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传统文化

山西运城传统文化
山西运城传统文化

运城传统文化

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是2006年CCTV

十佳魅力城市。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运城,古称河东。这里,文化遗址荟萃,碑碣墓葬密集,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堪称名副其实的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这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块“中华民族的滥觞之地”有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一致的认识,那就是:二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元、明、清)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秦、汉、唐)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尧、舜、禹)看运城。只有到了运城,才能最直观地感知人类的始祖和起源。人们都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考古学界有人说欧洲,有人说非洲,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曙猿化石”却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曙猿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猿。曙猿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石不断出土,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大洲。1856年和1907年,分别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洲说风行于世。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手对这些化石进行精心考证和研究后,把这些化石命名为“世纪曙猿”化石,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4000万年前。当时这里气候温润,湖泊交错,山清水秀,树高林密,很适宜古生物生存和繁衍。随后,两国科学家又联合在2000年3月16日出版的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约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的中始新世。这样,中国就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发祥地,垣曲则成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曾高度评价说:高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考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

发现相媲美”。它不仅表明曙猿是一个十分原始的灵长类家系的成员,而且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在灵长类动物家族中,类人猿动物的世系源自何处。200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以《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为题,对“世纪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报道,指出:“专家认为,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世纪曙猿”使它的发现地——运城垣曲这块古老的文化地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垣曲县投资 1.2亿元精心打造世界级品牌的“人类远祖园”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它将依傍黄河小浪底库区、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形成一个既有崇山峻岭、峭岩绝壁,又有湖光山色、溶洞、森林与瀑布,集对外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让远道而来的人们充分领略久远深厚的黄河文化。园区竣工投入使用后,垣曲县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火的使用,堪称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大大加快了人类进化的步伐。人类用火,始于运城市芮城县183万年前的西侯度人。

原始社会时期,黄河大拐弯处的古河东地区(今运城市及临汾市部分县市),气候温润,水草丰美,树高林密,动物成群。那时,我们的祖先还不知道用火,在这里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一天,一场偶然的雷火,引燃了大片森林,成群的动物四散奔逃,有的丧生火海,有的逃往远方。大火过后,幸存下来的先民们一时失去了食物来源,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灰烬中寻找被火烧过的动物肉和植物果实借以裹腹。然而他们却惊喜地发现,被烧烤过的食物与以往所吃的食物截然不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容易咀嚼。于是,他们开始留意保存火种。后来,先民们又从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火虽然可怕,但可以烧熟食物,还能照明、驱寒,就有意识地采集火种,并尝试使用火、吃熟食。这对人类体质和大脑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正是从大自然的恩赐中才发现了火,认识了火,学到了用火和吃熟食的本领。他们从最初小心翼翼地保存自然火种,到若干万年后发明钻木取火、撞击燧石取火,开创了中华民族取火用火的先河。1961年至1962年,考古学者在我市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考察时,在约50余米厚的更新世早期砂砾层中,发掘出了中国长鼻三趾马、山西披毛犀、晋南麋鹿、纳马象等20余种已绝种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呈灰、黑、灰绿色的哺乳动物筋骨、鹿角和马牙,与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被烧过的动物骨头和牙齿没什么两样。经过化验证明,这些动物遗骨的确是被火烧过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烧骨”。后经古地磁法测定,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因而学术界认为,西侯度人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史,当为“人类烹调之祖”。这一发现,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堪称西侯度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光明和温暖;用火,大大加快了原始人类进化的步伐;人工取火,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改变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使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飞跃。正是由于发现和使用了火,我们的原始先民们才逐步具备了全天候的活动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难怪《世界史》中评价说:“火是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气候中,造出众多的食物并迫使自然力为人们工作”。这一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火是一柄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却也常常引发灾难。用火之利,防火之害,遂成为人类一种永恒的追求。远古时期的人们对火的敬畏逐渐衍生为对火神的崇拜。远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祭祀火神的场所。当人类进入家庭生活阶段后,炉灶之火便被演化成火神的象征。时至今日,在运城及其他一些地方,人们还保留着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祀灶神的习俗。

炎黄子孙们将中华圣火从远古演绎到现在,从地面演绎到天空,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就是一部照耀全球的火文化的发展史。中国的用盐史始于运城,运城盐湖是我们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这是“中华民族利用山泽之利的一个伟大创举”。以此为分界线,中国上古时期的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元宝”状。它南倚中条,北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盐湖湖面烟波浩淼,硝田纵横如织,被文坛泰斗田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雪”。它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

盐池南边的中条山上有个盐风洞,“仲夏有候风出,声隆隆然,俗称盐南风,盐花得此,一夕成盐”。盐南风又名“南风”,是“河东盐”的“助产士”。千百年来,这里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五步法”产盐工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产盐工艺,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后来,人们又创造了“垦畦(qi,二声)浇晒法”,大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和稳定性。由于运城盐池所产“河东盐”产量高、质量好,行销于大江南北甚至国外许多地方,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誉为“晋之大宝也”。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历朝历代都把它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和经济支柱。唐朝时,运城盐池盐利收入占到国库收入的八分之一;宋代时,更是占到国库收入的六分之一。基于盐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管理盐务的,也大多是一些朝廷重臣。北宋时,廉吏包拯曾以三司户部副使的身份兼任“巡盐御使”,主持河东盐政长达五年;清朝时,川陕总督年羹尧也曾兼任“巡盐御使”三年时间。

几千年来,运城不仅深深地打下了盐的烙印,还积淀了深厚的盐文化底蕴。运城在春秋时称“盐邑”;战国时叫“盐氏”;汉代改称“司盐城”、“盐监城”;宋元时,又被名为“凤凰城”、“运司城”、“运城”,世人称其为“盐务专城”。因盐运而设城,全国仅此一处。如今,流传下来的独领风骚的铲盐工艺和技术,盐政和盐运的变迁,盐湖完备的防护设施、具有防洪和防盗功能的古禁墙遗址、七十二条“护长堤”,独具风格的唐代建筑“盐池神庙”,以及哑姑救盐的优美传说和哑姑泉遗址等等,都彰显了运城盐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一代圣君虞舜,在盐湖之畔的卧云岗,手抚五弦琴,唱吟的中国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更成为千古绝唱。

近年来,山西南风化工集团以盐湖为依托,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盐文化的内涵,开发出了具有“中国死海”美誉的漂浮浴场,尤其是黑泥洗浴,集医疗保健、护肤美容于一体,倍受游人青睐。古老的盐湖,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是丝绸业的故乡,自古就以“丝国”著称于世。运城,则是中国丝绸业的发源地。

相传,五千年前,西陵(今运城市夏县西阴村)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嫘(lei,二声)祖。嫘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她经常到野外采食野果,发现广袤的原野上长着许多桑树,树上有一种能够吐丝作茧的昆虫(即野生的桑蚕),吐出的丝细而结实,就把它捉来试养。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嫘祖发现这种茧壳被浸湿后,套在棍子上,用“手撕”捻线,可以拉出长长的银线,就把这种线叫做“丝”。后来她又受蜘蛛结网的启发,把丝织成布,人们称它为“绸”。绸代替了树叶和兽皮,人们从此就有衣服穿了。所以《通鉴外纪》赞扬嫘祖“治丝茧以供衣服。”嫘祖试养的家蚕孳生繁衍的消息,随着先民们在河东一带开始定居生活,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为了获得蚕茧,纷纷向嫘祖学习养蚕技术,并创造性地把蚕移到室内进行喂养。嫘祖养蚕缫丝,“教民育蚕”,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人们出于感激,就尊其为“先蚕娘娘”。后来,年轻英武的黄帝听说了嫘祖的事迹后,心生爱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对此,《史记·五帝本纪》曾有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夏县西阴村,曾建有“先蚕娘娘庙”,庙内有先蚕娘娘像,可惜后来毁于战乱。夏县及周边许多地方,人们不仅对嫘祖养蚕缫丝的故事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而且一直保留着养蚕缫丝的习惯。

1926年,中国考古学者在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标本。这枚标本,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运至台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1986年,日本学者布目顺郎根据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半个茧壳照片,用丝线仿制复原,得知茧长1.52厘米,茧宽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直且发光,证明西阴发掘的半个

茧壳是被人工割过的。这次考证还证实,结出这枚蚕茧的是家蚕而不是野蚕。这半个蚕茧及考证结果,是生活在河东一带的先民们人工饲养家蚕的物证。

蚕丝是蚕“生命的绝唱”,有“绿色黄金”和“钻石纤维”之美誉。在古代,统治者对蚕丝业与农耕业同样重视,常有“农桑并举”的记载。“一妇不蚕,或受之寒”的成语,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养蚕业的高度认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如今,藏、蒙等少数民族在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中还使用丝质物品(即哈达)以表达敬意和祝贺。

蚕丝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自汉朝开始,伴随着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以“丝”为主的中国服饰及服饰文化被传到了遥远的西方。世界由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绸缎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一根蚕丝,连通了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至今,中国南方苏、杭等地出口东南亚国家的丝绸,还要标注“西阴”牌商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化学纤维尽管层出不穷,但它们在古老的蚕丝面前仍相形见绌。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它起源于运城市稷山县。

远古时期,河东大地上长满了大片的森林,森林中又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野兽时时出没在丛林之间。我们的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过着原始采集、原始狩猎的生活。正是在这种原始的采集与狩猎过程中,河东农耕文化才得以孕育和萌芽。从狩猎中,先民们逐渐学会了识别和驯化兽类;从采集中,他们则逐渐学会了辨认果实和种子。特别是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植物的籽粒随风飘落会在地面上长出新的植物,于是就把采集到的植物的块茎、籽粒等种植在居住地的周围,并打制石器,制造生产工具“以垦草莽”,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最原始的农业耕作。

迄今为止,在运城地域内已发现石器遗址400余处。出土的农耕、砍伐工具有石斧、石锛、石锄、石铲等;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等;纺织、缝纫工具有石纺轮、陶纺轮、骨针、骨锥等;狩猎和捕鱼工具有石镞、骨镞、弹丸、网坠等;挖土工具有木耒(lei,三声。古农具,形状像木叉)等;收割工具有半月形石刀、石镰、骨铲、蚌镰等;另外还有大量的经打制、磨光,刃部较为锋利的穿孔石刀、陶刀、大型石铲、石耜(si,四声。古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锹)和打制的盘状器、砍利器等。出土的农作物则有粟、黍、高粱、大豆以及麻类作物等。从上述考古发掘的文物看,河东先民种植作物的品种类别之多、使用工具的用途之广及分工之细,都证明两万多年以前,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就开始了农业耕作,创造了农耕文化。

对原始农业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数后稷。后稷名弃,孩童时就对农作物非常感兴趣,长大后更是常常到田野中研究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凡是适宜种五谷的,春天就去播种(稼),秋天再去收割(穑)。百姓们纷纷效仿他。帝尧听说这件事后,就任命他作了后稷(即农官)。他上任后,积极引导人们适应时令,播种各种农作物,教民稼穑,不遗余力,极大地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最后累死在山上。至今,在运城市稷山县一带,关于后稷教民稼穑的许多传说,仍绵延不绝。运城市境内的稷王山、稷山县、稷王庙、稷益庙等,都是后人为了怀念“功崇平地,德大配天”的后稷的功绩而命名或修建的。特别是稷益庙里的许多壁画,真实地展现了后稷教民稼穑、发展原始农业的动人场景,令人倍生敬仰之情。

农业劳动和制造工具,促使远古人类直立行走和手足分工,激活了人类的思维和悟性,也促进了人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至今,粟、黍、高粱、大豆等,仍然是运城市一带重要的农作物。后稷教民稼穑的传说,正是中国劳动人民最早种植五谷的“活化石”。运城市平陆县枣园出土的牛耕耧播图,则为中国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组形象、权威、可靠的依据。

山西省运城市矿产资源概况与分布

山西省运城市矿产资源概况与分布 运城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探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有煤、铁、金、银、铜、铝、锌、铅、钴、钼、芒硝、岩盐、白钠镁矾、卤水、熔剂灰岩、水泥灰岩、水泥粘土、磷、长石、玻璃石英砂岩、重晶石等21种。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为铜、铅、镁(镁盐、白云岩)、芒硝、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等。 运城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 运城地区矿产资源储量表

非金属矿 煤炭 主要分布在河津市的下化、杜家沟,平陆县东部至夏县祁家河,垣曲县窑头、解峪等地。下化乡一带煤矿,位于河津市西北,较大的煤矿有船窝和寺塔矿,面积120平方公里,煤质为焦煤、瘦焦煤等,储量63916万吨;杜家沟煤矿,位于河津市西北,面积8.6平方公里,煤质为瘦煤,储量3282.5万吨;关窑煤矿,位于平陆县三门乡,为天然焦煤;祁家河东南,煤质属烟煤;窑头煤矿位于垣曲县窑头村,局部开采。 地热 是本区的优势矿种,主要分布在新绛、闻喜、稷山、夏县、临猗等县,其能量相当于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1.5倍,折合标准煤3715.3亿吨。主要有:北池—七级热田,位于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至稷山县清河镇七级村一带,面积78.16平方公里,起算深度128米,热储温99.6°C;万荣热田,位于万荣县城关附近,面积107.28平方公里,起算深度107.28米,热储温度76°C;北京热田,在临猗县北景村附近,面积206.4平方公里,起算深度345.469米,热储温度58.2°C等。 铌钽矿 本区主要有:杨家堡铌钽矿,位于闻喜县礼元镇东北约6公里处,属伟晶岩型;王官峪铌钽矿,位于永济市王官峪南仙百二盘,1976年发现,含铌0.037%,含钽0.03%;文家坡铌钽矿,位于闻喜县城南东80°方向,属伟晶岩型。 水晶 主要分布在平陆、夏县、垣曲、运城、永济等县(市),极不规律,难以求得储量,最大水晶柱体直径达30厘米,高50厘米。主要矿点有夏县的曹家庄石寸沟、泗交乡沟、曹家庄凤凰岭、祁家河马村,平陆县柏树岭,垣曲县庙河村南阴沟,永济市太峪口,闻喜县石门乡曲家沟等8处。 镁盐 本区除盐湖中综合利用镁外,尚存着大量含镁白云岩。主要矿点有:中土地白云岩矿床,

浅谈河东文化

浅谈河东文化 时间:2016-07-16 09:36:50 | 作者:樊颖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充盈整个河东大地! 运城,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直根系。在这方水土上,无数先贤以其崇高道德和隽永思想,为后人提供镜鉴,让后人从中汲取无穷智慧。诚信,理所当然成为运城文明的首要之义。以忠义仁勇誉满华夏的关公是运城文化的第一名片。由新绛人撰写的《弟子规》在相当程度上支撑起国人的精神世界。“修德为善”、“博施济众”,是运城晋商代表——万荣李家经商兴盛最原始的动力。“还债局长”胡丙申的十年艰辛还债路,是当代运城人对先人诚信精魂新的诠释。“党员妈妈”陈玉芳对孤残儿童数十年如一日的母爱,是大爱之花在运城这片沃土上的绚烂绽放……文明诚信大爱之美,是当代河东儿女最珍惜的精神“花圃”! 河东之美,美在锦绣河山,更美在文韵荟萃。崇文尚教,既是以文化国民之魂,又是以文铸国家之神。崇文尚教,既关乎凝才聚智,又关乎民生福祉。回顾过往,崇文尚教让华夏文明在此生生不息、瓜瓞绵绵:飞云楼、永乐宫、解州关帝庙、鹳雀楼、黄河大铁牛等“国宝”辉映历史,傅说、荀况、“三王”、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等大家文采彰显。审视今天,崇文尚教,让古色古韵成为运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让运城的教育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崇文尚教大智之美,不惧山高路远,一路向前,我们终会用双手捧出! 黄河汤汤,条山巍巍,盐湖淼淼……山长水阔,胜景无边。这大美河山注定见证河东儿女实现凤凰涅??的“运城梦”!立说立行,狠抓项目建设,造就经济繁荣之美;惟志惟勤,坚持“三个强化”,铸就政治安定之美;自信自为,发展文化旅游,练就文化自强之美;亲民安民,强化社会管理,成就社会和谐之美;丽山丽水,推进“四城联创”,绘就生态文明之美;兼容并包。强化改革开放,涵育包容大气之美;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弘扬敢为人先大勇之美……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开启了书写多姿多彩“运城梦”的新纪元!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正如数千年前舜帝在盐湖边“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一样,河东大地已经过五千年的文明沉淀,运城这块深沉的黄土地,文化厚重的无以复加。历史,将在盐湖岸边重写,1。4万平方公里的运城版图,将拉开浓墨重彩新的一幕! 尧天舜日,花香音啭,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河东,这颗光彩夺目的文化明珠正熠熠生辉!

山西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山西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以《粉末春秋》为例 1.研究目的 山西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大省,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喜耕田的故事》《走西口》,电影《白银帝国》《赵氏孤儿》,说唱剧《解放》,舞剧《一把酸枣》的成功,很好的弘扬了山西文化,山西文化品牌逐步确立起来,研究山西传统文化是实行山西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有助于提升山西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更加有利于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文化就要从具体的艺术形式入手,《粉末春秋》无疑是典范作品,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与市场紧密结合,富有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而这部舞剧又是高校实行艺术实践的典范,研究它可以更好的将教学实践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当中,对于教育也是一大重要的成果。 2.研究内容 1)《粉墨春秋》中,如何将戏剧与舞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2)《粉墨春秋》中蕴含的山西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例如民间失传已久,山西地方戏蒲剧特有的“跷功”和《挂画》中的椅子功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细节。 3)《粉墨春秋》对于弘扬山西文化起到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与价值,应当从中得出一些先进的经验与结果,文化的发展不单是靠一两部剧目的走红,而是一中特有的文化宣传策略,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场把握观众才是至关重要的。

4)促进文化发展,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仅有一所学校是远远不能推动的,研究陕西职业艺术学院的教学风格,才能更好的推广到其他学校当中去,恰逢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如何推动校园建设,以校园发展反哺文化产业,是十分值得研究学习的。 5)任何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都是极具教化意义的,无论是《粉墨春秋》本身,还是舞蹈家黄豆豆本人都非常具有榜样意识,是值得学习思考的典范,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研究价值 1)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山西作为中国的戏曲大省,剧种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戏曲作为山西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它的深入 挖掘和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粉墨春秋》秉承了弘 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用作品传递山西丰厚的人文资源的精 髓,歌颂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创新变革的民族精神。 2)用现代艺术元素演绎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故事,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更有利于了解山西戏曲,中国戏曲,传播传统文 化。 3)舞剧是没有语言和国际限制的舞台艺术。以戏剧为艺术依托,以梨园故事为原型创作,既可以展示传统文化的特色,又可以 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困难,对于山西传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走 出去都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4)剧目创作,排演的过程,同时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学习,提高进步的过程,这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实践,对于

运城方言

关于河东(运城)方言 中原官话/河东方言/客家方言 河东方言与关中,河南,燕等官话相比, 大概有什么不同和独特之处?为什么说河东方言与非楚的三南语, 赣客粤, 有相似之处? 是"体似", 还是"神似"? 我认为神似为主,实际上河东方言和晋语的差异实在太大,但二者是神似的,所以晋语区的人听河东方言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受,只要用点心听懂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我能听懂客家广播的原因也在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一切障碍都不成什么问题了。 相反,晋语在很多方面和江淮、吴语相似(桥本万太郎、侯精一先生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这完全是形似,他们的听感根本不同。河东方言和燕、齐的差异实在太大,相似点大约只有入声舒化、古全浊上归去声等很少的方面; 河南话古代显然应近于秦晋,但事实上现在已高度趋向于燕齐,所以河南话和关中话、晋语的同源词很多,但听感明显不同;所谓关中话,,在一二百年前(最多三四百年前)关中方言和河东方言应是同一种方言,但是后来在西北兰银、东面河南、南面上江的包围下被燕齐化了,所以关中方言明显具有了官话的特点,与河东方言七成神似,五成形似,但比河东方言好懂得多。 客家话似乎各地差别也不少。我曾听过一个客家话“月光光”的童谣觉得和陕西关中话有些像。曾在天涯社区的客家联盟的一个帖子上看到有人说,客家五华话和陕西关中话很像,不知是不是这样。 客家话听起来非常像南部晋语和晋西南的河东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我完全不懂客家话,听客家广播却没有什么障碍。客家话的调类和山西东南部的长治话(属晋语上党片)相同或相近,感觉上其发音和山西西南部的运城话(属中原官话汾河片,是中原官话中最存古的,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也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和其他官话不同)。晋语中也有“月光光”这样的说法,晋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叠词丰富。 客家话像关中话是因为其像山西运城话,而运城话又有很多地方和关中话相同。客家南迁的起点是并州上党(今山西长治),虽然客家河南人的血统大些,但今天的晋语最晚在八百年前就和官话分道扬镳。山西话被称作汉语的“古化石”,大体上保留了宋代中原和西北的方音,所以南部晋语比河南话更能反映出古代中原话的特征,客家话显然更像晋南话。 晋西南的河东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比晋语还要难懂,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白读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和客家话相同且听感很像,和官话却完全不同,西南跟中原语分开并不久. 关中语本来就有"戎"的成份. 西南语在元明之际形成时同时 受了关中,江淮,赣客等成份的影响,但中原语的成份还是大一点吧. 至于辅音方面当然受古蜀方言影响.古蜀方言是怎么回事我不感定论. 可能在某方面会很象客家话, 但当然不会是同 受楚吴的影响, 可能受关中的不断影响还更大. 就是这样,而且懂了山西运城话(晋、秦、洛交界处)就离懂客家话不远了,二者的特点实在太像,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当然最好再懂一点入声分阴阳共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七调听起来和客家话近似的抑扬顿挫型的晋语上党片长治话。 有一点敢肯定,除晋语区和关中地区以外的北方人几乎完全听不懂山西运城话(中原官话汾河片/河东方言),我就见过两个陕西汉中人完全听不懂(汉中方言为中原官话秦陇片);许多南方方言区的人也听不懂,我见过两个江淮人完全听不懂运城话,一个吴语区人称只可猜出20%。南方江淮应完全听不懂河东方言,闽、吴、湘能懂10%-25%左右,和河东方言近似的粤、客、赣可听懂75%左右(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

运城介绍

14110平方公里 是山西省占地面积最大的 运城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总面积14236.5平方公里。黄河中游北干流以东,与河南,陕西隔河相望,北靠临汾,东邻晋东南。古称“河东”,河东大地外滨澎湃的黄河,内有绵延的中条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8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生息繁衍。历史上,这里曾是舜、禹建都的地方,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即今永济市,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可谓文化源远流长,且光辉灿烂。 运城地区现辖运城市、永济市、河津市及闻喜、绎县、垣曲、夏县、平陆、新绛、稷山、万荣、临猗、芮城等县。总面积13968平方公里,总人口425万。中共运城地委、行署设在运城市。 就中国成立以后,运城地区的社会经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已形成以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冶金,建材,机械为支柱产业的门类较齐全的国经济体系,成为我省重要的朴棉生产基地。 运城境内水资源比较年富.黄河、汾河、涑水河流经境内,境内总流长6对公里、境内平川占到总面积的58.3%。该区地理座标介于北纬34°35′─35°41′,东经110°15′─112°04′之间,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气候温和,冬寒夏暖,热量资源充足,夏秋雨水丰沛,光能,风能较丰富。是山西省积温较高的地区。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历山,孤峰山,吕梁山,五老山,尤门天险,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官,普救寺,飞云楼等。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河东先后培育出商代中兴贤相傅说,春秋霸主晋文公,战国纵横家张仪,蜀汉名将关羽,晋代文学家郭璞,隋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通,唐文学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将薛仁贵、宋代名相、史学家司马光等等。

山西运城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

运城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谜一样成长 有人把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称为“独生一代”,在富豪家族中,这一代应该算是中国“第二代富豪”,这一代是跳过了“艰苦创业”而站在一个辉煌平台上起步的“少富”。有人预言,在这一代中,10个继位者就有9个要失败。而李兆会就是中国“独生一代”的第一个接班人,而且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又是突然接班…… 2006年2月22日,记者又一次来到海鑫集团的所在地——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东镇。 此时距李兆会继位已过了3年,他的表现如何?他是海鑫名符其实的领袖吗?他掌权后的海 “夺宫”:用“稚嫩”的手将“前辈”扳倒 还是早春,刚刚告别正月十五的东镇,街巷院落还残留着春节的鞭炮纸屑。一位海鑫的老职工告诉记者:“自从李海仓遇害后,东镇有三年没放鞭了,今年放了,大年三十放了个通宵,好热闹,好开心!”从老人笑成菊花的脸上,记者感到了海鑫沉甸甸的三年战果,同时也

想起海鑫的新掌门李兆会说的一句话:“父亲的财富对我来说没有快乐,只有压力。” 记者前年在海鑫采访时,就听到人们传说,李海仓遇害后,海鑫职工对那个杀害李海仓的歹徒恨之入骨,把他的坟都砸了,还要砸歹徒的家属,因公安出来保护,才使其家属避此一“砸”。人们为什么要砸?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海鑫职工对李海仓的感情深厚,二是担心李海仓死后海鑫后继无人会马上垮掉,自己手里的饭碗给砸了。 那时人们对继位的李兆会有着太多的怀疑——年纪只有22岁,一没有管理经验,二没有接班资本,一身孩子气,要他继任董事长,他还不愿意,觉得当董事长太苦,太累……当时人们都担心李兆会是个“扶不上去的阿斗”,最着急的是海鑫的创业重臣、副董事长辛存海,那段日子,他的脸上总是阴沉沉的。 后来,在爷爷坚持要孙子继位的压力下,李兆会经过一天一夜的深思熟虑,明白了这个班还是应该由他自己来接,因为只有他才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2003年2月18日,是李海仓去世后的第28天,李兆会正式接班。此时,李兆会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家族权威的重新树立;二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再造;三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新塑造;四是人才和管理队伍的培养。作为既是突然接班,又是中国“独生一代”接班的第一

山西运城特色小吃

山西运城特色小吃 分享 山西省运城的万荣、临猗、永济美食小吃:凉粉、饸咯、油酥火烧、油糕、晋糕,油陀子,热锅子,煎馍,油厚旋,油子,籽卷、石子馍(擀馍馍)、五股燎片、花卷馍、羊肉泡馍、羊肉胡卜、羊杂烩、气蛤蟆、麻花、叉叉,蹦蹦等等 荣河的烧饼不错,有三角饼,千层饼,油酥饼等,五毛钱一个,真实惠呀。再来一盘蒜香炒凉粉或者芥末蒜凉粉。赶集的人们就兴吃这个。 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是庙前的古会,热闹的很,亲朋好友都来了,村里请的蒲剧团要唱七天七夜的大戏,这种戏也只有晋南的人才喜欢看、热爱听,不论年纪大小还都能哼上一段,戏台下面卖小吃的在剧团来的前一天就把锅灶都摆好了。开始炸油糕,黄灿灿的外脆里嫩,一块钱就可以买上五个,边看大戏边吃油糕,戏台后面还有买羊杂烩的,甜高梁杆的,相当于甘蔗,米糕,绿豆糕,甜棕子等,晚上开戏了小孩就上戏台两侧看,戏台下面也是人山人海…… “ 出城五里上北坡, 年前户户支油锅, 男人压面妇人搓, 花股麻花香得多”。这段民间顺口溜, 是对万荣花股麻花习俗由来和制作场面的形象描述. 万荣乃至整个运城地区, 自古就有春节期间食用麻花的习俗. 晋南的各种麻花中, 万荣花股麻制作工艺最为考究, 产品以鲜亮华丽、酥脆耐嚼、油而不腻、余香浓郁等特点,颇受食者青睐. 麻花

黄灿灿的油糕

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每年早早就盼着过生日这一天。其实,这也是我们那一代人共同的心理情结。临到生日时,母亲也就煮两个鸡蛋了事。家里兄妹好几个,只有过生日的才有吃鸡蛋的份儿。当时还美其名曰“插尾巴”———这是我们晋南的说法了,说是过生日吃了鸡蛋就不会掉尾巴,所以在运城好些地方小孩不叫过生日,而叫“尾巴”(尾读“yi”),也许是企望永远不要变老变大,有“压岁”之意吧。现在想起来当时也是生活的无奈,长辈的一个说辞罢了,哪里有什么掉尾巴之事呢! 馍夹肉

河东文化浅谈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这样的,科学研究一般都起于惊奇感。人如果没有惊奇感,他就还是处在蒙昧状态,对事物不发生兴趣,没有什么事物是为他而存在的,因为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世界以及其中事物分别开来。正是基于这个逻辑起点,自己对河东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冲动。下面谈谈自己对河东文化的两点认识。一是河东文化的品格,一是河东文化的面貌。 ○河东文化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品格? 河东文化是一个“三教融合”的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说儒,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最推崇的人物是谁呢?是诞生在河东大地的尧、舜、禹三位圣人。“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还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这其中的“三代”就包括大禹。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深得孔子的真传,他叫子夏。孔子曾经对他说过一句名言,“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儒,就是古代的读书人。孔子告诉子夏做一个什么样的读书人呢?不要只为了个人利益去投机取巧,而是要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利益。子夏记住了老师的话,用从孔子那里学来的知识和道理教书育人,他在哪里教书呢?在今天的河津。今天的河津还有卜子夏西河书馆。子夏在中国历史上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因为据历史记载,孔子去世之后,“儒分为八”,而子夏就是这八派里面的一个。子夏为中国历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比如魏文侯、段干木都是子夏的学生。 在今天新绛县有个文庙,其历史和规模位在三晋之首。里面供奉着孔子和子夏等圣贤人物。文庙是弘扬儒家文化的基地。所以,我们说,河东大地儒家文化繁盛。在河东还有许许多多的名门望族,比如薛氏、柳氏、王氏、裴氏、吕氏等等,这些家族为什么能够绵延上千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秉承儒学,诗书继世。到了元明清时代,在河东大地上还出现了很多书院,比如今天的运城中学就有700年的历史,她的前身就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书院。 根据以上这些,我们说河东文化里面儒家文化很重。 河东文化里面有佛家文化。比如芮城的寿圣寺。现在寿圣寺的方丈据说是从法门寺过来的。据佛典的记载,寿圣寺的下面也珍藏着佛舍利子。又根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今天新绛龙兴寺的附近也藏有舍利子。这些足可证明河东大地在历史上佛教文化有多么繁盛。关于舍利子,近几年有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说和尚们一生吃素,而吃素就容易得结石。因此得出结论,舍利子就是结石。关于这一点我同一些佛教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非常生气,说这是胡说八道。只有高僧大德才能在圆寂之后炼出真身舍利。舍利是高僧崇高的道德在物质层面的呈现。原来英国人在占领香港之后,他们也不相信舍利子,他们用油锤去砸舍利子,而舍利子丝毫无损。要是结石早就碎了。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舍利子。1991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显法师圆寂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一万一千颗,堪称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据佛典的记载,在山西境内很多的寺庙下面有舍利子。在山西这个佛教繁盛的省份,河东也能占得一席之地。另外,比较有名的寺庙还有普救寺,万固寺等等。其中普救寺又同著名的《西厢记》的故事有关系。最近在芮城大禹渡

泰安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泰安 一、你家乡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的家乡是寓意着国泰民安的小城泰安,它依山傍水,有着许多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岳独尊的泰山、曾作为皇帝行宫的岱庙、被称为泰安母亲河的大汶河以及大汶口文化等。 清代著名文人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首句就是“泰山之阳,汶水西流”。汶水就是我们的大汶河,在它的两岸有着被称为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石桥、山西会馆,300万年前的古泉群——上泉古泉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云亭山、文姜城遗址,原泰安八景之一——汶河古渡等等。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在1982年被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现今只要有传统文化的存在,就会有旅游的开发,小城泰安的大汶口文化也不会例外。 一、它们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的情况怎么样? 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的现象在现今的社会越来越多,把当地古老的传统文化作为旅游的重点推出是最好的营销与推广。可以说文化丰富了旅游,旅游使文化得以推广。 在我家乡泰安,这些传统文化基本都被开发成了旅游资源。 (一)大型主题公园“太阳部落” 坐落在泰安西南边满庄镇的太阳部落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线,以情景体验的形式,将史前文化和游乐项目有机融合,使远古文明的场景在游客面前真实展现。景区采用现代一流技术装备,让游客充分体验史前文化,增强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其中时空隧道项目更是世界之最。通过对大汶口文化的开发,使游客在体验现代游乐设施的同时,沉浸在浓郁的传统文化之中。 (二)开发建设了天颐湖旅游度假村 旅游度假村一直都是主打休闲娱乐的旗帜,而天颐湖旅游度假村就充分利用天颐湖这一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商住”为一体的水上旅游乐园,成为泰山南部新城区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汶水汤汤”,当历史的长河淌过这篇神奇的土地时,所能掩埋的也仅仅是这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生活的遗迹,祖先的精神、文化却是带不走的。博物馆的形式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向广大群众展示充满历史沧桑的大汶口文化。 二、你觉得在开发利用中存在什么问题? (一)环境的破坏 当文化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之后,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上的繁荣与发展和人流的增加,还有的就是环境的破坏。像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它的开发是展示大汶口文化最好的契机,但在保护方面却又疏于管理,这样会导致出土的文物受到伤害;随着大型主题公园“太阳部落”的兴盛,位于满庄镇的周遭环境也会因为游客的增加而加大污染;天颐湖开发之后,吸引了许多游客游玩观赏,而水域是在旅游资源中最容易受到污染的,如果不好好加以管理,游客素质不能全面提高的情况下,环境垃圾会污染了这片纯净的水域。 (二)遗址翻修 既然被称为遗址,就是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很多的古迹需要进行翻修,才能得以传

河东文化

美丽的河东文化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之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 运城地区位于晋南盆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流域,因位于黄河以东,故史称“河东”。运城古名潞村,位于山西南部,濒临河东盐池,是一个古老的天然结盐之地.元初,潞村尚是“弹丸一乡镇,延佑年间被兴建,成为圣惠镇,至正年间,再次兴建,成为凤凰城.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哺育过使秦过强大的商映,三国时期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被人们说成忠义的化身的关羽;从小就超凡脱俗的司马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列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被称为文中子的王通,还有元朝时期在曲艺节影响很大的关汉卿等不胜枚举的历代豪杰名流和骚人墨客;曾经培育了姬鹏飞、程子华、傅作义、董其武、李雪峰、裴丽生、柴泽民等数以千计的革命先辈与仁人志士。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历山、孤峰山、

吕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运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之一.称运城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华夏之根是说我们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在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和在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用火的证实.史学家早已认定,蚕桑、农耕、盐业以及琴诗书画、衣食住行也大都起源于运城。尧、舜、禹等先祖们活动的核心区域也在运城。这些足以证明我运城地区是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XXXXX】《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我的家乡山西运城的一些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习惯 —————从饮食和民间玩具谈家乡风俗日常饮食习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烟酱醋茶”,全是有关吃喝的,雅些称“饮食”。悠悠万事,惟此 为大,不可须臾离也。不独凡人,圣人也是如此,有言为证:“食、色,性也。”不独国人,老外也如此,费尔巴哈说:“心中有情,脑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 位于黄河怀抱里的山西,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多种历史因素,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定位,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凝固,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饮食文化也有着自己的一定特色。“一根落锅,一根飘,一根白练已出刀。”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要看到这种场景,人们一定会说,这是山西的飞刀削面。看山西人削面是一种美的享受,吃山西人削的面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山西人嗜好吃面的饮食习惯,夸张地说,每饭几致无面不足、无馍不饱,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这是在自然条件、历史源流、相袭力量等背景下形成的。山西粮食作物应有尽有,品种多达数十种。这些品种繁多的粮食,为面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通过农家妇女的慧心巧手,可以制作出数以千计的面食来。各种造型的面食,既可口,又诱人。 在我的家乡运城,大部分家庭的午餐几乎都以面条、面片等面食为主,或剔或揪,或擀或压,或拨或擦;面条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粗有细;揪片有厚有薄,有大有小,有软有硬,在加上各种各样的浇头、佐料,闻一闻浓香四溢,吃一吃风味别具,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运城,平陆的油泼面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具体做法是在凉水里放入少量盐和食用碱,将面和成较硬的面团,放置一个小时以上,中间要揉面数次,保证面团均匀光滑。将面擀好,切成指头粗的面条,然后水开后下锅,再加入洗净的小青菜煮熟后,把面盛入碗内,加入盐、味精、鸡精,再放上葱花、香椿嫩芽,在葱花上撒上辣椒面,把烧好的热油浇到辣椒面上,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生抽和醋拌匀就好啦。油一定要多些,否则就不是油泼面的感觉了。想起来就流口水,吃完干面条后喝点面汤就绝了。俗话说:“喝原锅汤,化原锅食”,记得小时候每次吃完面条,妈妈都会给我们盛一碗下面条的汤,美名其曰“原汤化原食”。还给我们讲这其中的典故呢! 除了山西经典的面食外,运城还有它特有的地方特色小吃!比如稷山的大麻花,不同于天津的大麻花的甜腻,稷山的麻花口感酥脆、味道清香,更加香咸,尤其是花股麻花最是好吃。每到农历的二月二,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在运城,一般农村,二月二时,家家户户都要吃麻花,也有点地方吃煎饼。 芮城麻片也是一绝。芮城麻片创自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素以酥脆甜香而著称于省内外。芮城麻片为山西省八大名食之一。1981年,在全省商办工业副食品质量鉴定

山西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山西省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易错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 Kong Qiu C . Meng Ke D . Xun Kuang 2. (2分)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 .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 . 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 . 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 . 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3. (2分)“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引文的出处应为() A . 《道德经》 B . 《论语》 C . 《韩非子》 D . 《春秋繁露》 4. (2分)(2017·淮北模拟)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A .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 .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 .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5. (2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

山西运城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

山西运城海鑫集团董事 长李兆会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山西运城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谜一样成长 2007年07月17日20:04 [(2)]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运城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谜一样成长 有人把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称为“独生一代”,在富豪家族中,这一代应该算是中国“第二代富豪”,这一代是跳过了“艰苦创业”而站在一个辉煌平台上起步的“少富”。有人预言,在这一代中,10个继位者就有9个要失败。而李兆会就是中国“独生一代”的第一个接班人,而且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又是突然接班……

2006年2月22日,记者又一次来到海鑫集团的所在地——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东镇。 此时距李兆会继位已过了3年,他的表现如何他是海鑫名符其实的领袖吗他掌权后的海 “夺宫”:用“稚嫩”的手将“前辈”扳倒 还是早春,刚刚告别正月十五的东镇,街巷院落还残留着春节的鞭炮纸屑。一位海鑫的老职工告诉记者:“自从李海仓遇害后,东镇有三年没放鞭了,今年放了,大年三十放了个通宵,好热闹,好开心!”从老人笑成菊花的脸上,记者感到了海鑫沉甸甸的三年战果,同时也想起海鑫的新掌门李兆会说的一句话:“父亲的财富对我来说没有快乐,只有压力。” 记者前年在海鑫采访时,就听到人们传说,李海仓遇害后,海鑫职工对那个杀害李海仓的歹徒恨之入骨,把他的坟都砸了,还要砸歹徒的家属,因公安出来保护,才使其家属避此一“砸”。人们为什么要砸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海鑫职工对李海仓的感情深厚,二是担心李海仓死后海鑫后继无人会马上垮掉,自己手里的饭碗给砸了。

山西运城宣传语

xx运城xx 广告语,xx运城xx 运城,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古称河东,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xx运城xx: 1、xx能容天,墙摧不碍山。 2、xx故土,关帝家乡。 3、湖上xxxx烟,城外金浪屏展韵。 4、xx运,心想事成。 5、运城你我他,发展靠大家。 6、巍巍xx之祖,堂堂中华xx。 7、长沐华夏族气运,近临黄帝陵古城——运城,中华民族的老家!8、常平村里关帝庙,蒲津浮桥有铁牛。 9、运城运城,恒运xx。 10、关帝之乡,宏运之城。 11、xx之行哪里去?xxxx有运城。 12、掌握运城历史,抓紧发展机遇。 13、运势xx,城势之深。 14、河东,河东,人杰地灵;河东,河东,马到成功。 15、历史悠久凝结华夏气运,改革开放显示众志成城。

16、“耘”在山西,好“运”来;“诚”在运城,好“成”功。 17、遥远三国的忠义,中国死海的浩瀚,想感受吗,来运城吧,好客的运城人民会给您带来家的感觉。 18、运城运城,好运之城。 19、放眼天下,胸怀宇宙;黄土精神,河东气度。 20、解州关帝,河东名家,西厢名媛,夏县文豪;古也蒲州,今亦河东,却话运城,论坛分晓。 21、运城运城,幸运之城;运城运城,运动之城。 22、爱我xxxx,爱我名城运城。 23、运势xx,城府之深。 24、爱我运城,共筑明天。 25、61个阶级弟兄的故土——运城。 26、运城运城,精益求精;运城运城,美好前程。 27、xx我民族文化,展我运城风采。 28、文有王维,武有关帝;文成武就,唯我运城。 29、地理之封闭完美特色,亦是运城幸运;境界之开放张显活力,关乎河东飞跃。 30、更上一层看日出,湖悬万丈与xx。 31、赞历史悠久凝结华夏气运,扬改革风帆显示众志成城。

运城历史文化

1、运城是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古称什么。河东。 2、运城是三国哪位蜀汉名将的故乡。关羽。 3、运城有中国最早的“地坛”,中国最早的“地坛”是位于万荣县的哪座祠庙。后土祠。 4、运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颇多。驰名国内外的解州关帝庙,位于解州城西门外,该庙初建于哪个朝代。隋朝。 5、距今180万年的芮城县风陵渡镇什么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西侯渡遗址。 6、132平方公里的运城盐池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4000多年。 7、传说中的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蚩尤部落就在运城的蚩尤村,黄帝与蚩尤的哪场大战,就是为争夺运城盐池的控制权。涿鹿大战。 8、隋、唐与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时期。此时河东大地更是英贤辈出,各领风骚。生于隋绛州龙门(今属万荣县)的哪位名人,19岁便怀着“济生之心”西游长安,向隋文帝进《太平十二策》,提出“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以安天下”的治国方略而饮誉海内。王通。 9、“初唐四杰”之首是谁。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兵长天一色”的佳句更是千古隽永,胳灸人口,被后人推为“观止”之作。王勃。 10、“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被后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哪位文学巨匠振臂而出,在与韩愈积极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写出了许多千

古不朽的佳作,他所著的《柳河东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鼓荡着自强不息的革新精神。柳宗元。 11、宋代,哪位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他是陕州夏县(今夏县)人。司马光。 12、哪位元曲作家是河东解州(今运城市)人。他一生创作了66部杂剧。其中《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久演不衰,在个国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关汉卿。 13、唐代哪位大将军是绛州龙门(今河津市)人,高宗时期率军战胜九姓突劂于天山,威名运播边陲。薛仁贵。 14、那座历史名楼坐落于运城市永济蒲州古城的西面,位于黄河的东岸,共建有六层,是中国唐代河中府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与武汉的黄鹤楼、湖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齐名,统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楼,而且还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修建于中国北方与黄河岸边的文化历史名楼。鹳雀楼。 15、元代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所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便是发生于永济市的哪座寺庙内。普救寺。 16、

运城文化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挖掘好、整理好运城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为便于群众接受,笔者觉得可以用“一猿一火冠华夏、一湖一祠一裴家、一河一庙两司马、一山十寺一宫堂、一楼一院一圣人、一洞一城扬天下”来概括。 人类远古文化。用“一猿一火冠华夏”来概括,以运城为代表的晋南地区承担了人类文明进化许多关键环节的重要任务,参与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 “一猿”是指垣曲县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揭开了人类发源的神秘面纱,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并且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一火”指的是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用火的痕迹,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先河,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距西侯度不远的匼河遗址群,属于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此处出土的大量石制工具,证明当时的人类过着采集和狩猎并重的生活。同时,匼河文化呈现为群组,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原始人群落。 为什么说“冠华夏”,运城国保单位90处,在全国所有地级市里排名第一。近年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奇先生和刘起釪先生提出:“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的一块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在古代夏是中国之人,而中国就是冀州,冀州就是中国。这些丰富翔实的文化遗存、考古成果、专家论断,不仅证明了运城就是以尧舜禹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就是“古中国”文明发源地,更为弘扬尧舜禹文化、打造人类远古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农耕源头文化。用“一湖一祠一裴家”概括。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运城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一湖”指的是运城盐湖。古河东盐池形成于7000万年前。运城,因盐池而兴,因盐运而名,是一座盐务专城,全国仅此一家。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河东池盐成为人们的日常食用品、祭祀贡品、货币代用品、军需用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唐代

山西运城市“年俗”调查

山西运城市“年俗”调查 薛逸珺 一、调查计划 1.调查时间:2012年1月1日(腊月初八)——2012年2月6日(正月十五) 2.调查地点:山西省运城市 3.调查对象:该地区春节期间的各种风俗习惯、故事,祭祀活动,民间文艺活动,饮食传统等方面 4.调查方法:观察调查法,访问调查法 5.调查目的:通过了解该地区春节的各种活动,进而对春节的几个思考 a)了解当地春节的特色,包括风俗习惯、饮食娱乐及民间传统活动等 b)今昔差异的原因,“年味”淡化的原因 c)传统活动的商业化后果 二、调查背景 春节,又称过年,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一般从腊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结束。现在的春节作为我国的法定假日,集中在除夕到正月十五之间,在此期间,举国欢庆,合家团圆,全家共同进行多种活动来庆祝节日。 春节是由虞舜兴起,以岁首为开端,进行祭拜活动,早期的春节内容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春节也称为“过年”,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名为“年”的怪兽,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民间的春节活动十分丰富,祭神祭祖、走亲访友、娱乐活动等层出不穷,是一个充满浓郁喜庆气氛的节日。 但古今相对比,现代的春节已经越来越远离过去的影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多多少少的区别。在某些人看来,现在的“年味”已经淡化,一些传统的活动已经愈来愈符号化、商业化,在面对多方压力之下,我们该如何看待春节,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探寻和思考的。 此次调查报告主要就是以山西运城地区的春节经历为例,记录当地有关春节的各种元素,描绘春节在该地的地域特色,进而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某些现代话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运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与渭南市、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也是晋、陕、豫三省交界之处。全市辖1区2市10县,总人口万,面积万平方公里。地处盆地的运城市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该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舜都蒲坂和禹都安邑都在此地,古称河东,因内陆盐湖而着名,因此有“运盐之城”而来的“运城”之名。这里历史悠久,不仅保留了着名历史遗迹,如驰名中外的武庙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壁画艺术宝库永乐宫等;而且是杰出人才的发源地,如春秋商人猗顿、三国名将关羽、唐代王勃柳宗元等,皆为此出。也许正是由于这里的悠久历史,才使得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能够流传下来。同时,带有浓郁的农耕文明的形式一直层出不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