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1.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争论,激起了人们对它们探讨的兴趣。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则贫穷?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生活比父辈要富足?为什么一些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总体经济活动存在着波动?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为什么会存在失业?宏观经济学就是为解答这些问题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市场经济。它关注的是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总体行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总水平、各国间的经济相互影响,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宏观经济学有别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它涉及的是所有经济主体的选择对经济的总影响,而不是单个消费者或企业的选择对经济的影响。然而,近三、四十年以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不再那么明显了,因为微观经济学家与宏观经济学家都在使用非常相似的研究工具。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家用来描述消费者与企业的行为、目标与约束,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经济模型,是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而且在分析这些模型和拟合数据时通常都用微观经济学家所用的方法。如果要说宏观经济学还有一些特色的话,那就是它关注的核心问题主要是长期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

不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最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理论的统一性方面。相对而言,微观经济学体系比较严密,研究范式比较统一,不存在很大的争论。反观宏观经济学,则始终缠绕在各种理论派别的争论之中。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学派,从新古典综合到理性预期,从真实周期理论到新凯恩斯主义等等。外人看来,热闹归热闹,似乎每个问题都有不同意见,是否说明这门学科压根就不靠谱。有个关于经济学的著名笑话,说100个经济学家会有101种意见,其实这是夸张。

就好像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每次总统大选时会吵的不可开交一样,真到了涉及美国根本利益的时候,实际政策的取向会完全一致。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并不存在于经济学理论的大部分层面。概括而言,各流派争论的基本问题其实无非两个:1,政府是否应该干预经济,;2,政府应该怎样干预经济。每个问题上大致也就两种观点。

当然,正是这种争论,才促使宏观经济学不断发展。每个学派的出现,都推动宏观经济学的认识前进一大步。而宏观经济学也是极少数在教学时必然要涉及学科发展史并介绍不同理论观点的学科,否则无法清晰的理解这门实际非常年轻的学科的脉络。

1.2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用

作为财经专业的大学生,或者一个任何其它专业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学习宏观经济学究竟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第一层次的答案其实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就应该已经意识到。经济学显然并不能教会你如何做生意赚钱,经济学提供的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是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属于世界观范畴。

其次,相对更实用一些也更主要的的用途,就是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理解相关的术语,才能读懂报纸,看懂新闻,进而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存在普遍的联系,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这些联系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而人又是社会动物,不论衣食住行,还是视听享受,旅游社交,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全球经济与所在国家政策的影响。即使再不关心外界事物的人,也必须开始了解诸如银行利率变化、农产品价格上涨、大学生

就业困难、房产限购令、美元贬值等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虽然不直接教会你赚钱,但确实对你如何赚钱或省钱提供了帮助。作为一个具有明显自利特征的微观个体,如果不学习宏观经济学,又怎能真正实现自利?

看懂新闻,表面上是一个很低的要求,似乎只要不是文盲就可以做到。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学习过宏观经济学,你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央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导致股票市场下跌,而CPI指数回落却会刺激投资者信心;为什么美元贬值会导致广东的玩具厂倒闭和工人失业,为什么欧洲债务危机又会导致国内石油价格下降。诸如此类,大量的财经术语早已经充斥媒体,如果你不懂得这些术语背后的理论涵义,在现代社会等于一个睁眼瞎。

其三,尤其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而言,宏观经济学是许多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来源,与另一些课程则存在内容上的紧密联系。比如包括财政学与税收学在内的公共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其核心理论基本都包含在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之中。而其它如投资学、人口学等课程,也与宏观经济学关系密切。显然,学过或没学过宏观经济学,对学习这些课程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区别。

其四,对正处于改革开放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我国而言,包括微观和宏观在内的经济学常识,其实是亟待普及的。只有普及了经济学常识,一方面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才能对政府形成有效的监督,尽量避免一些人为的违背经济学常识的错误决策。当有足够多的人都能真正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意义,才不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所糊弄,从而可能阻止某些代价高昂甚至不可逆转的政策行为。“不折腾”,是建立在对怎么样算“折腾”的清晰认识之上的。

所以,宏观经济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比如说,如果你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处于经济扩张时期,你会有更多机会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相反,处于经济衰退时期,就难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失业。中国近三十多年的发展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有助于减少贫困现象,开发环保型的能源,而且还能给你带来一个美好的前程。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你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变化,更清楚地理解好的经济政策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的。最后,它还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有见识、更有素养的公民。

1.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大致可以用四个主体,三个市场,两个核心问题来概括。

四个主体是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这四个主体构成了宏观经济的所有行为主体。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做的区分主要是根据行为特征本身。即家庭是最终消费品的消费者,企业是生产性商品如设备的消费者,也即投资者,政府是一个整体性的特殊消费和投资者,国外部门是用不同货币结算的纯消费者。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这四个主体都是抽象概念,并没有特指任何家庭或企业,甚至也不特指哪个政府或国家,往往是泛指或代表性、典型性的描述。不要简单与现实中诸如由夫妻孩子组成的家庭或由某些机关部门组成的政府等定义相混淆。

三个市场是商品、金融、要素市场,也是所有行为发生的场所。首先,商品市场是整个框架的核心,是从消费角度反映一国的生产状况,所谓的GDP概念,无非就是整个商品市场中新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和。金融市场反映的是服务于商品市场即实体经济背后的货币流动,某些时候,货币流动的趋势与幅度则可能脱离实体经济。要素市场反映的是从生产角度看一国的各种要素供求及相应的收入分配情况,原本应该包含了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知识等诸多生产要素在内,不过由于土地和资本已经金融化,企业家才能、知识往往列在劳动力中的特殊类别,所以通常只研究广义的劳动力要素市场也就足够了。

有了人物和地点,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顺序描述事件,即这四个主体与三个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以及其中所涉及的概念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下图,可以较好理解整个框架。

图??: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框架

其中,从商品市场流向家庭部分的是消费,流向企业的是投资,流向政府的反映出政府开支,而流向国外与从国外流入的是进出口,其差额是净出口。而在金融市场中,家庭提供了储蓄,企业需要投资,于是形成了资本的借贷。在要素市场中,家庭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两者决定了一国的就业与失业情况。另外,政府依靠从家庭和企业征收的税收,才能进行财政支出。种种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之间,比如政府提高税收与劳动力市场中失业率的上升背后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兴趣点。所谓理论,就是对此类因果关系较为抽象并严谨的阐述。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长期增长是指一国长期的生产能力和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如繁荣与衰退的周而复始的交替。

世界各国的贫富程度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发达国家的健康专家就儿童营养过剩问题发出警告的时候,索马里的儿童可能正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异来自于它们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历程。富国通常经历过较长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而穷国则从未有过持续的增长或是经历过一定时期的经济衰退。

由于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弄清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而可能指导一个国家在均衡的道路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这并不容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什么使日本和韩国这样的资源贫乏并饱经战火摧残的国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工业化,而一些资源丰富的拉美国家的经济近年来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呢?尽管宏观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论,但目前他们仍无法圆满回答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不过,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确信,储蓄率、投资率、技术创新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是取得高增长的重要条件。这些都为人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除了如何实现长期增长之外,为什么会出现大萧条?为什么宏观经济存在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性波动?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是什么?波动的传导机制又是什么?政府做什么能减轻波动的危害?这些都是属于短期波动范围内的问题。或者专门称之为经济周期问题。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

量。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经济周期并非如时钟的运转那么规则和固定,其演变的进程往往是随机的和难以预计的。

尽管制定经济政策的工作由各国领导人身上,但解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如何运行的工作却落在了宏观经济学家身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宏观经济学家收集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有关收入、价格、失业和其他许多变量的数据。然后他们试图形成一般性理论来解释这些数据。像研究星体演变的天文学家或研究物种进化的生物学家一样,宏观经济学家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受控实验。相反,他们必须利用历史数据。宏观经济学家观察到各国经济互不相同,而且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这些观察既提供了发展宏观经济理论的动机,又提供了检验这些理论的数据。

的确,不论是增长问题还是拨打问题,宏观经济学都表现出还是一门年轻而不完善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家预测经济事件未来走向的能力并不比气象学家预测下一个月天气的能力强。但是,正如你将要看到的,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如何运行确实已经知之甚多。这种知识既有助于解释经济事件,也有助于形成经济政策。

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式

尽管经济学家经常研究政治上可能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但他们力图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讨论这些问题。和任何科学一样,经济学有自己的一套工具——术语、数据以及思考方式——这些工具对外行来说看起来是陌生和神秘的。熟悉这些工具的最佳方法是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实践,而本书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你这样做。但是,为了使这些工具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我们在这里先讨论宏观经济学中最常见的模型。

小孩通过玩模仿实物的玩具学到了有关他们周围世界的许多东西。例如,他们经常组装汽车模型、火车模型或飞机模型。这些模型与实物相差甚远,但模型构建者仍然从中学到了很多。模型表明了它试图模仿的实物的本质。(此外,对许多孩子来说,组装模型是很有趣的。)

经济学家也用模型来理解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构成的,而不是用塑料和胶水制成的。经济学家搭建他们的“玩具经济”来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经济变量。经济模型常常用数学术语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模型有助于我们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和集中关注根本的联系,因此它们大有用途。(此外,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构建模型是很有趣的。)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换言之,外生变量来自于模型以外和作为模型的投入,而内生变量则在模型之内决定,是模型的产出。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判断简化的假设(例如假设比萨饼有一个单一的价格)什么时候阐明了我们的思考和什么时候会误导我们。简化是构建一个有用模型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构建的模型完全反映现实,那么,这样的模型会复杂到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程度。不过,如果模型的假设抛弃了对要处理的问题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那么,这样的模型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构建经济模型要求我们小心谨慎,同时还要了解常识。

假设、逻辑、结论是理论学习的三个环节,任何理论模型,都包括构建模型采用的假设,模型推导所遵循的逻辑,以及推理后所得出的结论。这适用于所有科学。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住结论往往最容易,而理解逻辑才是学习的关键,但真正学透,甚至超越书本,则还需要认清假设。

假设本身,就是理论与实际形成差别的地方。好的假设,在简化问题的同时,不会使认

知发生大的偏差。至于逻辑,则是必须正确的,逻辑不正确的理论没有任何意义。错误的假设可以通过正确的逻辑得到错误的结论。但假设不成立,不等于该理论的逻辑一定是错误的。而结论是否错误,有时候也不能用直觉去判断,必须依靠实证。逻辑本身是可以超脱实际,单独用数学等来分析验证的。如果逻辑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只可能假设是错误的。不过,即使某些非关键的假设不符合实际,并且得到违背常识的结论,不能说明理论是不好的。比如牛顿力学中,在论述重力加速度对羽毛和铁球都一样时,如果假设没有空气阻力,会得出两者同时落地的结论,这里真空的假设显然是错误的,但并不意味着牛顿力学是错误的。

对宏观经济学来说,与微观经济学一致的理性人假设会始终存在。另外诸如假设所有微观个体没有差异所以可以用统计上的平均数据来代表、假设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一样、假设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很小政策波动不会影响到世界范围等,这些假设究竟是否合理是需要根据问题对象仔细甄别的,有时候某个理论的结论可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时不要简单推翻该理论,可能修改一下假设后依照同样的逻辑会得出更具针对性的结论来。

1.5 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一章 导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 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教案

章练习题及答案 、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 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 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 之内。()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 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 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 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13.对 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10万元。() 15. 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 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 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

该计入2000年的GDR ()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 的一部分。()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24.支出法是从使用者支出的角度出发,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25.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xx () 26.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27.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28.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29 .经济学上所说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替换资本品的支出。 ( ) 30.居民购 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31.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32 .存货变动是仓库产品的增加或减少,因而存货变动不能被算做投资。 33.家庭购买小汽车是消费的一部分。 ()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五、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 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即三量相等 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 种棉(假定投入 为0 )属中间 产品 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 纺纱(属中间产 品) 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 织布 属中间产品 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 制衣 属中间产品45 15(45-30) 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 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 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 50 5(50-45) 增值合计50 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 利润。 5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包括四部分: 1、消费支出(C)。 2、投资(I)。 3、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 4、净出口(X-M)。 即出口减进口。 所以有:GDP=C+I+G+(X—M)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即核算全社会要素收入的总和或企业生产成本作为GDP的方法)。实际包括: 第二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1.1 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

(3)宏观经济问题 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经济指标来衡量。 ②如何认识宏观经济——认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和规律。 ③如何发展经济一一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政府的作用和政策。 (2)表达理论的四种方式 ①语言描述。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表达方式。 ②图表。用一些图表来反映一些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③图形。在语言描述的基础上,用向位图来表示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④数理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代表经济运行行为的一组方程式,各方程式代表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分析三大市场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个宏观经济学围绕宏观经济的三大市场来建立分析框架,分析产品市场、金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选择的需要。 E、社会发展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经济体制。 D、资源的稀缺性。 E、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 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 D、利润决定。 E、A、B、C、D。 4、()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原因:D项厂商是微观经济主体。BCE都是一国的经济问题。A项可以是微观,也可以是宏观的,所以D最准确)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E、国际收支。 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经济模型。 B、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C、局部均衡分析与一 般均衡分析。D、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E、A、B、C、D。 二、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微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5、经济学 6、实证经济学7规范经济学8、经济模型。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2、为什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5、西方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经济学既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又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习题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E 4、D 5、E 二、名词解释 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选择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5、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6、实证经济学是在做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力求说明和回答这样的问题: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后果如何? 7、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8、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是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一个经济模型可用文字来说明(叙述法、散文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代数法),还可用 几何图形来显示(几何法、画图法)。 三、简答题 1、答:(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由于稀缺性的存在,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选题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4.下列哪项命题不正确: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王五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还购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反映在国民收入帐户上,下列叙述哪个正确?() A.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G增加了 B.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I增加了 C.他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因此C和I增加了 D.他盖了一幢新房,因此I增加了 6.下列各项中,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当年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当年拍卖xx作品的收入 C.当年出售债券的收入 D.当年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7.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净出口 8.一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煤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不对 B.一定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说法全对 10.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1.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社会财富 B.存货 C.投资 D.资本 12.下列哪项不是要素收入()? A.工人工资 B.居民的存款利息 C.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简单的说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2.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以用 i=s来表示。 3.消费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c=c(y) c=α+βy 4.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 =dc/dy 5.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之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 6.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 7.储蓄函数方程式: s=y-c=y-(α+βy)=-α+(1-βy) 8.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P387 9.均衡收入:y=(α+ I)/ (1 - β) P393 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1/(1-β) 11.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P399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资本边际效率MEC :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公式P412) 2.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3.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量大体上和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5.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成为LM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习题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纪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初级审计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概论练习题

第一部分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充分就业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充分就业就是百分之百就业 B、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这时社会经济就被认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C、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不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D、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不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2、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特征的是指: A、无较大的国际收支赤字,也无较大的国际收支盈余 B、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C、进出口平衡 D、有较大的国际收支盈余 3、下列属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支出法的核算内容的是: A、购买小汽车、洗衣机 B、工作人员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 C、出租土地、房屋收取的租金 D、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4、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起步之初,特别在工业化初期,总量型的增长方式往往意味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B、初期的起步阶段之后,总量型的增长方式就让位于追逐效益的集约型增长 C、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们追逐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高效增长,是经济起步之初的特征 D、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 5、下列关于“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一恒等式是在考虑了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得出的 B、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一定等于投资

C、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满足储蓄和投资的定义,该公式一定恒等 D、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符合该恒等公式,进而总需求和总供给也是均衡的 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A、社会保险金 B、公司所得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下列关于GDP和GN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封闭的经济中,GNP和GDP完全相等 B、在一个拥有海外净财产的国家中,其GDP大于GNP C、GDP和GNP计算的都是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D、GDP是一个地域范围的概念,而GNP是一个涉及国民范围的概念 8、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不包括: A、折旧 B、政府转移支付 C、企业净利息支付 D、租金收入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A、宏观经济理论 B、宏观经济政策 C、宏观经济干预手段 D、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0、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是: A、宏观经济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政府管制 11、下列有关生产法核算G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产法核算GDP,不包含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一章 导论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之一。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

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经济增长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实际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开放经济模型等。 (3)宏观经济问题 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净值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4.国民收入 答:国民收入即NI,指一国居民在物品和劳务生产中赚得的总收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为: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二、简答题 1.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答:(1)失业率。在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失业率与周期波动是同步的。 (2)股票价格。一般来讲,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3)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复习题 1.美国总产出和人均产出在历史上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1)美国总产出和人均产出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强烈的上升。在过去的130多年里,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年产出增长了100多倍,人均产出比1900年增长了6倍。 (2)这些改变使得现在人们的生活标准变得更高,个人的生活水平较一个世纪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2.什么是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如何变化?在历史上,美国的失业率是否曾下降到零? 答:(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短期内的扩张或衰退。一个经济周期包括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总量下降(收缩或衰退)以及随后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总量上升(扩张或繁荣)。收缩的最低点被称为谷底,扩张的最高点被称为谷峰。 (2)失业率在经济扩张时期呈下降趋势,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呈上升趋势。 (3)即使在扩张的高峰时期,美国的失业率也没有下降到零,因为经济中总是存在自然失业。 3.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下定义,并比较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消费价格的变动。 答:(1)通货膨胀是指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某段时间里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某段时间里持续下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消费价格的变动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的通货膨胀通常只发生在战争时期,战时的通货膨胀结束时,通货紧缩随后发生并持续一段时间。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作用相互抵消,价格水平在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美国消费者所面临的平均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价格呈现相当稳定的上涨趋势。 4.在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出现在什么时期?近期情况如何? 答:(1)联邦政府历史上发生的预算赤字 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的支出和税收状况如图1-1所示,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部门的支出和收入在总体经济中的份额逐渐提高,较大的赤字则出现于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早、中期,美国持续性地爆发了大规模联邦预算赤字,但与历史情况不同的是,这次赤字发生在和平时代与经济繁荣期。

宏观经济学第12章

选择题 下列问题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安排,从各悬想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A.贫穷国家的经济增长 1.在由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的经济发展区域会设及: a.持续均衡增长 b.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c.将必要的资源从集中于农业转化为集中于工业 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 e.以上选项都不是,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近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由于营养跟上了,出生率大幅上升 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老人的寿命延长了5~10岁 c.婴儿死亡人数和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大幅减少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 e.结婚年龄普遍提前,因此出生率大大上升 3.下列5个选项中有4项是关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其中哪一个选项不是经济发展的问题: a.当发展中国家增加总产出时,它们通常能合理预期“规模报酬递增”。 b.一般而言,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社会基础投资,不管这些项目多么重要。 c.创业和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至关重要。 d.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竞争产业并不一定明智的。 e.在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是一个普遍问题。 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列哪一项通常不会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进口越来越少 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 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家的进口越来越多。 d.它从欠发达国家的进口增加。 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能够从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获得收益之前所需的货币投资 b.通常是由外国来融资 c.对于那些有最高净生产率的项目的投资 d.必须由国家来筹集资金的项目,而不是由私人企业来筹资。 e.数量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的资本投资。 6.“社会基础投资”的例子有:

宏观经济学第12章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国民收入(NI) 3.个人可支配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GDP折算指数 7.最终产品 8.失业率 9. 消费价格指数 二、判断题 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 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X+Kr)。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1. 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3.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14. 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名义GDP大于实际GDP。 16. 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17. 收入是存量而财富为流量。

18. 一个企业用3台新机器替换3台报废的旧机器,机器数量未变,GDP不变。 19.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应按其市价计入GDP。 20.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也总是等于总支出。 2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22. 购买房产的支出是消费支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23. GDP是一个国民概念,而GNP是一个地域概念。 24. 个人购买债券和股票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25. 某房地产中介人员2012年获得了买卖二手房的2万元经纪费收入,该笔收入应计入2012年的GDP。 26. GDP折算指数能衡量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格,CPI只能衡量消费品价格水平 27. 为了便于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每年的GDP折算指数中,各种产品价格的权重应保持不变。 三、选择题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购买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A 政府转移支付 B 工资 C 资本折旧 D 间接税 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A 收入理论 B 价格理论 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4. 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C 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A 政府转移支付 B 企业转移支付 C 间接税 D 直接税 6.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间接税 B 折旧 C 直接税 D 净出口 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 A GDP B NDP C NI D PI 8.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