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课堂

“思维导图”课堂
“思维导图”课堂

运用“思维导图”创设“五步”生物课堂教学法

许峰

我们真正能用到的大脑部分,其实非常之少,穷其一生还用不到10%。而就是这不到10%的脑力,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好,我们学到的各种知识,杂七杂八的堆放在头脑中,如同乱糟糟的仓库,需要的时候却一下子找不到需要的信息。而“思维导图”,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维工具,它使我们能够分清主次,更快更清晰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

从而使得这些杂乱的知识变得有序而高效,

让我们的脑力倍增。

思维导图是对人脑放射性思维的一个

模拟。放射性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它是从一

个思维出发点,经由联想,不断向周边扩散

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能够在理清思路,组

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

供强有力的帮助。思维导图是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

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针对本人对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上的认识和理解,我创设了以思维导图为线索的“五步”生物课堂教学法。

活动一:前置预习,构建导图。

学生前置学习,根据个人对知识的预习,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个人作品。学生在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要求:精心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补充,选出组内最佳作品。活动二:小组合作,台上展示。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两人以上)在讲台上运用PPT或投影仪器,展示学生个人思维导图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台上同学可结合有关知识内容对其他学生提问,其他同学也可有序的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质疑、交流。

要求:两人配合展示,展示时两人配合要默契,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举止大方得体。在展示过程中,台上同学与其他同学要有互动。

活动三:反馈点评,纠正补充。

足之处。学生反馈点评,围绕生物教学内容补充、

纠正、质疑、拓展、提示,学生在思维碰撞发现

问题,通过点评,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富

有了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

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思

维参与。

要求:组长引领,明晰知识框架,帮助组员理顺思维。组员要有质疑理念。

活动四:师生合作,归纳梳理。

在小组思维碰撞的基础上形成班内的思维碰撞,既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现一种自由、和谐、有深度的对话。教师针对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易混的、易漏点、易错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指导。然后,老师提供思维导图,对知识要点进行链接,并与同学一起展示,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结论的确认。

要求:学生注重知识点的链接与拓展,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活动五:完善导图,享受知识。

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归纳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经过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小组合作完善思维导图的构建,实现对知识真正意义的充分消化和吸收。教师提供知识归纳表格或情景问题迁移或综合性练习题,深化学习内容,实现对知识的触类旁通、融合贯通。

要求: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在知识要点上达成共识,享受知识给同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总之,我们的生物课堂是以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为教学线索,遇到知识要点则可链接一个精心活动的教学设计,然后组织学生交互反馈进行思维迁移。每个小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各自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出异议。在这样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通过个人或小组智慧表达出来,起到了知识共享的效果。通过“五步”生物教学活动真正开发了学生思维活动,把竞争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的结合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再运用合作教学法,即师布置任务、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核对、组间交流反馈、师生归纳确认,使我们的思维碰撞课堂更具有活力。

《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T) @3 {) @( o 一、说教材 《周长的计算》是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I7 ]; G) S+ ^4 k% e M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 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f: u. V- S" K# i) Z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的预设: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E& z. T0 S" o& l9 G 能正确测量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 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 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t& J9 H0 G4 A% P3 o0 `; ].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 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n6 n {# M, ^8 I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要采取不同的周长计算方法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1 w4 E$ p5 f. N0 g) f9 @2 Q/ E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 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算出它的周长,先自己想想猜猜,再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经济开发区爆台寺小学朱小霞 一、课前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容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知识仍然属于几何初步知识。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上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而且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为后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做好准备。关于这部分的容要求,《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和测量,重视的是“周长”概念的建立、概念的表达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实际测量,把探索和掌握作为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 因此,我把本课定位于让孩子们充分经历研究周长含义这一过程上。 (二)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多数学生的视野不开阔,认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

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册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他们的基本特征。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其次,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了如下三部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不难看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整个认识周长的过程,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本课的关键则是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加强学具操作,让孩子们手动、脑想、眼看,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周长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

简单思维导图讲解

一信息全力阅读 (一)怎样缩短80%的学习时间,却记住更多 在任何课本中,只有20%的词语包含着你真正需要的信息,这些词语被叫做关键词。剩下的80%的词语根本就不包含任何有用的信息,这些非关键词通常是一些连接词,如“是”、“的”、“而且”、“但是”等等。如果这些词语不包含任何信息,它们在课本中起什么作用呢?它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关键词连接起来形成句子。它们能够帮助你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理解所读的内容,但是在记忆和复习的阶段,它们就是在浪费时间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收集信息,即收集关键词。 (二)全力阅读就是收集关键词 要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学习者,你就应该只通读课本和课程材料一遍。你在通读的时候,将“精华”或“信息”以核心观点或关键词的形式提取出来。之后,你只把这些核心观点和关键词记在笔记——思维导图,为复习做准备。你可以将剩下的80%的非关键词永远忽略和抛弃。在即将到来的复习中,你就只需要复习这思维导图中的20%的关键词,却能获得100%的信息,你将有效地节省80%的时间。 从课本中采集关键词就像从一大片农田中采集谷物或稻米一样。最开始要花费几个小时走完整片田地,找出能够食用的谷物。但是一旦采集完毕之后,我们只需要食用整片田地的精华——谷物,而不是包括稻草、土石、蝗虫在内的东西。 (三)关键词的作用 我们展示一下关键词的力量。请阅读下面的段落(145字): 再请阅读下面的关键词进行对比,我们是不是还能获得上面段落展示的所有信息呢? 人类大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 左脑控制右半边身体,右脑控制左半边身体 左脑受损坏,右半边身体会瘫痪 右脑受损坏,左半边身体会瘫痪 我们浓缩出了令人惊讶的63字的关键词。 我敢肯定仅仅阅读这些关键词,你就能获得同样的信息。没有信息会丢失。我们来阅读一下那些占大多数内容的非关键词所组成的段落吧。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 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 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讲课教案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设置,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可以探讨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技巧。 1.制作教学计划 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3.在各种课型中开发和利用思维导图 (1)新授课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的意见经过互相碰撞,新的观点不断产生,从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往往是学生当堂就可以向大家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教材内容,更深地理解教材深层结构,如:结构式、主题式、解题

式、线索式、关键词式等等。 (2)习题课 目前习题课存在的问题:不同教学阶段习题讲练无序、重复、杂乱,这是当前习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全面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理解知识、熟练各种试题类型”这单一目的上,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 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层次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高考水平”这个层次上,新课教学的练习题“一步到位”,各个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任务实际上在循环重复,依靠多次重复达到“会”的目的。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习题课。要实现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构的工作,其练习题必须按照知识结构的线索进行设计和编排,而不能东一枪西一炮,以题型为主线。在学生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复习。 例如:一堂复习课:教学设想: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环绕旋转-返回着陆为主题,根据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返回着陆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高中力学知识,设计一系列物理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学过程:课前组织学生了解、查阅、寻找有关飞船的结构化材料,课堂中重点探讨有关飞船的一系列物理力学问题。课后再提供有关飞船的结构化练习,以实现学生对有关飞船的力学知识、方法的整合。教学

认识周长(范例)

《认识周长》 一、说教材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四、说教学法

示范课《周长》说课稿

示范课 周长》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

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 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 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一个例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

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

学科作文教学策略之五: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2011-11-09 20:07:04) 转载▼ 标签: 巴赞 英国 思维 导图 学科 作文 大脑 教育 分类:学科作文研究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就是根据大脑的这一特点,形成了发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的概念。并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为同年纪中的佼佼者。托尼·巴赞因此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 目前,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 下面,我们从学习和写作两个角度来分析思维导图的意义,并探讨思维导图在学科作文教

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学习上的作用最大体现就是及笔记。我们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此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存在着非常致命的弱点!托尼·巴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发现传统笔记的弊端: 1.埋没了关键词: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 2.不易记忆: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很枯燥,要点也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 3.浪费时间:要求记些不必要的内容;读些不需要的材料;复习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寻找关键词。 4.不能有效刺激大脑: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作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利用思维导图作笔记,可以对我们的记忆和学习产生关键作用: 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 2.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多; 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多; 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 5.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 6.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 7.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 8.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 9.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10.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 思维导图能够清晰的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以丰富多彩表达方式,体现了线性、面型、立体式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有特色。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而且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 2.利用关键词学习,让学习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做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学会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以便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彼此关联,同时提供平台,让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从学习内容到表达思想,从课堂笔记到学科作文平稳过渡。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堂记录,整理出关键词语,理清相互的关系,这本身的思考过程就是思想的组织和深化提炼,并形成了清晰的结构,促进写作更容易,更快捷,更快乐。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尤其是学科作文的写作,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不断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联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从而写出更丰富、更有深度的文章。

0211.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一、说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节内容,“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跑步,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 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 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 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 计算出周长。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 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 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 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 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2、引导学生主动地 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 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 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 观念的形成。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 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1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新教学理念指引下,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达到取得较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学生可先参照单元导读板块,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单元课文中可以整合的内容相似点,加以归类。重点内容要做明显的标记。 关于单篇课文,可以先想想这篇课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来打开 自己的思维,绘制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 文的猜想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 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对自己原先绘制的思维 导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现实是,学生没有知识系统,一般只是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熟悉 程度和掌控度,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其实学生也知道知识点 需要整理这个道理,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呢 ?一是没有充裕的时间,二是没有合适而感兴趣的整理方法。 传统的整理模式比较机械单一,学生容易觉得乏味,自然缺 乏动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思维导图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使学习过程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针对性。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了创造力、记忆力。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形象直观,所以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和实践。 三、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 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从平时复习到期末复习,教师常感叹复习效果不够好,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牢靠。如果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学生又无从下手,复习效果也不好。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

《认识周长》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中“认识周长”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能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说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思维导图有关讲课讲稿

思维导图与超级记忆力的秘密 很多人学习思维导图应用的时候,都会问到我一个问题:曲老师,学习思维导图可以提高我的记忆力吗?在这里我统一给大家一个回答。谈到记忆力,看到下面的这组数字,你觉得可能吗? 28.15秒记忆一副扑克牌,15分钟记忆186个人名头像,1小时记忆1800个随机数字…… 您是否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而且不是一个人的记忆力。在2007年第16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首次参赛的7位中国选手中的6位就是以这样非凡的成绩取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陈育娟以28.15秒记忆一副扑克牌,打破了世界纪录。吴天胜以1小时记忆1800个随机数字,刘平更是取得了2银1铜的好成绩,这些“一鸣惊人”的选手,他们都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只是他们通过了一套系统有效的训练方法而已。如果你愿意,同样你也可以做到!这一切已经可以批量化生产! 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创始人、教育专家Tony Buzan在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的训练课程中,提供大家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共有12项原则,提供您记忆时运用之。 这十二原则又被称为SMASHIN’SCOPE。那么这十二项原则和思维导图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1、Sensuality Synaesthesia五官通感:把要记忆的事物伴随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您充分感受到那“东西”活生生地出现在您的脑海。 谈到第一条,这是我一张强调思维导图尽可能手绘的原因。因为只有手绘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有视觉、触觉,味觉(使用某些带香味的彩笔)等等这些感官的体验,因此手绘过的思维导图,我们的印象都非常深刻,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的视觉会随着线条的延伸,引导我们的大脑相关联性的思考,协助我们发现不同分支内容之间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创意和思考。

思维导图教学法教学教材

思维导图教学法 武安市教研室理论组推介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您是否经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您买了很多书,可惜很多都没有读?就是有幸读过也掌握不了多少? 2、走进书店发现新书、想买的书层出不穷,可是总担心买回去也没有时间消化? 3、如果在图书馆的书海中遨游,您是不是望书兴叹,游不了多久见没有时间了? 4、作为学生您是不是感觉学习教材都比较吃力,只有刻苦才能通过考试? 5、已经工作的您是不是感觉学习能力不如学生时代,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感觉知识更新缓慢? 6、当您面对的无限丰富的知识、智慧和技能您是不是感到力不从心?是我们的能力不够吗?是我们的大脑不好使?NO!!! 您的大脑是一个沉睡的巨人,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就告诉我们普通人大脑终其一生也只能用了5—10%的大脑潜能。我们大脑的潜能绝大部分还在沉睡!我们的一生可能花费90%以上的学习时间学习各种各样的业务知识,也许只花了10%不到的时间学习训练学习的方法。 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思维导图!有没有听说过?我们都有体会,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也是这个意思。

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被更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等方面,大大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绩效的提升,产生无法忽视的功效。 简言之,思维导图是: 1、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2、一种先进的笔记方法; 3、权威专家倾情推荐的快速学习方法之一。 4、世界级大脑明星、跨国公司总裁普遍使用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每张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你想表达两个以上的主题,那你就需要画两张以上的思维导图。主题部分一般都是图形,被放置在一张思维导图的中央。剩下的部分统统思维导图的分支。分支由关键词和紧贴在关键词下面的曲线组成。 二、思维导图历史沿革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

认识周长的说课稿

认识周长的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经开区老鸦庄中心校宁远小学尹桂梅。说课的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一课时《认识周长》。(出示课件)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出示课件) 一、说教材。(出示课件)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地位、特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基础平面图形,掌握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会了测量线段的方法的基础之上第一次出现的一个概念性课题。再此之后马上会学习一些基本图形周长的计算。很显然,本节内容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 2、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3、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根据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周长定义。 (2)会利用恰当的方法测量物体表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应用情境导入周长、利用对比方法、实际描绘操作法 认知周长,小组合作操作测量周长,学生独立思考升华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测量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品尝多种方法测量出周长的喜悦。 4、教学的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最后大家一起说出周长的定义:板书(物体边线的长度叫做它们的周长。) 大家的表现真好,老师带了一些小手帕想送给大家,(出示课件)可是还没有花边。怎样确定小手帕的花边要多长呢?你们快来帮帮老师! 进入到第三环节。 (三)、小组合作、测量周长。(教学时间约10分) 本环节的设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很富有挑战性,意图不是要求学生准确地测出手帕的周长,而是学会思考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去量出这些手帕的周长。为了使活动有序进行,我给出了具体要求。(出示课件),接着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对于表述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我及时加以指导和点评。 这是我录制的几个小朋友汇报展示。(出示课件) 最后,让同学们讨论出图形的特征及对应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出示课件),进一步掌握测量方法。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设置了下面阶梯性练习题环节。 (四)、巩固周长、强化周长(教学时间约8分) 此环节是以闯关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出示课件),使得同学们热情高涨,把此次课推向了高潮,主要要同学们学会应用平移法解决周长问题。并且以动画的形式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习题模式,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快乐吗?导入到下一环节。 (五)课堂小结,畅说周长(教学时间约3分) 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机会,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的过程。课堂上,快乐学数学。生活中,广泛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有多广阔,数学的舞台就有多广阔。 四、说教学板书。 “思维导图”板书,思维导图以一个思考为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便于记忆和回顾。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 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周长》说课稿 一、说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 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 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 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 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 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 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 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 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此外,还要求 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 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 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