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自主知识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753772.html,

倡导自主知识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隋月慧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25期

知识经济突飞猛进、海量信息交错纷杂,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拓展和更新,这促使了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也给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全国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到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目前。

只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然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往往呈现出“程序的公式化”、“管理的模式一刀切”、“脱离学生个性特点”、“过多关注课本和分数”“脱离生活”“过分强调标准答案”等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强调,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倡导自主知识建构,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是当代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他提出简单刺激----反应公式,即“反对把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看作单向关系,而认为刺激和反应是一种双向关系,刺激加之与同化的结构而引起反应”。其后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发展了和丰富了该理论,为运用于实际教学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利用教学设备和手段,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我们可以运用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