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解析

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解析
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解析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发表时间:2013-05-23T10:04:54.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云鸿刘亚良[导读]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张云鸿刘亚良(内蒙古临河区人民医院 015000)【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42-02 【摘要】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预后有明显相关。改善血糖水平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 一、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约占全球的1/3,通过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二、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影响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要早10年,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37.5%。糖尿病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有调查显示糖尿病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精神疾病等是原发性颅内非脑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在防治脑卒中的发病、进展以及死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期多项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有调查显示住院脑梗死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21.3%。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急性卒中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36.6%,有23.1%患者存在IGT(糖耐量减低),0.8%存在IFG(空腹血糖受损),只有19.7%处于正常血糖水平,另有19.7%只在病后第一周出现高血糖(暂时性高血糖)。另一项报告同样显示在既往无糖尿病史、近期发生TIA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IGT或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糖尿病时长期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相关。上述因素导致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及广泛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同时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糖尿病通过各种机制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各种类型的脑梗死,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再发率、病死率。 三、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干预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积极稳妥的调控血糖,能够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在改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高血糖的治疗还缺少共识。欧洲卒中治疗指南指出,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升高的血糖水平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因此有必要开始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10mmol/L应开始胰岛素输注治疗。国外已有临床Ⅱ期方案验证了葡萄糖-胰岛素-钾静脉输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根据检测的血糖水平,调整补液输注速度以及增减补液中胰岛素用量以维持血糖在4-7mmol/L。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自主进食者,在给予补液支持同时,单独静脉胰岛素输注治疗,或应用胰岛素泵泵入治疗;还可以应用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在鼻饲营养液或静脉高营养时追加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在卒中处理过程中,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减轻脑水肿有利于对血糖的控制。 脑卒中恢复期,可以采用预混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还可以根据其病程长短、血糖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情况、患者及家属意愿等采取个体化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应用吡格列酮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可能获益。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案都应该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节降糖药物剂量,并防止血糖过低可能带来的危害。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2]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Diabetes Care,2004,27:1047-1053.

高血压与脑卒中

医学科普 高血压和脑卒中 全网发布:2011-06-23 21:23 发表者:罗继红 3437人已访问 高血压与脑卒中 脑卒中的概念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是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的缺血或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 ﹪,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狭窄,当粥样斑块破溃时,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还有一些患者脑血管没有完全堵塞,只是暂时性缺血,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可在数秒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简称TIA。 ?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的比例为30 ﹪~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的危害 ?据中国卫生部200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人,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2/3致死或致残。更有一组数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脑卒中的情况,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而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每年脑卒中治疗费用约263亿人民币,据估计间接费用近2000亿元人民币。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70 ﹪~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 ?高血压可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在动脉粥样硬化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以及某些大动脉血栓脱落可造成脑动脉栓塞,这些情况可导致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 ?另外,在高血压长期作用下,脑小动脉持久收缩,会导致血管壁变硬变脆,受到高压血流的长期冲击,管壁扩张变薄,特别是在分叉处易破裂,导致脑出血。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平均每下降3mmHg,脑卒中的危险将下降32%,各国的实践也证实高血压的人群干预是有效的。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等国都成功地开展了高血压人群干预,美国10年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35%,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48%。而我国7城市的干预成果是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50%,死亡率下降了45%。因此控制高血压是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我国高血压现状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600多万,另有150万人死于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我国的卫生保健教育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 1.性别与年龄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 2.不良生活习惯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治疗现状的调查

?论 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治疗现状的调查 李静1,张丹1,李希2,冯芳1,刘佳敏1,高岩1,张海波1,乌汉毕力格1,魏小帅1,李丽1, 葛蕾1,庞鑫1,C H EN Y i2ping3,C H EN Zheng2ming3,L ANDRA Y Martin3, ARM ITA GE J ane3,CH EN Fang3,蒋立新1代表H PS22T HRIV E协作组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牛津国际 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3.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英国牛津,OX37L F 摘要:背景 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脑卒中复发。目的 了解 中国非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 借助一项国际 多中心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对病史超过3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采集资料,进行统 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7206-2009210期间,在中国14座城市共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17名,平均年龄64 岁。74%(4733)已知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中20%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仅21%(995)血压控制达标。血压控制率 随服用降压药种类增多而逐渐增高(P<0101)。合并糖尿病者血压控制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 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血压控制率均高于无此病史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 于不服药者(P<0105)。1684例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有60%血压升高。结论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 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加强其血压控制,将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高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 现状调查 Survey of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mong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L I Jing3,ZHAN G Dan,L I Xi,FEN G Fang,L IU Jia2min,GAO Yan,ZHAN G Hai2bo,Wuhanbilige, WEI Xiao2shuai,L I Li,GE Lei,PAN G Xin,CH EN Y i2ping,CH EN Zheng2ming,L ANDRA Y Martin, ARMITA GE Jane,CH EN Fang,J IAN G Li2xin on behalf of HPS22T HRIV E collaborative group. 3Cardiovascular I nstitute&Fuw ai Hos pital,Chinese A cadem 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China O x f ord Cent re f or I nternational Health Research,B ei j ing100037,China Abstract: B ackground Hyperten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of stroke in Chinese people. Antihyperten2 sive treatment can reduce recurrence of stroke considerabl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use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ischemic stroke and deter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Methods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screened to consider participation in a clinical trial and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about their disease history and medication use. Also with E2questionnaire,thei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as well as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was recorded. R esults Between J une2007and October2009,6417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f rom14cities in China were interviewed. Their mean age was64years.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was present in4733(74%)patients,20%of whom took no an2 tihypertensive drug,and only995patients(21%)reached the goal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ccording to current guidelines. The incidence of comorbid diabetes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blood pressure control(P<0101). A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previ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So was the taking of anti2platelet agents or statins(P<0105).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occurred in1684(60%)pa2 tients without the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Conclusion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have not reached the target blood pressure recommended by current guidelines. The prognosis of these patients should be improved by effecti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K ey w ords: Hypertension;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Cross2sectional study 脑血管病业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通信作者:蒋立新,E2mail:lixin.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696472.html,

脑卒中

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比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病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

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脑卒中临床表现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 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DM)、冠心病(CHD)和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地区1 125人及5年后随访到的912人进行DM及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比较BMI各组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结果:将患者按BMI由小到大分为4组,5年后DM、CHD 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以BMI≥30组增幅最大。结论:BMI与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DM),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 and stroke. Methods: 1 125 residents and 912 patients followed up after 5 years were screened in Beijing for DM, CHD,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CHD and stroke. Results: All the resid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y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 Conclusions: BMI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troke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如何预防脑卒中完整版

如何预防脑卒中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如何预防脑卒中 卒中是一种因供应脑细胞的氧和血液的血管被突然切断而发生的脑疾病。大多数卒中是由于供血动脉被栓子或缓慢生长的血栓(块)所阻塞。一些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因为脑内或脑表面的某些血管壁的薄弱部分破裂引起出血压迫脑组织所导致。据估计我国每年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40%重残。脑卒中一旦发生,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少病人需终生护理或继发脑血管痴呆。但许多卒中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不幸患上,如能及时发现并就医,可帮助减少脑损害以及由此产生的残废。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和颈动脉疾病;曾有过短暂性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是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控制的。你应与医生讨论,了解哪一种预防方式更适合你。>>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长时间静坐的工作、饮酒及饮食失调。你可以通过戒烟、有规律地运动、均衡饮食及限制饮 酒来控制这些因素。 卒中的预防方法1.控制血压知道你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务必与医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原因。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更要经常量。如果你的血压的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如果医生确认你有高血压,会建议你有规律地运动锻 炼、用药物控制以及提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2.治疗房颤检查你是否患有心房颤动(房颤),如果有应及早治疗。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医生可通过把脉、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确定。如你有房颤,医生会开一些药给你,以减少患卒中的危险,你应坚持服用,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有不少人因停药发生卒中,而抱恨终生。3.戒烟吸烟使卒中的危险增加一倍。如果你马上戒烟,卒中的危险性即开始下降。五年后你得卒中的危险性会与那些 不吸烟的人一样。 4.限酒如果你喝酒,要适可而止。大量饮酒肯定有害无益。酒也是药,它可以与服用的其它药物相互作用。5.控制胆固醇验血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可通过增加患心脏病,间接地升高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就能控制,中、高度升高则需加用药物

脑卒中预防知识

脑卒中预防知识 1. 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答案是肯定的。脑卒中也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超过一定时间(一般为3小时)即发生坏死,通常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救治。研究显示,只有不到1%的患者(在中国可能不到万分之一)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所以,只要脑卒中发生后能够及时救治,有些患者的病情是完全可以恢复,不留下任何后遗症的。 2.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预防脑卒中? 答: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吸烟、喝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体位改变、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病率定会下降。 3. 青年人是否不必担心得脑卒中? 答:脑卒中的主要患者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4. 为什么秋冬季脑卒中容易发作? 答: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发生脑卒中。这是因为:(1)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2)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脑血管缺血。(3)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而发病。(4)寒冷可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急性炎症过程会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失衡,导致血栓形成。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二、临床症状 脑卒中的先兆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其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急、起病突然。常见的症状包括: 1.头痛、头晕。脑出血时头痛加剧,还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常有呕吐和恶心症状。 2.语言障碍。不能说或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最常见的是语言含混不清。 3.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有可能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也有的时候表现为整体活动障碍。 4.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麻木感等。 5.视物成双或重影、视物模糊或一过性视物不清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危重。 三、危险因素 预防的重要性: 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xx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卒中后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

卒中后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 脑卒中后癫痫( post-stroke epilepsy) 是指患者排除脑部和其他代谢性病变,且脑卒中前没有癫痫发作病史,在脑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一般脑电监测到的痫性放电形成的癫痫灶与脑卒中部位具有一致性。脑卒中后2周内出现的癫痫发作称为早发性癫痫( early-onset seizures,ES)。早发性癫痫多见于48 h 内。卒中后2 周后出现的癫痫发作称为迟发性癫痫( late-onset seizures,LS) 。其实,早发的卒中后癫痫发作可以看成是迟发性癫痫发作和复发型癫痫发作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卒中是引起成年癫痫的主要因素。在老年患者中,有30-40%的癫痫都是由卒中引起的。 一、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机制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机制复杂。早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细胞膜稳定性发生改变。2. 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过多。3. 血管再通后引起的再灌注损伤可引发短暂的局灶性癫痫发作。4. 卒中病灶直接刺激皮层运动区也可造成异常放电。5. 卒中后应激反应使体内有关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6. 电解质紊乱可降低致痫阈值,使癫痫发作的机会大大增加。 与卒中后早期出现的癫痫发作相比,后期出现的癫痫发作的原因认为是与以下因素有关:1. 中风囊的机械刺激可引起癫痫发作。2. 脑卒中后神经细胞膜稳定性改变,选择性神经元变性和树突侧枝形成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3. 病灶周围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成为致痫灶。老年人对缺氧的耐受性下降,一旦损害极易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胶质增生形成致痫灶。因此,老年人脑卒中后癫痫以迟发性为主。 把卒中后癫痫分为早发性癫痫与迟发性癫痫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患者早期脑组织缺血、水肿、血肿等因素多可于卒中后短期内消退,故早期发作常能自动缓解,而晚期发作的因素很难于卒中后短期内消除; 晚期发作多数不易控制,多需长期抗痫治疗。 二、卒中后痫性发作的发作时间 卒中后痫性发作可发生于卒中任何时期。卒中后癫痫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发病24小时内,其中50%-78%发生于卒中后24 小时内,第2个高峰在6、12个月。73%的卒中后痫性发作发生在卒中后1年内,2%出现在卒中2年以后。而出血性卒中多为早期癫痫发作,缺血性卒中多为迟发性癫痫发作,缺血性卒中后的晚发癫痫发作率由3%到67%不等。脑出血性卒中组患者24 h 内出现癫痫发作者明显多于缺血性卒中组。 三、卒中后痫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1. 卒中病灶部位 卒中后癫痫与卒中的病变部位关系非常密切。皮层受损是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样发作最明确的危险因素,且皮质受累者中又以颞叶最多,其次为顶叶、额叶和枕叶。提示大脑皮质受累是卒中后癫痫发生的主要病理学基础,这可能与皮质部以神经细胞和轴突为主,更易放电,深部脑组织以白质纤维和树突为主,癫痫的发生率相对较少有关。虽然癫痫样发作常见于皮层受累的卒中,它也可发生于皮层下缺血性梗塞,这可能是受损的丘脑皮层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谷氨酸盐的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约有63.9%将发生痫性发作,其中61.1%病灶位于右侧半球。迟发性癫痫患者的脑梗死灶多位于由大脑中动脉供血的颞、顶叶;早发性癫痫患者的脑梗死灶多位于由大脑中动脉供血的颞、枕叶。腔隙性梗塞病人中有3.5%存在痫样发作。 2.卒中类型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一、什么是脑卒中 二、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三、糖尿病和脑卒中的病因等的关系 四、脑卒中分类及表现 五、确诊的相关检查 六、如何防止发生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指中风,是指脑部动脉或供应脑部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急性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糖尿病病人脑卒中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卒中分缺血性及出血性两种。 二、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世界上许多神经学专家和神经流行病学专家对糖尿病与脑血液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少的研究。目前对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已有大致的了解,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美国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发病率高于该地区人群同性别。同年龄者的1.7倍,并从病理解剖证实糖尿病患者易患小动脉病变和腔隙性梗塞。同时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糖毒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

碍,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增高有关。 北京医院脑专科在400例CT证实的脑卒中病例中研究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其构成比高血压占首位,共263例,占65.8%。心脏病76例,占19.0%,糖尿病43例,占10.7%。还观察了400例中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脑卒中的时间关系。从两者的病史时间来看,有糖尿病的患者多数在19年内就发生脑卒中,占96.2%,而有高血压病患者在19年内发生脑卒中仅占33.5%. 三、糖尿病和脑卒中的病因学关系 临床上多次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0%-30%有糖尿病。伴发于糖尿病和急性脑卒中的死率较无糖尿病者增高2倍或2倍以上。另外,伴发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也往往较无糖尿病者为重。这不仅为动物实验所证实,同时也为临床观察所证实。 在急性脑梗塞(卒中)的病人均少出现血糖升高,为了鉴别其血糖升高是应激性的,还是本身患有糖尿病而致使血糖升高。北京医院作了专门的研究,最终是以HbAlC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急性脑卒中时糖尿病或应激性血糖升高对预后有较重要的影响。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高,而且预后也差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不仅可引起微小血管病变,而且可导致大血管病变如主动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摘要】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预后有明显相关。改善血糖水平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 一、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约占全球的1/3,通过分析,在 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 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 代谢性疾病。 二、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影响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 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要早 10年,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 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中糖尿病患 病率高达37.5%。糖尿病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有调查显示糖 尿病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精神疾病等是原发性颅内非脑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在防治脑卒中的发病、进展以及死亡中 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期多项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有调查显示住 院脑梗死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21.3%。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急性卒 中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36.6%,有23.1%患者存在IGT(糖耐量减低),0.8%存在IFG(空腹血糖受损),只有19.7%处于正常血糖水平,另有19.7%只在病后第一周出现高血糖(暂时性高血糖)。另一项报告同样显示在既往无糖尿病史、近期 发生TIA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IGT或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糖尿病 时长期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 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相关。上述因素导致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及广 泛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同时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糖尿病通过各种机制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各种类型 的脑梗死,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再发率、病死率。 三、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干预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积极稳妥的调控血糖,能够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在 改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高血糖的治疗还缺少共识。欧洲卒中治疗指南指出,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升高的血糖水平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因 此有必要开始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10mmol/L应开始胰岛素输注治疗。国外已有临床Ⅱ期方案验证了葡萄糖-胰岛素-钾静脉输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该 方案根据检测的血糖水平,调整补液输注速度以及增减补液中胰岛素用量以维持 血糖在4-7mmol/L。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23T08:58:45.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潘龙云 [导读] 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 潘龙云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18300)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96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血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组患者的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有明确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积极干预血糖,才能更好的减少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发 生 【关键词】脑梗死进展性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74-02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卒中已经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1]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缺血性脑卒中按病情进展分为完全性脑卒中、进展性脑卒中(SIP)和复发性脑卒中。完全性脑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短时间达到高峰,在急性期保持不变或者逐渐减轻;SIP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3天内或者7天内加重;复发性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急性期过后的几个月、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又出现加重或新的神经受损症状,CT或MRI检查发现新的病灶。进展性脑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50%,在我国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到达医院时都超过3.5小时,失去最佳治疗方案-静脉溶栓治疗-的时机,而动脉溶栓或者介入治疗还没有很好的普及及被明确证实其有效性,故病情进展的机会也增加了,而进展性脑卒中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痛苦,病情逐渐加重使得患者及家属难于接受,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充分认识进展性脑梗塞的好发因素,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临床工作的开展均有帮助。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 进展组 96 8.4+-1.8 对照组 96 4.8+-1.7 P值 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即持续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并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梗死后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内感染以及木僵或者昏迷,其中男46例女50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65.4岁,选择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2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发病过程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斯塔的纳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下降2分以上[3]CT排除梗塞后出血,除外心房纤颤脑栓塞。 1.2方法全部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入院后监测血压、体温,常规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等。按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0版进行规范治疗,如为进展性脑卒中,在病情稳定后3天给以脑部磁共振检查,了解病灶是否扩大,水肿范围情况,是否出现新的病灶,排除出血,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非进展性脑梗死96例进行对比 2.结果 高血糖于脑卒中的进展有相关性。 2.1 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史和入院时高血糖也是PI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使卒中早期进展危险增加[4],高血糖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水肿,造成广泛的微血管损伤,同时高血糖可以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及抑制物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使得血浆粘度增高,影响脑血管再灌注,从而导致脑卒中进展。超负荷血糖的条件下,脑梗死区域的缺血、缺氧和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内,使得神经电生理活动异常,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高血糖时缺血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血管通透性增加,再灌注损伤明显,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损害[5]。另外有研究显示长期糖尿病患者半数以上患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时,高血糖和缺血缺氧、微循环异常导致细胞内外酸中毒,加重局部脑细胞缺血、水肿和坏死,从而使半暗带区转化为不可逆损伤,[6]。一般认为入院后48小时血糖持续大于等于8.61的进展性患者转归不良,入院时空腹血糖正常而后逐渐升高的SIP患者转归较差[7]。有研究显示卒中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以下较为合适,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8]。而且血糖水平每升高2.78mmol/发生病情恶化和死亡的危险分别增加1.56和1.38倍[9]。相反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常常控制不良,其机制考虑1应激反应使的交感-肾上腺和垂体-肾上腺系统活化,胰岛功能不足,细胞感受器活性改变及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糖尿病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使得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控制血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我们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做好血糖控制,对于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神经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何茂林脑血栓形成 170页. [2]黄如训脑卒中北京人民为什出版社 2001.112.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 [4]Ergul A,Kelly-Cobbs A ,Abdalla M,et al.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Focus on Stroke,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2011.(Epub ahead of pri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