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特征分析_孙波

中国法医学杂志CHIN J FORENSIC MED2016年第31卷第1期

【作者简介】孙波,男,副主任法医师,学士,主要从事法医精神病学的工作。E-mail:ynkmsunbo@https://www.360docs.net/doc/ca13280173.html,

【通信作者】白燕,女,彝族,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法医精神病学的鉴定及研究工作。E-mail:kunmingbaiyan@https://www.360docs.net/doc/ca13280173.html, ·调查报告·

10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特征分析

孙波1,程宇琪2,许秀峰2,白燕2

(1.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技术处,云南昆明650228;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目的通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的分析,探讨该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98年至2014年间109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诊断为PTSD的案例,对应激因素种类、临床症状、鉴定时间、诊治和社会功能受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度涉及PTSD鉴定的案例数占同期案例的比例为0.99% 9.38%;年龄以青少年最多(18岁以下30例);女性(58例)略多于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83例)。应激因素种类中以人为因素最常见,常见症状为失眠、焦虑、抑郁、高警觉性、闪回和主动回避等。结论PTSD精神症状较复杂,准确诊断有难度,在司法鉴定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学;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疾病;精神症状

【中图分类号】DF79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728(2016)01-0056-03

doi:10.13618/j.issn.1001-5728.2016.01.015

Analysis of symptoms of109detected case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un Bo1,Cheng Yuqi2,Xu xiufeng2,Bai Yan2/1.Department of Technology,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in Yunnan Province,Kunming650288,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65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in the judicial authentication.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109PTSD cases in forensic psychiatric appraisal from1998to2004were collected.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among aspects including stress factors,clinical symptoms,timing of identific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and social function damage.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TSD in all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cases is0.99%to9.38%. Those who were diagnosed PTSD mostly are youth,female slightly more than the male and people with low level education,and their common symptoms are insomnia,anxiety,depression,high alertness and flashback active avoidance.Conclusion The mental symptoms of PTSD are complicate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be diagnosed.So we should pay higher attention to PTSD cases in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Key words】forensic psychiatry;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mental disorders;mental symptoms

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皆由异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致,前者系在受刺激后即刻或数分钟内发病,几小时或几天内缓解,预后良好;而后者潜伏期从数天到数月,患者不断在梦境或回忆中再现创伤过程,为此害怕和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对象,有过度警觉、失眠、抑郁、焦虑等,部分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甚至终身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1]。应激作为PTSD的致病因素已被医学界认可,作为损伤因素也被纳入法医学鉴定的范畴,但目前对PTS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事件方面,而对个体伤害事件所致的PTSD研究很少。本文对109例PTSD 鉴定案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希望为涉及PTSD的司法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1案例资料

1.1案例来源及纳入标准

案例来源109例涉及PTSD鉴定的案例资料,均为1998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等鉴定机构受理的相关鉴定案件。

纳入标准①被鉴定人有明确的被伤害事件史,受伤害前无其他精神疾病史。②均涉及因果关系的

·

65

·

中国法医学杂志CHIN J FORENSIC MED2016年第31卷第1期

评定,排外刑事诉讼案件。③被鉴定人的诊断及因果关系评定结论,均由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鉴定人作出。④鉴定标准为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

1.2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登记表,包括被鉴定者的人口学资料、应激因素、病前性格、临床症状、案发至鉴定时间、诊治情况、鉴定案由和社会功能受损等资料。由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和1名副主任法医师对所有资料进行复习和再诊断。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资料数据进行统计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PTSD鉴定占各年度鉴定案件的比例

1998年至2014年间,案件采集单位共受理鉴定案件3083件,各年度涉及PTSD鉴定的案例数占同期案例的比例为0.99% 9.38%,各年度的比例详见表1。PTSD在鉴定中所占比例在各年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年份鉴定为PTSD案例的构成比

2.2被鉴定人一般资料

年龄7 79岁,平均33.73岁?15.83岁,18岁以下30例(27.5%),以12至16岁多见。

性别和民族男性51例(46.8%),女性58例(53.2%)。汉族95例(87.2%),彝族6例(5.5%),回族3例(2.8%),傈僳族、摩梭族、傣族、纳西族和白族各1例(0.9%)。

文化程度文盲9例(8.3%),小学35例(32.1%),初中39例(35.8%),高中7例(6.4%),中专4例(3.6%),大专以上15例(13.8%)。

职业农民49例(45.0%),学生32例(29.4%),工人5例(4.6%),无业3例(2.7%),其它20例(18.3%)。体力劳动者50例(45.9%),脑力劳动者59例(54.1%,多为学生)。

婚姻和居住地已婚63例(57.8%),未婚42例(38.6%),离异1例(0.9%),丧偶2例(1.8%),再婚1例(0.9%)。居住地在农村73例(67.0%),城市36例(33.0%)。

其他针对被鉴定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4例(3.7%),一般75例(68.8%),差30例(27.5%)。被鉴定人无相关疾病家族史的占绝大多数,共计105例(96.3%)。

2.3应激因素种类

应急因素种类中以被人殴打为最多,共80例(73.4%);其次为遭到性侵害,共9例(8.2%);其余则为受到不同种类较强烈的刺激,如惊吓、突发事件、家人突然亡故、交通事故、被绑架、恐吓等。

2.4其他情况

鉴定时间及次数事件发生至鉴定的时间范围在1 37个月之间,平均6.51月?5.75月,其中1 7个月为最多,共计80例(73.45%)。案例中多为首次鉴定,共计103例(94.5%),第2次鉴定6例(5.5%)。

鉴定委托单位/人公安局63例(57.8%),法院4例(3.7%),律师事务所11例(10.1%),家属27例(24.8%),其它4例(3.6%)。皆因言行异常由家属提出鉴定申请。

2.5临床症状特征及社会功能

被鉴定人在事件发生时未发生昏迷的90例(82.6%),有短暂昏迷的18例(16.5%),不详1例(0.9%)。事件造成躯体外伤的有87例(79.

8%)。所有患者都出现以下2种以上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详见表2。PTSD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中轻度83例(76.1%),中度19例(17.4%),重度7例(6.4%)。

表2PTSD患者的临床症状构成比

2.6诊治情况

109例中专科住院治疗72例(1次住院60例,2

·

75

·

次住院12例)。本文109例中,有明确药物治疗记录的有42例,其中住院治疗31例(1次住院23例,2次住院8例),门诊治疗11例;诊断为PTSD16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5例,急性应激反应10例,精神分裂症2例,另有9例诊断不详。治疗服药时间1个月5例,2个月1例,3个月5例,4、10、11、14个月各1例,不详27例。具体使用药物的情况见表3。

表3PTSD患者的服药治疗情况

药物例数(%)

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

典型

10(9.2)

7(6.4)

抗抑郁药物三环类

新型

4(3.7)

11(10.1)

抗精神病药物加抗抑郁药物10(9.2)

用药不详45(41.3)

未服用任何药物22(20.2)

合计109(100)

3讨论

PTSD是创伤性事件所致的严重后果之一,普通人群PTSD的发生率为7% 12%[2],严重者可导致焦虑、抑郁、自杀倾向和酒精滥用等问题[3-4]。在我国,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对精神伤害概念的逐步认识,PTSD引发的法律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本文数据显示,PTSD鉴定案件数量占同期鉴定案件数的比率为0.99% 9.38%(表1),并未发现逐年增加,分析可能与人们对精神损害或PTSD认识尚有不足,且在对个体伤害事件的处理中,多重视身体损伤的鉴定有关。因此,为保证相关事件的公正审理,把PTSD研究成果引入法医学、法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江琴普等[5]对普通人群的调查发现,PTSD总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以41 60岁年龄段最突出,经历创伤性事件而发生PTSD的患病率约27.4%。本文调查显示,PTSD以青少年多见,与上述报道不一致,这可能与青少年更易受到人为事件的影响有关,导致其比率相对较高。此外,本文数据中PTSD患者除呈现年轻化外,还显示出文化程度偏低、低社会支持的趋势。另有研究报道,人为事件可导致更高的PTSD患病率,而在非人为的创伤事件(如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PTSD低于10%[6],本文数据与上述报道较一致。

孙文生等[7]发现,道路交通事故中伤者及遇难者家属中PTSD的发生率高达82.35%,道路交通事故是导致PTSD最常见因素之一。而本文由交通事故所致PTSD的仅有2例,因例数过少,尚不能判断是否与上述报道相一致,数量少的原因可能与被鉴定人及家属更关注躯体情况,而忽略精神损伤有关。

Becker等[8]报道,女性经历的应激事件少于男性,但PTSD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不同性别经历创伤事件的种类及其对创伤事件的神经生物学反应不同等有关。本文调查结果亦显示女性PTSD发生率较男性略多,分析原因可能为女性受到性虐待侵害较为频繁,特别是女童更易成为性侵害的对象,此外也与受教育程度低,社会支持低有关。

有研究发现,入睡困难、易惊醒及事件反复引起的噩梦,可导致更为频繁和紧张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睡眠行为(如害怕睡觉等),进而导致失眠及日间活动受影响[9]。因此,主观睡眠紊乱不仅是创伤后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PTSD的主要症状之一。此外,伤害事件对患者身心的负性作用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受到环境、患者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当患者的内心冲突得不到很好解决时,对自己的得失不能正确评价,即出现情绪低落、易激惹、焦虑等,而抑郁焦虑情绪是PTSD发生的重要预知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失眠(77.1%)在PTSD 患者中非常突出,创伤性事件反复再现引起的闪回占92.7%,主动回避占93.6%,多伴有恐惧(85.3%)、抑郁(78.0%)、焦虑(59.6%)等负性情绪,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8-9]。

本文调查的109例中,最终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或PTSD者仅67例(61.5%),误诊42例(38.5%),说明PTSD的精神症状十分复杂,个体差异大,应激源不一致,因此准确诊断较困难。但对PTSD的认定有利于案件的定性或赔偿判决,因而在司法鉴定中应关注PTSD。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for mental disorders[M].4th ed.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2000:427-430.

[2]王丽颖,杨蕴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32-35.

[3]POMPILI M,SHERL,SERAFINI G,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uicide risk among veterans:a literature

review[J].J Nerv Ment Dis,2013,201(9):802-812.

(下转第62页)

·

85

·

从表6可见,比照视力损害条款对应的残存视功能[3]:①采用视野有效值法,在残存视野为视野半径30?以下、50?以下时,结果相对吻合;而在10?以下时,结果存在明显偏差(分别为16%、35分);②采用视野评分法,在残存视野为视野半径10?以下、50?以下时,计算结果均较接近,30?以下时,结果差异最大(分别为70分、50分)。

3.2视野评分法独特理念

视野有效值法和视野评分法评定结果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视野学理念的差异。视野评分法基于以下理念:

突出黄斑中心凹视野的重要性中心10?视野占总分值的一半,即赋予50分。考虑到黄斑中心凹视野与“阅读”、“用手活动”两种日常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更重要的视功能;10?以外的其余视野也只赋予50分,与“移动”相关,相对处于次要位置。解剖学、视觉电生理学研究已证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同,且这些感光细胞神经连接方式也不相同,因此视网膜不同区域对光的敏感性并不相同[4]。中心10?视野内的神经纤维在视皮层的投射区约占整个初级视皮层面积的50%[5]。多焦视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亦显示,其波形振幅密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最高,沿外周随离心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6]。

强调下方视野的视功能优势研究发现,多焦视诱发电位振幅密度上、下半视野呈不对称分布,下方视野较上方视野存在明显优势[6]。因此左、右上象限各取2个标准方位,左、右下象限各取3个方位,上半视野?下半视野=40?60,与之对应,上半视野缺损、下半视野缺损在视野损害分级标准中,分别为中度、重度视野损害。

视力、视野损害的一致性视野半径缩小至10?、同向性偏盲、视敏度0.1三者视功能障碍等级一致(残存视功能均为50%),但这与“标准”中相关条款“一眼视野半径10?”、“双眼偏盲”及“重度视力损害”,分别对应“重伤二级”、“重伤二级”及“轻伤一级”有一定差异。

综上,视野有效值法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容易掌握:当视野缺损主要分布于周边视野时,该方法适用性较好;而当视野缺损累及中心10?视野时,则存在较大误差。在使用该方法评定视功能时,应结合视力受损程度及其他检查等综合分析。视野评分法虽较繁琐,不易掌握,但更为准确,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其依据的科学理念也值得在制修订相关标准时予以关注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旭.《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视力视器损伤”条款解读与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4,73(2):33-38.

[2]夏文涛,邓振华.眼外伤的法医学鉴定[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128.

[3]ROBERT DR.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Sixth Edition)[M].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7:293-303,288.

[4]吴德正,龙时先.眼科临床计算机视野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9.

[5]刘晓玲.视觉神经生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0.

[6]项剑,王旭,杨英恺,等.正常视野与实验性暗区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特征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29(1):25-29.

(收稿日期:2015-01-20)

(上接第58页)

[4]BLANCO C,XU Y,BRADY K,et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3280173.html,orbidit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among

US adults:results from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J].Drug Alcohol Depend,2013,132(3):630-638.

[5]江琴普,栗克清,崔利军,等.河北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2008,22(1):16.

[6]URSANORJ.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N Engl J Med,2002,346(2):130-132.[7]孙文生.特大车祸伤者及遇难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分析[J].西南军医,2007,9(6):39-40.

[8]BECKERJ B,MONTEGGIA L M,PERROT-SINAL T S,et al.

Stress and disease:is being female a predisposing factor[J].J Neurosci,2007,27(44):11851-11855.

[9]侯彩兰,李凌江,张燕,等.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4):279-283.

(收稿日期:2015-02-25)

·

26

·

(完整版)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_PCL-C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 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下表中的问题和症状是人们通常对一些紧张生活经历的反应。请仔细阅个月内打扰您的程度,在右框选择打分。

得分:检查者:

PTSD检查表平时版(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评分标准参考值范围为38~47 17-37分:无明显PTSD症状 38-49分:有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 50-85分:有较明显PTSD症状,可能被诊断为PTSD (结果非诊断性,仅供参考) 介绍:PTSD检查表平时版(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是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行为科学分部于1994年11月根据DSM一W制定的,由17项条目组成的PTSD症状调查表。中文译文是由姜潮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张杰教授和美国PTSD研究中心经过多次中英文双译于2003年7月完成。PCL一C量表是专为评价普通人在平时生活(与战争相对而言)中遭遇创伤后的体验而设计的。它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过去的一个月被问题和抱怨打扰程度打分,分5个等级,1“一点也不”、2“有一点”、3“中度的”、4“相当程度的”、5“极度的”。可分为4个因素,分别为:警觉增高反应;回避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累计各项的总分(17一85),分数越高,代表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此表基于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而提供一个连续的评分,是一个多纬度观察PTSD的工具,可以对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对PTSD主要症状更详尽的描述,还可在临床研究中作为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的工具。在美国,PCL-C量表常作为PTSD症状诊断和干预或治疗PTSD的效果评价量表。 经研究PCL-C中文版具有较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案例

一个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与分析【美龄案例】 求助者的资料 一、1、求助者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程XX,男,15岁,1988年8月生于XX。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汉族,联系电话:66XXXX82。 (2)家庭状况:父亲程XX,初中文化,农民打工者,在城市无住房,经济收入较低。兄妹三人,求助者排行老大。 (3)学习记录:从小学起,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亲戚节假日常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爱踢足球,喜欢参加同学间的活动。 (6)自我描述:是个乖学生,不惹是生非。近两年知道父母辛苦不易,主观上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学习成绩较以往有所提高。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都属一般,成人意识比较明显,近期理想把学习成绩提上班级前十名,远期抱负是当一个大企业家,拥有跨国财团。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因是长子长孙,长相最帅,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自认为是名好学生。去年6月,初中升高中

考试,自觉平时成绩不错,考重点高中有把握。但考后实际分数与自己估分相差二十多分,以至考重点高中落榜。为此,他上重点高中掏了高价。心理受到极大挫伤,情绪十分低落,内心痛苦,自认为给父母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自责自怨、紧张焦虑。恐惧不安。 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有些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 从去年8月至今,时常出现胸闷,心痛,喉咙被掐紧感,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去医院检查多次,各项生理指标均属正常,无继往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没有明显变化,学习效率降低,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二、咨询记录 时间:2004年6月25日上午9:30分 地点:美龄咨询室 电话预约后,一位15岁男孩由姑妈陪同一起来到咨询室。该男生长相英俊,衣着得体,表情自然,举止大方,懂礼貌(简略礼貌接待及对心理咨询性质和保密原则的介绍过程)。

一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治疗和评估

By心理学院 案例 某女,26岁,已婚,农民,小学文化程度。1999年5月20日上午因家务事与婆婆吵架后,在自家门口生气,邻居张某见到后说:“快来看,这一家多热闹”,病人骂了她一句,进而与之吵打,后被人拉开。之后很气愤、哭泣,于第二天出现呆坐,双眼呆滞,自语,内容零乱,有时说“飞呀飞”等,双手乱舞,以急性应激障碍收住院,入院后夜眠差,哭泣,常想被打经过,担心害怕,见别的病人争吵则紧张、恐惧,尽量回避。给予镇静及心理疏导治疗34天,疗效显著而出院。出院后夜眠差,经常出现创伤性内容的恶梦,与别人疏远,对亲人也显得冷淡。对自家生活缺乏计划,主动性差。有时显得急躁、不安,遇到别人高声说话就紧张,心慌,出汗等。在家服药效果差,故住院治疗。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接触好,应答切题,情绪低,哭泣。自诉提及被打经过即心慌,心烦,恐惧,夜里常做恶梦、内容多与被打有关。认为自己冤枉。未发现思维联想及内容障碍,问及为何不与人交往时,则称心里烦,没有心情。愿意接受治疗。 (一)诊断过程 症状及标准(括号前为患者症状,括号内为DSM-4诊断标准) 经历过和婆婆吵架和邻居吵打事件,气愤和哭泣(创伤事件) 担心受怕,见别人吵架而紧张恐惧、回避(极度的害怕、恐惧) 反复多次想起被打经过(创伤事件持续地重现) 经常出与被打相关的梦(关于创伤事件的反复而痛苦的梦魇) 双眼呆滞、自言自语、内容凌乱、双手乱舞(行动上或者感觉上好像创伤事件再次发生)自诉自己被打经过时即心慌、心烦、恐惧(暴露于模拟或象征创伤事件片断的内部或外部暗示时,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 遇到别人高声说话就紧张、心慌、出汗(暴露于模拟或象征创伤事件片断的内部或外部暗示时,产生生理反应。) 与人疏远、对亲人也显得冷淡,与人交往没心情和心烦(对创伤关联刺激的持续回避:回避有关创伤事件的想法、感觉或谈论;与别人分离或者疏远的感觉;情感范围受到限制)对自家生活缺乏计划、主动性差(对一般事物普遍的反应麻木:对重要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显著减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数日至6个月内所出现的个体延迟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病理性再度体验创伤、恶梦惊醒、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激惹性增高症状。但是,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易激惹症状也越明显。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恶梦的内容,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Wilfred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回闪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临床表现 1. 反复重现创伤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 2.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表现为难于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 3. 持续回避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迟钝。 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临床表现 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以抑郁心境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可伴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诊断 ①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如移民、出国、退休、入伍等)精神障碍始于事件后3个月内。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EMDR: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 2011年4月11日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这个心理治疗方法的英文全称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往往被人们简称为:EMDR。EMDR被认为是一个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非常有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且EMDR是在国外治疗PTSD的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从几个方面对EMDR 做一简要介绍。 一、EMDR及其发展简史 1987 年,心理学家Francine Shapiro[1]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她自己随意的眼球运动能使自己负性的、使人心烦意乱思想的强烈程度减轻。这一发现启发Shapiro创建EMDR心理疗法。之后,Francine Shapiro开始探索把EMDR的方法用在治疗越战老兵和遭受躯体、性攻击受害者中PTSD患者的研究当中。研究发现,EMDR 这个新的治疗办法在减轻PTSD患者的恶梦、创伤性闪回、闯入性负性思维、和回避行为的表现程度方面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 Shapiro[2]认为EMDR 是"由一个模式,一套原则,治疗程序和协议组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能够帮助接近和处理来访者的创伤性记忆,而且通过对来访者情绪痛苦的脱敏、相关认知的重新建构、和伴随的生理警觉性的降低,使创伤性记忆得到适应性的处理。Shapiro[3]主张EMDR开创了心理治疗领域中一个新的范式(a new paradigm)。由于EMDR要求来访者短暂地暴露于相关的创伤性记忆内容和能诱发痛苦体验与事件有关的外界和内心的迹象,以及它的结构性的治疗协议等特点,所以EMDR是一种显然完全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疗的方法。 自从1989年Francine Shapiro发表了她的最初研究成果以后,全世界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对EMDR进行了研究和发展。研究发现,不仅仅是让眼球运动,而且在PTSD患者专注于一个记忆内容的同时,让他听一种音调或感觉手的节拍运动都可以使患者与该记忆内容相关联的情绪、思维、感觉和行为发生快速的适应性变化。1991 年制订出了EMDR的培训标准,1995年由Francine Shapiro编写的专业教科书出版,2001年该教科书再版发行。 二、PTSD症状精神病理基础和EMDR治疗机理: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切知道EMDR的治疗机理是什么,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大脑的具体工作机理是什么。 然而,已经有证据说明[1],人类具备一种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an innate 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这个信息处理系统是作为人类思维和情绪自我调节功能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的。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觉非常心烦和痛苦的时候,他的大脑是不能象正常时那样处理信息的。一部分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时,那些能激发强烈情绪反应的创伤性事件和经历创伤时反复出现的情景(recurring situation)使当事人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发生"凝结"和"阻滞"。随后,那些创伤性体验的内心和外界的象征或迹象不断地触发与当事人首次曾经历创伤时一样强烈的视觉、听觉、味觉、思维、身体感觉(生理)或情绪上的重复再体验(reexperiencing),导致了PTSD症状的出现。诸如此类的没有被当事人适应性处理的创伤性记忆可能对当事人在如何看待世界和对他人关系的问题上产生一种非常深刻的负性影响。在这些未能被适应性处理的的创伤性经验影响下,当事人的行为往往会变的非常的不灵活和局限,以便避免痛苦再体验现象的反复发生。这就是PTSD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样本

精选文档 stress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 atic self- rating scale, PTSD-SS) 1. 灾害对精神的打击 1 2 3 4 5 2. 想起灾害恐惧害怕 1 2 3 4 5 3. 脑子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景 1 2 3 4 5 4. 反复考虑与灾害有关的事情 1 2 3 4 5 5. 做恶梦, 梦见有关灾害的事情 1 2 3 4 5 6. 灾害后兴趣减少了 1 2 3 4 5 7. 看到或听到与灾害有关的事情担心灾害再度发生 8. 变得与亲人感情疏远 1 2 3 4 5 9. 努力控制与灾害有关的想法 1 2 3 4 5 10. 对同事(学)、朋友变得冷淡 1 2 3 4 5 11. 紧张过敏或易受惊吓 1 2 3 4 5 12. 睡眠障碍 1 2 3 4 5 13. 内疚或有罪感 1 2 3 4 5 14. 学习或工作受影响 1 2 3 4 5 15. 注意力不集中 1 2 3 4 5 16. 回避灾难发生时的情景或活动 1 2 3 4 5 17. 烦躁不安 1 2 3 4 5 18. 出现虚幻感觉似灾害再度发生 1 2 3 4 5 19. 心悸、出汗、胸闷等不适 精选文档

20. 无原因的攻击冲动行为 1 2 3 4 5 21. 悲观失望 1 2 3 4 5 22. 遗忘某些情节 1 2 3 4 5 23. 易激惹、好发脾气 1 2 3 4 5 24. 记忆力下降 1 2 3 4 5 PTSD—SS 为一自评量表 , 由 24 个条目构成。理论上可划分为对创伤事件的主观评定(条目 1)、反复重现体验(条目 2、3、 4、5、17、18、 19)、回避症状(条目 6、8、9、10、16、21、 22)、警觉性增高(条目 7、11、12、15、20、23)和社会功能受损(条目 14、24)5 个部分 , 详见表1。若条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 > 0. 4且在某一因子上的负荷量 > 0. 4时为选取条目的标准,24个条目均达到此标准。每个条目根据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感受分为没有影响到很重 1?5级评定,累积 24 个条目得分为 PTSD—SS 总分, 得分越高应激障碍越重。 PTSD—SS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易于实施 , 评分简单 , 在我国目前尚无 PTSD 评定量表的情况下 , PTSD—SS 是一种理想的评定工具。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样本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 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 PTSD-SS) 1. 灾害对精神的打击1 2 3 4 5 2. 想起灾害恐惧害怕1 2 3 4 5 3. 脑子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景1 2 3 4 5 4. 反复考虑与灾害有关的事情 1 2 3 4 5 5. 做恶梦, 梦见有关灾害的事情1 2 3 4 5 6. 灾害后兴趣减少了1 2 3 4 5 7. 看到或听到与灾害有关的事情担心灾害再度发生 8. 变得与亲人感情疏远1 2 3 4 5 9. 努力控制与灾害有关的想法1 2 3 4 5 10. 对同事(学)、朋友变得冷淡1 2 3 4 5 11. 紧张过敏或易受惊吓1 2 3 4 5 12. 睡眠障碍1 2 3 4 5 13. 内疚或有罪感1 2 3 4 5 14. 学习或工作受影响1 2 3 4 5 15. 注意力不集中1 2 3 4 5 16. 回避灾难发生时的情景或活动1 2 3 4 5 17. 烦躁不安 1 2 3 4 5 18. 出现虚幻感觉似灾害再度发生1 2 3 4 5 19. 心悸、出汗、胸闷等不适 20. 无原因的攻击冲动行为

21. 悲观失望 22. 遗忘某些情节1 2 3 4 5 23. 易激惹、好发脾气1 2 3 4 5 24. 记忆力下降1 2 3 4 5 PTSD—SS 为一自评量表, 由24 个条目构成。理论上可划分为对创伤 事件的主观评定(条目1)、反复重现体验(条目2、3、4、5、17、18、19)、回避症状(条目6、8、9、10、16、21、22)、警觉性增高(条目7、11、12、15、20、23)和社会功能受损(条目14、24) 5 个部分, 详见表1。若条目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 > 0. 4且在某一因子上的负荷量 > 0. 4时为选取条目的标准,24个条目均达到此标准。每个条目根据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感受分为没有影响到很重1?5级评定,累积24 个条目得分为PTSD—SS 总分, 得分越高应激障碍越重。 PTSD—SS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易于实施, 评分简单, 在我国目前尚无PTSD 评定量表的情况下, PTSD—SS 是一种理想的评定工具。

精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 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赵梅万念俱灰。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0 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 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 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提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一,先让自己的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双肩,然后一边深呼吸一边放松肩膀.从而你整个人都会慢慢的平静放松下来 二,然后用手按着自己的心脏的地方.对着自己说话. 比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吧.我要冷静..等等的话语.这样有助于你能够在冲突中冷静下来处理问题 ),使他们不再重复创伤经历,避免了二次创伤,情绪也很快得到了改善。2, 认知治疗。通过认知调整,赵梅认识到了自己对丈夫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此不再自责、内疚。3,告别仪式。在丈夫的遗像前,赵梅告别了丈夫,在心理上接受了丈夫离开她的事实。4,

DSM5创伤后应激障碍

【DSM-5】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标准 注:下述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人、青少年和6岁以上儿童。对于6岁及以下儿童,参见下述相应的诊断标准。 A. 以下述1种(或多种)方式接触于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创伤或性暴力: 1. 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 2.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 3. 获悉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身上发生了创伤性事件。在实际的或被威胁死亡的案例中,创伤性事件必须是暴力的或事故的。 4.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创伤性事件的令人作呕的细节中(例如,急救员收集人体遗骸;警察反复接触虐待儿童的细节)。 注:诊断标准A4不适用于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的接触,除非这种接触与工作相关。 B. 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侵入性症状: 1. 创伤性事件反复的、非自愿的和侵入性的痛苦记忆。 注:6岁以上儿童,可能通过反复玩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主题或某一方面来表达。 2. 反复做内容和+或情感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痛苦的梦。 注:儿童可能做可怕但不能识别内容的梦: 3. 分离性反应(例如,闪回),个体的感觉或举动好像创伤性事件重复出现,(这种反应可能连续出现,最极端的表现是对目前的环境完全丧失意识)。 注:儿童可能在游戏中重演特定的创伤。 4. 接触于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时,产生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痛苦。 5. 对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产生显著的生理反应。 C. 创伤性事件后,开始持续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具有以下1项或2项情况: 1. 回避或尽量回避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 2. 回避或尽量回避能够唤起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的外部提示(人、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 D. 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具有以下2项(或更多)情况: 1. 无法记住创伤性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通常是由于分离性遗忘症,而不是诸如脑损伤、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所致)。 2. 对自己、他人或世界持续性放大的负性信念和预期(例如,“我很坏”,“没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绝对危险的”,“我的整个神经系统永久性地毁坏了”)。 3. 由于对创伤性事件的原因或结果持续性的认知歪曲,导致个体责备自己或他人。 4. 持续性的负性情绪状态(例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羞愧)。 5. 显著地减少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 6. 与他人脱离或疏远的感觉。 7. 持续地不能体验到正性情绪(例如,不能体验快乐、满足或爱的感觉)。 E. 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警觉或反应性有显著的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具有以下2项(或更多)情况: 1. 激惹的行为和愤怒的爆发(在很少或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典型表现为对人或物体的言语或身体攻击。 2. 不计后果或自我毁灭的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变态心理学》作业 年级:2006级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号: 16 姓名:张晓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号: 16 姓名:张晓光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受到严重而强烈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1、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它主要表现为患者无法控制地回想遭受创伤经历和体验,如同电影中"闪回",在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噩梦,忽然感到似乎事件又在重演,因而发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患者回避谈及与创伤有关的话题,或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事情和环境,似乎已经遗忘了此事,有时可表现出一种"麻木"感(情绪迟钝),对生活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不愿提及和不感兴趣。 3、警觉性增高。患者警觉性过高,易产生惊跳反应,易激惹或暴怒发作。有的可表现出难以入睡,不能维持长时期熟睡或易。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集中也不能持久。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是研究显示该病可能与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有关。 一外因对 PTSD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1 社会文化因素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 ,并随时与社会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因而其健康和疾病也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落后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动荡、淫秽的艺术作品以及移民、都市化等无不对精神疾病的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电影、电视是一种融文学、音乐、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形式 ,无疑较任何一种单一的文化艺术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文学作品中关于吸毒后种种飘飘欲仙感觉的描写 ,以及偶像人物不断爆出的吸毒事件 ,成为一部分人模仿的对象 ,尤其迎合了部分 PTSD 患者急于摆脱症状困扰的心态。 2 PTSD 症状群 : PTSD 患者的闯入症状所引起的负性情绪状态是令人痛苦的体验 , PTSD - 酒依赖共病患者及 PTSD - 可卡因依赖共病患者面对创伤记忆的暗示 ,均表现出强烈的渴求 ,希望尽快减轻痛苦体验。因而反复出现再次体验症状时病人会不断增加精神活性物质用量。1992 年 Mcfall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用密西根州酒瘾筛查测验和药物滥用筛查测验评估患 PTSD 的战争退伍军人 , PTSD 症状群可能与物质滥用类型有特殊联系。对社区女性进行物质滥用调查也有类似发现 ,PTSD 的过度警觉症状与酒依赖的严重性相关。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目录 1.概述 (2) 1.1基本概念 (2) 1.2流行病学研究 (2) 1.3临床表现 (3) 2.致病因素 (3) 2.1创伤事件 (3) 2.2易感因素 (4) 3.诊断与评估 (5) 3.1诊断 (5) 3.2评估 (6) 4.治疗与预防 (7) 4.1心理治疗 (7) 4.2药物治疗 (7) 4.3预防 (8) 参考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社会冲突、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 PTSD)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许多人产生了焦虑、抑郁、恐惧、反复不能忘记痛苦、出现回避行为等症状。这就使得对创伤后应激障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 1.概述 1.1基本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厌恶等严重的心理反应(Nolen, 2005),至少会持续一个月,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群(David, n.d.)。 PTSD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 1.2流行病学研究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至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至58%,女性PTSD患者终身患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2倍(Breslau, 2001),原因在于伤害女性的暴力袭击的发生更为普遍,如,性侵犯、身体伤害。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创伤幸存者都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问卷

大学生创伤事件调查表 尊敬的同学您好!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崎岖坎坷,您认为在您个人记忆中所经历的给本人带来身心伤害的事件有哪些?对您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哪些影响?具体情况如何?请一一列出这些事件及给您带来的影响。本调查仅供科学研究参考,并绝对保密,不会对您产生任何影响。请将您的想法填写在相应的地方。 谢谢您的合作! 描述你所经历的创伤事件:1、 2、 3、 4、 5、 描述对您的身心造成影响的具体情况:1、 2、 3、 4、 5、 除创伤事件外造成或加重这些影响的原因:1、 2、 3、 4、 5、 表一基本情况问卷(请在相应的选项上划“√”) 性别:①男②女出生年月:专业:年级: 1、原居住地①城市②农村 2、原升学高中①重点②一般 3、家庭经济状况①好②一般③差 4、父母婚姻状况①好②一般③差 5、父亲学历①大专及以上②其他 6、母亲学历①大专及以上②其他 7、在你的生活中曾亲身经历或目睹他人发生了以下哪些压力性事件?发生的时间? ①监护人的虐待或遗弃(如精神、躯体、性虐待等) 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②亲密伴侣间的暴力(如恋人或配偶间的精神、躯体、性虐待等)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③虐待老人(如精神、躯体、性虐待等) 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④团伙暴力(如绑架、勒索、拐卖人口、走私贩私、贩卖毒品、放高利贷、组织卖淫、偷渡、欺行霸市等) 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⑤偶发暴力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⑥来自陌生人的强奸、性骚扰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⑦公共机构的暴力行为(如学校、工作场所、监狱和疗养院等攻击、殴打、暴力场面等) 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⑧灾难事件(如车祸、自然灾难、亲朋死亡、重症疾病等) a.经历b.目睹c.无发生时间 ①经历家庭压力(如父母婚姻、父母身体、经济困难等) a.有b.无发生时间 ②经历学习压力(如专业、成绩,就业问题等) a.有b.无发生时间 ③经历个人情感压力a.有b.无发生时间 ④经历人际关系压力a.有b.无发生时间 ⑤经历环境适应压力a.有b.无发生时间 ⑥其他,如发生时间

最新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整理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一、90 项症状清单( SCL-90) 二、儿少心理健康量表( MFS-CA) 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四、长处和困难问卷( SDQ) 五、初中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心理特征问卷 六、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七、匹兹堡睡眼质量指数( PSQI) 一、生活事件量表( LES) 二、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 三、中学生应激量表(SSMSS) 四、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 五、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 WFCS) 六、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七,应付方式问卷(CSQ) 八、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九、青少年杜会支持量表十、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十一、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十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 十三、青少年上网成定自评量表十四、中学生网络成有诊断量表 十五、IT 企业员工工作成瘾问卷十六、自杀态度问卷(SAQ) 十七、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 PCL) 一、老年精神评定量表( PAS)

二、抑郁自评量表(SDS) 三、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 四、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BDI) 五、抑郁体验问卷(DEQ) 六、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七、焦虑自评量表(SAS) 八、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九、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 一、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n -CV) 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三、安全感量表(SQ) 四、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 五、分离体验量表第2 版( DES-n) 六、人际信任量表(ITS) 七、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八、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 ASAS) 九、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十、UCLA 孤独量表 十一、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 一、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 QLSCA ) 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 三、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 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赵梅万念俱灰。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 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 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提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一,先让自己的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双肩,然后一边深呼吸一边放松肩膀.从而你整个人都会慢慢的平静放松下来. 二,然后用手按着自己的心脏的地方.对着自己说话. 比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吧.我要冷静..等等的话语.这样有助于你能够在冲突中冷静下来处理问题. ),使他们不再重复创伤经历,避免了二次创伤,情绪也很快得到了改善。2,认知治疗。通过认知调整,赵梅认识到了自己对丈夫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此不再自责、内疚。3,告别仪式。在丈夫的遗像前,赵梅告别了丈夫,在心理上接受了丈夫离开她的事实。4,走向明天。灾后那40天,赵梅一直生活在“过去”,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异常(精)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异常 Curr Opin Psychiatry,22009;22:19-24 记忆症状(如创伤性经历的闪回)是PTSD诊断的核心症状之一,因此研究者试图发现,与PTSD相关的认知异常是否对恰当观念的形成、预防和治疗PTSD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总体认知功能 1项纳入27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暴露在创伤情景的对照组相比,PTSD患者的言语记忆测量评分降低显著,而视觉记忆测量评分降低较少。Johnsen和Burriss在患有PTSD 的退伍军人和难民中亦发现其言语记忆和总体智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arslow 和Jorm 采用大样本纵向研究设计,以判断认知损害是否为PTSD的易患因素或后果,结果显示,在创伤情境暴露下出现PTSD症状的人,其之前的认知测验成绩(主要通过口头测验的评估方式)较低。1项双生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认知功能偏低与PTSD的发生呈正相关。不过,有1项研究与以上研究结果相反,并未发现PTSD患者言语记忆与对照组的差异,但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并且存在方法学的不足。简而言之,这些研究结论均提示认知功能受损是PTSD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且可能先于PTSD存在。另外,PTSD患者的言语记忆受损似乎与信息编码障碍有关,而非信息的注意、保存和提取过程的障碍。 Jelinek 等对有过创伤情境暴露的个体(患或未患PTSD)进行调查,让他们详细描述创伤经历,并在描述前后分别测试其工作记忆。结果发现,讨论创伤经历对记忆评分并无显著影响,提示PTSD患者的工作记忆受损并非是创伤记忆激活的附带现象。 注意偏向性 PTSD患者往往存在对创伤相关刺激源的注意偏向性。有2项回顾性研究评价了创伤相关刺激源是否可以导致患者注意增强(如对这些刺激源的更易觉察)和注意干扰(如转移对这些刺激源的注意力较为困难),结果Vythilingham 等人的研究提示,PTSD患者较对照组既存在注意增强也存在注意干扰,但Pineles等人所做的非对照研究却未观察到注意增强的现象。 看法和信念 一般认为,个体的既往观念、经历与经验,以及对创伤相关的负性看法(如世界是危险的、他人不值得信任、自己很无能等)一般与PTSD的症状密切相关。有11项研究就其中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发现PTSD疾病严重程度与创伤相关的负性看法相关,特别是对自我和世界的负性认知。前瞻性纵向研究提示,创伤发生之前或之后立即出现的负性认知可以预测PTSD的发生。 Elwood 等要求有人际创伤和无创伤的个体观看模棱两可的电影片段,即可能为正面的、完全负面的,或者是中性结果的,同时让受试者根据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回答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1] 症状 PTSD的主要症状包括恶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易受惊吓,缺乏安全感和自卑等。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历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历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又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 病理病因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病因(发病机制)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临床表现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主要症状如下:PTSD,所带来的症状就是:1、再体验:即个体会产生闯入性的创伤情情景再现,而且再现的内容非常清晰、具体。尤其生活中与创伤可能产生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个体对创伤情境的再体验。并且这种体验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产生一些PTSD相关的共病(如焦虑、恐惧、自责、失望、抱怨等);2、回避反应:出于对再体验的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创伤体验的事、物。这种回避反应一方面对个体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另一方面他会延缓个体PTSD相关障碍的复原;3、高警觉:就是对许多小的细节件都引起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综述) 李永德 内蒙古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呼和浩特010059 摘要:灾难不仅损害人的躯体健康,而且使人承受强烈的心理痛苦。灾难过后,有相当比例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其中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们影响也最大的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TSD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与生活,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PTSD在受灾群体中并不罕见,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影响PTSD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在PTSD的发生中,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影响PTSD发生的各种因素,就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深入了解PTSD的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干预措施进行的越早,PTSD 的预防就会越有效。本文通过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对影响PTSD的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学因素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学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和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以及过度唤醒为特征性临床表现。与PTSD发生相关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能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于PTSD的发生。只有掌握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才能发现高危人群,及时地进行早期心理干预,降低PTSD的发病率。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表明,PTSD易患性的差异有部分是来自于遗传。Ture等[1]对越战期间在美国军队服役的2224对单卵和1818对双卵男性双生子进行了研究,在均衡了战争暴露程度后,遗传差异可解释33.3%的自述PTSD易患性上的变异。其他对大量越战退伍军人的双生子研究也表明PTSD有显著的遗传率。在分子遗传学方面,有研究发现PTSD与多巴胺受体D2 Taq I A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相关。另外,有研究表明与未患PTSD的双生子相比,患有PTSD的退伍军人和他们未暴露于创伤事件的双生子兄弟均有海马体积减小。此外,有精神障碍、酒及物质依

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 PCL-C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 下表中的问题和症状是人们通常对一些紧张生活经历的反应。请仔细阅个月内打扰您的程度,在右框选择打分。

参考值范围为38~47 17-37分:无明显PTSD症状 38-49分:有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 50-85分:有较明显PTSD症状,可能被诊断为PTSD

(结果非诊断性,仅供参考) 介绍:PTSD检查表平时版(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是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行为科学分部于1994年11月根据DSM一W制定的,由17项条目组成的PTSD症状调查表。中文译文是由姜潮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张杰教授和美国PTSD研究中心经过多次中英文双译于2003年7月完成。PCL一C量表是专为评价普通人在平时生活(与战争相对而言)中遭遇创伤后的体验而设计的。它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过去的一个月被问题和抱怨打扰程度打分,分5个等级,1“一点也不”、2“有一点”、3“中度的”、4“相当程度的”、5“极度的”。可分为4个因素,分别为:警觉增高反应;回避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累计各项的总分(17一85),分数越高,代表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此表基于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而提供一个连续的评分,是一个多纬度观察PTSD的工具,可以对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对PTSD主要症状更详尽的描述,还可在临床研究中作为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的工具。在美国,PCL-C量表常作为PTSD症状诊断和干预或治疗PTSD的效果评价量表。 经研究PCL-C中文版具有较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