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目标值的QC小组活动程序

自定目标值的QC小组活动程序
自定目标值的QC小组活动程序

一、自定目标值的QC小组活动程序

1、选择课题

1.1 课题的来源:

课题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

⑴指令性课题。即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的课题,这种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攻关性的课题。

⑵指导性课题。通常由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现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需要,推荐并公布一批可供各QC小组选择的课题,每个小组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

⑶自行选择课题。QC小组在自选课题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依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并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来选题;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来选题;从用户不满意的问题中去选题。

1.2 选题要点:

a、选题要小

开展QC小组活动,要提倡和坚持“小、实、活、新”的原则,小的含义在于“力所能及、事实就是”,一般是说课题内容比较单一,涉及面较小,目标具体。

搞小课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好处:

小课题易于取得成果,活动周期短,能更好地鼓舞小组成员的士气。

小课题短小精干,大部分对策都能由本小组成员自己来实施,更能发挥本组成员的创造性。

小课题大部分是在生产(工作)现场,是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改进,取得的成果也是自己受益,能更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小课题容易总结成果,在发表成果的15分钟时间里,能把小组活动时所动的脑筋,所下的功夫,克服困难的毅力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可以发表的很生动、很精彩,对别的QC小组更有启发。

b.课题的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可抽象。课题名称应直接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如“降低××××不合格品率”,“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简洁、明了、方针性强。

目前在课题名称上有几种偏向需要纠正。

第一种是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和说明课题的重要程度,把课题名称抽象化并加上一顶“大帽子”或口号式。如便民不扰民,争文明工地,创企业信誉

第二种是把所采用的主要对策冠以课题名称,手段加目的。如运用PDCA循环提高焊接质量。

第三种一个课题包含了多个内容,如大面积竹胶板使用、模板支撑设计及质量控制。

c、要尽可能选择能以特征值表达的课题,且特征值应具有可比性。

例如:“降低***不合格率”的课题,就要说清楚现状不合格率是多少,小组设定的目标要降低多少,通过改进后达到了多少。

d、选题理由的简述要简洁、明了、充分,主要阐明选此课题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要用数据、图标等方法体现出来。

1.3 课题名称:

xx-----怎样(指提高还是降低,增大还是缩小,改善还是消除。)

ooo-----要解决的对象(指产品、工序、过程、作业的名称。)

要解决什么问题(指质量、效率、成本、消耗等方面的特征。)

例:提高超长弧形敞廊吊顶观感质量、提高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楼盖施工质量、提高聚脲防腐验收一次合格率、降低连续墙接缝渗漏处理时间

常见错误:1、口号式:四龙相会创奇迹,叠交隧道施工技术的探索。

2、“手段+目的”:优化施工配比,确保二灰土再利用质量。

2、现状调查

课题选定之后,就要掌握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这就要对现状进行认真的调查。通过对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把症结找出来,然后就可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现状调查做的好,就给解决课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现状调查这一步骤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整个QC小组活动程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1.把握问题的现状;2.找出问题的结症所在并为设定目标提供

2.1 现状调查的方式

⑴从企业的统计报表和工程技术档案中进行调查,选取类似的工程。

企业都具有完整的统计报表系统和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如产量的统计表、不合格品统计表、安全生产的统计表、物资消耗的统计表、设备使用故障统计表、单位成本统计表等,另外工程技术档案都完整的保留了近年来建筑工程的检查验收资料。我们可以从这些报表和资料中获取所需的数据,以把握问题的现状。

⑵从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某些情况下,从施工生产的历史资料中不能真正反应问题的全部情况,要弄清生产过程的质量问题,就需到现场抽取样本,实测数据,彻底了解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严重程度。

2.2现状调查要注意的问题

⑴现状调查的关键点:用数据说话

收集数据要注意三点:

客观性:现状调查的情况真是可靠,数据来源要有依据,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可比性: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不可比的数据,不能作为说明对策的有效的证据。

时间性:收集的数据应是近两年内的数据,不能跨度太大,时间间隔的长了,调查就不是现状而是历史了。

⑵数据应经过整理和分析(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

对调查去的的数据,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分层法来进行。

在QC小组活动中,通常的分层标志有如下几种:

人员:可按项目、班组、作用人员等。

机械设备:可按种类、型号、台班等。

作业方法:可按规范、工法、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灯。

原材料:可按品种、规格、产地、供应商、批次等。

时间:可按班次、日期等。

检验:可按计量器具、、测量器具、检验方法等。

环境:可按温度、湿度、清洁度、照明度、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等。

缺陷:可按缺陷内容、缺陷部位等。

分层分析还可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如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等。

⑶收集数据必须到现场

现状调查中,不仅要收集工程档案中已有记录的数据,还应该到施工现场去观察、测量和跟踪,以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搞清问题的实质。

2.3 现状调查举例

某QC小组对清水模板质量的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后编制的频数统计表及排列图(表1,图1.)。

影响清水混凝土模板质量的频数统计表表1

制表人:XXX 审核人:XXX 时间:xx 年 xx 月xx 日

图1 模板质量问题项目排列图

2.4 现状调查常见的问题 ⑴把调查的现象当成了原因。

现状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楚现状对课题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其严重程度如何,以便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因此,调查的现象不是原因。有的QC 小组把调查的现象当成了原因,并按不同的原因、类别分组,这样即使画出来了排列图也是错误的。

⑵直接对课题进行了分析。

未作现状调查,只是对课题做一些文字分析,或谈一些以往的经验。现状调查这一步骤尚未取得任何数据和资料,因而也不可能画排列图找出主要质量问题。

⑶对取得的数据不进行分析。

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没有从不同角度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只简单的画出饼分图或柱状图,不画排列图。有的是将不同类别的问题列入一个调查表,不进行分层,例如将“阴阳角不顺直、掉角、面层不平整、施工方法不当、质量控制不够”等不同的问题放在一起分析,这会给后面的原因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难。

⑷运用统计工具、方法过于简单。

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在整理分析数据时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是很多的,如调查表、简易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分图等)、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应根据实用和适用原则,灵活运用。(中建协要求最少运用三种统计工具)。

其他

表面污染

胀膜

接口不平

接缝漏浆

阴阳角不顺直

.7

.3

.3

.9

累计频率(%)

频数(点)

3、目标设定

设定目标一是明确通过这次小组活动,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二是为检验活动效果提供依据。在分析原因、却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按对策实施之后,检验改进的效果是否达到预定要求。

3.1 设定目标的基本要求

⑴设定目标必须要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与课题名称相对应。

⑵目标数不宜过多。目标一般以设定一个为宜,最多不超过两个。

⑶设定目标应具有可行性。

⑷目标要明确,并尽可能量化。

3.2目标值设定的水平和依据

⑴目标值设定的水平:挑战性、可行性。

⑵目标值设定的依据:

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必须达到的;顾客提出的需求必须予以满足;通过水平对比,在设备条件、人员条件、环境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同行业已达到的先进水平,本企业或部门尚未达到,从而确定该水平为目标;历史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

3.3目标设定中常见的问题

⑴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且目标不能过多(1~2个即可)。

⑵目标设定的时间有错。除指令性课题外,一般都要求在现状调查后设定目标,只有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才有依据。

⑶目标要明确表示(目标应量化)。所谓明确表示,就是要有用数据表达的目标值。没有量化的目标,在对策实施后就无法证明是否已实现了目标。

⑷设定目标依据不充分。设定目标后不进行可行性论证,或虽然进行了论证分析,但没有介绍目标值是如何测算确定的。

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制定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应该陈述清楚制定这个目标水平的理由,使别的小组能从中得到启发,能用事实、数据说明更好。对于指令性的课题,由于课题和目标都是指令性的,就不需要先进行现状调查,可以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是要说明现实情况与指令性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差距的症结所在,以便针对它进一步分析原因。

设定目标所用的方法很多,通常可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简易图表。

设定目标的依据可从以下内容中选取:

(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标准的要求);

(2)顾客提出的需求;

(3)条件相当的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4)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

(5)对于问题解决程度的测算分析等。

4、原因分析与要因确认

问题明确了,目标也已设定,接下来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问题。如果是指令性课题和目标,而现存问题不明确,则在分析原因之前,先要把现状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调查分析清楚。

4.1怎样进行原因分析。

1.分析原因要针对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

现状调查时,经过排列图分析已经找到了“A类因素”既主要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时就必须针对这一质量问题去找原因。

例如活动课题是“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经现状调查找到了影响混凝土质量浇筑的主要质量问题是“裂缝”,分析原因时就必须针对“裂缝”去找原因,而不能回到原来课题混凝土浇筑质量去分析。

2.分析原因要全面

要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把影响质量的原因都找出来,尽量不要遗漏。分析时要按照不同的问题,确定不同的原因类别,通畅是按照“5M1E”六大因素去寻找原因,但也不能生搬硬套。

3.分析原因要彻底

分析原因要分析到可直接采取措施,能有效的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为止。

例如针对工人操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质量意识淡薄,再往下分析时因为培训教育少,对操作工人的教育帮助不够。如再往下分析可能就是企业未设置教育培训机构或缺少负责教育培训的专职人员。要采取的对策就是设置专职教育培训机构或配备负责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一般分析原因展开到二至三层为宜,中建协要求必须分析道第三层。

4.正确恰当的应用原因分析的方法

原因分析的常用方法

4.3确定主要原因(目的)

在众多原因中,抓主要矛盾,确实把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来,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通过分析原因,分析出有可能影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条,其中有的确实是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的则不是。这一步骤就是要对诸多原因进行鉴别,把确实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来,将目前状态好、对存在问题影响不大的原因排除掉,以便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4.4确定主要原因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①把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中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因为末端因素是问题的根源,所以主要原因要在末端因素中选取。

②在末端因素中看看是否有不可抗拒的因素,所谓不可抗拒因素,就是指小组乃至企业都无法采取对策的因素。

③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以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确定主要原因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散布图、正交试验设计法。

确认方法有三种分别为:现场测试、测量、现场验证、调查分析。

4.5 要因确认的注意事项

⑴不要把要因确认过程错误的认为是只填一张表格。要根据现场调研、测试记录等数据,找到确定原因的依据,明确确认方法、要因确认情况、负责人、确认结果等内容,最后画出要因确认表。

⑵确定要因的依据,应根据对所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而定,而不是根据他是否容易解决来定。

⑶末端因素逐条确定不能主观筛选,也不能遗漏,以免吧本来属于主要原因的因素丢掉。把非末端因素列进确认表进行分析的做法也是错误的,会给后面的制定措施带来困难。

中建协要求要因确认不能仅仅用一个要因确认表来进行,还必须逐条进行确认,写出确认每条要因的确认过程。

2010年9月27日,由孙靖民组织对网喷组10名工作面作业人员进行样板考核,将10人按照原两班配置情况,各施工4㎡网喷面,测量、测试网喷厚度。

5、制定对策

制定对策和实施对策是QC小组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定对策是对已经确认的主要原因,逐条提出解决或改进的措施计划。

制定对策通常可分三个步骤进行:提出对策、评价对策、制定对策表

5.1提出对策。

⑴与主要原因相对应的原则:在提出对策时,首先要列出主要原因时什么,然后针对性地就每条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⑵从多角度提出对策的原则:提出对策时,可运用头脑风暴法展开思维,让小组成员根据要因,根据各自掌握的知识、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对策方案,相互补充完善。

5.2评价对策。针对每一条主要原因所提出的若干个对策从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时间性进行分析研究,究竟选用什么样的对策。(确定对策可按下表进行分析评价)

注:◎5分○3分△1分★选定方案

评价值得分高的,可作为有限选择的方案。

5.3制定对策表。

验设计法等。

6、对策实施

对策制定完毕,小组成员就可以严格按照对策表列出的改进措施计划加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无法进行下去时,应及时由小组成员讨论,如果确实无法克服,可以修改对策,再按新对策实施。

每条对策实施后,除确认结果外,还需对以下方面进行核查:

(1).是否影响安全;(2).是否影响相关处的质量;(3).是否影响管理;(4).是否影响费用及成本的增高。当核查发现有上述影响时,则对该项对策及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在实施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按计划、对策逐条实施;

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和适当的手段;

要注意作好活动过程的质量记录;

要作到群策群力,采用研讨式的方法,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充分参与及小组活动和现场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应想方设法把小组活动的方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应注意与项目管理结合起来;

坚持实施阶段的二次对策;

实施阶段延续时间长,容易产生疲劳,也容易使活动夭折,应引起小组成员的注意。

7、效果检查

对策表中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后,即所有的要因都得到了解决或改进,就要按新的情况进行试生产(工作),并从试生产(工作)中,收集数据,用以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①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②计算经济效益。解决了问题,取得了成果,就可以计算解决这个问题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计算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可夸大。一般计算时间不超过活动周期(包括巩固期在内)。计算出的经济效益还应减去本课题活动中的耗费,才能得出QC小组本次活动课题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效果检查应注意的问题有:

(1)与小组制订的课题目标进行比较,看其是否达到。如果已达到目标就可以转入下一程序,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如果没有达到课题目标,则要重新检查过程的活动情况,分析未达到目标的原因,重新制定对策并实施,取得效果后进行再比较。

(2)对于所解决的问题症结,要把实施后的效果与现状调查时的状况进行比较,以明确改善的程度与改进的有效性。

(3)检查是否有别的方面的副作用,或不完善的地方,以便立即进行改善。

(4)计算经济效益要实事求是。计算经济效益的期限,一般计算活动期(包括巩固期)内所产生的效益。实际效益=产生的收益-投入的费用

(5)一些公益事业的QC小组要更多地总结社会效益。

8、制定巩固措施

取得效果后,就要把效果维持下去,并防止问题的再发生,为此,要制定巩固措施。

①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初步纳入有关标准,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至少要纳入班组作业指导书和班组管理办法、制度。

②再到现场确认,是否按新的方法操作(工作)和执行了新的标准、办法、制度。

③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内要作好记录,进行统计,用数据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巩固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说明在实际运行中效果是稳定的就可以。

9、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成果完成后,小组成员要坐在一起围绕以下内容认真进行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那些相关问题,还需要抓住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检查在活动程序方面,在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方面,在方法应用方面,明确哪些方面是成功的,用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大成功,尚有不足需要改进,还有哪些心得体会。

认真总结通过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可以从“四个意识”既小组成员应牢固树立的四种意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提高、QC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的信心、团队精神的增强等方面来总结,这些效果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次活动要解决的课题,以便把QC小组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