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全)

九义历史教材(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

刘彦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隋统一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趁势;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认识唐太宗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教学重、难点】“贞观之治”。难点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2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能力和方法: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与鉴赏能力;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现,培养人才的道理;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开元盛世”。难点是评价武则天。

【教学后记】

3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内容。【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科举制创立得时间和标志,了解其主要内容,理解其进步作用。

能力和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有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难点:唐朝科举制的影响。【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故事。【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4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难点: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

的理解。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5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了解日本遣唐使及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理解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中国当时在是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与日本、印度的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二、教学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佛教在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述、谈话、图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谁能讲述唐僧的故事?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这不仅促进了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周围的国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弄清邻国的地理位置和水路陆路交通。(一)、遣唐使来华

1、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他们往返于中日之间,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2、与学生一起分析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次数、作用等。

因这时唐朝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地

位,而此时的日本则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巩固的时期。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对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当时交通比前代有所发展,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介绍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日本历史人物:空海和阿倍仲麻吕;空海在中国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学问僧的?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引用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来突出他们与晁衡的深厚友情。《送秘书监晁衡卿还日本》王维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李白的诗见书

(二)、鉴真东渡

看“鉴真坐像”图和“唐招提寺鸟瞰图”教师简介鉴真生平,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然后阅读郭沫若的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三)、玄奘西行

1、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

2、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教师讲解:玄奘西游学佛和玄奘学佛后坚决回国的史实,以引导学生学习玄奘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执著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巩固小结:教师简要对本节课内容作一小结。然后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唐朝与周边各国的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学习本课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一: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外交政策。

第二:学习玄奘和鉴真的优秀品质;认识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外交往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从而联系现实认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四、课堂作业:书后“学习测评”【教学后记】:

6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

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发展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7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改变了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以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着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投身今天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8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能力和方法:通过对宋代社会衣、食、住、行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东京、临安等城市物质、文化生活两大主流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文明进一步的一种表现。通过丰富多彩的宋代衣、食、住、行和东京、临安城市多样性生活的学习,认识中华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秀的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难点:唐朝科举制的影响。【课

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故事。

【教学后记】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9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史实,记住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的时间,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理解元朝统一的进一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成吉思汗发动战争、统一蒙古忽必烈连续战争、统一全国的历史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科学评价的能力;通过师生共同对忽必烈统一全国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进行历史评价的能力;通过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两宋时民族关系发展的不同表现的分析,学会从比较探寻事物特点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成吉思汗同意蒙古,忽必烈建元、开创一系列新的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学习,认识到蒙古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中要成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而产生对本段历史的认同感;通过对文天祥抗元精神的学习,培养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在统一的元朝,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各国人民与中华民族友好往来密切,进而与中华民族相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的内容,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形成对外接纳的开阔胸襟。【教学重、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

难点:元朝统一文天祥抗元的关系。【教学步骤】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0

识记和理解:记住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述明清统治者加强军权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通过对明清两代内阁制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习对比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规律的教育;

认识八股取士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明清加强军权的措施。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难点是:清朝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教学步骤】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1

识记与理解: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

能力和方法:通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教科书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制作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制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品质;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

感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难点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12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和签订时间,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和雅克萨之战的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戚继光、郑成功和康熙帝事迹的评价,训练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方法和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培养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戚继光、郑成功抗击外来侵略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不畏强暴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中日关;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难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尼布楚条约》的意义【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郑成功的材料、故事。【教学步骤】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3

一、识记和理解: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政府的时间和勤奋、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的概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通过“台湾府的设置”的学习,辨证认识郑成功后代在台湾的作用,训练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藏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等支持的达赖集团在外搞西藏独立是注定要失败的,是违背中国人民意志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通过对“清朝前期的疆域”的学习,认识国过在清朝是一个幅员辽阔、庸医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驻藏大臣的设置。2.台湾府的设置

难点:1.“金奔巴瓶”制度。2.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第14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14

第15课建筑奇观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