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摘要】目的使用胰岛素泵模拟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注射胰岛素,从而使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方法胰岛素泵是通过一条细小的软管将胰岛素24 h不间断的输送到患者体内,模拟人体正常胰腺自然地分泌胰岛素。结果用胰岛素泵治疗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在短时间内均达到了理想的疗效,与常规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相比,即安全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更好。结论胰岛素泵是当前治疗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护理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长期高血糖可诱发并加重心脑血管、肾脏、眼,足神经、口腔,骨和关节等病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目前最常用的是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而有些患者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最终需要通过应用胰岛素泵来控制血糖。胰岛素泵可模拟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注射胰岛素[1],比较符合生理状态,从而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是治疗二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手段,帮助患者使血糖尽快达标。最大限度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08例患者,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应用胰岛素泵24 h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诺和锐)。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其中高血糖(15.6~25.2 mmol/L)91例,酮症酸中毒17例(16.6~33.3 mmol/L),男68例,女40例,病程2~22年。

1.2 材料与方法

选用美国美敦力胰岛素泵24 h不间断的输入基础量胰岛素,进餐时则由泵输入餐前大剂量胰岛素,用量为0.5~1.0 IU(kg.d),用美国强生稳步血糖仪监测三餐前后、晚22:00及凌晨3:00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量。而酮症酸中毒患者用量为0.05~0.1 IU(kg.h),当患者酸中毒纠正酮体转阴时,胰岛素量改为0.5~1.0 IU(kg.d),继续治疗[3]。

1.3 操作方法

置泵前(4~6) h将胰岛素(诺和锐)从冰箱里取出置于室温下,根据医嘱设置泵的基础量和大剂量。患者取平卧位,选择脐周距脐5 cm以外无瘢痕、破溃、感染及皮下硬结的部位作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待干后,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迅速地将针扎于皮下,垂直进针避免打弯,影响胰岛素的输注。穿

高血糖

高血糖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一、正常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 3.89-6.11mmol/L. 正常餐后2h血糖不大于11.1mmol/L.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二、凡空腹血糖不大于7mmol/L.餐后2h血糖不大于11.1mmol/L. 不能视为高血糖,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三、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但要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请注意区别。 低于3.9--高于6.2mmoL/L 低于7.8--高于9.0mmoL/L 低于3.9-高于7.8mmol/L 当血糖值高过规定的水平时就会形成高血糖症。它可能历时数日或在几个小时内即能形成。你可能会有高血糖而不自知。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 临床症状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病人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吃为好,但不能少于每日150克主食。但如果糖尿病未缓解,病人的食欲突然降低,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酮症及其他并发症。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

毕业论文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学生:聂佩 毕业学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护理 学号: 1201031444 指导老师:杨丽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 摘要通过对胰岛素泵安置前后的护理特点并观察其疗效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1组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能快速改善和控制血糖,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并减少了住院天数和费用.结论: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对高血糖的控制,使血糖值在一个平稳范围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护理 目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高,其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1]。糖尿病的治疗一般是综合性的,它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对无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是选择带一个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治疗也称作“24小时内持续皮下胰岛素缓释系统”它的作用是既可以模拟人体生理状态提供持续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还可以在进餐前提供大剂量的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基本上达到了模拟胰腺分泌胰岛素的作用。[2] 1 临床资料 方法对8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住院进行二种胰岛素强化治疗1:①组胰岛素泵:42例;②组胰岛素38例。二组治疗血糖控制范围为4.6~8.2mmol/L (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至少稳定48小时。效果二种治疗方法血糖中位数有显著差异性(1组:7. 0,2组:7.8,P <1.001),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1组:5.71±1.71天,2组:21.52±7.6 8天,P<1.001),胰岛素用量(1组:1.61±1.2u㎏-1/d,2组:1.69±1.2u㎏-1/d,P <1.0 1),住院时间(1组:12.47±4.42天,2组:31.43±+9.47天,P<1.001)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住院费用(1组:2787±1475元,1组:3756±2867元,P<1.05),且1组低糖发生率低于2组(1.8±1.2次/人,Vs 1.7± 2.3次/人,P<1.05)。[3] 2 护理措施 2.1 应用胰岛素泵前的护理 2.1.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安置胰岛素泵前使患者了解到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使用后的效果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并说明安置后注意事项和机器发生警报后的应急处理,以及使用胰岛素泵将对日常产生的影响。消除患者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积极合作。我们应进行针对性的宣教,使患者了解带胰岛素泵并不等于根治糖尿病,安置泵后仍要经常监测。仍要控制饮食品;胰岛素是一种精密的电子仪器,要防止浸水、脱落;家属或患者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范围过大。 2.1.2胰岛素泵应用前至少24小时停用各种中、长效胰岛素、改用短效胰岛素,因为短效胰岛素作用仅持续(6-8)小时,胰岛素泵应在体内无胰岛素蓄积的情况下应用。[4] 2.1.3 胰岛素泵中使用的是短效胰岛素,应在应用前1小时从冰箱取出,放在室温下,或在双手掌心中揉搓,使其接近室温,滴液均匀,因为胰岛素液突然变热时有气泡产生,这样可以防止泵容器和输注装置中产生气泡,影响输注量而造成血糖波动。 2.2 应用胰岛素泵时的护理 2.2.1 应用部分应选择腹部皮下脂肪较明显处,注意避开腰带处和脐周5CM区域内。消瘦患者皮下脂肪较少,可埋置在外臀部皮下或大腿外侧皮下。安置时应用助针器垂直进针,避免

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分析

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5-04T10:41:59.6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董建立蒋艳珍范秀芳 [导读]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董建立蒋艳珍范秀芳 (新疆第二师库尔勒医院 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Dynamic Glucose Monitor System ,DGMS)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平稳性控制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更稳定,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应用,对血糖波动监测的信息更全面及时,从而可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给药,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44-01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如不及时控制血糖,病情发展累及各种脏器[1]。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受到了较高的关注,现对我科治疗的4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分析其临床指征的改善以及血糖控制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意义,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 年1月我科治疗的80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 2.1岁,平均空腹血糖值(16.25 ±5.10)mmol/L,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1.9岁,平均空腹血糖值(16.38±4.70)mmol/L,所有受试对象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且在性别、年龄、地区、病程上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在饮食的运动上保持最有病情好转稳定的习惯,观察组佩带雷兰动态血糖检测仪,每5min提供一次血糖测量,监测全天血糖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动态血糖仪给出的数据指导福尼亚胰岛素泵的给药剂量,对照组佩戴艾科血糖仪,每日测定餐前,餐后,以及餐后2h的血糖值,然后根据血糖仪给出的数据指导胰岛素泵的给药剂量,两组均治疗3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平稳性控制情况。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两组治疗3周后,血糖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观察组6±1.2天,对照组11±1.3天,且血糖控制更好,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2 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x-±S/mmol /L)比较 3.讨论 动态血糖监测(DGMS)的优势主要在于,实现每3分钟自动记录血糖数据一次,能持续、动态地检测血糖变化,能有效的检测到普通血糖检测仪检测不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现象,特别是夜间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仪能一般检测72小时内的动态血糖变化,绘制出精确的每日血糖变化曲线,在曲线上标有饮食、运动等事件。通过这张全面、详细、完整的血糖图谱为临床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重要线索[3]。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通过血糖监测合理指导胰岛素泵的给药量[4,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更稳定,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疗效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红珍,俞芳,路一芳,等.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初诊 2 型糖尿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5): 3577-3578. [2] 王霞.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 (双 C) 治疗在初诊 2 型糖尿病中的疗分析[J]. 中外医疗, 2014, 33(10): 18-19. [3] 陈丽.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2 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 53-55. [4] Sobel SI, Chomentowski PJ, Vyas N, et al. Accuracy of a Novel Noninvasive Multisensor Technology to Estimate Glucose in Diabetic Subjects During Dynamic Conditions[J].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4 Jan 1;8(1):54-63. [5] 孙朝华,傅德英.动态血糖检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 30 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1): 1658-1659.

2020年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2020年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课件)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病史 患者沈尊芳27床女67岁因“感反复口干多饮多尿消瘦十余天"于2016年9月14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视物模糊,无脱水征,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温正常,皮肤无破溃、食欲良好,两便正常。体检T 37°c,P88次/分。R22次/分,BP140/90mmhg。身高153cm,体重61kg,入院时血糖:19.9mmol/l,血酮:0.3mmol/l。......感谢聆听 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特征性表现是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及视力模糊。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感谢聆听 流行病学: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人群中

的25岁—64岁年龄段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经从80年代的0。9%上升至2012年的 9.5%,另外还有3.2%的成年人患有糖耐量减低。根据WHO 的预测,中国到 2025 年将会有1.5亿人患糖尿病,而且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感谢聆听 分型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妊娠期糖尿病 4。其他类型糖尿病 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综合征即常说的“三多一少”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还有其它症状乏力、四肢酸痛、月经失调、视力下降等。“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表现不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 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急性并 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倾向。 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常见的诱因包括: 1)感染:一半以上,以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居多. 2)胰岛素剂量不足或突然中断及饮食

高血糖(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组方

高血糖(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组方 【西医诊断】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 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 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 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 糖水平的升高。 高血糖,英文名称(hyperglycemia),就诊科室:内分泌科。多发群体,糖尿病患者。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病因】目前认为高血糖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 1.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多。 2.外周组织包括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存在胰岛素抵抗。 3.肠道吸收、肠道菌群和肠道影响血糖控制激素,导致其异常。 4.肾脏过度地回吸收糖。 5.神经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异常。 【临床表现】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 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 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 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 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 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 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 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 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 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

糖尿病病人护理_系列

模块十五/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6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案例】 齐先生,63岁,糖尿病病史10余年,未系统治疗,血糖常波动在8.6~9.8mmol/L,尿糖(++~+++)。近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昨日病人突然意识不清入院,血糖28mmol/L,血钠148mmol/L,尿糖(+++),尿酮体(++)。 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思考: 1. 该病人的抢救配合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使用血糖仪的能力。具备对糖尿病人足部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类型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能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和观察病情的方法;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糖尿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是最为常见的分泌代谢疾病。(小先生) 二、分型 1.1型糖尿病(曾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原因: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呈现病毒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破坏,可产生胰岛细胞抗体。 特点: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见于年轻人,儿童多属此类型,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曾称作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原因:对胰岛素发生抵抗。 特点: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超体重者占多数。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期发生糖耐量减低称为妊娠期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泵的原理 正常的胰腺分泌胰岛素时,同时存在两种分泌方式,一种是胰岛素基础分泌,胰腺将24小时不间断的小剂量释放胰岛素,以维持基础血糖不至于升高。第二种分泌方式是在进餐后,胰腺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保证进餐的食物不会使血糖突然升高。正是有人体胰腺同时存在基础和进餐后两种分泌形式,才使正常人的血糖得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采用注射方式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最根本的缺点就在于胰岛素只能一次一次地注入人体,很难完全模拟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的两个时相。胰岛素泵的开发目的就是为了要尽量模仿正常人胰腺分泌胰岛素的两种方式。以使血糖更加准确的控制到正常范围。 胰岛素泵是一种内装有短效胰岛素的微电脑动力装置,形状如传呼机大小,泵需随身携带,泵内的胰岛素通过长期置入皮下的小针或软管注入体内。通过微电脑,胰岛素可以以基础和餐前大剂量两种方式给予,因此,象一个简单的“人工胰腺”。又叫“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 什么是胰岛素泵,它是如何工作的? 胰岛素泵亦称体外人工模拟胰岛,是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它是由微电脑芯片、超微马达和装有常规胰岛素的储液器组成,其大小如同传呼机。将输注针头固定在皮下,通过导管连接胰岛素泵,病人可以随身携带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模拟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按不同速度向体内持

续释放胰岛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人体输注,即基础输注和餐前输注。基础输注是根据血糖监测由专业人士设定的24小时持续小剂量释放胰岛素,通过这种持续小剂量的输注可以使患者空腹血糖平稳,尤其可以保持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的稳定,可以有效的控制黎明现象;进餐前,根据饮食调整泵,设定餐前量,控制餐后血糖,使全天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有效果吗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强化治疗,使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BMI等全面达标,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就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控制,其方法主要分为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MDI)和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近20年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胰岛素泵一经临床应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是非常方便有效的。其主要特点是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使血药浓度趋于平稳,还可通过患者病情(如在患者有不同用餐需要或旅行时)和血糖的变化来调节基础率、临床基础率及餐前大剂量,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方便患者使用,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其适合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或无症状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目前,CSII经过临床验证被认为是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也是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已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变得多样化。胰岛素泵因为血糖控制良好,很少发生低血糖与高血糖事件而得到患者认同,与其它方法相比,血糖控制不良人数明显减少,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有效延缓,于是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泵治疗。但是,胰岛素泵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尚未得到广泛的使用,许多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面对高新仪器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顾虑,不少患者担心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24h佩戴会不舒适,担心操作不熟练影响治疗,对多次监测血糖产生恐惧。作为专业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护理呢?下面,我们主要就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时的正确护理措施做一些阐述。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的抽取了60例20~45岁患者,均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有胰岛素泵治疗经验20例,了解并应用过胰岛素泵治疗的18例,了解胰岛素泵知识而没有应用的10例,完全不知道的12例。所以熟练掌握胰岛素泵治疗与应用技术,正确指导指导患者如何应用胰岛素泵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患者进做好宣教,告知患者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给药特点、使用与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经过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1正确佩戴胰岛素泵,正确连接胰岛素泵的输注导管系统 1.1如何佩戴胰岛素泵一般根据个人喜好,选用各种弹性外套和保护套,露出胰岛素泵上的视窗与按键,可以观察泵的功能情况,便于注射操作。这些保护套通过连接管与腰带连接,可以束在大腿、小腿、腰部或者用悬挂式袋子将泵挂在胸前。需要注意,无论泵放在哪里,束带或腰带不应紧束在埋置针头的皮肤处,以免引起局部皮肤疼痛或出血。为了避免损坏泵,要把泵放在保护套内,当患者运动和弯腰时防止掉出来摔坏。夜晚睡觉时将泵放在枕边,起床时先拿起泵再起床,以免摔在地上而至泵损坏。 1.2胰岛素泵的输注导管系统是胰岛素泵最精细最重要的部分,理想的输注导管系统应该与人体皮肤、胰岛素制剂有很好的相容性的环保产品;导管与针头连接应该结实紧密,不会因为导管弯曲而阻断微量药液的流动;导管、针头管壁要薄、内径要细,从而使人体连接上导管后感觉舒适,药液在导管内流动通畅,这样一旦导管弯曲受阻可以马上激活胰岛素泵的报警系统,及时处理。 1.3导管前面针头长短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厚薄选择适宜的针头,较胖的人针头宜长,较瘦的人应选用细而短的针头,减少注射疼痛。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试用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导管系统,以便挑选适合自己的一款长期使用。 2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泵针头埋置部位及方法

糖尿病病人护理

糖尿病病人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2、糖尿病主要以1型、2型最为常见。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主要见于年轻人,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有家族史、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超体重者占多数。 3、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综合症:“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月经失调、便秘等。也有一部分病人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仅因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或妊娠检查时偶然发现高血糖。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酮症阶段仅有多尿、多饮、疲乏等,继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吸深大,呼气中出现烂苹果味;后期脱水明显,尿少、皮肤干燥、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以致死亡。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3)感染:可引起全身各部位各种感染,以皮肤、泌尿系统多见。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而突出的并发症。 (2)肾脏病变:病人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以致肾衰竭;血浆蛋白逐渐低下、血脂显著升高、伴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3)神经病变:非常多见。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最初变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袜子或手套状分布,伴四肢麻木、刺痛感、蚁走感、感觉过敏或消失。晚期运动神经受累,肌张力降低,肌无力、肌萎缩以致瘫痪。 (4)眼部病变:视网膜血管硬化、脆弱、出血、纤维增生,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除视网膜病变外,白内障、青光眼均易发生。 (5)糖尿病足:糖尿病人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指端坏疽等病变筒称为糖尿病足。 三、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血糖测定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0mmol/L(70~108mg.dl)。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餐后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尿糖测定:在肾糖阀正常的情况下,当血糖达到8~10mmol/L时,尿糖出现阳性,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可用班氏定性试验进行尿糖测定。结果判断:混合液呈蓝色或蓝灰色,记为(—);出现浅黄绿色沉淀,记为(+);出现黄绿色沉淀,记为(++);出现黄色沉淀,记为(+++);出现橘黄色沉淀,记为(++++)。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病史 患者沈尊芳27床女67岁因“感反复口干多饮多尿消瘦十余天”于2016年9月14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视物模糊,无脱水征,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温正常,皮肤无破溃、食欲良好,两便正常。体检T 37°c,P88次/分。R22次/分,BP140/90mmhg。身高153cm,体重61kg,入院时血糖:19.9mmol/l,血酮:0.3mmol/l。 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的缺陷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特征性表现是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及视力模糊。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流行病学: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人群中的25岁-64岁年龄段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经从80年代的0.9%上升至2012年的9.5%,另外还有3.2%的成年人患有糖耐量减低。根据WHO 的预测,中国到2025 年将会有 1.5亿人患糖尿病,而且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 分型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妊娠期糖尿病 4.其他类型糖尿病 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综合征 即常说的“三多一少” 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 还有其它症状 乏力、四肢酸痛、月经失调、视力下降等。“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常表现不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 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倾向。 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常见的诱因包括:1) 感染:一半以上,以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居多。2) 胰岛素剂量不足或突然中断及饮食失控。3) 应激:大手术、创伤、分娩以及严重精神刺激等。4) 有时还可以无明显诱因。 ②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③感染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 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 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 1 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 1 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 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

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

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 胰岛素泵是通过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运载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机体对胰岛素的稳定吸收,能平稳地控制血糖,为使用者提供更灵活的生活方式,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小注射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者针用注射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常规的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泵内为速效胰岛素,一般为诺和锐) 胰岛素的适应症 (1)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那些病情难以控制的1型糖尿病病人。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病人。可根据血糖水平增加基础量。 (3)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4)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5)适用于妊娠的糖尿病妇女或糖尿病妇女婚后希望妊娠者。 (6)缓解新发的糖尿病。 (7)重型2型糖尿病。 (8)糖尿病病人必须接受较大外科手术时 (9)因工作原因而生活不规律的病人,胰岛素注射治疗稳定控制血糖十分困难者。 胰岛素泵的日常护理定时,定量为病人注射餐前大剂量胰岛素 1.严密观察血糖对初装胰岛素泵的病人每日血糖监测7—8次(用快速血糖仪),并详细 记录,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数据。注意低血糖反应:安装胰岛素泵后,病情恢复快,胰岛素日需用量大幅度减少。1周后低血糖反应较多。应及时监测血糖,同时向医生汇报,迅速纠正低血糖反应。血糖监测对保证成功和安全用泵极为重要,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2.定期更换输注装置连续注射3—5天后,同时观察患者局部反应及机器运行情况。经 常观察主管处皮肤有无红肿,感染及过敏等反应。如有感染。应立即拔出,重新安装。 3.携泵管理指导指导患者将泵置于衣服的口袋或挂在身上,也可系在腰带上,保持连接 通畅,避免受压或摔地,洗澡时可使用分离器将泵与导管分离脱开,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沐浴完毕立即连接。病房室温宜在22—25℃,不宜将泵置于气温>45℃或<-5℃的环境中,一面影响治疗效果. 4.故障排除输注装置阻塞为最常见故障,阻塞时可导致胰岛素输注中断,出现短时间内的 高血糖.当出现阻塞报警时,嘱患者平卧,仔细检查输注装置是否扭曲或有气泡阻塞,需要时更换输注装置及输注部位。出现高血糖时应经其它途径注入胰岛素。 胰岛素泵常见护理原则 1.强化治疗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重,而且有导致低血糖等不安全因素,故 应遵医嘱监测全天血糖,并详细记录。置泵期间每日监测血糖7次(用快速血糖仪),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数据。 2.注意低血糖反应安装胰岛素泵之后,血糖迅速回降,随着糖毒性下降,胰岛素敏感性 恢复,极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低血糖发生在夜间或三餐前,若患者出现冷汗、心慌、饥饿等症状,应立即进食。并报告医生予剂量调整使血糖保持平稳。平时应注意患者的主诉,了解低血糖的先兆和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严格执行餐前大剂量的要求在执行餐前胰岛素注射前必须了解患者胃纳情况,胃纳不 佳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及时调整或暂停餐前大剂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注射后向患者交

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傅晓玲 基本资料:姓名:周文祥,年龄:69岁,性别:男,职业:退休教师,婚姻:已婚。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视物模糊3年余。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四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 在家未监测血糖,自述门诊检查时示血糖控制不佳,目前予拜糖平降糖。 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 程中,患者精神胃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频、尿急、尿不尽、夜 尿增多,无尿急,近1年体重下降10斤。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 入院体检: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H:173cm; 一般情况: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眼:眼 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晶体无混浊。甲亢眼征:无突眼,无上睑挛 缩,眼裂增宽,Mobius征(-),Stellwag征(-),Von Graefe征(-),Joffroy 征(-)。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诊断:1、糖尿病 2、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 护理问题: P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P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P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P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③视力模糊,与血糖控制不好,眼底血管病变有关。④潜在出血,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与治疗用药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2020年糖尿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课件)

2020年糖尿病病人标准护理计 划(课件) 糖尿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常见的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潜在并发症—-感染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5.焦虑 一、知识缺乏 1.相关因素 新确诊的疾病、信息来源受限 缺乏学习动力、文化程度低 2。主要表现 (1)对所患疾病忧心忡忡、悲观失望、焦虑不安 (2)不能遵循饮食治疗原则 (3)拒绝接受胰岛素治疗 (4)施行运动疗法时易发生低血糖 3.护理目标

(1)病人能够描述糖尿病的症状及一般治疗方案. (2)能合理控制饮食。 (3)能适当运动。 (4)能自我监测血糖、尿糖。 4.护理措施 (1)提供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2)向病人及家属讲述糖尿病的概念、治疗及愈后。(3)教会病人及家属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 食 (4)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教会病人(5)怎样分配三餐食物及合理安排膳食结构。 (6)教会病人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确定运动强度,确保 运动安全等。 (7)介绍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教会病人怎样监测血糖、(8)尿糖,怎样留四次四段尿等. (9)向Ⅱ型糖尿病病人讲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及意义. (10)指导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自己注射胰岛素,根据尿糖计算和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11)指导病人怎样预防和紧急处理低血糖。 5. 重点评价 (1)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如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2)对要求掌握的知识有无错误认识,如尿糖的测定和结果和判断等.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相关因素: 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 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由于肾小管容量超负荷出现尿糖不适当地控制饮食 2. 主要表现 (1)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以下[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2)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 3.护理目标 (1)能说出导致营养失调的原因. (2)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血糖高,于是,在人们的观念里,血糖高就成了糖尿病的代名词。病人到医院做检查,发现血糖高,不负责任的大夫误诊为糖尿病给患者开降糖药,最终导致患者对药物形成终身依赖,变成糖尿病人。其实糖尿病和血糖高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代谢功能失调。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高血糖却不一定是糖尿病。 一、认识高血糖 我们的身体需要通过食物获得大量的营养物,糖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之一。糖分是通过谷类,砂糖,水果,薯类等食品摄入体内的,然后形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或是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的细胞,作为肌肉运动的能量来源。 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常常被人们简称为“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是经常变化的,特别是在饭后血糖有所升高,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使其作为热量而消耗。因此,饭后一小时左右,血糖开始下降,饭后两小时基本就能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摄入过多的糖分,无法消耗的葡萄糖就会留在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需要大量胰岛素促进吸收,长期下去胰腺会疲劳以至功能衰退,逐渐变得无法顺利地分泌胰岛素。于是血糖升高,在空腹或者吃饭两小时后仍然居高不下,形成高血糖状态,血液因而变得黏稠,易于凝固。 健康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柔韧性,即使在很细的毛细血管里也能顺畅流动。然而,在高血糖状态下,红细胞却会失去柔韧性而变硬,多个红细胞重叠黏在一起,在细小的血管处容易阻塞,成为血栓的诱因。 二、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 三、二者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

胰岛素泵操作规范

胰岛素泵护理操作规范 内分泌科胡晶 一、胰岛素泵定义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即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泵的基本原理 胰岛素泵工作原理: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按与进餐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不依赖于进餐的持续微量分泌,即基础胰岛素分泌,此时胰岛素以间隔8-13min 脉冲形式分泌持续微量输注,模拟人体正常的胰岛素基础分泌规律,主要用于控制夜间、空腹及餐前血糖。二是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模拟人体用餐后胰岛素的快速分泌。由四部分构成:含有微电子芯片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电池驱动的机械泵系统、储药器、与之相连的输液管和皮下输注装置。输液管前端可埋入患者的皮下,在工作状态下,泵机械系统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储药器内的活塞,最终将胰岛素通过输液管输入皮下。 胰岛素泵的应用现状:在美国已有20年历史.进入中国市场约10年。目前使用人数已近2万。据在我国使用胰岛素病患者的调查显示,使用泵的人群中,1型糖尿病(T1DM)为54%,2型糖尿病(T2DM)为44%,其余的2%为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二、胰岛素泵的适应症 1、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在住院期间可通过胰岛素泵治疗稳定控制血糖缩短住院天数,并优化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方案提供参考数据。 2、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T2DM患者 3、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4、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 5、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三、胰岛素泵的特点 1.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①平稳降糖,减少波动:胰岛素泵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灵活的调整餐前大剂 量及基础输注量,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和黎明现象,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 ②减少体重增加:胰岛素泵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过大剂量使用胰岛素导 致的体重增加。 ③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胰岛素泵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夜间减少输 注基础输注量,避免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用于餐前大剂量的胰岛素也有所减少,避免了多次注射治疗方式是胰岛素在体内的重叠作用,从而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 ④减少胰岛素吸收的变异:多次皮下注射治疗需采用中长效胰岛素制剂,而该 制剂在同一个体上吸收率差异很大,可导致血糖急剧波动。而胰岛素泵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制剂,吸收较中长效胰岛素稳定;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注射部位易产生硬结,局部脂肪萎缩,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而胰岛素泵使用者,输注部位基本稳定,避免了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异,胰岛素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