集团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健康养老地产发展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塑造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民族品牌。北京太阳城集团倾情打造中国式医护型全程化持续照料养老住区(C C R C),包括:居家型、介助型、介护型、康复型、度假型、自助型以及高端智慧型老年公寓,为老年人提供了标准化、全程化医护型养老服务模式。 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位于小汤山疗养区,占地面积4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米,其中住宅区24万平米,商业配套设施8万平米,2万平米的人工如意湖。 北京太阳城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涵盖了老年人必经的四个阶段:身体健康的老人、生活半自理、无自理能力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整个项目包括住宅式公寓、别墅、银龄老年公寓、帝阳老年公寓;老年护理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文化会展中心、阳光水世界、假日酒店等,可提供包括养老、家政、餐饮、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多项服务,将养老地产做得丰富多彩。 居住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居家式、租住式、安养式、度假式四种新型养老运作模式。开办"一站式"服务、可电话购物、送货上门的购物中心;可开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学术研讨、以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和会议的文化教育中心;集医疗养生、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温泉洗浴、餐饮购物为一体的阳光水世界;并设有物业管理中心,配有邮局、洗衣店等,可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切需求。

浅谈房地产转型养老地产

浅谈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养老地产操盘模式及相关案例解析 一、背景 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了2亿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2011年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明确提出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标。同时,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加快,政府管控也日趋严格,地产项目的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同时,已成熟的房地产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较难在土地资源以外实现产品差异化。在此环境下,很多房地产企业纷纷举起养老地产的大旗,一方面可借此概念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另一方面也试图将养老地产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帮助公司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二、开发模式显示问题分析 虽然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社会养老趋势势必带来大量的养老地产需求,但是根据我国基本发展形势养老地产的开发面临的如下几个问题: (一)我国老龄化差异性 第一,我国老龄化是一个非渐进过程,其增长图像呈一种陡变式的结构断裂现象,呈现出未富先老型社会特点。第二,独特

的老龄化地域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速度高于西部地区。而东部的人均财富水平也高于西部地区。第三,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在养老观念和居住模式上的差异。 (二)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滞后性 目前我国普遍规划实行“9073”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绝大多数老人居家养老无疑给养老地产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我国老年住宅市场刚刚起步,国内对于老年住宅还停留在传统的居家式养老、养老院、敬老院的管理模式上,远不能适应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三)我国养老地产开发面临的困境 1.市场需求不明朗:受制于国人养老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的约束以及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巨大的市场潜能还未找到适宜,未能真正释放。 2.政策尚不健全:养老地产的相关产业政策还不健全,政府在养老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3.资金占压大:养老地产的投资额度高,回收周期长,资金占压大。 4.后期运营难度大:养老地产项目综合性强,要求能够提供专业、综合、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而市场上各类资源短缺、分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转] 转载: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2013-11-8 11:58阅读(4)转载自默默走下去?赞(664) ?评论 ?转载(4340) ?分享(2334)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2013-11-2 我国正值养老地产开发热潮,各大房地产企业、保险业等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但具体到落实层面往往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开

发建设,产品类型和建筑形式应怎样选择等等。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于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尝试提出了15种适应于当前国内市场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为便于说明,我们将这15种开发模式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在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开发形式是建设养老社区,或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例如专门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在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组团或养老公寓等。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4种模式: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

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老人在居住过程中会不断老化这一因素——老人最初入住时可能身体较为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逐渐产生护理需求。因此在开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相应形式的居住产品,以满足老人从自理到不能自理各阶段身体状况下的居住需求。例如当老人健康自理时,可以居住在一般的养老住宅中;当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时,可以选择入住护理型养老公寓或养老设施。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临海市养老地产调查研究报告

临海市养老地产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

临海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养老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它包含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估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关注的大事。养老型地产对于开发商来说,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延长保险产业链。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中国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临海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通过对大量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为您剖析临海市养老地产市场现状。报告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并结合相关理论模型,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临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现状,临海市养老地产市场投资机会,临海市重点区域养老地产布局;临海市养老地产投融资市场战略,最后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与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临海市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做出客观分析与预测;是养老服务企业、房地产企业、保险金融相关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的依据。

富阳市养老地产调查研究报告

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养老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它包含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估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关注的大事。养老型地产对于开发商来说,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延长保险产业链。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中国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通过对大量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为您剖析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现状。报告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并结合相关理论模型,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富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现状,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投资机会,富阳市重点区域养老地产布局;富阳市养老地产投融资市场战略,最后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与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富阳市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做出客观分析与预测;是养老服务企业、房地产企业、保险金融相关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的依据。

养老地产兴起与发展研究

养老地产兴起与发展研究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国养老地产兴起与发展研究 王天缘 摘要: 中国老龄化加剧,催生养老地产新市场,房价严厉调控持续,个性、品质成转型要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现在拥有的和企业准备未来要打造的产品加以梳理。与“住”紧密相关的养老地产作为最吸引的“大蛋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目光。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养老地产的兴起和发展相关问题进行基本、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转型背景;发展现状;规避风险;发展重点 1、中国养老地产的兴起 、何谓养老地产 养老地产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达国家。其狭义的含义就是将养老主题融合于地产开发项目之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特定市场需求。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了养老地产独有的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以及逆向融资功能等。 、养老地产与住宅、商业等常规地产的区别 随着养老地产市场需求的加快,中国房地产行业竞争变化也随之加快,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根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将有住宅、商业等常规领域的广度向更为细分和专业化的市场全面转变趋势以及消费者不断追求多样化、个性化这一需求建立新的业务、服务、产品模式,把竞争的焦点转向于生产出针对性更强、品质更优的产品。而要稳稳扎根与养老地产领域里,首先要弄清楚养老地产与住宅、商业等常规地产的区别。养老地产区别于其他地产主要有三点: 1、要提供各种满足老人需求的服务; 2、要附和老人居住和生活的需求和特点; 3、要运营和管理养老配套设施;

、市场化投资的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特征 一般来说,市场化投资的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土地获取方式:出让; 2、房屋销售模式:第一种,购买产权,可以老人自住,也可以委托社区经 营;第二种,居住权——不锁定房型,不受产权限制,会员可根据意愿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自由选择居住地、房间大小、半护理公 寓、护理院 3、营销模式:会员制——案例:亲和源。入住该社区的老人一次性交会 费,通过合同拥有房子的使用权(没有买卖权),这些老人可以通过合 同实现房屋使用权的转让、继承。 4、服务模式:24小时秘书+智能化设备+ERP管理软件+整合服务商; 5、会员同质化:共同的养老价值取向,相似的消费能力; 6、资源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候鸟型养老生活,创造会员 卡增值,达到多赢的格局; 7、区域选址养老地产选址的重要条件是自然环境,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实力 和人口增容政策是否具备,当地的消费水平是否能与之相匹配。 、中国养老地产兴起的背景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某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亿人,占总人口数的%,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总人口的30%。——这些老龄化压力(人口快速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人失能化)都催生了相应的需求——老龄化社会必须正视并解决老年住宅、老龄产业尤其是养老地产领域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亟待补足、普通住宅无法满足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适合住宅供需缺口亟待弥补。 但现阶段,中国养老地产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养老地产不是噱头,现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一个市场的需求。而我国政府从2009年就开始加大了对养老产业的投入力度,比如政府正在就养老地产的逆向融资产品委托保监

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分析

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分析 从网友算账养老要花300万元,到人社部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政策,“养老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中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截至2015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多少万人。近几年,保险基金投资养老地产热情高涨,投资形式多样,合作形式丰富,或通过自有平台,如泰康人寿通过旗下的泰康置地公司,中国平安通过其平安信托平台投资养老地产,或通过股权投资,成立养老地产基金,集合多方力量和资金进行养老地产投资。 一、经营形式 目前,养老地产的经营模式分为自营和外包。外包即地块自己开发建设、持有、把服务租赁给第三方养老服务商;或者获得土地后,把项目直接包给服务商开发建设和后续服务,服务商去评估是否能够盈利。 (一)自营 通过土地划拨的形式,获得政府支持的土地用地,价格较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要低得多。早在2009年11月,保监会就批准了泰康人寿养老社区股权投资计划,2012年4月,泰康人寿推出了国内第一款保险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幸福有约”综合养老计划。同年6月,养老社区在北京昌平奠基。 事实上,作为布局养老社区最早的寿险公司,目前泰康人寿第二家社区上海松江店也在建设中,广州、三亚也已经选址完成。“在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布局后,也将在成都、武汉考虑选址”,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日前在成都财富论坛向网易财经如此表示,“这次来成都开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成都和武汉选择建立养老社区的地址。”他介绍,泰康养老社区的定位在2000户至3000户,针对群体主要在企业主、高管、高级知识分子等中高收入群体,同时计划将云南、山东、辽宁等全国20至30个核心大中城市作为二期重点开发的城市。 “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有一个监管比例限制,我们拿着这个额度不做别的,就做养老社区和医院”,陈东升曾对媒体称。 很显然,“养老”事业已经成为泰康人寿最核心的产业和重要的战略,不过,看上养老市场这块蛋糕的并非泰康一家保险公司。目前,除泰康人寿外,布局养老地产市场的险企还有新华保险、平安集团、合众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人寿等多家寿险公司。

【康养】十个最值得借鉴的中国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模式

【康养】十个最值得借鉴的中国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模式 2015-04-08 国内的地产商进入养老地产时虽然颇为高调,但在实际运营中,却又小心翼翼。由于养老产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即使是同一个企业,也不一定只选择一种模式,而是多方面试水,试图寻找出最合适的盈利模式。 本文分享十个最值得借鉴的中国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模式。 一、高端会员制养老第一家——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 亲和源老年公寓是一个以会员制为主要形式,以实现健康、快乐的老年新生活为目标,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化为一体的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中、高档的养老社区。坐落于上海南汇区康桥镇,占地8.4公顷,建筑面积十万平米。 整体规划 社区沿街分布餐厅、老年度假酒店、健康会所、商业、老年大学、医院等公共建筑物业,社区内部是居住型物业,与外部有一定距离,保证了私密性。社区内适老硬件配套完备,包括配餐中心、医院、颐养院、商业街,亲和学院、健康会所、老年度假酒店、MINI高尔夫球场、活动广场、门球场、舞蹈广场、茶室等功能活动区,生活、健康、快乐三大服务体系使得适老设置完善,满足各年龄段老年生活需要。 项目特色 整个社区全部采用无障碍化设计+“生活、快乐、健康”管家式的服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是个不脱离社会,又独立又开放的老年生活社区。 社区内含12幢多层电梯住宅楼,共计838套居室,可入住1600位老人。公寓内全装修全配置,柜橱床椅和家用电器俱全,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电话,全部开通,冷暖水24小时供应。老人拎包可入住。亲和源同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关系,建立专业化养老服务平台——曙光医院亲和分院、上海老年大学、美格菲会所、索迪斯餐厅、爱玛客物业。 经营模式 亲和源采用会员制运营模式,通过会员制的运营构建俱乐部服务模式。 项目配套 1.颐养院 建筑面积9736.1平方米,设300余张床位。共9层,1-4层为门诊部门,5层为样板间,6-9层为护理区。 与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对接,又专业医疗机构派出团队进行管理。颐养院只为亲和源内部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外部人员暂不接待。 房内配备有独立洗手间、冰霜、电视、谨记呼叫器。 2.健康会所 会所接待亲和源内老人,也对外开放 3.亲和学院 引进上海老年大学,使老年人拓展深化资深兴趣爱好,增加与群体交流的机会,丰富生活。 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由上海老年大学总部派出师资且提供课程; 开设英语、电脑、音乐、艺术、运动等6大类15个学习班。 4.配餐中心 与索迪斯餐厅合作,打造总面积2574平方米的养生餐厅;由专业餐厅管理公司管理,按营业额与亲和源分成; 餐厅只为护理和疗养人员提供送餐,公寓内老人需自行前往餐厅用餐。 5.度假酒店 酒店内设有74套客房,公寓式配置,酒店式管理。

2017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报告

观点指数·2017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报告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庞大且复杂的养老需求,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已然诞生出无限的市场商机。加之房地产告别传统单一的住宅开发模式,亟待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养老+地产正面临可观的发展前景。 在社会迅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老龄化社会大潮向我们袭来。在庞大且复杂的养老需求面前,是还未完善的养老体系以及亟待整合的养老资源,而这恰逢房地产行业发展逐渐告别传统单一的住宅开发模式,正走在转型升级的拐角点,急切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于是”养老+地产”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不少房企纷纷抢滩市场渴望分得一杯羹。 养老地产的兴起不过短短数年时间,却衍生出了不同业态,养老护理、医疗保健、服务与休闲、文旅、金融等板块在这一时代命题下实现了多元化的糅合发展,在跨界合作中实现了产品及开发、运营模式的创新。 但是,在这个潜藏着巨大利益空间的新兴市场下,房企要如何独辟蹊径打造创新的产品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又是如何以其人文的运营理念、极具魅力的品牌文化、先进科学的设计征服老年群体的心,在产品布局又是如何别具心思地为他们提供优质贴心的晚年生活? 养老地产成为资本的新宠,但同时又隐藏着各种暗涌和未知,身处市场漩涡中的我们到底要如何把握商机?为此,观点指数发布《观点指数·2017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报告》,从养老地产市场供需现状、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产品消费场景等维度进行研究,采用企业访谈、资料数据收集分析的手法,为各方企业透析当前市场发展现状,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助企业及时把握可贵商机,共谋划,同成长。 一、养老地产发展背景 1、“银发浪潮”汹涌而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1.1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养老重任亟待解决 自本世纪初国内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扩大,中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将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老年人口占比早已突破7%,并逐年呈快速增长之势。从2012年开始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16年底,国内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北京东方太阳城养老地产项目调研报告样本

北京东方太阳城养老地产项目 调研报告 全新退休生活领跑者 10月

前言 北京东方太阳城号称“国内首家大型综合退休社区”,于开盘,项目立志“开退休社区之先河,立晚年幸福之原则”,以“全新退休生活领跑者”姿态浮现,为中老年人营造一种积极、阳光与充实生活模式和社区文化。 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六环以外潮白河畔东方太阳城项目自一期开盘至今三期在售经历,现已几近售罄,共销售了产权房约4000套,加之其规划用地面积达234万平米,体量较大,堪称产权销售养老社区项目典范。 该项目另一种看点是社区内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文化生活,诸多住户是昔日里各行各业精英,有学者、商界政界人士、艺术工作者等等,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对精神和文化内涵追求也就更迫切。在东方太阳城,业主们可以到自己农庄体验亲手采摘果蔬乐趣,还可相邀组团旅游;她们可以依照自己兴趣选取参加兴趣俱乐部:棋盘俱乐部,舞蹈队,书画俱乐部……每一种居住在东方太阳城人都可以在俱乐部里找到志同道合朋友,抛开退休后孤单和无聊。在这里,老年大学是社区最受欢迎活动。老年大学设有文化艺术(书画、声乐等)、家政(插花、手工制作等)、医疗保健、英语等专业课程,还会有各种长短期班,如:书法、绘画、声乐、太极拳、园艺、盆景、交际舞等短期班。社区还组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展览、讲座、比赛等文化交

流活动。老人们在这些丰富多彩活动中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收获着情谊、自信、高兴,找到了自己精神归属。 除了硬件设施外,为老年人创造美满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咱们将来养老项目服务配套所关注重点,加上咱们自己项目在建设规模、地理位置及周边条件等方面与东方太阳城有类似地方,因而,咱们专程赴京考察了东方太阳城,为此后咱们养老项目开发与建设获取有益经验。

养老地产的15种开发模式分析

我国正值养老地产开发热潮,各大房地产企业、保险业等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但具体到落实层面往往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开发建设,产品类型和建筑形式应怎样选择等等。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于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尝试提出了15 种适应于当前国内市场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为便于说明,远景设计院将这15 种开发模式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在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开发形式是建设养老社区,或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例如专门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在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组团或养老公寓等。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4 种模式: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老人在居住过程中会不断老化这一因素——老人最初入住时可能身体较为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逐渐产生护理需求。因此在开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相应形式的居住产品,以满足老人从自理到不能自理各阶段身体状况下的居住需求。例如当老人健康自理时,可以居住在一般的养老住宅中; 当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时,可以选择入住护理型养老公寓或养老设施。 通常来讲,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一些较大规模的养老社区会选在城市近郊或郊外。此时可以选择低密度的开发形式,实现与郊外的环境协调。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将不同类型的居住产品合理分区,保证各自的独立性,避免相互干扰。开发大规模综合型养老社区时,可考虑分期建设,例如先建设自理型养老住宅和部分服务设施,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用地,等到一段时期后,再建设护理型养老公寓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等。 模式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大型居住区楼盘时,会考虑划分出一部分区域专门建设养老组团。这种开发模式有利于带动企业转向新的客户群,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养老组团与社区其他组团能够共享配套服务资源,降低配套设施的建设量。 开发时一方面应注意将老年人的比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宜过少也不宜过多; 另一方面要控制养老组团的规模,尽量划分为一个个小型居住组团,以营造社区的归属感。 以广东惠州某项目为例,其总用地面积约2 万亩,总建筑面积720万平方米,开发

最新保利、远洋、绿城等企业发展养老地产战略、模式、思路

保利、远洋、绿城等企业发展养老地产战略、模式、思路

养老地产:“钱”景大盈利难 地产调控下,房企向多元化突围,“银发经济”的养老产业被房企视为新金矿,一些嗅觉敏锐的地产商早在2010年就入场,万科、保利、绿城、万达等大房企都已提前布局,高投入、慢产出的养老产业看起来很美,但其盈利成为房企最大的挑战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的缺口、公办养老院的一床难求、高端养老院的天价消费等新闻经常见诸报端,“银发经济”被视为未来20年内经济增长最大的一块蛋糕,开发商也“无利不起早”,纷纷涉水养老地产。 截至2014年,包括保利、万科、远洋、绿地、合生、万达、绿城等企业在内,全国已有超过80家房企进入养老地产领域。 “房企做养老地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楼盘的规模化发展将是养老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保利地产副总经理胡在新介绍,目前保利在全国5个城市有6个养老地产项目,未来10年内计划打造50个养老机构。 “房地产并不是一个万年长青的产业,所有地产当中最有前途的就是养老地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养老地产一定是地产业今后突围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号kgn091,专注医疗健康养老地产行业。2013年12月,万达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养老地产以及商业地产方面展开合作,但目前还未披露具体的项目。 2013年,国家推出多项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后,如首创、华业等中型房企也快速进入市场想分一杯羹。据悉,华业地产近期也宣布拟出资1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华业康年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公司养老事业及托老所的运营与管理。 盈利模式难解 房企开始加速布局养老地产,期望从中国社会老龄化率升高的现状中寻找商机。虽然抢滩房企众多,但对于高投入、慢产出的养老地产而言,如何盈利成为每个房企操作养老地产项目的难题。 胡在新表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在国外,养老地产的投资总回报在10%左右,但在国内还无法作出适当的预测。

养老房地产策划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养老房地产策划方案 篇一:养老房地产策划方案 (中华老人风情小镇)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发展 一、世界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发展二、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发展 三、新型养老模式的内容、意义与发展趋势 1、新型养老模式的内容(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 2、新型养老模式的意义 3、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4、中华老年大学园与新型养老模式第二章项目背景和特点 一、公共关系、土地资源与体制优势1、公共关系2、土地资源3、体制优势 二、利于养老,安于养老的优越自然环境1、海南自古人长寿

2、天然的医疗宝库与疗养胜地三、项目的特点 1、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具有高度专业的特点 2、学习与康复,休闲与度假,文化与产业等各项功能互为依托,互为补充 3、完善的获利模式与长期稳定的获利来源 4、自成景观,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资源 5、特有的人文价值与人文吸引力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内容 一、项目总体规划二、项目的设计理念二、项目的功能与布局三、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第四章行业与市场分析 一、养老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1、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巨大的民间资本 2、传统道德开始回归,“孝”仍然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基础 3、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开始解体,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4、老年人获得了经济独立,有能力与意愿追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养老生活 5、老年人群中积累了庞大的消费能力 6、政府对老年类项目大力支持二、市场竞争性分析 1、现有养老产业的模式与竞争性 2、竞争对手与竞争模式 3、本项目的竞争优势三、合作与关联行业第五章客户分析 一、主要客户人群二、主要客户来源地三、主要客户状况描述第六章项目主要经济效益分析 一、房产销售收入: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剖析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一、概念 养老地产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达国家。其狭义的含义就是将养老主题融合于地产开发项目之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特定市场需求。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了养老地产独有的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以及逆向融资功能等。 养老地产是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可以称为房地产混合开发模式。 养老地产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但又有所不同,养老地产的标准更高,功能和设施更全,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要,从居住、餐饮、护理、医疗、康复等方面量身设置。 2、与普通住宅的差异性 消费群的专一性:它是“针对老年人提供的住宅产品”

产品设计的特殊性:住宅楼、医疗看护、交通线路、配套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生理特点。 社区活动的广泛性: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约心理需要。 3、养老地产的优势 1)减轻子女养老压力,提高社会效率; 2)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3)服务专门化、系统化,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4)老人仍拥有自己的居所、配置自己喜欢的家具,让老人既有“家”可归,又能享受一般住家无法享受到的配套服务。 4、养老地产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养老地产正处于由老年公寓向老年社区发展过程中。 普通型养老院:有的老年人老伴去世,自己年老体衰,身边又无亲人,较多的愿意或者被“社会工作者”动员住进养老院。 医护型养老院:有些老年人,因患了某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例如瘫痪在床等,就可以申请住医护型养老院。 老年公寓:多数是在住宅小区内,专门规划出一两栋楼,按照食欲老年人居住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老年公寓即专供老人集中居住的、采用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模式的住宅)。与敬老院福利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拥有床位266.2

养老地产项目考察报告(2014新)

养老地产项目考察报告 (编拟:严彪) 一、背景与概况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乃至云南省、昆明市当前和未来一项基本的国情与现实。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缺口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都预示着养老服务产业进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截至2013年底,昆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1.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81%。据预测,到2015年,昆明的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将达到户籍人口的18%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12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百分比将超过20%。目前,昆明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25家,床位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近22张,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现实的情况是,昆明目前养老床位缺口仍达到1万多张,预计到“十二五”末缺口更大,将缺3万张。 据于目前昆明市严峻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各项政策支撑力度不够,养老服务机构缺口量大的状况,为加快昆明市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昆明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昆明市关于申报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启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申报工作,通过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力体系,创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在昆明市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服务机构和产业集群,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在此背景下,昆明市养老产业和事业发展协会于2014年4月18日至4月25日组织了一批致力于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的企业到北京、上海、青岛、杭州四个城市对已建成运营和正建设准备运营的养老项目进行参观考察学习。昆明XX开发公司有幸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活动。在协会领导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先后考察了以北京“太申祥和园养老中心”、上海“亲和源养老公寓”、“青岛福彩四方老年公寓”等为代表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经营模式的八个养老项目,同时参加了“清华同衡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会议。从中开拓了视野,吸取很多经验,其可借鉴性和参考价值较高。 二、考察目的 学习借鉴不同养老项目开发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了解相关养老产业政策和发展动向、市场需求、盈利水平和盈利模式。 三、项目特点与运营模式 八个养老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医养结合、专业护理、租售适度、功能分区互补、特色服务、多种多项专业经营。各项目特点与运营模式区别要点如下:(一)太申祥和园养老中心 占地约150亩,性质属租用地。中式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园区内景观布局合理、环境好。于1999年开始试营业,于2002年10月16日正式开业。是全国首家推行会员制(包括太申祥和会籍、太申尊老会籍、太申至尊尊老会籍)养老模式的国际敬老院。入会标准120万元。专为已退休的专家、教授、老干部及归国华侨提供养老服务;现已发展会员老人1000余名,常住会员老人500多名。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就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就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与。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就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她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与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就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就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就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