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分析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分析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

近年来,由于对化石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以及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发展可再生能源呼声渐高。但可再生能源较为依赖政府支持和补贴,在市场机制面前,未来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经济复苏带动了能源消费反弹。西方政府普遍实施救市政策,刺激了工业和贸易领域出现恢复性增长。全球能源强度将进一步增长。其中,供求关系紧张是基本原因,金融资本炒作等因素是重要推手。高油价使石油生产国获益,但消费国却受到严重损害——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某些国家还爆发了民众抗议和局势动荡。

当前,随着石油已探明储量和产量迅速增加,非洲成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其已探明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南美洲。且非洲石油油质好,开采成本低,运输管道相对安全,多数产油国为非OPEC成员,不受OPEC石油政策影响。西方公司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迅速控制了非洲石油。目前,无论是非洲的传统产油国,还是新兴产油国,其石油资源都牢牢掌握在西方石油公司手中。

二、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2011年,两大热点问题从不同角度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动荡及该地区未来面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国际油价稳定、能源供应安全产生负面效应。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不少国家暂停了现有核电设施的运行,或延迟了新建设施的计划。

自2010年底,被西方媒体称为“阿拉伯之春”的地区动荡横扫西亚北非地区,对地区产能国国内能源生产、能源出口、国际油价以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等多个方面造成负面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及该地区未来的不确定前景,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国际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关于世界石油供给将面临风险的担忧随之发酵。油价的波动不仅直接关系到产油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国民经济增长,还关系到各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利益。高油价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和企业身上,从而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拖累全球经济。

日本核电事故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国家暂停了现有核电设施的运行,或延迟了新建设施的计划。核能产业遭受沉重打击。核电事故发生后,各国对核电政策做出修改和调整,改变了世界核电格局及短期前景。虽然绝大多数国家仍将坚持其原有的核能政策和核能发展计划,但会更加谨慎。

总体看,日本核电事故发生后,各国对核能安全的关切普遍提升。部分国家由于国内压力等原因放弃了核能,选择继续利用和发展核能的国家也大多提高了安全门槛。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国家能源供应会受到影响,能源价格上涨,发展替代能源或提高核能安全都意味着更多财政投入。

三、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

能源安全将继续是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一段时间。

从短期看,利比亚战争结束使该国产量迅速反弹,但生产恢复仍受到诸多考验,平抑国际油价也面临若干不确定因素。

从长期看,石油供需矛盾将继续对价格造成压力,廉价石油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

同时,中东和北非地区局势不定,能源产业投资前景不明,而投资不足将导致该地区产量下滑,油价攀升。

石油价格上涨为相对廉价的天然气发展带来了机遇。天然气的成本效益不但优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优于煤和核能。从环保角度看,排放较少、更为清洁。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有望实质性地提高世界天然气产量,以满足不断上涨的能源需求。与石油不同的是,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

福岛核事故引起了世界对核电未来的质疑。但放弃或放缓核电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将迫使各国重新考虑政策选择。因此,尽管各国开始更严肃地看待核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未来核能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北极可能成为未来能源争夺热点区域.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北冰洋水面下所蕴含的石油可供全球共同使用5年。而其天然气储量则更加可观。目前,北冰洋沿岸5国,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和加拿大这5国都努力为各自在北冰洋海域的疆域扩张寻找依据,以期控制该地区蕴藏的大量能源。未来,随着油气需求增长、供需矛盾紧张加剧,相关各方对北极等极具开采潜力地区将更为关注,竞争方式可能升级,各国处于利益驱动,将争先恐后地进行勘探开发,并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和地区局势紧张及环境保护问题。

四.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

两大热点问题也对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地区动荡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安全。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很难参与利比亚等国的能源投资。中国并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

显放缓步伐。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能源依存度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石油进口高度依赖中东地区。因此,相关地区动荡将严重威胁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同时,由地区局势引发的油价高涨将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增加宏观经济调控难度。

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前景也不乐观,中国企业一直积极探索与利比亚开展石油合作。动乱后,中资企业撤出利比亚,损失严重。在战事尚未结束时,西方国家就开始谋求重返利比亚。随着卡扎菲下落不明,西方石油公司抓紧游说反对派领导人,以确保自身在利比亚获得最大利益,而中国、俄罗斯等“没有及时站好队”的国家估计将很难有项目可谈。

西方国家在利比亚内战中为反对派提供军事和武器支持,因此,在战后石油开发中这些国家的石油企业将会获得优先开发的权利,必然会增加中国能源企业进入的难度。中国未来要恢复与利比亚的能源合作,需要应对来自西方公司的竞争以及西方媒体的炒作。同时,中国也在进行风险评估工作,进军利比亚将是一个谨慎的过程。

中国放缓核能发展步伐。日本大地震后,中国加强了核电站建设的安全评估工作和核安全监控。中国是核能发展大国,20多年的核电发展史中,未出现过重大事故。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核电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也将下调。目前核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为1.12%,尽管长期来看仍会有一定幅度增长,但不会超过3%。

五、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方案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应坚持执行依靠国内保障能源安全的方针,大力发展自身有潜力的能源产业项目;加快能源储备建设,提高本国抗风险能力;继续实施“走出去”政策,推动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发展。

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占总体能源消费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尽管中国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但非常规能源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初显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涉及的多个领域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应充分利用在上述领域的优势和潜力,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需求问题。通过提高国内供给能力,来满足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应加快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首先,石油储备体系可以防止石油短期供应不足或中断,通过储备石油的销售和吸纳,达到稳定油价的目的。其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后,当油价降低时及时吸纳补充石油储备缺口,在油价过高时可以释放储备石油,通过低吸高抛,降低因油价升高给中国能源采购带来的损失。第三,在人为炒作、石油投机时,石油储备可以起到维持正常政治经济秩序的作用,为国内经济调节争取时间,并对炒作行为起到威慑作用。

不少国家对中国国际能源合作一直持质疑态度,并不断施加压力,制造麻烦。而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危机使能源资源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和财政形势,迫使不少产能国调整或放宽能源产业的对外合作政策,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吸引国际投资。西方大国忙于应对国内问题,对外影响能力也相对收缩。

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创造性地使用了“贷款换能源”的方式。这种国际能源合作模式是一种实现“双赢”的成功范例,在为产能国提供所需资金、缓解其融资压力的同时,有

利于促进中国未来油气进口多元化和供应安全,应继续推广。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而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挑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应对能源长远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我国采取正确的能源战略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才能保证在“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我国必须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学习其他发展中国家根据具体国情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日益加强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综述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 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 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 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就中国目前来说,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 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 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 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 加重。 能源在历史上的利用状况: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 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 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尔雅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习题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一) 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开始于()。 C、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波罗奔尼战争 2下面那一项不是完整的叙述 C、历史 3基于对什么的理解我们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 B、历史 4《君主论》的作者是: D、马基雅维利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5下列关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理解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基于历史理解 6现代政治思想肇始者是:A、笛卡尔 B、培根 C、马基亚维利 D、俾斯麦 我的答案:C 7国际关系研究基于:A、思维特性 B、民族关系 C、历史理解 D、社会发展 我的答案:C 8促使西方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古希腊战争是:A、希波战争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马其顿崛起 D、特洛伊战争 我的答案:B9自秦朝以来,汉匈战争打了大约()年。 A、100 B、50 C、10 D、5 我的答案:A 10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是?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色诺芬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B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11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是?A、《用兵之道》 B、《君主论》 C、《佛罗伦萨史》 D、《人权力》 我的答案:D 12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开创者是?A、洛克

B、霍布斯 C、马基雅维利 D、保罗·肯尼迪 我的答案:A 13写罗马历史最有名的人是A、弗朗提诺 B、特奥多尔 C、波里比阿 D、韦杰提乌 我的答案:B 14从历史中可以推导出罗马军事史实背后的原理,可以将它们应用于现今我的答案:√ 15战争的历史叙述是偶然的我的答案:× 16国家是逐步扩张和成长的,他们永无休止的卷入战争之中。我的答案:√ 17罗马军事史实的原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我的答案:× 18马基雅维利的《用兵之道》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我的答案:× 19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分析。我的答案:√ 20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与波斯之间反侵略的战争。我的答案:× 21《君主论》的作者是奥古斯丁。我的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二)待做 1与晚近得多的、基于“新方法论”的理论著作相比,那种著作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 C国际关系史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2下面那一项不是经典鉴定得自的方面 A文学 3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方法是 B对国际关系史的研习和思考 4搞理论研究的人需要 D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 5地质学的大变革在于: C板块构造的提出 6国际关系理论化的经典方法的基干是: A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7下列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的是 B国际关系史 8有巨大进步,而给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以启发的学科是: B地质学 9国际关系经典鉴定得自: D以上都是 10国际政治性质被更多体现和传达于: D历史著述 11以下属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需要具有的是?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 如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当今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让人们了解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减少化石燃料等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珍惜我们唯一的生活家园地球。 研究时间: 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15日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方式获取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听取专家有关报告,了解当今科研人员对世界能源现状的看法和计划。 研究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具体内容: 一、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未来世界经济将以3.5%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地区为亚太、非洲和东欧等非oecd国家,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为中国和印度。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能源需求

将稳步增加,年均增长1.5%,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达169.58亿吨油当量。 二、煤炭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 预测基本情景下煤炭消费年均增长幅度达1.7%,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非经合组织国家仍是世界煤炭主要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3%。中国为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7%,2030年将达40.89亿吨。美国为第二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0.7% ,2030年将达11.07亿吨。 三、世界石油供应充足,供需基本平衡 世界石油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调局(usgs)z02021年对世界石油资源的预测结果,至2025年世界石油总资源量达29348亿桶(折合4003.1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2658亿桶,储量增长约7300.5亿桶,待发现资源约9389亿桶。 四、天然气需求稳步提高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天然气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达 1.6%,2021年和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3.88万亿立方米和4.32万亿立方米。 五、核能需求下降,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核能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5%,2021年和2030年世界核能需求分别达33850亿千瓦小时和38440亿千瓦小时;世界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中国周边的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是稳定了我国的边境。近年来出现的东突组织事件、南海问题、萨德系统事件等反应出我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并对中国安全形势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前中国安全安全形势局势 周边安全形势是指周边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些挑战并且自觉迎接挑战。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1.邻国众多,强邻环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还多为军事强国。一个国家邻国多少和强弱对其安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邻国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就多,强邻多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就大。2.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3.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等聚集在我国周围。当今世界五大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几乎都在中国周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1是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遏制、敌视的对象。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3.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是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今年5月6日早晨,出现了台湾海巡队扣大陆渔船并且发出子弹导致两位渔民受伤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台独”问题依然严峻。4.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我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领海面积22.8万千米,并且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疆域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又使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与周边邻国在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矛盾非常突出。南沙群岛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之一,人称第二个波斯湾,并且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而南海的周边国家却陆续侵占南沙群岛,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5.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我国毗邻恐怖活动的“重灾区”,与恐怖事件多发、恐怖势力聚集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为邻,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近年来,境内的恐怖势力与境外的恐怖势力遥相呼应,暴力化趋势日益增强。2008年的时候西藏的“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还有2014年在我国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这些恐怖案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安全的损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会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时有显现,对我国的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1.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的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的外交中仍然有充分的回旋空间。2.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因岛屿问题引发的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演变为大规模组装冲突的可能性却不大。3.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周边国家与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也是发挥国际作用的主

形势与政策(论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各国观点不一,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支持中国不断发展的国家,也有畏惧中国发展的国家。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出于不断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级化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这种美国一级化得国际格局逐渐出现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级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和平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做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各方面对我国借重与合作的一面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国际上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水平,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声音也在升高,有的还有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国家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我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挑战。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增大的事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当前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一、国际环境及我国周边安全现状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解析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家对外政策关键 网络工程0912班 2009811057 摘要:以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以及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体会当前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主要从世界经济复苏与风险、世界局部性战争、美霸权主义以及防恐新形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看清国际形势。当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我国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从开展峰会外交、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以及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展开外交。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复苏防恐新形势外交政策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越发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相对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国家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突尼斯市14日晚至15日晨发生暴力事件,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本?阿里1987年接任突尼斯总统,于1989年4月正式当选。此后,他四次连选连任突尼斯总统,执政至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城管“粗暴执法”,逼一名小贩自焚身亡,引发全国骚乱。,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波及到了北非、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本次风波事件来看,北非、中东国家将进入内部纷争加剧的多事之秋,目前整个动荡局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利比亚还在采取武力镇压,从而爆发了内战,国际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域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10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8周年。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三、美国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形势 2、影响和趋势 3、中国的现状和挑战 4、措施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影响 2010-02-08 09:11:25 中国改革论坛作者:杨敏英微博评论浏览次数:0 摘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特点以及将产生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世界,影响 作者简介:杨敏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能源技术经济。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而且,各国政府都在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也有我们可以借鉴之处,需要注意加强研究。 1、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主要特点 1.1 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以及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日渐耗竭的背景下,随着紧缺的石油资源问题突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极为注重涉及到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在历年的石油危机后,针对当前石油资源紧张的形势,发达国家以其较充沛的经济实力逐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力度,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而且,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考虑既重视近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又重视长远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能源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菲律宾明确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确保实现国家能源60%自给自足”。巴基斯坦战略目标明确,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减少对外进口依赖的重要性,并对落实目标,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乌克兰在经历了能源供应危机后,能源战略更加强调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墨西哥强调能源立法,同时,要及时分析阻碍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9-01-01 研究背景: 能源是发展的动力和水准的普遍衡量标准之一, 。能源使用,系统,基础设施及生产和商业机构遍布全球,深入生活。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崛起,导致全球能源紧缺。同时,人类已经意识到能源使用会造成严重环境影响。我们需要多种能源和技术来满足未来需求和减少环境破坏。绝大多数在发展中的尖端或新颖能源技术都趋向洁净和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研究目的: 如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当今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让人们了解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减少化石燃料等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珍惜我们唯一的生活家园——地球。 研究时间: 20xx年1月26日----20xx年2月15日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方式获取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听取专家有关,了解当今科研人员对世界能源现状的看法和。 研究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具体内容: 一、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未来世界经济将以3.5%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地区为亚太、非洲和东欧等非OECD国家,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为中国和印度,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能源需求将稳步增加,年均增长 1.5%,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达169.58亿吨油当量。

二、煤炭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 预测基本情景下煤炭消费年均增长幅度达1.7%,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非经合组织国家仍是世界煤炭主要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3%。中国为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7%,2030年将达40.89亿吨。美国为第二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0.7% ,2030年将达11.07亿吨。 三、世界石油供应充足,供需基本平衡 世界石油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调局(USGS)Z000年对世界石油资源的`预测结果,至2025年世界石油总资源量达29348亿桶(折合4003.1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2658亿桶,储量增长约7300.5亿桶,待发现资源约9389亿桶。 四、天然气需求稳步提高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天然气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达1.6%,2020年和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3.88万亿立方米和4.32万亿立方米。 五、核能需求下降,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核能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5%,2020年和2030年世界核能需求分别达33850亿千瓦小时和38440亿千瓦小时;世界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3.0%,2020年和2030年世界核能需求分别达188.4亿千瓦小时和222.3亿兆瓦小时。 高经济增长和高油价下将刺激世界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 调查感悟: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世界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基于上面所述,我们必须猛敲能源危机的警钟,制定切实的能源政策,发动广大科技人员与干部群众,紧迫应对能源危机。 指导老师: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新世纪的到来,在祈祷和平的钟声敲响之际,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还有近期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纠纷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未来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在地形方面:东北部有外兴安岭、萨哈林岛(库页岛)濒临日本海;东部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与台湾省相隔台湾海峡,台湾岛东北部有著名的琉球群岛;南部的南海分布着储量巨大的油气田,有南沙、西沙、永暑礁等岛屿,最南端是位于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而北部湾的部分海域和越南有争议,云南、广西有很多从金三角来的毒贩,中国的澜沧江(经越南向泰国,叫做湄公河)和怒江(进缅甸,称萨尔温江)流向东南亚;西南是中印边界,多以喜马拉雅山为天然边界(存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雅鲁藏布江(南亚次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地理缝合线)曲折地流向印度;西北,天山延伸出去有帕米尔高原、咸海等,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其中有中俄交界处的友谊峰;北方有巨大的蒙古高原和大量的戈壁,再北有原属中国的世界最深湖泊——贝加尔湖。 中国周围分布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阿富汗)、中亚、北亚等国家。亚洲所有的习惯性分界,中国都与之相邻,所以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和中国息息相关。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1、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失业和贫困人口数量上升。由于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向好迹象。尽管如此,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进程。这场危机不但是经济危机,也是思想危机、体制危机,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体系改革和大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2、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中俄印三国、中俄印巴“金砖四国”、中印巴墨南五国对话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强了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总体实力仍然占先,在国际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北强南弱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改变。 3、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经济体系进入转型和构建的重要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弊端暴露无遗,改革成为

普遍共识,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已提上日程。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危机中异军突起,已经走上机制化道路,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G20要成为真正权威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的看,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4、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只有同舟共济,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与此同时,各方围绕后危机时代的竞争也在加剧。各主要力量都怀有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竞相加快和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围绕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分歧和矛盾摩擦不会消失。 5、亚洲总体保持崛起势头,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地区政治、安全形势进入矛盾多发期 亚洲地区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各方普遍加大对本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亚洲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各种地区合作倡议层出不穷,东盟、10+1、10+3、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进展活跃。同时,朝核、南亚等地区热点问题时起时伏,金融危机增加了域内一些国家维护国内稳定发展的难度,地区形势存在一些变数。 6、中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近13亿中国人民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繁荣,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和政府主张在政治上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经济上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文化上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立场,准确表达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合理走向的基本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它的实质是主张对话协商、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包容开放。就是主张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平等的、友好的、坦诚的对话与协商,增加各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加强互利合作,谋求各方最大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或多赢;力求减少国与国交往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努力扩大双方的共识;承认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反对向其他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明、价值和制度。它的目的是实现持久和平和世界的普遍繁荣,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不断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依靠和平与合作消除各国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战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努力消除暴力犯罪;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逐步消除南北差别,消灭贫困,增进各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和福利,使各国人民共同地享受人类文明的进步果实;抛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协商、谈判、合作等途径,确立民主的、公正的、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确保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共同应对各种挑战,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控制污染等手段,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我们党所主张建设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